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经济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亚洲经济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亚洲经济特点

亚洲经济特点范文1

机遇

亚洲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亚洲经济的共同发展需要互联互通,金融作为经济的血液,亚投行的成立有着广泛的服务空间。中国倡导并发起设立亚投行,正值经济的后危机时代,美国经济在量化宽松的影响下步履蹒跚逐渐恢复,日本和欧洲依然在泥潭中挣扎,相对而言亚洲各国虽然也受危机后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但是亚洲国家诸如中国、印度、越南的经济增长力依然保持在5%以上。因此团结亚洲各国力量,促进亚洲经济的互联互通和共同发展,是个很好的历史机遇。

亚洲各个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更多的国际性金融机构的支持。亚投行的定位专注于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正好切中了亚洲经济的薄弱环节。亚洲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以农业和基础工业为主,如果能够推动大型、跨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够进一步提高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进而提升工业整体水平和带动消费水平的提升,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因此,亚投行生逢其时,顺应了历史机遇,满足亚洲经济发展的需求,推动亚洲经济融合与发展。

挑战

亚投行作为备受关注的新生力量,需要面对国际各方力量。亚投行创始过程集合了世界目光,印度、泰国等亚洲国家因为可以增加投资机会和经济合作而积极加入,英国、法国在权衡之后更看中亚洲投资机会也采取支持的态度,但是与之相反的美国和日本对亚投行的设立持偏消极的态度,这其中的表面原因很多,背后真正的原因是大国的政治经济博弈。由于亚投行目前只是初创阶段,所以各种力量的分歧和较量只是刚刚开始。亚投行唯有建立合理高效的管理机制,扎实做好亚洲基础设施项目,带动亚洲区域经济发展,用事实来说话,才能压制对亚投行怀有异议的各方。

亚投行参与国家众多,经济发展和开放程度不同,需要建立公平高效的运作机制。亚投行的创始成员国既包括亚洲经济薄弱的发展中国家,也包括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的差异加大了各方的利益冲突和协调的难度。而且面对亚洲基础设施的“蛋糕”市场,如何公平有效的平衡参与国的利益和保障积极性也是亚投行运作的难点和挑战。作为新成立的多边金融机构,在中国的倡导下,亚投行坚持合作共赢的理念,是平衡各方的首要问题。确定亚投行适宜的发展战略和公平合理的治理机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亚投行直接面临着其他国际金融机构的竞争。二战以来,世界金融体系是由美国和发达国家一手打造和主导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多边国际金融机构,从股份安排和投票决策机制等核心治理机制,保障了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意志得以顺利实施。亚投行是由中国倡导推进的,参与国大多数为发展中国家,因而从设立之初就打破了现行的国际金融格局。尤其是日本和美国主导的亚洲开发银行,亚投行似乎更是与其正面交锋。但是面对亚洲国家巨大的资金需求,合作而非竞争应该是最好的选择。尽管亚投行在项目筛选和风险管理等方面可能存在经验欠缺,但是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和人才吸引机制也是亚投行的优势所在。

战略思考

亚投行作为全新的国际金融机构,在未来的战略选择上需要充分借鉴其他金融机构的发展经验和教训,建立起更加公平、开放和高效的多边金融机构,推动亚洲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繁荣。

治理结构采用理事会、执行董事会和管理层的三层治理机制。该机制在协调成员国参与上尽量兼顾公平与效率,在第一层理事会层面兼顾所有成员国,然后通过委派和选举产生的执行董事会按照理事会的意愿执行日常重大策略。亚投行在理事会构建层面可以参考现行模式,在执行董事会的委任上更多得考虑选举方式,更加公平。在经营层方面,需要客服现有国际金融机构庞大、低效的缺陷,经营管理层尽量扁平化,建议按照基础设施的特点,在经营架构上设置专门的事业部,更加体现专业化运作。

融资战略多样化。目前大多数国际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都是会员国认缴的初始股本以及后面的不断增资,还有赠款。为了满足庞大的减贫需求,世界银行也进行发债融资,由于背靠美国,其债券评级很高,可以低成本募资。由于基础设施建设覆盖面广,耗资巨大,因此亚投行除考虑吸收会员国的股本以外,需要考虑(1)发行人民币债券。从目前的成员国来看,缺少美国和日本可能会使得债券评级略低于世行债券,因此中国需要联合各成员国争取债券的高评级,以获得低成本资金。由于人民币在亚洲范围内已经具有结算货币的职能,而且人民币币值稳定,人民币债券较受欢迎。(2)通过设立专项基金的形式吸引捐赠资金。中国已经针对一路一带战略设立了丝路基金,下一步,可以参考亚开行的开发基金和援助基金模式,考虑在亚投行框架内设立专门行业或者专门地区的基金,吸引外部资金。(3)联合政府融资。由于基础建设项目一般都是和当地政府合作开展,因此联合融资方式可以考虑吸引政府资金的进入,通过设置合理的结构比例,调动当地政府的人财物配合,也可以降低基建项目的政治风险。

