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教育的核心素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教育的核心素养范文1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课程体系;小学数学;数学教师
前言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小学教育中,数学是其中的核心课程,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极大的作用,而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中,小学数学教师是其中的关键所在。本文主要基于数学核心素养体系,就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的构建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小学数学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理论课程的设置较为随意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当教师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才能够更好的对数学课程中的概念进行准确的表征,才能够对数学课程中所提到的程序与原则等提供准确的解释。从我国各类师范院校的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我们可以知道,与数学专业内容相关的课程设置缺乏标准,理论课程的设置较为随意,有些学校的数学专业课程设置是直接套用高师数学教育专业的课程安排[1]。例如《高等代数》以及《数学分析》这几门课程,不但难度较大,而且与小学数学内容的联系较弱,有些的学校则是借鉴综合大学的一些做法,为学生开设以工科为特色的高等数学课程,或者是开设以经济为特色的高等数学课程。也正是因为课程设置的随意性骄傲大,导致小学数学教育专业的教学效率非常不理想,不能够满足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需要。
(二)实践类课程教学还不够完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作为一名高素质教师,“如何教”的实践素养是其不可或缺的一项能力,它一方面与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也与学生的数学学习有关,体现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故此,在培养学生提供专业素养方面,在培养学生形成教育信念等方面,教育见习与实习等一些实践类的课程就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也是培养课程体系的关键部分。然而,许多高校的小学教育专业却没有很好的体现这一点,这些学校对于教育实习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而且还缺乏专业教师的随行指导。尤其是我国有一些学校,采取的是分散实习法,也就是让一些学生自己去找单位实习,这样就导致一些学生缩短实习时间,甚至会不去实习,这样就会使这些学生缺乏教学的亲身体验,进而影响到他们对有关数学教育理论知识的实践反思,会影响到他们实践智慧的生成。
二、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构建的相关建议
要想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以课程为依托。在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发展过程中,职前教育阶段的课程教学是其中的主要渠道之一。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环境下,要逐渐构建其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要对核心素养框架进行重点的分析,了解核心素养的主要内涵,了解其生成机制,此外,还要对课程体系中的结构以及内容等进行深入的了解[2]。
(一)在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的设置上,许多高校都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这样就会导致职前小学数学教师对于数学知识的获取,继而促使一部分准教师的数学素养得不到提升,进而也就无法满足新课改的需要。随着教师专业化的不断发展,迫切要求制定一个科W、统一的培养标准。故此,可以组织我国一些数学教育研究者,组织我国小学数学的一线教师等,让他们在核心素养框架的指导下,再结合教学所需要的数学理论知识,对小学数学教师所需要的核心素养进行梳理,并且可以充分借钱世界其他国家的小学数学教育专业发展的培养标准,来研究出适合我国小学数学教师的培养标准,为我国师范类学校开设相关课程提供依据。在小学数学假使职前教育过程中,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标准是其中的重要指南,在制定培养标准时,一定要对其可操作性进行深入的考虑,以便教师能够对相关的内容进行理解,进行实践。
(二)强化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联系
许多高等院校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的设置都较为复杂,而且没有加强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联系,这样不但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也不利于学生数学知识水平的提升。故此,在课程设置上,一定要强化与小学数学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职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了解自己所教的内容,另一方面还要知道如何教这些教学知识。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引导小学数学教师掌握学生的认知规律,让他们掌握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例如,要对小学生代数思维的发展水平进行了解等,教师要对自己所讲述的数学知识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并且要加强对小学生的引导,引导他们在高水平的数学任务的体验过程中,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并且去对其中所呈现的数学思想进行感悟[3],在长期的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过程中,逐渐提升自己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构建具有合作性的实践课程
如果要培养一个高素质、高质量的教师,仅对他们教授一些显性的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为他们创造实践平台,以帮助他们能够在体验中去对自己所获得的知识进行反思。故此,就需要重视实践类课程的设置,一方面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另一方面还需要重视对他们进行反思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可以将实践类的课程与数学类的课程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掌握了数学理论知识之后,让他们走入小学数学课堂之中,通过亲身实践去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反思,这样就能够使数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对教学的一般程序有所掌握,对教学的基本策略有所掌握,并且还有助于他们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逐渐的形成属于自己的教学智慧。
结语
综上,现如今,我国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的设置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影响了我国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故此,就需要构建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在构建过程中需要制定统一的标准;需要强化与小学数学教学的联系;需要构建具有合作性的实践课程。如此,就能够使所构建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更能够适应新课改的发展需求,更能够满足小学数学教育专业学生的内在需求。
参考文献:
[1]管云霞.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确立[J].学周刊,2017,(11):8-9.
