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工程学总结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体工程学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体工程学总结

人体工程学总结范文1

一、人体工程学课程现状

从课程设置来看,人体工程学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通常安排在大学二年级的下半学期,是进入专业课程学习前的专业基础课,有8周的课程安排,共32个学时。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的课程主要为基础必修课,如素描、色彩、设计构成、图案、计算机辅助设计等。从课程内容来看,人体工程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研究的内容和范围极其广泛。因此,许多专业都开设了此门课程,只是针对不同专业的特点,在授课内容的重点、难点及时间安排上略有不同。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例,课程的内容包括人体工程学及其应用、人体工程学基础(包括人体生理学知识、心理学知识、人体测量学知识)、人与环境(包括人与环境的交互作用、行为与环境、视觉与环境、听觉与环境、肤觉与环境、嗅觉与环境、人和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行为与室内设计(包括居住行为与户内设计、商业行为与店堂设计、餐饮行为与餐厅设计、观展行为与展厅设计、人际行为与室内交往空间设计)。从教师授课情况来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体工程学涵盖的理论知识多、涉及范围广,若要在短短8周的时间内既对每个章节进行细致的分析讲解,还对每个知识要点进行扩展和延伸,时间明显不够。因此,教师通常以理论课的方式讲述人体工程学,主要讲授人体工程学的基本原理、概念、方法,课程结束后以传统的理论考式进行考核。从学生学习情况来看,相比专业课程而言,人体工程学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占学分分值较少。大部分学生认为此课程属基础理论课,以理论课的心态对待,对人体工程学课程重要性的认识不足,课堂出勤率不高,常出现迟到、旷课现象。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

教师围绕教材内容,固守传统教学模式和思维模式,采取单一的教学方法,是导致人体工程学教学效果差的直接原因。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常常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习惯性采用机械的、死记硬背的方式记住知识要点,完成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很难将知识内化成与实际经验相符的内容。加之受课时的限制,教师忽视了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这种授课方式既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使教师很难收到学生反馈的信息,更无法全面了解学生的情况,进而不能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的教学调整。

(二)同质化教学,缺少与专业课程的联系

作为一门交叉学科,人体工程学常以基础课的形式引入不同学科专业,如工程制造专业、工业设计专业等。教师常以讲述的方式对课程内容进行陈述式的讲解,往往忽略人体工程学针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具有不同的重点与难点,若均采用同样的教学方法讲授相同的内容,必然导致学生对该课程在本专业的作用理解不足,做不到有的放矢的学习,影响学习效果。

(三)缺乏实践环节,理论与实际脱节

人体工程学属应用型学科,需要在理论框架上辅以实践教学。但是,目前教学中教师讲授理论知识的时间占据了全部课时,实践部分流于形式,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授课教师将本门课程定性为理论课,仅按照理论课的步骤和方法,围绕书本内容完成讲解部分;二是课堂缺少实验环境,无法进行有效的实践教学环节;三是课程学时少,除理论讲授之外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实践教学,导致本门课程终究无法与专业相结合,最终沦为一门讲授纯理论的课程。

三、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一)明确课程定位

人体工程学包含对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人的行为模式、人体基本数据、人与环境关系的分析,其内容是环境艺术设计顺利实施的基础。教师应围绕教学大纲的要求,明确人体工程学在专业中的基础作用,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和课程设计。同时,在上课之初就应该向学生指出人体工程学课程的重要性及其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教学工作更好的开展。

(二)转变教学理念

“以学生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在教学中的地位,改变学生以往作为教学附属者而导致学习目标不明确、产生学习惰性的现象。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体系的构建者、信息加工者,提高了学习的能动性,强化了学习效果。教学模式的转变,首先要求教师改变教学理念,由知识的传输者转变成学习的引导者,加强师生互动,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通过案例分析、课题讨论、现场教学等环节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应用,使理论与专业有机结合起来。