亚洲经济特点范文2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50分)1、“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是说亚洲河流众多,奔流不息,下列关于亚洲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河都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入太平洋和印度洋B.中南半岛河流自西向东流,说明地势西高东低C.鄂毕河、叶尼塞河自南向北流,注入北冰洋D.印度河主要流经印度,注入孟加拉湾 2、与亚洲在陆地上接 壤的大洲是( ) A.非洲 B.北美洲 C.欧洲 D.大洋州3、亚洲有世界上的群岛,它是( ) A. 日本群岛 B.马来群岛 C.南沙群岛 D. 菲律宾群岛4、亚洲在世界中的位置,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绝大部分位于东半球 B、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C、位于太平洋西岸 D、南临南美洲5、世界上最深和的湖泊分别是( ) A. 贝加尔湖 里海 B. 贝加尔湖 地中海 C. 贝加尔湖 苏必利尔湖 D. 贝加尔湖 死海6、世界上降水最多被称“世界的雨极”的地方( )A.奥伊米亚康 B.阿齐济耶 C.乞拉朋齐 D.阿塔尔马沙漠 7、关于亚洲地形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形类型复杂多样,以高原和山地为主 B.地表起伏大,地势高低相差悬殊 C.地势中间高,四周较低 D.地形类型比较单一,以高原为主 8、印度也是个人口众多的国家,其人口总数居世界( )A、第一位 B、第二位 C、第三位 D、第四位 9、亚洲东部、南部是典型的季风气候,其对下列各项影响的是( ) A.农业 B.工业 C.商业 D.交通10.亚洲的平原是 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印度河平原 D.西西伯利亚平原11、世界的半岛是( )A.中南半岛 B. 阿拉伯半岛 C.印度半岛 D.小亚细亚半岛12、中国东南部与阿拉伯半岛纬度大致相当,但并未出现沙漠,其主要原因是( )。A .地势高,气温高 B.位于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C. 地势低,平原分布广 D.气温低,蒸发量小13、下列地点不属于亚洲与其他洲分界线的是( )A.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 B.大高加索山脉、土 耳其海峡C.苏伊士运河、白令海峡 D.巴拿马运河、直布罗陀海峡 14.在人口过亿的国家中,全部属于亚洲的一组是( )A.印度、美国、日本 B.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C.中国、巴西、尼日利亚 D.俄罗斯、印度、韩国15、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比亚洲高的两个大洲是( ) A.大洋洲和非洲 B.拉丁美洲和非洲C.北美洲和非洲 D.大洋洲和欧洲16、亚欧大陆东部形成典型的季风气候,其主要原因是( )A.受纬度位置的影响 B.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 C.受地形的影响 D.受洋流的影响17、有关亚洲气候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亚洲面积广大,地跨寒、温、热三带B.亚洲的季风气候自北向南依次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C.影响亚洲的夏季风主要来处太平洋和北冰洋D.亚洲季风区内,旱灾和水灾十分频繁 18、有关亚洲气候特点的组合正确的是( )①气候类型单一 ②季风气候显著 ③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④气候类型分布南北对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9、位于亚洲的发达国家是 ( ) A.印度 B.韩国 C.日本 D.中国20、有关亚洲经济发展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均是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 B.大部分属于经济发达国家C.部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迅速 D.亚洲各国经济差异不大21、下列世界文明发祥地不属于亚洲的是( ) A.两河流域 B.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 C.尼罗河三角洲 D.印度河流域22、亚洲的第一长河是( ) A.长江 B.印度河 C.叶尼塞河 D.鄂毕河23、下列不属于亚洲人口稠密区的是( ) A、东部 B、西部 C、南部 D、东南部 24、中东地区把耶路撒冷奉为“圣城”的是( )A、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B、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教C、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 D、伊斯兰教、犹太教、佛教25、从亚洲地形图上看,下列地形海拔的一组是( )A.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 B.伊朗高原、蒙古高原C.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高原 D.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26、发源于亚洲中部的山地、高原,自南向北注入海洋的河流是( )A.