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内经济面临的挑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当前国内经济面临的挑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当前国内经济面临的挑战

当前国内经济面临的挑战范文1

2012年以来世界经济出现一些积极的迹象,美国、日本经济表现好于预期,就业、消费和工业生产有所回暖,新兴经济体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力度有所加强。但是国际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仍在继续,希腊债务危机还没有根本解决,葡萄牙、西班牙债务危机再次凸显,欧盟25国财政契约的可行性面临考验,欧洲危机存在出现反复性的可能;全球范围内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升温,经济摩擦进一步加剧;一些国家大选临近,经济问题政治化的倾向更加明显。虽然世界经济总体增长发展的态势没有改变,但经济复苏将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

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仍处于较好的局面,但国内经济运行也存在不小的下行压力。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依然很多,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比较突出。因此,2012年对于中国对外经贸来说也是极具挑战的一年。从有利条件看,2012年以来世界经济出现了一些好的迹象,OICD先行指数从2011年以来持续回升,我国的传统优势依然存在。企业通过调结构、转方式提高竞争力的动力也在增强,出口定单数量有所反弹。但我们应该更加清醒地看到,外贸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加大,制约因素错综复杂,形势不容乐观。

受国际市场需求萎缩、国内成本上升以及贸易环境变化等因素制约,中国外贸增速明显放慢。2012年1—4月份,我国进出口总额为1167121美元,同比增长6%,增速进一步放缓,其中出口5932亿美元,增长69%,进口5739亿美元,增长51%。这些数据表明,我国外贸面临的下行压力依然很大。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面临深层调整,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企业跨国经营的意愿和能力不断上升,“走出去”总体面临更加有利的国内外环境,进入加快发展的新阶段。2011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对全球132个国家和地区的3391家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的投资,累计实现投资总额600亿美元,同比增长18%。截至2011年底,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在全球17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对外投资企业182万家,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投资3220亿美元。到2011年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贸易大国。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资源对外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走出去”战略的地位也因此凸显。从长远来看,坚持对外开放和贯彻“走出去”战略将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这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趋势。如果我们不主动全球化,在观念上输了,在资源配置上也就输了。

20世纪前十年是发达国家工业化的时期,21世纪未来十年可能是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夺回地位的十年。不可否认,产业专业化是全球化对全球精致资源更加合理配置的结果,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从中获益,但是副作用也日益凸显,尤其表现为贫富差距等经济问题。对于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来说,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才是未来的核心。未来我们很可能要双线作战,既需要应对来自越南等其他发展中国家对低端制造业的争夺,又需要应对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对高端制造业的争夺。当前正是中国制造业全球化发展的最好时机,中国企业要在新一轮全球产业布局中抢占制高点。针对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我国外贸仍应继续着力于稳增长、调结构、促平衡,在保持外贸基本稳定、出口增长的同时,着眼长远,加大外贸转型升级的力度,增强外贸可持续发展能力。

当前国内经济面临的挑战范文2

关键词:机遇 挑战 中国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8-0021-01

一、前言

历史告诉我们,封闭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下,中国必须要加入世贸组织,迅速融入到世界经济发展中去,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济、科技、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吸收和借鉴世界一切文明。但是,在入世的同时,我们也要认清趋势,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促进中国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二、入世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

1.1 经济全球化发展将有助于不断完善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

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入世之后,国际化的准则将帮助中国更加全面、系统地认识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弊端,为今后国内经济体制的变革提供借鉴和思考。同样,中国只有不断完善健全本国经济体制,才能取得国际社会的认可,才能帮助中国更加公平、公正地参与到国际市场竞争行列中去。

1.2 经济全球化发展有助于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就引领中国不断地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历程汇中,中国作为引进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将受益于国际资本流动所带来的技术外溢。同时,各种外来竞争压力的加剧也迫使中国不得不去转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逐渐使产业结构向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转变。

1.3 经济全球化发展将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市场空间

经济全球化发展要求各国尽可能的降低贸易壁垒,相互开放本国市场,允许生产要素在国际范围内自由配置和流动。在这种环境下,国内企业发展将面临国内外两方面资源,多个市场,为国内有实力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天地。中国企业可以充分发挥本土优势,聘用更优秀的高端人才,借鉴更高端的科学技术,寻找更加廉价地经营空间,建立属于自己的产、研、销发展网络,提高自身在国际市场的品牌占有度。

