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环境工程的理解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环境工程的理解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环境工程的理解

对环境工程的理解范文1

【关键词】 髋关节置换术;深静脉血栓;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41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743-02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主要应用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髋关节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以及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等疾病的临床治疗。随着该技术在各级医院的推广应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各种并发症的预防,日益受到临床的重视。尤其是预防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被逐渐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我科在2007年以前,针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仅仅给予一般常规护理,术后发生肢体肿胀的患者较多;在2007年以后,由于开展了预防DVT形成的专项护理,术后发生肢体肿胀的患者明显减少。现将以上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本组病例资料共分为2组。一般护理组:为自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我科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51例,男23例,女28例,年龄58岁-74岁,平均69岁。其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例,髋关节骨关节炎6例,股骨颈骨折44例。专项护理组:为自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科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66例,男27例,女39例,年龄60岁-79岁,平均71岁。其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例,髋关节骨关节炎5例,股骨颈骨折58例。

1.2 护理措施

1.2.1 一般护理组 手术后将患肢置于外展中立位,抬高30度,于手术后第1天开始帮助患者进行肢体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逐渐开始进行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交替锻炼。于手术后3周开始下床行走锻炼。

1.2.2 专项护理组 ①心理护理:在患者入院后,针对其对于手术未知风险以及疼痛的恐惧,及时进行心理干预,使患者及其家属能够尽可能多地了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相关知识,消除恐惧心理,使患者能够在术后积极配合康复锻炼。②饮食指导:嘱患者进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低脂饮食,以利于降低血液粘稠度。③术后将患肢置于外展中立位,抬高30度,于手术后第1天开始帮助患者进行肢体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逐渐开始进行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交替锻炼。尽早利用助行器或双拐辅助,进行行走锻炼。④术后给患者应用止痛泵,或者止痛药物,减轻术后疼痛,利于患者积极配合术后康复锻炼。⑤术后开始交替间断应用CPM和下肢电动静脉泵,两种设备均每日使用3次,每次1小时。CPM从30度开始,每日增加10度,不超过90度。⑥遵医嘱常规应用低分子肝素或者利伐沙班。

1.3 DVT诊断标准 ①突然出现患肢肿胀;②小腿局部疼痛,并伴有明显压痛;③Homans征阳性,即被动快速背伸踝关节,若引起小腿肌肉深部疼痛,则为Homans征阳性;④下肢静脉多普勒超声显示静脉血栓形成。

1.4 统计学方法 分别计算两组患者DVT发生率,进行组间X2检验,P

2 结果

一般护理组术后发生DVT37例(72.5%);专项护理组术后发生DVT12例(18.2%)。行组间X2检验,P

3 讨论

文献报道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约为42-57%[1],国外甚至有文献报道高达80%[2]。DVT的发生,不仅增加了患者的术后痛苦,影响术后康复锻炼,严重时会发生肺栓塞,危及生命,所以必须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足够重视。

DVT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血液高凝状态,静脉血流淤滞和静脉内膜损伤[3]。患者若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肥胖或者高脂血症,均会伴有血液高凝状态。由于老年患者的心肺功能退化,手术中麻醉使外周血管扩张以及手术后的肢体活动减少,均会导致静脉血流淤滞。手术中的扭转和手术野的牵拉则会导致静脉内膜损伤。手术后常规应用抗凝药物,可以减少血液高凝状态诱发的DVT形成。手术后积极主被动活动患肢,应用静脉泵,尽早下床行走锻炼,则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静脉血流淤滞状态。

在DVT形成的诊断方面,肢体肿胀,疼痛以及Homans征阳性,均不能作为可靠的诊断依据。虽然深静脉造影是诊断DVT形成的金标准,但是由于该方法在技术和设备上有特殊要求,相应花费较高,且本身具有一定的医疗风险,所以我科多以下肢静脉多普勒超声作为诊断的依据。

DVT发生的危险人群也应该得到临床医护人员的重视。低危人群是40岁以下行简单手术,且不合并其他危险因素;中危人群是40岁以上,合并有心肌梗塞或者心衰病史;高危人群是40岁以上需行较大手术,或者骨科手术,曾有DVT,恶性肿瘤或者脑梗塞病史者。护理人员了解了DVT发生的人群分类,就会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

虽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DVT形成日益受到临床的关注,也相应地给予了多方面的干预措施,但是仍然不可能从根本上杜绝DVT的发生。只有临床医护人员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在医疗和护理上进行深入的沟通和合作,才能将DVT形成的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参考文献

[1] 邱贵兴.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J].中华骨科杂志,2009,6(29):602-604.