叶尼塞河 B.印度河 C.湄公河 D.长江27、下列对地理之最的叙述,错误的是( )A.喜马拉雅山是世界长的山脉 B.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海拔的山峰C.青藏高原是世界的高原 D.西西伯利亚平原是世界的平原28 下列关于亚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B.西南以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为界C.是世界热带面积最广的大洲 D.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29、中东地区的民族是( )A、犹太人 B、阿拉伯人 C、埃及人 D、伊朗人30、七大洲中面积和最小的分别是( )A、亚洲和欧洲 B、非洲和南极洲 C、北美洲和欧洲 D、亚洲和大洋洲31、亚洲最明显的特点是地势高俊,高差很大,既有世界峰——珠穆朗玛峰,也有世界陆 地最低点是( )A、贝加尔湖 B、红海 C、死海 D、里海32、四大洋中,亚洲没有濒临的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33、亚洲的地形特点是( )A、中部低,四周高 B、中部高,四周低 C、起伏不大 D、东高西低34、我国的黄河流入( )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35、受亚洲地形地势的影响,亚洲河流流向的特点是( )A、发源于亚洲北部高原山地,呈带状流向南部的海洋B、发源于亚洲南部高原山地,呈向心状流向中部的海洋C、发源于亚洲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D、发源于亚洲东部高原山地,呈带状流向西部的海洋36、亚洲季风气候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亚洲的(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因素 D、洋流因素37、人口最多的大洲是( )A、 非洲 B、亚洲 C、北美洲 D、南极洲38、亚洲各国中,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 )A、4个 B、5个 C、6个 D、7个39、亚洲有世界峰也有世界最低点,这说明亚洲的( )A、地形复杂多样 B、地势起伏大 C、以高山为主 D、以低地为主40、中南半岛是东南亚的一部分,他的得名是因为( ) A、在中亚南部 B、在中国以南 C、在中东南部 D、在中非南部41、中南半岛河流的主要流向是( )A、从东往西 B、从西往东 C、从南往北 D、从北往南42、东南亚位于( )A、太平洋与南极洲之间 B、亚欧大陆与大洋洲之间C、太平洋与大西洋之间 D、印度洋与大西洋之间43、马六甲海峡被称为日本的海上生命线,它沟通了( )A、大西洋和印度洋 B、太平洋和印度洋C、太平洋与北冰洋 D、大西洋与北冰洋44、东南亚的位置特点是( )A、“五海三洲” B、“十字路口”C、连接东西方的铁路枢纽 D、与中国隔海相望45、东南亚的主要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B、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D、热带沙漠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46、东南亚适合种植热带经济作物的气候条件是( )A、地形平坦 B、河流多,水源充足C、高温多雨的气候 D、人口稠密47、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 地区是( )A、美国 B、欧洲 C、东亚 D、东南亚48、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属于(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49、“五海三洲”的五海分别是指( )A、阿拉伯海、波斯湾、里海、黑海、地中海B、阿拉伯海、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C、阿拉伯海、孟加拉湾、里海、地中海、红海D、亚丁湾、里海、地中海、红海、波斯湾50、从西亚地区外运石油,必须经过的海峡或运河是( )A、马六甲海峡 B、直布 罗陀海峡C、霍尔木兹海峡 D、苏伊士运河 第Ⅱ卷 综合题(共4题,总分50分)5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①填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半岛:A D 群岛:B C 河流:N 海洋:Y 海W 洋 L 洋湖泊:P 高原:E ②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S是 山脉、乌拉尔河、湖泊P、 、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O是 运河。③我们所在地区位于亚洲的 (东、南、西、北)部。④小明通过读图判断亚洲地势中间高,四周低。他判断的依据可能是 。52、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①全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约有11种,仅亚洲就有9种,这说明亚洲的气候具有 的特点,但是分布最广的气候是 气候。与亚洲不同的是欧洲气候由于纬度较高没有 气候;且三面临海,大陆轮廓破碎,地形与平原为主,气候深受 的影响。②亚洲位于 大陆的东部, 洋的西岸,海陆差异十分明显,导致亚洲东部和南部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典型、盛的地区,这种气候的特点是 。③青藏高原属于 ,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 ④阿拉伯半岛属于 气候。53、读东南亚图,回答问题.(10分)

