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素质目标和措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身体素质目标和措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身体素质目标和措施

身体素质目标和措施范文1

1实施教学前两个班学生的基本情况

在2012级田径选项班中随机抽出2个班,实验班人数为29人,对照班人数为34人。开学第一次课测试两个班学生的身体素质(100米,2000米〈女生〉、3000米〈男生〉、跳远、投掷实心球)的原始成绩,并针对两个班学生的学习态度及行为进行问卷调查,然后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1.1实验班与对照班男女生身体素质情况

男生身体素质平均成绩比较,见表1。

据表1所示,实验班与对照班男生身体素质测试成绩比较,在100米短跑项目中实验班学生平均成绩比对照班学生平均成绩差0.03秒;而3000米平均成绩实验班比对照班要少0.04秒;跳远项目实验班比对照班平均成绩差0.02米;投掷实心球平均成绩实验班比对照班差0.1米。

女生身体素质平均成绩比较,见表2。

据表2所示,实验班女生身体素质平均成绩与对照班身体素质平均成绩比较,在100米短跑实验班女生平均成绩比对照班女生平均成绩差0.03秒;而2000米平均成绩实验班比对照班要少0.05秒;跳远项目实验班比对照班平均成绩差0.02米;投掷实心球平均成绩实验班比对照班差0.9米。

综上所述,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身体素质平均成绩在实施教学前的差异不明显,无显著性差异。

1.2实施教学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学习态度

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学习田径课程时的学习态度,见表3。

据表3显示,在实施教学前,主动参与学习和勉强参与学习田径课程的学生对照班都分别高出实验班1.4、1.81;而被动学习或根本不愿学习田径课程的学生比例实验班分别要高出对照班2.61和0.1。从中可以看出,两个班学生在实施教学前学习态度基本一致。

1.3实施教学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学习行为统计分析

实验班与对照班实施教学前学习行为,见表4。

从表4可以看出,两个班学生在实施教学前学习行为习惯几乎一致,仅有个别爱好田径的学生,周练习次数在4次且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上。而大部分学生几乎都仅有1~2次课堂上练习。因此,说明两个班学生在学习田径课程上的行为和习惯都很差。

综上所述,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在实施教学前,在身体素质和学习态度及行为方面基本一致,无显著性差异。

2实施一期(12周)教学后,两个班学生在身体素质和学习态度及行为方面情况

在得出两个班学生在身体素质、学习态度及行为方面基本一致的情况下,进行为期12周教学。实验班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而对照班实施传统教学。实验班在授课时,教师首先讲授运动处方的教学原则、方法和作用,然后针对每一位学生原始成绩进行认真分析比较,让学生在思想上真正意识到自己身体素质较差,行动上该采取哪些措施(方法和内容)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自己专业素质呢?教师鉴于此,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自己喜爱的练习内容和专业所需身体素质的要求,制定适合自己的运动处方。教师对学生运动处方进行认真检查和修改。每周一次课90分钟,在前45分钟教师教授技术,学生学习改进技术。后45分钟学生根据自己制定运动处方进行练习。教师适时进行指导和督促。在教学进行到6周时,再一次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测试,对达到目标的学生,提高目标,重新制定运动处方。若没有达到目标的学生,对运动处方进行检查和修订,对执行不到位的学生进行帮扶。在期末结束时再次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测试和学习态度及行为的问卷调查,分别对每次身体素质测试和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

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实验班学生和对照班学生在实施教学后(横向比较)身体素质平均成绩增长幅度和学习态度及行为的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班学生和对照班学生在实施教学前后(纵向比较)身体素质平均成绩增长幅度和学习态度及行为的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2.1两个班学生身体素质平均成绩情况

2.1.1实施教学后两个班身体素质增长幅度

实验班男生和对照班男生实施教学前后(横向比较)身体素质平均成绩增长幅度,见表5。

据表5显示,男生100米平均成绩增长幅度实验班比对照班提高0.35秒,3000米平均成绩增长幅度实验班比对照班提高了0.24秒,跳远平均成绩增长幅度实验班比对照班提高了0.30米,投掷实心球平均成绩增长幅度实验班比对照班提高成绩了0.49米,呈显著性差异。说明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是非常有效的。

