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技术基础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航天技术基础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航天技术基础

航天技术基础范文1

关键词:强夯法,堆填土

Abstract: Combining with a municipal road a newly formed the filled soil subgrade cast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ynamic compaction treatmen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ethod of dynamic compaction pile of filling construction technical measures, the principle and the method for the corresponding soft foundation treatment are provided for the reference.

Keywords: dynamic compaction method, pile of filling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某市政工程在K2+860-K3+260路基段,因人类工程为新近堆填土,堆土厚已达15~25m,堆填时间短,天然固结尚未完成,不宜作路基持力层。设计要求对此段路基填土采用强夯法进行处理,强夯面在路面下6-9m处,强夯面积39788m2。

2、强夯原理

是用起重机将十几吨甚至上百吨的重锤吊起,从几米至几十米的高处自由落下,利用锤自由下落产生的强大动力冲击,多次对土体进行强力夯实,借以降低土的压缩性,提高土的承载力。

3、强夯设备选用

强夯法的主要设备包括:夯锤、起重机、脱钩装置等三部分。根据填土性质选用平底面夯锤,面积2-4m2为宜。夯锤重量选用与欲加固的土层的深度和落距有关,其关系式为:

式中:H—加固深度(m)

M—夯锤重力(kN)

h—落距(锤底至起夯面距离)(m);

K——折减系数,与土质、能级、锤型、锤底面积、工艺选择等多种因素有关,一般粘性土取0.5;砂性土取0.7;黄土取0.35~0.50。

根据上述公式,并根据落距与加固深度选用锤重。根据锤重和落距高度选用起重设备,在选用时要求设备稳定性好,行走方便,同时脱钩装置安全可靠灵活即可。

4、参数选择

4.1锤重与落距:锤重M(t)与落距h(m)是影响夯击能和加固深度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决定每一击的夯击能量。根据本工程堆填土较厚及上述公式计算,点夯选用夯锤重25T,锤径φ2.60 m,落距为16m。最后满夯时选用夯锤重13.5T,锤径φ2.10m,落距7.41m。

4.2夯击能:锤重M与落距h的乘积称为夯击能E(=M×h),本工程点夯夯击能为4000KN·m,满夯时夯击能为1000KN·m。

4.3夯击点布置及间距

夯击点布置应根据不同软基形式和加固要求而定,对大面积软基处理,一般采用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或正方形,本工程选用两遍点夯一片满夯。点夯的夯点布置先为正方型,最后成形梅花型,满夯夯点布置为四夯中间搭一夯。夯击点间距取决于加固土层厚度和土质等条件,对于加固土层厚、土质差,为防止相邻夯击点的加固效应在浅处叠加而形成硬壳层,影响夯击能向深部传递,间距适当选大点。本工程点夯的夯点布置均为5m×5m的正方型,满夯纵横间距为1倍夯锤直径,点夯和满夯夯点分布如下图所示。

4.4 单点的夯击数与夯击遍数

采用2遍点夯施工,每点夯击次数为8~12击。

采用1遍满夯施工,初设单点夯击次数为3击。

单点夯击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且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0mm,当单击夯击能量较大时不大于100mm;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的隆起;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起锤困难。每夯击点之夯击数一般为3~10击。

夯击遍数应根据地基土的性质确定,一般情况下,可采用2~3遍,最后再以低能量(为前几遍能量的1/4~1/5,锤击数为2~4击)满夯一遍,以加固前几遍之间的松土和被振松的表土层。

4.5两遍间隔时间:两遍夯击之间应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以利于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待地基土稳定后再夯下遍,一般两遍之间间隔1~4周。本工程由于堆填土土性不明,为保险起见,按渗透性较差的粘性土不少于3~4周考虑;同时在进行第二遍强夯前,用推土机将土推平,随即再进行夯击,满夯前也要推平后进行。