(1)东南亚地处亚州与____________州,太平洋与______洋之间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2)东南亚由________半岛和_______ __群岛两大部分组成.(3) 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沟通_________洋和________洋,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海峡之一. (4)把相应的国家名称填入横线上。 被誉为“花园城市”的是 ,有“火山国”之称的是 世界的天然橡胶生产国是 。54、读世界人口增长图(5分) (2)人口总数最多的大洲是 洲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 洲。无常住人口的是 洲。(3)关于人口增长过快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住房紧张 B.就业困难 C.植被破坏 D.生活水平提高(4)为控制人口的增长,必须实行 政策。55、读“中东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5分) (1)大洲: ① ② ③ (2)海峡与运河: ⑤ (3)河流: ⑥

56、读非洲气候类型图,回答下列问题(5分) 图中气候类型A是______气候(2)气候类型B是______气候,此气候分布最广的大洲是______洲.(3)气候类型C是______气候D是______气候,

亚洲经济特点范文3

关键词:资本流出;对外直接投资;外汇投资

联合国贸发会议在2007年最新发表的《世界贸易与发展报告》指出:“目前一些发展中国家成规模地净输出资本,出现了资本总计从发展中国家净流出的局面,而且没有限制国内的资本形成”。2007年《世界投资报告》也指出:“南亚、东亚和东南亚对外直接投资激增,整体流出达1 030亿美元,……预计该地区外商直接投资流出将会继续”。同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显示,近年来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资本流出量增长迅猛,2005年资本总流出量达11 804亿美元,是1995年的3.8倍。其中,亚太地区表现活跃,2005年和2006年对外直接投资均超过200亿美元,在所有新兴市场地区中排名首位。这种趋势有违经济理论,即资本应从资本充足的成熟市场流向资本缺乏的新兴市场,因为后者的边际生产力更高,但现在的形势却正好相反,出现资本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的“怪现象”。鉴于亚洲新兴国家在发展中国家的特殊地位及中国、马来西亚和韩国的典型代表性,本文以这三国的情况为主要依据,对亚洲新兴国家资本流出的特点、原因和影响进行探讨。

一、亚洲新兴国家资本流出的特点

(一)资本流出规模增大。总体说,一国生产要素:对外输出的方式主要有三种,即劳务输出、产品输出和资本输出。资本输出是最高级形式,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初期,往往由于缺乏资金,常常是大量的资本流入而流出很少。所以,资本输出很长一段时间被认为是发达国家的专利。然而,2000年以来,亚洲新兴国家的资本流出却不断增加。为精确计算其规模,本文采用世界银行法对亚洲三国资本流出总量进行测算,并利用错误与遗漏账户进行调整。通过分析可见,近年来,中国的资本流出规模急速上升,增长幅度较大,由2000年初的589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4 837亿美元,增长超过7倍。无论在总量还是增速上,都远远大于马来西亚和韩国。2006年,马来西亚和韩国资本流出总量分别为384亿和797亿美元,比2000年分别增长2.3倍和1.5倍。本文进一步把各国资本流出总量与各国同一年GDP进行对比,从1990~1996年与2000~2006年两时期资本流出的变化看,中国、马来西亚和韩国都经历了显著的增长,资本流出的比例不断上升。

(二)对外直接投资稳步上升,资源寻求型投资日益重要。2006年,亚洲外商直接投资流出额为1 03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0%,跨国并购总量达470亿美元。近三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年均增长率为71.3%,到2006年底,中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额超过733亿美元;马来西亚和韩国的年增率也分别达66%和32%。值得注意的是,在不断增加的投资当中,有一部分是对其他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的投资,如中国正在建立第一个由尼日利亚、泰国等八个国家组成的海外经济贸易区域。根据中国商务部计划,未来几年还有50个类似区域建立,以便中国向其它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进行投资。随着石油价格的不断攀升,以保障国内战略资源安全为主要考虑的大型国有公司海外扩张,成为亚洲新时期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形式。在各国政府的推动下,这些国有企业积极扩展其海外利益,迅速成为全球竞争者。如,在石油开采业,包括中国的中海油、中石油、中石化以及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Petronas)在内的几家企业联合产量均已超过52 800万桶,而10年前的数字仅为2 200万桶。特别在过去两年中,中石油和Petronas先后在10多个国家建立起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基地;韩国也宣布通过韩国进出口银行对大型海外能源发展项目提供更多的金融支持。这标志着以能源行业为代表的国有资本输出已开始远航。

(三)外汇储备投资增长迅速,主要投资于美国国债。近年来,亚洲新兴国家积聚了大量的外汇储备,特别是中国,2007年初超过1.3万亿美元。2005年和2006年,中国外汇储备年均增速约为31.7%,马来西亚和韩国分别为7.6%和10.2%。其中,韩国已成为世界上第四个超过2 000亿美元的国家。这样庞大的外汇储备规模及增长速度必然促使各国的外汇投资迅速增长。虽然外汇投资的准确数字仍然神秘,但可从中国斥资2 000亿美元构建国家外汇投资公司,并投资30亿美元购入美国黑石集团股份及韩国投资公司将110亿美元用于投资海外股市等大手笔中略见一斑。亚洲三国外汇储备的投资结构还十分相似,基本上都投资于海外高信用等级的政府债券、国际金融组织债券、政府机构债券和公司债券等金融资产,其中有相当大比例是购买美国国债。如,2005年中国购买的美国长期国库券和美元现金共1 894亿美元,政府机构债券778亿美元,总计美国长期债券占当年中国对外投资的66.8%,马来西亚的比例略低为49.6%,韩国则高达92%。

