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免疫学分析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免疫学分析法范文1
【中图分类号】 G625.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9―0104―01
圆面积”教学中,主要是教会学生通过操作,来对圆面积的计算方法进行深入的了解,要求学生明确对平面图形的认识和测量,采用做实验的方法来进行圆面积的推测,运用圆面积计算公式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通过这样的形式,帮助学生理清解题的思路,有助于教师能够更好地进行“圆面积”教学的开展。
一、学生不能充分掌握“圆面积”教学方法的原因
1.对公式推理理解不深刻
在计算圆面积中,需要学生掌握计算的公式,根据公式进行推理,进而计算出圆面积。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圆面积公式的讲解情况不清晰,不能对学生做好系统的分析,导致大多数学生不能对该公式充分理解,一旦对题型的意思发生曲解,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就会表现出束手无策。例如,数字36,学生能够很快地知道正方形的边长的6,正方形的边长可以作为圆形的半径,学生可以利用圆的面积公式S=πr2能够快速地求出圆的面积,但是如果把36改成20,学生就会表现得无从下手,学生在求圆的面积时,总是先想到求出圆的半径,再利用公式求出圆的面积。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对学生讲述圆的面积时r2的π倍,其实圆的面积与r2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2.缺少“圆面积”探究经验
在小学数学学习圆的面积时,教师没有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认为小学生只需掌握基本的公式,不需要进行漫长的探究过程。所以在圆面积推导过程中,往往忽视对学生圆面积探究的过程,导致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能充分理解圆面积公式。
3.缺乏运用和练习
教师在进行圆面积讲解中,把主要的精力放在了公式套用的计算上,学生往往只能采用观察和推理的手段来进行计算公式的推导,在练习中学生缺少了对公式的推导,在运用过程中,必然就会缺少对推导过程的理解,学生只能机械地通过套用公式的形式进行计算,不利于学生对公式进行深入的理解,导致学生缺乏运用和练习。
二、促进小学数学“圆面积”教学方法有效实施的对策
1.重视情境操作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深对操作情境的理解,使学生加深对几何图形周长和面积的理解程度,对图形的实际意义和变化的本质进行深刻的理解。首先,教师通过描绘的形式,进行圆面积概念的理解。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导入了4个大小不一的圆形,学生可以运用笔来描画或者用线绕取的方式来进行圆面积的计算。用线绕圆形一周能够充分表现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让学生再次感受圆面积和周长的区别。其次,通过比较和感悟的形式来进行圆面积大小变化的比较。在进行圆面积计算的过程中,教师仍然运用导入的方式,来对圆面积进行观察和实验的形式,进而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运用直观的方法,探究公式的本质
在探究圆面积计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猜想和感知的形式进行圆面积的求取。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出示了三个大小不一样的圆形和正方形,让学生来进行图形面积的猜测。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可以采用计算和拼接的方式,对几何图形的面积进行探讨,让学生明确面积之间的关系,引发学生的猜想。也可以通过估测和感知的形式进行圆面积的求取。教师可以在课件上出示正方形,以正方形的顶点作为圆心,边长作为半径,在正方形上画一个圆,来进行圆面积的估测。通过这一过程,能够使学生更充分地了解到圆面积公式的推理过程。
3.运用多维的解题方式,进行探索
免疫学分析法范文2
[关键词] 粪隐血试验;胶体金免疫;假阴性;匹拉米同
[中图分类号] R446.13 [文献标识码] C[文章编号] 1674-4721(2011)03(b)-085-02
Analysis and processing of colloidal gold immunoassay fecal occult blood-negative results
CHEN Tinghong
Department of Medical Laboratory, Benniu Hospital of Wujin District, Jiangsu Province, Changzhou 21313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In the clinical laboratory work, we had found that the results of some of colloidal gold immunoassay fecal occult blood-negative we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its negative results needed to be further analysed and processed. Methods: In clinical work, colloidal gold immunoassay fecal occult blood-negative samples were divided into normal and abnormal appearance of two groups, and Pyramidon chemical re-examination conducts a review to find false negative results of immunosorbent assay. Results: Colloidal gold immunoassay fecal occult blood-negative group with normal color was consistent with pyramidon results with chemical re-examination, but colloidal gold immunoassay fecal occult blood-negative group with the abnormal color was quite different from chemical method. Conclusion: Colloidal gold immunoassay fecal occult blood negative for the abnormal color needs to combine chemical methods to re-examine, It can conduct a review in order to avoid false negative results.
