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学建模的基础知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学建模的基础知识范文1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障碍;高中生
高中数学思维能力是指对高中数学感性认知的能力,突破数学学习障碍是要求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基本知识,根据具体的数学问题进行推论和判断,从而实现解答数学问题、升华数学知识规律的认知。高中数学突破学习障碍可以给我们提供广阔的四维空间,对具体的数学问题可以延伸出多种思维方式,提高数学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突破高中数学学习障碍重要性
首先,突破高中数学学习障碍有助于高中生树立良好的数学思维,同时帮助高中生增强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破高中数学学习障碍是学生学习素养的标志,其扩展了学生思维,帮助我们更好驾驭数学问题,并强化自我的解题能力和数学推理能力。再者,突破高中数学学习障碍可以提高高中生数学应用能力,更好的把数学知识和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可以强化学生的数学学习,并有助于其形成全面科学的数学知识框架,同时巩固了高中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认识,促使高中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世界。最后突破学习障碍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并激发其数学学习的兴趣,体会到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乐趣,同时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二、高中生数学学习障碍产生的原因
(一)基础知识不牢固。基础知识是数学问题解决的关键,只有把基础的数学知识全部融会贯通之后,才能熟练的解答数学问题,但是部分高中生的基础知识学习不扎实,对新学的知识缺乏深刻的理解,从而不能灵活的运用数学基础知识,一旦遇到较为复杂的数学问题,就会分不清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造成了数学问题解决障碍。例如在函数问题的学习上,要求我们掌握函数公式,并对函数区间有明确的界定,但是很多同学对基础知识掌握不足,各种基础概念和转化关系不明确,从而形成了学习障碍。
(二)数学问题背景的存在。数学问题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其中涉及的关系变量较多,对一定语境下的数学问题,通常会蕴藏着相应的问题背景条件,如果不能准确发现其中的蕴含条件,就会感觉数学问题的给定信息不足,从而造成数学问题解决障碍。数学问题来源于现实生活,其题目语境也受到社会、经济、生活、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影响,如果缺乏相应的生活常识,很难抓住数学问题隐含的条件,从而对数学问题感觉到无从下手。
(三)数学思想方法的缺失。数学问题的解决需要建立数学模型,并对数学模型进行简化,再进行相应数据的解答,但是部分高中生的数学解决思想缺失,对抽象化的数学模型理解不深刻,从而造成数学模型的混淆,同时也不能有效对数学模型进行简化,从而影响了数学问题解决。例如在数学思路的建立中,学生不能灵活运用简化、归纳、一般化、特殊化等数学处理,就会阻碍解题思路的扩展。
三、数学问题解决障碍的解决方法
(一)加强数学基础知识教学。数学基础知识是正确解题的“钥匙”,因此我们在学习中要强化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例如要熟练掌握数学概念、性质、定理、公式、公理等,培养学生基础知识串联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基础知识条件反射。同时要设置相应的数学问题来强化其数学基础知识,只有进行大量的重复性训练才能加强高中生对基础的理解和记忆,并帮助其灵活的应用基础知识。
(二)加强数学建模能力培养。数学建模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工具,数学建模能力是衡量学生数学学习的标志之一。数学建模要求学生把实际数学问题进行归纳,并构建出相应的数学建模模型,然后再进行数学问题的解答,因此,在加强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时,要重视建模方法的基础教学,突出建模方法的具体步骤,同时要注重研究建模的应用范围,利用给定条件对数学建模进行相应的归纳简化。再者要在实际数学问题的背景下应用数学建模,强化对建模方法的理解和应用。
(三)克服数学思维定势。数学思维定势是数学问题解决障碍的原因之一,因此在学习中我们要勇于突破思维定时,对数学问题进行反思,准确寻找到解题错误的原因,并突破解题思维定势,树立正确的解题思维。此外,要通过举一反三的解题方式来锻炼高中生的思维灵活性,培养自我的逆向思维方式,巧妙利用反证法、逆命题、公式逆用的数学思维,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
结语:总而言之,高中数学学习是整个高中阶段的关键,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有助于我们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当前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同学都会陷入到数学障碍中,从而影响了学习成绩提升。因此,我们应当重视数学基础的夯实,培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克服数学思维定势,突破高中数学学习障碍。
参考文献:
数学建模的基础知识范文2
课程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载体,是学生掌握理论基础知识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重要渠道,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必定要落实在课程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数学建模”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数学基础课程,课程的许多案例来源于实际生活,其学习过程让学生体验了数学与实际问题的紧密联系。数学建模课程从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上有别于传统的数学课程,它是将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作为主要任务,利用课程体系完成创新能力的培养。由于课程教学内容系统性差,建模方法涉及多个数学分支,课程结束后还存在着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无从下手解决的现象。通过深入研究课程教学体系,将传授知识和实践指导有机结合,实施以数学建模课程教学为核心,以竞赛和创新实验为平台的新课程教学模式。
