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前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境工程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境工程前景

环境工程前景范文1

Abstract: environmental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s a new development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is the edge of the cross subject, it is the application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concept to th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t present, it is a new discipline, personality is distinct, practical strong, wide application.

1.环境岩土工程发展简介

1.1问题的提出

1982 年在旧金山召开的第 10 届国际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学术会议上,有学者提出了题为《环境岩土工程现状报告》的文章,引起同行的注意。1985 年方晓阳先生提出了环境岩土工程的概念 ,1986 年在美国里海大学召开的第一届环境岩土工程国际学术讨论会使环境岩土工程开始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1.2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于 20 世纪 80 年代末开始关注环境岩土工程问题,相继出版了若干有关环境岩土工程的专著、译文与会议论文集。经过近二十年的研究, 环境岩土工程取得了很大进展, 但是对环境岩土工程自身的定义、目的任务、研究内容等问题学术界还没有取得一致的认识, 对学科特点、理论基础、中心课题、以及与相关学科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环境岩土工程的研究范畴

环境岩土问题涉及的内容包括两大方面:一方面是主要由于自然环境造成的大环境岩土问题,如江河湖海的变迁、泥石流、区域滑坡、海岸灾害 风暴、侵蚀 、地质地震、火山洪水等;另一方面是主要由人为的因素造成的小环境岩土问题,如废弃污染问题,森林植被破坏造成的水土流失 ,地面沉降变形,深基坑开挖失稳,打桩振动等。事实上,前者也或多或少与人为因素有关,而且小环境问题也会转化为大环境问题,如水库诱发地震、大规模山体滑坡等。

3.土木工程建设中的环境岩土工程问题

3.1基坑开挖

基坑开挖过程,土体处于卸荷状态,土体从主动区到被动区,主应力方向发生了旋转,而且围护墙与基坑壁之间的摩擦作用,使得土体各点的应力状态变得更为复杂。基坑开挖支护不及时引起周围建筑产生不均匀沉降、开裂等环境岩土工程危害,从而造成巨大的损失。

3.1.1深基坑开挖引起周围地表沉降与土层位移变形

在深基坑开挖进程中所产生的地表沉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地下水疏干后产生的差异性的地表沉降,另一种是由于护坡设施的侧向变形引起的地表沉降。前者产生的沉降是在较大范围内,一般是以深基坑为中心的环行区域里;后者主要集中在深基坑四周。

3.1.2深基坑工程中的边坡开挖问题

基坑开挖后,其边坡在本身重量和其它外力作用下,土体将会产生向低处坍滑的趋势,不采取任何有效支护措施的情况下,边坡会失稳而产生滑移或坍塌,有的即使采用支护,如果支护不当,挡墙也会整移,使护桩变形、坑底隆起。基坑的边坡变形有两种基本形式:一是在开挖中形成边坡,处理不当容易在基坑底部、边坡前或边坡内发生小型的边坡滑动;二是支护结构完成后,使基坑形成巨大临空面,由于支护结构失效引起边坡失稳。

3.1.3深基坑开挖引起基坑突涌和隆起变形

基坑突涌导致基土开裂。由于基坑有承压水的存在,开挖基坑使原有土压力减小到一定程度时,承压水的水头压力能顶裂或冲毁基坑底板,造成突涌,导致基土开裂。基坑隆起变形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一是由于土体挖除,自重应力释放,致使坑底土向上回弹;二是基底土体回弹后,土体松弛与蠕变的影响使土隆起;三是基坑开挖后,在基底面以下部分的支护结构向基坑内变位时,挤推其前面的土体造成基底的隆起;四是粘性土基坑积水。

3.2打桩对周围环境的扰动影响

近年来,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在国内发迅速,大量基础多采用桩基础,而桩基施工会产生噪声、振动、挤土以及泥浆污染等影响环境的问题。桩基施工时,打桩时锤击桩顶;振动沉桩时,振动锤的偏心振动;灌注桩施工时,钻机的马达声,均可产生噪声,其中以打入桩产生的噪声最甚。噪声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如何防止施工噪声,目前主要有下述措施:降低声源强度、选择无噪声的施工工艺以及限制施工时间等。

4.环境岩土工程的几个研究课题

4.1地下水开采引起地面变形危害评估及整治措施研究

目前,有关地下水开采引起地面沉降的成因机制及基于相应机制假设进行的地面沉降量的模拟计算等研究已见诸于一些文献。开展地下水开采引起地面变形的危害性研究应着眼于地面变形对地下结构物及管网设施的影响,探讨问题的出发点是土体-结构相互作用,关键在于结构强度分析,而研究的根本目的则是动态地预测预报在未来水文地质条件下地面变形状况与趋势和可能的地下工程设施强度问题,并且根据预测预报结果虚拟相应的工程防控措施。

4.2 与土地复垦和再利用有关的课题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因此,对已污染废工业场址的去污修复和复垦,矿区地面塌陷区的复垦和再利用,原来不适合作建筑场地用的沼泽地、软土或其他特殊土地基的利用等是本课题的重要内容。

