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线上教学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线上教学计划范文1
伴随着我们开学通知的到来,我们的线上教学的结束,那么我们即将开始我们的线下教学,对于教学而言,我们要做到心中有数,有计划的完成我们接下来的教学工作。
第一:做好开学第一课
面对今年这一特殊情况,学生在家三个月的上课学习,不能够向家长一样关注新闻,由于疫情信息量与信息渠道的不同,学生对疫情的感受认知也不一样。我们可收集相关疫情资料,让学生对疫情发生、发展有一个整体认知。关注我们的生活变化的原因和一些身边的变化,只知道不能够出门,做好宅家学习就可以了,但是作为教师的我们明白,学生作为祖国未来的一代,他们要有义务和责任明白当前的形势,了解当下我们的无数英雄在为这场疫情而奋战。明白生命的意义,生命父母赋予了我们,生活磨练了我们,学习成就了我们。
第二:明白接下来的学习任务,重建学习氛围。
作为一名学生,我们有理由明白自己的学习任务。线上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值得老师进一步引导、发扬。由于线上教学的局限性,少了师生互动、学生交流的环节,学生在学习中表情显得木讷,反应迟钝;过度依赖荧屏,学习没了老师的激励与监管,又没了同学之间的比较与督促,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参与性;有的学生还趁机沉迷网络游戏,难以自拔。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做好为学生正确引导这一引路人。帮助学生摆脱荧屏依赖,尽快恢复学习状态,建构日常学习行为规则,是开学初的当务之急。
第三:摸清底细找出问题,做好学科知识内容衔接。
学科知识内容的衔接,是学生线上线下教学衔接的关键环节。经过长时间的线上学习,本学期课程内容已经完成了相当一部分。要做好线上线下教学内容的衔接,我们要分三步走:
1.摸清底细。
首先,做好线上教学情况摸底。教师要提前梳理线上学习期间每节课的学习笔记,找出教师线上讲课疏漏的地方,了解每堂课的学习重难点是否掌握,查查学生是否有缺课情况。
其次,开展线上学习效果检测活动。课程可以通过现场抽查,,帮助学生找出自己学习的薄弱或疏漏环节。通过单元检测、知识点的检测等,进行一次大的摸底,找到学生掌握不扎实的地方,然后查缺补漏,加强短板的讲解和训练,不必重新对课程的学习,主要对共性的问题进行复习。
2.找出问题。
摸清了底细后,要对全班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学生线上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个性化问题。要鼓励学生通过复习、检测等手段,找出个人线上学习的失误,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在老师与同学的帮助下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3.查缺补漏。
我们不主张复课后,老师对线上教学的内容从头重讲。一来本学期课时不允许,二来对新内容的无意识重复,也没有必要,学生学起来也不是很感兴趣,热情和积极性比不会高涨,所以势必事倍功半,起到逆反的一些作用。
安排查缺补漏有两个途径:
(1)集中突破。对共性问题和学生提出的一些有代表性的个性化问题,专门备课,安排少量课时实行定点突破;对学生个性化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回看线上教学视频,自主复习、反复练习、个别指导等办法进行逐步解决。
(2)平时课前横向补充。对与前面内容连贯性强的新课内容,可在新课之前,课上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前后知识点复习梳理,让学生在知识学习链接上实行无缝对接,再讲解新课的过程中,新旧知识的衔接必然对旧的知识进行有意识地一些训练,这样让学生容易引起共鸣,对以前线上学习似是而非的内容就会明朗起来。
四、分层面深入挖掘加强衔接力度。
(一)教研层面
组织教师积极全员参与,对线上所学知识及测试结果对比分析,及时总结线上教学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结合线上教学进度,指导本学科教师做好线下线上教学的衔接工作,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的衔接等。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查漏补缺,温故知新,在以后的教学中,尤其复习期间,精讲细练,用练习检测学生的线上知识的把握程度为主要手段,混合型立体式的边学边复习是有效的。提炼线上教学、线上教研的工作经验,并将这些经验与教师分享资源共享,级部之间的同学科教师互相讨论教研。以利于有一条清晰明朗的查缺的机制。在线下教学的起始阶段,引导教师有选择地使用这些工作经验,以便教师、学生能从线上教学顺利地过渡到线下教学。
(二)学生层面
线上教学计划范文2
(20XX——20XX学年
第X学期)
(本文档共
【
6
】页/【
2098
】字)
单位
姓名
20XX年X月
九年级下学期化学
线上教学和返校开学的教学衔接计划
一、
指导思想
结合此次线上空中课堂和科任教师直播教学内容和以及本班学生掌握情况,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学科素养,为孩子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学科基础。
二、
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X人,其中男生X人,女生X人。经过本学期为期几周的线上“空中课堂”和科任教师线上直播教学,根据学生平时上交作业和家庭作业上交情况来看,有的同学对语文的兴趣较浓,基础知识和能力掌握较好,能主动学习,但有个别学生自制力较差,无论是听课还是作业都不够认真,甚至出现应付的情况,由于线上教学老师不在身边,家长也有自己的工作要做,个别情况下不能及时陪同孩子观看空中课堂,这就导致拉大了学生之间掌握知识情况的差异。
三、
教材分析
现行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以学生的实际知识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第二个特点,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每一块中都有许多学生实验和实验探究,同时又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包括三个单元。其中,第十单元:酸和碱。介绍了常见的酸和碱及酸碱中和反应。第十一单元:盐和化肥。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盐及化肥。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介绍了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及有机合成材料。
每个单元的选材都基本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只要教师灵活运用教材,都将会使学生感到化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各个单元都基本体现了以点带面,通过个性归纳共性的特点。
