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媒体的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传统媒体的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传统媒体的发展

传统媒体的发展范文1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媒体;关系;并存;融合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10-0070-02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崛起,其与传统媒体的关系以及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渐渐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大众对“融合论”接受普遍,但是新媒体的迅猛发展让传统媒体的准备显得十分仓促,甚至一度出现“消亡论”。虽然传统媒体界已经做了相当大的工作,提出了不少的应对策略,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探索传统媒体的应对之策仍是一项未完成的工作。

一、新、传统媒体的比较分析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1.媒介形式不同。传统媒体的传播介质主要是电视、广播、报纸和杂志等,而新媒体主要以电脑、手机和互联网等为主要媒体形式。

新媒体的特点是虚拟化、时效性,即便相隔万里,仍可以在瞬间传播信息,但是对受众的物质和文化水平有一定的要求,如要会用手机、电脑等;而传统媒介对信息的传播有滞后性,但是有感性特征,像报纸、杂志,都是可以拿在手里的,也不需要太多的操作即可接受到信息。

2.受众分布不同。由于年龄、职业、偏爱等因素的差异,使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有不同的受众。年轻的80、90后,以及受过一定教育的人更多偏爱新媒体,比如微博、博客以及各大门户网站等,这让新媒体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而老一代的人则更多的选择从电视、或者报纸等传统媒体获取信息;开车一族则依旧对广播保持很大的热情;电视观众的数量基本稳定,但是年轻一代人数占的比例较少,因为他们大多选择通过网络收看电视节目。

3.内容不同。在内容方面,二者有相同的地方,如国内外大事、金融财经报道、娱乐体育节目等。但是相比而言,传统媒体的限制因素较多因而内容较少,如报纸受篇幅所限、电视受时间所限;新媒体则能提供海量数据,内容丰富,且不受篇幅和时间等因素的限制,这也是新媒体一个很显著的特征。

新媒体比较开放,没有审查,各种海量信息内容鱼龙混杂,一些违反道德甚至法律的内容难免会混入其中,对受众造成不良的影响甚至严重的后果,特别是一些年龄较小、缺乏一定鉴别能力的孩子和学生,很容易被误导走入歧途。传统媒体为封闭式,受到的限制较多,内容多正规健康,很受人们的信赖。

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优势是不容置否的——信息多,内容多,没有地域界限,但是,仔细分析传统媒体,可以发现它们仍保持着很特殊的优势:如报纸,相对网络而言,它易读、易携带、准确性高。虽然网络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海量信息,但是这样的海量性也恰好也是其劣势,因为相比信息本身,受众更缺乏是对信息的整合和转化分析。面对铺天盖地浪潮般的信息涌来,人们往往会有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而报纸因为篇幅有限,出版时候往往会对各种信息进行筛选、排版、编辑、整理和分析,给读者提供的信息会有很强的针对性、可靠性、权威性,于是读者们才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地更好地吸收接纳信息本身。

4.媒体市场与管理。目前我国的传统媒体大多国有,市场竞争比较小,有很成熟的管理机制,同时也有政策的制约,所以确保了其公信力和传播的正规与严谨。传统媒体经过多年的经营已经有非常充足的人才资源,且都经过专业的训练和实践,工作业务熟练,这也为传统媒体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而新媒体是开放的,新生的事物,因此在市场中竞争非常激烈,同时也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的约束和保护,其管理机制也很不清晰,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没有“把关人”,从而导致各种虚假不实的报道横行,没有足够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二、新媒体能否代替传统媒体

无论是“消亡论”还是一直提倡的“融合论”,其实,都是在讨论探索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何去何从的问题,两种想法都各有各的道理,那么传统媒体到底会不会被新媒体所取代呢?

究竟能不能取代,取决于两个因素:功能和市场。下面将从这两个因素分析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替代性:

1.从功能上,客观的讲,新媒体在很多方面的确可以取代传统媒体。但是上面已经讲到,由于传统媒体的独特优势,它能给人们提供更加专业、便捷、准确、权威的信息,而新媒体提供的各种大量信息则混乱不堪,可信度较低。

而且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新媒体出现后越来越倾向于娱乐化,娱乐主义、拜金主义、消费主义泛滥其中,在引导大众、传承文化和维持社会和谐方面很难承担应有的责任。从功能的替代性上来看,新媒体很难完全的取代传统媒体,只能是部分的替代,所以传统媒体仍然有很大的生命力。

2.从市场上看,新媒体仍没有完全的替代性:

(1)人们经常看书读报是一种长期养成的习惯,这种习惯改变起来需要很长的时间;(2)对于新媒体的各种新闻报道,人们很容易持怀疑的态度,往往需要经过传统媒体的认证才敢确信,因为传统媒体有更强的公信力;(3)通过新媒体获取信息需要有终端设备,如电脑、手机等,通常也需要互联网的支持,花费大且受众也需要有一定的操作技术,而传统媒体获取信息的代价比较低,也不需要复杂的技能。(4)传统媒体的一些出版物,如书籍等,一般都有很好的收藏价值,这是新媒体所没有的。

在传媒的历史上,新的媒体完全取代旧的媒体而让旧的媒体形式消失的情形还未曾出现过,即使新媒体与旧媒体相比有很大的优势:广播没有取代报纸、杂志,而电视也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样让广播消失。

从以上分析阐述可以看出,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它们都各有优势与不足,而且从二者的功能性和市场性分析,新媒体并不能在各个方面完全代替传统媒体。而让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进行有效的融合,可以优势互补,更能对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重新整合,走一条新旧融合的“双赢”之路,必能促进我国传媒事业的蓬勃发展。

三、传统媒体、新媒体的并存与融合

实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互动融合是一条优势互补的“双赢”之路。人们以前总是喜欢把电视、广播、报纸等分门别类,但是随着数字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字媒体的普遍应用,这样的界限已经不再那么明显,各种媒介相互作用、互动融合是信息传播的大势所趋。

而在新媒体的强大冲击力下,传统媒体首先应该做的是与新媒体“并存”、“分治天下”。

(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并存”

传统媒体要想实现与新媒体的融合首先要保证自己的发展,避免被新媒体取代。传统媒体要准确把握自己的战略方向,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以保证自己的地位,可采取以下策略:

1.准确把握自己的市场定位。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不同的年龄、学历、职业的受众中各自有优势,但是传统媒体不必太执着于这些差异,而应该扬长避短着重发挥自身优势,在已有的受众中(城市白领、政商人等)继续扩大影响力,巩固自己的地位。

2.以内容的深度、权威性和公信力取胜。以内容的深度来应对新媒体的时效性:传统媒体信息的传播速度虽然不及新媒体,但是传统媒体却能对信息的内容进行深度的整理挖掘,帮助读者更好的了解信息的来源背景、内在含义,这也通常是读者所缺乏的。

3.以权威性和公信力来应对新媒体的虚拟性:网络媒体的信息真假难辨,而传统媒体经过多年的经营有成熟完善的机制对信息进行筛选和整理,更加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

(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动融合

在巩固了自己的市场地位后,传统媒体应与新媒体要进行互动融合,进行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实现“双赢”。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突出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传统媒体有多年的经验,有正规的管理体系,对新闻的控制力也比新媒体成熟,因此有很高的公信力和权威。新媒体在保持自己传播的时效性的同时,可以依靠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来提升自己的品牌以及可信度,从而与传统媒体互动融合。例如网络上最大的品牌报纸《纽约时报》,就是依据着它的纸质报纸的巨大影响力发展而来。在我国,新媒体也与传统媒体进行了充分的互动融合,如新浪网已经与人民网、三联生活周刊、央视一套、南方日报、金融时报等确立了合作伙伴关系,它们可以为新浪网提供更加准确、权威的国内外、社会、体育、金融方面的新闻。通过新旧媒体之间的互融,相信会让更多的用户得到更加快捷、方便、准确、权威的新闻报道。

2.利用新媒体的交互性。网络新媒体的出现,特别是Web2.0的出现,让受众不仅仅是信息的接受者,更能成为参与者。传统媒体也可以充分利用新媒体的这种互动性。例如现今电视中很多的选秀节目,调动了广大观众和网民参与投票,让观众成为“决定者”,很好的迎合了大众的需求,做到了“以人为本”。

3.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和途径的多样性。新媒体由于其受众的交互性使得遍布世界各地的任何网络终端都可以成为信息的者,从而获得第一手资料并广泛及时,但是缺乏一定的严谨性;而传统媒体虽然传播的及时性不如新媒体,但是却有很高的严谨和权威性。

二者只有全方面的合作才能给大众以及时、严谨的新闻报道。可以体现为,先由新媒体对信息进行即时传播,如微博、博客等,然后经传统媒体的整理和证实,再在电视、报纸、各大网站等进行正规报道,这样既保证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也确保了新闻的真实严谨性。

同时,二者的通力合作也可以实现传播途径的多样性,如移动电视、手机报、电子杂志等,都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获取信息的方式和渠道,用户们也有了更多的选择,也能更加及时的获得更多的信息。

四、结 语

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所面对的挑战与冲击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通过以上的分析,传统媒体仍可以保持并发扬自身的独特优势而与新媒体“并存”,并在此基础上与新媒体进行互动融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达到“双赢”,这一定会极大地促进我国传媒业的不断繁荣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蒋颖.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应对策略与发展之势[J].新闻界,2011(9).

传统媒体的发展范文2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媒体;发展策略

新媒体是对传统媒体的一次革命。首先是对经营收入的影响。2013年底,各大媒体公布了一组数据,全美国纸媒(包括报纸和杂志)广告收入不敌谷歌广告收入。2013年,央视广告创收285亿元,处于第一阵营的省级广电如湖南卫视、江苏卫视、浙江卫视等广告创收分别为60亿、48亿、36亿,几十亿、数百亿的体量让各家卫视底气很足。但是加入互联网参照系的话,情况就有所不同了,互联网三巨头百度、腾讯、阿里巴巴2013年的营收额分别为287亿、556亿、412亿。其次,革命性的重要表现就是深刻地影响了政治和社会生活。最近国内一大型网站《2013年白领手机指数调研》,内容称近八成白领依赖手机的现象严重,全国白领日均使用手机3.93小时,其中北京白领使用时间最长,达到6.72小时,报告还称近四成人早起后窝在被窝里看手机。

这些年影响特别大的事件基本都是新媒体率先披露的。无论是“表叔”“房婶”,还是雷政富不雅视频,包括上海法官案,都是新媒体率先爆出的。当然,正面的例子也很多,宁夏银川一个4岁聋人女孩价值28万元的耳蜗在公共汽车站丢失,女孩的爸爸除了报警外,还在微博上发了一个求助帖子,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并纷纷在微博、QQ上转发,一些官方政务微博也出手相助,公交车的流媒体不间断播放,114个小时后,在一位乞讨老人的帮助下,女童的耳蜗终于找到了。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可见一斑。

近年来我们常常听到传统媒体消亡的论点,奇怪的是,传播这种观点的往往不是新媒体,而是传统媒体。比较有名的预言是到2044年10月,最后一位报纸读者会扔掉报纸走人。默多克嘲笑这些预测报纸消亡的新闻工作者着急地为自己做讣告,以至于没有时间对改变自己感到激动。

报刊会不会消亡,电视会不会消亡,其实这样的问题我们听过好多次了,每一次新媒体的出现,都会引起人们对旧媒体的担忧。电视出现的时候,人们就担心电影会不会消亡,因为坐在家里可以看电影,谁还会花钱跑路去看电影,但是电影不但没有消亡,近几年还迅速发展。2013年我国电影票房达到217亿元,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电影市场。电视出现后,人们还担心电台会消亡,而今天,北京交通台的人均收入远远超过北京电视台。电子书出现后,人们又担心纸质书会不会消亡,假如你周末去北京西单图书大厦、王府井书店看看,人多得简直走不动。

香港710万人口,却有200多万份的日报发行量,香港报纸的影响力超过电视,超过新媒体。有研究表明,香港是个老龄化社会,老年人不喜欢网络,主要是会导致眼睛高度疲劳,再就是对新生事物反应慢,于是,香港形成了独特的生活方式,比如喝早茶,只有拿一份报纸才有模样。香港人口密集,对网络发展不利,购物网站根本发展不起来,原因在于香港劳动力成本很高,快递员根本用不起。广州报纸的影响力也是超过电视。日本也是个读报大国,每1000个日本人中报纸的拥有率是478份。