(四)资本流出与大量的资本流入并存,资本流入的质量有所提高。随着亚洲地区资本流出的新趋势,原先就已存在的大规模资本流入,近几年也达到或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从流入量说,该地区的私人资本特别是外商直接投资不断增加,仅2006年流入南亚、东亚和东南亚的直接投资就创2 000亿美元的新高,其中跨国并购达540亿美元,绿地投资项目数达3 515项。从增速看,南亚和东南亚的增速稍高于东亚,但后者直接投资的流入正趋向知识密集和高附加值领域,可以说是投资质量的提高。以中国为例,2006年外商直接投资流入量达690亿美元,而且中西部省份比往年获得更多;较发达的珠三角、长三角投资转移到具有更高附加价值的计算机设备、电讯设备和半导体。另外,在韩国的新投资也趋向于高附加值的零部件和原材料、研发中心和配送中心。

事实说明,亚洲新兴国家不但存在大量资本流出,而且也存在大幅度上升的资本流入,资本流动呈“大进大出”的特点,并且流入的地区和行业选择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亚洲新兴国家资本大量流出的原因

(一)宏观经济形势的驱动。近两年,世界大多数国家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全球资本流动性增强,名义和真实利率较低,这些利好因素都推动了投资增长。尤其是亚洲新兴国家的增长十分强劲,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源泉。如,中国保持着略高于10%的增长水平,马来西亚增长率在6%左右,韩国增长率也在4%~5%之间。这些国家成功实行出口导向战略,经济结构日趋合理,产业结构不断升级,高科技行业和服务业得到迅猛发展。因此,良好的国际条件和国内的经济繁荣为各国资本输出提供了前提条件。世界主要资本输出国统计分析数据表明,随着国民收入的持续上升,流出资本量将逐渐增加: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2 000美元左右时,流出的资本量会突然迅速上升;在2 600~5 600美元之间流出的资本量超过流人的资本量,出现净流出状况。截止2006年,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国民收入,韩国超过1.5万美元,马来西亚超过1万美元。虽然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但整体人均国民收入已超过3 000美元,正处于大规模资本输出的“前夜”。因此,国内生产总值的高速增长和人均国民收入的快速增加,使亚洲新兴经济体不但取得了量的增长,实现了质的突破,也使其具备了对外资本输出的实力。

(二)为绕开贸易壁垒而寻求新的对外输出模式。长期以来,亚洲国家工业制成品出口不断增加,成为世界主要制成品出口地区,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经常项目顺差2 177亿美元,马来西亚达367亿,韩国达292亿。上百亿以上的贸易顺差额,在全球经济失衡的大背景下,亚洲国家常常被斥责为全球经济失衡的“罪魁祸首”。随着贸易量不断增加,亚洲新兴国家经常遭遇到一些国家设置的关税或非关税壁垒的限制。在这种条件下,为绕开贸易壁垒,减轻贸易争端及摩擦,进一步开拓国外市场,对外资本输出就成了一种非常自然的选择。

(三)外汇储备的大幅增长。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亚洲三国大量积累外汇储备,外汇储备的数量有较大增长。进入2007年,三国外汇储备的增幅都超过1999年水平的2倍(或接近2倍)。特别是中国,仅7年间就增长8倍以上(见表1)。

亚洲新兴国家外汇储备不断增加,数量巨大的储备资金需要寻找出路,而不是静静地躺在央行的金库里。因此,各国的资金正以金融资产形式迅速流出。总之,各国的外汇储备越多,购买的外国债券越多,资金流出也越多。外汇储备大幅增加已成为亚洲新兴国家对外资本输出的经济基础和动力。

(四)逐步放开资本帐户与放宽金融管制。近年来,中国、马来西亚、韩国等都在放松对海外机构投资的限制,逐步建立政府隶属的投资公司,将国内资本疏导到国外。亚洲新兴国家对资本流出自由化采取的措施见表2。

各国资本自由化措施在很大程度上鼓励和促进了资本的流出。此外,资本输出是发展中国家融入国际社会、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渠道,也为亚洲国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手段。从全球和长远的眼光看,资本流出是亚洲新兴国家与国际大市场融为一体的必然选择。