[Key words] Fecal Occult blood test; Colloidal gold immunoassay; False-negative; Pyramidon
粪便隐血试验是诊断胃肠道出血性疾病的一个重要指标,当胃肠道少量出血时,粪便外观可无明显变化,肉眼不见血色。因少量红细胞被消化分解,以致显微镜下也无从发现,这种肉眼和显微镜均不能证实的出血称为隐血。隐血试验可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普查的一个筛选指标,其连续检测对早期发现结肠癌、胃癌等恶性肿瘤有重要的价值[1],因此隐血试验成为人们不断深入研究的热点。 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将单克隆技术与胶体金技术结合,利用抗人血红蛋白或抗人红细胞基质的单克隆抗体与人血红蛋白或人红细胞有高度特异性的特点检测粪便隐血。由于不受饮食限制,灵敏度和特异性高,反应快速,血红蛋白为0.2 μg/ml时即可阳性[2],在临床得到大力推广。但在实际应用中发现有部分粪便外观明显酱黑色,临床有明确出血诊断,胶体金法检测为阴性[3],以致患者和临床医生对检验结果产生质疑,因此笔者对胶体金免疫法粪隐血阴性结果用匹拉米同化学法进行复检,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2月~2009年7月本院住院患者胶体金免疫法粪隐血阴性标本153例。按照粪便颜色分为两组,一组为外观正常组,粪便为黄色,共记录100例;另一组为外观异常组,粪便表现为棕色、褐色、鲜红带血便和酱黑色,记录53例。
1.2 试剂
大便隐血胶体金检测试剂条,上海凯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匹拉米同试剂,珠海贝索公司的贝索粪便隐血2号试剂盒(Fecal OB-Ⅱ)。
1.3 操作方法
胶体金法样品处理管中加入0.6 ml蒸馏水,用专用取样棒从患者粪便不同部位取样,以沾满专用取样棒前端的小圆环为准,插入样品管充分搅拌均匀,以试剂条加样端浸入15 s取出平放,3~5 min判读结果,如测试线和质控线都出现紫红色时为阳性;如质控线出现紫红色,测试线不显色时为阴性;如果质控线无红线出现,表示结果无效。匹拉米同法利用纸卡作为粪便检体的输送容器,其阳性反应最终呈色为紫红色,匹拉米同法阳性患者素食3 d后再次化学法复检。化学试剂不稳定,久置后可使反应减弱,检测前需检测试剂,将过氧化氢滴血片上应产生泡沫;或滴加于重铬酸钾硫酸液,显褐色有效。
2 结果
100例胶体金粪隐血阴性颜色正常组标本经匹拉米同法复检,结果均为阴性;而外观异常组53例经匹拉米同法复检有33例阳性,素食3 d后仍有21例阳性,与临床联系均有消化道出血诊断。
3 讨论
免疫法特异性地检测人体血红蛋白部分,不会被食物的其他因素所影响,具有快速、方便、灵敏度和特异性高等众多优点,检测不受饮食限制,在临床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被世界卫生组织和世界胃肠镜检查协会推荐作为粪便隐血试验的一种较为准确的方法。但如果血红蛋白在胃肠道停留时间过长,被消化酶及细菌作用后分解而使免疫原性减弱、消失或改变,其于胶体金试纸上包被的抗体的相应抗原受到破坏时就会出现假阴性。故免疫法主要用于下消化道出血检验,而40%~50%上消化道出血不能检出;另外,大量出血时,血红蛋白(抗原)浓度过高造成的与单克隆抗体不匹配(即后带现象),亦可出现假阴性[4],此两种情况大便外观通常会有明显改变。而化学法是利用血红蛋白中的含铁血红素有类似过氧化物酶的作用,其可将供氢体(色原)中的氢转移给H2O2生成水(H2O),供氢体脱氢(氧化)后形成发色基团而呈色,呈色的深浅可反映血红蛋白(出血量)的多少。故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免疫胶体金粪隐血阴性,而外观明显为酱黑色、鲜红带血或为棕褐色不正常的大便,而临床又疑为上、下消化道出血、溃疡病、消化道肿瘤等[5],应同时用化学法检查。化学法为阳性,以化学法报告并通知临床,临床医生可根据病情综合考虑,建议在饮食控制2~3 d后复查,并且不要服用维生素C等还原性的药物。临床工作中亦可将标本稀释后用胶体金复检[6],但稀释倍数没有标准,需多次稀释,工作繁琐,成本较高;若抗原被破坏,稀释后仍然阴性。此外由于家族肉或直肠癌可能不出血,或间断性出血,或出血在粪便中分布不均匀[7],都可造成阴性结果,故本法只能作为筛选或辅助诊断,不能替代胃镜、直肠镜、内窥镜和X线检查。
[参考文献]
[1]武得海,张修礼,杨云生.消化道出血的诊断进展[J].中国临床医生,2010,38(3):178.
