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体育产业规划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体育产业规划报告范文1
围绕《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体育产业工作,李颖川代表总局提出了三点意见。
一是深刻领会,充分认识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重要意义。李颖川表示,健身休闲既是关系亿万群众福祉的民生事业,更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作为体育产业的核心和基础,健身休闲产业是社会公众参与体育最直接的领域,是体育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动力。它以体育运动为载体、以参与体验为主要形式、以促进身心健康为目的,涵盖健身休闲相关服务、健身休闲设施建设、健身休闲器材装备制造等产业门类,与旅游、健康、养老等生活业具有较强的关联性,经济带动作用明显,发展潜力巨大。
二是审时度势,牢牢把握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李颖川指出,大力发展健身休闲产业,有利于培育中长期经济增长点、增强发展新动能,是体育引领新经济发展的重要体现;大力发展健身休闲产业,有利于增强人民体质、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体育服务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发展方向。2014年10月国务院46号文件出台以来,体育产业展现出强大的内生动力,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速,已经逐渐成为引领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其中,以满足城乡居民消费为主导的健身休闲产业表现尤为突出,滑雪、马拉松、自行车、登山、徒步等可谓亮点纷呈。健身休闲产业发展取得可喜成绩,已经成为引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为“稳促调惠”和“精准扶贫”作出积极贡献。
李颖川强调,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起步之年,也是筹办北京冬奥会的起始之年,更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开局之年。他要求,各地区、各部门都要以《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为契机,牢牢把握健身休闲产业的历史性机遇,全面深化改革,下大力气抓好体育产业工作,切实推动健身休闲产业提质增效,健康发展。
体育产业规划报告范文2
【关键词】体育产业;产业集聚;产业集群;产业发展
Research on Henan Sports Industry Agglomeration and Clustering Develop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Zone Construction
WANG Yu-qing, LI Chun-yi, FENG Dong-liang
【Abstract】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case analysis, drawing experience from typical case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industry agglomeration and clustering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ports industry in Henan province. It considers that the guarantee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enan sports industry are government function transformation, speeding up the legal system construction of sports industry, system innovation, establishing a brand, optimizing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innovating.
【Keywords】sports industry;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industrial cluster; industrial development
收稿日期:2013-09-13;修回日期:2013-09-28
作者简介:王玉清(1970C),男,河南驻马店人,副教授,主要从事体育产业学、学校体育学方向研究。
基金项目:2011年度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122400430130)。
2011年9月,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中原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2012年11月,国务院批复《中原经济区规划》,建设中原经济区拥有了纲领性文件。怎样实现河南经济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跨越式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产业集聚和集群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体育产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是当代的朝阳产业,其发展势头强劲。本论文通过对国内外各行业产业集聚和集群化发展成功案例的研究,结合河南实情,对河南省体育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提出建议。
1相关概念的诠释
体育产业一般指为社会提供体育物质产品和体育服务产品的产业部门的总称。国内学者对其主要分类和内容的认识趋于一致,即体育产业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体育服务业主要包括体育旅游、健身娱乐、竞赛表演、场馆服务、体育彩票等行业;第二类是体育用品业主要包括体育装备器材和体育服装鞋帽等行业。体育产业集聚和体育产业集群是一对密切相关但又有所区别的概念,很多人对两者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偏差。