1.4 经济全球化发展将助于中国直接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历程中,西方国家一直以来利用自己在全球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推行霸权经济和强权政治,维护着国际间不合理的经济旧秩序。但是,随着中国世贸组织的加入,尤其是这些年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经济对世界贸易发展的影响度也是不断增强,这就无形中增加了我国在世界经济事务中言语权,为建立国际经济贸易新秩序,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权益奠定了基础。同时,在加入WTO之后,中国将有权利参与到国际经济规则的修改与制定,此时对世纪经济全球化方向进程的影响将不可同日而语,从而更加有利于推进世界经济秩序向着更加合理有序的方向发展,更加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

2.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

2.1 国内企业竞争实力与国际企业尚存在较大的差距

世界经济一体化要求各国之间要降低贸易壁垒,倡导各国贸易自由化发展。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国内一些原本受到高度保护的产业及新兴产业很有可能将遭受到重创,甚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趋于灭亡。此外,随着各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加快,世界资本平均利润将趋向一致,这就是说,国内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将完全失去价格优势。同时,受制于资源成本、环境污染的约束,国内企业生产成本必将大幅提高,将进一步削弱其再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2.2 增加经济运行风险,削弱政府对经济的调控力度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会使资本主义市场中固有的矛盾和消极因素迅速波及到全球的金融市场,带来全球性经济危机,08年美国市场崩盘带来的全球性的危机灾难就验证了这个问题。同时,随着我国我国对外贸易和投资数量的快速增长,贸易摩擦和金融风险也急剧增多,这样也会影响到国内市场正常的经济秩序。另外,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一些非经济因素,诸如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等,都会强加给他国。无形中增加了本国经济运行的风险,削弱了本国对经济调控的能力。

2.3 国内收入分配差距将会加大,贫富差距日趋明显

从全球范围来看,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完善,这种贫富差距不平衡的现象就会波及到成员国内。比如:在跨国公司就业人数增加的同时,相当数量的企业因无法生存下去而倒闭,下岗员工在无有效再培训、冉就业的情况下,失业问题将更为突出。

2.4 政府对经济规制的制定有待加强,要求将更加规范

世贸组织地加入,要求各国政府在职能规范、放松管制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说,虽然说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可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开展跨国经营,提供稳定的多过最惠国待遇保障。但能否抓住这一机遇迎接外部激烈的竞争,政府经济规制、交易成本的高低是重要因素,在竞争激烈的情况甚至是关键因素。政府规制成本与效率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方面,美国“新经济”与政府放松管制、改进服务有很大关系。

三、结论

总之,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一定要要认清趋势,抓住机遇,应对挑战,促进中国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东升.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外资政策的变化与韩国企业的对华投资[J]. 商场现代化.2010(18).

[2] 张纪凤,黄萍. 挑战与机遇并存——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经济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J].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02).

[3] 刘信一. “以人为本”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核心——经济学专家关于当前中国经济社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观点综述[J].思想战线.2011(01).

当前国内经济面临的挑战范文3

金融环境弱势不可小觑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改革处于关键时期,不同领域、产业、行业的协调有序发展面临新的考验和市场调节。一方面,现实情况是我们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不得已而延续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经济模式和金融架构,使我国经济方面的问题明显地暴露出来。国内与国际两个经济模式和市场价格的推进,使我国经济高增长、高消耗、高投资、高规模与低效率、低产出、低循环、低收益现象愈加突出。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有时更多地来自外部因素推进,缺少内部自发经济基本因素促进。这些不仅不利于我国在经济金融全球化中主动参与和应对自如,并且还将带来巨大的压力与风险。在这种情况下,理性和科学依据是重要思考内容。

思考一:经济相对落后

从我国与美国的差别看,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模式为供给型,结果是资金积累、财富积累、实力积累,是“挣钱”经济模式;而美国是需求经济模式,结果是扩张财富、投资消费财富、强化财富实力,是“花钱”扩大经济模式。两者之间发展阶段和背景的差别,使彼此的货币价格基础完全不同,货币模式一个是开放型,一个是封闭型;一个是绝对主导贷币,一个并非国际货币,其价格之间可比性基础不同,国际收支主动或被动掌控有别。