[2]孙晓敏,徐淑杰.二种方法检测粪便隐血的结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10):48.
[3]吴新宏.上消化道出血而免疫法粪便潜血阴性一例[J].实用医技杂志,2010,17(1):95.
[4]刘成玉.临床检验基础[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230.
[5]方炜,岳莉.单克隆抗体胶体金法与化学法检测隐血的比较[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177.
[6]王葆昶,尚晓泓.消化道出血患者粪便潜血试验结果分析[J].北京医学,2010,32(2):157.
免疫学分析法范文3
【关键词】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基本原理;分类;应用
近10多年来,当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取得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大大推动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CLIA))的更新换代速度。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是建立在放射免疫分析技术(RIA)理论的基础上,以标记发光剂为示踪物信号建立起来的一种非放射标记免疫分析法,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仪器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分析速度快和容易实现自动化和不污染环境等优点,特别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实验结果,因此深受检验医学工作者和临床医师的好评。
1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原理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含有免疫分析和化学发光分析两个系统[1]。免疫分析系统是将化学发光物质或酶作为标记物,直接标记在抗原或抗体上,经过抗原与抗体反应形成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化学发光分析系统是在免疫反应结束后,加入氧化剂或酶的发光底物,化学发光物质经氧化剂的氧化后,形成一个处于激发态的中间体,会发射光子释放能量以回到稳定的基态,发光强度可以利用发光信号测量仪器进行检测[2]。根据化学发光标记物与发光强度的关系,可利用标准曲线计算出被测物的含量。
2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分类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根据应用发光体系应用于免疫分析中的方式不同可分为直接标记发光物质的免疫分析,酶催化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直接标记发光物质的免疫分析,目前常见的标记物主要为鲁米诺类和吖啶酯类化学发光剂。
3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的临床应用
CLIA已广泛应用于基础和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成为替代RIA的首选技术。Amersham公司针对AmerliteTM发光增强酶免疫分析系统研制出的试剂盒项目有甲状腺功能检测的促甲状腺素、三碘甲腺原氨酸、甲状腺素、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游离甲状腺素,与性激素有关的有促黄体激素、促卵泡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甲胎蛋白、雌二醇、睾酮,以及其他方面的如癌胚抗原、铁蛋白、地高辛等。Amersham公司虽然研制出这10余种试剂盒,但因操作不够简便,检测项目仅限于蛋白质类大分子化合物,未能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检测。
美国Ciba Corning公司研制的ACS:180自动CLIA系统能非常精确测量闪光。经过不断的改进,实现了ACS:180CLIA系统的全自动化,推出全新产品"ADVIA系列"。现有检测项目47项,更多的项目还在开发之中。主要有甲状腺系统、性腺系统、血液系统、肿瘤标记物、心血管系统、血药浓度及其他一些检测项目。
经过改良后,金刚烷衍生物在碱性磷酸酶作用下可发出高强度的辉光,光信号可持续1~2 h。随后国外生产厂家研制出以碱性磷酸酶为标记物的试剂盒,与之相匹配的有DPC的IMMULITE全自动CLIA系统和Beckman的ACCESS全自动微粒子CLIA系统。IMMULITE全自动CLIA系统可检测项目有心脏病、甲状腺功能、性腺激素、传染病、药物、血清学、血液病、成瘾药物、糖尿病、过敏检测和肿瘤标志物。ACCESS全自动微粒子CLIA系统主要可检测甲状腺功能、血液系统、内分泌激素、药物、肿瘤因子、心血管系统和糖尿病等项目。