一、数学建模课程对培养创新人才的作用
(一)提高实践能力
数学建模课程案例主要来源于多领域中的实际问题,它不仅仅是单一的数学问题,具有数学与多学科交叉、融合等特点。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一般数学基础知识,同时要进一步学习如微分方程、概率统计、优化理论等数学知识。这就需要学生有自主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还要具备运用综合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数学建模课程对于大学生自学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二)提高创新能力
数学建模方法是解决现实问题的一种量化手段。数学建模和传统数学课程相比,是一种创新性活动。面对实际问题,根据数据和现象分析,用数学语言描述建模问题,再进行科学计算处理,最后反馈到现实中解释,这一过程没有固定的标准模式,可以采用不同方法和思路解决同样的问题,能锻炼学生的想象力、洞察力和创新能力。
(三)提高科学素质
面对复杂的实际问题,学生不仅要学会发现问题,还要将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利用数学方法和计算软件提出方案用于解释实际问题。由于数学建模知识的宽泛性,需要学生分工合作完成建模过程,各成员的知识结构侧重点有所不同,彼此沟通、讨论有助于大学生相互交流与协作能力的培养,最终的成果以科学研究论文的形式体现,科学论文撰写过程提高了学生科学研究的系统性。
二、基于数学建模课程教学全方位推进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
(一)分解教学内容增强课程的适应性
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及数学建模的发展趋势,在保持课程理论体系完整性和知识方法系统性的基础上,教学内容分解为课堂讲授与课后实践两部分。课堂教师讲授数学建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精讲经典数学模型及建模应用案例,启发学生数学建模思维,激发学生数学建模兴趣;课后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课堂内容扩展、模型运算及模型改进等,教师答疑解惑。课堂教学注重数学建模知识的学习,课后教学重在知识的运用。随着实际问题的复杂化和多元化,基本的数学建模方法及计算能力满足不了实际需求。课程教学中还增加了图论、模糊数学等方法,计算机软件等初级知识。
(二)融入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1.课堂教学融入引导式和参与式教学方法。数学建模涉及的知识很多是学生学过的,对学生熟悉的方法,教师以引导学生回顾知识、增强应用意识为主,借助应用案例重点讲授问题解决过程中数学方法的应用,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建模过程;对于学生不熟悉的方法,则要先系统讲授方法,再分析講解方法在案例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寻找方法。此外,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组织1~2次专题研讨,要求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教师须做精心准备,选择合适教学内容、设计建模过程、引导学生讨论、纠正错误观点。
2.课后实践实施讨论式和合作式教学方法。在课后实践教学中,提倡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教师参与小组讨论共同解决建模问题。学生以主动者的角色积极参与讨论、独立完成建模工作,并进行小组建模报告,教师给予点评和纠正。对那些没有彻底解决的问题,鼓励学生继续讨论完善。通过学生讨论、教师点评、学生完善这一过程,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讨论、团队合作的热情。同时,教师鼓励学生自己寻找感兴趣的问题,用数学建模去解决问题。
3.课程综合实践推进研究式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在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学习专业知识、做毕业设计及参与教师科研等工作中,学习深入研究建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通过多层次建模综合实践能提高分析问题、选择方法、实施建模、问题求解、编程实践、计算模拟的综合能力,进而提高创新能力。
(三)融合多种教学手段,提高课程的实效性
1.利用网站教育平台实施线上课堂教学。线上教学要选取难易适中,不宜太专业化,便于自学,并具有与课堂教学承上启下功能,服务和巩固课程的需要的内容,利用互联网云教育平台,学习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及通过提供的相关资料来学习。教师还可通过网站问题、解答疑难、组织讨论,学生通过网站学习知识、提交解答、参与讨论。学生能更有效地利用零散时间,培养自我约束、管理时间的意识和能力。
2.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与黑板书写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手段。根据课堂教学要求,规划设计制作课件与黑板书写的具体内容,同时连接好线上的学习成效推进课堂教学。课件主要介绍问题背景、分析假设、建模方法、算法程序和模型结果,而模型推导和分析求解的具体过程,则通过板书展示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也促进学生消化理解难点和技巧。
3.指导学生小组学习的课后教学手段。指导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建模学习与实践活动,提倡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通过学习与讨论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数学建模过程不是解应用题,虽然没有唯一途径,但也有规律可循,在小组学习中发挥团队力量、提高建模能力。