在介绍复分解反应时,先通过典型反应让学生认识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及发生的条件,再通过酸碱盐溶解性表及复分解反应的条件会判断溶液中的两种物质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并能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特点写出不熟悉的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等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知识教学,更要善于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要求
(一)
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
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二)
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常见地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三)
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养成自己动手操作和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
针对中考改革的新动向,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案的各种技巧。
(五)
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五、
开学安排
(一)
对“空中课堂” 讲过的知识运用课堂时间进行回顾复习,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使学生对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还未掌握的知识达到掌握的状态,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展开打好基础。
(二)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利用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以测试的方式了解学生在线上教学阶段对每一课每一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加强指导,严格要求。
(三)
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是培养学生养成乐于倾听、勇于发言和认真写字的习惯。对学生多一些宽容,以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对学困生多鼓励,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在“空中课堂”线上教学活动中未掌握知识而产生的消极心理,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四)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通多媒体进行自主学习。
(五)
帮助学生完成初中化学学习的过渡。我们要切实作好初中化学的教学,在教学进度上不能急于结束课程,提早复习,面向中考追求升学。而要在教学中时刻向学生渗透化学学习的方法和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化学思维能力。
(六)
帮助学生养成看教材的好习惯。根据以往九年级的学生的学习经验来看:很多学生心气浮躁、眼高手低,
平时不重视教材中的基知识,甚至不屑于做课后题,相反,却一心扑在做各种习题册和难题上,结果一些人连最基本的化合价、化学式都写不明白。因此在本学期将注重这方面的指导。
(七)
落实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分层布置学习任务,随机抽查督促,使每位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及时完成学习任务,从而使他们都学有所获,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并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八)
线上教学计划范文3
(20XX——20XX学年
第X学期)
(本文档共
【
6
】页/【
2030
】字)
单位
姓名
20XX年X月
线上教学和返校开学的教学衔接计划
(2019—2020学年
第二学期)
——单位
姓名
2020年X月
一、
指导思想
结合此次线上空中课堂、科任教师直播教学内容和本班学生学习情况,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学科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学科素养,为孩子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学科基础。
二、
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X人,其中男生X人,女生X人。经过本学期为期X周的线上“空中课堂”和科任教师线上直播教学,根据学生平时上交作业和家庭作业上交情况来看,有的同学兴趣较浓,基础知识和能力掌握较好,能主动学习,但有个别学生自制力较差,无论是听课还是作业都不够认真,甚至出现应付的情况,由于线上教学老师不在身边,家长也有自己的工作和事情要做,个别情况下不能及时督促、辅导孩子观看空中课堂,进行线上学习,这就导致拉大了学生之间掌握知识情况的差异。
整体学习状况:五年级学生比较喜欢科学课,对科学实验很感兴趣,动手能力较强,但是对科学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部分同学对死记硬背的知识记的牢,运用能力较差。
三、
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沉和浮》、《时间的测量》、《热》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
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第三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让学生经历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学习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不断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终认识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的模式。
四、
教学目标
(一)
总体教学目标
1.
