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范文1

一、数学教学情境生活化

小学生还处于直观思维阶段,正是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形成的关键阶段,他们善于观察身边的人和事,善于发现日常的生活情景,特别是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相比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接触、观察和了解、积累了更多的生活常识和生活经验。因此,对于小学数学教师而言,要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效果,教师就应该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真正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运用效果和使用方法,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氛围里,通过轻松、活跃的观察、讨论、思考来完成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吸收、消化和运用,真正做到数学教学的寓教于乐、寓教于活。此外,教师通过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的生活常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

如在进行物体的体积的相关知识学习时,教师可以讲正方形、圆形、长方形等各种形状的生活容器带进课堂,并在容器中注入水,然后通过观察不同容器中盛水的多少来了解外观不同的容器的体积大小,通过这些生活小实验的引入,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课堂中浓浓的生活气息,一方面也可以激发学生的之以理和想象力,并适时地将各种形状的物体的体积计算方法教授给学生,可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理解,并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实际运用效果。

二、数学知识理解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是人们对生活常识的抽象化和系统化,数学集结、凝聚了人们丰富、广袤的生活智慧,可以说丰富多彩的生活孕育了高深广袤的数学知识。小学数学知识正是延续充满人类智慧的数学知识的基础教育阶段,小学生正处于数学基础知识学习的关键时期。小学生正处于数学意识逐渐形成的重要时期,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富于观察的特点,教师要有针对地就生活中学生提出的有关数学方面的问题进行相关知识的传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学习数学知识。教师通过将数学知识的教授放置于生活这个“大课堂”中,让学生在生活中掌握数学知识,体验数学魅力,培育数学精神。

如在组织学生去公园,公园规定门票制度是成人票10块,学生票5元,团体30人以上,每人7元的门票费,而一个班有35名学生,有2位老师,这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37个人用哪种方法购买门票最实惠?每种方法所需支付多少门票费?通过这种现场教学的方式,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熟悉相关的数学计算方法,另一方面也让学生能更加真切地理解到数学的实用性,培养学生善于运用相关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遇到的实际问题,并学会科学、合理地运用相关数学知识去进行生活理财规划。

三、数学知识应用生活化

数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科学,数学知识正是人们在不断的生活经验累积中逐渐发现和掌握的一门科学。生活是数学知识的来源,数学知识也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教师在教授数学知识时要注意将知识与生活像联系,通过将生活化的情景进行知识化,将生活中的问题抽象化为相应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范文2

1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首先,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状态和特点。复杂繁琐的语言和讲解,纯粹的死记硬背并不适合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小学生会对枯燥的讲解和脱离实际的学习产生厌烦的情绪,从而导致对数学学习的厌倦。

其次,将生活与数学结合则培养了小学生从生活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的本质是将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最后,生活是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学生切实的感受到数学来源与生活,在生活的原型,让学生知道生活中也是充满了问题等待探索和发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能更加自然,更加顺利的将小学生引进都数学的学习,引进对生活的思考中去。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对数学的学习。因此,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才是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方法。

2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措施

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要求从身边发现数学,从数学引申到生活。

2.1创设生活化情境

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例如:对整数的运算进行复习巩固。教师可以问学生,“你们和爸爸妈妈去商店的时候最想干什么?”,“买零食。”“那现在我们来模拟商店买零食的情境。”教师负责卖东西,学生负责买,学生说出想要的东西,教师说出价钱。然后让学生来进行计算,需要花多少钱。假如每个学生手里有一百元,并计算教师应该找零多少。通过这种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对整数的加减乘除进行巩固复习,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陪父母去超市的时候可以自己算账,灵活的运用所学知识。

2.2联合生活化问题

数学问题生活化也是一个将数学教学简化的方法。让学生所想的问题来自生活,贴近生活,增加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活里能自己获得知识,巩固知识。例如:学习长宽以及周长。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每个人回到家里用尺子来测量床,桌子的长宽,并记录下来。正式上课的时候,讲解完周长的概念时,教师拿学生的课桌做例子,一起来测量课桌的长和宽,来计算周长,在学生掌握了长,宽和周长的学习后,让学生对自己测量的家里的物品的周长进行计算。充分使学生学会在生活中思考问题。将数学知识能够延伸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

