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

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范文1

【关键词】电教媒体;主动性;灵活性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并冲击着各行各业,教育领域当然也不会例外。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也提出:“要重视在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我个人认为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当前,运用电教媒体教学对于实现思想政治学科教学环境的优化,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以及实践能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政治课堂当然也要充分运用电教媒体。

可以说政治学科与电教媒体教学的充分运用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模式的必然要求。因为运用电教媒体能有效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具体表现为

第一,初中政治学科与电教媒体教学的充分运用符合思想政治课的时代性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随时关注时事、政治理论的新动向。而网络技术的运用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网络巨大的信息量,使网络技术教学能在巨大信息量的前提下开展学习活动,保证了学习者涉足知识的时效性。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把声、图结合,使学生的认识完整经历了由感性向理性的过程,使学生深化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第二,初中政治学科与电教媒体教学的充分运用符合思想政治课开放性的要求。无论是中学生接触社会、了解时事,分析问题,培养完善德育,研究性学习与网络技术教学通过政策分析、社会调查,具体通过研究性学习和网络技术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发展兴趣,完善人格。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地扩大了学生视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学到了更多有利于创新的科学知识。此外利用信息技术,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授课内容和问题,可以有效地促进了分层教学的实施。

在政治课堂上应用电教媒体教学,我认为,值得我们教师注意的是,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实质,抓住最重要的部分,然后在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充实我们的教学,使学生从视觉、感觉和听觉多方位的了解政治,也体验一下政治学科的特点。在政治课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其实质并不是要求教师怎样有水平而是要让学生学会进行数字化学习。所以作为政治教师,使政治学科与电教媒体教学得到充分运用,主要是改变教育思想和观念,尽快的转变角色,从传统的传播者,权威者转换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支持者,使电教媒体成为教师辅助学生的工具。所以我们要好好利用好电教媒体这个工具。

一、如何利用电教媒体这种工具,我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利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学习政治学科的兴趣

政治课不同于其他课,学科特点决定了他的理论性强,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加进更多的直观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形象生动、看得见、摸得到的感性材料便可以让学生产生兴趣。而电教媒体教学正是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强大的交互性,特有的感染力和形象性,迅速的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起内心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主动的学习。例如:在讲《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时》,说道各个民族的样貌和特征,直接讲会很枯燥和模糊,通过图片和影像就显得生动易懂了。

(二)利用电教媒体为学生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由于政治课的理论性强,如果仅用语言来表达,那是枯燥乏味的,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利用电教媒体技术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例如:在讲违反税法的行为时,可以利用学生追星的心态,在网络中搜集名人的偷税资料和正当纳税的资料,将名人的图象也搜集进来。让学生从直观中就能记住违反税法的行为,以及处理办法。并不失时机的教育学生应当遵纪守法。

(三)利用电教媒体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

我们都知道政治学科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电教媒体教学在教育中的直观性这个优点,可以起到帮助学生理解的作用。例如,学生利用网络技术从不同资源中查找、评价、收集信息;学生利用数据处理技术分析实验数据、绘制图表以及汇报研究成果;学生利用虚拟技术模拟研究现实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和方案等。充分挖掘学生在实践生活中体验,对开阔视野,培养发散性思维有较大的帮助。

(四)利用电教媒体可以帮助学生于实现学生的协作式学习

学生通过网络通信技术与同伴、专家及其他读者合作并进行交流。利用网络技术和电子邮件开展合作学习,并把自己的观念和信息有效地传播给其他人。学生可以建立个人主页或小集体主页,创设个性化的学习平台。

在这里需要我们注意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对电教媒体的应用不再限于是政治课堂板书的组合中,而是应该有它自己的特点。

二、电教媒体应用的特点

(一)强调开放式学习环境的创设

该模式基于建构的思想,积极主张创设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学习。

开放式的学习环境具有如下特征:通过允许学习者自主决定什么信息是其所需要的以及应该运用何种方法来解决一种问题;每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在教师所能提供的结构和指导上也有所不同。教师主要提供特定的学习资源以及帮助学生学习如何鉴别所需要的信息;开放式学习环境同样要求教师采用新的方法。教师主要是促进者和指导者,帮助学生理解材料并提供必须的支持。其重点在于学生通过与信息的直接接触,通过数据的收集和管理来形成对于材料的理解,然后产生假设,并决定最好的解决方式。