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习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
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能够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
单元教学目标
1.
第一单元“沉和浮”。
本单元将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有关沉和浮的许多问题。学生将探究不同物体的浮沉,形成他们关于对物体是上浮还是下沉现象的解释,而且能够明白物体与被放液体间的相互关系。当学生开始理解了他们所观察的结果之后,他们将鉴别出导致物体上浮或下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本单元将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去解决有关沉和浮的许多问题。学生将探究不同物体的浮沉,形成他们关于对物体是上浮还是下沉现象的解释,而且能够明白物体与被放液体间的相互关系。当学生开始理解了他们所观察的结果之后,他们将鉴别出导致物体上浮或下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
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
“时间”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时间运动的轨迹,是根据其他物体的有规律运动的轨迹来记录的。所以,本单元学习“时间测量”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对“事物有规律运动”的认识活动过程。本单元要让学生使用一些测量时间的重要设备做实验,从太阳钟、水钟到机械擒纵器……在“创造”(制作)计时工具的实践过程中,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认识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本单元要让学生使用一些测量时间的重要设备做实验,从太阳钟、水钟到机械擒纵器……在“创造”(制作)计时工具的实践过程中,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认识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3.
第三单元“热”。
热是一种能量形式。然而,在小学阶段,让小学生探究“热”,更主要的还是观察和思考一些与物体冷热程度有关的现象一热现象。例如气体、固体和液体三态的转化及与温度的关系、物体的热胀冷缩、摩擦生热及热传递等。
关于热现象,学生们已经有了不少的经验,尤其是在三年级下册“温度和水的变化”单元,学生们观察探究了温度和水的形态变化的关系,他们已经观察到了物质由于温度的变化而产生的显著变化一物体状态的变化。物质的变化,是从渐变到突变的。在这一个单元,我们将继续观察探究物质在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不易察觉的变化,主要是热胀冷缩现象,以及热量转移(传递)的过程。
4.
第四单元:“地球的运动”。
本单元要让学生重演人类对地球运动的探究过程。基于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运用相对运动、参照物、模拟再现等原理和方法进行推理、论证,最终认识地球是如何运动的。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多角度地、持续地收集地球运动的证据,如:资料、理论、模拟实验的结果等,需要对证据进行批判性的逻辑加工,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这些都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出了一个较全面的挑战。
地球的运动是很复杂的,除了公转和自转以外,还有其他许多运动,例如,和太阳系一起参与银河系的运动。严格地说,地球的运动是多种运动的复合。即便是公转,也不是简单地绕太阳作椭圆运动。由于本单元是针对小学五年级学生的,因此只研究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两种运动:自转与公转。
五、
开学安排
(一)
对“空中课堂” 讲过的知识运用课堂时间进行回顾复习,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使学生对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还未掌握的知识达到掌握的状态,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展开打好基础。
(二)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利用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以测试的方式了解学生在线上教学阶段对每一课每一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加强指导,严格要求。
(三)
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是培养学生养成乐于倾听、勇于发言和认真写字的习惯。对学生多一些宽容,以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对学困生多鼓励,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在“空中课堂”线上教学活动中未掌握知识而产生的消极心理,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四)
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实际认真备好课,准备好活动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设计好科学活动、问题和作业。
(五)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精神饱满,面向每一位学生进行教学,努力调整每位学生积极性,把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心态,并适时调整。
(六)
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学生的回答和作业及时准确反馈,贯彻以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
(七)
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八)