2.3教学手段生活化

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范文3

一、从生活中寻找原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古到今,数学就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我国古代的《九章算术》中就出现了“鸡兔同笼”等的数学实际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加密切,在生活中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作用,寻找生活原型,读懂生活,并将所学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结合起来。教师要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能够直观观察或者亲身操作的机会,让学生深切体会数学无处不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如果教师能这样去做,我相信我们的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注重教学内容生活化,培养学生数学意识

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数学知识后,可以让学生充当一些生活中的角色,比如营业员、建筑工人、设计师等,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设计安排生活。比如,在学习了组合图形面积计算后,让学生去安排设计学校操场的用地面积。在这样一个以身参与的过程中,既能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又能够在实际的动手中培养他们对实际问题的计算和测量能力。同时,学生能够感受到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难题的乐趣,会让他们对数学产生新的认知,还有助于巩固学生对这部分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给学生创造一定的操作情境,并将学生带入其中,让他们在课堂上感受到生活化的数学,在生活中主动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并体验和享受参与的快乐。

三、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学习生活化的数学

从数学活动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数学教学应该是互动的,教师和学生之间更应该进行互动。教师要善于引导,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出发,引入数学知识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如,在人民币章节教学时,由于小学生已经有了购买东西的经验,他们对钱币已基本形成概念。在这一章节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一优势设计物品买卖活动。事先准备好元、角、分一些人民币以及文具水果等一些熟悉的物品,在课堂上让学生分组进行物品的买卖活动,学生经过讨价还价买到合适的物品。这个数学教学活动的举行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参与性。

四、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能力

小学数学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的,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用到数学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平时生活中的现象,并促使学生去思考,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问题,让学生形成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意识。这样当他们在生活中遇到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时,他们主动地去思考,去挖掘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际之间的联系,并在生活中构建数学模型。如,在关于《折扣》的教学时就可以让数学知识和现实的生活联系起来,在节日期间商场经常采用商品打折的方式搞促销活动,有些物品一折大甩卖,有些商品打八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这些打折活动真的优惠了吗?对消费者来说这种折扣是否划算?让学生通过积极地思考,给消费者是否可以在折扣活动中购物提建议。商场打折活动经常进行,通过这种问题,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范文4

学生生活在丰富多彩的世界中,而非真空空间,他们每时每刻都在接触着丰富而真实的生活,具有一定的生活阅历与生活体验。而数学学科本身与现实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是一门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学科。如果只是单纯地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教学枯燥无味,容易陷入机械灌输的误区。而将枯燥的数学知识与丰富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更能还原数学教学生动活泼的画面,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与形象性,拉近学生与数学教材的距离,从而唤起学生相关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思数学,这样更能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更加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内容时,我事先安排学生利用木条来制作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与三角形,然后让学生来拉动这些图形,这样学生通过亲自操作可以发现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形状不稳定,极易变形,而三角形具有很强的稳定性。由此来让学生回忆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如此熟悉的场景更能唤起学生相关的生活体验,使得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片断不断地浮现于学生的脑海里,从而真正将枯燥的数学学习与丰富的学生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思数学。这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为深刻,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创设有效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做数学

现代建构主义提出:知识并不是独立于情境的符号,而是存在于具体情境和可感知的活动中,人的学习应该在情境化的活动中进行。这是小学数学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为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避免枯燥而单纯地进行知识的讲解,而是要将知识寓于直观而丰富的生活情境之中,将抽象深奥、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转换为学生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现实生活素材,让学生在生活中做数学。如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时,我首先来向学生形象而直观地展现现实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桌子、红领巾、气球、直尺等实物。从而改变枯燥而单一的知识讲述,而是将这些抽象而枯燥的几何图形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事物结合起来,这样更能让学生从心理上减轻负担,消除学生的不良心理,将学生带入特定的生活情境之中。此时在利用多媒体强大的处理功能来将这些实物转换成几何图形,并鼓励学生大胆动手来绘制一些几何图形。这样的教学将抽象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化抽象为形象,同时又让学生积极操作,实现动手与动脑的结合。从而使得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一片和谐、融洽,教学氛围异常活跃,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参与热情,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学得快乐主动,学有兴趣成效。

