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互联网思维的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互联网思维的概念范文1
当互联网思维进入应用领域,成为一种潮流后,被歪嘴和尚念歪经的并不少见。做互联网思维的手机,做互联网思维的电视,做互联网思维的汽车,做互联网思维的豆浆店,做互联网思维的牛腩店,似乎互联网思维已经成了一段很灵验的咒语,不分青红皂白,传统企业所有的问题,一触网都可以迎刃而解。
有这样一个经典案例——黄太吉的“互联网煎饼”。在互联网热络的背景下,黄太吉欲用互联网思维改变传统行业,计划6个月内卖煎饼果子要达到一亿元,年销售额要做到一百亿。黄太吉是用互联网思维改造或者颠覆传统行业,但最终黄太吉的互联网思维煎饼店,还是败给了身边的永和、肯德基、星巴克、好利来和海底捞。追究败的原因,就在于消费者来黄太吉需要的是好煎饼,不是在意你的店冠名互联网概念,黄太吉不能满足消费者根本需求,仅有互联网的光环,失败是在意料之中。
问题在于,很多人并没有弄清楚互联网到底是什么?会给传统企业带来什么?他们并不知道,只是一味地拿概念说事,去赶潮流、追时髦。其实,互联网对于传统企业,从浅层面来说,就是一个现代化的工具而已;从深层次讲,是一种精神,就是把产品或服务做精,做极致,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归纳起来,就是“一切以用户为中心”,“极致的做产品或做服务”,而不是无节操无底线卖萌。
其实,互联网企业的成功秘诀之一,或者若说是互联网精神的核心,就在于专注把产品做好,做到极致。苹果手机就是这样。小米学苹果,就是从产品做到极致上入手。雷军在最近的一次“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产业”的演讲中,把互联网核心归纳为“专注、极致、口碑、快”七个字。用雷军的话说,“用互联网武装传统企业,用新模式做传统的事情,这是大势所趋,是任何企业都挡不住的。”在雷军对互联网的认识过程中,也有一个从单纯“工具”向“思维”的认识转变。在雷军看来“重要的是用互联网思想武装自己”,也就是用互联网思维来解决传统问题,这才是关键问题之所在。
有人举过这样一个例子,虽然不十分确切,但可以说明问题。传统医学做内科手术,需要动刀子开肠破肚。但是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新技术、新材料,只需要微创就可以解决问题,免除了病人承担开肠破肚的痛苦。但是,在这一进化过程中,做手术的始终还是医生,而不是研发生产微创工具的人。这与当前传统企业拥抱互联网极为相似。传统企业拥抱互联网,关键在于把产品或服务做到极致,完成企业植入互联网的基因,并非以互联网替代传统企业。
形而上学的思维,在于一些人把形式、途径或工具当成了目的、结果,难免不会本末倒置。这就让我们不仅开始思考互联网精神,以及整天把互联网思维挂在嘴上,还有那些被贴上互联网思维标签的那些人们。我们不禁要问,靠鼓吹概念煎饼果子一年真能卖出百亿吗?而脱去了互联网光环的黄太吉还会剩下些什么?