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并)提倡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验、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活动,以进一步提高能力。
(九)
帮助后进生建立自信心,继而贯彻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培养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兴趣。
(十)
延伸课堂内容,采取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十一)
线上教学计划范文4
(20XX——20XX学年
第X学期)
(本文档共
【
6
】页/【
2279
】字)
单位
姓名
20XX年X月
线上教学和返校开学的教学衔接计划
(2019—2020学年
第二学期)
——单位
姓名
2020年X月
一、
指导思想
结合此次线上空中课堂、科任教师直播教学内容和本班学生学习情况,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学科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学科素养,为孩子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学科基础。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
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X人,其中男生X人,女生X人。经过本学期为期X周的线上“空中课堂”和科任教师线上直播教学,根据学生平时上交作业和家庭作业上交情况来看,有的同学兴趣较浓,基础知识和能力掌握较好,能主动学习,但有个别学生自制力较差,无论是听课还是作业都不够认真,甚至出现应付的情况,由于线上教学老师不在身边,家长也有自己的工作和事情要做,个别情况下不能及时督促、辅导孩子观看空中课堂,进行线上学习,这就导致拉大了学生之间掌握知识情况的差异。
三年级学生整体学习科学兴趣很高,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普遍习惯于常规课堂学习模式,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已有知识、经验:从课外书中获得的科学知识比较丰富,但科学探究能力比较弱。家长和某些教师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三、
教材分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将引领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同时伴随着生长过程,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识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将指导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蚕的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的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体特点的观察中,认识动物和人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单元,将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热量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水的固、液和气三态,研究水在融化、结冰、蒸发和凝结等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他们初步认识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是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的。同时,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
“磁铁”单元将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安排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领学生认识磁铁具有磁性、磁铁两极磁力最强、磁铁能指南北、磁铁具有异极相吸和同极相斥等性质。并通过做一个指南针和学习用指南针确定方向等方向,了解磁铁的应用。
四、
教学重难点
主要指导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其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其变化的规律。本册教学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生物与环境、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物质状态变化与热量、物体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等。
在科学探究方面,本册的教学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如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记录的习惯和能力,并学习用流程图、循环图等方法记录观察结果。同时重视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和实证意识的培养。例如指导学生学习定量的观察,经历“观察现象一提出问题一做出假设(解释)一分析、检验假设一寻求新的证据以做出新的假设……”的科学探究过程。使其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所提升。
五、
开学安排
(一)
对“空中课堂” 讲过的知识运用课堂时间进行回顾复习,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使学生对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还未掌握的知识达到掌握的状态,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展开打好基础。
(二)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利用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以测试的方式了解学生在线上教学阶段对每一课每一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加强指导,严格要求。