[2] 全小明,王小俊,店智辉,等.髋部手术早期DVT中西医结合预防性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168-169.

对环境工程的理解范文2

【关键词】环境工程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毕业要求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4-0021-02

环境工程专业是一门交叉学科,与化学、微生物学、材料学、管理学、社会学,特别是工程学等许多学科有密切的联系。为了推进高等院校工程教育质量的提高,开展与国际接轨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已势在必行。教育部于2007年启动了环境工程专业认证工作,2012年中南大学环境工程专业顺利通过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效期三年。时隔三年,我校即将迎来新一轮专业认证工作。根据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2015版)的最新要求,专业认证中“毕业要求”部分从原来的十条扩展为十二条。本文针对新规定的十二条内容,在深入理解认证标准的基础上逐条进行分析,为提高我国环境工程专业认证水平进行有益的探索。

一 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理解

第一,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分解指标点为:(1)结合环境系统工程等专业知识,能够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数学知识运用到复杂工程问题的表述之中;(2)能够运用物理、化学等相关知识掌握复杂工程问题的技术原理;(3)较好地掌握工程制图、环境设备及设计基础等环境工程领域的工程基础,并进行改进;(4)较好地掌握“三废治理”等环境工程领域的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并用以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

第二,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分解指标点为:(1)针对实际问题选择恰当的物理、化学等相关知识进行推理分析;(2)能够运用数学、物理及化学的相关知识分析复杂环境工程问题,并结合环境领域专业知识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表达与实施;(3)在充分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开展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

第三,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分解指标点为:(1)掌握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基础化学知识;(2)掌握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的专业基础知识;(3)具备环境工程专业所需的设计/开发技能,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4)能够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解决实际问题;(5)能够在工程设计中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等因素;(6)培养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工程人才。

第四,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分解指标点为:(1)结合环境工程原理和专业基础知识,设计实验进行探索和分析讨论,并优化实验技术与工程方案;(2)掌握开展初步工程设计的工程知识,并将其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探讨复杂环境工程问题;(3)掌握复杂环境工程实施活动中涉及的重要工程技术指标,研究达到指标的工程技术途径。

第五,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分解指标点为:(1)理解工程活动中获取相关信息的必要性与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图书馆资源进行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2)掌握开发、选择、使用恰当的技术和资源,运用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获取专业信息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方法。

第六,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分解指标点为:(1)能够运用所学的环境规划与管理、系统工程的知识分析和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2)理解应承担的责任、具有社会责任感。

第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分解指标点为:(1)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2)能正确认识并评价工程实践对客观世界的影响。

第八,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分解指标点为:(1)能够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2)具备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具备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懂法守法;热爱环境保护事业,注重职业道德修养,用人单位评价好并具有一定社会反响。

第九,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分解指标点为:(1)能够理解团队合作的意义,能与团队成员有效沟通,用人单位和社会评价好;(2)能够在团队中根据角色要求发挥应起的作用,工作能力得到充分体现。

第十,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分解指标点为:(1)能够通过口头或书面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2)至少掌握一门外语,对环境工程专业及其相关领域的国际状况有基本的了解,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第十一,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分解指标点为:(1)理解工程活动中涉及的重要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2)能够将相关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应用于多学科环境中。

第十二,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分解指标点为:(1)对于自我探索和学习的必要性有正确的认识;(2)能够采取适合的方式通过学习发展自身能力,并表现出自我学习和探索的成效。

二 基于指标点分解建立的反馈与调查机制

为实现上述毕业生知识与能力的培养目标,本专业除了通过传统的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技能训练等途径外,还建立了一系列反馈与调查机制,保证毕业生达到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目标。第一,建立毕业反馈机制。针对31位近3年的毕业生,通过校友及用人单位等对其毕业能力的信息反馈来评估学生的毕业能力。评价总结为:本专业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吃苦耐劳,爱岗敬业,勤学好问,适应能力强。本专业的许多毕业生在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已成为部门负责人或技术骨干。可保证“毕业要求”(第八)职业规范、(第九)个人和团队、(第十二)终身学习目标的达成。第二,建立跟踪调查机制。为了解中南大学环境工程毕业生根据角色发挥作用的情况,每年进行社会调查。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总结为:本专业毕业生在思想品德、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有较好表现。可保证“毕业要求”(第九)个人和团队、(第十)沟通目标的达成。第三,学院设立冶金与环境论坛,为学生提供国际交流平台。近3年来,共邀请国内外知名教授来学院讲座百余次。据统计每次学生提问参与度达30%,体现了跨文化背景下较好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可保证“毕业要求”(第十)沟通目标的达成。