5、施工方法

5.1试夯:试夯的目的是判断强夯的适宜性和夯后地基所能达到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在单点夯试验的基础上,按设计确定的夯击能、夯击数和布点间距分遍施工,并控制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满足设计要求,使地基土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均得到有效加固。试夯过程中取得的施工参数将是指导施工的依据。

5.2施工顺序:先两边,后中间,即在同一排(横向)强夯施工时,先施工靠近路肩的夯点,再施工中间的夯点。

5.3施工工序:平整场地测量放线第一遍点夯推平夯坑测量高程第二遍点夯推平夯坑测量高程满夯测量高程竣工验收

5.4施工要点

(1)清理并平整施工场地。

(2)做好控制桩,将控制基准点设在固定不易改变的位置,用石灰标出每一夯击点的夯锤地面轮廓线,第一遍点夯的夯点布置为5m×5m的正方型。并测量场地标高。

(3) 起重机就位,夯锤对准夯点置于石灰线内。

(4) 测量夯前锤顶相对高程。

(5) 将夯锤起吊到预定高度,使夯锤脱钩自由下落后,放下吊钩,测量锤顶相对高程。若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当夯坑过深起锤困难时停夯,向坑内填料至坑顶平,重新记录夯击面标高,如此反复直至满足收锤标准。

(6) 重复步骤(5),按设计规定的夯击次数及控制标准,完成1个夯点的夯击。

(7)重复步骤(3)-(5),完成第一遍点夯全部夯点的夯击。

(8)用推土机将夯坑推平,并测量场地高程。

(9)清理并平整场地。标出第二遍点夯夯点位置、布点。第二遍点夯的夯点布置为5m×5m的正方型。

(10)重复步骤(3)-(5),完成第二遍点夯全部夯点的夯击。最后成形为5m×5m的梅花型。

(11)用推土机将夯坑推平,并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12)用低能量满夯,将场地表层松土夯实,测量夯后场地高程。

5.5 停夯及收锤标准

夯点的夯击次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关系曲线确定,并应同时满足下列条件:(1)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之差

6、质量安全保证措施

6.1施工前查明场地范围内的地下构筑物和各种地下管线的位置及标高等,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免因施工而造成损失。

6.2当强夯施工所产生的振动对邻近建筑物或设备会产生有害影响时,应设置监测点,并采取挖防振沟等隔振或防振措施。

6.3含水量较大的地段应在夯点附近设置50×50cm块片石盲沟,以利于孔隙水的排除和土体固结。

6.4施工时必须对每击夯锤落距,每点夯击次数和夯沉量及时、准确、完善的记录,并注意观察记录夯坑四周隆起的情况及孔隙水压力的变化。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现路堤边坡有明显变形或隆起、夯沉量无明显收敛迹象、夯坑土体挤出明显、路基出现滑移现象、结构物出现裂缝、破坏现象等其它路基异兆,应停止施工并及时报请相关单位进行研究处理。

6.5施工前在施工图上对夯点进行编号,施工中对号进行夯击,防止漏夯,强夯区域的定位放线应根据建筑物轴线、夯点布置图用全站仪及钢卷尺进行放线,控制桩应引出强夯区域,并按设计要求用石灰放出夯点位置,经检查无误后方可进行施工。

6.6 夯击时,夯锤必须提高到设计高度,达到单位夯击能。落锤须平衡,如有错位或夯坑倾斜过大时须用沙石将坑填平,再进行下一步夯击。每次夯坑夯击中心距偏差不得大于10cm。

6.7强夯前,应及时将地表积水进行清除, 在强夯过程中,应密切注意场地积水和天气情况。随时掌握当地天气预报,对于夯坑已推平的场地要采取措施加以保护,防止雨水下渗。降雨后不宜立即推平夯坑,采取挖沟排水把水排干后晾干,待夯坑晾干后再进行平整。