(三)
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是培养学生养成乐于倾听、勇于发言和认真写字的习惯。对学生多一些宽容,以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对学困生多鼓励,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在“空中课堂”线上教学活动中未掌握知识而产生的消极心理,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四)
本学期课堂教学采用目标教学法教学,根据教材及学生的实际认真备好课,准备好活动材料,做到吃透教材,设计好科学活动、问题和作业。
(五)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自身精神饱满,面向每一位学生进行教学,努力调整每位学生积极性,把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心态,并适时调整。
(六)
进一步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对学生的回答和作业及时准确反馈,贯彻以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
(七)
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八)
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量,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并提倡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验、小发明、小创造、小制作活动,以进一步提高能力。
(九)
帮助后进生建立自信心,继而贯彻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培养学生对科学课学习的兴趣。
线上教学计划范文5
(20XX——20XX学年
第X学期)
(本文档共
【
5
】页/【
1912
】字)
单位
姓名
20XX年X月
线上教学和返校开学的教学衔接计划
(2019—2020学年
第二学期)
——单位
姓名
2020年X月
一、指导思想
结合此次线上空中课堂、科任教师直播教学内容和本班学生学习情况,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学科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学科素养,为孩子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学科基础。
二、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现有学生X人,其中男生X人,女生X人。经过本学期为期X周的线上“空中课堂”和科任教师线上直播教学,根据学生平时上交作业和家庭作业上交情况来看,有的同学兴趣较浓,基础知识和能力掌握较好,能主动学习,但有个别学生自制力较差,无论是听课还是作业都不够认真,甚至出现应付的情况,由于线上教学老师不在身边,家长也有自己的工作和事情要做,个别情况下不能及时督促、辅导孩子观看空中课堂,进行线上学习,这就导致拉大了学生之间掌握知识情况的差异。
经过上学期的学习锤炼,九年级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有了新的认识,能大胆尝试和探究问题,开放性的问题有自己的独特见解
,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有所提高,但是也有部分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积累较少,阅读面狭窄。学生语文成绩两极分化严重,个别学生常用汉字都不能认识三分之一,这是本学期语文教学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为共分为六个单元。第一单元:学习诗歌,语言凝练,形式精致,讲究韵律和节奏,内容包罗万象。写作:学习扩写。
第二单元课文都是小说,题材多样,意蕴丰富,人物形象鲜明,读来令人难忘。写作:审题立意。综合性学习:岁月如歌——我们的初中生活。
第三单元是传统名篇,内涵丰富而深刻:有的论述人生的理性抉择,有的记叙不畏的故事,有的描述少年时求学的艰辛,有的则是不同时代词人们抒发的壮志豪情。阅读经典,在人生旅途中学会选择和坚持。写作:布局谋篇。
第四单元:所选文章或谈论读书求知,或探讨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或阐述美学观点,基友思想性,又蕴含艺术美。写作:修改润色。口语交际:辩论。
第五单元:活动探究:演绎舞台故事。任务一:阅读与思考。任务二:准备与排练。任务三:演出与评议。
第六单元:本单元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人的政治生活,有以弱胜强的战争实例,有恳切诚挚的进谏忠言,有连类取譬的婉转讽劝,还有小写社会生活、抒发豪迈情怀的诗歌。学习本单元体会古人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写作:有创意的表达。
另外,在第三单元安排了名著导读《儒林外史》,第六单元安排了名著导读《简·爱》,在第三、六单元后安排了八首课外古诗词诵读。教学目标
正确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也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正确处理人文性和工具性、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关系,注重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提高,积极倡导有助于学生主动发展的学习方法,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式学习,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四、开学安排
(一)
对“空中课堂” 讲过的知识运用课堂时间进行回顾复习,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使学生对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复习巩固,还未掌握的知识达到掌握的状态,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展开打好基础。
(二)