简单比喻,发达国家经济金融发展阶段已经从爬楼梯转为坐电梯,经济实力与金融规模已经从产品转为财富效应,发展已经转入高水平阶段,更突出创新;而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爬楼梯起步或中间阶段,经济阶段“楼梯楼层”差别所面临的阶段性问题矛盾或投资机遇,发达国家已经有过经验或者教训――阶段性的矛盾或结构调整被形象地比喻为“5层的艰难”、“7层的突破”或“9层的喘息”等等。

思考二:“发言权”受限

发达国家是市场规则的制定者,也是经济金融模式和经济体板块的推行者。我国资本市场形成的规模、发展的阶段、规则的制定、板块的形成基本上是延续发达国家而来,或者说发展中国家基本上是规则的执行者,虽说某种程度上也参与一些规则的制定,但参与非常有限。尤其是发达国家经历了早期经济积累后发展为成熟经济,发展模块已从传统行业转向新兴行业,高科技的含量已经大大领先于基础产业;而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基础还是在传统和新兴之间兼顾,更多的是在传统的发展上,因此这个层面给资本市场带来的推力可能就完全不一样。发展背景和阶段给予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风险、压力是不同的。

从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的特殊阶段以及与发达国家较大的差别性来看,投资者既要看到积极意义的投资收益空间,同时也看到存有投资风险的可能,面对诸多产品,投资者需要依据自身经济财富资源,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产品。

人民币难逃大势影响

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话题的敏感与焦点十分突出。尤其是从2006年5月份以来,我国人民币汇率水平波动出现起落反差明显趋势,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水平不断突破8.0、7.9,当前在7.8以上价位徘徊。汇率水平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经济体政策与经济、货币价格的压力以及国内强烈预期心理的影响,政策协调与产品技术运作虽然显示稳健,但也面临挑战与风险。

从人民币汇率改革至今的市场状况看,汇率改革的渐进性、主动性和可控性5原则,一直有效地把握着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对国家整体经济调整、企业改革以及市场氛围等带来的利好作用是十分突出和有效的。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在国际环境变化扩大中(其中包括美元汇率2004~2005年价格反差性的变化、美元利率上升以及主要贷币体经济和货币政策的变化),人民币价格依然在价格观念和市场惯性中停留在对美元价格敏感的上涨或下跌之中。实际上,我国汇率机制已经从单一盯住美元转变为参考一篮子货币,加之美元本身价格变数扩大,2005~2006年不同的涨跌态势,使人民币的压力似乎在增加。尤其是面对当前美元贬值加剧的态势,人民币也难逃大趋势的影响,必将成为国内外金融市场关注与炒作的焦点。

汇率仍有机遇与挑战

当前国内经济面临的挑战范文4

市场转折期已至

对债市而言,宏观经济基本面始终影响大趋势,而资金面会产生脉冲式阶段性影响。韩海平说,从近期公布的通胀数据来看,通胀的拐点已基本确立。由于经济下滑、货币增速放缓以及通胀预期缓解,此轮通胀在今年三季度见顶之后,预计从今年四季度到明年三季度末,CPI将逐季下滑。受制于明年投资增速下滑以及高基数的影响,明年上半年,生产资料市场将出现轻微的通缩局面。海外方面,发达国家尤其是欧洲受制于债务危机,美国一边面临居高不下的失业率,一边面临大选,经济增速在明年仍然步履蹒跚。

宏观政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是11月份以来政府方面传来的最新消息,在谈及是否意味着国内货币政策转向的问题时,韩海平强调,随着通胀压力消除以及海外市场的不确定,经济增长将重新成为政策关注的重点。此轮经济下滑的趋势将持续到明年一季度,经济增长总体呈现“前低后高”,货币政策或许会在明年将转为中性,时间窗口有可能是明年一季度左右。

债市接近可投资区域

过去6年,债基始终保持着收益为正的良好记录。然而,今年股债“跷跷板”现象并未发生,债券投资也面临同样大的挑战。在流动性紧张、城投债信用风险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前期债市出现罕见的暴跌行情,债券基金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回顾今年以来,经济增速放缓和通胀压力居高不下,市场资金面十分紧张,也令投资面临两难境地。但经历充分调整后,债券收益率普遍升至历史较高水平,随着CPI见顶回落的确认、资金面最紧张的阶段正在过去等利空因素不断出尽,债市也接近可投资区域,配置良机逐步显现。