6.8 如实填写强夯记录,内容包括施夯日期、夯锤重量、落距、夯击数、每击夯沉量、原始地面标高、夯后地面标高、总夯沉量、记录人等。

航天技术基础范文2

近年来,中同航天科技集团公司通过加快推进航天技术应用与服务产业的发展,将军民融合作为发展的重要举措,明确战略地位,强化顶层设计和战略导向,不仅对集团公司经济规模和效益的平稳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同家经济社会建设作出了贡献。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在型号研制过程中,形成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航天技术,并积极推动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在卫星及应用领域,形成了北斗卫星导航应用、卫星广播通信等优势产品和服务;在石油石化行业,依托火箭发动机和火工品技术成果进行二次开发和应用;在节能环保领域,基于空气流体理论,形成了气动脱硫脱硝等先进技术产品和工程服务,不但推动了军品技术的二次开发和应用,向且带动了国民经济相关领域的发展。航天科技鼓励军民融合发展主体单位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积极创新激励机制,鼓励项目团队开展军品技术成果二次开发和应用;为提高资产使用效率,集团公司始终重视军民资源的共享共用,鼓励军工资源在确保完成军品任务的前提下,有偿向民用产业领域开放;鼓励军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包括引入民营资本参与军工科研生产,在非核心军品领域发展混合所有制,推动军工资产上市融资等方面。

在质量可靠、进度可控、保密措施得力的前提下,航天科技在基础产品研发、零部组件生产、试验设施、地面设备采购、标准件及部分分系统采购等方面,积极稳妥引导民营高科技企业参与军工科研生产,提升我军装备的性价比。军工技术的开发主要以军工任务为目标,民用转化需对其进行二次开发,而二次开发具有风险性,急需政府的投入。加大对航天技术融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行业的支持,推动航天技术在国民经济重要行业和领域的应用。特别是面对国际竞争,应加大力度支持我国自主品牌,鼓励采购替代进口技术与产品。此外,由于行业相对封闭和壁垒的存在,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能够军民两用的航天技术难以进入相关行业,无法为行业发展提供支撑。

积极探索创新民项目市场化反哺回馈机制,加大民营资本参与民项目建设的力度,充分体现市场在民项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项目交易转让、合资入股等方面设计公平、公开的机制,鼓励民项目公司充分利用资本市场,通过设立股份制公司的模式上市融资。结合第四次军品科研生产能力结构调整,建设“小核心,大协作”寓军于民的军品科研生产能力结构布局,考虑将实施股份制改制的承担重要军工任务的军工企业纳入保军单位,并在军工能力建设、武器装备生产许可、军品业务税收等政策方面继续给予支持。在健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安全退出制度、加强民企国防教育和责任意识的基础上,除重要领域外,在一般性领域和完全开放领域,继续推动民营企业参与军工科研生产和能力建设,充分调动和发挥民营资本的积极性和活力。军工知识产权的发明创造多数属职务发明,通过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实施细则以保障职务发明人的合法权益,调动职务发明人的积极性。同时,由于军工知识产权大部分涉及同家秘密,必须在脱密的基础上,推动军工技术成果转化和应用,并通过转化评估体系,公平公正的体现民技术成果在转让、项目孵化、产业化推广等环节中具有的价值。

航天技术基础范文3

历史上,远洋航海技术的兴起,导致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世界市场的开辟和近代科学的一系列成就,开始了一个“全球文明”的时代。当今载人航天技术的兴起,则使人类走出了地球摇篮而到达浩瀚无边的太空,开始了“太空文明”的新时代。距地面100千米以上的太空是继陆地、海洋和大气层之外人类的第四个生存环境,那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它比地球上可利用的资源要多得多,其中包括太阳能、强辐射、高洁净、高真空、微重力、高远位置,以及月球、火星、小行星上的地球稀有矿藏等,开发它们对人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从古至今,人类一直在不断努力扩展自身的生存空间,其活动范围经历了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大气层空间,再从大气层空间到太空的逐步发展过程。人类活动范围的每一次扩展,都是一次伟大的飞跃,增强了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促进了生产力和社会的发展。