体育产业集聚是指体育产业在地理上的集中现象。产业集聚的出现源于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众多的厂商聚集某一地域共同生产、共同经营以此来节约成本、相互学习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形成规模,最终提高企业和行业的竞争力。产业集聚促进了劳动分工的发展和深化,节约了成本,并产生了外部经济,通过协同生产参与者取得“集体效率”。体育产业集聚的发展也是如此,在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不同的企业、厂家分别进行着生产、销售等,共同集聚在某一区域,开展经营活动形成集约化发展。国内学者宋昱将体育产业集聚定义为:体育产业的生产者、经营者和其他要素资源,集中分布在相对固定的地域内,通过集聚内部的专业化分工和与外部资源要素的交换,进行体育用品和器材等的生产与销售或提供体育健身娱乐和休闲旅游服务等体育经济活动的现象。
体育产业集群和体育产业集聚联系密切,既有共性又有区别。共同点是:两者都是集约经济的表现;不同点是:体育产业集聚是体育产业空间上集中分布的现象,是体育企业扎堆生产运营的初级阶段,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体育产业集群。体育产业集聚是体育产业集群的前提和发展基础,没有前者后者就无从谈起。反过来,体育产业集群的发展又提升了体育产业集聚的外部吸引力和内部稳定性,使集聚的效率、产品质量和规模更加科学合理,其内部产业结构也得到进一步优化,集聚效应、规模效应和扩散效应得到进一步发挥。国内学者对体育产业集群概念较为认可的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的某些体育及相关产业的生产者、服务者和消费者集聚存在且具有密切产业关联的一体化发展群体。体育产业集聚和集群化发展将有力地带动某一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
2河南省体育产业集聚和集群化发展审视
优势:第一,市场潜力巨大,后发优势明显。中原经济区建设是以河南省为主体,共涉及5个省,30个地市和3个县区,面积及人口居全国经济区第一,GDP居全国第四。2012年河南省国民生产总值突破3万亿大关,比上年增长1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分别增长95%和113%,居民消费支出上涨25%,人们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必然会促进体育消费,人们对文化体育产品的需求进一步加大,河南省作为全国人口最多的省份其背后的体育产业市场发展前景广阔。第二,相关政策的有力支持。2010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随之河南省在2011年2月也出台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意见》;在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增强人民体质,促进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体育随着社会的发展早已不仅仅是一项“事业”,更发展成为一种“产业”。第三,人才聚集。河南省科研、体育产品加工制造、体育竞技与表演等人才云集,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人力保障;第四,资源丰富。河南省具有丰富的特色体育产业项目,如: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安阳通用航空运动产业、济源篮球赛事、漯河排球赛事、新乡国家体育旅游基地、郑开国际马拉松、焦作太极功夫、西部城市的农民篮球联赛和濮阳民间舞龙等均被广大群众接受,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焦作、洛阳等地的体育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
不足:第一,体育产业集聚和集群化发育程度低,规模小、数量少。河南省的体育产业占本省GDP的比重约为04%,与发达省市的1%相比,有较大差距,无论在规模和数量上均远远落后于发达省市,即使与本省其它产业相比也有差距。2009年4月,河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区科学规划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共确定了180个产业集聚区,并明确了各集聚区的主导产业,体育产业集聚区未有明确显示,这与河南省的体育产业起步晚、基础弱、发展慢有直接关系。第二,体育产业发展不平衡,结构不合理。在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体育产业化程度也较高,出现了城市与农村的两极分化现象。政府对体育市场资源的垄断,违背了体育产业市场化的规律,阻碍了体育产业的发展。受竞技体育金牌主义的影响,政府对群众健身娱乐行业投入较少,绝大部分竞技项目又与人民日常体育活动脱节。第三,缺乏自己的体育品牌,缺乏自主创新。从大型体育器械到一般的体育服装用品,河南没有一家知名的体育品牌产品,企业多是进行来料的加工与名牌的模仿,生产一些低附加值的体育用品,很少有自己的创新,难以形成规模经济。第四,体育产业发展缺少法律法规保障,出现问题时无法可依,势必影响体育产业的发展。第五,体育场馆设施落后,经营管理不善。河南省人均场馆远低于我国发达省区,体育场馆设施存在着不对社会开放、收费过高、不能及时维修等问题。
3国内外产业集聚与集群化发展的典型案例分析
31国外产业集聚与集群化发展的典型案例分析
主要对世界知名的产业集群――美国硅谷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意大利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和美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的分析,以期从多领域、多方位为河南省体育产业乃至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美国硅谷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美国的硅谷原是盛产水果的农业区,如今变成了世界上最具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高科技产业集聚区。通过研究,其发展主要得益于:一是当地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如斯坦福大学等高校充当了硅谷高技术公司的“孵化器”。二是创新与合作。区域内有着“鼓励冒险、善待失败、乐于合作”的硅谷文化。三是完善的投资机制。
意大利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意大利素有“中小企业王国”之称,其发展主要得益于:一是以地域为中心的传统技艺和以诚实和信任为核心的乡土传统文化。二是中介服务机构发达。在产业集群地,有大量的设计机构和咨询组织,还有法律、职工培训、市场调查、国际贸易等服务机构,它们有机结合形成了地域生产网络,提升了区域竞争力。
美国体育用品产业集群,主要包括以职业体育为核心的体育服务业集群和以品牌为核心的体育用品产业集群,主要的成功经验总结如下:一是支持大众体育发展,促进体育消费,推广品牌、拓展市场;二是积极进行体育项目、体育用品的创新和体制、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改进;三是制定行业标准,保护产业内企业;四是职业体育与大众体育的有机结合;五是政府与市场合作共赢,政府当好服务者的角色。
32国内产业集聚与集群化发展的典型案例分析
国内也有许多发展较好的产业集群值得借鉴――浙江内生型产业集群、山东威海的渔具制造业集群、福建晋江的体育用品制造业集群、山东乐陵体育装备制造业集群。