亚洲经济特点范文4

“MasterCard WorldWide Index of Retail”报告预测,由于强势的消费者信心,2008年上半年亚太地区零售业将呈持续性增长趋势,12个地区市场将会共同实现增长,中国大陆、印度尼西亚、中国香港、菲律宾和韩国增长率靠前。

您可能已经从自己的生活中观察到了这样的变化:近年来我们的收入中用于食品支出的比例在变小,品牌产品和休闲娱乐的支出越来越多,朋友们都开始热衷于投资,经济学中用“基尼系数“反应这种生活水平的提高。事实上,亚洲多个国家面对同样的局面:经济快速发展、货币升值、政府致力于推动内需增长和投资市场兴旺,这让亚洲人的消费指数提高不少。英国ECA顾问公司的一项指数很能反映这一变化:

蕴藏巨大机会的亚太消费市场

据瑞士信贷的估计,日本经济逐步复苏、其他亚洲国家的发展和中国、印度消费能力的增长,足以让亚洲2014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

《Eye On Asia》调研显示,对于在欧洲和北美已经占据市场的国际品牌而言,亚洲仍是新鲜的――交织在传统与现代的多元化社会中,亚洲式的生活丰富多彩,亚洲人变得富有冒险精神、喜欢挑战和尝试。传统的营销理念并不能有效的找到目标客户,因为消费者的多样性使得划分产生重叠或是有盲点,比如:某国际公司在上海分公司的总经理发现,办公室里的几个女孩子都用LV皮包,有些女孩子薪水是她的一半,有些甚至只有她的1/8,但她们都是“奢侈品”消费者。新崛起的亚洲,消费者可能是是因为追求生活品质而消费,也可能是为满足品牌诉求或是自我包装的需要……消费者自己在不断地寻找能丰富他们生活的方式,这使得多品牌的选择购买模式变得更为流行。

除了拥有多元的消费诉求之外,亚洲各区域之间还显示出了差异巨大的消费文化。

平均有56%的亚洲人表示非常容易被潮流影响――当然,这一数据超过欧洲国家41%的比例――但在不同国家中结论亦不同:在斯里兰卡有84%的人赞成上述观点,但在日本这一比例只有35%,亚洲消费者是否易被潮流所驱动?答案可能与社会文化、消费者结构甚至是经济增长模式有关,亚洲文化差异性巨大,生活传统也各有不同,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的接受程度自然不同:此外,几个被称为“新兴市场”的国家劳动人口比例高,人口红利为经济注入活力,但一部分80年代崛起的区域却可能进入老龄化社会。

最重要的一点,欧美各国普遍更富有、工作时间更少、寿命更长,但他们也在经历经济增长放缓、过度依赖社会福利和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因此这些“没有活力”的消费者认同自身在社会所处的位置并自然执行这种生活方式:富人是奢侈品牌的消费者,中产阶级消费大众品牌:而亚洲普遍“新富”,因此更具活力,或者说人们对于未来的机会和自己的生活充满期待,人们接受飞快变化的环境的同时在不断提升自己跟上发展的速度,消费行为折射了这样的社会现实――调查数字证明了这一点,有76%的亚洲人非常乐观,他们认为未来要好于过去,但在几个西方国家,仅有57%的人保持乐观态度。这种乐观氛围在亚洲中以中国、印度、越南显得格外明显,有超过90%的受访者认同。

亚洲式消费的几个关键点

生活模式和消费方式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这或许可以看作是马克思理论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一个表象之一?当然,反对意见也不在少数,抛下是什么决定了如今的亚洲消费模式这个问题不谈,有一些特点确是共同存在于亚洲各区域的:

1 “精疲力尽”的亚洲人对健康的诉求。

调查显示,很多亚洲人经常超时工作,昔日东京写字楼里日夜不息的灯盏现在出现在北京、首尔、班加罗尔和河内,大量的年轻人在职场努力攀升,以此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高强度的工作和高度的城市化使压力加大,亚健康情况严重,这一现象带动了两项消费支出加大:娱乐和健康。

多家研究机构的调查表明,亚洲消费者非常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并愿意为此进行消费。事实上,保健食品和天然食品的需求量在逐年上升。AC尼尔森的称之为“腰包变鼓而不是腰围变粗”,GREY称之为“在所有国家地区中有一条不变的伟大真理即追求健康”。