总的来说,不同高校基于自己的学科特色与专业特点,对“毕业要求”的指标点进行深入的理解与阐释,更能保证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以中南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为例,为适应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需要,结合本校环境工程专业的定位,将培养目标制定为“培养具有扎实的理工科基础和环境学科专业基础知识,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宽广的知识视角,既有创新务实精神又有协调沟通能力的环境工程专门技术人才。系统掌握环境污染与防治、环境影响评价与监测、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生态工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具备污染防治工程相关工艺和设备的设计与研发能力,能在环保部门、科研院所、工矿企业等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学和科研。”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所需的环境工程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王玲、盛敏.深化认证标准理解,提升自评工作质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5):113~118

[2]黄钰铃、周宜红、董晓华.三峡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建设规划若干思考[J].大众科技,2011(5):176~178

对环境工程的理解范文3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农业的飞速发展,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环境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快速增加。目前,我国兴办环境工程专业的高校很多,每年毕业的环境工程本科生规模达万人,为环境事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但同时也形成了巨大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环境工程专业普遍存在教学理论重于实践、课堂重于课外的倾向,人才培养的质量难以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用人单位普遍反映环境工程应届毕业生缺乏较强的实践能力,有些单位选择接收有实践工作经验(1-2年)的环境工程毕业生,还有些单位则选择接收其他相关专业的毕业生,比如一些污水处理厂青睐排水工程专业的毕业生,使得环境工程专业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环境工程专业是以环境科学为依托,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工程技术,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规律并进行控制调整的一门新型综合性应用学科,是由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生态学、地学、水文学等多种学科交叉所形成的一门学科[1]。湖南工学院在2007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在原专科专业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不断完善与发展的基础上,2010年开始招收第一批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面对环境工程专业的就业形势与现状,我们有必要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从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因此,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改革。

1课堂教学联系实践

环境工程专业所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理论性强。对于理论知识的讲解通常是通过课堂教学实现的。但是,环境工程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如果对实际情况缺乏了解,不仅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反过来还会影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因此,将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

1.1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的认知

环境工程专业的许多理论知识与实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方式尤其是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增加学生对实践的认识,进而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如在讲解厌氧活性污泥处理有机废水时,可利用农产品加工有机废水生物处理的影像资料加强学生对整个过程的理解,废水为什么要经过调节池和热交换器,了解工艺中的核心厌氧活性污泥反应器的构造,以便于理解微生物降解有机物的生理生化反应机理,了解三相分离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等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对整个反应体系有较明确的认识,使学生不到现场即能了解到工程状况并分析实际工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让学生思考可以怎样改进工艺提高处理效率。又如在讲授AutoCAD时,可与环境工程的实例进行结合,如绘制曝气池的平面图、曝气管路布置图、曝气头和搅拌机等设备图,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会AutoCAD的基本绘制,又可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并直接为课程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专业技能。

1.2课堂讲学与课程设计挂钩

课程设计一般需要综合专业知识,一些课程设计安排在某一学期,与专业过程分开,但这时很多专业课程的知识已被淡忘,课程设计不能很好地利用和巩固理论知识。因此,如果将课堂讲学与课程设计挂钩,有机结合,理解将更为深入。因此,我们将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等课程设计与相应专业课安排在同一个学期,将面向工程的课程设计融于专业课程中,这样就可以及时地利用专业知识。首先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及案例为学生提供多个选题,然后学生根据兴趣选择题目。借助已学知识查阅资料、设计和计算,并绘出相应的设计图纸。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及时地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不仅可以使学生对课堂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更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2开展综合性实验