随着信用债风险的不断释放、可转债估值已近历史底部。对于具体的投资品种,韩海平认为利率产品的收益率仍然具备下行空间,其中更看好金融债的表现。当前信用产品无论是绝对收益率还是信用利差都处于较高水平,其投资价值突出。可转债方面,当前转债整体估值合理,以银行为代表的大盘蓝筹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而随着政策逐步转向,市场流动性改善,A股估值中枢有望抬升,存在较好机会。

着眼长期投资收益

当前国内经济面临的挑战范文5

市场在希腊危机中大幅震荡。从悲观的大跌到出现转机后的大涨,然后又回复到徘徊彷徨,无不透露出市场对欧元区前景的担忧并未消除。

5月10日,旨在稳定欧元区的7500亿欧元的紧急计划给全球股市带来一波强劲的涨势,但涨势因市场担心欧元区债务问题将会持续而未能延续。

在这之前,由于担忧希腊债务问题可能引发全球经济危机,欧美股市曾遭遇恐慌性抛售,美股三大指数在当地时间5月6日遭受自2009年4月以来的最大挫折:道琼斯工业指数、纳斯达克指数和标准普尔500指数全天下跌幅度都超过3%。道琼斯指数一度还下跌近1000点,创下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盘中下跌。

在此前的5月4日,欧美各主要市场已经创下了今年以来最大幅度跌势,跌幅均超过2%。而油价则下跌4%,欧元对美元汇率创危机以来新低。投资者避险情绪大幅上升,导致黄金价格升至接近历史高位。

“兴奋剂”刺激短期走强

这套史上最庞大的救助机制能否改变市场悲观预期呢?

根据这套机制,如再有欧元区国家陷入债务危机,将可以申请获得资金支持,所附加的条件将参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规定,与希腊类似。

救援计划规模虽创下纪录,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高级官员贝尔卡表示,紧急计划对市场来说只是救急,不能看作长期的解决方案。

巴克莱资本的外汇交易员声称,“欧元的前景依然黯淡。因为欧元进一步下跌的风险很大,因此找不到任何长期理由去积极买人欧元”。

分析师们指出,评级下调的风险将是欧元持续压力的来源。虽然在欧盟和IMF的计划帮助下,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的违约担保成本下降,但投资者仍怀疑这些国家避免进一步陷入债务困境的长期能力。这种怀疑将成为欧元下行压力的来源。

欧元一蹶不振

中长期看,欧元区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其债务压力,债务危机有向欧元区其他财政高危国扩散的风险,而且欧元区内经济不平衡发展情况也在恶化。分析师认为,统一的货币政策和独立财政政策在经济危机中加剧了欧元区内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以希腊为例,在当前国内经济增长内生性动力明显不足的情况下,受制于统一的货币联盟,既无法主动贬值货币,也无法调低利率或增加货币供给刺激信贷。经济刺激政策仅限于财政手段,然而希腊为遏制公共债务继续累积已经对欧盟做出了巨大的财政削减承诺,这很可能会引发内需持续下滑和通缩的风险,为经济复苏的前景蒙上浓重的阴影。

同样原因,欧元区“欧猪五国”中其他受债务拖累国家也面临相似的经济复苏受阻的风险。其中,西班牙的境况最令人担忧。除了高额的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之外,西班牙经济萎缩严重,前景堪忧,失业率为欧洲之最,达到18%。西班牙是欧洲第四大经济体,一旦西班牙债务问题升级,与希腊问题相比,对欧元区资本市场的打击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在目前情况下,无论事态怎么演变,欧元已经注定进入长期贬值通道。”东方证券分析师在研究报告中表示。

短期内,或许欧元会有所反弹,但难以持续。有分析师预计,至今年年底欧元兑美元将下跌至1.20至1.25之间。

美元胜出

“从金融危机到希腊危机,其实质是美元与欧元的博弈和较量,现在来看,欧元不得不认输。美元还将维持其霸主的地位。”华夏银行上海分行行长夏小华说。

中投证券分析师认为,经过这次危机,美元主导地位被更加强化了。长期来看,美元将趋势性上涨,今年看85,明年看90。

不过,美元的情况也并不乐观。从负债数额看,欧盟整体GDP与美国差不多,但国家总债务却比美国少1万亿美元;从负债国家看,英美日负债率都比欧盟更严重。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潘英丽认为,眼前欧元正处在恐慌性抛压下,美元相对较为强势。但是从中长期来看,美元持续走强的可能性并不大,这是因为美国政府所选择的战略性贬值,可能会维持3至5年,而且美国也需要进行经济转型。美国需要提高生产能力和出口能力,以弥补其消费与生产的缺口。