4.3古建筑、名胜古迹以及其他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课题

研究环境因素:如温度、酸雨、气候 的变化对各类古建筑和名胜古迹的影响尤其用环境岩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其风化程度风化速率加以控制,从而达到保护古建筑、名胜古迹以及其他历史文化遗产的目的。

4.4 与生态环境有关的课题

生态问题在高原、极地、干旱荒漠地区生态极其脆弱, 环境容量极小, 轻微的扰动就能引起不可逆转的破坏, 并可能对更大区域的环境产生影响, 如我国北方近几年发生的沙尘暴就是西北内陆地区生态破坏的直接后果。环境岩土工程研究在生态敏感地区进行工程建设、资源开发的相关技术, 确保生态环境的安全。

4.5 地震及环境振动问题地震及振动

对于这一课题,岩土工程以及其它一些学科也在研究,但地震中地面效应引起的破坏要比建筑物振动破坏大,环境岩土工程较之岩土工程对单个地基的研究更侧重于对区域性地震效应的研究。环境振动问题主要是城市中施工等活动产生的振动。环境岩土工程研究其对周围岩土体、建筑以及居民的影响以及减振隔振措施。该学科方向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4.6与自然灾害有关的课题

与自然灾害有关的课题包括:滑坡、泥石流、洪水、特殊土 膨胀土、冻土、软土、黄土等环境岩土工程问题。

环境工程前景范文2

关键词:环境问题;环境保护;环境监测

现如今,环境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随着环境问题的引出,逐步发展起来一种专业环境工程管理。环境工程管理主要是研究保护和改善环境,解决现实中存在的一些环境问题。环境工程管理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大气、水体、声学、固体等知识都需要掌握和了解,环境工程管理还需要掌握较高的分析测量技术,能够有效利用现代化测量手段进行检测,并且能够独立判断环境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做好环境的规划、设计和管理。随着技术的进步,国家对环境工程管理力度不断加大,环境工程管理已经在我国工程管理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1环境工程的目标和管理手段

1.1环境工程的目标

环境工程的目标主要是为了满足目前的环境要求,同时,这种环境要求还不能违背环境管理系统中的其他要求,要和其他要求相兼容,在这个前提下进行的环境工程活动。环境工程管理就是为了从整体上将环境管理系统上升一个层次,使得环境管理达到一个最佳的状态。环境工程活动不仅要注重目标的实现,同时也要注重实施环境工程所付出的成本。要保证用最少的投资获得最佳的环境保护效果。例如:如果发现有一种产品受到环境各种因素影响,我们可以采用两种方法解决,一种方法是购买更加耐受的产品或者质量更好的产品,或者花费更多的资金购买仪器设备制造更好的产品,另一种方法是将生产的产品改善环境,使得产品在较好的条件下工作。如果我们采用环境工程管理方式,我们就会将以上问题纳入环境工程管理的整个系统。所以,通过环境工程管理目标以及环境管理系统认真分析,我们就会得出要使用成本最低的方法,使得环境管理达到一个最佳的状态。另外,产品的环境要求一定不能违背环境管理系统中的其他要求,要和其他要求相兼容,生产的产品不能够和系统相矛盾,也不能够和系统不协调,尽管从许多方面来说系统中的矛盾比较多,但是,有效的解决这些矛盾可以逐步提升系统的效能。

1.2环境工程管理的手段

首先,要建立与环境工程相关联的管理系统,这个管理系统一定要按照一定管理制度有序的工作,确保环境工程管理有效实施。另外,为了做好环境工程管理,我们还要在这个系统中设立相关的管理机构,根据相关规定制定有效的管理制度,保障环境工程的顺利开展。同时,还要有效落实相关管理人员的职责,使得职责明确化,管理更加到位。有效落实环境评审和监督制度,使得环境工程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通过科学管理,有效落实,加强监督,保障环境工程的顺利开展。

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存在主要问题

2.1质量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经历长期的工作实践,环境监测实验室部分的质控方法得到 了有效的完善,其主要采取密码样、平行样、加标样、全程序空白样、标准样控制、能力验证、实验室比对、质控图控制等方式,但影响环境监测的因素较多,牵涉 面广,与快速发展的监测技术和不断扩展的监测领域相比,质量管理制度的发展不够完备,管理工作存在漏洞,阻碍着数据准确性提高。因此要不断加强环境监测标 准、技术规范和质控技术的完善。

2.2质量管理的重要性意识有待加强

环境监测站在通过计量认证认可后,往往容易出现放松管理的 状况。认为资质已经取得,承检能力已经具备,质量管理工作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有效运行不再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从而使得质量管理体系被动运行,质量管理工 作成为形式。各管理阶层人员对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意识不够,不能主动的发现问题,失去了自我监督的作用,增加了弄虚作假的思想意识。

2.3培训机制、人员业务能力有待提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提升,对监测技术人员的素质、能力都有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培训机制不健全,没有专门的培训机构监测人员进行质量 管理培训,质量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监测能力得不到提高,思想好、作风正、懂业务、会管理的综合分析人才、复合型人才较缺乏,致使环境监测工作效率不高,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质量管理的需要。