当然,不同的行业与互联网的关联度不一样,在互联网潮流的冲击中受到的影响也不相同。像餐饮业的海底捞被认为是服务做到极致,成功的背后是被打上互联网精神的印记,但餐饮服务业与互联网毕竟关联度较低。而像彩电业与互联网关联度较高,当互联网企业跨界进入时,“狼来了”的呼声才会不绝于耳。但,互联网企业进入彩电业,并不是替代制造领域,而仅仅是在产业链的末端,并没有把传统制造企业淘汰出局的情况。因此,彩电业更应该专注上游制造,把产品和服务做得更为极致,以口碑获取更多的竞争优势。
互联网思维的概念范文2
互联网思维显然始于雷军和他的小米公司。小米公司的核心产品是手机,一个听起来不算“时尚”的产品,但它仅用三年时间,就达到了几乎和联想集团一样的估值。严格意义上来说,手机公司可以归为制造业的范畴,而一个制造业公司能达到互联网公司的成长速度,不免让人侧目。
正是有了小米公司的快速成功,也让第一次说出互联网思维这个词儿的雷军,看起来格外有说服力。一时间,互联网思维的信徒遍布舆论。不过,或许是互联网思维太过火爆,对它嗤之以鼻的人也不少,甚至有人尖刻地讥讽:“你才互联网思维,你们全家人都是互联网思维。”
当然,这种有些醋意的反对,显然不能解释互联网思维这个词,为何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创造一场舆论盛宴。
何为互联网思维
无论支持还是反对,我们不妨回到根本,先来探讨一下什么是互联网思维。
关于这个概念,一个较为普遍的共识是:用互联网的玩法来颠覆传统产业。
这句话听起来似乎不无道理,但细究起来就会发现不太对劲儿。因为用互联网的玩法颠覆传统产业的事情,可不是发生一天两天了。
举两个简单的例子。亚马逊公司,成立于1995年,十几年来它的创始人贝索斯就在干一件事――用互联网手段取代传统的商业卖场。如今,这事已经干得相当有成果了,它的中国同行淘宝,也已经让不少国内的商场变得冷清。另外一家公司谷歌,成立时间是1998年,虽然它的业务已经从搜索引擎拓展到手机操作系统,还有带摄像头的眼镜,未来可能还有无人驾驶的汽车,但本质上,谷歌干的还是一件事,用互联网的手段来取代传统信息获取的方式,比如报纸和电视,称霸广告产业。
因此,如果简单把互联网思维总结为互联网手段对传统产业的颠覆,这个总结也未免来得太晚了。
还有人说,互联网思维是一个系统,它包含了一系列具体的理论体系,比如低价免费、粉丝经济、产品的快速迭代以及先占领市场再考虑盈利等等。这些都被认为是互联网思维的代表性玩法。
先不说现在很多有互联网思维称号的公司其实并不完全具备这些特点。即便具备了,这些做法也并不新鲜,有些做法不但不是中国公司的创举,甚至也不是互联网公司的创举。
以低价和先占市场再盈利来说,那是亚马逊每天都在干的事情,贝索斯在每年的股东大会上,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说不着急盈利。产品的快速迭代,则是连互联网思维的代表性公司小米都没干的事儿,它的小米手机一年才推一部,相当不快速迭代(小米手机UI界面迭代很快,但这并不是小米用户购买这部手机的全部理由)。
至于粉丝经济,如果说这是互联网思维,恐怕已经仙逝的乔布斯就是互联网思维的旗帜人物了,毕竟果粉是最早被冠以“某粉”称号的消费群体。
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世间万物,往往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互联网思维这个词能够受到空前的追捧,一定有它的现实因素存在。
既然我们不能否认像小米这样一个新公司能在手机这个已经非常传统的产业快速成长起来的事实,我们或许也要接受这样一个判断――在这家公司目前为止取得的成功背后,是有一个独特的成功配方的。
这个配方解决的问题,正是中国传统商业的一些顽疾所在。
很多中国本土公司都重生产、轻营销;而重营销的公司,却往往轻视产品。
和跨国公司相比,中国本土企业的营销预算比普遍偏低,认为营销是花钱的成本中心。而重营销的企业,往往又对产品本身非常轻视,比如很多CCTV的广告标王,最后竟被一个小小的产品质量问题瞬间击倒。而即便是这些重营销的公司,往往更擅长的是暴力营销路线,采取一种全国白墙刷广告(大买电视黄金时段)的玩法,完全谈不上什么粉丝经济。
中国的中介渠道公司,某种程度上已经集体信用破产。它们太喜欢那些利用信息不对称来榨取买卖双方不当利润的生意。这也是这么多年来,地产中介公司没有一个好名声的原因。
中国本土公司很擅长生产质量好、一般人却用不起的产品,这些商品往往走礼品市场,而非大众市场;我们也很擅长生产一般人买得起,但是质量一定差到你不敢用或不愿意用的产品。以北京的公共交通为例,我们有花2块钱买张票却挤不上去的地铁,也有50块钱一趟,很多人却打不起的出租车,如果你有5块钱或者10块钱,对不起,我们没有什么合适的东西给你。