2 更加关注科技发展和环保

好消息是,亚洲人的生活习性正被一个新兴的追求愉悦规则统领:先满足心理需求而不是物质需求。

当广告商利用数字媒介深入亚洲消费者的生活时,亚洲成了统领移动科技市场的福地。网络无处不在,科技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层面息息相关。网络广告在白领阶级中有很大的市场,随着无线和掌上电脑时代的到来,用户可以随时被联接,大大提高了消费者参与的积极性和效率。整个亚洲,85%的人相信世界因科技而更美好,中国和印度尤为明显,都超过了90%。而且,中国还是全球最大的手机消费国。

与我们熟知的那样不同的是,调查称86%的亚洲人认为环境保护要重于经济的发展,他们日益意识到社会经济发展对环境和生活的影响并愿意改变自己的行为去为子孙后代创造一个更美好且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诚然,这与我们看到的事实有一定出入,但不可否认人们已经认识到这一点就表明离行动已经不远了。

3 奢侈品的身份表述和品牌购买

尽管有80%的亚洲人觉得买一个自己不熟悉的品牌是要担风险的,但他们对奢侈品牌的态度却十分热情,在亚洲,消费者对于奢侈的定义已不再是盲目的物质崇拜,而是更多关于感受的过程,奢侈品代表了我如何去享受――显然,赋予奢侈品一个文化价值要比宣传它的物质价值更值钱。

亚洲经济特点范文5

欧美市场经济发展较早,财富管理需求较强,促进了欧美财富管理行业的快速发展,并逐渐在全球形成了垄断地位。根据美国《退休金与投资》杂志与TowersWatson咨询公司的调查数据,2013年全球前500名资产管理机构资产管理额为76.5万亿美元,其中北美洲和欧洲分别为42万亿美元和26.3万亿美元,合计占89.3%;亚洲仅为1.41万亿美元,占1.8%。机构数量方面,全球前500名资产管理机构中亚洲仅占42家,前30大资产管理机构均为欧美机构。在过去数十年里,亚洲大量外汇储备和储蓄资金流至欧美金融市场。而亚洲地区经济发展,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和中小企业成长的融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亚洲财富管理行业发展也受到影响。

这种全球财富管理格局的形成,除了历史原因外,还有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因素。一是亚洲财富管理行业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缺少国际知名的财富管理品牌。二是亚洲各国储蓄率普遍较高,但投资意愿和理财观念相对不强。统计表明,储蓄率(国民储蓄总额占GDP比例)达到或超过50%的国家均为亚洲国家。三是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客观上加剧了亚洲资金配置美元资产。四是亚洲金融市场结构还不够合理,直接融资比重偏低,市场的深度和广度都有待提升。五是亚洲由于历史传统、法治环境等原因,支撑财富管理行业发展的契约精神和信用文化基础还有不足。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格局不断变化,全球财富管理中心趋向多元化发展,为亚洲财富管理提供了重大的历史机遇。亚洲具有强烈的财富管理需求。21世纪以来,亚洲经济保持快速增长,财富规模大幅提升。根据安联集团的报告,2013年,亚洲私人金融资产同比增长12.2%,其中中国私人财富增长率高达23%,高于全球多数地区增长水平。未来几十年,亚洲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而大多数亚洲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和养老体系还不够完善,加强亚洲的财富管理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重要措施。财富管理也是亚洲各国改革创新和结构调整的需要。当前,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增速放缓,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蓄势待发。有效的财富管理有利于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改善融资结构,加快资本形成,支持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亚洲也具备财富管理的基础和条件。亚洲经济潜力大,增长速度最快,投资机会也较多,理应成为财富管理的宝地。亚洲已经形成了较为齐备的金融市场体系,拥有香港、上海、新加坡等多个金融中心。2014年亚洲地区上市公司总市值20.67万亿美元,占全球上市公司总市值的32.1%。债券余额规模达到18万亿美元。波士顿咨询公司的全球资产管理报告显示,亚洲(不包括日本和澳大利亚)的管理资产额2012年增幅为17%,超过北美洲(9%)和欧洲(8%)。2013年,亚洲地区的财富管理机构客户经理人数同比增长了21%,远高于全球平均增长率。亚洲经贸区域合作成果显著,区内贸易额3万亿美元,贸易自由化带来的资金流动,为亚洲财富管理机构发展提供了沃土。特别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将有力促进区域内生产要素的有序流动和优化配置,为亚洲财富管理提供新的增长点。