浙江内生型产业集群的发展主要依靠民间力量在市场经济作用下形成,其发展成功的经验为:一是区域内部的分工合作。产品每道程序的加工都由各独立的企业完成,半成品通过平等的市场交换获得,从而节约了成本,取得了专业优势,实现了规模经济。二是政府的实时支持。在产业集聚与集群化发展的不同阶段,政府及时地做好服务工作,提供政策等方面的支持。
威海的渔具制造业集群,主要是依赖于其地理位置优势,促进渔具产业迅速形成规模;当地政府也积极招商引资,修建了大型的渔具城以吸引渔具生产和销售企业入驻,加强了品牌和企业产品宣传,最终形成了威海渔具产业集聚区。
福建晋江的体育用品制造业集群已发展到较为成熟的阶段,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经典案例。它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一是“三位一体”的地理优势;二是起步较早;三是政府的大力支持;四是实施体育用品企业品牌化策略;五是利用品牌优势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乐陵体育装备制造业集群,其主要生产塑胶跑道和人工草坪原料、球类和各种训练辅助器材等,它的发展得益于政府的准确定位,把体育产业作为全市的重点产业常抓不懈,并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实现乐陵体育装备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
33对河南省体育产业集聚与集群化发展的启示
通过对国内外产业集聚与集群化发展的典型案例分析,为河南省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政府要对体育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密切地关注,并及时地进行引导,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第二,体育产业的发展要充分利用地区的优势;第三,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树立自己的品牌;第四,要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革,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第五,要打造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竞争力强的体育产业链条。
4加快河南省体育产业集聚与集群化发展的策略
41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利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大好时机,把体育产业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制定科学合理的体育产业发展规划。
42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指导与监管,并及时对体育产业发展的方向进行引导,尊重市场运行规律,实行管办分离,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为体育产业发展做好服务。
43加快体育产业法制化进程,通过体育法规培育和规范体育市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
44结合河南省实际情况,积极开发体育资源,深挖自己的产业特色,大力宣传、积极推进,建立优势产业,走品牌化发展之路。
45体育产业企业内部要不断进行体育产品的创新并改进管理方式和经营方式,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46优化产业结构,立足本体体育产业的发展,依托体育旅游、体育场馆设施的经营、体育赛事表演、体育用品生产与销售、休闲体育业、体育彩票等产业,形成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竞争力强的体育产业链条。
47培养和引进与体育产业发展相关的专业人才,建立一支服务于河南体育产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曹可强体育产业学导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2〕贺灿飞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与集聚〔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3〕蒿慧杰河南省产业集聚区科学发展问题研究
〔D〕.郑州大学2011
〔4〕宋昱中国体育产业的集聚与集群化发展研究
〔D〕.南京师范大学2011
〔5〕吴晶晶河南省产业集群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
〔6〕国家体育局全国体育产业工作报告〔Z〕2011
体育产业规划报告范文3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体育行业和各行业一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面临着改革和发展的挑战和机遇。体育事业“十一五”时期的体育产业发展的目标是:初步建成与大众消费水平相适应,以体育服务业为重点,多业并举、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规范发展的体育产业体系,形成多种所有制并存、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兴办的格局。体育产业增加值在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明显提高,城镇居民体育消费显著增加,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在拉动消费、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就业中的作用,把体育产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今就新时期体育产业的发展战略谈个人的一点粗浅看法。
何为体育产业?体育产业是指,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而使体育产品(劳务)进入生产、交换、消费和服务的产业门类。从大体育观的角度看,体育产业涵盖所有与体育相关的经济活动,如体育物质产品(体育服装、体育器材、体育建筑、体育食品饮料等)和体育信息产品(体育广告宣传、电视广播、报刊、体育信息的传送等),以及体育劳务(体育竞赛、健身娱乐、场地出租、体育旅游等)。1985年国务院批转了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的统计报告》,体育产业被正式列入第三产业,从而使其产业性质得到了确认。可以预计,体育产业将是21世纪最为重要的产业部门之一。
一、国外体育产业的发展状况