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利用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以测试的方式了解学生在线上教学阶段对每一课每一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加强指导,严格要求。
(三)
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尤其是培养学生养成乐于倾听、勇于发言和认真写字的习惯。对学生多一些宽容,以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对学困生多鼓励,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在“空中课堂”线上教学活动中未掌握知识而产生的消极心理,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四)
认真学习新课标,在课堂中渗透新理念,不搞应试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学能力及合作交往等能力为主,提高学生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不断提高独立备课的能力,改变繁琐的教学方式,突出重点和难点。
(五)
优化教学手段。积极使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有直观视觉上的效果,提高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多撰写教学反思、论文。
(六)
引导优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提高优生的知识积累、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让优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学习运用语文的规律。
(七)
关注每个细节,培养优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优生适当增加读写难度,以扩大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及发展多种能力为目标并安排课外作品阅读,不断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八)
班级内建立优生的学习档案,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抓好培优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九)
引导学困生正确认识自我,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激发学困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十)
线上教学计划范文6
关键词:化学实验;化学实验教学;现代化;传感实验
文章编号:1005–6629(2013)10–0003–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跟200多年之前比,我们中学化学实验的仪器没有多大变化。
现在,有人到中学参观时,校长们最不愿意带客人看的地方可能就是化学实验室了,原因是“没什么看点”!确实,如果不看光鲜气派的房舍和桌椅,就只有简陋、落后,类似古董的瓶瓶罐罐,简直就像炼丹术士的实验室,不能给校长脸面带来光彩,却可能让校长难堪。而物理实验可以让客人看看复杂、精巧和洋溢现代气息的仪器,生物实验室可以让客人看看稀奇、珍贵的标本、模型……所谓化学实验也只不过用来重现教师讲述的某些化学现象,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应付考试而已。至于化学实验过程中难免产生污染,就更令人唯恐避之不及了。
究竟我们的化学实验能够向人们展现怎样的美好形象?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化学、学好化学?怎样才能与时俱进、反映时代气息?这样,化学实验及化学实验教学现代化就成了我们必须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1 化学实验教学为什么要现代化
化学实验教学为什么要现代化?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下列几点:
(1)化学实验教学现代化可以减少繁琐、低效的实验运作,更加突出实验思维过程,显著地提高教学效果。同时,也能优化实验环境,显著地减少人身伤害事故和环境污染。
(2)化学实验教学现代化能让学生初步了解和学习现代化学实验技能,为他们全面地提高科学技术素养,手脑并用,更好地发展并顺应现代社会需要奠定良好的基础。
(3)化学实验教学现代化能让学生生动地感受、体验现代化学和现代化学实验在泛分子水平上开展的微观探究、深入化学过程探究、强化理论指导作用以及研究的跨学科性等重要特点。
(4)现代化学实验是现代科学与现代技术越来越紧密结合的范例之一。因此,化学实验教学现代化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创新人才的成长。
(5)化学实验教学现代化能够展现现代化学实验的美好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恐惧感,促进他们学好化学。
(6)化学实验教学现代化能实现与时俱进、反映时代进步,鼓励积极进取、革新的精神等等。
但是,对于什么是化学实验教学现代化、怎样实现化学实验教学现代化等问题,人们大多缺少深入的理性思考,凭着感觉从事,使得化学实验教学现代化的实践难合人意。针对这种情况,有必要对化学实验教学现代化做专门的思考和讨论。
2 什么是现代化
现代化是一种社会和文化的变迁现象,常被用来描述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涉及社会生活诸领域的深刻的变革过程。狭义的现代化仅指使社会具有现代先进科技水平。广义的现代化有多种不同的解释,例如指称近代以来世界各国追求欧美国家近现代价值目标、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包括学术知识的科学化、政治的民主化、经济的工业化、社会生活的城市化、思想领域的自由化和民主化、文化的人性化等,与西方化的内涵相近。很多研究认为,由于东西方文化存在差别,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西方化并不是现代化的唯一模式。
随着现代化的发生,社会文化各个方面都要随之发生变化。它使人类思想以惊人的速度和数量增长与传递,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别在缩小,学习的机会扩大,技术飞速发展并且在专业技术领域方面差别扩大。
现代化的核心是“人性的解放”和“效率的解放”,是社会文明要素的创新、选择、传播和改革交叉进行的过程,是追赶、达到和保持世界先进水平的国际竞争,因而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深刻变化。