实验班女生和对照班女生实施教学前后(纵向比较)身体素质平均成绩增长幅度,见表6。

据表6所示,女生100米平均成绩增长幅度实验班比对照班提高了0.54秒,2000米平均成绩增长幅度实验班比对照班提高了0.24秒,跳远平均成绩增长幅度实验班比对照班提高了0.30米,投掷实心球平均成绩增长幅度实验班比对照班提高了0.51米。

综上所述,实验班学生身体素质平均成绩增长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班,且呈显著性差异。说明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是非常有效的。

2.2实施教学后学生学习态度和行为比较分析

2.2.1实施教学后两个班学生学习态度转变情况

实验班学生实施运动处方教学前后(纵向比较)学习态度转变,见表7。

从表7可以看出,实验班实施运动处方教学后,学生学习态度有很大转变,主动参与学习比原来提高了51.7%,勉强参与学习提高3.4%,而被动参与学习仅有7%,而不愿参与学习的没有了,说明运动处方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对照班学生实施传统教学前后(纵向比较)学生学习态度转变情况,见表8。

从表8可以看出,对照班实施传统教学后,学生学习态度有所转变,能主动积极参与练习人数比原来提高了12.24%;但仍然有18%的学生仍然不愿参与学习。这说明,传统教学方式,不能完全转变学生学习态度。

2.2.2实验班学生与对照班学生在实施教学后学习态度转变情况,见表9。

从表9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与对照班学生在学习态度上有很大变化。实验班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达到62%,而高出对照班学生38%的人数。而不愿意参加学习的学生实验班没有,而对照班还有6%,这足以说明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是符合学生学习愿望的,能很好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

2.2.3实验班学生与对照班学生实施教学后的学习行为

实验班学生与对照班学生在实施教学后学习行为,见表10。

从表10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每周参加4次学习的人数高出对照班27.18%,参加2次学习人数高出15.41%,而没有参加学习的学生实验班没有了,而对照班还有5.88%,这充分说明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行为习惯,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达到增强体质和终身体育能力的目的。

3结论

3.1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学生根据自己身体素质情况,选择自己喜爱的且和自己的专业所需的身体素质而设计练习内容,选择练习时间和组数,达到的目标。因此,学生真正摆脱教师束缚,获得了真正自由,自由设计与练习的内容、时间和达到的目标,这样既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又迎合学生职业所需,且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主人翁的态度、责任,从而转变学生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体现因材施教原则,真正实现了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主导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改善了学生不愿意选学田径课程的局面,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田径课程的作用和带来的乐趣。

3.2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使每一位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学生能自己选择练习内容和目标,真正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改善田径课程中“吃不饱、消化不良”的教学现象,特别是身体素质差的学生,平时练习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从而克服望而生畏(够不着)的感受。同时也满足了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完成更高的目标(而不是望而却步)。因此,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进步,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3.3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终生体育能力和职业生涯能力

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学生自己对自身身体素质进行初步“诊断”,结合教师“诊断”,学生根据自己身体实际情况和职业需要,制定适合自己的运动处方,并根据自己喜爱的方式实施运动处方,从而提高了学生动手规划设计的能力和执行计划的能力。使学生懂得如何科学设计运动处方?懂得上下肢内容搭配,量和强度的关系。改变了学生学习10多年体育后,不知道自己为啥学习?学习后有何作用?想锻炼身体不知怎样练习?更不清楚如何科学设计练习内容、测试脉搏、运动量与强度的关系等。通过运动处方教学,学生能清楚认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和职业所需身体素质关系,从而有意识的全面提高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和职业生涯能力。

3.4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能改变学生学习观念,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通过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学生参与学习的态度有很大转变,学习积极性有很大提高,而不愿意参与学习的学生也没有了,而对照班仍然有6%的学生不愿意参与学习。从学习行为上看,每周参加四次、三次锻炼的人数实验班分别高出对照班27.18%、15.41%,而对照班仍然有个别学生没有参与练。因此,可以看出实施运动处方教学能很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行为习惯,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3.5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体现“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实施程序是“人―运动―人”,考虑到人与人之间差异,不同的个体而他的目标不一样,尊重个体差异,因个体不同实施不同教学,确定不同的目标,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尊重个体差异,达到不同目标,同时也体现了体育指导思想“健康第一”。