体育产业的发展有赖于一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体育早就成为一个产业部门,尤其自70年代以来,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体育产业规模逐步扩大,体育的经济功能被不断开发,体育产业呈现出快速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体育产业在许多国家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部门,有些甚至成为支柱产业。体育产业在这些国家的发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规模大,产值高。在美国,体育产业80年代的总产值就超过600亿美元,比石油化工(533亿)、汽车(531亿)还多,占其gnp的1.3%,居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的第22位,90年代中期的体育产值超过3000亿美元,增长率超过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意大利以“足球工业”为主体的体育产业,其产值在80年代末达到24万亿里拉(182.5亿美元,人均320美元),跻身于国内十大经济部门,现在约为500亿美元。英国80年代末的体育产值为68.5亿英镑,政府从体育产业中得到的税收有24亿英镑,相当于政府用于体育投资的5倍。其他发达国家如法国、德国、日本等国家的体育产业都有相当庞大的规模。90年代以来,由于体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一些发达国家已提出“国民体育总产值”的概念。
2.从业人员多,影响大。体育产业是个庞大的经济部门。如美国有近百万各种职业运动员,从事与体育产业有关的人员达数百万人,而业余时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员达1.8亿,美国的“三大球”——棒球、橄榄球和篮球运动,每年吸引了数以亿计的爱好者观看参与。我国香港的赛马会每年吸引了数百万市民参与,其下注额为1000多亿港元,平均每人2.3万港元,为政府带来大量收入。发达国家的体育赛事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牵动了亿万人心,为整个社会的经济和文化生活注入了巨大的活力。
3.涉及面广,产业关联度高。现代体育是一项意义深远、影响重大的社会活动,它吸引了众多行业部门的参与。世界许多著名的跨国公司如可口可乐公司、飞利浦公司都和体育结下了不解之缘。大型的综合运动会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交通通讯、电视广告、场馆建设等许多环节。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和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为日本和韩国带来了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成为其经济起飞的标志。
4.国际化趋势。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现代体育产业正越来越多地走向国际化经营,形成了许多像阿迪达斯和耐克等著名的跨国公司。我国足球甲a联赛的冠名权被万宝路集团买下,足协杯比赛由飞利浦公司赞助,这对于我国球市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可见,体育产业在发达国家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重要经济部门,是国民经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国体育产业的现状
建国以来,我国的体育体制一直沿用原苏联模式,政府办体育。也即“举国体育”。体育和经济的关系,表现为体育和财政之间的关系,体育是纯消费部门。比如一次全国运动会,主办城市要投资几个亿,一次省级运动会,主办城市动辄要花费几千万。各级体育部门注重国家财政对体育投入,忽略利用各种赛事,增强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事业发展重社会效益,忽视经济效益。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体委1993年既提出体育改革意见“体育部门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开发以体育培训、体育健身娱乐和体育竞赛、信息服务为主体的,与经济贸易、文化、旅游、科技、卫生等相融合的体育产业。”但客观而论,我国体育的产业的发展进程,目前仍正处于起步阶段,体育场地利用仅仅处于提供训练和场地出租;业余体育人才培养处在有偿指导等浅层次的经营阶段;竞技体育表演对国民的吸引力还不够强;体育产品无论数量和质量方面还难于国外品牌抗衡;体育协会、俱乐部的功能发挥的还很不够,等等,可以说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体系中,体育产业尚未成为一个独立完善的产业,体育产业水平与国情不相协调。
三、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战略思考
(一)加强体育法规建设,营造体育产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一种产业的发展壮大有赖于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培育市场首先要完善各项法规政策。目前来看,我国体育产业政策尚不完善,市场管理法规体系建设明显滞后于体育市场的发展,体育市场环境有待进一步完善。表现为,体育产业市场不同程度地存在多头管理,政令不一,各行其是,有法不依,无法可依的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如2006年潍坊市体育局对潍坊市体育市场的调查,全市近200家体育经营单位,不符合俱乐部、经营单位审批条件的占90%以上,“两无”现象比较严重(无教练员证、无审批手续),有的体育技术含量高的体育产业项目,不以体育行政部门审批为主,使有的人钻政策的空子,造成了体育产业市场的不规范和混乱,影响了体育产业的科学和规范发展。“体育行政部门要加强体育市场的管理,建立健全各项法规制度。各级政府要积极支持体育产业的发展;在信贷和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与教育和文化部门相同的待遇。各地可将体育产业的税金纳入政府投资。”国家体委关于发展体育产业的方针政策在现实实践中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影响了社会投资体育产业的积极性。因此要加强体育产业发展,首先要建立健全我国体育产业政策,产业政策应围绕体育事业发展,培育体育产业市场制定和实施。现阶段应本着“放水养鱼,培育市场”的原则,给予税收和经营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在有效的宏观调控下,鼓励社会投资、个人投资和境外投资体育产业,提高社会办体育、个人办体育的积极性。
体育产业规划报告范文4
此前,苏宁已经收购了国际米兰,如同“米兰双雄”一样,越来越多的海外足球俱乐部的背后是中国资本。
本刊记者根据公开的资料梳理,2014年以来,中国资本至少已对英格兰、西班牙、意大利、法国、荷兰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14个足球俱乐部进行了投资,其中有12家已经取得控股权。目前,国内已成立了超过20家体育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万达、苏宁、乐视、红杉资本等企业纷纷在体育产业展开布局。