这些顽疾客观上在中国市场上创造了一个巨大的饥渴的消费群体。这个群体的特征是:未必那么富有,却具备一定的消费能力,追随潮流,更重要的,他们需要身份认同和品牌归属感。遗憾的是,在中国市场,一直缺乏相应的产品和服务给到这个群体。
这个市场的缺口已经存在多时,而身在其中的企业却浑然不知,还在按照原来的节奏过日子。小米和一些互联网公司,逐渐发现了挖掘依托这个群体所产生的商业机会的方法。
至于为什么是互联网公司发现了这个方法(互联网思维),这是因为对于很多互联网公司而言,中国传统商业的一些弊病,实际上是天然免疫的。
尽管中国互联网公司有一个糟糕的copy to china(复制到中国)的名声,但也正是这种复制,让中国本土公司,第一次在商业模式和思考方式上,与世界接轨。正是复制让这些互联网公司的思维方式跳过传统商业中的既得利益陷阱。
互联网思维的概念范文3
上汽集团、上海通用、奇瑞、东风、捷豹路虎等车企CIO高管及中钢、武钢、团车网等上下游产业链的高管们,共同参与了这次战略研讨,富士通及PTC等公司的高管和技术专家也出席了本次会议,共同从互联网对汽车产业的冲击开始,重点讨论由于互联网将消费者的影响带入汽车的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的各个环节,对于互联网对整车企业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15家企业的总销售规模超过2万亿,现将其中的主要观点汇集为三部分。 从互联网基因到互联网思维
观点1:汽车企业不是不具备互联网“基因”,而是不具备“互联网思维”。与会的车企CIO大多不认可企业基因说,一致认为互联网对产业的冲击非常大,已经影响到汽车企业在产品概念的设计,并开始设想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模式转变传统汽车企业以产品为中心的模式,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的互联网模式。
观点2:汽车企业开始探讨平台模式,关注概念的创新,利用汽车作为承载,探索共享乘用服务等全新模式,汽车厂商不再卖车,转向提供乘用服务。但前提是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从产品市场份额的争夺,转向乘用服务市场份额的争夺,与会CIO认为可能的颠覆者是谷歌。传统汽车厂商具有一定的优势,但要与移动互联网企业结合才能完成这个突破。参会者关注了谷歌、百度、高德等互联网公司,同时也关注到租车行业与汽车制造商合作的新模式。
观点3:互联网的规律是消除一切浪费。想想看我们平时停在路边和车库里的车子,这是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在超大型城市中,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共享乘用服务模式将会带来商业模式创新,会给传统汽车制造商带来新的挑战:10年后你会是共享乘用服务的供应商吗?
观点4:85后对轻资产生活理念已经越来越认可,由买房买车转向买住宿和交通服务。如果用户做出这种选择,对于车企来说是致命的打击、传统制造企业现在也在向服务型制造企业转型,由卖产品到卖服务到卖使用时段,这给汽车制造企业也带来思考。 互联网化的汽车产品设计和生产
观点5:新兴技术在新车产品上和企业管理上不断得到应用,来支撑市场的变化和企业的变化。汽车制造商的概念将受到挑战,现在的汽车制造商未来未必还是汽车制造商,产业链上下游之间,不同产业之间会互相渗透。
观点6:按10年来算,人工成本持续上涨,而机器人3年就能收回成本。企业被人工成本绑架,以后数字无人工厂会流行。
观点7:在信息化和互联网的时代里,子系统的设计对于推动变革至关重要。超系统则要涉及到汽车产业外的环境、出行方式的变化、节能环保等,未来互联网时代会颠覆更多的概念。
观点8:车载系统不完全是汽车互联网化的未来。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推荐服务+乘用平台(车)+人,这才是汽车产业与移动互联网的结合部。
观点9:关于互联网时代汽车行业的再定义,针对汽车产业现状,车联网现在包含的概念很广,可以包括智能系统、智能交通等,狭义的车联网可以是很现实的事情,目前已处在春秋战国时代。
观点10:拥抱互联网要结合自己的优势,而不是跟着阿里等电商的思维走,要围绕着客户体验和客户需求来重新配置资源。北美的汽车制造商曾经也非常强势,要跨过经销商直接面向客户,现在这一步已经跨过去了。现在的挑战是,客户在变,市场在变,汽车企业如何变?