小学教育的核心素养范文2
[关键词]核心素养;全面发展;健康第一;立德树人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对“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理念的进一步提炼和升华。基于此,体育核心素养应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和着力点,围绕着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质三大方面,从日常体育活动和体育课堂上的体育技能项目中,选择有利于促进和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内容,使学生掌握几项自己感兴趣的体育运动项目,塑造和培养自己的体育品质,健全和完善自己的人格。
一、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体育教学是按一定计划和课程标准进行的有目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其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增强学生的体质,锻炼学生的道德和意志等。当前小学体育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教学内容的选择欠合理
受“技术中心论”思想的影响,许多教师的教学仍停留在“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层面上,忽略了学生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核心素养所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涵盖了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等内容。为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要选择那些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内容,以此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的热情。不能像过去一样,以选用运动技能类项目为主,而且要摒弃过去那种过分注重和强调技术细节传授的做法,重视学生的学习诉求和情感需要,避免出现学生喜欢体育运动但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
2.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教学方法单一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培养核心素养的着力点。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先讲解示范,然后练习,最后纠正错误。这种套路式的教学,虽然对学生的动作技术学习有一定的效果,但对激发学生课堂练习的积极性和运动兴趣并不理想。因为它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导致课堂练习氛围比较沉闷。核心素养的提出,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张扬学生的个性,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促使学生更加主动、活泼地进行体育学习与锻炼。为此,小学体育教学要改变传统的体育技能教学形式,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性的评价。
3.教学场地有限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教育投资力度,体育教学也不断受益,许多小学都配齐了必备的体育器材。但由于许多学校占地规模偏小,体育教学场地有限,导致体育教学活动无从着手,许多有趣味的体育活动无法得到有效开展。
4.运动负荷不够
体育教学必须有一定的运动负荷要求,才能让学生在有限的体育教学时间内,既学会动作技术,又保证体能的锻炼。但受教学理念的相对滞后、运动场地的限制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体育教学活动有时顾此失彼,学生的运动负荷达不到标准,体育教学效果收效甚微。
二、改进小学体育教学的策略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体育教学目标的实施途径之一。为了达到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目的,小学体育教学要不断创新,取得实效。
1.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对于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因地制宜,灵活运用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管理的弹性空间,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开发校本教材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开发校本教材,加大选修教材的比重,使之更加适应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需要。如对现有教材内容进行改造:(1)降低动作难度。如在攀爬类的体育活动中,适当减低障碍物的高度,以方便学生跨越;加大栏架高度,让学生更容易钻过。在支撑跳跃类的体操中,不强调第二腾空动作技术。(2)简化、修改比赛规则。如在篮球比赛中,降低规则要求,对不明显的走步、二次运球和犯规动作等不予以判罚,使比赛能顺畅地进行,这样做的目的是既提高了运动负荷,也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3)改造场地、器材。如在篮球投篮练习时,把篮筐加以改造,使之能够上下升降,便于学生练习扣篮动作;在篮圈摘套外放一个直径更大的篮圈,以增加投篮的命中率,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4)创新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和体育游戏。如抖空竹、轮滑、玲珑球、投掷沙包、花样跳绳、球类活动、毽球、民间传统武术等,都可以进行改造和创新。要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采用游戏法、竞赛法、情景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探究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心理品质。值得一提的是,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应区别于学生日常的体育活动方式,只有对生活中的体育资源加以筛选、理性改造和加工,赋予体育教学内容以新内涵,如规则意识的培养、优良品质的塑造等,才能实现对生活的再超越,生成体育课堂的亮点。