现代化是社会科学的重要研究课题,在这个研究领域,有多种不同的现代化理论。
教育领域的现代化即教育现代化,其界定及主要内容存在着多种不同意见。通常认为,教育现代化是用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人们,使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以及装备等逐步提高到现代世界的先进水平,培养出适应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新型劳动者和高素质人才的过程。教育现代化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装备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等;也有人认为,教育现代化包括教育普及化、教育终生化、教育个性化、教育国际化和教育信息化。
教育现代化是对传统教育的超越,是传统教育在现代社会的转化。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实现人的现代化。
3 化学实验教学怎样才算现代化
化学实验和化学实验教学的现代化不能简单地搬用社会现代化的思维框架。但是,必须认真地考虑“人性的解放”和“效率的解放”问题,考虑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内容的现代化、方法的现代化、装备的现代化以及评价的现代化等问题,努力实现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改革和超越式发展。
从历史的角度看,近代科学起源于西方,是一种西方文化,而我国的化学教育从一开始就受到读经讲经教育的严重干扰,到了现在又受到应试教育的严重掣肘。在多数地方,化学实验教学的现代化实际上是补课的问题,是革旧布新的问题,必须在各方面做出全面的努力,否则就难以成功。
3.1 化学实验教学观念现代化
要做到化学实验教学观念现代化,就要体现“人性的解放”,在思考和研究化学实验和化学实验教学问题时,首先必须做到以人为本,尤其要注意以学生为本,绝不能“见物不见人”、心中无学生。其次,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重视发展他们的聪明才智及创造性潜力,使他们既实现“脑的解放”,也实现“手的解放”,全面、持续、健康、快乐和有个性地发展。第三,要真正地把学生作为学习主体,让他们自主地学习,要发挥并协调好教师与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第四,近代科学是伴随着解放人性的“文艺复兴”运动产生的。“文艺复兴”运动启示我们:不但要努力传承人类的文明和智慧,弘扬人文精神,而且要反对盲从,反对抹杀学生的人性,把学生当作灌注知识的被动容器,禁止危害学生健康的反人道、反文明行为。这4条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人本观、发展观、主体观、人道和人性精神,也适用于其他教育教学活动。
要做到化学实验教学观念现代化,还要体现“效率的解放”,首先要调动人的主动性,发挥并协调好教师的主导积极性、能动性和学生的主体积极性、能动性,没有教师与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能动性相互协调、配合,就不可能有“效率的解放”。第二,要强化教师与学生“双主体”的理性意识,注重价值的导向、内容的选择,注重通过方法、手段和装备的改进来提高实验技术过程的效率。为此,要有正确的实验观,正确看待和处理化学实验教学的地位、目的、任务和方法等问题,认识到实验不但是搞好科学教学的重要手段,是现代社会培养后备人才和合格公民,使他们手脑协同发展的重要育人手段,也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认识到实验的根本目的是认识包括人自身在内的自然界,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类更好的发展;认识到不但要重视实验及实验教学方法的效率,还要重视实验及实验教学方法的价值,重视人的能动性的发挥,等等。概括地说,“双主体”协调观、实验观、效率观、实验理性等,都是实现“效率的解放”所必须的。
要做到化学实验教学观念现代化,重视化学实验教学是前提。在作为欧洲现代化运动前奏的文艺复兴运动中,科学方法和科学实验起了开路先锋作用。没有科学方法和科学实验,就不能摧毁僵化死板的经院哲学体系,就难以开创探索人和现实世界的新风气,就不能为17到19世纪自然科学的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当时,伽利略通过多次实验发现了自由落体、抛物体和振摆三大定律,使人对宇宙有了新的认识。他的学生托里拆利经过实验证明了空气压力,发明了水银柱气压计;法国科学家帕斯卡发现液体和气体中压力的传播定律;英国科学家波义耳发现气体压力定律。笛卡尔第一次对折射定律提出了理论上的推证、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动量守恒定律,对碰撞和离心力等问题曾作过初步研究,给后来惠更斯的成功创造了条件。
对于当前的化学教学来说,怎样看待实验教学与知识教学,怎样看待实验教学与知识教学的关系,是实验教学为知识教学服务还是相反,是关系着实验教学地位的重要问题之一。把实验仅仅看作是为知识教学服务的工具,很容易造成实验像“使唤丫头”那样“用则唤来,不用挥去”的状况。实际上,实验教学不仅为学生建构化学知识提供直接的和间接的经验基础,为学生学习应用化学知识提供实际的情境和场所,是学生自主地建构化学知识的必要条件,而且是完整地了解化学、学习化学必不可少的,必须明确地作为化学课程过程方法目标的主要内容之一。
实验是科学和技术结合的结晶,有很强的技术性,需要讲究实验理性。对于实验活动来说,要实现“人性的解放”,就必须具有价值理性。要实现“效率的解放”就必须讲究工具理性。从根本上说,没有“人性的解放”就没有“效率的解放”,首先要讲究价值理性,还要讲究工具理性。
3.2 化学教学中实验及其装备现代化
说到化学实验教学的现代化,人们往往首先关注化学实验的现代化,特别是化学实验装备的现代化。其实,化学实验装备的现代化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或者说,化学实验装备具有历史性,它跟化学科学的发展,跟不同时期化学科学所关注的问题的演变有关。
3.2.1 化学实验及其装备的现代化回顾
17世纪中叶,波义耳把科学的实验方法引入化学,他以实验方法为基础,证明元素是对物质进行化学分解的最后界限,物质的性质决定于物质的元素组成,物质分解和结合的过程就是化学反应过程。不过,由于掌握的实验依据很有限,他没能确定究竟哪些物质是真正的元素。在18世纪,许多化学家接受了他的这个思想,相继发现了许多元素,特别是发现了气体元素氧,建立了燃烧的氧化学说,使化学走上了正确道路;化学研究从定性发展到定量,相继确立了物质组成和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基本定律,如质量守恒定律、当量定律、定组成定律等。但是,经验资料积累不够致使化学家们对化学反应的研究难以深入,对化学反应规律的研究没有多大进展。