我校环境工程课程设置中安排了多项专业实验,如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固体废弃物控制工程实验、环境监测实验和环境微生物学实验,各专业实验均附属于相应的理论课程。上述专业实验多为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很少。比如环境微生物学实验中,微生物形态和结构观察、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等都是简单的验证性实验,且培养基配制和灭菌消毒等都是由实验老师完成的。这样使得学生在预处理环节得不到充分锻炼,造成与实际脱节,既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也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有必要开展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环境微生物实验中,可以由专业教师给出开发性题目如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等,然后由学生组成实验小组,查找资料确定实验方案。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实验技能可以得到加强,比如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消毒、微生物接种、显微镜观察等,并且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加强,比如实验过程中出现杂菌可能由哪些因素引起,如何防止等。通过综合性实验,学生对实验的理解较为系统且动手能力大大加强,为以后再深造或是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3实习教学体系

实习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教育方针,培养适应社会要求的专业人才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实习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以致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2]。我校环境工程在实习时间安排上,为1周认知实习、2周生产实习、4周毕业实习,已基本满足环境工程实习时间要求。

3.1认知实习

设在专业课之前,使学生对所学专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感性的认识。我校的认知实习安排在大二的第一学期,在大多数的专业课程开设之前。做好认知实习可为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做好准备。认知实习时间短,并且大多以参观为主,经常会出现学生草草参观,参观过程中提不出实质问题,参观后又容易忘记的现象,对以后的专业课教学无太大辅助作用。为了避免这些情况,使认知实习发挥最大的作用,要做好参观前、参观中及参观后的工作。以参观生活污水处理厂为例,在参观前,要引导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如工艺流程、工作原理、设备情况、实际运行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尽量做到有备而来,目的明确。在参观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并耐心解答。结合参观前的准备,学生可对整个污水处理过程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参观后,要及时督促学生完成实习报告,巩固所学知识。这样为以后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达到认知实习的目的。

3.2生产实习

生产实习是本科教学计划中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已经学过的专业基本知识,巩固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3]。目前生产实习中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实习单位接纳大量学生实习有困难,学生实习影响单位的正常工作,一些实习单位出于安全问题不欢迎学生到单位实习,或者学生在单位里的实际动手机会少。因此,需尽量多联系长期合作的实习单位,生产实习的实习经费也有待提高。另外,还可以采取学生分组实习,避免短时间内实习人数太多而影响单位的正常工作。让学生深入生产第一线,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实践能力。#p#分页标题#e#

3.3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综合系统地运用所学知识,并为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一般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然而,学生毕业后工作多种多样,不少学生在最后一个学期已经有工作意向,对于与其工作相关性不大的毕业实习应付了事,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另一方面,很少有实习单位能容纳几十甚至上百人同时实习。因此,除教师联系实习单位外,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实习单位。学生选择与自己工作相符的岗位进行实习,可以极大地提高积极性,另外还可以为今后的工作积累经验。当然,学生自主实习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在给予学生更多自主的同时要加强管理。比如实习考查可由教师和实习单位共同考核学生,这样可以较为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实习情况。

对环境工程的理解范文4

关键词:案例教学;环境工程原理;教学改革

“环境工程原理”于2004年被教育部相关教学指导委员会确定为高校环境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随后逐渐发展成为高校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必修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分析归纳总结了环境工程专业涉及的水、气、固废、环境净化和生态修复等核心课程的技术原理,并对具有共性的基本原理、现象和过程进行系统和深入的阐述,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系统性。因此,该课程被认为是环境工程专业学生接触和深入学习环境领域技术的基石和桥梁[1]。该课程于2019年秋季在重庆文理学院首次对“新工科”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开设,此前,重庆文理学院用“化工原理”课程作为环境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尽管两者涉及的某些基础原理性知识具有类似性,研究对象和体系却有着较大区别。如“化工原理”关注的是化工生产过程中较高浓度的操作条件,而“环境工程原理”关注的是环境污染净化和控制领域较低浓度的污染物,后者更符合环境专业的特色和需求。作为重庆文理学院一门新课,该课程自开设以来将在较长时间内处于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阶段。本课题旨在阐述“环境工程原理”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可行性及其设计实施方法,以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率和培养具有解决实际环境问题能力的创新人才。