2.以游戏创新学习方式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教学方式,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改变教学形式单一、枯燥的情况,使学习气氛变得活跃和浓厚。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发育不够成熟,注意力无法持久集中,容易被外界新鲜事物所吸引和易疲劳、易恢复等特点,因此,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自身特点和体育运动的特有规律,在体育课堂上适当安排一些游戏活动环节。如通过游戏比赛的胜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输赢观念,做到胜不骄败不馁;通过扮演游戏活动中的角色,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责任感和合作意识,磨砺他们的意志,从而感受体育课的无穷魅力和乐趣。同时,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体育课堂练习氛围。核心素养背景下,体育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变课堂教学的控制者为学生体育学习的启发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把课堂还给学生,转变过去单纯的“跟我学”为“自主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做到“学会、会学、乐学”。在教学评价上,应该以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从而对学生的体育学习和发展有一个科学的评价。
3.充分利用现有体育场地和设施
不管是城市学校还是农村学校,由于受地理位置或校园场地、面积的制约,导致无法在短期内改善体育场地和设施。特别是城区学校,尽管有较为充足的体育器材,但由于校园面积小、在校学生规模大,导致现有体育场地和设施在短期内无法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对此,学校只能面对现实,充分利用现有的体育场地和器材开展体育教学,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如在足球传球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充分利用学校的各个角落空地,让学生围成几个圈,互相练习传球,这样既锻炼了身体,还提高了学生的足球基本功。当然,所有的这些练习都要在教师可控和视野范围内进行活动,以确保运动安全。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一些简单实用的体育器材,用来优化体育课堂教学。如自制沙袋、铁环、陀螺等,既丰富了教学设施,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
小学教育的核心素养范文3
【关键词】:知行合一;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模式;问题研究
一、陶行知“知行合一”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构建主义认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学生行为决策机制和认识架构的优化,当学生的主体认识模式能够与自身的行为意识相匹配时,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学习能力就能够得到有效提升。从现代素质教育理念的发展来看,陶行知先生“知行合一”的教学思想依然有着现实意义。知行合一既可以看做是学习者应该达到的学习标准,也可以看做是教育者应该做到的教育标准。它不仅强调言行一致,行为认知与理论素养要相互统一,更深刻指出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要紧密联系,用知识理论指导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收获正确的理论认识。如果单纯从教育学角度来看,“知行合一”强调的是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育的行为主体是老师,老师应有的职能是教授学生做人,向学生传递知识,解答学生的学习疑惑。那么在“知行合一”的教育标准下,老师所要发挥的职能便是“教学合一”。这就要求老师要将不同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结合起来,要将二者融汇一体,要突出教育的引导性和教学方法的指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差异,能够让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迎合学生的预期发展期望,关注学生的个体认知模式,根据学生行为决策机制的不同来完善课堂教学模式。
二、“知行合一”的价值认知意义
“知行合一”价值理念作为一种源于生命个体价值、意识习惯、认知模式而形成的思维引导方法,对帮助个体形成正确的三观意识有着重要影响,决定着个体的意志和心理水平。因此老师要以加强学生的素质引导,通过强化学生的行为认知架构在内部建立以学生个体意志培养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构建主义认为,学生个体意志的培养是促进个体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成型的根本动力。而意识形态的成型往往与思想教育有关,所谓“思想意识决定态度命运就是如此”。思想意识作为一种主观意愿、主观判断标准很难形成统一性的认识,只有才采用“知行合一”引导方法对学生个体意识进行强化,健全其价值认知架构,才能促进学生转变思维态势。
三、“知行合一”教学理念下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外部培养途径
1.课堂教学中老师要做到“知行合一”