(二)十分强调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是具有社会性的,而且当前社会也需要培养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的人。尽管这种模式并没有必要一定要求学生分组学习,但是学会承担一个有效的小组成员的角色却是每一个学生都应掌握的必要技能。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与他人有效地合作与交流的能力。这一种方式我们学校正在实践当中。

与此同时,我们在利用电教媒体的过程中还应该注意:

第一,电教媒体只有真正同学校的政治学科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过程及学生的学习过程紧密联系在一起时,它才会发挥出巨大的教育价值。

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的多寡及水平的高低,并不意味着他就能实现将电教媒体与课程的成功整合。教师必须首先从改变教育观念入手,研究新型教学模式,将电教媒体与本学科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尤其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教育价值,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进程。

第二,目前,电教媒体与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整合,主要还处在计算机辅教的阶段。因此我们在应用电教媒体的同时更应该注意下列原则:

(1)目的性原则。应根据教学实际,有目的地恰当地选择和使用媒体教学手段,切不可为使用而使用,切忌哗众取宠,喧宾夺主,忽视实际效果。

(2)最优化原则。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选择最能取得实际效果的教学手段,力争获得最佳效果。

(3)服务性原则。要明确教学软件在教学中处于从属地位,为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服务,不可主次颠倒,将师生变为教学软件的仆人。

(4)启发性原则。通过情境设置,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洞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

(5)适度性原则。使用教学软件的时机和数量要适当,切忌盲目追求形式、追求使用的次数和软件的数量。

以上就是我对电教媒体教学与政治学科充分运用的一些看法和方法,我认为在政治课堂利用电教媒体不仅有利于加强教学的时代性,竞争性与开拓性,有利于面对新时代的挑战,而且也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对他们今后成为高素质人才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且这种运用可以促进教学方式的变革,同时也是深化思想政治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

参考文献:

[1]赵景瑶.《大庆社会科学》

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范文2

多媒体技术数学课堂自主学习高效课堂随着教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教学理念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在数学课堂中运用,促进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同时以其强大的展示手段,鲜明的教学特点以及良好的教学效果,受到广大一线教师的欢迎。如何让多媒体技术和数学教学更紧密地结合,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技术使数学走向生活

数学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先进手段,为学生提供了鲜活的学习内容,具有较为明显的时代特征。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把数学教学内容较为直观形象地展现出来,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加,学习数学的效率提高。同时,促使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例如,数学教师在教授“轴对称图形”这一节内容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生活中各种轴对称图形,如飞机、轮胎、树叶等,让学生直观地认识到轴对称图形的普遍性和美观性,这样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例如,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这部分知识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两个物体的运行轨迹,可以模拟相遇、追及等,然后向学生提问,由于提前看了动态模拟,有利于学生对“两地、相遇、相向”等关键词的理解。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发空间想象思维

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开发他们的想象力是数学课程应该完成的一项任务。多媒体技术可以把图像、图形以及文字等教学信息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同时具有较为强大的展现手法,可以采用声频资料、视频资料、Falsh等方法把抽象的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学习《立方体的展开图》这一内容时,教师先向学生出示一个立方体模型,然后引导学生沿着盒子的棱剪开,一共有多少种剪法。在课堂中,学生可以通过动手或者想象,得出剪法的数量。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经过认真思考和实际操作以后,可以得出接近正确答案的数值,但是有大多数同学还是不能得出全部的剪法。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把11种展开方案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展示给学生,同时归纳出立方体平面展开图的展开规律。然后可以引导学生再次进行动手操作,对展示的图案进行验证。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证明,多媒体技术引入数学课堂以后,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

三、展示动态教学场景,提高学生技能

1.模拟实验,完成复杂教学场景的展现

在数学课堂上,有许多动态的知识。利用多媒体技术对这些知识进行演示,比教师一味依赖语言,效果要更好一些。同时,数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操作方法,形成一定的操作技能。例如,在讲解“可能性和概率”这一部分知识时,学生可以操作20次抛硬币的试验,然后统计出现正面和出现反面的概率。毋庸置疑,如果让学生把抛硬币的次数提高到100次,实际操作中就会遇到困难,那么这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强大技术手段,用多媒体技术模拟抛硬币,可以演示100次,甚至可以更多的次数,可以得出较为准确并更加有说服力的数据。