1案例教学法概况

案例教学法于1870年起源于美国哈佛法学院,并取得显著的教学改革成果,受到了教育界的高度关注,随后在全球各地得到快速推广与普及[2,3]。改革开放之初,成熟的案例教学模式开始扎根于我国高等教育,并在各个专业领域的实践中取得了广泛成功。所谓“案例教学”,顾名思义是一种以案例为主的教学方法[4,5],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求,通过引入合适的生活场景或模拟仿真场景,使学生置身于案例场景中,甚至产生身临其境的效果,并根据实际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和案例问题相结合,鼓励学生积极主动讨论和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期间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及时对学生的过程行为给予肯定或评价矫正,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案例教学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以案例为主。案例可以是真实的生活场景,也可以是虚拟的场景,但必须和教学内容高度一致;其次,强调师生交流互动。案例教学以学生主动参与为主,教师引领为辅,师生互动交流为保障,师生互动程度越高,则教学效率越高;再次,开放性。案例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同一案例,基于学生个体差异性和思维发散性的不同,学生可能会提出不同的解决措施;最后,启发性。案例是为教学目标和内容服务的,案例应具备引导学生深思、启迪学生思维的功能,进而达到实际联系具体理论,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案例教学法在“环境工程原理”教学中的必要性

“环境工程原理”作为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深入学习环境工程领域技术的基石和桥梁,必须要符合国家和学校对该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要求。在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重庆文理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环境污染净化和控制领域的高层次实用型人才[6-7],特别是社会紧缺的,具备系统的专业理论基础、良好素质和综合能力的环境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掌握环境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具备以理论知识为依据,分析解决实际环境工程问题的能力。作为一门理论性强的核心专业基础课,在“环境工程原理”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对培养应用创新型环境人才至关重要,这与案例教学法的目标相一致。因此,在“环境工程原理”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法是非常有必要的。此外,“环境工程原理”课程知识体系复杂、原理性和系统性强、内容抽象枯燥和难度大等特点,决定了该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无太大联系,这进一步加大了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难度。因此,适当引入生活案例或者简单的虚拟案例,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其自主学习能力,又能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加深对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因此,将案例教学和“环境工程原理”教学相结合非常有必要。

3案例教学的设计和应用

在案例教学法中,案例选择是关键,案例必须与具体教学内容紧密联系,既能体现“环境工程原理”的专业知识,也能说明环境污染净化和控制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的案例才是好案例。环境工程案例教学的设计和应用应当体现出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3.1案例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案例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案例教学的成败。在教学设计时,必须认真分析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认真考虑哪些知识点引入案例最合适,案例如何扩展、延伸到教学内容,案例分析讨论和理论教学的学时分配,如何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对案例的分析等,这些都是需要结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考虑的。如首节绪论课的目的是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学习“环境工程原理”,而“环境工程原理”是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学生对专业认识和专业知识都不深。此时,在进行案例设计时可以选择学生较了解的热点环境事件,引导学生做事件应急处理人,分析污染物的来源和去向,提出解决策略,并与事件处理方案对比,不仅可以使学生明白“环境工程原理”的重要性,还能培养其思维创新能力。3.2案例新颖。教材一般滞后于工程应用,因此,案例只有与工程技术同步,才能使学生掌握与时俱进的专业知识。例如吸收章节,环境工程领域吸收法主要用于脱硫脱硝。石膏法是烟气脱硫应用最广、最成熟的技术,但其现在面临着脱硫产物处理处置的问题,导致该处理处在转型阶段。此时选择该案例作为增强吸收传质过程是不错的,但可能会导致学生与新知识、新技术脱节。3.3案例源于生活场景。“环境工程原理”涉及的知识是各种环境技术原理具有共性的基本原理知识,实际主要应用于污水处理厂、火电厂和给排水等方面,与学生实际生活契合度较小,选择这方面的案例较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讲授保温层内容时,可以选择如何让学生将一杯开水尽可能维持较高温度作为案例教学。此时,大多数学生会基于生活方式给出使用密封容器或者保温杯的方法。3.4案例具有创新启发性。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选择自己的科研方向或者环境领域热点创新技术作为案例。如在吸附章节,可以从绿色化学概念出发,选择反向案例展开探讨,如污水中重金属用吸附剂是否可以完全去除?教师在和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可以从自身科研或全球先进技术角度说明现状以及启迪学生改进的思路,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吸附知识,还可以激发其科研创新兴趣。案例教学的核心是案例的选择,但案例教学的高效实施还需要其他几个方面。首先,指导学生课前积极思考。由于“环境工程原理”的知识较深奥、难理解,教师在课堂上突然引入案例,学生可能难以提出专业性的策略。教师可以把需要引入的案例作为课前作业,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预习或参阅文献资料,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在某些方面作一些要求,以引导学生较全面地查阅。其次,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性和成绩分布等,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分组交流。教师要作好小组交流考评,制定恰当的要求和制度,促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探讨。最后,在进行案例教学时,教师要积极和学生互动,并及时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指导,对好的方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错误的观点进行纠正,并选择合适的时机,使教学过程从案例分析过渡到相应的教学内容上,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4结语