就实验研究方法和装备来说,在近代化学形成之前,人们主要从炼金术士、实用冶金工艺和医药化学研究者那里继承了简陋粗笨、各不相同的研究方法和装备。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是近代化学的形成时期。在近代化学形成时期,化学家们通过化学反应来发现新的元素和化合物,形成了多种分离提纯方法、分析方法和各种检验检定方法、吹管分析、硼砂珠试验、焰色反应、显微结晶分析、有机物的元素分析和滴定分析法等逐步成为常用手段。这时,已经有了专门设计的、用玻璃制造的一些实验器皿,这些器皿是后来实验仪器的雏形。利用天平进行量的分析和研究,对于化学的进步和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进入19世纪,特别是19世纪上半叶,化学在继续发现新元素、研究物质的性质及其化学变化的同时,着重研究了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果。19世纪初,道尔顿建立了化学原子论,半个世纪后,阿伏伽德罗提出的分子假说获得广泛承认。在化学反应研究方面也有了许多成果:1800年,伏特宣布制成电堆装置,揭开了电化学研究的大幕;1815年,比奥发现了一些有机物的旋光性,促成了立体有机化学的兴起;1824年,维勒首次实现了尿素的人工合成,有机合成自此迅速发展;1850年,威廉用旋光仪研究蔗糖水解问题,最终导致动态平衡概念和质量守恒定律的提出;1887年,阿伦尼乌斯提出电离理论,科学的电解质溶液理论自此建立;19世纪下半叶,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动力学理论相继提出……整个19世纪是近代化学的发展时期。在这个时期,一套相对比较完整的化学常规仪器和设备基本形成,化学实验手段初步摆脱简陋粗笨,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天平灵敏度大有提高,使原子量和分子量的测定更加精密,从特定角度为确定原子和分子的存在,以及元素周期律的发现提供了保证;重量分析法以及电解法、光谱法开始在化学研究中得到应用,滴定分析法则进入发展中的极盛时期。
进入20世纪后,科学认识深入到原子内部,化学家们开始研究物质的化学结构和化学反应的本质是什么。基于电子的发现、原子核模型的提出和量子力学理论的建立,化学研究以化学键概念和理论为中心,进一步揭示了化学结构的实质,在此基础上深入认识了化学反应的规律性,认识了化学结构和化学反应的联系,化学科学进入到现代化学时期。无机制备、有机合成的发展,导致材料化学、仪器分析、天然有机物化学、高分子化学以及结构化学等等分支的建立和发展。
为了解决19世纪基本定型的化学常规仪器设备使用还不够方便、种类还不够齐全、精确性和灵敏度还不够等不足,在20世纪,人们在对原有的化学实验装备进行改进的同时,积极吸收现代各种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创造和发明了一大批现代化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在分析、分离手段,微量和痕量检测,化学元素或组分测定,微观分子结构,晶体结构,表面化学结构等研究中应用吸收与辐射光谱、核磁共振、顺磁共振、质谱、光电子能谱、拉曼激光光谱、荧光光谱、扫描电镜、电子探针、低能电子衍射、X射线晶体衍射、中子衍射、分子束等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成果,使用了很多灵敏、精确和快速的实验手段,呈现出仪器化的特点。化学定量检测达到微米(10-6)、纳米(10-9)、甚至皮米(10--12)数量级,大大促进了化学实验手段的精密化。传感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应用、各种仪器的联机使用,使传统的实验观测和化学操作自动化、智能化,使化学科学进入了加速发展的道路,化学从研究已有的物质发展到创造自然界没有的物质,从探索物质的微观结构发展到进行分子设计,从了解化学变化过程发展到调控化学变化过程……领域越来越宽广、复杂,手段越来越强大、有效,研究越来越精细、深入。化学实验仪器的自动化、智能化使化学实验在“人性解放”和“效率解放”方面有了很大进步。
3.2.2 化学教学中实验及其装备的现代化
回顾化学实验及其装备的现代化发展历程可以发现,现代化学的许多重大突破都与化学实验手段的改进、发明和创造紧密相关。化学实验手段是制约化学科学研究的重要因素,常常能够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回顾化学实验及其装备的现代化发展历程还可以发现,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化学科学研究的问题不同,研究对象不同,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手段也不同,实验装备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化学课程内容的发展与化学学科发展的基本逻辑是一致的。中学化学具有基础性,肯定要涉及近代化学关注的物质的组成、结构和转化关系3个基本问题。这决定了中学化学实验及其装备必然有很强的近代色彩,不可能也不应该是完全现代化的。但是,中学化学课程还必须具有时代性和选择性,也应适当地涉及现代化学的内容,中学化学实验及其装备也要适当反映它的现代化特点,反映现代化学对组成、结构、功能和过程调控等基本问题的关注。即使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和转化关系3个基本问题时,也可以使用现代化的手段。现实的中学化学实验及其装备应该处理好基础性和时代性的平衡,以选择性帮助处理好基础性和时代性的平衡,并且适应不同地区、学校的实际,满足不同的需要。
随着实验教学经费增加和实验仪器装备制造能力增长,以科研机构和大学为主要用户的现代化学实验装备将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学化学实验室。但是跟传统装备不同,现代化学实验装备大多精度很高、价格昂贵,需要开发要求较低、价格适于推广的“教学级”仪器设备供应学校所需,或者组织建立现代化学实验中心,作为共有资源由学区各校所共享。
有人把用电脑和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也归属于化学实验的现代化,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模拟实验代替不了真实的实验。所以,必须坚决反对用电脑和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完全取代化学实验。
参考文献:
[1] 张嘉同.化学哲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4:169.
[2]吴俊明.中学化学实验研究导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7: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