(四)构建多层次建模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案例选择、教学设计、知识衔接是数学建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关键。
1.课堂教学建模问题。课堂教学通过应用案例讲解有关建模方法,所选问题包括两类:一是基本类型,围绕大学数学课程主要知识点的简单建模问题,如物理、日常生活等传统领域中的建模问题,学生既能学习建模方法又能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二是综合类型,涵盖几个数学知识点的综合建模问题,如SAS的传播。问题要有一定思考的空间,且在教师的分析和引导下学生能够展开讨论。
2.课后实践建模问题。课后学生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完成教师布置的数学建模问题。问题要围绕课堂教学内容,难易适当,层次可分,以便学生选择和讨论。同时,问题还要有明确的实际背景,能将数据处理、数值计算有机结合起来。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学会发现日常生活和专业学习中的建模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正确的思考方向,帮助学生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五)组织多元化过程考核,注重学习阶段效果
1.课堂内外考试与网上在线考试相结合的过程考核。教师按照教学要求将考试可以分解两种形式:课堂内结合应用案例组织课堂讨论,通过学生参与情况实施考核;课堂外针对基础知识可实施在线测试,对综合知识点设计一定量的大作业,根据学生完成情况实施考核,也允许学生自主选题完成大作业。
2.课程教学结束的综合考核。课程综合考核重点在于测试学生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可以采取两种形式之一。一是集中考试法,试题包括有标准答案的基础知识、课堂讲授的建模案例、完全开放的实际问题;考试采取“半开卷”形式,即可以携带一本教材,但不能与他人讨论。二是建模竞赛实践的考核法。数学建模选修课期间刚好组织东北三省数学建模联赛和校内数学建模竞赛,鼓励学生参加竞赛,依据竞赛论文实施考核。
在考核成绩评定上,采用综合计分方式,弱化期末考核权重,加大过程考核分量,注重过程学习,提高考核客观性。
(六)教学团队建设
数学建模的基础知识范文3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数学建模 应用意识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1.067
所谓数学建模就是将实际的数学问题经过有效的假设与抽象之后,得到一个有利于数学问题得以解决的结构,这个结构就是数学建模。初中生的思维处于由感性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关键时期,因此,其抽象思维能力还不强。对于初中阶段的很多数学问题而言,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学生甚至会产生畏难心理。为了使学生的学习思路更加清晰,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老师很有必要将“数学建模”教学法有效引入课堂教学。本文就数学建模教学法展开论述。
一、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数学建模的重要性
知识点零碎、学习难度大、与生活实际不接轨是很多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学生的这些错误认识使学生走入了“纯数学”的误区,不能灵活的进行数学学习。数学不是凭空创造出来的,是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生活的不断发展而出现的,数学存在的最主要价值就是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服务,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现代教育要求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因此,老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对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进行有效培养。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数学的应用性,一方面是指数学的思想和精神;另一方面是指数学建模。通过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能够使学生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有效结合起来,以便于实际问题能够得以有效解决。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二、建模教学的重要前提――提高老师的建模能力
建模教学是近几年大力提倡的一种数学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建模虽然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很大帮助,但是却是一种不易操作的方法,因此,为了使老师给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老师自身首先要提高建模能力。首先,老师要理解数学建模的内涵与目的,树立正确的建模观。其次,老师要有效将数学建模运用于解决数学问题的实践中,掌握有效的建模技巧,取得大量运用建模法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成功经验。最后,老师要具备将数学建模法有效传授给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能够从根本上掌握这种方法,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对学生的建模能力进行培养,并非朝夕可就之事,必须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循序渐进地开展,在不同的阶段对学生进行建模教学应该采用不同的方式,我认为对于初中生而言,应该通过以下几个阶段开展。
(一)注重对学生进行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思想方法与技能的教学