2.扩大容量,增加学生练习机会

数学教师都有这样的体验,书写板书比较占用时间,为了增加练习量,教师把一些习题写到事先准备好的小黑板上。这样既增加了教师动作的强度,也不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那么,如果教师可以熟练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把习题或者板书运用多媒体的方式展示给学生,既节约了时间,又可以反复利用。这样,教师可以把更多的心思用于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同时,学生接触的信息量也比传统板书模式下多很多。多媒体技术优化了教师教学的手段,也促进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获取并牢固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

学习数学必需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如果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那么实现数学教学目标也比较困难。在数学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可以增加课堂知识的密度,能够促进学生教好的获得知识和掌握知识。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许多学生都产生过茫然的感觉,这和数学学科抽象的特点是分不开的。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巧妙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地表达出来,这样可以促进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教师在讲解《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这一节内容时,可以先给学生提供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是不是任意三条线段都可以组成一个三角形?显然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回答是积极的,因为答案只能是“否”或者是“肯”,但是结果是唯一的,这样就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数学教学中,是一个必然的趋势。随着学生年级的增长,数学课堂的知识量不断增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一时无法把知识透彻的掌握。有的学生在学习中掉队了,有的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夹生饭”,这些问题的存在多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也制约着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信息量大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一边学习新的知识,夯实学生的基础,一边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一步一个脚印地帮助学生有一个良好的知识基础。可以说,多媒体技术是学习数学的一个有效的手段,教师必须学会运用,也应该善于运用,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这种先进教学手段的优越性。

总之,把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数学教学,可以增强表达的效果,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抽象难懂的知识,同时让学生接触的知识量也比原来增加了。把数学教学中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这样就会取得一些意向不到的效果,随着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对于实现数学高效课堂,实现学生课堂主体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范文3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教学模式;考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29-00-01

1 前沿

实用多媒体技术课程的授课对象主要是非计算机专业的本科必修课程。目的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多媒体技术的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熟悉多媒体及多媒体计算机的一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掌握运用工具软件处理各种不同媒体的技术,具有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专业领域应用和开发的能力。

实用多媒体技术课程的开设,一类是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本科必修课,一类是面向全校的公选课。虽然同为实用多媒体技术课程,但是由于课程性质不同,在授课过程中就要有针对性。本文针对实用对媒体技术课程的授课对象的不同,就如何授课和考核等方面问题进行研究,使得实用多媒体技术课程的考核更具合理性,更能真实的反应出学生对多媒体技术的掌握情况。

2 主要研究内容

在授课教学方面,不论是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还是面向全校的选修课,都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对实用多媒体技术理论知识以及相关软件的学习和掌握。

2.1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这种教学方式不能充分的带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为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实用多媒体技术课程本身具有这方面的先天优势。在学习多媒体相关软件的过程中,案例教学本身就极具趣味性。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需要换位思考,充分考虑学生的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去思考,最后转化成学生带着问题去学,或是带着任务去学,由教师主动的去教转换为学生主动的要学。其实质还在于教师对课堂的把握,学生是课堂的主角,但是教师仍旧主导整个课堂,把握课堂的节奏。

2.2引导学生创新性思维

实用多媒体技术带有更多的创新性,同样的一个软件,同样的一个工具,学生的作品内容是不一样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授基本的应用技巧以外,如何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思考,进行创新性思维。实用多媒体技术需要学生之间的探讨和互助,学生之间的沟通越多,兴趣越高,对多媒体的掌握也就越是扎实和娴熟,使用多媒体相关软件制作作品的积极性也越高。越是能够掌握多媒体技术的相关知识和各种软件的使用技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3改善考试方式,提高考核效果

在高等院校,学生选择选修课学习,也很注重选修课的考试方式。如何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变更考试方式,有针对性的考核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程,不仅要考察学生对相关软件的使用,也需要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在以往的考试中会有相关的图形、图像操作或是动画视频等相关软件的操作试题。这种出题方式,并不能真实的考察学生对多媒体工具的掌握程度。由于学时有限,受到总成绩比例的限制(试卷分值比例较大,上机操作比例较小),一些学生上机操作只是简单的重复教师所教授的内容,以完成作业为目的,将更多的经历放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或是积极性。