2.4信息化应用程度有待提高

随着科技信息的发展,计算机管理技术日新月异,但把信息化技 术的应用到质量管理工作中的情况却不多。质控人员忙于人手汇总统计各类监测质控数据,判别质控数据的准确性和合理性,计算质控数据的合格率,在处理质控数 据这方面就占用了质量管理工作的大部分时间,致使其他方面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工作不能有效地实施应用起来。导致管理工作效率不高,反馈问题不及时。

3提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对策

3.1加强监测能力建设及监测人才培养

环境监测工作具有:技术性、综合性和复杂性等主要特点,随着环境监测对象的日益复杂化,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现代化,对监测技术人员的敬业精神和业务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监测质量管理的基础,监测能力建设包括:人员素质、仪器装备和管理水平。一方面要按照国家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的规定,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在政 策、资金、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争取有利条件,充实各类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和物资,切实加强环境监测基础能力和专项能力建设,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环境监测工作的 需要;另一方面要通过岗前培训、技能培训、专题进修等渠道做好全员培训,使监测人员全面掌握监测知识、熟悉各种标准、规范、技术方法,更好地搞好全面质量 管理工作。

3.2充分发挥质管的监督作用

确立监督员制度。对质量监督员进行考核和竞争上岗,合格者给予任命。优先给予质量监督 员更多的专业培训,充分发挥监督员主观能动性,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关注和监督各项监测工作中的每个技术细节,提高质量监督工作实效,保障监测工作质量,加 强质量监督工作的管理,促进整体监测质量的提高。

3.3加强对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视,提升质量管理意识

提高管理层质量管理意识,发挥领导者的作用,保证人、财、物各方面资源的配备,切实将质量管理工作纳入环境监测和环境管理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强化全员参与意识,加强质量管理理念、管理技能和方法的培训。

3.4依靠信息科技加强质量管理工作

紧跟信息时代的步伐,以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完善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逐步开展环境监测全过程的质量控制自动化和网络化管理,确保监测全过程受控,提高监测数据的可靠程度,提升实验室质量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3.5提高监测数据的稳定性,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1)使用质控图来观察数据的稳定性,直观地反映测定结果的数据分布规律,展示分析过程是否处于统计控制状态,显示数据的有效性,对被控过程特性作出判断。

(2)是通过与历史数据对照,探索监测数据的稳定性。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时空分布统计整理、综合分析,进而分析出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和增减的变化规律。通过现时监测数据与历史数据的联系对照,观察其变化规律,保障数据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

近些年,国家不断加大环境治理工作的力度,许多地方政府也已经认识到环境工程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到环境污染问题如果不及时治理,就可能影响到经济建设,影响到人们的健康以及生活质量。虽然现阶段还有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但是我们相信,通过科学的的管理以及不断的努力,环境工程管理的最终目标一定能实现;所以,必须明确环境监测的地位,合理的配置相关资源,建立科学的系统质量管理体系,保障监测数据的准确有效,促进环保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洪波.环境试验管理体系研究[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02.

环境工程前景范文3

关键词:公路工程;环境保护;体现

一、环境保护对公路建设的要求

公路的外在形式是公路的网络结构、线形等技术指标,而其内涵是公路环境总体对人类运输活动的服务和支持,把环境与公路割裂开来考虑是不全面的。尽量减少土地占用和拆迁道路在规划和确定方案过程中,应注意环境保护,尽量减少耕地占用和电力电讯、村镇居民点、厂矿企业等设施的拆迁,从而减少对现有社会环境的影响。防止水土流失和植被破坏工程应根据有关规范要求,并针对建设项目所在地区气候、地形、地质情况,采用合理的排水与防护方式,可以有效地防止道路在施工期和运营期的水土流失,保护植被。注重道路美化、绿化在道路两侧种植花草树木,营造防噪性卫生防护林,搞绿化美化工程,既能美化路容、防止水土流失,又可减噪、吸收汽车尾气及粉尘,净化空气,减轻汽车尾气和噪声对沿线环境的污染,特别是营造乔、灌、草多层次复合结构林带,防噪减污效果更佳。科学设计,精心施工公路规划中环境保护措施的制定应以费用最小、社会代价最小为目的,采取“最佳可能性方案、中级可能性方案,初级可能性方案”多层次的设计,力求在宏观目标上与经济总体发展趋势相符合,在环境标准上与居民生活要求相一致,在财政的保证上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在实施的序列上与公路建设所取得的成果相联系。

二、环境保护在公路工程中的体现

(一)要将环境保护内容体现在公路工程设计全过程之中

1.珍惜自然环境,规划好公路用地范围,对于工程方案,除了要考虑自然地理、交通功能、工程技术标准外,还要结合自然价值、社会价值和美学价值来综合考虑公路的用地,使路线规划有利于环保。

①保护土地、水体、空气和生物资源,珍惜现有资源价值。合理产生新的生产用地,保护和增强现有的土地利用。

②路线应与城镇规划相协调,促进城镇更新及改善环境。一方面尽量减少项目与城镇规划相干扰,又要有利于城镇的发展;另一方面又要方便车辆进出城镇,尽量保持项目与城镇的合理间距——“靠而不近,离而不远”。

③避开环境敏感性区域。如学校、工厂、医院、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湿地和鸟类栖息地、精密仪器基地和军事设施等等。