3.6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通过为期12周田径教学后,实验班和对照班两个班身体素质测试成绩增长幅度进行分析比较,得出实验班学生各项身体素质成绩增长幅度明显高出对照班0.24~0.71,这足以说明实施运动处方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目标和措施范文2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学;现状;创新措施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体育教育模式也在不断地进行转变。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大学体育教学仍存在诸多问题,为提升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体育教育应该立足于当前教育改革的基础,不断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适应时代的发展,积极引导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当前大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1)教学观念落后。虽然课程改革在不断深化,但是当前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观念仍存在落后的现象。大学体育教学多以基础技能讲解为主,以课外实践教学为指导,教师仅仅依靠自身动作的演示,进行技能的讲解,学生通过模仿动作示范,缺乏一定的理论知识掌握。(2)教学模式单一。在当前大学体育课程中,教材内容偏多,而教学课时偏少的现象时有出现。教师为了完成学科任务,往往会采取单一的教学模式进行体育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使得整个大学体育课程成为集体活动的场所。对于体育教学,通常是教师做出动作展示,学生模仿示范,这种传统的体育课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必要的灵活性,导致整个课堂氛围枯燥无趣,降低了整体的教学质量。(3)应试现象明显。当前大学体育课程应试现象较为明显,教师教授体育课程主要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帮助学生通过考试考核。这就忽略了对体育知识和健康方法的传授,并且在课程当中教师没有针对每一个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区别对待,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有部分学生为了完成体育课程学分会选择一些自己并不喜欢,但是容易通过的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体育兴趣,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4)考核方法不合理。大学体育课程的通过标准主要是以成绩为基础。体育老师将在课堂上所讲解的体育技能和动作项目作为考试的内容,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针对学生在体育表现方面进行评分判定,但是由于每个同学的身体素质不同,所表现出来的特性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实际的考核过程当中可能会有所偏差,导致最终的考试结果产生不合理的现象。

二、大学体育教学模式创新的策略

(1)转变教学观念。在大学体育教学当中,教师应当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在注重学生身体素质提高的方面也应该同时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在教学课堂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整个体育教学过程当中,组织切实可行的体育内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积极参加到体育锻炼当中,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2)建立新教学理论体系。合理的教学课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育教学内容应该更加广泛化,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理论知识教育与课外实践展示相结合,应该开设一些类似于生命教育、健康教育、体育审美教育等课程。课程的类型也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立多种类型,让学生自主选择,充分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天赋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课程项目,在体育课程学习中能够感受到身心愉悦,并且学到一定的体育知识。在课程设置方面应该注意趣味性与娱乐性的结合,吸引学生去参加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综合素质。(3)注重师资力量的培养。教师在整个体育教学过程当中起引导作用,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会影响其教学水平。因此,高校应该加强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建设,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与体育素养。高校组织教师参加培训,接受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观点,学习其他高校先进的体育教学措施,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坚持以学生为根本,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课程中来,提高学生整体的身体素质。(4)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高校应该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要求尽量丰富,适用面广,组织一些能够满足学生要求和兴趣的体育活动。帮助学生增强潜意识积极参加到体育锻炼当中。高校同时应该建立与之配套的管理措施,注意学生安全,以提高学生综合身体素质为目标。可适当举办一些体育竞赛,吸引学生报名参加,学生参与体育竞赛不仅能够很好地感受体育竞赛的魅力,也能够锻炼身体。(5)健全考核标准。高校开展体育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在以往的考核标准中,教师以自己所教授的理论知识与动作规范作为考核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如果教师过于注重课程的考试成绩,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制定健全的考核标准,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体育课程中。所以考核标准的制定应该参考多方面的因素,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进行评判,应该注重学生的兴趣与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结语

身体素质目标和措施范文3

【关键词】杂技演员;心理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J8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2-0199-01

杂技表演具有惊险、奇特、高难度等特点,符合人们的猎奇心理和欣赏要求,一直以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随着观众的欣赏品味越来越高,以及杂技技术的不断发展,杂技表演越来越向着挑战人体极限和超越自我的方向发展。

一、杂技演员必备的素质

(一)提高身体素质

杂技演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杂技演员表演杂技的基础,是完成杂技表演的第一前提。身体素质指的是身体的力量、柔韧、速度、耐力、灵敏度、平衡力以及协调性。身体素质达不到要求,可能会使得一些技术动作无法完成,或容易造成技术动作上的失误,甚至会直接导致受伤等情况的发生。例如,在跟腱弹性、伸展性不足的情况下,跟腱在快速起跳的时候容易造成拉伤甚至断裂。所以,提高身体素质是完成一些高难度技术动作的前提,是行之有效的防止训练、表演受伤的措施之一。