电视的确面临危机下的生存问题。尼尔森曾经公布过一个现象,全美已经有500万家庭彻底抛弃了传统电视,转而通过电脑、平板电脑、手机等观看流媒体视频,这些家庭在美国被称为“零电视家庭”。但是有专家分析,电视仍有一些独特的优势,一是高水准的专业制作能力,业内称为电视的大片模式,视频网站要想赶超尚需时日;二是品牌和传播影响力,试想,某歌星若同时收到湖南台和优酷的邀请,在时间冲突之下很可能选择前者,哪怕后者出价更高;第三,最核心的优势是传统电视的固定播出时间带来的规模性和集体体验,以及程序感和仪式感。如很多人看春晚就是为了融入春节期间的家庭亲友氛围,增加谈资。

中央电视台副台长孙玉胜曾经提出了一个客厅中央论,他说中国家庭的客厅中央是个耐人寻味的地方,千百年来,这里摆放的是家中最值得敬重的东西:牌位、尊者塑像、恩人纪念物等。在20世纪90年代,摆在这一位置的是一块蒙着绒布的电视机,而在今天,则是挂在墙上的大屏幕电视,这块地方绝不能失守。

传统媒体面对新媒体,曾有过这样几种态度:一是视而不见。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已经没有一个人持这种态度了。我们都看过那张著名的截屏,审理时,凤凰卫视主播不时低头看济南中院的微博,以至有人说传统媒体低下了高傲的头。二是抗争、讨伐。2013年4月,《华尔街日报》和美联社等传统媒体向谷歌和其他新闻网站发起声讨,认为他们是网络寄生虫,并威胁要采取法律手段,后来就没有下文了。还有一种态度是放弃自己的本行和优势去贸然模仿。世界媒体巨头新闻集团和苹果公司合办的iPad电子报The Daily不到两年就因巨额亏损而关门。

互动性、即时性是新媒体的两个核心关键词。电视台或广播台台长很难知道受众对某个节目是欣赏还是厌恶,但新媒体就不一样,新闻、视频也好,论坛、博客也罢,都有强大的评论、跟贴功能,受众的态度、喜恶会马上反馈到传播者那里。传统媒体在向新媒体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学习的是它的互动和即时,目前最有效的工具是开办官方微博。目前传统媒体应用新媒体有几种方式:一是微博,传统媒体开微博至少有五方面的作用,包括获得新闻线索、突发事件的不缺位、形成读者凝聚力、真正意义的互动、新闻和活动的推广;二是微信;三是APP;四是二维码。

新媒体的运行理念也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就是不断创新,这颇值得传统媒体学习。湖南台2013年七夕就玩起了新花样,当天上演了一部话剧,收视率居省级卫视第一。还有更极端的例子,现在有一种电视节目类型叫慢电视,挪威电视台曾经连续134小时直播邮轮五日航海的全过程,邮轮上放了11架摄像机秘密拍摄,此举创下了收视纪录,全国500万人口有200万人观看了这个节目。该电视台今年又计划开辟一档节目,直播一晚上的编织毛衣过程或者壁炉里劈柴的燃烧过程。导演说这是以一种完全不同的方式来讲故事,越是不对劲,也就越对劲。中央电视台开设了一个熊猫频道,也是在四川熊猫基地架一些摄像机向全世界进行网上直播,目前平均每天在线3万人。

学习新媒体,不是一定要去建构新媒体,而是重在应用。《精品购物指南》是个拥有超过千人团队的传统媒体,如果为了做新媒体再重新打造一个庞大的团队几乎是不可能的。它的思路是让所有人都动起来,该报规定,“你没有微博不能上岗,你没有在微博上关注《精品购物指南》不能上岗,你没有与新媒体进行互动不能上岗”。尽管这样的规定淘汰了一些人,但结果却是让这张报纸在新媒体方面的经营收入超过了一千万。

2013年5月,美联社颁布了《美联社员工社交媒体使用守则》,相关规定包括“鼓励美联社记者能够拥有社交网络的个人账号,因为它们已经成为美联社记者收集信息、分享链接的重要工具”,“鼓励美联社员工把自己的日常工作在个人网站或博客上进行分享”等。

南方报业集团曾经开办了一个新员工培训班,两位来自美国的老师讲实战课,这些一把年纪依然激情昂扬地在主流媒体第一线工作的老美告诉学员,现在他们都是全能记者,文字、摄影、录像、出境、剪辑样样都来,台下有记者提问:“这样三头六臂,报社会因此给你们开更高的薪酬吗?”老美笑着说:“这是当今记者的基本要求,达到了不会加薪,但是达不到就会被炒鱿鱼”。在向新媒体学习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是可以有所作为,也是需要有所作为的。

除此之外,怎样利用多屏时代带来的机遇,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一项调查显示,在美国,42%的平板电脑用户每天看电视时会使用平板电脑,40%的手机用户看电视时会使用手机,这种“一心多用”的情况也同样发生在国内。一些用户通过手机拍摄正在观看的电视传到微博或人人网上进行分享或评论,与好友互动。《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的热播引发了观众在社交媒体上的热烈反响,许多网友通过微博晒出自己亲手烹调的私房菜,或者分享家乡美食与趣事。新浪微博上关于《舌尖上的中国》的话题量高达120余万条。《中国好声音》的微博粉丝也超过了150万。无数粉丝把台前幕后、明星趣闻搬到了社交媒体上,大大扩大了电视的影响,并反过来拉动了收视率。湖南卫视推出的电视社交应用软件“呼啦”载入了《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我是歌手》等节目的信息,观众可以通过手机刷荧屏一角上的二维码获得相关任务,实现与节目的互动。除“呼啦”外,浙江卫视“潮浙看”、东方卫视“哇啦”、北京电视台“摇乐摇”等大部分电视互动社交移动客户端都通过多屏运用达到与受众的良好互动。中央电视台综艺游戏节目《开门大吉》也鼓励受众通过手机与电视互动,最高同时有48万人在线答题。由于参与者多为年轻人,这就为传统媒体赢回了年轻观众,重塑了客厅文化。就像《开门大吉》制片人刘正举所说:“有人说,电视会被新媒体干掉,这我不知道,但是我要用新媒体的手段让电视保持活力”。