(三)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由于受到教学条件、学时的限制,人体工程学的实践课题很难在既定的教学时间开展,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体工程学只能作为理论课的形式出现。若仅注重理论框架的完整性而忽视与实践课题的结合,势必会限制其与专业课的联系,也必然会使其成为无关紧要的理论课。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教师可采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如案例分析、实地调研、小组讨论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问题分析能力的同时,强化学生对人体工程学的认识,使人体工程学真正成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不可或缺的基础课。具体做法如下:第一,在教学中以实践为导向,以理论为指导。人体工程学和环境艺术设计都属于应用型学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使理论更好的指导实践。教师讲授理论时,可将文字讲解与视觉图片相结合,用图片展示空间形态,用文字做阐述,如在讲到人的行为与环境的关系时,可联系学生熟悉的校园环境,以某一行动路径为导向,分析学生的行为方式及由此形成的空间形态,并对行为模式与空间形态之间的相互制约的关系做进一步的解释。第二,引入调研课题,开展实践教学。在学生已基本掌握概念、原理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实践课题,如指导学生综合运用自然观察法、实测法、资料研究法、调查分析法等,对人体、家具进行测量,制作人体模型或空间模型;或是对校园空间进行实地考察与测量,分析人的行为模式与空间形态的关系等。课题实施的方式可以是自主研究,也可以是团队合作。通过对个案的调查、测量、分析、总结,将教师口中抽象的理论与学生切身体验结合起来,转化成形象、生动、可感知的内容,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第三,设计课堂讨论环节,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前期实地调研课题的开展,学生对空洞的概念、数据、原理有了更多的理性认识。教师设计课堂讨论环节,鼓励学生以汇报演讲的方式,对前期调研的成果进行总结并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理论——实践——总结的过程,使学生完成课程的学习,提高学习能力,逐步完善知识体系。第四,考核内容既要涵盖基础知识,又要体现专业特色。人体工程学涵盖的知识点多,教师常采用问答的模式进行考核,虽然能够考察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却不能考察到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无法了解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因此,考核形式应多样化,内容应当从理论与专业结合的角度设计,如针对室内设计方向的学生,考核内容可以是“完成一套居室空间的平面布置图”。由教师提供原始建筑图,学生假定空间性质、人群使用情况等,完成对空间的分析与布局。如此,学生将人体工程学课程学到的知识综合运用于实际案例中,既得到了实践的机会,又提高了学习兴趣,同时帮助学生建立起学科专业间的联系。

四、结语

人体工程学总结范文2

关键词:人体工程学 室内设计

1在设计创新中寻找人的精神需求

由于现代生活节奏快,价值观念更新快,风格时尚体现得更为强烈。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曾经说过:“艺术不是进化,而是不断变化。”现代的室内设计个性化的构思往往会使设计以新奇制胜,所以在创新上要充分运用联想、象征、借景等手法寄情于环境中。现代消费观念的改变,使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观念也不断地发生改变,一方面重视高质量高技术,另一方面越来越重视人的情感和生存价值的需要,因此室内设计的高质量高技术与高情感的结合就形成了新的价值观。对设计师而言,要熟悉室内装饰材料的组合风格,力求从造型、色彩、质感方面满足现代人的不同要求,给以精神上的平衡,从而使价值观得以体现。

2现代室内设计已作为系统工程服务于人

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使用对象,相应地应该考虑有不同的要求。例如:一些设计合理的公共卫生间,其洗手盆并不像我们在许多公共卫生间所见到的那样,都是一个高度,而是分成高的低两种。低的只有半米多高,即使是幼儿园的小朋友,洗手也很方便。一些公共建筑顾及残疾人的通行和活动,在室内外高差、垂直交通、卫生间盥洗等许多方面应作无障碍设计。这就要求设计师熟知人体工程学的知识。在室内空间的组织、色彩和照明的选用方面,以及对相应使用性质室内环境氛围的烘托等方面,更需要研究人们的行为心理、视觉感受方面的要求。例如:教堂高耸的室内空间具有神秘感,会议厅规正的室内空间具有庄严感,而娱乐场所绚丽的色彩和缤纷闪烁的照明给人以兴奋、愉悦的心理感受。室内环境的内容,涉及到由界面围成的空间形状、空间尺度的室内空间环境,室内声、光、热环境,室内空气环境(空气质量、有害气体和粉尘含量、放射剂量……)等室内客观环境因素。可以认为现代室内设计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系统工程,但是它的出发点和归宿只能是为人和人际活动服务。现代室内设计不仅需要满足人们的生理、心理等要求,还需要综合地处理人与环境、人际交往等多项关系,需要在为人服务的前提下,综合解决使用功能、经济效益、舒适美观、环境氛围等种种要求。

3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意义

3.1体积

所谓体积,就是人体活动的三维范围。这个范围将根据研究对象的国籍、生活的区域、以及个人的民族、生活习惯的不同而各异。所以,人体工程学在设计实践中经常采用的数据都是平均值,此外还向设计人员提供相关的偏差值,以供余量的设计参考。