在期末考试的题过中,略去与操作知识相关的试题,考核对多媒体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上机实践部分的成绩比例,使得学生充分重视多媒体相关软件的学习和掌握,端正学习态度,分配更多的精力掌握相关软件的使用,触类旁通对新兴技术以及软件不再感到畏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上机实践部分的成绩比例,在试卷中就可以去掉与操作相关的试题,增加理论部分的考核,这样学生在复习的时候有迹可循,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多媒体相关基础知识更全面的掌握和总结。而不用刻意去记忆动操作部分的相关知识来应付考试。

同样,针对实用多媒体课程选修课的学生,学生本身更关注多媒体技术相关软件的使用,如flash,photoshop等。大多学生是带着兴趣来学习的,目的是掌握相关软件的使用,针对这样的学生,如果讲解更多的理论基础或是考核过程中,试卷成绩占的比例较大,会惹来学生的反感,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有对牛弹琴的嫌疑。这种情况下,需要将实用多媒体技术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隐于相关软件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为了更好的掌握相关软件的学习或是制作更好的作品,会主动的去学习多媒体技术的一些基础理论知识。因此对选修课学生的考核,应当更偏重相关软件的学习和使用。

3 总结

本文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实用多媒体课程,分析了该课程的特点,探讨了在授课过程中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有针对性的考核方式,强化学生对实用多媒体技术课程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参考文献

[1]王寅龙,林克成,王希武,璩传兵.建构理论在研究生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100-103.

[2]李莉平.高校计算机图像处理课堂中的情境体验教学法探索.计算机时代,2011,8:41-44.

[3]李莉平,沈俊媛.基于CD10的高校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科技创新月刊,2012,7:126-127.

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范文4

【关键词】 电子技术课程 中职教育 多媒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3-023-01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综合视频、动画、图形、声音与文字于一体的媒体系统多媒体技术已逐渐代替了以往了黑板粉笔教学方式,成为现阶段各中学课程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手段,对教育模式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中等职业学校中电子技术的课程主要包含两个版块,分别是电子技术理论基础、实训,该课程是多数电子相关专业中必要的基础课程,例如信息工程、应用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以及机电技术等专业。实验性强、理论性强、内容多以及概念抽象是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且该门课程基础是否扎实对学生而言,会影响到对后续相关课程的掌握。大部分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基础知识水平较差,电子技术课程的枯燥以及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技术则是有效解决目前电子技术教学状态的有效手段。

1. 在电子技术课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1.1 缩短授课时间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授课教师除了要讲解电子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外,还要通过粉笔黑板,绘制电路图、结构图等,且课堂上临时绘制结构图、电路图,容易忽略了一些细节,这样不仅加大了授课教师的工作量,消耗了大部分授课时间,还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课程教学中,一来可在上课前准备好电路图以及真值表等,将其插入课件中,通过多媒体技术将粉笔绘图所消耗的时间节省下来,合理分配授课时间。

1.2 调动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大多数中职学生在接触电子技术课程之前,所掌握的相关知识较少,初中时所学的物理知识仅能作为入门的基础知识,枯燥的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提起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根据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可发现,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多媒体技术可将枯燥的理论知识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方式实现立体化、形象化、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对该门课程产生兴趣。

1.3 提高教学质量

由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将电子技术课程中课时短与内容多的矛盾解决,促进了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首先,该技术改变了授课教师的教学观念,对授课教学寻求先进、现代的教学方式具有促进作用。其次,对授课教师传统的授课方式进行了调整,使教师在制作多媒体教案的过程中,通过搜集许多最近学科信息,丰富了教学内容。最后,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将过往枯燥单一的电子技术课程生动化,充分调动了学生多电子技术的学习兴趣以及实践热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实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

1.4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电子技术课程属于基本课程之一,包含电子技术理论基础、实训两个版块,与实际工程有紧密关系。所以在电子技术的授课中,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还要重视动手实践。在授课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弥补过往单一教学方式中的不足,将虚拟实验教学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将复杂的电路工作流程形象化。此外,推广计算机辅助教学,使学生在预习新的知识点时,通过网络搜集与之相关的知识,下载相关的资料(教师电子讲稿、课前知识点、课后习题解答方法、电子试卷等),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在教学课程中应用多媒体技术的弊端