老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以教材为依据,注重对学生进行“三基”教学。应用数学和纯数学是数学体系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数学教学,老师要让学生有效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学好纯数学是学生进行应用数学学习的基础,应用数学是纯数学的进一步发展与延伸。学生想要有效建立数学模型,就必须有扎实的“三基”做支撑,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是学生更高层次的能力,只有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并对基础知识进行有效运用,学生的建模能力才会逐渐提高。
(二)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想要有效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就要遵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可操之过急。学生建模能力的提升需要一个过程,因此,从学生进入初中阶段起,就要对学生的建模能力进行培养。老师要把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还要渗透到生活实践中,让学生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数学问题有效结合起来,逐渐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与建模能力。
(三)注重通过实际例子讲概念课
概念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每一个数学概念都有与其相对应的实际例子,因此,在讲授概念的过程中,老师如果能够将概念与实际例子有效结合起来,更有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将数学与实际有效联系起来的能力,提高了学生运用例子进行建模的能力。例如:学生在学习直角三角形时,为了让学生对直角三角形的形状及相关性质有更好的理解,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直角三角形,加深学生的理解。
(四)注重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进行数学建模,需要学生有效运用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因此,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是学生有效建模的关键。那么如何提高学生有效运用知识的能力呢?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只顾着对新知识点的讲解,还要注重给学生提供运用知识的机会,数学思考的过程往往需要有效调动学过的知识,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思考,同时还要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构建数学模型。
(五)通过开设数学建模专题讲座,提高学生的建模意识与能力
数学建模对于老师而言,想要有效掌握其技巧,尚需花费大量的时间与心思,对于学生而言,更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强化。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建模意识与建模能力,学校可以为学生举办数学建模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建模知识的专业培训,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建模知识。通过建模讲座,学生真正认识到了建模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将建模思想融入数学学习的各个环节。
数学建模的基础知识范文4
关键词:数学建模组织与培训;数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9-0278-03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由教育部高教司与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联合举办的一项全国性的基础学科竞赛,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能力、计算机编程能力、团队协作和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同时推动大学数学基础课的教学改革。这项赛事从1992年开始,全国各高校师生积极参与,竞赛的规模不断扩大,参赛学校从1992年的79所增加到2013年的1326所,参赛队数从1992年的314队增加到2013年的23339队。重庆理工大学从1995年开始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取得优异成绩,到2013年累计获得全国一等奖13项,二等奖59项,重庆赛区组织奖4项,重庆赛区优秀指导教师23人次,竞赛成绩名列重庆赛区前列。本文根据我校多年的参赛经验,就数学建模竞赛的组织和培训做一总结和探讨。
一、数学建模竞赛组织
1.领导重视,经费落实。正如数学建模竞赛的宗旨是团队精神一样,我校从1995年开始参加数学建模竞赛起,历年来十分重视竞赛的组织工作;由教务处牵头成立了包括各二级学院副院长、教务处长的学科竞赛领导小组,负责竞赛的学生组织、培训和竞赛场地的协调及相关经费的落实等工作。由数学与统计学院为主成立数学建模竞赛教练组,承担竞赛的具体组织工作。学校主管教学的校长多次就数学建模竞赛有关工作做批示,指示要全力以赴做好数学建模竞赛各项工作,从经费上支持数学建模竞赛的开展,并询问各项工作的进展落实情况。竞赛和培训期间,校领导和教务处经常到培训和竞赛场地指导工作,听取参赛师生的意见,解决具体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各二级学院和相关单位也对竞赛的各方面如假期学生培训场地和学生住宿落实,图书资料借阅等方面提供支持,共同搞好竞赛组织与协调工作。