3.2位置

所谓位置,是指人体在室内空间中的相对“静点”。个体与群体在不同的空间的活动中,总会趋向一个相对的空间“静点”,以此来表示人与人之间的空间位置和心理距离等,它主要取决于视觉定位。人体工程学在室内环境设计中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有待于进一步认真开发,目前已有开展的应用方面如下:(1)确定人和人际在室内活动所需空间的主要依据。根据人体工程学中的有关计测数据,从人的尺度、动作域、心理空间以及人际交往的空间等,确定各种不同的功能空间的划分和尺寸,使空间更有利于人们的活动。(2)确定家具,设施的形体,尺度及其使用范围的主要依据。家具设施为人所使用,是室内空间的主体,也是与人接触最密切的,因此它们的形体,尺度必须以人体尺度为主要依据;同时,人们为了使用这些家具和设施,其周围必须留有活动和使用的最小余地,这些要求都由人体工程科学地予以解决.室内空间越小,停留时间越长,对这方面内容测试的要求也越高,例如车厢,船舱,机舱等交通工具内部空间的设计。(3)提供适应人体的室内物理环境的最佳参数。室内物理环境主要有室内热环境,声环境,光环境,重力环境、辐射环境等,室内设计时有了上述要求的科学的参数后,在设计时就有可能有正确的决策。

4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4.1办公空间设计

早期办公空间还没考虑那么多人体工程学的因素,附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在的办公空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办公空间的功能要素:一般规模的办公室最起码应该满足的功能要素是:前台或文员、工作区、经理室、会计出纳室、厕所、会议室、文印室、休息室。大型的办公空间功能会更加复杂,如专门的接待室,资料室,展示室等。所以在平面规划时应根据不同的功能的要求,有目的有意识的进行设计。

4.2家居空间设计

我觉得营造一个品位高雅、格调不俗的家居氛围,不是简单的把自己喜欢的沙发、茶几、电视柜、餐桌椅摆进家里,而是要从科学与艺术的角度,在空间的规划、色彩、光线、个性等方面巧妙构思,才能使你进入家的环境时,得到身心的放松和满足。现在提倡的“人性化”家居、“健康家居”等是人体工程学设计。

5总结

以上我主要讲的是人体程工程学在室内设计当中的办公空间和家居空间的应用。其实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当中的很多方面都还有应用。比如说(在商业空间中的设计和应用;在餐饮空间中的应用和在展示空间中的设计与应用)。在这里我就不一一说明了。我们在室内设计当中要绐终坚持以人为中心,“为人而设计”的原则,运用人体测量、生理、心理计测等方法,研究人体的结构功能、心理等方面与室内空间环境的合理协调关系,创造出适合人活动需求的室内空间。在室内设计中,要营造出各种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的舒适环境,主要采用科学的手段,包括“关于人体尺度和人类的生理及心理需求”这两方面。除此之外,人体自身的空间构成的相关问题的重要性也显现出来。只有在室内设计当中处处考虑到了人体工程学的话,那样所设计出来的室内空间肯定是非常人性化的。符合人们生理和心理各个方面的需求。真正意义上的做到了人—机—环境三者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张月.室内人体工程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9.

人体工程学总结范文3

关键词:人机工程学 工程机械座椅 设计 座椅

人机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科学,它的发展起源要追朔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它跨越了不同的科学领域,结合了多种科学原理、数据和方法,它所研究的重点对象为怎样将工程机械的设计布置和人身尺寸、生理及心理特点有机结合的相关问题。人机工程学的最大特点为,将人看做组成系统的一个元件,以人为主体,通过对人体进行详细分析,将人与机械进行优化协调,从而使整个工作系统得到完善。人机工程学的研究成果对工程机械驾驶员座椅的设计和布置有着重要意义。通过人机工程学的理念设计出的驾驶员座椅,充分根据人身尺寸、生理及心理特点,对人的使用及操作有一定的适用性,带给人一种舒适、安全的驾驶环境,让驾驶员与设备发挥有效的作用,使人机工程学的机械效率达到最高,这是现代人机工程学应主要研究的课题。

一、人机工程学对工程机械驾驶室的设计与布置

(一)对驾驶室的座椅位置进行确定。在人机工程中,驾驶员在工作中采用的坐姿,人和机械的重要接口就是座椅。因此,座椅的布置和设计对驾驶员座椅的舒适程度和驾驶室内相关的布置有直接影响。对座椅进行合理的布置,优化人和座椅之间的联系,为驾驶员提供一种舒适、安全的工作环境有着深远影响。

在对驾驶室座椅的位置进行确定时,第一个要确定的是,驾驶座椅上人身躯干与大腿之间的连接点,它是驾驶室座椅的尺寸和舒适程度的基准点。驾驶员通过自身条件将驾驶座椅调节到舒适的入座位置后,通过对座椅的前后调节,驾驶员自身坐姿角度的调整,使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不易产生疲劳,并且在操作过程中有利于满足操作的轻便型、视野的开阔性。