观点11:不相信谷歌会进入汽车业或是手机业,他的本质业务是广告。他发明汽车和眼镜的目的是为了让开车、走路的时候也可以看广告。汽车业面临的挑战应该也不是互联网,互联网只是个过程。汽车企业要重新思考,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到底在哪儿?
观点12:好产品不能完全让给客户的重度参与。产品研发、概念和功能设计,客户可以深度参与,但技术实现是企业的事情。小米从产品设计开始引入众包的做法,对于传统制造业也有冲击,但对于制造业,做好产品并严把质量关和提供优质的服务,这3点是目前最重要的。车企可以借鉴互联网的模式,但不能过快。 汽车互联网营销模式探索
观点13:关于汽车互联网营销模式的探索,其实互联网化也离不开基本的商业逻辑,你有何资源,如何整合。互联网的本质是一种渠道变革,50、60后的经营者和管理者要主动拥抱变化。国外发展最快的是网络+实体随处方便可见的租车公司。
观点14:支持全程销售和服务的集成平台,整合电话、移动和互联网多个渠道,提供统一的销售和服务管理视图。
观点15:结合移动化和互联网等创新渠道的文字、交易和语音信息所组成的大数据,进行专业分析,找到主动式服务的模式和契机,其关键是以用户为中心,而非以产品为中心。
观点16:制造型企业如何看待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特别是在互联网环境下如何更好地进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互联网能帮助提供一个产品从上市、销量升降和质量反馈等数据记录、分类和分析的功能,还可以对同类竞争产品的量、价和质量及客户体验进行比对型反馈,也就为制造型企业提供了当下销售产品的生命周期状态定义,并能根据客户体验产生新产品设计驱动,从而实现产品迭代管理,更快速、准确和符合市场需求。
观点17:关键是要从用户需求出发,短迭代,研发人员是决策主体。其实互联网和软件产品研发有不少思想是从制造业借鉴的,比如精益,但从围绕产品转向围绕客户是互联网的基因。企业的边界变得模糊,互联网让客户可以参与产品从设计到交付的全过程,能否直接引入作业和成本数据元素,让用户参与设计和制造最关键。
观点18:互联网对产品生命周期产生了很多影响,特别是建立消费者信息反馈的闭环,将消费者的影响带入企业业务流程。
参会嘉宾名单:
曹国钧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信息部副主任兼信息公司董事长
邓刚 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信息化管理总监
李红 中国中钢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管理部总经理
马军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裁
唐佩来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技术部总经理
赵小平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管理部总经理
张新权 上汽集团 信息总监
吴新春 武汉钢铁集团 信息中心主任
樊贵先 武汉钢铁集团 咨讯管理处处长
李宏伟 东风汽车乘用车公司 综合管理部部长
徐晶 微软 大中华区IT总监
陈颖剑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信息系统部执行总监
韩军 1号店 副总裁兼CTO
邓树洪 团车网 COO
王胜军 捷豹路虎 亚太区信息技术副总裁
互联网思维的概念范文4
关键词:互联网+;智能邮政;智能城市;应用
一、引言
“互联网+”强调利用互联网技术以及相关的网络信息资源来优化或改进传统行业中的信息传播途径,进而营造相对优越且低成本的传播模式,从而形成产业升级与服务提档的根本目的。从现有的研究结论来看,现代城市对智能邮政系统的根本要求分为便捷、透明、可控与多样,而落实在邮政系统本身利用“互联网+”的概念也可以实现市场范围的主动拓展与产业多样化升级,从而实现现有渠道的立体应用。从邮政系统发展现状与“互联网+”改造的进程中我们发现其依旧存在一定的不足,客观上表现为产品思维活跃性较差、互联网思维老旧、行政体制滞后等问题,严重的影响了其在“互联网+”道路上的发展进程,故而本文基于上述目标以智能城市为客观对象,以邮政系统升级为研究根本目的进行探究,旨在能够为后续的相关发展与改革提供参考意见。
二、互联网特征及其在邮政改革中的优势