为了开发太空资源,人类现已研制和发射了两大类航天器――无人航天器和载人航天器。1957年10月4日,人类在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时,谁曾想到50多年后的今天卫星会有如此广泛的用途,它已成为当代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为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使这近60年的发展程度超越了过去几百年的发展。

航天是人类对未知的探索

载人航天是航天技术向更高阶段的发展。由于载人航天器可以由航天员直接操作,所以它可以开展复杂、多变的科研工作,进一步提高航天活动的效益,大大扩展航天器的功能和用途,对人类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有巨大推动作用。例如,利用人的敏锐观察力、分析判断能力以及机动灵活能力,可更有效地进行“观天看地”活动,它远胜于遥感卫星的能力;利用人所具有的灵活操作能力,可完成航天器在空间的装配、拆卸、检测、维修、更换部件、实验操作和对接控制等复杂任务;利用人的主观能动性和随机应变能力,可避免和减少航天器发生事故,排除故障,化险为夷;利用人的智能与高度思维能力,可在太空进行有效载荷的实验研究,无论是航天医学和生物学实验,还是生产、制造药物与器件,大都离不开人的照料与操作,并要求有人来随时观察、记录、分析与处理数据,修改程序,处理意外情况和进行样品的补给等。

简言之,航天员在太空的主要作用可归纳为5个:飞行监控、装配维修、研究探索、太空生产、相互支持和照料。另外,航天器上有人,还可实现人与自动化的结合,相互取长补短,这比单纯自动化在工作效率、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等方面都会取得明显改善。

载人航天技术持续的开拓性和高度的综合性,决定了它的发展方向新颖,思路开阔,涉及学科、专业广泛,从而使它有高层次、多途径和全方位的渗透性,对各种技术领域的前沿研究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其“裂变反应”比比皆是。载人航天技术与其他科技互相渗透后又可产生不少新的交叉学科,扩大了其应用范围。例如,形成了空间生物学、空间材料工艺学等新的边缘学科。其应用效益不能单纯以产品销售收益来衡量,而应主要体现在改变传统生产方式,开拓出新技术、高效益产业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等方面。

所以,中国在航天技术、综合国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于1992年9月21日正式开始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该工程对中国的国计民生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例如: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体现了中国综合国力和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威望。因为发展载人航天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水平、发达的工业基础和雄厚的经济实力,对当今世界的政治、经济和科技等诸多方面具有重大影响,它已经成楹饬恳桓龉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中国现已先后把11名航天员送入太空,这一壮举也像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拥有“两弹一星”一样,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注视,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和国际地位,振奋了民族精神,增强了全民族的凝聚力。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带动了中国科技的全面、快速发展。因为中国载人航天技术集中体现国家现代科技多个领域的发展程度,同时又给现代科技各个领域提出新的发展需求,从而大大促进整个科技的发展,并为培养和造就航天科技人才作贡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自1992年实施以来,在组织实施13次航天飞行任务、突破和掌握一系列核心关键技术的过程中,取得了近千项国家级发明专利,推进了中国航天基础设施建设,使中国航天科技产业实现了跨越发展,并辐射带动了上述科学领域和工程技术快速发展,极大促进了中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

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前期着重于高远位置资源的利用,各种人造卫星均是利用高远位置资源有效地为人类社会服务,而在微重力等其他太空资源的利用上考虑得不多。1992年开始发展的中国载人航天主要是利用微重力资源以及其他资源进行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改善地面生产工艺,为人类创造新的财富。中国航天员在载人航天器内微重力条件下进行的基础物理、空间天文、微重力流体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命科学和地球观测等许多学科的研究,也能取得不少在地球上很难甚至根本无法获得的科研成果。

航天与每个人的生活都不遥远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促进了太空资源的开发,为人类造福。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展过程中创造的许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知识等,带动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提高了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促进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岗位。这些新技术还广泛得到二次应用,或叫间接应用,即把用于中国载人航天器的热控制、环境控制、遥测遥控、太阳电池、航天服等技术分别用于地面通信、能源、医药、运输和消费品等相关的行业中,从而取得了很高的效益。