对环境工程的理解范文5

关键词:专业实验;开放办学;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张庆乐(1979-),男,河北宁晋人,泰山医学院化工学院,讲师;张丽青(1975-),女,河北玉田人,泰山医学院化工学院,副教授。(山东泰安271016)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6-0093-02

环境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构成高等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必要的实验技能,更重要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提出和分析问题、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为将来从事科学研究和提高就业竞争力打下良好的基础。[1-6]目前,大多数高校的环境工程实验教学工作仍采用与理论相配套的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虽有一定的优势,但容易造成学生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致使培养的大学生眼高手低、缺乏实践技能和创新精神,失去了在考研和就业市场的竞争力。[7-9]如何改革环境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努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成为当前高等学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泰山医学院是一所地方性医学院校,其环境工程专业属于环境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预防医学、管理学等多学科交叉专业。针对以往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我们确立了“三层次三模块”专业实验教学体系,采取开放式办学、自编实验教材和多媒体课件、实验课单独考核等措施,努力使专业实验教学体现“医工结合”的办学特色,不断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一、传统专业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2002年设置本科环境工程专业以来,环境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一直采取与理论相配套的教学模式,虽然使学生的实验技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锻炼,但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改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实验项目以基础型和验证型实验为主,难以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创新能力

由于实验项目的开设是从单独某门课程角度出发,每门课程安排的实验学时数有限,使得基本实验技能的锻炼和综合分析、创新能力的锻炼难以兼顾,造成了专业实验项目以基础型和验证型实验为主。这种实验教学模式虽然能够锻炼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但从试剂配制、仪器组装与调节到实验步骤的讲解等整个实验过程过程由教师控制,学生只是被动地参与实验,机械地操作仪器设备,很多学生根本不动脑筋思考,即使数据不好,也不会分析和查找原因。[10-11]长此以往,学生缺乏对专业实验的兴趣,更不能充分调动其自身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造成学生实验技能和综合素质下降,失去了在考研和就业市场的竞争力。

2.实验室设备利用效率不高,个别设备出现老化或损坏

过去的专业实验教学是与理论课相配套的,而且一般是先讲理论后做实验。这种教学模式使得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从开学到期中很长一段时间处于空闲状态,快到期末时许多理论课都要安排专业实验,由于仪器设备数量有限而学生人数较多,使得很多仪器设备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经过几届学生的使用后个别设备出现老化或损坏,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3.缺乏与开设实验项目相配套的实验指导教材,学生实验技能不过关

一直以来,专业实验教学并没有专门的实验指导教材,大多数以课程附录中的实验项目和内容为主要参考依据。这些实验项目由于编写较早,又没有及时进行内容上的更新,因此一些实验内容过于简单,而且所用的仪器设备多数已经落后,不能满足目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需要。个别课程附录中没有的实验项目由指导教师事先编好实验讲义打印后分发给学生。由于课程附录或教师自编实验讲义中的实验步骤几乎全是文字描述,虽然实验步骤描述得比较清晰,但对于某些实验现象或仪器的基本操作往往使学生把握不准或理解模糊,加上教师在实验课上语言讲解或现场演示不清楚,使得很多学生基本操作不规范,专业仪器设备错误操作,导致仪器设备损坏率较高。

二、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

以培养“医工结合”特色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为改革目标,自2008年以来我们组织承担实验教学任务的全体教师对实验项目进行删减、整合和更新,参考国内外著名高校关于专业实验教学的先进改革经验,确立了“三层次三模块”专业实验教学模式,并对专业实验的管理模式和考核方法进行了改革,具体总结如下:

1.确立“三层次三模块”专业实验教学体系

把所有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与课程分离,整合为一门实验课——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并将其分成三个层次:环境工程基础实验、环境工程专业实验、环境工程创新型综合实验。

环境工程基础实验包括了环境监测、环境化学、环境生态学和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实验内容。