“互联网+”概念的提出是基于互联网的基本发展趋势及其时代特征,具体而言是信息的丰富性以及获取的便捷性。随着我国互联网发展的不断提速,人们通过互联网系统获得信息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同时移动互联网也满足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便捷性。而城市邮政系统作为政府事业单位设立的服务部门正是应该基于上述的便捷性来不断的提升与优化自身的行业特征与服务产品类别,进而为用户(服务对象)提供更为具体与多样化的产品体验。只有将邮政系统的服务供给定义为一种服务类产品,在结合自身的“作为思想”的转变才能够获取相应的成功。落实在具体的智能邮政改革层面我们发现应用“互联网+思维”至少具有如下两个方面优势:第一,在客户维度:首先,通过“互联网+”系统的构建能够使得客户获得更为人性化与便捷的服务。一方面不仅能够使得邮政系统的透明与便捷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互联网通经的构建实现个人与单位客户的个性化定制行为的实现。其次,通过互联网改造能够使得客户与邮政系统内部的联系由传统的“单定向”联系向“多网络”联系进行转变。简而言之就是能够将邮政系统内部的各项资源(服务)向单一的“入口”进行规划进而形成“单入口,多通经”的网络模式,实现客户便捷的最大化。最后,互联网手段与技术能够有效的拓展邮政系统与客户之间联系的时间性与空间性,最终达成“24*7”的全天候模式及“全覆盖”的空间模式。第二,在邮政系统维度:首先,“互联网+思维”能够有效拓展邮政系统内部的业务联系,利用旧有渠道拓展更为广泛的业务承载;其次,利用“互联网+”能够有完成邮政系统的内部优化,在业务成本与人力资源成本方面提供更高的优化可能;最后,利用“互联网+”形成邮政系统信息多元化的来源,对于形成个性化服务、多元化服务、便捷提供基础。
三、智能城市邮政系统应用建议
基于上述的分析我们发现“互联网+”对于邮政系统的供给方与服务方均具有一定的优势,故而基于相关理论进行系统性升级成为必然,也是后续一段时期内邮政系统内部规划与发展战略落实的有效途径。结合现阶段的实践经验以及主要的研究结论本文认为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互联网+”战略建设是具有积极意义的。首先,需要完成内部结构的“互联网+”升级。要想完成智能邮政系统的升级改造需要从思想以及相关行政体系方面进行适度的优化。在建立“互联网+”思维的基础上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重视并落实信息收集、信息等网络途径,进一步降低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成本并提升其广度与容量。其次,需要进行业务类别的分类与评价。作为服务企业,企业内部服务体系的规划是其是否成功的关键。在此部分内容建设的过程中建议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对现有业务进行评价;二是对现有信息途径与通道进行分析;三是形成有效的业务整合与新业务添加。如票面招商、包装招商、定向广告投放、查询业务拓展等均可以成为整合目标。最后,需要丰富邮政行业的服务手段与内容。在“互联网+”的思维与体系建设下,传统业务存在不同的形态,而新业务也存在更高的发挥空间。为此,我们需要在新服务业务拓展方面投入更大的力量。以新业务拓展为例,邮品信息定向推送、交易平台建立、基于邮政系统的广告推送、外包生产、物流整合、物联网体系建设等均是可行的有效业务。另一方面,在构建相关新业务的过程中我们要将“服务”与“人性化”理念落在其中,通过主动出击的方式寻找客户的市场需求,通过总公司支持、分公司开发、营业网点试点落实的方式对新业务进行实现,最终形成上下“多级联动”的创新方式,共同推进智能城市邮政系统的建立与落地。
四、总结
本文以“互联网+”战略为基本的研究背景,在探究其核心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上结合邮政现阶段的业务体系提出其在应用“互联网+”的优势与必要性。并从业务结构升级、业务渠道整合以及新业务开发等层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今后的相关改革与智能邮政系统建立与落实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指导。
参考文献
[1]莫汝钊,凡刚.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邮政业务研究与应用[J].邮政研究,2015,(05):11-14.