(二)驾驶员座椅和其他功能部件控制元件设计关系。工程机械中用于操作的机械功能部件控制系统比较多,首先座椅的位置与脚部操作部件的关系,要易于脚操作,而且长期工作状态下脚部又不易疲劳。汽车座椅位置和方向盘间的设计,要求两者之间的距离合适而且座椅对人体的肩部有支持,降低人体疲劳。座椅和工程机械操作杆之间的设计,手柄的操作杆一般在座椅两侧的控制箱上,座椅的设计要充分支撑手臂位置减少疲劳。

驾驶员的各项功能部件控制元件与座椅之间主要要考虑人体操作是的方便和避免人体的疲劳。按照人机工程学原理指导,充分考虑人体各方面的操作习惯和操作距离,对于容易疲劳的位置要对人体有支撑,避免疲劳。

二、人机工程学对工程机械驾驶员座椅的设计指导

在对驾驶员的座椅进行设计时,首先应该考虑驾驶员的人体心理及生理特点和人体压力合理性的分布,在选择参数的过程中,需要对驾驶室内驾驶座椅的舒适性和操作灵活性之间的矛盾进行调节,以及舒适性和视觉效果之间的不协调等。

(一)驾驶座椅乘坐的姿势。驾驶座椅的舒适程度的人体乘坐的姿势、生理特点有着紧密联系。人身的脊柱是支撑人体重量的关键,它的承受重量由上到下越来越大,腰曲变形变形最为严重。人体除了在站立时腰曲接近人体的生理弧形而产生的变形较小外,坐姿的不正确容易应发腰痛、腰酸等难受的感觉。因此,在对座椅进行设计时,应强迫驾驶员使用正确的坐姿。也就是:将臀部向前移与靠背分离开,让肩部往后倾斜,使两条腿之间的夹角保持在115?.并且让小腿向前伸,将大腿和小腿之间的夹角保持在110?至115?之间。然而,对于工程机械的驾驶员来说,为了能有良好的视觉效果和灵活轻便的操作性,可以适当减小大腿与小腿之间的夹角,这样才会使驾驶员的上身接近直立位置,让胸部保持挺起的状态,而肩保持微垂的合理姿势。有的时候为了保证操作的灵活性和视野的开阔性,就要适当牺牲驾驶座椅的舒适性。

(二)人体压力的分布。作用在驾驶座上的人体重量,要充分考虑到臀部的不同部位在感受到不适之前所能承受的压力,以及在靠背上的压力作用,做到分布合理,而不是平均区分。因此,从肩部和腰椎两方面来看,应该使压力由内向外逐渐降低。所以,在驾驶座椅的压力分布上应该是坐骨部分的压力最高,其次是长坐骨周围向臀部的部分逐渐降低,直到与坐垫前沿的大腿接触点趋于最低值;在驾驶座椅的靠背上体的压力分布,应为肩部和脊椎两部分的压力最大,即通过肩胛骨与腰椎之间的相互支撑,来保证腰曲弧形的正常和保护脊椎不易受伤。

(三)驾驶座椅的舒适度的标准。首先,驾驶室内的座椅尺寸要与人体的测量尺寸相一致;其次,工程机械的内部座椅应该根据人的坐姿不同,设计成可以自由调节的合理方案,方便驾驶员根据不同的条件需求,来满足不同坐姿要求的舒适度;最后,在设计工程机械的驾驶座椅时,应该保证驾驶员随时保持舒适的坐姿能力,靠背的设计需求应根据腰部的支撑力,合理的设计结构尺寸,方便驾驶员在乘坐时腰椎可以正常弯曲。

(四)工程机械座椅振动舒适性的设计。由于工程机械工作的环境比较恶劣,驾驶员在工程车作业是需要承受低频(2-8Hz)、高强度的机械振动。根据人机工程学得原理,人体头部的共振频率为2-30Hz,心脏约5Hz,眼睛为18-50Hz,臀与足为4-8Hz,肩部约2-6Hz,躯干约6Hz,人体总体的频率为7.5Hz左右,一般来说对应人体的敏感共振频率为4-8Hz,所以一般工程机械座椅的共振频率应保持在3.5Hz以内。

要保证共振频率在3.5Hz以内,我们在座椅的下部增加减振系统用于减低座椅的共振传递率。对于减振系统中的设计,首先在选择减振弹簧时(减振弹簧)要选择合适的弹簧,减低减振系统的共振传递率。其次要选择合适的阻尼缸。在确定整椅的配置后再通过实验确定共振频率。

(五)工程机械座椅设计的重点。通过人机工程学对工程机械座椅进行合理的设计,它的可行性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概念化阶段、具体化阶段、周祥化阶段、检验校对阶段。概念化设计阶段是工程机械总体设计的理念和宗旨,是保证设计顺利进行的首要条件。具体化的设计阶段,将解决座椅的结构、外形、美观、材料等问题,并设定出基本的形状。周详化的设计阶段的重点是将整体的外观和核心架构进行设计。检验校对的设计阶段,是将产品的外观和座椅的造型及稳定性进行校对、检验,保证产品的质量和舒适度。以上就是工程机械座椅的设计重点。