2.设计要结合自然地形

①平面线形。在满足规范要求的情况下采用较低技术指标是使路线顺应地形的一个好办法,多采用各种类型的曲线也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②纵面线形。合理设置纵坡和竖曲线使纵面线顺应地形成渐变、顺滑的纵坡线,避免大填大挖。深开挖路段要多考虑隧道方案,可避免山体开挖,保护森林植被和水土资源。许多山谷不仅是流水,而且是大气流通的通道,可考虑选择桥梁方案来代替高路堤,这样可避免阻碍大气流通,不会威胁到冷温植物的生长。

③边坡设计。在确保稳定的情况下,边坡的形状要尽可能与周围的景观协调,并用植物进行绿化(可结合各种土工防护结构和其它绿化基础工程综合实施)处理,坡脚、坡顶、坡面相交处等处的棱角要进行弧形整饰,可产生自然美又可防风蚀。

3.重视水土资源,减少水土流失

一是设计时注意填挖平衡,减少土石方量,减少借土弃土。二是做好边坡防护设计工作,应根据地质情况多采用种草植树的绿化护坡方法。三是做好沿线排水设计;四是合理取土、规范弃土、保护耕地,少占良田。应尽量在荒地或低产耕地集中取土,取土后对取土坑进行后期利用。弃方应集中堆弃,不占农田,堆弃后应上覆表土,播种绿化。

4.注意保持原有的灌溉系统和自然水网体系

①桥涵设计尽量避免影响河流水文、水流特征。

②避免改移或堵塞大型河沟。

③对小型排灌系统如遭破坏应予以恢复或加以调整,合理设置小桥涵位置,必要时对原有排灌体系进行优化合并或改移。

④做好项目自身的排水系统,增加必要设施以防止路基路面排水对农田水利的冲击。

5.合理设置临时施工用地

减少或避免占用农田,避免用地范围以外的耕地被机械碾压或堆放材料。临时用地在竣工后应及时复耕还田,恢复植被。

6.做好道路沿线景观设计工作

①公路选线、定线时,要尽量与地形地貌相吻合,减少土石方量,减少对自然风景的破坏,避开受保护的景观空间。②重视路线空间造型设计,包括路线线形和其它景观因素(边坡、挡墙、收费站及服务区建筑等)的造型设计。③做好沿线绿化设计工作,利用绿化来补充和改善沿线景观,如边坡尽量采用种草植树的护坡方式。

(二)要将环境保护内容体现在公路施工全过程之中

1.减少水土流失

根据实际填挖土质合理设置边坡的坡度;合理设置土石方填挖施工现场临时排水系统,及时疏导雨水,以减少雨水对挖填土坡坡面的冲蚀;填方坡面应及时夯实并进行边坡绿化;合理确定借土弃土位置,合理开采砂石料场,注意料场弃土弃渣分离处理。

2.减少噪音污染

禁止噪音超标机械进入施工现场,平时注意机械维修保养;合理安排施工组织计划,尽量减少施工活动对沿线居民集中点的干扰。

3.防止大气污染

材料堆放应采取必要挡风措施,减少扬尘。组织好材料和土方运输,防止材料散落造成环境污染。材料运输宜采用封闭性较好的自卸车运输或采用覆盖措施。对施工场地、材料运输及进出料场的道路应经常洒水防尘。

4.防止水质污染

加强对施工队伍的生活污水处理,严禁将其直接排入河道水流中;对路基清除淤泥表土应回收到路上处理或运到指定地点堆弃;弃石弃土应运到合理地点,不得任意堆放,更不能淤塞河道;对桥梁围堰施工,应注意围堰土在施工结束后的清除工作,避免阻塞河道;桥梁施工机械还应避免油污的污染。

(三)要将环境保护内容体现在公路营运全过程之中

1.加强公路管养工作,对路面和边沟应定期清理。加强边沟、边坡、涵管、急流槽、导流坝和路田分界墙的养护维修工作。对沿线收费站和服务区的垃圾及污水要进行环保处理。

2.加强公路绿化及其养护工作,既创造良好的视觉景观,也可降噪防尘。按公路绿化、美化设计的要求完成各项绿化工作 ,科学合理地实施草、花、灌、乔木相结合的多层次立体绿化格局 ,以达到净化空气、降低噪声、保持水土的目的。

3.加强交通管理,控制不符合环保和技术规定的车辆上路行驶,路线靠近或穿越居民区应限制鸣笛,完善交通标志、标线,保持良好的交通运输服务状态。

三、结语

道路建设必然会对环境产生各种不利的影响,因此,要加强道路建设的环保教育和宣传。在道路设计和施工时,要认真遵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严格按道路基本建设程序办事,完善有关审批手续。在进行道路建设的同时,时刻不忘环境保护,特别是要对道路施工期间的环保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采取各种切实可行的措施,把道路施工期间各种因素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减少到昀低程度,使道路建设和环境保护同步协调地发展。

参考文献:

环境工程前景范文4

    我国生态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如 “三废”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废弃塑料和农用地膜污染、农用化肥和农药污染等,造成水资源严重短缺,土地荒漠化日益加剧,森林覆盖率剧减,草场严重退化。生态环境的恶化,时刻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疾病发病率也迅速提高。因此,必须积极发展高新技术,如现代环保生物技术等,采用防治结合的方式,解决当前的环境危机,维护生态平衡,已迫在眉睫。

