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节约粮食的具体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节约粮食的具体措施范文1
[关键词] 秸秆氨化 养牛技术
[中图分类号] S8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1-0230-01
一、前言
近年来,有许多养牛场都开始引入农作物秸秆氨化技术来养牛,将秸秆作为喂养牛的主要饲料,具有很好的前景,贵州省气候条件优越,农业发达,有丰富的秸秆资源,可以变废为宝,提高秸秆的利用率,同时也为养牛业提供廉价高效的饲料,能有力促进养牛技术的发展,以下主要结合贵州金沙县的具体情况,分析秸秆氨化养牛技术的具体措施和应用。
二、贵州金沙县的基本概况
贵州省金沙境内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无霜期285天,年降雨量1100毫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农牧业发达,金沙县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等,森林植被好,森林覆盖率达42%,适宜发展绿色产业和地方特色种养业,金沙县境内的各类资源都有较大的开发价值和前景。
三、氨化秸秆的原料来源
农作物收获之后的废弃秸秆一般都可以作为氨化秸秆的原料,在实际的应用中大多选用玉米秸秆,选用未腐烂的、及时砍收的玉米秸秆,及时用物理、化学、生物的方法铡碎秸秆,并加以调制氨化,应避免长时间堆放,以免营养物质流失,秸秆风化程度过重,导致氨化效果差,用这种方法处理出来的饲料可以大大提高牛的饲料消化率,可以合理有效的处理掉秸秆,避免了常见的以焚烧为的主要处理方式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利于可持续发展;以秸秆养牛之后还可以产生有机肥,为土壤增加营养,形成独特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充分地利用了资源。
四、氨化秸秆养牛技术的具体措施及注意问题
1.保持适度的饲养规模
养牛一般情况下保持每个工人饲养10~30头牛为最合适,根据具体的家庭和社会经济的综合条件来确定养牛的多少,同时也要考虑地区的土地资源、耕地资源和草场资源。
2.确立合理的牛群结构
一般如果要建立起大规模、长时期的养牛场,就必须要保持合理的牛群结构,这样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也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利润。每一年牛群的出栏头数等于或稍小于犊牛成活的数量。适龄母牛最佳数量应该是占整个牛群的一半左右;母牛犊数量保持在2/10左右为最佳。各年龄段的母牛总共数量应该保持在牛群的7/10左右,每一年当年牛犊应该占整个牛群数量的4/10左右,当年出栏牛数量占整个牛群的4/10左右为最佳结构模式。确立合理的牛群结构是保证牛群长期高效发展的基础。
3.合理安排喂牛时间及饮水
在养牛时,应该要合理规划好喂饲料的时间,以及喂水的时间,有很多养牛场不注意牛的饮水卫生,从而导致了牛群生病,影响整个牛群,所以养牛时很重要一点就是要注意保证牛群的饮水卫生,在夏季等干燥炎热的时候,特别要注意及时补水,消毒饮水槽(饮水器)。在冬季寒冷时一般定在中午或下午饲喂饲料的给足充足的水分,以此保证牛的胃中有足够的微生物、纤毛虫的生活环境,这样有助于反刍消化,而且还能预防牛的前胃疾病的发生。
4.选育和改良牛群
在养殖场中,应该注意建立母牛配种档案,一般引进外来良种公牛冻精采取人工授精方法,进行杂交改良,淘汰比较差的牛种,培育更加优良的品种,提高牛群品质。避免造成后代牛群品质逐年下降。
5.加强牛群管理,防治疫病
在大规模养牛时,多容易发生流行疫病,影响整个牛群的品质,应该注意加强牛群管理,注意牛圈内的卫生环境,营造良好的卫生条件,平时注意灭虫灭蚊,按兽医的医嘱来应用驱虫药,按期接种疫菌苗。经常消毒牛圈用具,保持干燥,及时清除粪便,以减少感染机会,消除各种病因,预防各种可能发生的疫病,增强小牛仔的抵抗力,提高牛仔成活率;如果有感染的牛,应立即进行隔离处理,将其污染物清除干净。
6.合理配制喂食饲料,注意饲料质量
在应用氨化秸秆技术养牛之中,不仅仅要采用氨化秸秆来喂养牛群,同时还应该配备鲜草等各种农副产品来喂养牛群,这样才能保证牛群得到足够的营养物质,饲料比例搭配合理可以大大提高牛的生长速度以及产出的牛肉质量;对于小牛来说,它们分解饲料的能力稍弱,所以在喂养的时候,应该多添加青草类的辅料,帮助消化以及促进生长发育;在喂养投料时,应检查饲料是否有变质的现象,或者有其他异物等,以免伤及牛群。
7.积极预防氨中毒,补充营养物质
将玉米秸秆进行氨化之后,往往会导致在喂养牛时出现胃中的氨浓度升高的情况,胺浓度升高会阻碍机体吸收镁离子,从而导致牛机体中形成骨骼和各种生理过程的元素缺乏,导致摇摆抽搐等的发生。所以,可以适当进行补充。如果胺浓度过高导致中毒,要及时喂服适量的食醋。
8.把握市场规律,合理安排生产计划
任何一个养殖产业最终都是要与市场对接,才能收获效益,牛群养大之后,养牛场应根据市场供求来决定牛的出售时机,看清市场的价格涨跌,预测牛肉市场的走势,及时将成牛出售,同时根据市场价格状况,把握市场的规律,以此来确定下一阶段养殖的规模及计划。
五、结语