目前商品化的ECLIA分析系统只有Roche公司的ECLIA全自动分析系统。主要特点是本底信号极微,特异性更高,最小检出值可达1 pmol以下,操作十分简便快速,是CLIA优点较为集中的完美分析技术。已提供试剂盒的项目有肿瘤标志物、甲状腺功能、内分泌、传染病、心肌标志物和维生素类等项目。
王阳[3]运用了电化学免疫分析技术,检测了3种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细胞角蛋白l9片段(Cytokeratin 19fragments,CYFRA21,1)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对肺癌诊断有实际应用价值。张忠英[4]等利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尿CK19片段,结果显示尿CK19检测对膀胱癌等泌尿系统肿瘤诊断和复发监测具有敏感性高、无创伤性的优点,优于血清CK19和尿细胞学检查。动态观察尿CK19片段含量的变化可降低急性尿感患者的假阳性率。王利娜[5]等应用ECLIA测定和酶免疫测定(EIA)检测乙肝标志物。结果:应用ECLIA方法检测HBsAg精密度,最大批内变异≤8.30%,最大日间变异≤15.33%,HBsAg灵敏度0.05 ng/ml,HBeAg灵敏度0.03NCU/ml。HBsAg检测范围0.01~7 000 COI。显示ECLIA检测HBsAg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检测范围宽。检测HBeAg灵敏度可能更高。李锦洲[6]等采用ECLIA法对卵巢癌、良性卵巢肿瘤及健康妇女血清CA125分别进行测定,ECLIA用于第二代CA125(CA125-Ⅱ)测定,使CA125测定更加敏感恒定,每日之间差异较小。黄琛,汤汉红等[7]在ECLIA法检测与蛋白质芯片法多肿瘤标志物结果差异的研究中显示:两种方法有较好的相关性(P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在医学的临床应用已非常成熟,有取代放射免疫分析技术和酶联免疫分析技术而成为诊断市场上的主流产品的趋势。国外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系统价格昂贵,普及有一定的困难;国内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检测系统虽然价格较国外产品便宜很多,但其检测的灵敏度和可靠性,还有待进一提高。研究者在如何提高免疫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发展新的分析体系和检测技术便携化等方面仍需要不断努力。
参 考 文 献
[1] 李美佳.当代免疫学技术与应用.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8:549-561.
[2] 翟艳,王卉.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及其进展.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5(4):619-621.
[3] 王阳.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3种肿瘤标志物对肺癌的诊断意义.Chin J Lab Diagn,2006,10(3):294-296.
[4] 张忠英.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尿CK19片段的临床应用及其评价.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1):50-53.
[5] 王利娜,姚智.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乙肝标志物的应用.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8,14(1):48-50.
[6] 李锦洲,洪锡田,吕晓娴.肿瘤标志物CA125检测在卵巢癌诊断中的价值.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8):1456-1457.
[7] 黄琛,汤汉红,王敏民.蛋白质芯片技术与电化学发光技术检测多肿瘤标志物结果的评价.天津医药,2008,36(12):942-944.
[8] 张瑞,贾良勇.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在HCG定量检测中的应用.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8,6(3):108-109.
[9] 田润华,郑春喜,王士珍.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与临床应用.齐鲁医学杂志,2004,19(5):464-465.
[10] 周建光,杨梅.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与临床应用.医疗装备,2010,23(5):23-24.