航天技术基础范文4

关键词:物理知识;生活;应用分析

引言

物理学科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物理课程的学习是我们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一定要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让我们的思维得到开拓。物理学理论是人类对自然界最基本、最普遍规律的认识和概括。因此,加强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对我们高中生学习物理知识、认知物理知识、运用物理知识都是极为重要的。加强两者的联系,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增加物理学习的直观性,更具有对生活的指导意义,提升生活技能。

一、生活实际与物理的关系

在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很多现象都被归类为物理的方面,比如说树叶会漂在水上,而石头会沉入水底;氢气球可以飞上天,但吹出来的气球却会掉在地上;水往低处流;水底石穿的现象;航天员在月球行走是漂着走;冬天毛衣容易起静电;指南针的工作原理……这些生活中常常容易被忽略的小事情,却无一例外都可以用物理学的知识来解释,而我们高中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也正是对生活进行深入了解的过程。物理是最早的物理学家们对自然界的现象的总结,后来逐渐形成了物理这一专门的学科,物理科学家们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广,也越来越深入,但物理还是从相对简单的现象入手的。物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物理课本中就有很多生活化的小例子,但是,更多地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可以增加学习物理的乐趣,我们学习起来会更好理解,同样的,将我们学到的物理知识应用在生活中,也能够开发我们的创造力。

二、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1、纳米技术

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是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科学技术,研究结构尺寸在0.1至100纳米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纳米科学技术是以许多现代先进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科学技术,它是现代科学(混沌物理、量子力学、介观物理、分子生物学)和现代技术(计算机技术、微电子和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核分析技术)结合的产物,纳米科学技术又将引发一系列新的科学技术。纳米技术在高中物理中,属于分子学的范畴,所以,了解纳米技术的应用,对我们学习分子学有很大的帮助。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的纳米技术如下:

(1)在纺织和化纤制品中添加纳米微粒,可以除味杀菌。化纤布虽然结实,但有烦人的静电现象,加入少量金属纳米微粒就可消除静电现象。

(2)利用纳米材料,冰箱可以抗菌。纳米材料做的无菌餐具、无菌食品包装用品已经面世。利用纳米粉末,可以使废水彻底变清水,达到饮用标准。纳米食品色香味俱全,还有益健康。

(3)纳米材料可以提高和改进交通工具的性能。纳米陶瓷有望成为汽车、轮船、飞机等发动机部件的理想材料,能大大提高发动机效率,延长发动机工作寿命。

(4)利用纳米技术制成的微型药物输送器,可携带一定剂量的药物,在体外电磁信号的引导下准确治疗。纳米机器人,其体积小于红细胞,能疏通脑血管的血栓,清除心脏动脉的脂肪和沉淀物,还可“嚼碎”泌尿系统的结石等。

2、车辆速度计

在我们高中物理第一册第二章《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中讲到速度计是来测定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本文来解释一下它是如何来测定机动车的瞬时速度。

当车以一定的速度行驶时,对应着车轮的一定转速,这时经过变速机构也使软轴以一定的转速转动,从而由电磁感应使感应盘也转动,使指针偏转一定的角度,那么在刻度盘上对应的位置刻上对应的车子速度,由于指针的转动角度与感应盘的转动角度是相等的,而感应盘的转动与软轴的转动成正比,而软轴的转动与车轮的转速成正比,而车轮的转速完全与车速成正比,所以速度计上指针所指的速度值完全由汽车的行驶速度来决定,所以测出的速度就是这个时刻车子的瞬时速度。速度计中应用了很多的物理知识,电磁感应、力矩转动、力矩平衡及仪表的刻度刻制和实际数据的处理.这都是物理知识的应用和能力体现。