三、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用数学

综观当前的小学数学教材,我们发现数学教材知识系统性强,教材所呈现的数学知识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难以同步,这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效率低下的重点原因。要真正落实生活化有效教学,就不仅仅是要还原生活,重现生活画面,从生活中寻找丰富的数学素材来让学生更好地学,更为重要的是要回归现实生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实际运用,让学生在生活中用数学。这样既可以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真正地达到学以致用。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尽可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用数学的机会,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产生活问题,以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实现生活化教学。如在学习了“长方形的面积”这一内容后,我们可以让学生来对自己的房间进行重新布置,来测量自己的房间墙面面积以计算所需要的涂料,测量地面的面积,从不同规格的磁砖中选取自己所喜爱的,来计算重新铺地面所需磁砖的数量以及相关的费用。这样的活动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有了更多运用的机会,让学生将所学充分地运用于生活,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关系,这样不仅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而且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结语

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范文5

一、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建立在生活基础上的,只有数学贴近了小学生的生活情境,学生才会对数学产生兴趣。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努力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去贴近学生生活,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使课堂充满生活气息,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知识。

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与生活实际是息息相关的,但这些生动的内容被列入教材后就成了抽象的概念。如果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能创造性地再把教材还原于现实生活,将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生活,就能为小学生学好数学提供兴趣依据。如:在教学“10的分成”时,可创设一个分桔子的情境:奶妈拿出10个桔子,要小明分给自己和妹妹吃,小明会怎么分呢?为什么?这样课堂气氛就会活跃起来,学生都会积极思考,既让学生对10的组成有了清晰的认识,又在课堂中渗透了“人文”精神,让学生懂得了人与人之间的尊重和友爱。

小学数学课堂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时主动创设生活情境,但有些问题在课堂中无法真实展现,日常生活中小学生却已经经历,数学教师可选择贴近小学生生活的实际材料,用问题情境模拟出来,让学生亲自体验。如教学“人民币的认识”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购物活动,小组内一个同学当售货员,其他学生拿出一元钱去买文具。通过模拟“买文具”这一真实、有趣的生活体验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体会到了一元钱的价值及应用价值,突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买东西的乐趣。

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让数学教学方法回归生活

数学教学方法生活化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一个关键。因此,教学中要尽可能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一个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学,实则里面蕴藏着生动有趣的东西,教师如果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数学教学语言生活化是学生引导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教师要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前提下,对数学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可以适当使用游戏教学,因为小学生喜欢做游戏,游戏符合他们爱玩好动的天性,能有效地调动小学生动手、动口、动脑,为多种感官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环境,吸引全班学生积极主动、愉悦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使数学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学生认识了10以内的数后,设计一个摆数字的游戏,让学生用小木棒摆数字,说说每个数字用了几根小木棒。然后告诉学生只要移一移。添一根或减一根,这些数字之间能够相互变化,让学生通过合作游戏,自己去发现,然后汇报成果。学生在游戏中会表现得非常主动,通过不断尝试,发现其中很多的奥妙。

三、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把小学数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数学教学才会富有生气,小学生才会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也才能确立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信心。小学数学教师要引导小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在生活中用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价值的体验,强化应用数学的意识。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方法研究生活问题,使学生成长为社会实用型的人才。如,教学三角形的稳定性后可以让学生解释一下:我们住的房子的屋顶为何要架成三角形?木工师傅修理课桌为何要在桌脚对角处钉上一根斜条?教学平行四边形的特性时可以请学生说说:为什么拉栅门要做成平行四边形的网格状而不做成三角形?又如,学习了利息计算后,让学生计算:把1000元钱存入银行,怎样存款更合算?学生先要调查银行利率,选择存款时间、存款方法,再计算利息,找到最合理的存款方法。再如,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圆形后,可以引导学生往深层次思考:“为什么生活中车轮的形状都设计成圆形,圆形有什么特别之处?”