免疫学分析法范文4
【摘要】目的 评价贝克曼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甲状腺激素的效果。方法 测定T3、T4、FT3、FT4、TSH含量,分别计算批内精密度、批间精密度、回收率和线性范围。结果 T3、T4、FT3、FT4、TSH的批内精密度分别为4.40%、4.90%、3.00%、4.50%、3.50%,批间精密度分别为6.90%、5.30%、3.50%、6.20%、4.80%,回收率分别为96.7%、95.5%、97.1%、95.6%、96.4%,线性范围分别为0.15~12.3 nmol/L、3.9~387.0 nmol/L、0.3~30.8 pmol/L、1.3~155.0 pmol/L、0.01~150.0 mIU/L。结论 贝克曼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测定甲状腺功能具有重复性好、准确度高、可报告范围宽、测定速度快等优点,适合于临床应用。
【关键词】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甲状腺激素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标记免疫技术,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内分泌激素、肿瘤标志物、血药浓度、传染病、心血管疾病标志物、贫血及过敏原等,特别是在甲状腺激素检测中应用更为广泛[1]。本文采用贝克曼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T3、T4、FT3、FT4、TSH,对其方法学进行综合评价。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贝克曼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
1.2 试剂发光试剂、质控品、标准品由贝克曼公司提供。
1.3 血清来源试验所需血清样本采自本院门诊和住院患者,每例取3ml血,离心3000 r/min,10分钟,取血清-70℃保存备用。
1.4 检测方法利用化学发光技术和磁性微粒分离技术相结合的测定方法,其反应原理与放免和酶免中的双抗夹心法、竞争法相似,严格按试剂盒操作说明书操作。
1.5 评价指标
1.5.1 批内精密度取含T3、T4、FT3、FT4、TSH高、中、低三种浓度的血清样本,每种浓度同批平行测定10次,计算平均变异系数(CV)。
1.5.2 批间精密度取含T3、T4、FT3、FT4、TSH高、中、低三种浓度的血清样本各10份,每天各测定1次,共测定10天,计算平均变异系数(CV)。
1.5.3回收率:由贝克曼公司提供原装3个浓度的标准品,分别测定T3、T4、FT3、FT4、TSH含量,每个浓度平行测定3次,计算平均回收率。
1.5.4 线性范围收集患者血清标本,取T3、T4、FT3、FT4、TSH浓度高于厂家提供线性范围上限作为高值浓度水平(H),厂家提供稀释液作为低值浓度水平(L),用稀释液稀释高值浓度血清,形成如下系列浓度检测标本:1H+0L、4H+1L、3H+2L、2H+2L、2H+3L、1H+4L、0H+1L。用配制成的系列浓度标本平行测定各项指标含量,取平均值作图,取在坐标纸上呈明显直线趋势的各点值进行直线回归统计,取回归系数r大于0.9的浓度范围为可报告的浓度线性范围。
2 结 果
2.1 批内精密度T3、T4、FT3,FT4、TSH的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4.40%、4.90%、3.00%、4.50%、3.50%。
2.2批间精密度T3、T4、FT3,FT4、TSH的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6.90%、5.30%、3.50%、6.20%、4.80%。
2.3 回收率T3、T4、FT3,FT4、TSH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7%、95.5%、97.1%、95.6%、96.4%。
2.4 线性范围T3所测结果得到回归方程为y=1.069x-0.2468,r=0.9966,截距经t检验,ta=1.36,0.95,截距经t检验,ta=0.36,
3 讨 论
血清中三碘甲状原腺氨酸(T3)、四碘甲状原腺氨酸(T4)、游离三碘甲状原腺氨酸(FT3)、游离四碘甲状原腺氨酸(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测定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以往国内实验室多采用RIA、MIRA检测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此法虽较准确,仪器与试剂也较为低廉,但对操作人员水平要求较高,对实验条件及环境有较多要求,且随着标记抗原的放射性衰减,而使计数不稳定及曲线失真,导致结果偏离,结果重复性差,且可产生放射性污染[2,4]。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是利用化学发光技术和磁性微粒分离技术相结合的测定方法,其反应原理与放免和酶免中的双抗体夹心法、竞争法相似。其优点是[3,5]:(1)成熟的单克隆抗体技术或独特的磁性微粒子技术,保证了反应的高特异性;(2)检测范围宽,具有良好的稀释线性;(3)试剂稳定性好,不需酶促反应,有效期可长达半年;(4)操作简便,分析过程采用全自动化,减少了人工操作误差,重复性好;(5)试剂及标本均采用无吸附材料,故相互间的交叉污染率低,干扰因素少;(6)真正的随机连续检测,样本随到随测,具有急诊优先插入功能。因此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是目前检测甲状腺激素等指标的较好方法。
【参考文献】
[1] 陶义训.免疫学和免疫学检验[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74.
[2]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25.
[3] 罗炜,王慧,陈柏铭.化学发光免疫法与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AFP的比较[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0,15(3):149.