新媒体也不是十全十美的,这是传统媒体需要警惕的。有句话说,看一天微博落下的病,看七天新闻联播也好不了,其意思是新闻联播是莺歌燕舞,微博则是昏天黑地。这恰恰反映了新媒体的一种局限和弊端,就是它不用审查不经核实的自媒体传播方式,导致它可能充斥着很多虚假消息。如2013年4月美联社的微博账号被盗用,了“白宫被炸,奥巴马受伤”的假新闻,造成美国股市短暂暴跌。国内也有同样的事情,《中国新闻周刊》的官方微博就曾转发金庸去世的假消息,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新媒体的第二个弊端是虚拟世界的两面性、低俗化,传统媒体也需要引起足够警惕。美国有个调查,近八成用户承认自己在网络社交中变得粗鲁,一言不合就口出秽语。互联网上还有一些在现实生活中不可理解的事,人称“手哥”的新浪微博红人“留几手”以毒舌点评红遍网络,很多人居然留照片求打分,大多数人被打出极少分数,甚至负分,但很多网民仍旧乐此不疲。

传统媒体的发展范文3

关键词 传统媒体;移动终端;应用程序

如今这个年代,好像什么都要分出个新和旧来,对于媒体来说也是如此。随着互联网媒体的迅猛崛起,以门户网站为首的互联网媒体已经成为“新媒体”的代表,而其他的所有媒体,不管是报纸、广播、电视还是别的什么,好像都已经被称为昨日黄花的“旧媒体”了。传统媒体有声音、图像还包括电视、广播等,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存在局限性,而新媒体则集声、图、动画等于一体,最主要的是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但是新媒体在目前的情况下来说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媒体。

继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互联网成为又一重要的传媒形态,也就是目前新媒体时代的主要形式。面临巨大冲击之时,作为传统媒体的电视,报刊,广播,都已经认识到充分发挥网络交互、走整合与互动之路将是新老媒体谋求共同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前,传统媒体面对着新媒体的严峻冲击,纷纷采取各种方式进入新媒体,但是成效很小,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还在用传统媒体的行事方式来操办新媒体业务,关键在于对新媒体的认识不清晰、不到位所致。本文抛砖引玉,通过对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利用移动转动应用的发展研究,更清晰认识传统媒体如何利用智能终端使自己更好的发展。

现代的移动终端已经拥有极为强大的处理能力(CPU主频已经超过1G,由单核心向多核心发展)、内存、固态存储介质以及像电脑一样的操作系统像苹果公司的iOS,谷歌公司的Andriod,微软公司的Windows Phone,这样就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超小型计算机系统。可以完成复杂的处理任务。移动终端拥有更为丰富的通信方式,即可以通过GSM,CDMA,EDGE,WCDMA,CDMA2000以及TD-SCDMA还有未来将要出现的4G(LTE)网络等无线运营网通讯,也可以通过无线局域网,蓝牙进行通信。最重要的是现在移动终端都拥有智能的操作系统,例如,苹果公司的iOS,谷歌公司的Andriod,微软公司的Windows Phone,搭载这些操作系统的手机以及平板电脑都可以像电脑一样安装各种各样应用程序,使得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1]。

1 传统媒体该开发怎样的应用

随着新的传播技术和媒介的出现,普通的大众读者在阅读习惯和趋势上发生了质变,可以简单归纳为:上个世纪50年代生人习惯看晚报、60年代生人习惯看电视新闻、70年代生人习惯上门户网站、而“80后”和“90后”更习惯上人人网和新浪微博等SNS社交网站。但是毫无疑问的是,“80后”、“90后”这群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新一代人的阅读习惯将发生巨大的变化。目前,随着互联网成长的新一代人数已经形成巨大的规模,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提供的数据,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3.84亿人,其中,12岁~19岁网民占比为31.8%。如果再加上12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截止到去年年底,中国未成年网民已超过1.26亿人。

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智能移动终端在中国的发展也是非常的迅速,Google中国日前首次了中国智能手机用户使用习惯调查,中国大陆的城市地区智能手机普及率已进入全球前五名,拥有智能手机一年以上的人数比例则是亚太地区最高的。

Google与益普索合作进行了相关调研。来自30个国家的三万名受访者回答了完全相同的问题。在中国七个城市中随机选取了1 000名用户进行覆盖率调查,并随机选取了1 000名智能手机用户进行使用习惯调查,得出中国城市地区的智能手机用户使用习惯结果。调查研究显示,中国城市地区是全球智能手机普及率最高的地区之一,达35%;受访者中,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人拥有至少一部的智能手机,这个比例在也是在亚太地区最高的。

因此传统媒体将传统平台上的内容迁移到数字和移动平台开发智能移动终端应用可以更好的让自身发展,获得更多的宣传效果以及体现后期的商业价值。

而传统媒体的移动应用不能简单的把传统媒体的内容直接迁移到移动终端,应该是以符合每个人的个性化体验为主,这样就可以让用户更为自主的了解新闻及各类时事,个性化才是传统媒体发展的一个新方向[2]。

2 新旧媒体现状对比:传统媒体艰难转型求生

当前,传统媒体为了应对新媒体的挑战,采取了电子版等诸多方式探索转型。但是由于方式不对,效果多不明显. 比如说电子版方式。 电子版是传统媒体最早的触网方式,主要做法是把报纸内容以PDF或者TXT等形式来呈现。传统媒体采取电子版的方式把以前的报纸和内容等历史资料搬上网,无疑是很好的尝试。但是电子版本身并不符合受众的阅读习惯,用户体验差。例如,读者必须要把电子版从前到后一条条看下来,才能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和内容。