在知行合一教学理念框架下,学生的课堂学习不仅能促进其形成个体认识逻辑,能够学会交流和沟通,更能促进其形成感官思维,能够在生活和生活中形情感和人文意识。小学作为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如何加强其学习,提升其认知意识一直都是困扰教育者的难题。伴随着素质教学理念的提出,将“知行合一教学思想”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能够取得良好成效。这就要求作为老师要以身作则,以身示范,突出课堂教学的引导性,能够立足实践统一言行,通过强化自身管理让自己做到“知行合一”,给学生树立榜样1。同时“知行合一”就是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要相互统一,要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为指导,突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促进学生主体认知结构完善的基础上结合多种教学手段来丰富课堂组织架构,以此来突出课堂教学的人文精神和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形成完善的学习认知模式。
2.建立素质教育引导机制
在课堂教学中要促进学生“知行合一”就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状态、价值差异建立素质教育引导机制。素质引导是现代个体教育实施的最佳途径,基于个体学习路径的选择进行思想引导对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优化其思想架构有著积极意义。在素质教育时代中,基础教育体制就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思想引导作为学生素质优化的最佳途。学校管理层要充分重视先进思想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健全学生的认知结构为基础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素质教育引导机制来深化学生的素质建设2。
3.坚持思想创新创新教学模式
在小学生教育中坚持“知行合一”的教学思想,促进小学生形成核心素养还要坚持思想创新,以创新性的方法和理念为引导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在新的经济发展时期,改革已成为了热门话题,无论是政治体制、经济体系、教育体制、文化体系都需要以改革为导向,调节内部不适应的生产力关系来优化发展效率。学校内部管理效率的提升也是如此。在思想创新和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学校领导层要坚持思想创新的观点,结合学生的学习成绩、整体素质、表现能力改革自己内部的组织架构,一方面要调整管理体制与素质教育机制之间的不协调部分,优化二者在行为模式上的结构组成3。另一方面,学校领导层要以提升办学条件和办学质量为根本,改革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和教育方式,要将二者的精粹有效的融合在一起,打造新的教育管理模式用于学生的日常管理,以此来优化不同部分之间的联系,引导各个部分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塑造学校内部良好的人文氛围。
四、“知行合一”教学理念下小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培养途径
1.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促进小学生“知行合一”,形成核心素养,还要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体现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完善的价值认知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积极鼓励学生独立自主的展开学习,老师不能再居于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否则会影响学生想象思维和创新思维的扩展,长此以往,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通过小组讨论、自主探究等方式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分析相应的问题,这一过程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能提高集体合作的学习效率。
2.以创新为导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知行合一”教学理念的影响下促进小学生形成核心素养,还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以兴趣为导向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欲望。小学生其年龄偏小,思想比较活跃,他们对教材、对人、对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这是正常的,应予以保护,不能扼杀学生的思想创新意识,更不能要求他们循规蹈矩,迷信权威,迷信老师,让学生一点思考和想象的空间也没有。这就要求老师要注重自己的思想创新,要尊重学生思想的权利,要给予学生想象的权利和空间,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思想创新,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言,让他们的心灵获得释放,让他们能够与老师做朋友,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
综上所述,在“知行合一”教学理念影响下,促进学生形成核心素养就要结合学生认知思维的不同,优化外部环境,通过建立素质教育引导模式,创新教学模式来塑造校园人文氛围,进而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创新为导向,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赵长林,孙海生,陈国华.核心素养的结构和社会文化性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6(05).
[2]蔡清田.“国民核心素养”转化成为领域/科目核心素养的课程设计[J].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16(05).
小学教育的核心素养范文4
【关键词】英语教学;学生;核心素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也随之逐步改革,而英语教学有其特殊性,它既是一门语言学科,又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课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不仅要学到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获得一定的核心素养。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引起重视,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方法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让他们获得全面的综合素质,形成完善、健全、积极的人格。