2.全面动员,广泛参与。数学建模竞赛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人才素质,吸收更多的同学参加,让更多的同学受益。为了扩大数模竞赛在学生中的影响,最大范围地吸引学生参与该项赛事,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①组建数学建模协会。从大一开始高等数学课教师就会在课程中向学生介绍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同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数学建模的案例,使学生对数学建模竞赛有一个初步的认识。每年十一月通过数学建模协会大力宣传我校在历年竞赛中所取得的成绩,发展新会员,到目前为止,该协会已有600多位会员。派数模教练对协会工作进行指导。②组织全校性的报告会。邀请国内数学建模的专家进行有关数学建模的讲座。③采取各种手段和渠道宣传数学建模。为促进我校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深入开展,学校制定了《重庆理工大学关于开展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活动的实施办法》、《校级数学建模竞赛章程》,对数学建模竞赛规则、组织形式和学生奖和组织奖的评奖方式等方面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和要求,进行政策激励。通过以上活动的开展,吸引了许多优秀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
二、数学建模竞赛培训
由教务处和学校数学建模竞赛教练组负责竞赛的培训工作。具体流程如下:第一阶段:每年3~5月由教练组教练开设全院选修课《数学建模技巧》。讲解数学建模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对数学建模的兴趣。5月上旬举行重庆理工大学校级数学建模竞赛,通过竞赛选拔优秀学生参加第二阶段的培训。第二阶段:5月中旬~6月下旬,进行数学建模提高培训。完善学生的建模知识体系,增强学生数学修养,增强问题分析、建模和求解的综合能力。第三阶段:8月中旬~赛前,组织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队员暑假强化培训。主要强化学生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强化计算机编程和相关数学软件使用的能力。
2.强化学生从互联网获取资料的能力。
3.强化学生科技论文写作的能力,进行专门的培训和指导。
4.强化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证明,队员之间配合的默契程度直接关系到竞赛的成功与否,通过模拟竞赛及答辩对三名参赛队员进行团队合作训练。
三、数学建模竞赛组织和培训的体会
1.数学建模竞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数学建模竞赛的赛题工程技术、管理科学和社会热点问题简化而成,参加数学建模竞赛需要学生掌握数学建模的基础知识如微分方程模型、数学规划模型、概率模型、统计回归模型等,具备计算机编程能力和科研论文写作能力,因此数学建模竞赛本身就是学生综合能力提高的过程。数学建模竞赛由于它的竞赛赛题、组织形式和评判标准,适合培养有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人才的需要,收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学生们普遍反映,通过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提高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推动了大学数学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①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数学建模竞赛为大学数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找到了突破口。从大学数学教学思想上说,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分析、逻辑推理或计算能够正确地求解数学问题,即对已有的数学模型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求解;二是对所研究的实际问题,根据研究对象的特征,做必要、合理的简化假设,用数学语言描述研究对象的内在规律,建立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到大学数学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是对加强对各方面能力培训的很好方法。因此在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了数学建模思想的突出作用,注重从实际应用背景中引入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理,并强调用如何所授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②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教学方法上引入案例教学。具体的做法是给出实际问题的相关背景资料、带着所要解决的问题,讲解相关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再用此方法解决实际问题。选择案例的思路是:要有鲜明的教学目的性、趣味性、高度的拟真性、代表性,求解不太复杂。使学生从解决这些问题入手,从中体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和乐趣。教学手段上可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加大了信息量的传授,尤其是在案例教学方面。同时为了直观体验数学实验的过程与技巧,采用实验软件演示教学方法,形式直观、生动、易理解,提高了教学效果。③教师队伍建设。数学建模竞赛培训是一项涉及面广,劳动量庞大的工作,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做好数学建模竞赛培训的保证,也是取得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优异成绩的基础。我校从1995年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开始,先后有30多位教师参加了学校的数学建模竞赛教练组。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对学生进行赛前培训和赛后总结,使教练的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建设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的优秀数学建模教练团队,为我校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取得优异成绩做出了贡献。近年来,校数学建模竞赛教练组承担国家级和市级教改项目6项,发表教研论文30余篇,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两项。
四、进一步的思考
1.如何使学生在后继课程的学习中,以及参加工作后在工作中继续发扬参加数学建模竞赛中所培养到的团结协作和创新精神,并开花结果?