总结:

总之,人机工程学的设计研发过程,对工程机械的驾驶员座椅的布置和设计有着深远影响,为工程机械驾驶室的舒适度和可操作性提供了保障,因此加强人机工程学的研究与开发,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体的舒适程度,高度运用人机工程学的知识指导工程机械驾驶员座椅的设计,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李丹.韦小娟.工程机械设计中人机工程学的应用[J].煤炭科技,2008(02).

[2] 崔小松.曾志新.李勇.人机工程学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J].建筑机械,2004(12).

[3] 胡萍.人机工程学在工程机械设计中的综合应用[J].机械制造,2009,47(01).

[4] 张宝.基于人机工程学的重载卡车驾驶室内部布置[J].一重技术,2011(05).

人体工程学总结范文4

1现有的人机工程学教学方法

人机工程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学科,不少教师在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郭红光等人针对教学对象的培养目标,展现学科发展前沿,适当增加教学案例与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当加大课堂综合表现的比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宋海草等人针对人机工程学课程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FC教学方法,通过师生角色转变,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杜妍洁根据产品设计趋势,分析用户体验与人机工程学的关联性,提出了注重用户体验研究的人机工程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步骤,探索以学生实践为主,讲练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引导实践指导设计。陈亦仁等运用调研、实验以及文献研究的方法,详细剖析了传统教学中人机工程学课程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等方面的改革措施。各方法的特点如表1所示。上述这些方法都在不同的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老师仍然作为演员在教学中承担了大量的知识讲授任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得到有效激发。因此,该文根据人机工程学的特点提出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

2基于翻转课堂的人机工程学教学方法

翻转课堂教学法强调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和教师的课堂活动组织,因此,在人机工程学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好以下四个步骤。

2.1布置课前自主学习

翻转课堂教学法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课前学习任务的布置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课前学习内容包含观看相关课程章节的PPT和知识拓展视频,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了解基本概念和设计方法。

2.2制作优质教学视频

除了提供学生一些拓展知识的视频外,自制教学视频也是必须的,优质教学视频可结合教学内容和所用教材,通过视频形式将教学PPT呈现给学生,以便于学生多次观看和学习。

2.3组织课堂学习活动

翻转课堂教学法强调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堂通过完成各种练习了解学生对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的掌握程度。因此,在课堂上老师所做的更多工作是答疑解惑,组织有序的课堂学习活动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实施翻转课堂教学

在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活动中,需要对各主要步骤的效果进行评价,以便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更好地实现课堂翻转。

3应用实例

人机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主要包括人体因素、人机界面、作业环境和人机系统设计等内容,主要探讨应用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人机系统的设计与分析评价的方法。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是人体测量章节,通过该章节的学习,可了解人体测量方法,测量数据的标准化,理解和掌握测量数据标准化的计算过程;了解手握式工具设计、工作座椅设计的生理学基础和基本原则,懂得座椅设计的过程,熟练掌握座椅的设计原则。

3.1布置课前自主学习

3.1.1对象分析

在进行翻转课堂设计时,必须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及所学专业。这里所授课学生为机械电子专业的大四学生,电工电子方面的课程学习较多,机械设计及制造方面的课程相对了解较少,已学过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内容,但掌握情况良莠不齐,教学时应遵循以应用为目的。因此,有必要在课前任务中布置更多激发兴趣的视频或PPT。

3.1.2课前学习资料

(1)本科《人机工程学》教材,人体测量的配套PPT、动画;(2)产品的设计原则(视频);(3)习题:测量本人身体的各种尺寸。通过课前学习安排,可使学生观看视频,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人体测量基本术语,吸引学生对人体测量的注意力;学习人体测量基本术语及测量方法,掌握座椅设计的相关知识;利用案例分析,通过观看座椅的经典设计案例,分析座椅的设计原则;根据课前任务完成的反馈情况,通过小组讨论或学生上课讲解等形式,鼓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产品的设计原则。

3.2制作优质教学视频

优质教学视频可供学生反复观看,加深知识的理解。视频录制的方法有很多,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CamtasiaStudio软件进行录制,该软件是一款专门捕捉屏幕音影的软件,能记录影像、音效、鼠标移动的轨迹和解说声音等屏幕动作,另外,还具有及时播放和编辑压缩的功能,可对视频片段进行剪接,输出AVI及GIF等常用格式。使用时,需先安装CamtasiaStudio软件,再打开MicrosoftPowerpoint,可发现增加了一个名为“加载项”的菜单,如图1所示。点开后可看到有五个图标,先点击“麦克风”和“话筒”图标,开启设备,然后点击“预览”图标查看声音和图像效果,调整结束后,即可点击“录制”图标开始录制,图2为录制的效果图。