    2环境生物技术简介

    生物技术是建立在生命科学的基础上,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利用生物或生物有机体的特定部分或某些功能,建立降低或消除污染物的生产工艺或能够高效净化环境污染,同时又能生产有用物质的工程技术。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染色体工程、生化工程等。生物技术在环保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衍生出一门新兴的学科与技术,即我们所说的“环境生物技术”,亦称“环境生物工程”。其特点如下:

    2.1 实现对污染物的循环利用

    对垃圾废弃物的降解生成的产物或副产物,一般都可重新利用。这样,可把污染降到最小程度,不仅可解决长期污染的问题,还实现了对固废的循环利用。

    2.2安全可靠、效果明显

    利用发酵工程技术治理,产生的物质基本属于稳定无害的物质,常见的包括CO2、水、氮气、甲烷等。并且,多数都是一步到位,无二次污染。因此,该技术既安全、彻底又高效。

    2.3简化流程,节约成本

    生物技术是建立在酶促反应基础上的生物化学过程。酶作为生物催化剂,实质是一种活性蛋白质。一般在常温常压或近乎中性的条件下即可发生反应。因此,绝大部分生物治理对环境条件要求不高,并可就地实施。

    3.环境生物技术在三废处理中的应用

    3.1在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

    废水中含有许多有毒有害物质,比如,酚类、氰化物、重金属、有机磷、有机汞、有机酸、醛、醇、蛋白质等。废水生化处理经近百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许多新工艺、新技术。通过生物技术治理废水,主要借助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完成。它分为耗氧降解技术与厌氧降解技术两种。耗氧降解技术又分为: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目前,采用较多的是固定化酶与固定化细胞技术,它属于酶工程技术。固定化酶又称为水不溶性酶,是通过物理吸附法或化学键合法,导致水溶性酶和固态的不溶性载体结合起来,从而使酶不再溶于水。微生物细胞犹如一个天然的固定化酶反应器。微生物细胞的固定可采用制备固定化酶的方式。对于污水中的多种污染物,均可通过固定化酶或固定化细胞进行治理。国内外有很多这方面的成功案例。

    3.2在废气净化方面的应用

    废气是近年来重要的污染源之一。如何利用生物技术高效净化废气也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目前采用的方法包括生物过滤、生物洗涤、生物吸附和植物修复法等。常用的生物反应器有生物净气塔、渗滤器和生物滤池等。根据微生物在废气处理过程中的具体形式,分为两大类:生物吸附法与生物过滤法。前者可治理含胺、酚和乙醛等气体,后者可降解恶臭性废气。植物修复技术是把太阳能作为动力,依靠植物的同化作用达到净化气体的目的。它属于一种绿色技术。现在,全球都有很多成功处理废气的案例。美国利用微生物作用来净化工业恶臭气体,效果明显,且还不会出现二次异臭。德国与荷兰利用生物膜过滤技术可除掉超过90%的硫化氢。我国相关学者也在此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比如,利用生物膜填料塔处理橡胶再生脱硫过程中产生的低浓度的有机废气,经试验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若相关条件控制适度,净化效果显着,净化率可超过90%。相比原有的废气处理方法,生物技术法有着很多优势:节约成本、效果好、安全可靠、没有二次污染等。

    3.3在处理固废方面的应用

    工农业生产、城市建设与日常生活都会产生很多固体废弃物。传统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方式,不仅浪费资源能源,还会污染环境。利用生物技术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和农业废弃物,不但可以把这些废弃物变为优质的有机肥料,实现废物的资源化,更有利于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常见的处理方式包括卫生填埋、堆肥和发酵制沼气等。

    4.环境生物技术在环境污染修复中的应用

    4.1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随着农业的发展,各种化学杀虫剂、农药被大量使用。而这些农药很多都会残留在土壤中,。尤其是那些极难降解的农药给生态环境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害。通过相关生物技术处理,可以把这些污染物质进行有效分解,生成水与CO2。不仅不会造成对环境的破坏,还能防止出现二次污染。但是是分解周期较长,不符合农业生产的需求。重金属属于土壤污染中重要的污染物。重金属污染的生物治理机制是:借助生物作用(酶促反应)导致重金属的化学形态改变,将其固定在土壤中,或减轻其毒性。这样,可有效制约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移动。通过生物的吸收、代谢作用后,会进一步固定重金属或减小其毒性,从而净化土壤。此外,生物修复污染土壤的过程中,还能提高土壤有机物的数量,调动相关微生物的活性,从而优化土壤生态结构。同时,还能强化对土壤的固定作用,避免土壤受到风蚀、水蚀的破坏,预防水土流失。

    4.2.水体生物自然净化技术

    环境生物技术中通过植物吸收达到净化水体与土壤的方法被称为生物自然净化技术。分为生物塘与人工湿地两种。前者把太阳能作为初始能源,利用塘中植物的同化作用将水中的污染物吸收掉,从而净化水体。生物塘中可栽植的高效净化植物有水葫芦、芦苇、水莴苣等。同时,还应构建集组合曝气、水生植物、水产养殖一体化复合生态系统,进而提高生物塘的处理能力。后者是通过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等作用达到对水体的净化作用。由于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出水水质较好,可用于饮用水源的处理,并且所需成本也比常规处理方法要低。