免疫学分析法范文5
[关键词] 滤泡;淋巴瘤;免疫性溶血;免疫球蛋白血症
[中图分类号] R73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1)25-132-02
滤泡型淋巴瘤(FL)发病率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位居第2位,WHO统计FL占NHL的22.1%,我国发病率较欧美国家略低。约3%的[1]FL患者并发自身免疫性溶血(AIHA),而同时合并继发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的患者,临床较罕见。本文现报道我院诊治1例滤泡型淋巴瘤,并就NHL的AIHA及继发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问题作文献复习。
1临床资料
患者女,79岁。因发现双侧颈肿块3年,腹腔肿块1个月,于2009年6月30日收入我科。患者2007年10月体检时发现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花生米大小,无触痛,未予重视。2009年5月,盆腔B超体检示:左侧盆壁处囊性肿块。腹部增强CT示:1.双侧盆壁髂外血管旁多发肿块;2.双侧腹股沟多发淋巴结;3. 左侧髂外血管内侧囊性灶,淋巴囊肿可能。为明确病理类型,6月2日门诊行右颈部淋巴结活检术,病理示:滤泡性淋巴瘤(WHO Ⅱ级),见图1。免疫CD5-,CD3-,CD20+++,CD45RO-,CD43+,CD79a+++,Bcl-2+++,Bcl-6+,MUM-1-,CD10+/-,P53++,Ki67+,CD68-,CyclinD1-,D240-。患者既往有支扩史50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39年,治疗控制。入院查体:轻度贫血貌。双侧颈部、锁骨上、腋窝、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花生米大小,活动度可,无触痛。胸骨无压痛,左侧腹部可及一约(5×3)cm肿块,活动度可,无触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侧手掌、双足呈鹰爪状,活动障碍。血常规:WBC:5.2g/L,HB:98g/dL,PLT:116g/L,RET 2.5%。LDH 181IU/L,余无殊。IgG:11.63g/L;IgM 16.28g/L;IgA 1.57g/L。血轻链KAP 30.3g/L;尿轻链 KAP 0.08g/L。ESR 9mm/h,RHF 14.26IU/mL,DAT:阳性;IAT:阴性。ANA谱:ANA1320;SS-A阳性;着丝点阳性,余阴性。LDH:227IU/L。淋巴结B超:右颈部最大2.74cm×1.4cm,左颈部最大2.4cm×0.87cm;右腋下最大1.77cm×1.25cm, 左腋下最大2.66cm×1.43cm;右腹股沟最大2.1cm×0.71cm,左腹股沟最大1.35cm×1.09cm;腹腔多发低回声团,最大约4.83cm×3.38cm。全腹增强CT:1.下腹部主动脉旁,双侧髂窝内外动脉及双侧腹股沟多发肿大淋巴结,最大者位于左髂窝处,约4.9cm×3.2cm,左侧盆腔内局部可见类圆形低密度影,大小约2.5cm×3.0cm。肺部CT示:右肺支气管扩张伴感染可能,纵隔见小淋巴结影。骨髓示: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占37.5%,以成熟小淋巴细胞为主,偶见幼稚细胞;红系增生活跃,占20.5%,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染色体:46,XY。免疫固相电泳:IgM、Kap单克隆免疫球蛋白阳性。全身骨骼ECT:未见异常。诊断为:FL Ⅳ B期,AIHA,继发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IgM)。7月14日、9月25日行R-CVP方案2个疗程(美罗华、环磷酰胺、强的松、长春地辛);8月20日、10月31日行R-CHOP方案2个疗程(美罗华、环磷酰胺、强的松、长春新碱、吡柔比星)化疗。淋巴结及腹腔肿块缩小不显著,按IWG疗效标准达:疾病稳定(PR)。血红蛋白升至110g/dL,RET 2.07%,IgM降至 11.37g/L,血轻链KAP 21.5g/L;尿轻链 KAP 0.02g/L。DAT:阴性;IAT:阴性。现随访中。
图1滤泡性淋巴瘤(WHO II级,HE×200)
2讨论及文献复习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是少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并发症之一,其中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并发AIHA的发生率最高,约5%~10%,包括原发性AIHA[2,3]和药物源性AIHA,特别是嘌呤类似物诱发[4]。NHL合并AIHA临床上并非罕见,但同时并发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国内首次报道。Economopoulos等[11]统计约有12.3%的惰性B细胞淋巴瘤伴有单克隆IgM升高,以NMZL和B-SLL/CLL最为常见。常继发于血液性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导致浆细胞增多并恶变,产生由单株浆细胞(单克隆性)无节制的大量增殖,血清中出现其分泌的大量同源的、结构完整均一的免疫球蛋白或其多肽链亚单位。本例FL患者外周血出现IgM明显升高,余免疫球蛋白正常,血、尿KAP轻链升高。免疫固相电泳显示IgM、Kap型单克隆免疫球蛋白阳性。全身骨骼ECT未见异常。因患者无肝脾肿大、骨质破坏,骨髓未见淋巴样浆细胞和原浆/幼浆细胞,诊断可排除多发性骨髓瘤(MM)等浆细胞疾病,而类风湿性关节炎同样可诱发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