另外,原创的、优质的内容是传统媒体一直奉之为圭臬的竞争利器,这种理念在信息匮乏、传统媒体控制传播渠道和话语权的旧传播时代很是有用。但是在信息过度充裕、人人都可以借助新媒体技术和平台成为自媒体的新传播时代,“内容为王”的理念不仅片面而且已经远远滞后于时代了。在新传播时代,媒体的竞争是综合实力的竞争,是平台级的竞争,是全产业链的竞争;而内容只是传媒业产业链条中的一个环节,更谈不上成为一个平台。如果传统媒体继续过度强调内容的重要性,坚持“内容为王”理念,其必将从旧传播时代的主角沦落为新传播时代的配角。要想继续成为主角,必须变“内容为王”理念为“信息服务为王”理念,打造智能信息服务平台,参与全产业链的竞争。

3 从标准化信息到个性化和定制化信息

传统媒体的发展范文4

【关键词】 移动直播时代;传统媒体;发展途径;品牌影响力

一、移动直播的概念及特征

1、什么是移动直播

简单来说,移动视频直播在播报中与观众进行实时互动的视频服务就是移动视频直播。目前的视频直播依托专业的直播平台,国内兴起了以斗鱼、熊猫、虎牙为主的游戏直播平台,六间房、映客、花椒为主的秀场直播平台。对视频直播来说,内容才是基础,互动是根本,打赏是关键。三者互为支撑,相互联系,方建立起主播与观众密不可分的关系。

2、移动直播的特征

互动是直播的根本,直播通过视频和语音的方式与观众群体交流,观众通过弹幕、赠送礼物这些虚拟物品的打赏方式吸引主播关注,甚至产生交流。互动带来的现场感比传统录播的视频内容更强,颠覆传统图文直播,使得观众更近距离接触新闻“真实性”。例如央视新闻“一直播”平台进行了近30场直播,如7月份的暴雨袭武汉事件,观众只需拿着手机收看央视的直播专供平台,这些视频是即时直播的,并不会进行后期剪辑,最大限度的呈现“真实性”,记者一边拿着手机直播现场画面,一边进行报道、讲解,一边还要应对现场的突发事件,对观众的冲击力是全方位的。

内容是直播的基础,除了以主播原本的内容为主,还要加上观众实时参与的内容,这样通过互动共同产生的内容,将吸引更多新观众观看并进一步参与新互动、进一步创造新内容。直播内容包括但不限制于:闲聊,教程,卖东西,才艺展示,户外极限运动等等。虽然直播浪潮来势汹汹,但真正留得住观众的还是要靠优质内容价值取胜。

打赏是关键,观众打赏激励是直播的关键。所谓“打赏”,指的是网民对于网上、传播的原创内容进行虚拟商品奖励的一种行为。是一种新兴的、非强制的付费鼓励模式。[1]网友更多地会打赏给优质内容的提供者,这种以虚拟物品打赏给主播会让主播有回报,从而更有动力持续稳定的播报优质的视频内容。

二、传统媒体发展需要借力移动直播的原因

1、移动直播已对新闻生态造成冲击

“新闻生态”是指在一定社会环境中新闻各构成要素之间、新闻之间、新闻与其外部环境之间良性制约而达到的一种相对平衡的结构,是实现“受众―新闻―政府―社会”这一复合生态系统整体协调从而达到一种稳定有序状态的动态过程。[2]移动视频直播的出现打破了原本稳定的新闻生产方式,使得从新闻源到记者,记者到媒体,媒体传递给受众的生产链条不再固定和唯一。

(1)已开启多元化传播方式。最突出的表现在与原本新闻生产过程中,处于第一新闻源信息的绝对拥有者的媒体地位被撼动,但这也带来了万人皆媒的多元化传播。如2015年8月13日凌晨1点54分,天津滨海新区发生特大爆炸案件。虽然是凌晨,但一些网民通过移动视频直播的方式给全国人民传递了这一新闻信息。在直播画面里呈现巨大火光、爆炸声,玻璃碎、人叫喊的声音,新闻的时效性和新闻现场的真实性被最大化。多元化的传播让受众可以直接站在新闻生产最前端,零距离接触新闻源。

另外,这种传播方式带来的不仅仅是传播信息的一个载体,更重要的是拓宽了多元化传播的平台。时下,弹幕这种新兴的交流形式已经兴起,原本是完善评论区网民无法互动的需求,在视频直播中也被引入,主播与观众可以用弹幕的形式在画面进行即时的交流、反馈,提供不同立场分析问题的视角和观点。这种实时互动的直播对新闻信息进行二次传播和讨论,这样的新兴平台无疑更加丰富了传播的方式。

(2)传受角色已被颠覆。借助移动视频直播传递信息时,信息直通受者,反馈又及时传递给传者,某种意义上这才是真正的“有效沟通”,信息在双向交流的过程中使得传统新闻生产中的“把关人”缺失了。基于原本稳定的新闻生产方式被打破,魇芙巧被颠覆,使得新闻源―记者―媒体―受众的生产链条不再固定和唯一,对新闻生态造成了冲击。

2、移动直播的传播符合受众心理需求

根据S・温德尔与D・麦奎尔的受众意识论来对当前视频直播现状分析,受众群体会分为以下几种:首先,关于“乌合之众”。[3]该群体大多数人不善思考,却急于采取行动,行为易受到集体决策的绝对影响,而失去自身意识,盲目从众跟随集体来随大流,例如当“直播+网红”成为标配时,许多粉丝为了追明星和网红,就会无条件的观看直播内容,增加移动视频直播的传播力度。

其次,移动视频直播的传播方式符合了受众接触和使用媒介的“使用与满足理论”。[4]“使用与满足”研究把受众成员看作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作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人们接触使用传媒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需求,而移动视频直播的出现刚好给受众普遍都有的“窥私欲”心理很好满足,在普通受众接触不到的新闻现场,用不同于一般新闻播报的视角和形式与受众分享信息,这种方式本身就符合受众接触和使用媒介的“使用与满足”心理。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传统媒体+移动直播”的模式,或许会开启传统媒体全新的新闻生产方式。