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包括了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噪声污染控制工程、环境毒理学的实验内容。环境工程创新型综合实验依据实验室现有条件,从教师的科研课题和学科研究热点中确定项目题目和研究内容,由学生设计实验路线和方案,自主实施实验方案,撰写专业报告。在环境工程基础实验和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分别设定三个实验模块(基础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并适当提高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学时比重。这种“三层次三模块”专业实验教学体系避免了不同课程设置的实验项目出现雷同现象,如环境监测实验中的“空气中氮氧化物的测定”与环境化学实验中的“大气氮氧化物的日变化曲线”内容非常类似,将前者删掉保留后者。在环境工程创新型综合实验项目的设计中,从学科研究热点和教师的科研课题中进行筛选,选择实验条件能够满足的项目进行开设,尽可能使项目内容能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如设计的“羟基氧化铁的制备和吸附性能评价”创新型综合实验项目内容包括羟基氧化铁的制备条件的确定、吸附-解吸实验、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评价等,既能锻炼学生对文献资料的查阅和综合分析能力,又能强化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并且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原理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将来的考研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编制与开设的实验项目相配套的实验指导教材和多媒体课件

当环境工程专业实验的教学体系确定之后,接下来就是实验项目的选择与安排,包括实验名称、实验内容、考核方法等。由于在本次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中不仅对原有的实验项目进行整合,而且增加了很多新的实验项目,目前市场上没有现有的实验教材可以直接应用。因此,我们组织人员自编实验指导教材,方便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巩固提高。

目前,在专业实验的教学中主要由指导教师利用板书为学生讲解实验原理和实验现象,讲解完了再利用实验仪器进行现场演示。有的实验现象单纯用文字或口头语言难以描述清楚,学生听了之后仍感觉比较模糊,如滴定实验中到底溶液呈现哪种颜色指示到达滴定终点。

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教师在进行实验仪器现场演示时只有少数距离近的学生看得清楚,造成很多学生仪器操作不规范。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利用专业摄像机拍摄了很多仪器操作和实验现象的照片、视频资料,利用Flash软件制作了图文并茂的专业实验多媒体课件,学生可以很直观地看到主要实验现象,掌握仪器基本操作,有助于实验效果的提高。

3.进行开放式的专业实验教学

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室全天候对学生开放,学生主要利用业余时间完成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创新型实验项目。首先,学生需要按照项目要求先把实验方案设计好,经老师审核合格后才可到到实验室作实验。其次,学生需要自己完成配制试剂、仪器组装与调试、实验操作、数据处理等主要实验环节,有了问题之后可向值班教师请教。如通过“曝气条件下校园生活污水和医药废水中COD和BOD5比值的测定”综合性实验项目的实施,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COD和BOD5的含义和反映水体有机物含量上的区别;另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基本实验技能,提高了综合素质。

另外,把环境工程专业实验的教学大纲、实验讲义和多媒体课件等资料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上。一方面,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上相互交流实验体会或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并可以展示自己的创新实验成果。另一方面,社会各界人士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了解专业实验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验技能情况,为用人单位提供参考。

4.增加实验理论和操作考核

将专业实验单独设课后,除了将正常的学生实验操作、平时成绩和实验报告进行打分外,还增加了实验理论和操作考核。实验理论重在环境样品的采样方法、样品预处理和监测方法原理,其中有些内容是实验课上讲授过但是课本上没有提到过的,考查学生课上是否认真听讲。操作考核重在学生的基本操作是否规范、仪器是否会正常使用等,现场打分。在结果评定过程中,操作考核占30%,理论考核占30%,实验报告占20%,现场操作和平时成绩占20%。

三、结束语

自从将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单独设课以来,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学生的实验素养和操作技能有了较大提高。今后应进一步优化实验项目安排,增加创新型实验的比例、加强开放式办学力度、设计更加科学的考核方式,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实验素养和操作技能,为将来的考验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柴立元,王云燕.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创新与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5):60-62,65.

[2]曾令初,孙连鹏,张再利.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3):89-92.

[3]马飞,蒋莉,孔峰.强化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的专业方向性[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4(4):85-87.

[4]鲁逸人,等.环境学科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12):155-156,170.

[5]梁国斌,等.《环境微生物学》教学方法改革初探[J].江西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5(3):72-75.