一大波中国资本席卷欧洲足球市场,西甲、英超都有球队被中国企业注入资本。业内资深人士张振国表示,这是中国经济和中国企业实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也是中国经济转型的一部分。
入股超级俱乐部并非一厢情愿
近几年欧洲经济情况的衰退,足球俱乐部普遍经营不佳,而中国资本的注入无疑可以称作雪中送炭。例如苏宁在控股国际米兰之后,就要为这家意甲豪门俱乐部偿还债务。在这种形势下,中国资本收购海外足球俱乐部就有了浓厚的“抄底”意味。
意大利奇尼塞勒塞俱乐部副主席卢荣毅表示:“中国企业在发展职业足球方面摸索出了一套新思路,以足球俱乐部为龙头,实现整个集团产业联动。毫无疑问,这方面最成功的是当属广州恒大俱乐部,它虽然亏损严重,却带动了整个恒大集团的产业发展和盈利。意大利足坛的思维太陈腐落后了,希望中国人的智慧能帮他们摆脱困境。”
而海外足球俱乐部背后的中国老板们也有自己的想法。控股明星足球俱乐部相当于为企业购买了一个高端发展平台,如果经营得当,将对企业自身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正如苏宁借助国际米兰的平台,将自身提升到了国际知名品牌的行列。
张振国表示,中国企业入股国际超级足球俱乐部,对提升企业在国际范围内的知名度有很大帮助。超级足球俱乐部在全球范围内有着广泛的拥趸,受众广泛,铁杆粉丝众多。这种独特体育资产的获取,可以迅速扩大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知名度,侧面体现企业实力,软广效应明显。
此外,如果足球俱乐部经营得当,能够带来非常好的经济效益。例如,德勤英国近日的《2016年度足球财务报告》显示,如果一支英冠球队在2015/16赛季成功晋级英超联赛,其收入将增加1.7亿英镑。在这种经济效益和扩大品牌效应的驱动下,中国企业纷纷扎堆,争取在海外足坛占据一席之地。
“走出去”亦是“反哺”中国体育行业
国家政策鼓励发展体育产业,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5年,体育产业规模超过5万亿元。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足球是体育产业中最大的单一项目,可以预见,未来若干年足球产业资本投入会有一个明显的增长。中国企业扎堆收购海外球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张振国表示,通过投资欧洲足球俱乐部,可以增加国内国际足球运动的交流,同时获得经营顶级足球俱乐部在第一手经验。此外,这种行为也有助于提高中国足球运动员和教练员的整体水平,更提高中国足球俱乐部的管理水平。因此对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根据中投顾问的报告,中国体育产业近5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16%,远高于国民经济9%-10%的增长水平,这是一个朝阳性的产业。在政策利好的推动下,中国的体育产业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春天,体育产业将是下一个“金矿”。同时,招商证券体育行业研报指出,目前,中国体育产业对经济贡献偏低,2013年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为3136亿元,GDP占比仅0.6%,相比发达国家超2%的比例差距较大,这意味着中国体育产业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张振国表示,企业收购海外足球队可以看作另一种技术引进,对中国未来体育产业的发展是有益处的。“改革开放以来,从最早的冰箱彩电,到今天的飞机高铁,中国的生产制造业通过借鉴学习,一直在努力提高,在很多方面已经占据了国际领先地位。相比生产制造业,文化体育产业发展的步子要慢一些。圈子内部的自我循环,小众化的金牌战略,已经难以适应当今体育产业发展的需求。在未来的若干年,中国体育产业将迎来一个迅速发展的契机。”他表示。
中国企业还需调整观念
体育产业规划报告范文5
[论文摘要]:利用swot法分析江西省休闲体育产业目前发展的优势、劣势、发展机遇以及威胁因素,认为专业人才匮乏和营销策略滞后是当前江西省休闲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商品丰富,城乡面貌发生明显变化,江西省城乡居民收入逐步增加,消费结构有了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正日益提高。人们假日和自由时间日益增多,休闲需求也愈来愈强烈。这些无疑为休闲体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2010年的亚洲运动会等重大体育赛事的进驻,预示着中国休闲体育的美好前景。能否抓住有利时机,促进江西省休闲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将直接影响到全省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等问题。本文采用swot法对江西省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和挑战(threats)进行分析,为制定科学、实用的产业发展对策提供决策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江西省休闲体育产业的swot分析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
二、结果与分析
1.江西省休闲体育产业的优势分析
(1)居民余暇时间增多、休闲观念提升
我国实行每周双休日工作制及“三个长假日”以后,居民全年的闲暇时间已增加到114天左右,每年有近1/3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这就为发展休闲体育产业创造了前提条件。随着社会竞争和环境变化给人们所造成的压力增大,人们越来越寻求通过休闲体育运动来增进健康、缓解压力、度过余暇。休闲体育将逐渐走入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进一步促进休闲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
(2)体育健身服务市场日渐兴旺
十五期间,江西省体育系统以满足广大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积极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体育产业发展纲要》,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全省广泛开展了五个“亿万人群健身活动”(亿万青少年、亿万老年人、亿万妇女、亿万职工、亿万农民),举办了全省全民健身运动会,坚持开展每年一次的全民健身周、送体育下乡和体育进社区活动,使广大群众的健身意识明显增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逐年增加,全省体育人口达到总人口的35.7%。目前,全省地级市以上体育系统向社会经营性开放的各类体育场馆有56个,其中从事健身健美服务的9个,与此同时,民间资本近年来也纷纷投资体育健身娱乐服务场馆和设施,据南昌市工商局统计,南昌市目前登记注册的从事健身服务的企业总计有451家。如果加上宾馆饭店、居民住宅小区内和学校对外开放的体育健身娱乐设施,南昌市从事体育健身服务的经营性场馆估计超过1000家。体育健身服务场所,以其时尚、新潮的经营项目和现代、灵活的服务方式,在人们恢复心理健康和保健健身热潮中,发挥了独特作用。体育健身服务市场的日渐兴旺是江西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的一大优势。