关于NHL合并AIHA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并发AIHA的NHL患者绝大多数临床分期较高(Ⅲ~Ⅳ),或存在结外病变(IE)。CLL/SLL患者并发的AIHA仅1/3发生于疾病早期,而余下2/3的AIHA则伴随疾病的进展而发生。而在MCL、AILD中AIHA常为疾病的初发症状之一,而在疾病过程中则较为罕见,仅在毛细胞白血病中并发的AIHA多发生于疾病进展过程中。AIHA的发生同样可独立早于淋巴瘤的产生[8]。该部分患者发生AIHA先于淋巴瘤细胞产生克隆性免疫球蛋白抗体,提示这部分患者产生具有生物活性的意义未明的单克隆抗体可能有助于淋巴瘤的发生。研究发现,NHL细胞中IgVH基因家族最常见基因VH4-34,编码具有抗红细胞活性的免疫球蛋白[10]。因此,目前认为在部分NHL中抗红细胞抗体可能由淋巴瘤细胞克隆产生。而针对淋巴瘤的化疗对于并发的AIHA疗效良好也支持以上观点。另一部分患者AIHA则常伴随自身免疫性疾病,以DLBCL的发生率高[9]。而本例FL患者既往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病史39年,也可能是发生上述病变的原因之一。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已成为治疗FL的一线方案,可显著提高缓解率,延长无进展生存率(PFS)和生存时间(OS)。Jourdan等[12]尝试应用美罗华治疗NHL并发的AIHA取得不错的疗效。该患者先后予R-CVP和R-CHOP方案化疗4个疗程,达PR,且DAT和IAT转阴,血红蛋白明显升高,接近完全缓解,与国外报道一致[13],提示利妥昔单抗无论是对继发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AIHA还是并发于B细胞性NHL的AIHA疗效同样显著,同时伴随疾病的控制,继发性免疫球蛋白明显降低。
该病例对于我们认识FL的生物学特性及病因提供了新的线索。我们应用利妥昔单抗治疗合并AIHA及继发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多症的FL,不仅本病得到有效治疗,且AIHA和单克隆免疫球蛋白都得到有效控制和降低,说明利妥昔单抗仍是治疗该类患者的首选方案,虽然远期效果尚有待观察,利妥昔单抗联合其他化疗药物如万珂等是否可提高该类患者的缓解率及长期生存率,值得我们累积病例后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Hauswirth AW, Skrabs C,Schutzinger C,et al.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s,Evans’syndromes,and pure red cell aplasia in non-Hodgkin lymphomas[J]. LeukemiaLymphoma,2007,48(6):1139-1149.
[2] Mauro FR, Foa R, Cerretti R, et al.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 in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inical,therapeutic,and prognostic features[J]. Blood,2000,95(3):2786-2792.
[3] Hamblin TJ,Oscier DG,Young BJ. Autoimmune complications of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J]. Semin Oncol,2006,33(5):230-239.
[4] Eichhorst BF,Busch R,Hopfinger G,et al. German CLL study Group. Fludarabine plus cyclophosphamide versus fludarabine alone in first-line therapy of younger patients with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J]. Blood,2006,107(1):885-891.
[5] Gronbaek K,D’Amore F,Schmidt K. Autoimmune phenomena in non-Hodgkin’s lymphoma[J]. Leuk Lymphoma,1995,18:311-316.
[6] Sallah S,Sigounas G,Vos P,et al.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 in patients with non-Hodgkin’s lymphoma:characteristics and significance[J]. Ann Oncol,2000,11:1571-1577.