三、传统媒体发展借力移动直播的途径

1、明确移动直播存在的问题,以扬长避短

纵观当下的直播市场,仍有缺口等待完善。一是目前直播平台似乎都是靠明星和网红带动人气,甚至有“直播+网红”的标配趋势,但这种流于表面的形式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系统化、纵深化;二是内容趋于碎片化、冗长化。“把关人”的缺失,使得现场的每一秒状况都通过视频直播出去,虽然是纪实,但和纪录片不同于前者无法进行后期剪辑,冗长无意义的信息如果占比例过高就会影响观看体验,导致流失大量观众。

这两缺口恰好给了传统媒体机会。一方面,传统媒体具有强大的内容生产能力,不论是拥有海量节目、主播、幕后团队的电视台,抑或是拥有强大话语权的纸质媒体,都能保证高品质、高含金量内容的生产。另一方面,传统媒体的从业者大多专业功底深厚,在出现冗杂无效信息占比较多的时候,能借助自身扎实的专业功底,对正在直播的新闻进行深度分析解读,用优质的内容赢得观众的观看,这两点都是传统媒体在视频直播热潮的当下,最大化开发自身优势的有效途径。

现在是万众皆媒,但并不是万众都可以做出有内容的直播。媒体直播还在非常早期的阶段。直播无法像传统媒体一样做出一条条精美剪辑后的视频内容,只呈现最优美的片段给观众。因为直播业务是流式的,它整体的信噪比比较低,人人都可以直播,但是有价值的信息并不多,同时拍摄手法也很重要。而这正是传统专业机构媒体,特别是有视频经验的纸媒和电视媒体最擅长的领域。凭借其专业内容生产能力,借助视频直播平台巨大的流量优势和实时互动带来的现场感,这是传统媒体最近两年在移动互联网上遇见的为数不多的真正的风口,是在移动端重塑自己品牌社会影响力的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2、融合移动直播,发挥自身优势,重塑品牌影响力

(1)夯实强大内容生产能力。在移动视频直播平台队伍正急速扩大之后,阻碍视频直播行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就是缺乏优质的直播内容。而“内容为王”正是传统媒体的王牌。

全球专业的新闻机构美联社发挥自身内容优势,在2015年9月推出了视频直播平台AP Live Choice,主要直播全球和地区性重大活动,但不仅局限于重大突发事件的直播,因为观众还可能会对科技、体育等领域的新闻现场感兴趣,基于此美联社通过3个频道,每月提供近500个全球地区事件的直播视频,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美联社记者正是这些丰富多彩直播视频的提供者。Live Choice迅速推动美联社直播业务的增长,仅开播两个月美联社产出的直播视频数量较2014年同期增长了25%;全球共有16亿人次通过各种平台观看了其生产的直播内容。[5]

美联社案例正是传统媒体如何借力视频直播的教科书式案例。美联社作为专业的新闻机构在试水移动视频直播业务时,还将直播内容沉淀为本媒体的内容源,进行二次营销,将内容沉淀是非常关键的一点。一来将内容产品价值开发最大化,二来有助于媒体权威的巩固。

(2)二次开发内容源。对于除了美联社这类全球范围内专业的新闻机构之外的绝大多数的媒体来说,仅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向用户提供持续、多样的视频直播内容仍工程量巨大,也难以满足庞大、碎片化的受众需求。开放内容生产,是传统媒体进一步要做的工作。

本土化的案例以新浪直播新闻为例,抛开自制内容,还有三个拓展内容源的方法:一是合作媒体,实现内容源的整合及共享。例如与“今日头条”客户端合作,在人民网的首份国内媒体“两微一端”融合传播排行榜中,进入总榜前100名的媒体入驻今日头条客户端的媒体有63家,客户端已经逐渐成为网民阅读新闻的主要方式,但当前网民对于客户端使用度高度集中,各传统媒体自身运营客户端难度不断增加,通过入驻影响力较大的客户端,有助于传统媒体获得优质的信息出口,扩大其传播力;[6]二是整合自身碎片化资源,通过新浪自身建立起来的拍客资源,将碎片化信息重组再生产,持续为新闻直播平台提供内容;三是与自家的新浪微博合力,在“两微一端”的互联网时代,推动新闻直播内容的全民化生产。

另一个案例是2016年10月6日,今日头条作为两微一端里面的“一端”,也是中文世界最大的创作和分发平台来宣布,要给国内的所有媒体机构提供完整的移动视频直播解决方案。这意味着已经入驻今日头条“头条号”平台的2000余家媒体,将马上可以开启视频直播,并透过今日头条的精准分发,找到感兴趣的用户。这一举动引起了媒体界的广泛讨论,今日头条不做直播,因为它是用户创作、分发、讨论内容的平台,它要做的是鼓励平台上的合作伙伴,特别是媒体使用它来完成直播。今日头条抓准传统媒体缺失的两个要素:没有手机直播技术、没有足够好的传播平台。了解市场需求后,在此次移动视频直播浪潮中才如此应对。这足以说明,移动视频直播是传统媒体在移动端重塑自己品牌社会影响力的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3)借力新模式,重塑品牌影响力。采用“直播+VR/AR”形式。融合技术,创新直播方式以吸引用户浏览,丰富和提高观众观感体验的整体水平。刚过去的2016里约奥运会就采用了直播+VR的模式,负责本次奥运会内容转播的机构OBS在巴西奥运会转播中采取VR技术,包括开闭幕式的直播和赛事直播,其外观众还可下载VR内容。这大大满足了无法亲临现场的奥运迷们观看赛事的需求,也进一步在新技术领域彰显了不断超越、挑战自我的奥运精神。

采用“FB+BBC”模式,c社交平台合作达到共赢。例如2015年底FB与BBC的合作:Facebook作为全球第一大社交平台,原本可直接基于已建立起来的社交关系或粉丝关系进行直播互动,但为了进一步提升平台活跃度与用户粘性,在内容为王的要求下,专业媒体无疑是最好选择。对于专业媒体BBC,借力Facebook稳定的社交网络来输出优质的新闻内容,合作共赢成为新闻生产输出的完美渠道,带来用户最优的信息观看体验。

在移动直播的大局中,渠道与内容缺一不可。这场“联姻”能走多远?有待进一步的观察,但至少目前,“FB+BBC”模式是扬长避短值得传统媒体借鉴的,也可在移动端重塑品牌社会影响力。

四、总结与展望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传统媒体+移动直播的结合,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现象;移动视频直播的诞生不是为了消灭传统媒体,而是为了最终和这些现有的成熟媒体形成并存的关系,配合生产;而传统媒体归根结底的意图是在移动端重塑自己品牌社会影响力。这样有时代感的新闻生产模式或许可以给移动视频直播时代下的传统媒体如何发展带来启示。

【参考文献】

[1] 王林,陈晶,窦玉帅.网络打赏:打赏比点赞更深一步 表示我赞同[EB/OL].今日头条,http:///i6308862138706297345/.