3.3组织课堂学习活动

在翻转课堂教学法中,课堂学习主要是为了检验学生课前学习的效果,有针对性地归纳总结所授章节的知识点,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组织课堂学习活动时,需进行以下几项工作。(1)了解学习内容:在人体测量章节中,工作座椅的人机工程学设计方法,相关的人体测量方法,工作座椅设计的生理学基础和基本原则已布置为课前学习任务。(2)制定学习目标:在人体测量章节中,学生需了解座椅设计的过程,熟练掌握座椅的设计原则,学生需设计出新型的座椅。(3)设计课堂活动:在进行课堂活动设计时,需分步骤、分形式和分时间安排不同阶段的活动,具体活动安排如表2所示。设计良好的课堂活动可检查课前任务的完成情况,应用理论知识于设计实践,培养学生的自主动手能力,获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3.4实施翻转课堂教学

经过以上三个主要步骤后,翻转课堂教学已基本完成,但还需进行评价,这种评价通常通过学生所完成的学习任务进行。该章节的学习任务是设计出个性化的座椅,大部分学生都可通过课堂实践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因此,该章节的翻转课堂教学是可行的。详细的翻转课堂设计如表3所示。

4结语

人体工程学总结范文5

友好的设计理念,而是从使用角度的更多层次上来满足人们的需要。

关键词 用户友好;产品设计;人体工程学;人性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TM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77-0199-02

1 用户友好设计

“用户友好”这个词语最初是用来形容或描述无线电技术和IT产品的,多出现于软件界面开发原则中,一般说来用户友好界面的开发要基于人机工程学,其原则在于界面要具备较高的可靠性、简单性、易学习和易使用性以及立即反馈性。由于用户友好原则是基于人机工程学在软件界面开发中的体现与延伸,所以用户友好原则也应是人机工程学在产品设计中的演化与发展,其中人性化设计应为用户友好原则中的重要一项。一个用户友好的设计,应该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为目的的,并且以人性化设计为基础前提。不仅仅满足人的主要需求,同时在设计过程中注重对用户高层次需求的设计与考虑,最大限度的通过产品设计手段达到人类精神与物质的统一。

用户友好的设计要求尊重人的价值,并通过两个方面体现。首先,精神层面上的用户满意度,用户友好的设计以人性化设计为基础与前提,并将设计重心放在如何使产品更适合于人类使用。这就要求设计者对人类的生理与心理特征进行完整与充分的研究,利用人机工程学的相关理论,在产品满足人的生理与心理特点以及生活习惯的同时,增加使用的便利性和舒适性。其次,是审美和文化的要求。在产品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要求的前提下,从产品设计以美观作为评价标准,使产品符合多数使用者审美要求,从而使用户达到心理上的愉悦与满足。这就要求在设计前期,设计者对用户群进行详细的定位,并且要充分了解用户相关的社会形态、文化价值、民族习俗、伦理道德等诸多方面的信息,通过认真的调查和分析,了解目标用户在这些领域的好恶倾向,并依靠自己的敏锐的感知能力对产品的功能和形式进行预测。

2 人体工程学与用户友好设计

人体工程学显着的特点是,人,机,环境三个要素的基础上,三个要素虽各具特点,但是它们并不是的单一元素,是相互依存的整体,要将“设计对象”和“使用对象”即人与物作为一个系统内的并存元素来进行研究。人体工程学是实现用户友好设计的有效手段,用户友好的产品设计必然是要以符合人体工程学为前提的。例如美菱冰箱,针对农村市场的用户进行设计。除了沿用防潮、防锈材料等特殊设计外,针对农村老鼠较多的问题,专门增设了防鼠装置;由于农村环境中灰尘较大,在冰箱门体上方增设了翻盖;而针对农村用户节省电费的需求,美菱也推出了日耗电量仅0.29度的超节能冰箱,三天耗电量不到一度。从功能定位到外观设计,美菱冰箱充分考虑了这种特殊环境下,人-机的关系与状态,将人-机-环境三者达到了和谐统一的关系。

3 设计活动与用户友好设计

用户友好的产品需要其满足用户使用的功能需求,审美需求,给人舒适的使用感受以及美的享受。设计师要充分考虑到用户时代特征,民族特点,审美价值取向。因此,用户友好的设计需要设计者做好充分的设计前期工作,对于用户的相关属性进行研究,再设计期间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反复从用户的角度对设计进行推敲。与此同时,用户友好的设计在设计活动后期需要不断总结经验,使设计过程更为的灵活,并且力求创造独特的能准确反映产品性质与功能的产品形象。