[7] Borhtakur G,O’Brien S,Wierda WG,et al. Immune anemia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lymphocytic treated with Fludarabine,cyclophosphamide and rituximab[J]. ASCO,2006:6604.
[8] Terpos E,Theocharis S,Panitsas F,et al. Autoimmune hemolytic anemia with myelodysplastic features followed by bilateral adrenal non-hodgkin lymphoma:a case reprot and review of the lieterature[J]. Leuk Lymphoma,2004,45(4):2333-2338.
[9] Jardin F,Levesque H,Tilly H. Auto-immune manifestations in non-Hodgkin’s lymphoma[J]. Rev Med Interne,2005,26(1):557-571.
[10] Stevenson FK,Spellerberg MB,Chapman CJ,et al. Differential usage of autoantibody-associated VH-gene,VH4-21,by human B-cell tumors[J].Leuk Lymphoma,1995,16:379-384.
[11] Economopoulos T,Papageorgiou S,Pappa V,et al. Monoclonal gammopathies in B-cell non-Hodgkin’s lymphomas[J]. Leuk Res,2003,27(2):505-508.
免疫学分析法范文6
【关键词】酶联免疫法;化学发光法;CA-125
肿瘤死亡率仅次于心血管疾病,位居全球第二,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每年都有许许多多的肿瘤患被确诊,其中不少患者由于就诊晚,已出现全身严重症状,或是转移到远处,治疗效果均不佳、预后差。随着检验医学的不断发展,对肿瘤的早起诊断已经成为患者的需求,CA125是1983年由Bast等从上皮性卵巢癌抗原检测出可被单克隆抗体OC125结合的一种糖蛋白。其中健康人群中95%的成年妇女血清中CA125的水平≤35U/ml。若患者血清中CA125大于基线水平的两倍以上,就应进一步行CT、TVS等其它的物理检查以明确病因。CA125是目前研究最广泛的卵巢癌血清标志物,在早期筛查、诊断、疗效监测及预后方面的研究均有报道[1]。常用的测定方法是酶联免疫法和化学发光法等,现就这两种方法做以下对比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6月的86例血液标本,年龄34-62岁。
1.2仪器和试剂采用安图全自动酶标仪和Roche co base 411全自动化学发光仪,ELISA检测所用试剂盒购买于郑州博赛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化学发光法检测试剂盒购买于佳业公司,并按照仪器的使用说明及操作步骤规程进行。
1.3方法分别用ELISA和CLIA对每一份标本同时进行血清CA-125检测,将患者血清分装冷冻,每天对每份标本检测1次,20天连续检测,比较CA-125使用ELISA和CLIA检测的稳定性及其重复性,同时比较两种方法检测CA-125的敏感性。
3讨论
CA125是诊断卵巢癌的相关指标之一,它是一种大分子的糖蛋白,其敏感性与卵巢癌的组织学类型及临床分期密切有关,在中晚期患者血清中CA125的测定结果升高显著。国内外对CA125等指标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对卵巢癌的早期诊断起了重要的作用,已广泛用于卵巢癌的诊断及术后监测[2]。
化学发光现象是自然界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在化学反应中,物质分子在吸收化学能后形成的光辐射现象,临床上常常利用化学发光测定化学发光反应中的催化剂、反应物、抑制剂、增敏剂,这种方法通常认为是化学发光法。从本资料表明,化学发光法的敏感性比酶联免疫法好,尤其是对于低值和高值,稳定性及重复性很好。在临床检验中采用CLIA检测CA125,检测标准曲线稳定时间比较长,不需要像ELISA每批检测都要重新制作标准曲线,且ELISA存在受人工操作影响大的问题[3],但ELISA法具有成本低廉、测定快速简便的优点,常常用于健康人群的普查及体检,因此对于受医疗条件限制医院ELISA法也是一个很好而实用的检测方法;CLIA是将发光系统与免疫反应相结合以检测抗原或抗体的方法,是继放射免疫、酶免疫、荧光免疫、化学发光免疫之后的新一代标记免疫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快速、应用范围广等特点。
综上所述,化学发光法的稳定性好、重复性好、敏感度高、但费用昂贵;酶联免疫法经济实用,再高值测定中的敏感性比较好,临床上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量力而行,情况允许的时候最好选择化学发光法。
参考文献
[1]张月存.血清CA125在上皮性卵巢癌诊断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04,8(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