(3)体育彩票业稳步发展,成为体育事业发展资金的有力补充
在十五期间,江西省体育彩票销售16.59亿元,共筹集体育公益金5.9亿元,缓解了体育资金不足的现象,为推动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所限,目前全省体育彩票发行量与沿海发达省市相差很远,但从纵向比较来看,全省体育彩票发行量增长速度还是很快,2001年1亿元,2002年1.68亿元,2003年3.09亿元,2004年2.62亿元(受西安宝马彩票事件影响,当年全国体育彩票发行均受影响),2005年8.2亿元。同时相对比重也在不断上升,与江西风彩比较,2001年体育彩票只占市场份额21%;2003年以后占市场份额50%以上,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江西体育彩票业稳步发展,成为江西体育事业发展资金的有力补充。
2.江西省休闲体育产业的劣势分析
(1)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秩序混乱
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在江西省尚处于初级阶段,管理机制不健全,因此发展秩序较混乱。主要表现在:1)休闲体育产业经营部门在总体数量上不少,但价格定位偏高,适合大众休闲的场所反而不多。2)由于投资者缺乏专门的行业管理宏观控制,导致各经营单位休闲项目设置重复现象较严重,缺乏个性与创新,而且在总体空间布局上不尽合理,地级市市区商业繁华地段经营点相对过于集中,而周边县城及新建社区比较稀少。3)缺乏行业管理控制,导致各经营单位休闲项目设置重复现象较严重,缺乏创新。
(2)企业经营状况:整体盈利能力较弱
目前江西省休闲体育产业基本上属于微利行业,体育健身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较弱。据调查可知,赣州休闲体育服务业每百元营业收入实现盈利大约为3.3元,每百元成本费用实现盈利为4.9元,不少经营者认为,休闲体育产业的利润还不如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餐饮业。据周秋林的调查,江西省的体育消费水平,以家庭为单位,全年体育消费在100元以下的占11.8%,100—200元的占58.25%,200—300元的占13.5%,300以上的占18.37%。由此可见,受收入水平的预算约束,居民目前只能承受较低的体育消费价格,体育健身服务企业利润空间还很小。
(3)社会各行业系统发展不协调
休闲体育产业是一个相互配套的系统工程,涉及教育、医疗、交通、商业、旅游、文化、安全等众多部门系统。只有各部门的协调发展,才能实现休闲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从近两年江西省“假日经济”的火爆消费中,暴露出社会各行业系统发展不协调的问题:休闲体育消费时出现的交通拥挤、餐饮脏乱、住宿不配套、服务质量差等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3.江西省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机遇分析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十一·五”规划的机遇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将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休闲体育活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指标,是提高全省居民的综合素质的途径和手段,也是传播体育文化的重要载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确立,全民健身热潮持续升温,休闲体育产业将会展现出庞大的需求空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年)规划纲要提到: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加强城乡基层和各类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全民特别是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保护发展民族民间体育。深化体育改革,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体育事业和投资体育产业。科学谋划“十一·五”体育发展,推进体育强省建设,切实做好当前和今后时期的休闲体育工作,对全省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2)南昌举办2010年城运会的机遇
南昌作为2010年城运会的举办城市,将在以下几个方面为江西省休闲体育产业发展提供机遇。1)继2008北京奥运会后,2010年的南昌城运会将进一步掀起江西人民的健身热潮,为休闲体育产业提供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群体。2)江西省良好的地理位置与自然资源,将成为体育旅游的好资源,吸引国内外众多的外来消费者。3)城运会大型体育场馆的建设,必然会刺激周边辐射区域休闲体育经营单位健身娱乐资源设施的投入力度,为市民休闲健身提供更好的服务环境。4)2010年南昌城运会的成功举办,必将引导江西省休闲体育产业步入健康的发展轨道。
4.江西省发展休闲体育产业的挑战
(1)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的缺乏
目前江西省休闲体育产业领域的专业经营管理队伍较弱,决策管理人才、经营人才和专业服务人才相对匮乏。现有的产业经营管理者中,许多人是退投的运动员、教练员以及其他一些无专业知识基础的人员。他们虽熟悉体育工作,但缺乏对市场运作和经济规律的了解,缺乏商品和服务的营销知识与技能,因而不能将体育产品或服务有力地推向市场,不能促进体育产业化市场机制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一些投资商和经营者虽熟经营之道,但却又缺乏对体育产业的了解,对体育产品及其市场特点、规律等认识不足,无法将体育与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
(2)休闲体育产业营销策略的滞后
休闲体育市场作为体育产业的重要市场,在我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但谁要成功地占有这个市场,就必须及时开发市场营销组合,综合运用各种可能的营销策略与手段,以达到产业市场发展目标。但目前江西省大多数休闲体育经营单位由于营销意识的淡薄,以及缺乏相关的专业人才,因此营销策略相对滞后,很少融入现代人文、绿色营销等先进理念,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心理,从而更好地占领该市场。
[参考文献]
[1]《江西概况》
[2]林玲、涂运玉:《江西省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状况的调查与分析》,《辽宁体育科技》2007年6月。
[3]陈文波:《抓住奥运机遇开发体育产业》2003年2月26日。