(二)体会技术要领

杂技表演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大部分吸引观众的杂技表演都是一些具有高难度技术动作的表演。杂技演员在完成这些高难度动作的时候,光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深刻体会技术要领,科学地完成技术动作。技术要领体会不足或完成动作不科学,可能导致表演过程中受伤、表演中断甚至无法完成技术动作等后果。因此,体会技术要领是杂技演员必须具备的另一个素质。

(三)加强心理素质

加强心理素质是杂技演员演艺生涯的终生课题。随着杂技演员身体素质以及技术动作等综合能力的提升,心理素质越来越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而且针对不同的表演项目,例如有的表演项目要求技术动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而有的表演项目则要求动作的快速和肢体的敏捷性等,杂技演员应具备的心理素质都不尽相同。有些杂技演员对自身的综合能力评价不足,缺乏自信心,因此产生畏惧心理,过度紧张导致发挥失常、表演失败;有些演员情绪容易起伏,难以自控;有些演员态度消极,没有表演欲望等,都会对杂技表演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培养杂技演员的心理素质显得非常重要。

二、杂技演员心理素质培养

杂技演员的良好心理素质并非是天生的,要想使得杂技演员在情况多变的杂技表演过程中处变不惊、临危不乱,必须要经过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训练。

(一)培养攻克高难度动作的心理素质

在杂技表演训练中有时会出现高难度技术动作屡攻不下的情况,久而久之会对杂技演员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和不良心理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偶尔完成技术动作,也很难保持稳定,经常会出现“抛脱”现象。这与技术动作的高难度有关,也与杂技演员对高难度技术动作的心态有关。

(二)培养强烈的表演欲望

杂技演员必须具有强烈的表演欲望,因为杂技表演不仅是杂技动作的简单完成,更是一门表演艺术。人皆有欲望,而表演欲是杂技演员在其演艺事业上不断进步的原始驱动力,是其杂技事业成功的基本元素。

(三)培养平和淡定的心理素质

部分杂技演员的情绪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例如各种利益关系、人情关系和社会关系等对杂技演员表演前及表演过程中的心理都会造成不良影响,导致演员发挥失常甚至无法完成表演。在一些重大的表演或者比赛现场,部分杂技演员会产生过度紧张、甚至怯场的情况,要想避免这种情况,需要在平时的训练当中着力培养平和淡定的心理素质。

(四)培养接受失败、愈挫愈勇的心理素质

杂技表演因其特有的不确定性,在表演现场时有意外发生。因演出与训练的差异以及当天的场地情况和杂技演员的身体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杂技演员经常会出现严重的技术失误甚至因此而受伤,导致表演失败。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杂技演员会一蹶不振、意志消沉甚至万念俱灰。因此,在训练和表演时,要确立一个切合实际的目标,不能定得太高,否则容易因完不成目标而丧失斗志,失去信心。设立明确而合理的奋斗目标,可以让杂技演员循序渐进地朝着目标而努力奋斗,慢慢培养成勇于接受失败且愈挫愈勇的心理素质。

三、结语

综上所述,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决定一个杂技演员最终能否胜出的关键因素。杂技演员心理素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贯穿于杂技演员的整个职业生涯的,需要用科学良好的训练方法,通过长年累月的训练培养,才能达到理想的心理状态,这是每一个优秀的杂技演员必须面对和完成的挑战。

参考文献:

身体素质目标和措施范文4

关键词:高职院校;排球课;运动损伤;影响因素

G807.4

一、引言

运动损伤是指人们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使人体某个部位或者器官发生破坏。运动损伤恢复较困难,药物效果不明显,理疗疗程较长,而且运动损伤严重还可能影响生活和运动。因此,高职院校排球课教师必须清楚认识运动损伤影响因素,并且在教W过程中,应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顺利完成排球课任务和培养目标。