贵州省多山地,多属噶斯特地貌,总体处于一个人多地少的环境状态,秸秆氨化技术既能够处理掉秸秆,合理地利用好资源,同时又能创造出新的价值,将其作为饲料来源,喂养牛群,是一举多得,可以节约粮食,节约饲料,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同时,这一整套的技术也是遵循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仅体现了对秸秆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力地保护了环境,避免了秸秆在焚烧处理时造成对环境的污染,与此同时,又合理的利用了资源,氨化秸秆是牛的主要饲料,同时搭配其他辅助饲料,生产出的牛肉健康、美味,符合现代人的饮食要求,所以,应用秸秆氨化养牛技术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及发展需求,可以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向辉.作物秸秆氨化技术要点[期刊论文]-河北农业科技2006(9).
[2] 黄光荣.郑宏伟如何提高秸秆育肥牛的经济效益[期刊论文]-广西畜牧兽医2001,17(3) .
[3]牟大鹏.我国农业产业化的运行机制与发展路径研究[D].吉林大学.2010.
节约粮食的具体措施范文2
关键词 生物学科 核心素养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用科学的观点、知识、思路和方法能面对或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些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动手、动脑,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创新延伸等,不断加深学生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提高应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培养学生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笔者以“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的课堂教学实践为例,从核心素养的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个纬度教学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1 情景引入,形成生命观念
生物学科是与现实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之一。在课堂教学的引入环节,教师可以采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新闻或事件,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迅速融入课堂,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让学生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学生在尝试解释和抽象的过程中学习生物学的知识、观念和思想方法,逐步形成相应的生命观念。
“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联系最为紧密的是农业生产,笔者以所在区域的生态农场最近因较长时间的阴雨天气导致大部分农作物大面积减产事件作为引入。学生利用最近所学的光合作用原理的知识尝试对该事件进行了解释,提出了由于“低温寡照”影响了绝大部分农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而导致减产,进而抽象出“光照、温度、CO2”是影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有部分学生发现在该生态农场并不是所有农作物均减产了,比如玉米的产量没有明显变化,进而抽象出“农作物本身的色素、酶”等是影响光合作用的内部因素。学生在尝试解释该事件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了“物质与能量观”的生命观念。
2 自主学习,培养理性思维
自主学习是高中阶段学习的重要方式。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知的欲望,更重要是的能够引导学生在尊重事实和证据的基础上,以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探讨、阐释生命现象及规律。
“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一课的课堂教学之前,导学案已经下发,导学案包括“复习旧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联系生活”四大模块。“复习旧知”模块是将光合作用的过程进行框图形式填空(图1),“自主学习”模块展示了夏季晴朗的一天某绿色植物CO2变化趋势图(图2),要求学生对曲线图上每个拐点和每一段发生的原因及主要的限制因素进行分析,并配以一道例题。这两个模块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了解大部分的基础知识,并应用自主学习所得知识对例题进行解析,同时将自主学习中产生的新问题带入课堂,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分析和产生的问题进行引导和汇总、解释、修正,学生在积极思考和再认识中逐步发展了自己的理性思维。