相对来说,商品货币可能会呈现一定强势。特别是新兴市场国家发展保持较快增长,对资源品的需求不会减弱,商品货币就可能受到市场更多的关注。

“我们喜欢一揽子亚洲货币,包括人民币和新加坡元。我们认为,与希腊和葡萄牙这些财政脆弱的工业国家相比,这些亚洲国家的货币有着更高的价值。”被称为“目光最敏锐的全球经济观察家之一”的・埃尔-埃利安如是说。

商品市场或有反弹

也有乐观观点认为,借鉴雷曼经验,欧洲债务危机已经见顶。中投证券分析师表示,这次欧盟联合推出的救援计划将稳定市场信心,并且随着救援资金的到位,希腊将能够按时偿还债务,债务危机将逐渐平息。

债务危机见顶,欧元和商品(除黄金外)将反弹,而经过短期反弹后,美元的定价机制将逐渐回到债务危机前看谁先加息的逻辑上,因此欧元和商品的反弹不可持续。

随着商品的反弹,市场会认为欧洲央行定量宽松的开始意味着全球流动性将再度泛滥,黄金、金属、原油将进入新一轮牛市。但中投证券认为,受希腊债务危机拖累引发下跌后,商品价格有较大的反弹需求,而且商品价格(除黄金外)也多半会突破前期高点,但是欧元虽然即将泛滥,但商品价格毕竟是以美元定价,而美国就业数据的超预期将提升美联储的加息预期。因此希腊危机对于商品市场只是一个插曲,商品市场经过大涨、大跌后将进入中期调整,而黄金由于市场避险情绪的升温将受到追捧。随着通胀预期的加强,黄金仍会是市场关注的主要品种之一。

美股走势不明

对于美国股市,企业业绩仍然是投资者关注的重点。但是,现在投资者更关注销售收入而不是利润。

美国为了解决财政赤字问题,增加税收恐在所难免,这也增加了投资者的隐忧。房屋止赎率依然高企,失业率还在高位徘徊,再加上欧洲债务问题也没有解决,全球经济复苏和美国国内经济都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分析师推断,今年剩余时间里美国股市走向将更加扑朔迷离。在动荡股市中,与其火中取栗,不如保持观望。

挑战中国经济

不能忽视的是,希腊危机也给中国经济带来挑战。由于此次危机蔓延带来的任何全球经济增长的明显放缓,都将导致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并削弱中国控制经济过热压力而采取的紧缩政策的力度。

复旦大学教授孙立坚表示,中国宏观经济未来将面临汇率、游资和信心等多方面的挑战。

首先,美元大涨、欧元震荡所带来的换汇成本和汇率风险上升的格局。近期欧元走弱导致人民币随美元大幅升值,人民币最近1个月对欧元升值7.6%,对英镑升值3.1%,对其他新兴市场货币也明显升值,因此进一步对美元升值的必要性较低。

当前国内经济面临的挑战范文6

全球经济金融形势

一是全球经济正处于长周期的下行阶段。熊彼特认为,企业家创新的集群式出现推动世界经济呈现出长周期波动,即“康德拉季耶夫周期”,一般历时54-60年。一般认为,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信息产业革命开启了新一轮世界经济长周期,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这一波周期进入了下行阶段。这意味着中低速增长将成为未来全球经济新常态。

二是如何从危机中走向复苏仍是全球经济面临的主要任务。鉴于1929年大萧条的巨大破坏力,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掀起了一波史无前例的集体救市运动。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纷纷实行量化宽松政策(QE),保持充足的国际流动性;其他国家跟随出台极度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中国也第一时间推出四万亿的一揽子刺激计划,在托底全球市场需求、稳定信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短期内,此次救市取得了相对理想的效果,主要国家金融体系的有毒资产被有效隔离留待日后清理,全球主要金融市场保持良好秩序,主要国家银行体系及时恢复了融资功能。在极宽松政策刺激下,大宗商品和主要国家资产价格很快迎来新一轮涨势。