二、内部影响因素

1.身体素质

排球是一项竞技运动,其要求学生需要具有强大的耐力、体力和心理素质。学生练习排球的基础保障就是需要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然而在实际课堂上,高职院校学生身体素质参差不齐,导致身体素质不好的学生很容易发生运动损伤,如在跳跃、落地时,由于身体素质不佳,导致膝部半月板损伤,在扣球时,发生踝关节损伤等等。加之,当前排球技术多样化,对抗强度不断增大,其要求学生的身体素质一定要好,以免出现遇到弄损伤。总而言之,身体素质好坏与运动损伤的发生存在很大关系。

为了降低由于身体素质不好而造成的运动损伤,高职院校排球课应该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如教师在进行学生身体素质训练时,可以因人而异,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现状,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实施分类教学,整体提升学生身体素质,进而降低运动损伤的发生。

2.技术动作

一般而言,排球的技术动作主要包括传、扣、拦、垫以及移动、换位、站位等技术。排球对技术动作要求较高,其就是以技术为主导的隔网对抗活动,虽然其没有人与人之间的直接碰撞,但是其存在运动损伤风险。针对高职学生而言,很多学生之前都没有接触过排球,短时间的训练,导致很多学生技术动作不规范,致使身体出现运动损伤,如由于传球动作不规范,导致手指的插伤等。

因此,对于高职院校来讲,对于由于技术动作不规范而发生的运动损伤而言,应完善学生的排球技术动作。在学生练习排球的初级阶段,学生技术动作不规范是普遍现象,教师应及时对其进行纠正,如在实际排球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体会,对排球技术动作进行重点分析,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将各个技术动作全面且准确地教给学生,及时矫正学生的动作不足,消除由于技术动作不规范而引发的运动损伤,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排球技术水平。

3.运动量

运动量过大很容易发生身体疲劳,而身体疲劳很可能发生动作不规范、精神不集中等情况,这样容易产生运动损伤。随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课堂教学内容越来越多,而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较大的教学内容,使得教师不得不加大课堂教学内容,对于排球课而言,教师安排的运动量越来越大,很多学生反应身体疲劳。加之,在课堂上,根本没有时间进行疲劳性康复措施,导致疲劳积累转变成过渡疲劳,从而导致运动技能没有得到提升,而且运动损伤率越来越大,大大降低了学生对排球的热爱。

教师安排排球课运动量一定要与运动教学准则相适应,避免由于运动量过大而发生身体疲劳。导致运动损伤发生。另外,教师还必须根据学生的身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以及安排合理的运动量,不要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分类,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可以安排强度大的运动量,而身体素质差的学生不能安排较大强度的运动量,总之,运动量的安排必须在学生机体能够承受的范围内,预防运动损伤发生。

4.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是每项运动必不可少的环节。准备活动促进身体各部位运转,提升身体的灵活性,为排球练习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在排球课教学中,教师必须让学生做好准备活动,这是避免发生运动损伤的一个重要因素。如由于准备活动不充足,在进行排球练习时,容易造成肩、腰肌肉的拉伤。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每节排球课教师都会要求学生做准备活动,但是准备活动时间短,导致学生准备活动不充分,进而发生运动损伤几率明显提升。另外,准备活动安排的运动量不合理,运动量小,身体各个部位无法活动开来,运动量大,身体承受较大负荷,都容易发生运动损伤。

总而言之,在排球课上,准备活动不充分,很容易发生肌肉拉伤、关节扭伤等现象。为此,教师必须重视准备活动的开展,采取科学的方法,根据授课内容进行辅练习。另外,在排球课上,可以借助一些器具,重点保护膝关节、踝关节等部位。

三、外部影响因素

1.场地器材因素

排球在高职院校越来越受欢迎,导致排球课人数较多。而很多高职院校都没有室内的排球场地,仅有一两个室外排球场地,无法满足课堂人数的需要。加之,室外排球场地地面都是水泥地,地面较硬,学生在跳跃落地时,由于地面不平等原因,很容易发生脚踝扭伤等现象。室外排球场经过时间的洗礼,很多设施陈旧,存在安全隐患,这也容易发生运动损伤。

为此,高职院校为了能够满足学生上课需要,应投资建设至少两个室外排球场地,两个室内排球场地,并且安排专门人员对其进行定期维护和清扫,延长场地的使用寿命,避免由于场地器材因素而发生运动损伤。