3.1造型的用户友好设计

建模是创建一个产品造型的一个重要手段,主要是通过设计产品的尺度,形状,比例和层次结构,影响用户使用中的心理体验,让用户在使用中对产品产生的驾驭感,成就感,亲密感,也为用户创造微妙的,有趣的,愉快的,轻松的,神秘的等不同的心理状况。用户友好的产品在设计中就需要运用合理的语言符号,来反应产品自身的技术与功能特点。对于一款好的用户友好的设计产品,往往让人们无法忘怀的是产品的一个标志性的形态与尺度,而通过对其形态的回忆,联想其功能属性。例如,机械及手工工具,其产品形式语言应主要反应产品本身安全可依赖的重要性质,这就需要产品在造型上减少尖锐的造型,多用圆滑缓和的造型方式,为用户营造安全舒适的使用心理,同时结合多元得设计手段,注重产品个性的彰显。

3.2颜色的用户友好设计

颜色对于产品的外观,不仅具有装饰和突出产品个性的功能,同时也是人类视觉审美的核心因素,色彩对于用户的视觉感受和使用过程中的情绪状态具有深刻的影响。色彩设计应根据产品表达定位其主题,反映了产品的功能与属性,同时色彩也被产品所处时代背景,社会形式,文化,区域和生活方式所影响。

3.3材料的用户友好设计

材料对于人的心理的感知过程所造成的影响不可忽视的,产品的材质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形式的存在,好材料可以为产品设计带来多变的外观肌理。材料质感以及表面纹理特征,给人以视觉和触觉的体验,以及使用心理的微妙变化。很久以前,人们发明了一种接近指纹与手指接触的位于手柄位置凸起的薄膜,这种材质的运用增加用户与对象见的摩擦的同时也提高了手的灵敏度,这使得产品特别对于手工工具,制造出一个有效的用力点与手的控制点,提高产品的实用性的同时,也对于不同用户的操作习惯进行引导。通过选择合适的造型材料,使产品本身对于用户来说更具备功能性,也给产品本身增加多变与个性的设计元素。

用户友好的的产品设计不仅使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舒适和方便,更使得用户和产品之间的关系变得和谐。非用户友好的产品就会使用户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它,了解它,适应它,甚至是顺应产品的工作过程而改变自身的习惯。用户友好的设计是时代和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是工业设计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工业设计作为一个具有广泛群众基础设计领域,就要求产品从人的需求出发,在形式上,色彩上,功能上,材质上,尺度上,装饰上等层面来考虑与体现产品的人性化,使未来的设计出的产品更适合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创造新的生活方式与生活状态。

参考文献

人体工程学总结范文6

关键词 车辆;人机工程;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 U4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71-0206-01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车辆的普及促进了汽车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也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汽车制造工艺和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制造企业在注重企业外观和汽车性能的同时,更加注重汽车的使用效果和舒适度,从而提高汽车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的发展速度和市场知名度。人机工程学是企业是汽车设计过程中最为常用的设计技术,以满足用户对汽车舒适度的不断追求,确保汽车使用过程中安全性和舒适性。

1 车辆人机工程设计中的问题分析

1.1 满足对象

车辆人机工程的主要设计原则便是以人为本,即满足人们在车辆运行过程中的舒适程度,并且保证车辆运行过程中的乘客安全,这是人机工程的主要目的,也是人机工程的最终目的,所以,车辆人机工程的满足对象是消费者,需要从消费者的角度进行考虑,掌握消费者对车辆的需求,进而在调查结果上进行反复的研究和完善,保证车辆的实际使用效果。

1.2 人体影响因素

车辆人机工程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人体构造来进行车辆设计,以确保用户对车辆设计的满足程度,确保车辆设计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一般来说,人体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即能够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和复杂程度来改变自身的某些特性和习惯,从而保证人体能够适应外界环境。但是我们不能够因为人体的适应性而忽略车辆舒适度的研究和完善,应该让车辆去满足用户的需求,而不是由用户来适应车辆。

经过车辆人机工程设计出的车辆,同未经改良的产品都具有非常大的区别,用户满意程度的不同,直接造成了双方的销量出现明显的不同。比如,汽车驾驶员常常会出现腰部和颈椎部位的病症,给驾驶员身体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经相关专家和技术人员的研究和调查后,证实相关结论之后,人机工程专家便根据人体影响因素进行车辆的改良,即座椅高度可调节装置和变速器装置,使汽车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能够根据实际需求来自行改变驾驶座高度,从而使身体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满足,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频率,有效满足了人们的差异性,满足了驾驶员的相关