2.如何构建一套适合普通工科院校教育特点数学建模教育模式,加大数学建模活动的受益面?
3.如何在不额外增加数学基础课程总学时的基础上,将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有机地融入到大学数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去?
4.如何对参加全国竞赛的学生进行英语论文写作及建模水平的再培训,使学生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参考文献:
[1]李苏北.以学科竞赛为载体,推动课程建设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大学数数学,2009,25(5):8-11.
[2]李大潜.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王义康,王航平.数学建模竞赛培训策略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3):196-198.
数学建模的基础知识范文5
【关键词】数学建模;数学教学;高职院校
一、在高职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建模内容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高职高专院校是以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将数学建模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要求将数学建模内容引入数学教学
高职教育与传统高等教育有着很大的不同.高职教育是培养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能够动手操作、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要能适应和满足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要求. 数学建模恰好是训练学生通过数学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佳途径.
(二)高职院校学生具备将数学建模内容引入数学教学改革的基本条件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学生的基础知识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知识传授的系统性、理论性,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且没有必要.从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的接受能力而言,高职学生更愿意学习实用性强的知识,对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高,因此如何上好高职高专的数学课,让学生学得懂,有兴趣,关键是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去开发和引导.引入数学建模可以很好地满足这一要求,学生具备了学习数学建模需要的基本数学知识.
二、将数学建模内容引入高职院校数学教学的方法与途径
(一)改革数学必修课
高职院校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不是很扎实,但是他们对自己所学专业则有较大的兴趣和较充分的了解.针对这种情况,首先对数学必修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基于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熟悉和热爱,把数学理论的教学和专业知识紧密结合,引入大量结合所学专业知识与工作的案例,通过解决具体的案例,引导出要学习的相关概念与知识,逐渐让学生体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和方法.同时加入数学实验课,让学生学习运用计算机和数学软件计算、解答实际问题.如在经济与管理数学课程中讲到需求函数时,结合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具体工作场景,引入商品市场需求的调查与需求函数的拟合这一案例,要求学生对某种商品的市场需求进行调查,并求出其需求函数.通过这个案例的学习,学生不但掌握了需求函数的概念,而且学习了如何进行市场调查,并根据调查数据用数学软件拟合各种类型的需求函数.同时学生在调查过程中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为了解决手中的问题激发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在对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相互讨论,各抒己见,去伪求真,也培养了相互合作的良好习惯.
(二)设置数学建模选修课
在改革必修课的基础上,开设数学建模选修课.
开设数学建模选修课,推广数学建模的影响.选修课以专题的形式进行,课程内容包括优化问题、分类问题、预测问题、评价问题、决策问题等,所涉及的模型包括函数模型、线性规划模型、统计模型、微分方程模型等.建立模型及解决模型的计算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这样分专题对每一个问题进行教学,及时进行评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学校以数理实验室为平台开展经常性的数学建模活动.学生们在固定的数学建模实验室进行问题的讨论、软件的交流学习及各项活动的策划,等等. 科学地设计数学建模选修课内容,配合科学的训练,有效地提高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建模时,既要有合作,也要有相对的分工.学生拿到题目以后,首先要一起进行讨论,相互交流时要学会认真倾听,汲取队友的优点,然后才提出自己的看法.同时要加进自己对别人想法的理解,提高讨论交流的效率.最后教师对问题进行讲解、答疑,强调如何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以及论文的结构和摘要的写法等.