[2] 万小广.转型中的新闻人、新闻机构与新闻生态――《后工业时代的新闻业》报告摘要[J].青年记者,2013.04.50-54.

[3] 郑亚琴,樊鹏.社会化媒体商业预测价值研究――基于电影票房数据的分析[N].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2-05-28(3).

[4]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80.

[5] 周晓鹏.直播:草根拼颜值机构靠技术[N].光明日报,2016(09).

[6] 孙海悦.中国社科院“两微一端”融合传播排行榜[J].青年记者,2015(34)63-63.

传统媒体的发展范文5

大数据,又叫巨量数据、海量数据,是由数量巨大、结构复杂、类型众多数据构成的数据集合,是基于云计算的数据处理与应用模式,通过数据的集成共享,交叉复用形成的智力资源和知识服务能力。“大数据”一词最早是由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提出,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存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①2011年麦肯锡公司引出“大数据”后,首先对商业产生了巨大影响,开始出现以精准营销模式为主的销售方式;如卓越、亚马逊、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主动推荐客户需要的产品,从而定制个性化推荐服务。

二、大数据对媒体产生的影响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新闻行业开始挖掘大数据所带来的价值,在新闻的编写、形式、内容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的变化。首先,智能手机的普及、社交媒体的发达使人们已经进入一个全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记者,新闻报道已经不再是媒体人的专利了。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联网的网民和各种电子记录设备散布在各个角落,新闻的时效性也大大提高,当今最具时效的新闻来源已经从以前“到现场”的人转变为“在现场”的人。其次,从媒体报道内容上看,新闻评论强调原创、深度、数量有限,在大数据时代容易被海量的数据所淹没。每天每个网民都会产生大量的文字、视频、音频内容,通过互联网传播。在这些海量的数据面前,媒体的新闻报道是重要数据,但同时也是少量的数据,媒体如何生产、收集大量的、重要的数据是当下无可避免的挑战。此外,从媒体从业人员来看,记者编辑不仅要具有熟练的使用文字、图像的能力,还需要懂得如何收集、整理、分析数据,并熟练的运用各种新型的终端设备平台。总之,大数据的来临已经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方式,在新闻行业转型的过程中存在着机遇与挑战,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都应该充分利用大数据进行自身的改革与完善,在摸索中前行。

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发展困境

1、新媒体的困境——激烈竞争

新技术的革新必然会影响一个时代的发展,淘汰旧的工具。但是对于目前的现状而言,新媒体也面临着巨大的困境和挑战。一个典型的代表是新浪微博。曾经在2011年扛着“自媒体社交媒体大旗”的微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以一种无可匹敌之势进入到移动互联网当中。它给受众带来了一个更大的“发声”平台,改变了传统的传播模式。但微博如今的现状呢?现在的新浪微博已经入不敷出,在它引领的几年时间内越来越强调它的新媒体属性,而忽略了它的社交工具的作用。笔者认为这样的悲剧已经是不可避免的。而作为后起之秀的微信,由于充分明确了自己的定位,现在已经逐渐胜过微博的地位。当然,这两个产品有许多共性。但是正因为他们的定位不同注定了结果的不同。再加之四大门户网站之间轰轰烈烈的微博大战,最终新浪微博虽然守住了老大的位置,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是没有找到一个合理的盈利模式,这也是新浪微博逐渐式微的原因。同时在微信引领潮流之后,也不断出现了陌陌、米聊等这一类的社交软件,竞争也日益激烈,其结局也可能还是一样。竞争会导致传媒行业迅速的发展。但是,当竞争超过一个标准后必然会带来负面影响。当新闻成为一种商品时,消费是一种习惯,移动互联网业是一种消费、一种习惯。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笔者认为,新媒体目前所面临的最大困局就是竞争,并不是完全繁荣的局面。

2、传统媒体的困境——过分安逸

对于我国的传统媒体而言,都知道面临新媒体威胁与挑战是巨大的,但是传统媒体一直拖着,没有做出实质的改革。直到2013年上海《新闻晚报》的停刊,传统媒体才意识到真正的危机。前几年,虽然传统媒体的人员收入都受到影响,但是影响到的只是才入行的新闻人员。同时我国是体制内新闻,有国家的扶持、是主流媒体、权威性高,对于新媒体而言很多方面上都占据优势,比如官方媒体身份,新闻特权(记者证)等等,只是传统媒体没有善加利用。而新媒体的出现打破这种局面,不断地向权威挑战、向权威质疑,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纵向传播,到新媒体时代的平行传播。所以传统媒体面临的不是技术危机,更多的是信任危机,但是情况也不是所想的完全悲观。就如我们进入了汽车时代,但自行车行业却找到另一种定位,它成了人们休闲、健身的好工具,身价更胜以前。同样广播在电视冲击下不断式微,但是由于汽车普及,也迎来了生存空间。

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发展趋势

在大数据时代下,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可以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进行互补,相互融合。两者之间并不是相互排斥、此消彼长的关系②。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二者融合是其发展的必然方向。单一的媒体在大数据时代将失去竞争力,大数据时代需要的是多种传播手段综合运用的媒体。

首先,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可以使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广泛。传统媒体凭借强大的公信力、庞大的受众群体及权威的舆论地位,在传播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传统媒体信息容易受版面、时间等条件的限制,而新媒体则不受这些条件的限制③。其信息具有海量特征,并能同时结合声音、图片等信息,使的信息内容更丰满生动。从不同的角色角度帮助传统媒体传递更加丰富的信息。