2.1授课教师对多媒体技术过度依赖

授课教师在备课阶段将教学素材准备好,未及时更新多媒体课件中的知识,使授课课件中的教学素材和示范内容脱节,而且仅通过播放幻灯片传播知识,学生并不能充分掌握作图技巧。现阶段,中职学校有许多课程均应用了多媒体技术,导致少数教师将课程中的所有知识点均罗列在多媒体课件中,授课中知识略微阐述,与学生缺乏课程互动,未能将多媒体教学方式的效果充分发挥。

2.2未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信息量过大

由于在课程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有效节省了黑板操作时间,因此导致课堂内容的增加。多媒体课件中所包含的课程知识与文字图形较多,信息量过大而授课时间有限,加快了授课的进度,使学生深入了解知识点的时间不足,无法消化大量的知识。

3. 结合多种课程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有效性

多媒体技术是通过计算机辅助课程授课的一种教学手段,仍处于不断探索与发展中。授课教师应根据中职学校的具体情况,结合多种课程教学方式,将各个不同教学方式的长处综合起来,提高教学有效性。以教学过程的角度出发,教师应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正确引导学生,通过引导过程给予学生启发,使学生对知识点深入思考。以教学内容的角度出发,教师应采取对比教学方法,对不同概念的不同以及联系正确掌握。以教学形式的角度出发,教师应采取多媒体教学方法,将教学难度降低,改善课程气氛,调动学生对课程的兴趣。

根据调查可看出,在中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有效改善以往枯燥的教学方式,使电子技术理论知识生动化,提高学生对实训课程的主动性以及教学效率。同时,中职教师要正确看待多媒体教学方式,将其作为辅助课程进行的手段,而不是将其替代原有的教学方式,要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结合原有教学模式的优势,并不断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提高中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范文5

关键词:多媒体;高校基础平台课程;必要性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高校的基础平台课程是指各学科专业统一开设的必修类课程,时间一般在大一学年,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最基本的课程[1]。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计算机作为信息化的工具,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必备,因此一般高等院校都把计算机基础作为一门平台必修课,主要涵盖计算机一般应用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包括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基础、文字处理、电子表格、演示文稿软件和计算机网络基础与Internet技术等,部分版本也含有多媒体部分的简单介绍,但一般不涉及应用技术。在信息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多媒体信息的加工和处理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这部分的教育相对缺失。因此,把多媒体技术,尤其是应用多媒体技术引入高等院校基础平台课程中,已经成为必然。

多媒体主要包括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和活动影像等信息载体[2],生活中,文字媒体的应用最为广泛,因此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作为文字处理最通用的工具word一般作为重点部分进行讲述。但伴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多媒体信息加工的技能,成为一种必然需求。

但出于种种原因,多数高校的基础平台课程中,并没有把多媒体技术作为必修课来进行设置,分析原因如下:

一、 课程设置和社会需求存在滞后性

一般高校的应用型课程是根据社会的需求来设置。早期受到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发展的制约,多媒体技术离人们的生活比较遥远,上世纪90年代中叶,USB外部总线标准的出现,使电子产品与计算机的接口得到了解决,进一步推动了数码产品的普及。

录音笔,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进入百姓家庭后,人们面对“海量”的媒体信息,出现了种种个性化需求,随着人们对各种媒体处理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掌握专业性的处理软件成为人们需求的必然,而高校的平台基础课程设置传承性较强,相对稳定,因此没有及时对这一社会需求做出应有的反应。

二、 多媒体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存在争议

多媒体技术,尤其是应用多媒体技术,主要是讲述多种媒体编辑软件工具的使用,通常可以通过自学通常得到一定的掌握,很多院校由此认定该类工具属于自学可解决的范畴,无需开设专门的课程学习,这实际上是一种非常片面的认识,是只满足于浅层应用,忽略更加完美的细节所能带来的意向不到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体现。