[6]嵇雅颖,等.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改革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9,

(6):53-56.

[7]陈胜,张立秋.提高北京林业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10,28(1):21-23.

[8]伍斌,郑毅,邹敏,等.环境工程专业实验“层次”教学体系的改革探讨[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1,28(3):126-128.

[9]王向东,金燕,曾抗美,等.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8):103-105.

对环境工程的理解范文6

【关键词】环境工程 经济发展 影响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逐渐增多,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成为了目前我国急需解决的一项问题。纵观近年来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环境工程的发展令人瞩目,环境工程研究内容越来越多,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应该对环境工程带来的积极作用进行充分考虑,进一步了解环境工程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认识到环境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来提升环境工程质量,促进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1环境工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1.1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进行开发利用很有必要,环境开发利用程度越大,其经济发展速度将会越快。但是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对环境带来一定破坏,环境工程出现的目的就是保护环境,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水平,以保证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从这方面来看,经济发展和环境工程二者既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

1.2环境工程为经济发展提供基础

为了有效保护环境、提升生态环境水平,环境工程开始走入人们的视野中。环境工程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环境基础,充分满足了经济持续发展的要求。

1.3经济发展为环境工程提供了发展条件

在保护环境的过程中,环境工程需要凭借经济发展的力量来展开工作,只有经济发展到了一定水平,才能为环境工程的展开提供可靠的发展环境,为环境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经济支撑,保证环境工程可以顺利发展。

2环境工程对经济发展带来的重要影响

环境工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由此来看要想对二者关系进行准确把握,应充分理解环境工程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这样才能实现二者的平衡发展。下面笔者结合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进一步分析环境工程对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2.1环境工程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由于全球环境均遭到了严重破坏,对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环境工程概念被提出。在环境工程发展过程中,有必要采取一定手段来保护环境,对环境进行有效的保护,因此,可以说环境工程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以及保证。

2.2环境工程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环境保证

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工程利用一系列手段为环境保护提供了保证,环境工程的顺利实施对环境保护起到了有效的改善效果,不仅满足了环境保护的实际需要,同时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促进性作用,有效改善了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发展情况,因此,可以说环境工程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环境方面的保证。

2.3环境工程推动了经济发展

开展环境工程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非常大,一方面我国当前的环境污染情况得到了很好的管理和抱回,另一方面,也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加强了对环境的保护力度,满足了经济发展的要求。

3加强环境工程管理的对策

3.1完善环境工程管理体系

将环境工程管理纳入到正常轨道的关键在于体系化的实现,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加以完善:第一,所有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决策,必须有环境保护相关部门的参与,将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渗透到经济领域中去,充分体现出环境意识;第二,在区域开发、产业结构调整等重要决策进行之前,应展开环境影响评价的试点工作;第三,建立各部门共同参与的监管制度,相关部门要分工明确,形成社会公众参与的运行机制,集中社会各界的力量将环境工程建设搞好;第四,从多渠道建立环境工程投资机制,制定既有利于环境保护同时又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利用排污收费制度改革等途径缓解资金不足问题。

3.2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在环境工程管理工作中应该对现有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并注意提升法律法规体系的可操作性。健全管理制度可以提升环境工程人员的工作效率,在环境工程规划制定过程中,必须到现场进行实地考察,因地制宜的利用好各项环境资源,对当地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解决,一旦项目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批准以后,应对已经批准的规划方案进行严格执行,相关部门应对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严格监督与检查,同时还要针对制定工作任务的制度等记录在案,这些资料将来都会成为环境保护部门决策的重要依据。

3.3加大环境事业的投资力度

环境工程要想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应该积极将宣传和引导工作做好,然而人们观念的转变不可能一朝一夕完成,应该利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大家正确认识环境事业。实际上环境工程建设过程中,每个环节都需要资金的投入,因此为了保证环境工程可以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同时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应该不断加大投资力度,这样才能获得丰厚的回报,更好的促进经济的持续性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在全球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类的各项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环境工程就是为了减小这种破坏而产生的,经济发展与环境工程建设之间是相互影响的,要想实现经济的持续性发展,就要加强对环境的保护,积极利用科学技术和环境工程手段,加强对环境工程建设的了解与认识,深入认识环境工程对环境保护的积极影响与作用,最终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工程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宁军,邹慧静.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河南省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J].资源环境与工程,2010,(4):427-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