其次,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可以增强其有效性和及时性。新媒体主要以互联网为平台进行信息的传播,可以使新闻信息更加迅速、便捷的传播到更广的范围。比如重大的自然灾难的报道,传统媒体受到地理因素的影响,无法最快、最有效的对灾难地区进行信息的采集和编排,实时信息无法及时的传递到外界,导致有意义有价值的新闻流失。而与新媒体融合之后则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可以依靠新媒体的优势将灾区情况传递给外界,与传统媒体形成互补。

最后,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当下都处在大数据时代。对于传媒行业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任何时候也不曾掌握如此强大的话语权,同时这又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不创新就必然会被淘汰。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互相融合,各自做出独一无二的精品内容、勇于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参 考文献

①中国大数据,《带您了解大数据》,

http://thebigdata.cn/YeJieDongTai/8470.html

②汤宇时,《传统媒体如何应对新媒体时代的转型》[J].《中国传媒科技》,2012(10)

传统媒体的发展范文6

先行一步,奏响羊城创意“三部曲”

在广州,目前有40多个较大规模的创意产业园,每年实现产值150多亿元,如“太古仓”、“羊城创意园”及现在重点打造的“北岸文化码头”等一批备受关注的创意园。其中,在广州天河的羊城创意产业园既像工厂,也像写字楼,更像艺术村。

这个国家级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2011年总产值达9亿元,营业收入超6.3亿,年纳税金额超6000万元,提供的就业岗位将超过5500个。羊城创意园初步形成了规模,产生了影响力。羊城创意产业经历了以下发展的三部曲:

兼并旧厂房,打造创意孵化器。羊城创意园位于广州市黄埔大道中315号,地处广州新城市中心地带,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这块占地18万平方米的创意园区,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利用2000年兼并的原广州化纤厂旧厂房改建而成。

依托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强大的报业及多媒体传媒平台,这里发生了“巨变” :“亚洲最大的印务中心”、“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广东省第一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2007中国十佳最具投资价值创意基地”、广州亚运会电视主播机构、广州最大的建筑设计类书吧都在这里诞生。在这里,传统工业遗留下来的巨大空间如今焕发出新的活力,独特的LOFT风格给了都市创意人一个绝佳的工作场所。2011年10月,连州国际摄影年展等高端影展也在园里巡展。羊城创意产业园今后还将全力打造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设计类、文化类创意产业孵化器,为设计企业和人士建筑一个梦寐以求的创作、交流空间,着力推动广东在设计领域里的发展,为建设“文化大省”和“创新型广东”服务。

引凤筑巢,搭建创意平台。由申请进入园区的企业根据自己的个性喜好投资装修。10年来,这里已经吸引了近百多家著名的设计公司、艺术家工作室和文化机构进驻,囊括了许多广州顶尖级的设计公司。园区完全有希望通过“三旧”改造开发,成为广州市政府规划建设中的珠江一河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带的龙头与标杆、广东文化强省的一面旗帜、广东创意产业的一个制高点。

利用政策,打造创意产业集群。羊城创意产业园项目预计建设周期为9年,到2015年全部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本项目不仅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是促进广州市创意产业良性发展、完善投资软环境、吸引国际著名企业入驻的重要措施,具有深远意义。目前园区第三阶段整体开发即将启动,即通过“三旧”政策改变用地性质,在保留部分旧厂房建筑的同时,启动中央文化商务区的建设;同时,园区将进一步建设多样性的创意展示平台,将与园区内创意、设计企业、相关行业、传媒平台紧密结合,由此打造一个高度产业链化,相互支持、相互依存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为创意做好传播,让传播做出创意

开设羊城创意网和《创意周刊》专版,提供传播平台。在“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的时代背景下,以相当的自信和魄力打出“用创意引领新生活,用创意引领新商业”的口号,显示出羊城晚报的高度和前瞻性。经过六年的积累,掌握了相当的创意人才及相关资源,培育出一大批创意设计艺术领域忠诚的阅读客户。《创意周刊》以人物和事件为主轴,关注城市规划、建筑、工业产品设计、室内设计、平面设计、广告设计、动漫产业、当代艺术等领域,是羊城晚报探索人文精神和创意产业的阵地,是突显羊城晚报品牌价值、公信力和创造力的优秀版块。

策划系列活动,提升创意的价值。创意园隔三差五就会有各种创意活动,影响最大的是举办“金羊奖”、“羊城新八景”评选。经过六年的洗礼,“金羊奖”从广州走向全国,评审力量从全国走向国际,如今“金羊奖”已成为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旗下的品牌项目,成为广州市政府主办的广州国际设计周的一张名片。羊城新八景评选活动是在2010年11月16日至2011年5月18日,由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主办非常成功的一项品牌活动。羊城晚报、新快报各投入版面300多个,推出12位常委宣传部长系列专访、12区市八景推荐、22场城市公众论坛、14场大学生辩论赛、专访100多位国内文化名流,辐射整个广东,同时吸引了全国各地群众甚至是海外侨胞的热烈参与。公众投票超过860万张,海外130多家华文报纸报道,28个国家的华侨参与评选。活动得到50多家企业赞助,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通过时尚生活杂志,拓展创意产品市场。《享时尚》抓时尚趋势,扣流行脉搏,致力于关注华南时尚风潮,传播一线潮流讯息,力求成为华南高端读者群体“身边的时尚参谋”。杂志通过封面、圈子话题、本周视点、时尚风向、都市影像,展示城市时尚风潮。《可乐生活》纵观全球,立足本土,追踪潮界最新鲜热辣之话题及事件,挖掘潮人最积极向上之生活及态度,以潮流媒体为平台,整合读者、渠道、网络、线上及线下的各项优势资源,为品牌、产品定制创意新颖的广告,为客户定制个性化的媒体整合营销方案。《优悦生活》是羊城晚报报业集团旗下唯一的品位生活杂志、影响城市精英的优质生活杂志,强势覆盖南中国最有价值人群,从200万羊城晚报报业集团读者中精选择2.5%的高端读者赠阅,覆盖南中国五星级酒店、机场贵宾室、星巴克、银行VIP室、汽车4S展厅、高端楼盘会所、高档消费场所,是银行及保险业VIP客户、羊城晚报报业集团高端客户、高端俱乐部会员专享特刊。

战略抉择:品牌与创意相生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