三、成果与体会
为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动力与追求.在将数学建模内容引入高职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索中,教师、学生教学相长.
1.数学建模能够充分调动与开发学生的潜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学生在学习数学建模的过程中能够体会了解如何学数学、如何用数学,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提高了人际交往与沟通、团队协作的能力,增强了敢于面对困难、挑战困难的信心和意志品质.远远超出数学教学改革之外的成就,也是我们教书育人的最终目的.
2.数学建模可以为教师的教研与科研提供良好的平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直观地反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地研究,能够取得一线的教学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数学建模的基础知识范文6
1.生源的角度来说
目前独立学院招收的数学基础好的学生比例越来越少。而大学数学的好坏与高中数学基础密不可分。数学建模对学生的数学基础要求非常高,对计算机也有较高要求,所以在独立学院进行数学建模的选拔、培训、参加竞赛等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2.从独立学院的角度上来说
一般的重点院校都有数学建模的传统,有一套完善的数学建模体系。然而大量的独立学院是没有这个传统的,如果有都是依托本部资源,整合到本部去(当然这个是一个好办法)。独立学院如果想要在数学建模上有所收获的话,投入是很大的,比如师资、资金等等。这个收获的过程也是非常漫长的,一般的独立学院基本上不太愿意这样做。
3.学生学习的角度上来说
独立学院的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在开展文体活动、知识竞赛等方面尤显突出,其水平一般不低于甚至超过普通本科高校的学生。由于数学抽象,逻辑性强,容易使部分学生望而生畏。但是,目前独立学院的公共数学基础课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二.适合独立学院的数学建模竞赛组织与辅导的系统方法
1.公共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
为了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不害怕数学,对数学建模感兴趣,日常数学课程的教学非常重要,所以,公共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数学建模首先要用数学的语言把实际问题翻译、表达成确切的数学问题。通过数学计算,然后把数学问题的解用非数学语言表述出来,这种“双向”翻译的能力恰是应用数学的基本能力。数学建模思想可以培养学生学学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提高他们学以致用的能力,这是我们各个大学数学教师所面临的一个难题,而数学建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数模思想还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同时,数模思想引入到数学课堂上可以提高大学的数学教学质量、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激发广大学生的求知欲,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逐步建成完善的数学建模课程体系
2.1数学建模课程建设现状分析。
2.1.1教师素质参差不齐
独立学院大多都以青年教师为主,教学经验还处在一个不断积累的阶段,专业知识还有待提高,开展数学建模课程建设或者指导数学建模竞赛都有一定难度。在这种现状下组织与培训学生参加数模竞赛只能依葫芦画瓢,照搬母体高校的培训模式,如有的开设数学建模培训班,有的以学生自学为主,布置大量练习,以练代训,有的则通过数学建模协会普及建模思想与方法等,以保证培训质量,加快数学建模课程建设。
2.1.2学生数学基础薄弱
独立学院学生自身的高中基础知识系统性较差,理论功底普遍来说比较薄弱,在学习中对于抽象的理论讲授方式强烈排斥,课堂学习效率低下。而数学建模竞赛涉及的知识面很广,要学习的内容非常多,很多都是以前学习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领域,比如新的数学方法、数学软件的应用、其他专业领域问题的背景等,指导教师受到自身专业的限制,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讲解,有时需要学生自己进行自学,这对自学能力欠佳、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
2.2数学建模课程建设探索及实践。
2.2.1开展数学教学课程改革
将数学建模思想和方法融人大学数学课程。把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融人大学数学课程,以帮助学生初步掌握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是目前大学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
2.2.2在有条件的班级开设数学建模相关课程
比如数学、计算机等理工科专业。没有系统的数学建模的学习,就是简单的数学公共基础课的数学基础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系统的学习数学建模才能出成绩。
3.充分发挥学生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