    4.3白色污染的治理

    采用生物技术治理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筛选具有降解塑料与农用薄膜的微生物,形成高效降解菌。二是分离克隆出带有降解功能的基因,再将其植入到特定的土壤微生物内,如根瘤菌。这样,既能发挥两者各自作用,还有利于加快对塑料垃圾的降解速度。此外,还应重点对预防白色垃圾技术进行攻关与研发。个别微生物可以生成一些高分子化合物,类似于塑料,被称为聚酯。为进一步节约成本、提高产量,人们正致力于通过DNA重组技术,试图改造某些微生物。比如,当前一个重点研究课题就是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聚-β羟基烷酸(PHAs),相关研究人员正试图形成自溶性PHAs生产菌种。通过把PHAs重组菌发酵后,积累数量众多的PHAs,再添加一些信号物质,从而生成裂解蛋白,然后细胞壁被破坏,PHAs析出。即简化PHAs的提取流程,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4.4降解废水中微量油脂

    含油废水属于一种量大面广的污染源。废水中的少量油脂并不能通过原有的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掉。上海交大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和日本日立化成公司合作,从5种活性污泥或土壤中驯化分离出六种菌,分析了它们在低温条件下对低浓度植物类油脂的实际降解能力。不同菌的降解能力都各不相同,其中,发现两种菌的除油效果很好,除油率高达92.80% 和95.49%,相关特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4.5化学农药污染的消除

    经统计资料显示,每合成一吨农原药需消耗3-4吨化工原料,多余的原料作为未反应物或中间副产物随水排出,每年数百家农药厂排出的废水上亿吨,危害极大。中科院成都生物所经过反复试验,终于找到了解决处理农药(乐果)废水的方法。他们将高效微生物菌种用于SBR设备处理有机农药废水,效果显着,使有机磷转化率达96-99%,其技术指标达到了相关排放标准。一般情况下施用的农药化肥约有80%的残留,特别是难降解的氯代烃类农药,给生态系统带来了极大的滞留危害,必须依赖基因工程构建的高效菌种来进行处理。但要想彻底消除化学农药的污染,还必须全面推广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是指由生物体产生的具有防治病虫害和除草功能的一大类物质的总称,大多是生物体的代谢产物,主要有微生物杀虫剂、农用抗生素制剂和微生物除草剂等。

    5.环境生物技术在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

    应用在环境监测领域的生物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监测水质,利用细菌的数量、某些粪便指示菌(大肠埃希氏菌、克霉伯氏菌)等②检测物质致突变性和致癌性,通常使用鼠伤寒少门氏菌来检验。③通过发光细菌对环境中的毒物进行检测,速度较快。④根据对水中藻类的生长情况测定,对水质进行监测或检测某些物质的毒性。近年来,国际上在这一领域的重点研究对象包括PCR技术(应用聚合酶式反应技术)、核酸探针、生物传感器等。PCR技术可用于当前还无法培养的微生物检测,一般适用于对土壤、水样、沉积物等环境标本的细胞检测。

    随着今后技术的不断完善,对于水质的检测,核酸探针与PCR技术极有可能取代现在的常规微生物检测方式。此外,生物酶法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它适用于快速检测与现场测定。生物传感器具体有酶传感器、微生物传感器、免疫传感器,通过酶、微生物、抗原、抗体等生物材料作为分子识别元件,从而把外部对其理化特性的影响转化为电磁信号。它可用于对特定污染物的快速检测,并且操作简便、结果精确。

    5环境生物技术现状及前景展望

    5.1现状

    环境生物技术虽有诸多优点,并能有效解决各种污染问题。但实际应用中依然存在种种局限:

    ①反应速度较慢,并且需要大型的反应器,需占用过多的土地面积。

    ②对于原水水质有着十分严格的标准,不然,不利于微生物的生长。

环境工程前景范文5

关键词:环境工程;城市建设;难点;对策

中图分类号:B82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环境工程也是一个衡量城市建设好坏的重要标准。包括城市建设当中的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园林绿化行动、公园的建设和节能建筑的发展问题等等都是相关部门关注的主要问题。在新的城市建设发展条件之下,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但是,从具体的实际上来看,还存在着很大的问题。

一、城市环境工程建设的难点

1、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比较为落后

园林建设在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降低城市的噪声和空气污染,还能够改善城市的居住环境,提升居住品质 但是在我国的城市建设当中,对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重视不够,片面地强调加大商品房和高档住宅的建设,导致很多城市密切在一起,没有足够的绿化空间,我国城市的园林绿化建设相对落后于城市的高速建设发展,将会严重限制未来城市的进步城市环境工程建设难点。