互联网思维的概念范文5
你很难想象餐饮公司会和互联网深度扯上关系,不过黄太吉煎饼和雕爷牛腩在过去一年时间里自称使用了互联网思维来做生意。黄太吉的做法是使用了微博、微信、陌陌、大众点评等互联网工具和网站进行宣传和推广;雕爷牛腩做得就更出位了,包括餐厅的菜品像网络游戏一样举行“封测”、只有12个菜品追求极致体验、邀请苍井空在内的微博大V吃饭并感想、创始人“雕爷”发长微博贬损大部分人的吃饭品味引起争议等等。
然后,它们都宣称使用了互联网思维。
所谓互联网思维,真是一个语焉不详的词语,我比较赞同一位天使投资人的说法,就是免费、快速迭代、追求大用户量和通过增值服务收费。他举出的例子是1990年代做软件和现在做软件的区别,比如浏览器在1990年代都需要单独购买,但是几乎所有的互联网软件都是免费。另外一个让我信服的理由是,他认为这种思路也主要体现在互联网领域,毕竟只有在比特的世界里才能够零成本复制和真正的免费。
所以问题可能不是黄太吉和雕爷牛腩提供了一组多值得复制的带有互联网思维的商业案例,而是它们做的一切,本身就是传统服务行业已经积累下的游戏规则—任何想要做好生意的餐厅,都会付出成本改进产品、服务和环境去迎合并提升用户体验。这也是在北京的你会爱绿茶餐厅、在上海的你会喜欢各种路边精致蛋糕房,以及全国人民都爱海底捞服务的根本原因—这些公司都在对产品口味本地化、性价比方案、服务策略不断调整和改进。
另外,一部分互联网产品之所以要封测,也是为了像传统行业一样改进产品,是个思考如何更加贴合用户需求的过程。黄太吉们的不同,只是借用了互联网渠道作为营销方式,然后更加卖力地告诉潜在客户自己在干什么而已。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营销方式之所以能够爆发,和我们的关注重心也有关。在竞争激烈的传统行业,微博、微信等工具使用门槛不算高,能宣称使用互联网思维,是因为同行都没有这么做,它抓住了稀缺的注意力资源,所以也更容易打动投资人、媒体和一些消费者。
回过头来数,不仅仅是互联网思维,云计算、大数据、O2O也是在创业领域中被频频使用但逐渐偏离核心、有用坏倾向的几个词。理由不难理解—因为它作为概念,足够省力、好用,套用投资界爱用的一个词,就是没有足够宽的护城河。对于创业者来说,这会是个危险的信号,偏离自己核心价值的包装,很可能让未来的生意陷入难以挽回的营销灾难。
无论是亚马逊、微软还是Google,它们谈云计算的时候,不是执着于一个概念,而是更多地去解释业务线和产品。但中国的一些创业公司更多是在为自己贴一个标签,做网盘、下载工具、浏览器、论坛工具、软件等等,都宣称是云计算。几乎所有面向大量消费者的App、服务都会产生一定的用户数据,所以无论之前有没有对这些数据产生过兴趣,甚至不会去收集存储这些数据的公司都宣称自己有了“大数据”。即使这样,这些公司有了数据,它会充分利用这些数据吗?