需求。

1.3 评价标准

车辆人机工程评价标准,就是指车辆应用人机工程原理设计完成后,用以衡量设计效果和使用效果的一个评价指标,即车辆人机工程评价标准。使用车辆人机工程评价标准分为不同的评价等级,主要由于性格差异和年龄差异而划分的评价等级,即成年男性、成年女性和儿童等多项标准,依次划分为5个百分位、10个百分位、50百分位、90百分位和95百分位,50百分位表示车辆的普遍适用效果,即满足大多数人的使用需求,但50百分位并不是最佳的使用效果,而且容易造成多数使用者的不适感觉。由于人体之间的差异性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车辆实际设计过程中,应该尽量满足多数人需求即可。

车辆人机工程的初衷便是提高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的舒适度,减少车辆内部结构和车辆布局对驾驶员的身体影响,减少驾驶疲劳,提高驾驶质量,减少相关身体疾病的发生频率。一般来说,男性驾驶员同女性驾驶员的身体结构就有着非常大的区别,比如身高、体重、臂长、腿长等等,这时,就需要人机工程师做好充分的社会调查,征求驾驶员的相关意见,并根据相关意见结合相关合理设计方式来提高车辆同人体的平衡性,如可调节方向盘、可调节座椅等等,使车辆构造更适合于多数驾驶员。

1.4 设计时机

车辆人机工程设计应该尽量在车辆设计之初就做好相应的设计工作,而不应该在车辆出现相关问题之后再利用人机工程设计来不断完善车辆的问题和缺点,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对于车辆的销售业绩来说也是很不利的。因此,在车辆进行设计之前,要充分考虑到用户的行车习惯,做好全面的市场调查工作,对于车辆人机工程设计来说非常重要,对于车辆人机工程的实现来说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 提高车辆人机工程设计效果的措施

2.1 做好全面的市场调查工作

首先,在开始人机工程设计工作之前,应该做好充分的市场调查工作,注意用户调查的细节工作,比如女性用户开车时的高跟鞋穿戴频率,指甲对驾车效果的影响,车内空间是否满足于女性用户的需求等等,这些都是需要认真调查和分析的,从而在车辆人机工程设计过程中能够提高汽车的使用效果,确保多数人的使用满意度,从而确保车辆人机工程实际的最终效果,确保车辆人机工程设计的有效性。

2.2 评价标准的选取

当车辆人机工程设计完毕后,就需要进行车辆评价工作,以衡量人机工程设计的效果,以及车辆使用舒适程度。在这一工作环节中,要做好认真的考核及分析工作,比如座椅舒适度、方向盘的舒适度、空间大小等等,这些都是要再评价结果中具体体现的,而且,在人机工程设计评价标准结果应该要尽量满足大多数用户的需求,从而确保车辆人机工程设计的的有效性。

2.3 加强软件应用,做好车辆设计工作

汽车在设计之初,就应该全面考虑汽车的舒适性,而不应该在汽车相关问题出现后再开展一系列的补救措施。因此,车辆设计过程中,一定要确定车辆的销售人群,因为人体之间的差异性是不能避免的,必须要设定一定的适用人群,才能够确保车辆设计的方向性,确保人机工程设计的有效性。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在进行车辆选购的同时,不仅仅重视车辆的行驶性能和安全性能,更注重汽车的舒适程度,因此,一定要重视车辆人机工程设计,并在车辆问世后注明相应的健康警示和数据标准,从而提高顾客对车辆的关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型设计软件的研发,很多设计工具都能够有效的提高车辆人机工程设计的设计效率和设计效果,比如人体模型CAD软件等等,应该在人机工程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提高设计精度和设计有效性;同时,要注意相关模拟软件的应用,当人机工程专家完成新型车辆设计方案后,首先可以利用相关模拟软件,模拟驾驶员的相关动作,在得出相关有效数据之后,方可进行下一步的实验和分析,这样既能够提高设计方案的有效性,也大大提高了车辆实验阶段的安全性,从而确保相关车辆设计方案的顺利推广,最终保证新型车辆的推广速度和销售业绩。

3 总结

车辆人机工程设计,旨在提高车辆的整体使用效果,提升车辆的安全性能和用户的使用舒适度,对于汽车生产来说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车辆人机工程设计,做好驾驶员社会调查工作,倾听驾驶员的相关要求和反馈意见,重视相关设计标准,重视车辆实验工作,从而提高车辆的销售业绩,确保汽车生产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江建,张文明.人机工程学在车辆安全性设计中的应用[J].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08,02.

[2]张立斌.人机工程学及其在汽车设计中的应用[J].汽车运用,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