根据笔者多年授课的经验,讲授应用类的软件,不光是单纯的讲授工具如何使用,更要将何时使用,如何创造性的使用引入到课堂中去,并将其所涉及的艺术、美学知识,潜移默化的进行传授,开拓学生的思维,开放他们的视野,从而达到创新性应用的境界。例如,在讲授图像处理软件的时候,其中的选择工具有五六种之多,它们各有特色,如果单纯讲授其功能,一句话便可,但如果创建一副有情境的作品,在其中巧妙的运用上所有的工具,那么在讲授这些工具基本功能的同时,既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又激发了他们创作的热情,让他们知道怎么用,何时用,再配合合理的色彩,无形之中,又传授了色彩搭配的知识,这种多层面的知识浸润,很显然是自学所无法达到的。

如上段所述,多媒体虽然是计算机方面的应用性课程,但由于其所涉及对象的特殊性,使得音乐、美术等艺术方面的知识内涵其中,而计算机方面的教师是偏重理工科的思维,大多数教师对艺术并不擅长,这就造成了讲授与实际应用的落差,使得原本具备美感创作的课程变的枯燥无味,教师学生双方面都对开设此类课程产生疑惑,于是就出现了学校不教此类课程,在校学生和走向社会的工作人员,又花时间和精力参加社会开办的各类培训班的现象。

三、 高校不同学科间的师资交流机制欠缺

一般综合类院校都包含文理不同种类的多个学科,多媒体技术是涉及计算机和艺术两个层面的课程,由于计算机专业的大部分教师缺乏艺术方面的知识,致使课程的讲授缺乏吸引力和亮点,因此从事这方面授课的计算机学科的教师数量稀少,相反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是,那些多媒体的培训机构大多是由艺术学院的附属机构去创办的。

做为高校,师资应该是一个整体,而不是按学科专业划分的各自独立的部分。就多媒体课程而言,要想实现教授远大于自学的目标效益,就必须让授课教师具备计算机和艺术两个方面的知识。计算机学科和艺术学科的教师建立互相交流的机制,必然可以取长补短,一方面,艺术学科教师的构图、配色等的优势会给计算机学科的教师带来授课的灵感,反过来,面对需要编程实现的媒体的高级控制,例如一些高层次的交互控制,计算机学科的教师无疑会更具有优势。通过适当的交流学习,由具备双方面素质并对此课程感兴趣的教师来承担全校多媒体应用的技能课,将更为可行。

一门课程可由不同学科的教师共同讲授,这也将打破一门课程要归属于一个学科的传统的思维模式,从而将高校作为一个资源的整体,有效的整合、利用师资,将开创高校人力资源发展的新趋势。

综上所述,伴随计算机和日用电子产品的高速发展,多媒体信息正逐步充斥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接受系统、完善的多媒体技术的教育,是未来走出高校大门的年轻学子所必备的一项基本、必要技能,因此将多媒体技术课程开设为高校的基础平台课程,将是多元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

参考文献:

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范文6

作者简介: 吴喜军,男,湖南涟源人,1980.11,讲师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医用物理材料。

摘要:南华大学物理教研室在充分调研麻醉专业学生培养方案与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结合《麻醉设备学》课程的教学特点,探讨了多媒体技术在《麻醉设备学》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及注意事项。以实现多媒体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与学的过程。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麻醉设备学》;临床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 (B)-0000-00

随着各种危重症以及器官移植手术的大量开展,以及新技术和新设备的问世并大量应用于临床,使得对复杂手术的麻醉、监测和手术中的生命支持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就要求麻醉医师需掌握更多相关的物理、机械及计算机的知识以提高其综合能力。南华大学麻醉医学专业自2003年开设了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麻醉设备学》,同大多数医学院校一样,该课程由物理学教研室承担,该课程主要给学生讲授与麻醉仪器相关的物理学的基本理论、麻醉仪器设备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性能和使用。其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习、掌握与麻醉相关的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正确使用与日常维护[1,2]。《麻醉设备学》的教学内容抽象、繁杂,如何将抽象、繁杂的教学内容变得形象、生动、有趣,成为《麻醉设备学》教学中首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利用临床丰富的仪器设备、病源和科研优势,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过程中充分注重现代教学手段与临床实践的结合,阐述了多媒体技术在《麻醉设备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1 《麻醉设备学》课程的教学特点