互联网思维的概念范文6
2015年这个大力推广“智慧家居”的年份,但凡能与家居生活沾上边的企业都如牛虻一样,围着“智慧家居”的概念嗡嗡乱转,只是真正将“智慧家居”落到实地的企业却寥寥无几。当市场已经快要习惯众多企业借着“智慧家居”的由头狠捞消费者的油水时,美的与小米合作推出的“i青春”智能空调的消息恰如一记闷雷,劈开了笼罩在市场上的层层阴霾,也又一次将“互联网+”与“智慧家居”的概念推到了空调领域的风口浪尖。
“i青春”智能空调与普通空调最大的区别就是其内置有小米WiFi和蓝牙,因此此款空调不仅能够连接互联网,还可以通过APP软件与小米手机、小米手环、小米智能家庭套装等硬件设备互联互通,实现对空调的远程控制。另外消费者还可以通过可穿戴设备实时监测人体对环境温度的需求变化,将数据反向输送给空调,从而自动形成用户的温度曲线。可谓是一款既“智慧”又能满足高质量家居生活的空调“神器”。
算起来美的的智慧家居之路早在2014年就已起步。2014年初,美的独创M-Smart智慧家居理念,力图将家电产品技术与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进行结合,从而推出集智能化控制、管理、维护于一体的大型家居系统。在确定要构建这样一个家居系统之后,美的又逐步推进其构想的“空气智慧管家”、“营养智慧管家”、“水健康智慧管家”与“能源安防智慧管家”这四大管家体系。直至今日,美的在这四大管家体系上的建设一刻都未停歇。
美的M-Smart智慧家居理念的提出与完善为美的在未来的智慧家居市场上赢得了一席之地,不过,在美的看来,这也仅是其摆脱传统电器企业形象,向智慧家居企业转型的第一步。美的在多年的发展中更加认识到,若想尽可能多的咬到智慧家居市场的亿万蛋糕,靠单打独斗并非长久之计。因此在M-Smart智慧家居理念渐趋成熟的时候,美的先后与代表着互联网行业的阿里、腾讯微信、苏宁云上以及小米展开了一系列的合作。
2015年4月3日,美的与阿里签订战略协议,最终实现了将美的以家电为中心的物联网系统完全接入阿里的云计算平台的目的。4月7日,美的空调又与腾讯微信平台达成合作,并完成了第一版与M-Smart兼容的微信空调智能系统的开发。5月28日,美的空调与苏宁云商在南京召开战略合作会,宣布双方合作布局物联网智能空调市场,合作之后,美的便能通过苏宁云居超极APP控制美的产品,最终实现“美居”和“云居”的双平台控制,共享双方大数据。6月30日,伴随着美的与小米合作的智能空调“i青春”系列智能空调的隆重面世,美的互联网及智能化战略又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而美的集团也正在由一家传统的家电制造商,向着智慧家居的创造商大步前进。
只是大多数人表示担忧的是,以广泛布局服务网店为特征的美的集团是一家传统电器制造企业,这与以互联网为依托而成长起来的互联网企业在经营模式乃至经营理念上都是截然不同的,如此特征迥异的两类企业,果真能够达成和谐的合作吗?
美的家用空调事业部总裁吴文新在谈到与小米的合作时明确表示:“合作之后,美的集团会以更加开放的态度,积极借鉴小米的互联网思维以及口碑传播等经验,共同探索建立发展之道。”同时,美的空调还不计成本地在总部设立了智能产品开发部,专门研究更符合智慧家居概念的智能空调,可见其对开发智能产品的重视。
小米智能家居负责人高自光也表示:“小米在与美的空调的研发对接中,见到了美的最先进的空调生产车间,因此我对这次合作生产智能空调充满了信心。”此外,小米也首次在社区开设“智能空调”板块,让广大“米粉”充分参与到智能空调的研发、设计、体验等环节,共同探讨智能空调的未来发展趋势。
2015年6月9日,已经研发成功的“i青春”空调在小米社区进行试用公测,逾10万名资深“米粉”用户踊跃报名并交出50多份既详尽又有深度的体验报告。这一现象意味着像小米这样的互联网企业一直引以为豪的粉丝动员能力以及互联网无缝双向互动的优势已被美的牢牢地抓在了手中。美的通过小米社区开展的这场与试用公测,不单单为美的省下了“i青春”空调的新品宣传费用,甚至连售后服务回访的功夫也省下来,更令一直关注美的与小米合作的行业人士惊叹的是,美的在这场合作中所体现出来的互联网思维已达至臻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