例题:研究人员以某植物为材料,利用如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对影响光合作用的各种环境因素进行研究。
(1)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两种物质是______。
(2) 在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实验装置由阳光下移至黑暗处,则植物叶肉细胞内三碳化合物含量______。
(3) 为了探究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首先应在实验装置的烧杯内加入______溶液,然后再打开该装置的活塞开关,使U形管两侧液面如图所示,关闭活塞,这一操作的目的______。
(4) 实验的观察指标是U形管A侧液面的变化值。在每一给定温度且其他条件均相同、适宜的情况下光照1 h,实验数据见表1。
请根据以上数据在指定方框的坐标内以直方图的形式画出各温度下的实验结果。分析所绘图形可知温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是______。
(5) 夏季去除实验装置的水浴装置后,置于自然环境条件下,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和自然环境中相同,且空气湿度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微生物对CO2浓度影响均忽略不计,利用CO2浓度测定仪测定了该玻璃罩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乙曲线。问图中CD段CO2浓度上升的原因是______,G点时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特点是______。
本例题从实验事实入手,既考查基础知识,也有综合分析。学生通过解析,一方面能够加深对光合作用过程的理解,另一方面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原因分析,结合“夏季晴朗的一天某绿色植物CO2变化趋势图”加深对光合作用原理的理解,从而为整节课的高效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设计实验,注重科学探究
对生命现象的解释和证实,最直接、最有说服力的就是实验证据。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即培养学生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结果的交流与讨论的能力,并在探究中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勇于创新。
“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一课中,学生通过复习旧知和自主学结出影响光合作用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那么,这些因素是否真的对光合作用强度产生影响呢?具体的影响结果与自主学习中的曲线所示一致吗?这就需要通过实验加以探究和验证。教材上给出了利用叶圆片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基本思路。本节课上,笔者对该试验进行了适当的改编,这也是本节课的亮点所在。实验方案在学生的小组讨论和教师的指导下完善,学生共分为8组进行实验。教师给1~6组提供了新鲜的叶圆片,给7~8组提供了衰老发黄的叶圆片。实验结果以表格形式呈现,1~6组的实验很成功,7、8两组学生认为自己实验“失败”了。既然“失败”了,就要分析原因,全班学生一起观察7、8两组的实验,共同分析,找出可能的原因。学生通过对比发现,7、8两组的叶圆片绿色较1~6组的浅,提出可能是叶片中色素的原因所致。教师顺势提出问题:你们能通过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测和分析吗?学生们结合已有的知识,提出将两种叶片中的色素提取并分离后做比较。由于该实验比较简单,学生马上进行实验,对比结果很明显,1~6组所用叶片提取的色素种类和含量较7、8两组的叶片多。学生们通过实验的再探究,从“失败”的实验中抽象总结出了影响光合作用的内部因素――叶片中色素的种类和数量、酶的数量等。
4 联系生活,增强社会责任
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较之前最大的跨越是实现了学科教学思想向公民教育思想的转变,着力培养学生基于生物学的认识。教师结合本地资源开展科学实践,引导学生尝试解决现实生活问题,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以及社会关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