2.着装因素

体育课都要求学生穿运动装,尤其对于运动激烈的排球课更是如此。由于体育课着装基本上没有硬性规定,因此,有一部分学生在排球课上穿紧身裤、牛仔裤等不适合运动的衣服。其主要原因是有些学生懒得专门为体育课换衣服,有些学生认为这样的衣服也能运动,导致在进行排球练习时身体不能舒展开,技术动作规范性受影响,从而引起关节扭伤、劳损、骨膜损伤、跟腱痛等运动损伤。

因此,在排球课上,教师应将穿运动装上课作为一项考核指标,让学生认识到穿合适着装的重要性,如教师可以采用理论授课方式让学生全面了解运动损伤知识,并且列举一些由于着装不合理而导致的运动损伤案例,让学生将其重视起来。

四、结束语

随着排球运动在我国体育运动地位的不断提升,学生对排球的热情也逐渐升温,选择排球课的学生越来越多,排球课内容也逐渐增多。加之,排球是一项竞技运动,发生运动损伤较为常见。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必须清楚认识排球课学生运动损伤影响因素,其主要有身体素质、技术动作、运动量、准备活动内部因素以及场地器材、着装外部因素,并且从这几方面出发,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避免运动损伤发生。

参考文献:

[1]陈雷. 浅析排球运动损伤成因及预防对策[J]. 科技视界. 2011(08)

身体素质目标和措施范文5

为进一步巩固我校市级田径传统项目学校的优势地位,进一步提高我校田径队队员的训练成绩,本着打好基础,发挥特长的目标,使我校的田径运动水平保持县级龙头地位,立足于市级中上游水平。二、目标

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学习和改进专项技术、学习和提高理论知识以及思想品德教育。使运动成绩有大幅度的提高,力争在市运会上取优异成绩。三、训练的分期:整个训练分二期(准备时期、竞赛时期)

准备时期的训练任务一般是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改进技术,培养意志品质,为竞赛时期训练和提高专项成绩打好基础。准备时期身体训练和技术训练的安排应根据运动员水平、个人特点和比赛任务等而定。准备时期训练特点是运动量较大,强度较小,训练时间较长,身体训练多,完整技术训练少。总的强度相对应以中等为主,大强度和小强度为次。竞赛时期的训练任务主要是提高专项素质和专项能力,巩固与提高专项技术,改进技术,保持良好的状态,在比赛中争取优异成绩,丰富比赛经验,培养意志品质。竞赛时期一般身体训练较少,技术训练增多,运动量相对较小,强度大。应在体力和技术较好情况下,保证大强度训练课的质量。三、训练时间

训练时间的安排:准备期利用9周时间;竞赛期1周时间

1、周一—周四最后一节课。

2、遇有比赛期,前两个月周

六、周日进行全天训练,确保训练质量,力争完成市运会目标。四、训练措施

1、切实抓好训练计划的制订落实工作。

2、重点加强运动员的思想、文化学习和运动训练的管理。

3、抓好专项负荷强度的增加,保证训练的科学性。

4、抓好运动训练后的恢复,避免损伤。

5、做好训练成绩的汇总与分析。

6、组织好成绩的测试和与高水平队员的对抗,切实抓好以赛代练工作。

具体安排:

1、坚持一月进行一次模拟比赛,力求让学生适应比赛。(包括适应场地、器材、竞赛规则等)

2、三月重点进行身体素质的训练,四月重点进行专项成绩的训练。

3、创造条件,与兄弟学校进行田径对抗赛。五、具体分工

1、短跳、投掷组:李建龙

身体素质目标和措施范文6

关键词:高中;田径;教学;解决;改进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2)13-0173-02

田径项目是一切体育运动的基础和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中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高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阶段,各种身体素质都在不断地增长。搞好高中体育教学,尤其是田径教学,对高中生的身体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有很大的帮助,进而对提高整个民族的健康素质,提高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都能发挥作用。然而,在现阶段的高中田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探索有效的策略,加以解决和改进。

一、高中田径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1.很多高中学校体育设施及器材的缺乏或陈旧,影响高中田径教学的顺利进行。大部分的高中学校认为高中需要为升入大学做准备,主要应该抓文化课的教学,而忽略对体育教学的重视。体育设施及器材的缺失是大部分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大部分高中学校的运动都是水泥地,许多项目(如铁饼、标枪等项目)根本无法开展。部分学校的体育器材非常缺失,像跳高垫、跨栏架等器材都没有。这些都严重阻碍了田径项目的全面发展。要想田径教学在高中阶段能有好的效果,关键在于更新观念,只有不断完善体育场地设施,增添体育器材,形成市场经济体制下新的竞争体制,树立正确的学生培养观念,才会使田径教学顺利实施,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人才。