[4]景志辉:《试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休闲体育产业的影响》,《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4月。
[5]赵景华:《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战略选择的s-swot模型研究》,《文史哲》2003年6月。
[6]罗林:《休闲体育的认识深化及在我国的发展研究》,苏州大学2005年5月。
体育产业规划报告范文6
【关键词】长三角地区;无锡;体育产业;政策建议;个案研究
1引言
体育产业是指为满足人们观赏体育赛事与表演活动以及参与体育健身活动需求,而提供从事体育产品生产和服务的组织和部门的集合。体育产业包括体育服务业和体育用品制造业,其中体育服务业包括体育健身娱乐业、体育竞赛表演业、体育培训业、体育用品销售业和体育中介业。西方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始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经济的发展、体育需求的日益增长以及体育经济功能的不断开发,体育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英、美、日等国家的体育产业已经进入国家的主要产业行列,排位甚至超过了汽车、石油、化工等国民经济发展支柱性产业,确立了体育产业的社会经济地位。2000年,全球体育产业总产值达4000亿美元,并且保持着20%以上的年增长速度。在美国,2010年体育产业产值达4410亿美元,是美国年汽车产业总值的2倍,影视产业的7倍,在经济领域占据龙头老大的位置。体育产业已经成为发达国家新的经济增长点。20世纪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历程表明,人均GDP从800美元跃升到3000美元将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获得快速增长的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居民消费更新换代、休闲娱乐需求快速增长的时期。2004年长三角地区人均GDP已经达到35147元,按当时汇率折算为4247美元。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2009年上海、无锡等地人均GDP已经超过10000美元,收入水平与世界上中等国家和地区相当。长三角地区部分城市已经达到或超越工业化后期阶段,在这一阶段,包括体育产业在内的服务业将迎来广阔的发展空间。不过体育产业仍是一个新兴的服务产业,属于尚未真正开发的潜力巨大的服务产业,其发展前提和路径值得关注。
无锡作为长三角地区的活跃城市,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民生活发展水准、综合竞争力始终稳定于该地区中端。依据《2010年度长三角区域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①报告指出排在前10位的城市,基本上都是长三角核心区域城市,并已有2年的稳定期,它们依次是上海、苏州、杭州、宁波、南京、无锡、南通、温州、绍兴、常州。因此以无锡为例,对体育产业发展的必要性、现状与对策进行研究,将具有很好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能为长三角地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有益的借鉴。
2无锡发展体育产业的背景分析
无锡地处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中部,是我国重要经济中心城市、区域通枢纽,江苏省重点发展的特大型城市。无锡体育产业发展路径和全国总体情况大致一样,基本沿着两条道路展开,第一是体育事业转型,第二是市场相关主体的不断介入。近年总体发展势头良好,逐步完善的体育场馆和设施,日渐活跃的体育健身及体育竞赛表演市场、颇具规模的体育彩票业、正在发展的体育中介业,以及初步取得成就的体育场馆市场化改革――“管办分离”等都为进一步发展体育产业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此外经济全球化、城市化、休闲时间延长也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优越的条件。
2.1经济全球化趋势为体育产业发展带来机遇
从广义上讲,全球化是指不同国家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增进彼此之间相互联系的趋势,它包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体育等多方面内容。体育产业是世界经济和全球产业体系的一部分。近年来,体育全球化为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一方面体育市场开放、来华跨国公司的增加可实现国际资本的引进,将促进我国体育资源的开发。各种高水平、高观赏性的体育比赛与大众健身、娱乐体育等体育产品是时尚文化的一部分,大量输入有利于我国消费者对体育的认识,转变消费观念,进而培育和扩大体育消费市场。另一方面通过加强国际竞争与合作,有利于对富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并具一定优势的竞技运动和体育旅游项目进行包装,进而走向世界。
2.2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了土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高。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报告称,十六大以来,中国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进程继续加快,城市经济发展实力明显增强,和谐社会建设迈出新的步伐。2009年全国城镇人口62186万,占全国总人口比重为46.6%,城市化水平比2002年提高7.5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1个百分点②。政府在“十一五”期间采取调整现有大城市的功能,适度扩大城市规模和积极发展中小城市等多种手段,以迅速提高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同时,与农村城市化趋势相伴随的将是城市社区化程度越来越高。城市社区化不仅能带动社区体育产业的迅猛发展,也从供给方面为激发和引导居民形成新的体育消费需求提供了可能,有利于拓展消费领域,扩大市场规模。同时城市社区化和农村城市化有利于培育和发展体育市场。根据市场学原理,消费者在一定规模上的聚集是市场形成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体育市场尤其是健身娱乐市场和竞赛表演市场的开发和拓展,需要消费者的聚集效应做支撑。再次,城市社区化和农村城市化能拉动体育产业领域的投资需求,扩大体育市场的资本总量,提高体育产业的规模效益。
2.3休闲时间增加为体育消费增长准备了必要条件