2、生活垃圾没进行分类处理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人口的比重不断加大,城市生活消费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因此而带来了很大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问题。城市生活垃圾来源有很多方面,包括家庭生活垃圾、商场垃圾、餐饮服务行业等等方面的垃圾。据调查统计资料显示,大型城市每天产生的垃圾多达几千吨,小型的城市每天产生的垃圾也在几百吨以上。如果不能够进行有效的处理,城市很有可能变成一个堆满垃圾的地方,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形象和人们的生活。在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还停留在传统的做法上,或者采用运输到郊区进行掩埋的办法或者是进行焚烧处理而已。这种办法存在着投资大、运转成本高,同时垃圾中的有用资源也会被烧毁,加上,现有国内焚烧厂运行均比较困难。没有进行生活垃圾的无公害处理是城市环境工程建设的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

3、污水没有及时得到完善的处理

城市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生活所产生的污水、工业排放的废水和城市径流产生的污水。其中城市生活所产生的污水是主要来源。生活污水主要是城市生活中使用的各种洗涤剂和污水、垃圾、粪便等,主要来自家庭、商业区和城市的卫生公共设施等。对生活所产生的污水主要处理办法是经过污水厂的一些相应处理之后再次循环使用。有着周期循环使用的特点。工业排放的废水主要是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污水和废液。在城市污水占得比重也相当高,在全国各个城市的分布也不一样。以工业为主的城市,排放的污水就比较严重。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工业废水的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加,严重危害到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因此需要对这些工业污水采取更为科学有效的处理。最后一个污水来源是城市径流产生的污水。这些污水是由城市降水淋洗大气污染物和冲刷建筑物、地面、废渣、垃圾而形成的污水。由城市排水管网汇集并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在城市环境建设中,污水及时完善的处理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但是我国对于污水的处理实施较为落后,污水不及时的处理,污水的回收速度较慢等等。这些都是影响城市环境建设的严重问题。

二、城市环境工程建设的有效措施

1、综合利用资源,开发资源的二次利用

在工业生产中,原料以及燃料费通常占成本的百分之六七十,很多基础的工业原料,例如石油、盐、煤矿等,其中都具有很多种化学成分,但是在工业生产中,厂家只取其有用的部分,剩下的都作为废物丢弃,不仅使得产品成本提高,还属于严重的资源浪费,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随着工业经济日益发展,我们必须认识到废品的回收利用对环境保护尤为重要,我们必须把生产过程到消费过程当做一个整体来对待,抛弃旧的生产模式从“原料工业生产产品使用废品丢弃”转变为“原料工业生产产品使用废品二次原料资源”。这样,原料在投入生产后,能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实现多次循环使用,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对环境工程也有着不可或缺的良性作用。我国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回收利用率只有30%,每年都有大量的可利用资源随着废弃物一起流失,因此,回收利用二次资源对我国来说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同时也是一个相当艰巨的任务。

2、加强监测能力建设

环境监测工作具有:技术性、综合性和复杂性等主要特点,随着环境监测对象的日益复杂化,环境监测技术的不断现代化,对监测技术人员的敬业精神和业务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监测质量管理的基础,监测能力建设包括:人员素质、仪器装备和管理水平。一方面要按照国家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的规定,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在政策、资金、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争取有利条件,充实各类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和物资,切实加强环境监测基础能力和专项能力建设,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环境监测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要通过岗前培训、技能培训、专题进修等渠道做好全员培训,使监测人员全面掌握监测知识、熟悉各种标准、规范、技术方法,更好地搞好全面质量管理工作。

3、加强环境评审力度和监督制度

在环境工程管理最重要的就是对环境的评审力度和监督力度,污染环境很容易,但是改善环境很难,因此在环境工程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应加强对环境评审力度和监督制度,通过切实可行的评审要求和监督制度来规范与环境污染有关企业的种种行为,对环境污染过于严重的企业进行关闭或者整改,使环境保护的评审力度加大,并且使各企业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主动配合环境工程管理的工作。

4、改革工艺和设备,开发全新流程

西方经济发达国家抓清洁生产工艺较早,不仅改善了工作环境,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量,而且降低了物耗和能耗,也提高了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此外,烧碱生产采用离子膜法代替水银法,炼焦厂采用干法熄胶代替湿法熄胶,生铁生产采用无胶炼铁工艺,面粉生产采用干洗麦粒代替水洗麦粒等,都极大地减少了“三废”排放,取得了显著的综合效益。

5、与时俱进,有效的利用信息手段进行宣传

当今属于网络时代,可以有针对性的建设环境类的官方网站,对政策法规、相关动态随时有效的传递给受众人群。建立协会形式的网站,在进行公益宣传的同时,可以将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进行推广,淘汰不符合产能的技术,对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项目进行有效的推广。并且,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可以利用资源优势对扩大投资渠道。对有志于投资环保的企业和相关认识进行有效的疏导。

只有结合具体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工作,才能将环境工程管理工作落到实处。第一,机构设置上的不断完善。环境管理离不开合理的组织机构,这是发挥组织机构最大的效能,才能真正做好环境管理工作。第二,环境工程管理的实施要与相关制度有机结合,因此要科学合理的对环保制度进行评估。对既有不符合标准的制度进行废除和修改。第三,环境管理需要和建设、规划、产业调整有机的结合。淘汰高能耗、重污染的企业,并有效的控制这些企业的重复建设。

6、 提高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最大限度的调动各方面的资金

当前环境保护思想意识还未能深入人心,未能为大家广泛认识。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宣传等方法引导大家在思维关键的变化。工作从小处着手,才能真正保证环境工程工作更好的落实。调动各方面的投资,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投资的力度。为了让人民更好的享受环境,从而保障人民更高层次的生活标准,需要我们立足实际,通过科学的方法去分析实际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相应对策,为制定标准高,质量过硬的体系做出贡献。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环境工程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环境工程建设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基础保障和重要内容。只要我们认真对待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积极寻求有效的解决之策,并且全社会共同努力,环境问题终将可以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张丽军.城市污水治理及资源化初探[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3:124.