《麻醉设备学》课程内容涉及学科多而复杂,教师在组织实施教学过程中,面临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问题。总的来说《麻醉设备学》的教学有以下特点[3]。

(1)《麻醉设备学》中大量内容涉及到物理、机械及电子计算机等方面的知识,

涉及到麻醉学与理工学科相互渗透、交叉的相关内容。而在我国的医学院校中,

该课程大都由临床实践经验丰富的麻醉医生来或由具有理工科知识结构的物理教师来承担。

(2)由于麻醉设备、监测仪器的抽象、复杂、昂贵,教学单位难以构建与《麻醉设备学》课程教学相适应的实验室。而有限的总学时和大量的教学内容使该课程的实验学时得不到保证,从而容易导致《麻醉设备学》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脱钩。

(3)《麻醉设备学》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与麻醉相关的器械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是一门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课程,对于麻醉专业学生来说,必要的课程见习与观摩是必不可少的,而繁重的临床医疗与教学科研任务的现实,致使临床教学医院无力接收大量学生的课程间见习与观摩,从而导致该课程的教学因缺少辅助教学而难以深化。

2 多媒体技术在《麻醉设备学》教学中的作用

(1)多媒体技术可有效提高《麻醉设备学》的课堂教学质量。随着医院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现代临床麻醉监测技术的快速发展,《麻醉设备学》教学内容中的图画、操作演示、原理介绍、公式推导、动画演示相应增加,这些内容对学生的理工基础知识要求较高,单纯依靠板书、幻灯片等传统没法实现课堂教学的全面、形象与直观。而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预先将教学内容通过课件预设、动画视频的制作及网络流媒体资源的利用[4],在课堂教学中辅以适当的板书和肢体语言逐步地给学生进行讲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既减少了板书时间和内容,同时使原本繁复、抽象、静态的内容变得简单、形象、动态。例如通过制作多媒体动画,实时模拟Mapleson通气系统的结构原理和工作过程。

(2)合理而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克服《麻醉设备学》的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麻醉设备学》的内容涉及物理、临床麻醉、机械、电子、流体力学、电工学等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范围也较广泛。多媒体的动画和顺序播放技术,可以使要讲解的内容更具有逻辑性和前因后果关系表达清楚,使学生理解所学内容更深透,对知识掌握更牢固。利用网络资源的流媒体技术可以让学生对操作复杂、应用性很强的诸如插管技术、麻醉机与呼吸机等器械的使用以及麻醉状况的监控等内容[3]有非常直观的、系统的印象。

(3)多媒体技术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目前我校《麻醉设备学》课程总学时48标准学时(包含36理论学时和12实验学时),目前开设了流体力学、超声测距基本原理等少数几节实验课,但这些实验和《麻醉设备学》内容关联度不大,这有课程特点的原因,也有实验教学条件有限的原因。此外,《麻醉设备学》的理论教学中还有许多的演示实验。对于那些目前不能开展或开展效果不够好的实验内容,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流媒体、录像、音频或其他形式的教学资源展示出来,此举在补充课本知识的同时,还能对教学起到帮助理解的作用。

3 多媒体技术在《麻醉设备学》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在《麻醉设备学》多媒体教学资源的研发与使用过程中,要做到注重以下三个结合。

(1) 注重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设计制作中与麻醉专业教师及临床麻醉医师的结

合,考虑到《麻醉设备学》的内容是理工学科与麻醉学的交叉,我们联合麻醉专业教师及临床工作人员通过《麻醉设备学》多媒体资源的开发,实现教育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在《麻醉设备学》具体学科中的实践与应用。

(2)注重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与使用过程中与现代信息化手段的结合,在多媒体教学资源中应考虑PPT、Flash、视频等多媒体的综合应用,涉及物理理论和麻醉专业基础知识的内容教学实践中借助多媒体课件、手术室内视频直播系统、校园网络流媒体学习等现代化信息手段。

(3)注重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的结合。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和作用不言而喻,但也不能在课堂教学中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而忽视了教师人的主观能动性。教师有针对性的板书、抑扬顿挫的表达、汇入教师个人特质的见解与体会甚至个人的人格魅力都成为教师圆满教学的重要条件。

参考文献

[1] 郑方,范从源.麻醉设备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第二版):1~3.

[2] 赵嘉训. 麻醉设备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第三版):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