一、培养小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要求
1.培养小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不仅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更是推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的保障。此外,我国对小学英语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之外,还应该培养其协作意识、增强团队精神、提高学习自觉、养成良好习惯。通过英语学习不断完善自我。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学生心智培养、德育教育、思维培养,使学生获得思辨能力,掌握基本的创新能力,获得自我发展的意识。
2.培养小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要求
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说过,我们学校的教师不是教学科的,而是教学生的。培养学生英语核心素养主要是为了督促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认识水平,增强道德观念、养成创新意识等。在实践过程中,首先要培养其收集信息的能力,并具备处理、加工的技巧,将这些信息资源发展成自己的知识;其次要增强学生对科技的认识能力,从中获得形象思维,增强创新意识,获取直觉思维,形成批判意识;最后要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通过人文教育增强集体意识,避免自私自利,增强公众观念。
二、培养小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方法
1.注重平日课堂渗透
在英语教学课堂上,教师应该注意核心素养的渗透,让学生从日常学习中感受核心素养,发挥其潜在功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例如,教师以自己的人格来影响学生,通过对学生行为观念的指导,让学生明白中外人种在人格方面的差异,并在比较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不足,做到有步骤的改善。
由于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个人意志尚不坚定,性格还没有完全形成,具有活泼、好动、贪玩的特点。因此,教师应该利用好这一时期学生的特点,通过演讲、游戏、表演、歌唱等形式让学生获得启迪,这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英语基础知识,而且还可以领悟到做人、做事的道理,逐渐的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采用正反面的教育方式,让学生明白道理。例如,通过文中正反案例引申到同学身边的案例,让同学自己讨论比较,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口语锻炼,而且还能学以致用,同时可以观察不同学生的观点、态度,在后期教育中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
2. 增强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1)获取信息
获取信息的能力是指他们根据自身对信息的需求,通过自己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从阅读中得到信息的能力,其阅读渠道可以是多方面的,获取方式灵活而自由,可以是自己从书本、网络、媒体中获得,也可以是从与他人的交流中获得,还可以是从别人的对话中所得。教师应该加强引导,让学生获得基本的方法,并强化过程中的跟踪,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例如,通过阅读课外书本,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国外的风土人情、地域特色、等。这不仅可以提升其综合素质,而且还能全面的起到熏陶作用,英语学科的价值得到体现。
(2)识别信息
获取信息能力的第二步就是识别信息的能力。当今,信息量及其繁多、复杂,各种信息良莠不齐,有效识别信息较为关键。在英语教学中,如何增强学生识别信息的能力呢?这就需要教师合理引导,教会学生对信息的基本鉴别能力,特别是国外的一些信息,哪些可以利用,哪些应该摒弃,哪些值得发扬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合理指导。为此,教师应该加强学习,只有自身具备过硬的综合知识,才能真正的教授学生有价值的内容。
(3)处理信息
对所得信息进行归纳、分类、摘记;在短时间内高效识记信息;利用现代化工具存储和保管信息。处理信息可以分为校内和校外两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通过笔记整理有用的信息,形成学习生涯信息小册子,并可以制作成电子档,方便他人阅读和参考;在课堂之外,学生可以通过现代通讯工具,例如手机扫码、电脑ppt、qq空间等形式对信息加以处理,这些方式更为灵活,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并提倡分享、交流,让学生获得全面的知识。
(4)使用信息
对信息有效、合理加以利用,发挥信息价值。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落脚点,更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活动,让学生有目的的收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学生利用信息的能力,对他们的不足进行指导,对优秀做法进行褒奖,切实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英语教学活动需要生互动,这个过程不仅要发挥教师的核心作用,而且要让学生互动起来,让他们享受学习,这也是课程改革的要求。增强学生主动学习意识,让学生积极进入学习状态,这比单纯的教学本身更有意义。这也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通过科学教学让学生在生活中克服不好的习惯,形成良好的品德,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十分有益。
参考文献:
[1]王.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J].山西教育(教学),2015,07:58-59.