环境工程前景范文6

关键词:环境工程;环境影响评价;重要性

1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环境保护与环境治理已经越来越受到各国人民的重视,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的所带来的影响,环境工程也受到了大家广泛的关注。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工程开展的重要基础,环境影响评价在实际的环境工程当中,指的是在进行日常的工程施工建设时,对我们的施工工程项目进行环境污染等环保方面的预评估以及预评价。通过这种对建筑施工项目进行环境污染方面的预评价,可以促进我们施工建设的顺利实施,提高工程项目的效率,为环境工程的具体实施提供相应的指导和依据。

2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作用

目前的环境影响评价主要用于我国的工程建造当中,众所周知,建筑项目的施工和开展必然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影响,当建筑施工中不重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施工阶段就会出现诸如建筑材料的使用和处理不符合要求、施工现场环境污染等现象。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以帮助环境保护工作者了解周边的环境构造,根据现有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结合实际的建筑施工情况来制定合理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及建筑施工的环境保护措施,加强环境工程的有效性。在实际的建筑施工项目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建筑环境污染的问题。首先,由于建筑施工的周期比较长,所需要投入的成本比较大,因此部分施工单位对于施工建设当中的环境保护设计工作准备不足,或者说没有进行施工的环境保护工作,以此来降低施工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其次,在部分施工建设中,部分施工单位在进行施工之前对于周围环境的了解不充分,往往会造成破坏施工现状周边环境的情况发生。环境影响评价能够有效地保护附近的环境,规范建筑施工的环境保护工程,提高环境工程实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当前环境工程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工程的作用,也逐渐在各个行业和领域开始使用环境工程的相关技术,但是在实际的环境工程建设当中,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

3.1污水排放的处理不到位

进行建筑工程建设和化工产品生产等都会产生大量的污水,这些污水的处理十分的麻烦并且成本较高。从目前的环境工程管理现状来看,很多时候我们对于污水处理的监管工作还不到位,尤其是在建筑工程的施工方面。建筑施工场地往往只存在一段时间,污水排放的时间也不规律,这就提升了监管的难度。并且当前大部分的施工现场都没有建设相应的污水处理设施,就污水随着我们的生活用水等一起排放进河流之中,有的还会渗透到土地之中,污染了土地和植被。污染的水中含有大量对人体、动植物有害的物质和元素,未经过处理的污水直接排放会造成当地水资源的严重污染,破坏当地的环境和土地,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性。

3.2生活垃圾处理不足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城市进行扩张,在城市生活的人口数量激增,由此导致城市的生活垃圾数量也随之激增。目前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方式包括了垃圾掩埋处理和垃圾焚烧处理两种方式,但激增的生活垃圾数量导致了垃圾掩埋以及焚烧的场地和设施不足。同时,垃圾的焚烧设施需要经过严格的设计,焚烧产生的气体还需要进行二次处理,否则会对大气环境产生危害。未经处理的生活垃圾长期的堆放降解,垃圾中的有害物质得不到及时的处理会渗透到当地的土质和地下水中,对人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严重的威胁和影响。

4提升环境工程中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建议

环境工程建设和实施的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地环境的保护,帮助可持续性社会的建设。环境影响评价是开展环境工程的基础工作,提升环境影响评价可以有效地提升环境工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4.1建立安全完善的环境影响评价审核制度

在实际的环境工程工作当中,我们需要完善对于建筑、工业等方面建设的审核制度,严格地进行环境审批把控工作,对建设项目的项目规划、项目用地、项目环保建设以及项目参与环评等情况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监督。对于那些不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标准的项目一概不予批准,同时,还要加强建设的监督过程,确保建设过程符合环保标准,确保建设项目的环保性,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健康,有助于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建设环境工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较长时期的全面参与才可以完成。具体在建设过程中,全民都应积极参与。提高环境认识,相关部门有必要调动更大范围的民众积极性,让民众真正认同并且接受环评制度。提高环评意识的可行做法为:强化日常性的宣传,动员周边所有的力量来参与环评。与此同时,还需要构建配套性的环境监督,让城乡民众真正明确环评的重要价值,从而自觉接受环境监督。

4.2提升人们的环评意识

环境工程是一项长期建设的工程,需要社会上大家共同的努力才可以持续有效地进行,要提升环境影响评价就需要我们注重培养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以及环评意识。通过现代媒体对保护环境的日常宣传,动用现代互联网强大的能力促使大家积极参与环评工作,让广大的人民群众真正地了解环保的重要性,了解自身对环境保护的重要作用,让广大群众深刻的人知道环评的有效性,促使大家积极主动的参与环境保护工程的建设以及环境影响评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