为抓住机遇发展亚洲财富管理行业,推动亚洲储蓄向亚洲投资转变,需要研究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共同推动亚洲金融市场融合发展。亚洲财富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一个更加多元化、一体化、更具广度和深度的亚洲金融市场体系。亚洲在全球贸易中占比超过五成,而金融发展相对滞后。亚洲地区的金融市场各具特点,但联动还不够。有必要推动亚洲金融市场相互开放,努力实现亚洲金融市场在规则、制度、标准方面的协调与对接,提高亚洲金融市场基础设施的通用性,增强亚洲地区跨境投融资的便利性,加强亚洲金融机构及从业人员的交流合作,实现亚洲各国金融市场融合发展。

第二,积极推进亚洲财富管理变革。要大力培育亚洲的财富管理机构,提高综合竞争力,树立亚洲财富管理的信誉和品牌。推动亚洲财富管理经营模式转变。新一轮科技革命对财富管理行业重构带来巨大的机遇,移动互联网技术极大地降低了集合大众财富的成本,草根财富所带来的资产规模和收益并不亚于高净值客户。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实现财富管理的服务范围从少数富裕阶层向大众群体转变,产品类型从标准化向专题化、个性化和多样化转变,使更广泛的亚洲投资者群体通过财富管理分享亚洲经济增长成果,为构建亚洲的社会保障“安全网”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三,培植亚洲财富管理文化。要加强财富管理教育和宣传,培育管理财富的意识和能力,既善于创造财富,又善于管理财富。中国有句流行语:“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财富管理行业要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培养“卖者有责、买者自负”的契约精神和“诚实信用、谨慎勤勉”的信托文化,不断打造亚洲财富管理的软实力,改善亚洲财富管理的制度环境。

亚洲经济特点范文6

当我接到姜桂石教授这本沉甸甸的著作时,我感到了她的学术分量之重。读完之后,为该书的充实的内容和严密的逻辑所折服。我认为该书有三点值得称道:

第一,视角新。用什么样的视角研究问题,对其研究有重要的影响。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的序言中谈到,自己“将宏观及放宽视野这一观念引导到中国历史研究中去”。黄先生的《放宽历史的视野》一书,出版家评价道,作者“所恃的不是才华,而是视界”。《全球化与亚洲现代化》一书作者用全球化的视角研究亚洲现代化,凭借的正是放宽的视界。正如本书作者所言,只有用全球化的视角审视各地区、各国家的现代化,才能高屋建瓴地解读各地区、各国家处在世界现代化的进程的何种座标之上,才能在比较中看到他们相互之间的联系。这就像在太空中俯视地球。“具体说来就是用历史的纵向和横向发展的视角考察亚洲现代化,用‘多样统一性’的历史观研究亚洲现代化,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方法解读亚洲现代化。”

这些后发国家和地区,因为自身的特点和历史影响,他们固然有各自的特色,但受全球化的影响是更深远的。作者认为:“总的来说,对发达国家,利多弊少,对发展中国家则弊少利多。但也绝不像有人说的那样,似乎发展中国家无论如何也难逃全球化所带来的厄运。这是因为,一方面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先进和落后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关键在于发展中国家能否顺应历史潮流,抓住机遇,采取正确的对策,真正发展自己。”

第二,整体性。著者用整体的眼光审视全亚洲的现代化全景。作者研究了具有现代化的新模式与新经验的东亚、通向发展与强大之路的南亚、正在展开改革的西亚、在现代化道路上探索的中亚以及和平发展起来的中国。许多学者写过以上各个地区的现代化的发展的专门书籍,有写日本的,有写韩国的,有写东南亚的,有写亚太地区的,有写马来西亚的,有写印度的,有写中东的,有写阿拉伯的,写整个亚洲的很少。从整体上看亚洲,能看出一些地区性研究看不到的新景观。从宏观历史学的视野出发考察近代开端以来的世纪历史进程,可以看出它既是一部现代化的世界进程酝酿、启动、发展和不断实现的历史;也是一部经济全球化进程准备、启动、发展和初步形成的历史。

第三,前瞻性。古代人讲“经世致用”,今天人讲针对性,未来学讲预测性。对亚洲发展未来的预测,是人们特别是亚洲人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作者着意探讨的问题。作者从全球化、现代化发展大趋势出发,结合亚洲现代化、区域化发展的现实,提出了亚洲将在“和平、合作、共赢”的基础走向繁荣,亚洲经济区域合作将走向大联合的结论。该书从东盟合作组织发展到“10加3”,南亚区域合作组织与东亚合作组织联手构建了从南亚到东北亚半月型经济合作的链锁,中亚与西亚合作组织的联姻,以及中国对周边国家的辐射作用。上述的描绘已呈现出明显的趋势。作者还以亚洲发展事实论述了在全球化的挑战面前,只要亚洲发展中国家顺应全球化的历史潮流,抓住机遇,采取正确的对策,也会产生后发效应,实现赶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