3、航天技术

针对航天技术学习高中物理力学,就是在充分利用教材上的航天技术的所有内容,了解我们所感兴趣的领域。我们在学习的时候,可以进一步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获得大量的有关航天技术的资料,包括古代的,现代的,当代的,中国的,外国的,视频的,文字的,图片的,在此基础上进行删减,最终获得那些形象的,有趣的,励志的等等对我们学习高中物理力学有价值的资料,除了课堂上教师的讲解内容,我们还应该利用课外的时间多多关注一些航天技术,感受物理知识所带来的强大的力量,明白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与科技进步的联系。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结合我们自己了解到的航天知识,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学习,勇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困。在航天技术中所应用到的力学知识如下:

(1)天体力学和轨道力学

为了开发宇宙,我们必须对各个行星的运动规律有进一步的认识。因此,必须用近代的力学知识进一步描述天体的运动规律。另一方面,为了节约能量,必须对各种航天器的轨道进行优化。关于这方面,我们可以举例子。比如AOTV,就是气动辅助变轨转移飞行器。大家知道,要改变航天飞行器的飞行轨道,需要很大的能量。有时几乎是做不到的。一些力学专家提出了一些新的想法,即利用航天器在再人大气层中所受的气动力,来改变飞行轨道,就可以节省许多能量。

(2)大气层飞行力学

大气层飞行力学的重点是空天飞机的上升段轨道优化。由于空天飞机使用吸气式组合发动机,在整个飞行过程中,它受到很大的阻力和气动加热。为了节省能量,必须对上升段的轨道进行优化。

(3)结构动力学

不论是航天器,还是运载器,都存在大量振动问题。例如,运载火箭的长细比例较大,就必须进行振动塔试验和结构动力学的计算。建造振动塔是非常费钱的。随着今后火箭直径的加大和长度的进一步增加,进行全尺寸的振动试验变得越来越困难。为此,必须在建立正确的模拟火箭结构的结构动力学模型,进行分析计算。运载火箭还存在一些复杂的振动现象,若处理得不好,就可能造成发射的失败。

结语

总之,物理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我们在学习的时候要理解物理知识的重要性,认识物理知识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更要关注物理学的最新发展,坚持与时俱进,利用物理知识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参考文献

航天技术基础范文5

——在航天领域方面,神七上天具有里程碑的重大意义。神舟七号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中的第一步,是为我国建立宇宙空间站打好前哨战,在我国航天事业三部曲中属于承上启下重要作用。神舟七号首次搭载三名航天员升空,并且在轨运行中要实现一名航天员出舱行走,并释放一颗伴飞小卫星。如果一切都成功,我国将真正意义上的在太空中留下中华民族的脚印,也为今后的载人航天后续工程及其以后的探月工程和远地外太空探测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开端。

——在国防领域方面,标志着我国已经初步具有进行太空防卫战的能力。神州七号和神舟六号飞船一样,具有太空变轨能力,这对突破敌方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释放伴飞小卫星,则预示着中国已经具有了在太空猎星的能力。对于神七的发射,美国及其盟国担忧其军事用途,从而增加中国在上面对外来干涉势力的威慑力。

——在经济领域方面,神舟七号飞船产业价值惊人。据粗略估算,目前,通过“神五”、“神六”带来的产业价值已经超过1200亿元。航天经济的产业链堪称各个经济类别中最长的,几乎无所不包。这个说法并不夸张。从能源、钢铁、新材料、电子、机械、通信等行业,到航天服装、航天食品涉及的纺织、服装加工、农产品、食品加工等行业,一次航天活动所涉及的产业,几乎涵盖了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实际上,关于航天活动的产业价值,国际上早有数据论证。据欧美多家研究机构评估,在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8至14元的带动效应。美国耗资240亿美元进行阿波罗登月计划,科技成果转化为民用后,衍生出的产业价值超过2000亿美元。“神七”升空代表着中国火箭等技术的成熟,以及中国在载人航天飞船、太空行走等技术上的突破。“神七”不仅将带动航天产业的发展,未来还将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动力。