然而,宽松的政策也造成政府债台高筑,更重要的是,在成功削弱危机强度和烈度的同时,也延缓了市场出清,直观表现在企业层面,大量“僵尸企业”苟延残喘,妨碍资源重新配置;在金融层面,有毒资产长期得不到彻底清理,金融机构融资能力受到掣肘;在宏观经济层面,实际利率居高不下,资产价格高涨和实体经济疲软并存,全球经济进入了漫长的调整期,某些经济学家甚至讨论陷入“L”型复苏的可能。

三是复杂和分化是当前和未来全球经济运行的重要特征。由于各国所处发展阶段不同,政府救市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宏观经济变数,因此全球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各国复苏进程不一,各经济板块运行差异明显。总体看,美国等弹性较强、市场出清和结构调整较快的经济体表现出更强的复苏势头;欧元区受制于统一财政政策的缺失,不断爆发的债务危机严重影响了经济复苏;日本受人口老龄化困扰,难以走出长期通缩困境;新兴经济体易受外部冲击影响,金融市场波动增大。从短期看,造成这些板块经济分化的基本因素难以得到彻底改观,因此,复杂和分化仍将是未来一段时期全球经济运行的基调。

四是推进深度再平衡是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从根本上说,全球经济失衡是引发此次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这种失衡主要表现为:一是美国经常项目巨额逆差和新兴市场经济体大量顺差长期持续。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美国经常账户逆差骤增,其占GDP的比例从1997年的1.6%飙升至2006年的5.8%。同期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经常账户顺差快速增长,其占GDP的比例从1997年的1.1%飙升至2006年的4.8%。二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长期背离。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制造业中心转移到新兴市场,而货币金融中心仍主要掌握在美国等少数发达市场国家。于是就形成了东方制造真实产品,西方创造货币购买力;西方创造各种金融产品,东方用出口换取的外汇去购买这些产品;西方向东方借钱,东方给西方融资的失衡甚至“荒谬”的全球经济布局。三是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造成主要储备货币发行国权利与义务的失衡。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发行失去了黄金储备的制约,在理论上具有了无限发行的权力。在现实中,由于美元一家独大,储备货币发行缺乏有效竞争,美元发行缺乏必要的制衡,主要服从于美国国内经济需求,往往表现为其他国家分担美国经济调整的成本。未来全球经济能否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根本上取决于能否推进深度的全球再平衡。

五是QE背景下的通缩是全球经济面临的重大挑战。量化宽松政策直接导致央行资产负债表急剧膨胀,意味着大量基础货币的投放。与2007年相比,截至2015年6月底,美联储、英格兰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膨胀了4倍。但全球却面临普遍的通货紧缩压力,主要国家的通胀率始终徘徊在低位,日本和欧元区核心通胀率更是长期游走于零水平附近。这种现象的背后是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不畅。

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在全球性调整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难得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但总体仍在合理区间。当前国内经济正处于“三期叠加”的特殊时期,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仍不足,主要表现为投资增速放缓,消费增速缓中略升,进口降幅扩大。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经济总体仍在合理区间,为结构调整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经济结构调整需求迫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延缓了我国经济的调整,造成失衡现象严重,突出表现为结构性短缺和过剩并存,投资和出口驱动依赖严重等。中国经济亟待通过结构调整重新激发经济活力,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三是人口红利加速消退。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的报告显示,2010-2020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将减少2900多万人,人口红利面临加速消失的风险。这将对经济潜在增速产生深刻影响,进而对劳动生产率、利率、汇率等政策变量产生重大影响。

四是改革动力有待进一步增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已度过了帕累托改进的增量改革阶段,深入到了涉及利益再分配的存量改革阶段,面临的阻力空前增长,改革的动力亟待进一步增强。但“危”也意味着“机”,国际金融危机也在一定程度上倒逼国内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加速释放改革红利。

中国的应对

在当前挑战与机遇并存的背景下,中国能否迎难而上,这是关系到能否实现可持续增长、能否跃过“中等收入陷阱”、能否由大国过渡到强国的关键所在。

一是锐意改革,加快结构调整,集中释放制度红利。改革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中国经济要行稳致远,必须全面深化改革。要形成政府和市场“双引擎驱动”,既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培育打造新引擎,也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改造升级传统引擎。

二是致力开放,融入全球市场,充分释放全球化红利。一方面应扩大国内市场开放,有序推动金融、教育、文化、医疗、养老等服务业对外开放。另一方面应创新对外投资合作方式,顺应比较优势规律,合理引导优势产业转移,鼓励国内居民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产,分享全球化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