小学教育的核心素养范文5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W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
一、通过听和看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听是说的基础
听是说的基础,也是获取信息、积累材料的过程,小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很大一部分是在聆听教师的授课或家长的说话中进行的。说话的方法和技巧很多是在聆听别人说话的过程中能学到的。因此,可以把“听”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并与说联系起来,采用核心素养中实践教学的方法。笔者在教学中会让家长在家中给学生讲故事和优秀的国内外名著,在课堂教学中笔者也会给学生讲大量的故事,这样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词语储备,另一方面故事中生动的词语和情节能够激发学生交流的欲望,积极地和其他学生或者教师进行探讨和交流,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在观察中丰富口语交际能力
学生的六大核心素养中明确指出要提升学生的“人文底蕴”,要求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运用人文领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具体包括学生的人文情怀、审美情趣和人文积淀等要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通过看报纸、看图片,观察社会现象和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等来丰富自身的人文底蕴,提升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时教师通常会采用看图教学法,通过让学生有次序地看图片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二、结组训练共同提升
小学生的年龄段决定了学生的从众心理比较强,学生往往会喜欢成群结队地一起做游戏、一起上学回家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把握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时,巧妙运用学生的这一心理,让他们进行分组训练,将学生按照兴趣特点和学习情况合理进行分组,通过学生间的互相督促,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在教学中采用这一教学方法,将学生两两分组,给学生安排对话的内容。对话内容的安排要符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在分组训练中我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一个学生扮演大树,另一个扮演啄木鸟,学生在愉悦的学习环境中能够充分融入教学中去。学生全身心投入在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上,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规定了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现阶段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差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充足的社会实践经验,学生的生活轨迹往往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升只能在课堂和家庭成员之间进行,这极大阻碍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当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带领学生进入社区,在与人交流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开拓学生的学习空间。
经过研究发现,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差的主要原因是性格比较内向,不敢主动与人交流。学生的文化底蕴往往都很丰富,能够支持学生和别人进行交流,但是学生性格上的差异导致学生畏惧和别人说话。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敢于说出来,在课堂上多开展讨论课,鼓励他们积极发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让学生在生活中做到“学进来,讲出去”,逐步提升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
四、建立积极肯定的评价方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当重视考查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感态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对学生采取鼓励为主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信心,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都给予积极的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努力所得到肯定的喜悦,让学生体会到成功带来的成就感。激发因胆怯心理而不能够主动大胆进行交际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让学生体会教师对自己的关怀,使学生走出自我封闭的天地,大胆进行口语交际。
总之,核心素养对学生的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师要积极响应核心素养的号召,不断革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找到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最佳教学方法,让学生“学进来,讲出去”,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 娟. “口语交际能力”――儿童语文学习的核心素养[J].时代教育,2013(8).
小学教育的核心素养范文6
一、创设情境 启发学生思维
问题情境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新知的欲望,引导他们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而促进创新性思维的发挥。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设计一个有趣的问题,谁能在5、50、500后填上适当的单位,并用等号将它们连接起来?学生为之感到新奇,议论纷纷。有的说加上元、角、分可得到5元=50角=500分,有的说加上米、分米、厘米可得到5米=50分米=500厘米,此时教师提出能不能用同一单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来,于是学生就得出5元=5.0元=5.00元,5米=5.0米=5.00米,对于这几数之间是否相等正是我们要学习的“小数的性质”,这样的情境创设,形成悬念,培养了学生对知识探究的能力和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并敢于让学生独立思考,把数学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化为学生自学发现问题的质疑过程。学生能够质疑问难,是主动学习的一种表现,更是培养创新意识不可少的。
二、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兴趣是打开智慧的钥匙,是学习的强大动力。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努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唤起学习数学的热情。在数学教学中,创设快乐的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所在。教师可以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导入新课,使学生一上课就兴趣盎然的进入学习氛围;其次,要潜心挖掘教材中的乐学因素和“内蕴”,采用幻灯等直观手段为教学“添趣”;第三,教师要在教学语言上反复锤炼,尽量采用精炼、风趣的语言激励学生,营造愉快的教学氛围;在教学组织上采用灵活多样,学生喜爱的形式;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巧妙、新颖的方法,让学生感觉“旧中有新,新中有趣,以趣促学。”
三、鼓励学生动手动脑 大胆尝试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大胆尝试,为学生安排创新的空间和时间,给学生尝试创新的自由度,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我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先用绞笔刀将铅笔绞成一个圆锥,然后提问:请同学们设想一下,这个圆锥和刚才的一截圆柱有怎样的关系同学们有的说“ ”,有的说“ ”,有的说“ ”,有的说“ ”……,我认为同学们的设想都是合理的,接着问:那么,圆锥的体积究竟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有怎样的关系呢?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等底等高的空圆术圆锥、水,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动手合作操作讨论,结果在操作中探索出圆锥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术体积的的结论。接着我又问:谁能说出具体理由来?有的小组代表说:我将满圆锥水往圆术里倒,结果3次将空圆术倒满,因此,我们小组得出圆锥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术体积的。有的小组代表说:我是将满圆术水往空圆锥里倒,结果3次才倒完,因此,我得出圆术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3倍,反过来说,圆锥的体积就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术体积的。这一动手、动脑、动口的操作过程,创设了好的思维情境。通过小组合作、操作讨论,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