——在政治领域方面,神舟七号发射成功对于增强国民凝聚力和自豪感有重要的意义。2008年对于中国来说可谓是多灾多难。521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各地不断的矿难事故,波及全行业的毒奶粉事件,一系列特大交通事故,让国人的眼中充满伤感的泪水,伤感这个国家的国民所遭受难以想象的灾难。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成功举办,中国健儿一次次站在领奖台上为过争光,亦令国人眼中饱含热泪,为这个祖国感到骄傲,感到自豪。多难兴邦,这是温总理写在北川黑板上的一句话。的确,中华民族是个坚强不屈的伟大民族,灾难只会让国人的心更紧密的团结在一起,凤凰要在涅盘中得到永生,伟大的中华民族在灾难中得到永生。终于,神舟七号就要上天了,再大的灾难并没有吓坏我们,我们反而以一个个奇迹来向世界证明,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

——在外交领域方面,神七的上天和太空漫步的成功,对于提高我国的大国地位,增强世界影响力,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有着重要意义。我国航天事业起步晚,虽然与美俄两国还就有不小的差距,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放弃追赶的步伐,有信心有能力有决心在未来的航天领域与美俄鼎足而立。一直以来,美俄两国长期垄断国际航天事业。2003年神舟五号成功上天,杨利伟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位由我国自行研制的航天器上天的中国人,打破了美俄长达半个世纪的航天垄断,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极大的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神七成功发射,出舱活动顺利完成后,将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的世界影响力。目前,欧洲、日本、印度等国也在大力发展航天技术,可见,航天技术已经成为未来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航天技术基础范文6

白皮书是政府、议会等就重大问题公开发表的文件。航天白皮书,体现了中政府对航天事业的高度重视,表明了推动航天事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也凸显了中航天进一步走向透明和开放的态度。

从2000年到2011年,三部白皮书的发表跨越了11个年头。如果以2006年为中间点,对中航天前后两个五年时间段的发展做一个大致梳理的话,我们就会发现,中航天发展正处于“提速”阶段:

――从研制及发射卫星的数量看,前一个五年,自主研制并发射22颗不同类型卫星,后一个五年,这个数字是70颗,增长7218%。

――从运载火箭发射次数看,前一个五年发射24次,后一个五年发射67次,增长了179%。

――载人航天方面。前一个五年中,取得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实现“两人多天”的载人航天飞行,突破了载人航天基本技术;后一个五年中,载人航天工程顺利进入“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首次顺利实施航天员空间出舱活动,成功进行首次空间交会对接试验,突破了建设空间站的关键技术。

――深空探测方面。前一个五年中,开展了绕月探测工程的预先研究并开始实施;后一个五年中, “嫦娥一号”、“嫦娥二号”相继飞向月球,出色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开启了中航天的深空探测新时代……

比较三部白皮书,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航天跨越发展的轨迹;而最新的2011年白皮书,又预示着中航天发展的全方位提速在下一个五年中将体现得更加充分。最新的白皮书明确:未来五年,中将加强航天工业基础能力建设,超前部署前沿技术研究,继续实施载人航天、月球探测、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新一代运载火箭等航天重大科技工程以及一批重点领域的优先项目,统筹建设空间基础设施,促进卫星及应用产业发展,深入开展空间科学研究,推动航天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与前两部白皮书相比,新白皮书丰富和细化了空间技术方面的内容,在阐述过去进展与未来任务时,按照航天运输系统、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深空探测、航天发射场、航天测控、空间应用、空间科学、空间碎片等九个方面进行了分类,对未来任务的描述更加系统也更加具体。在“航天运输系统”方面,提出“发展新一代运载火箭和运载火箭上面级,实现‘五号’、‘六号’、‘七号’运载火箭首飞”,其中“六号”、“七号”的名称及性能都是首次公开提及;在“载人航天”部分,首次公开提出“开展载人登月前期方案论证”;在“深空探测”部分,首次提出“开展深空探测专项论证,推进开展对太阳系行星、小行星和太阳的探测活动”等,可谓亮点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