休闲时间(即闲暇时间)是指人们在劳动时间之外,出去满足生理需要和家庭劳动需要等生活支出后,剩余下来的时间可由个人自由支配。闲暇时间的不断增长和假日经济的初步繁荣,特别是政府鼓励及扶持闲暇产业及闲暇消费等各项政策的出台,将开辟体育消费的新领域。目前我国城市16岁以上人口的人均闲暇时间已达19.6小时/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收入逐年增长,社会服务系统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家庭规模逐渐缩小,闲暇时间的增多,为群众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在实行每周40小时劳动用工制度后,我国职工每天的平均劳动时间缩短,城乡居民的余暇时间有了大幅增加,善度余暇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家庭需要认真思索的问题。体育运动、娱乐消遣是城乡居民支配余暇时间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通过体育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的观念在社会中逐步确立,已有越来越多的余暇时间进入到体育中来。
3无锡发展体育产业发展的可能性分析
3.1无锡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为其增长提供了前提
近年来,无锡市一直保持高速经济增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009年已达4992亿元人民币(见图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更是达到11885美元,意味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需求将取代吃穿的需求成为消费结构的主要内容。
从反映居民消费结构的恩格尔系数来看,近年来无锡市的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从2000年的41.8%降至2009年的36.6%(见图2)。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以30%至40%为富裕水平计,无锡市居民生活水平已经从小康阶段步入富裕阶段。
从无锡市当前城镇居民体育消费的特征上看,体育消费形式已逐步由福利型的单位供给消费向个人自主消费转变。体育消费群体也由以年轻人和高薪阶层为主向各年龄层和大众工薪阶层广泛参与的方面转化。体育消费方式由不稳定的零星消费向定期、定项目、定地点的有规律地方式转变。体育消费能力也随收入增加由过去低消费向中高消费水平转化。体育消费正逐步成为社会时尚。体育消费需求不仅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也客观上促进了体育产业的发展。
3.2产业结构调整使体育产业发展空间凸现
美国经济学家克拉克依据国民收入在各产业部门的分布及变化趋势,将经济发展层次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低开发阶段、工业化阶段和服务业阶段。只有到了工业化阶段后,人均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才会比较大的提高,在体育娱乐等服务业的消费和投资才会增加。2009年无锡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5万元③,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更是达到11885美元,无锡已经进入富裕社会。按照国际标准,在这一阶段经济发展方式不仅取决于生产什么,而在于如何促进更多的消费。在该时期,世界发达城市经验表明制造业份额的大幅下降和第三产业份额的大幅上升。2009年无锡一、二、三产业产值比例为2:57:41,表明无锡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第三产业发展迅速。2005~2009年,第三产业由2005年的37.6%上升到了2009年的41.3%(见图3)。世界银行WDI数据库显示,2006年全球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平均为69.0%④。200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第三产业的比重为42.6%,而无锡市已经达到了41.3%,虽与世界平均水平仍有一定差距,但与全国平均水准基本持平。这些表明无锡市第三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发展潜力巨大。
近年来,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这就要求体育部门在发展全民健身、奥运争光等体育事业的同时,促进体育事业发展,不断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构建,推动体育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2007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又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下大力气推动服务业的发展。这些政策措施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4 结论
体育产业不仅资源消耗少,占地面积小、环境污染小,而且成本低、安全性高、渗透性强、辐射范围广,在许多国家持续快速发展成为提高就业率、促进关联产业发展的主力产业部门。从世界范围看,发达国家的体育产业增加值一般在1―2%,美国体育产业增加值2010年已达到4410亿美元,占GDP比重2.65%。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2010年达到2000亿人民币,占GDP比重超过0.5%。据无锡市统计局和无锡市体育局联合调查显示,2003年无锡体育产业销售总收入增加值为8.3亿,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为0.44%。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发展,到2010年无锡市体育产业占GDP比重增长为0.92%。这些数据一方面意味着无锡体育产业已经起步,另一方面也表明体育产业大有可为。
目前无锡无论从人均可支配收入,还是人均GDP都已经进入工业化阶段,作为第三产业的体育产业在产业结构有明显的提升速度,并对经济增长起到明显的拉动作用。人们用于体育健身消费的开支每增加1%,就可以带动GDP增长0.5%,因此,对增加当地财富和经济收入来说,确实不应忽视 。
此外,体育对城市形象促进是多方面的。首先重大体育赛事有助于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城市形象建设。其次体育场馆也是城市视觉形象重要组成。星罗棋布、整洁实用、方便市民的大型体育场馆既是城市的“地标”,也是一个城市“民生为重”理念及其综合实力的最佳反映,能令本地居民和八方来宾倍添好感;再加上体育设施周边配套的地铁、道路、酒店、公园和住宅等基础设施,一个城市的品位和美感便表露无遗。此外,竞技体育、重大奖项对城市的荣誉提升极有价值,而群众体育是市民素质的根本,是城市文化品位提升的重要载体。因此,重视体育,发展以竞赛表演业、健身(康复)培训业、体育彩票业、体育中介业、体育传播业和体育休闲(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体育产业,不仅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城市软实力的必由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