充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以不断地提高小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如,学习了有关面积计算的应用题后,学生学会量窗户的长和宽,算出它的面积,而后再导入生活,引导学生实际计算做窗帘要用多少米布。这就应考虑到窗帘要比窗户长一些,宽一些,如果是面积较大的,用两幅窗帘面对拉,两幅窗帘中间还应考虑重叠部分等等。又如:学习“正方形的认识”后设计如下情境:这是一块打碎成两块的正方形玻璃,要照原样配一块该怎么办?在没有尺的情况下,应带哪块玻璃?还是两块都带去?这样的“生活化”教学活动,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学会了思考和解决问题,大大地锻炼了学生的与实践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范文6

关键词:小学 数学 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时,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活化学习情景,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避免只重视学生的学科知识传授,一味的注重考试分数,而对数学与学生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导致数学学习与数学应用的脱节,造成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综合能力水平低,对数学的学习产生畏惧心理,丧失了学习数学的信心,严重的话甚至于产生厌学情绪。

一、开展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讲,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基本条件与有力途径无非就是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以形象直观的思维特点为特征,而数学学科的学科特征则以理性见长,强调的是它的逻辑性与推理性,这两者结合起来,似乎是非常矛盾的、不可调和的,但有了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化解这一矛盾,推进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活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一方面可以将书本上的数学知识形象直观化、可感化,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新奇感与好奇心,还可适时适地地让他们感受到解决生活问题的成就感,对于他们学习兴趣的促进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随着新课标在我国的迅速开展和实施,给我们的教育事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教学途径,引导学生到生活中来,将我们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常识和生活内容有效的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学习过程来发现和探索社会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能够自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通过不断的实践教学,逐渐在学生心中形成一种自主学习的意识。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数学教学工作的意义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并最终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过程,可以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情景之中,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当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类似的情况和问题时就可以采取有效的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所以可以说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很好的培养了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以及策略

(一)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不论什么时候学生的学习都不能只停留在老师包讲、学生包练的单调、枯燥机械重复的教学模式中,而是应该无时无刻的存在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因此,在学完整个课程的内容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布置一些课后练习题,这些课后练习题难易程度适当,以达到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目的。

笔者在上完“物体表面积计算”的相关课程内容之后安排了这样一次课后练习:“这堂数学课结束了,给你们安排的课后练习就是回家用尺子测量一下家里门、窗的边长并计算出它们的表面积。”

课后习题的有效设立不仅使得正确的知识得到了检验和应用,并得到了巩固和强化,还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他们真正地做到学以致用。

(二)让学生留心观察,在生活中学数学

数学离不开生活,学数学就是用来对实际问题进行解决的,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很多的数学问题,数学无处不在。因此,笔者在教学生学习书本上的知识点时,都会让学生联系实际,举出相关例子,比如,在学习“有序数对”这一部分的时候,就让学生举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学生们很感兴趣,举出了很多例子:教室里自己的位置在第几列第几排,自己的宿舍在几楼的第几室,上体育课自己在队伍里的什么位置,还有学生想到了妈妈绣的十字绣,课堂效果活跃且知识点掌握得更加牢固。在学习“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时候,有的学生举出了经常吃的“冰糖葫芦”,并解释说竹签串住“冰糖葫芦”,我们才能吃到又酸又甜的冰糖葫芦,这时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是相交。在学习射线的时候学生想到了手电筒的光线,在学习“有理数的乘方”时,学生举出了拉面师傅拉面就用到了乘方的知识等等,把数学知识和学生身边熟悉的情境联系起来,一是符合教学论中最近发展区原则,二是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生活世界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激活学生头脑中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原有的生活经验上对知识自我建构。学生不仅学得主动,而且兴趣盎然、正所谓:“理论联系实际,爱数学,爱生活!”

(三)科学创设生活情境

科学创设生活情境对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在对小学生展开生活化教学时,应当科学创设生活情境。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一定要保证创设的情境能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起学生的积极思考。如教师在讲解“比例的性质和基本意义”时,可以创设如下情境:在现实生活当中,存在着不少的比例现象,同学们能不能从自己的身体上找到一些比例现象呢?通过这种情境创设,能够真正有效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然后再对一些我们身体的比例现象进行归纳:自己脚长与自己拳头紧握翻滚一周之间的长度比例是1:1,自己身高和脚长之间的比例是7:1,当我们对这些有趣的身体比例后展开一系列地了解之后,在对鞋或袜子进行购买的时候,量一下自己的拳头周长就知道所买鞋子或袜子是否合适。这种生活化情境的创设,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结论

小学数学教师要真正地将小学生带进数学知识的海洋,就一定要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师要把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化、生活化。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又服务于生活。数学教学中处处有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以及数学实践能力,为学生之后的生活、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跃贵.浅析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J].新课程学习(下).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