2.高中学生普遍对田径教学缺乏足够的兴趣。现行的高中田径教学基本以某个田径项目体系设置教学内容,教学以完整教学为主,通过掌握某项目最低要求的完整技术为目标,达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基本活动技能和增强体质的目的。

由于高中生的身体素质的局限性和课时数的有限性,学生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某项目完整技术,很多学生难以做到;同时教师要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达到掌握技术的目标,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也必然要围绕着某项目技术目标来进行专门化、单一化,高强度和较大运动量的负荷,这也就造成田径教学内容的枯燥乏味和狭隘;更兼之高中文化课学习的任务重,大多数学生忙于准备高考而忽略了体育课,使得田径教学本身在学生中间被抵触。

3.很多高中学校的田径教学的考核方式过于单一。在应试教育环境下,高中田径教学及其他体育教学的考核往往重视学生的技术评价和达标结果,而忽视了学生身体的锻炼、锻炼方法的掌握、体育态度兴趣等。个体的学生,其身体素质存在个体差异,有的学生认真练习也无法达标,而有的学生懒懒散散地也能考到高分。并且在考评的评分标准较高,大多数学生难以达标,使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产生厌倦和畏惧心理,不喜欢上田径课。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是现行考核方式的根本弊端,导致考核偏离了体育教育和评价的目的。

二、对高中田径教学现状的改革建议

1.学校加大对体育设施及体育器械的建设、完备力度。对于高中田径教学,学校应该更新观念,在财力物力方面予以相应的支持,建设足够的运动场地,尽量购置能够使田径教学全面进行的体育器械。这样,在组织体制、管理措施和后勤供给方面实施有力的措施,切实解决目前田径教学及其他体育项目教学、学生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等方面存在的困难。

2.培养学生对田径项目课程的兴趣、鼓励其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做到培养学生对田径教学的兴趣,首先得帮助他们破除旧的观念,教育学生健康的身体是进行一切其他活动的基本前提,只有通过田径运动及其他体育运动锻炼出健康的体魄,才能有本钱为高考做准备;其次,利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将竞争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加之先进的教学手段,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田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对田径项目的积极性和热情,把田径项目科学地转变为趣味田径。充分挖掘、激发、保持学生对田径活动的兴趣,使学生乐中有得。另外,以团队参与的形式进行练习,可以在锻炼个体身体运动能力的同时,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对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负荷适中,练习的内容与方法丰富多样,可以将单调、枯燥的田径竞技项目科学地拓展成大家喜闻乐见的田径运动健身项目,使学生不会产生厌倦、排斥和恐惧心理。

3.建立一套科学的田径课考核标准与评价体系。田径教学考核评价是教学中重要的环节,评价是否科学和准确,将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革田径教学的考核办法,要营造一个“高质轻负”的教学环境。现代高中体育既要注重学生增进健康的近期效益,又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健康意识的长远效益。改革后的田径课考核办法,不仅要考核学生对运动技术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还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等方面做出准确的评价,特别要将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身身心的提高幅度作为一项重要评价指标,以减轻身体素质较差学生的学习压力,为学生营造一个“高质轻负”的环境,从而提高学生对田径教学的兴趣。在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时应该注意评定内容要全面,还要注意评定的方法要定量和定性相结合,评定也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方式。此外,田径课程的考核形式还可以采取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形式,这样就能使田径考核更加科学、全面、合理,从而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加学生的信心,提高兴趣。

田径运动是一切运动的基础,是体育运动之母。高中阶段正是青少年发育和成长的关键时期,经常进行田径运动锻炼身体,能促进青少年身体各方面的协调发展。努力做好田径教学工作,引导学生积极地锻炼身体,保持健康的体魄,是为一名高中体育教学工作者必尽的义务。

参考文献:

[1]李海棠.从教学设计角度谈搞好高中田径教学的策略[J].教育研究,2011,(6).

[2]李冰.高中田径教学内容现状调查与拓展方向初探[J].内江科技,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