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工业的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轻工业的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轻工业的发展

轻工业的发展范文1

关键词:清洁发展机制;工业生产;温室气体减排;气候变化

中图分类号:X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07)02-0076-03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大国,应充分利用CDM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据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估计空气和水污染给中国造成的损失一年达530多亿美元,约相当于GDP的8%[2]。由于受资金和技术水平的限制,中国能源利用率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世界每100万美元GDP产出的平均能耗是274吨标准油,日本是95.9吨,我国是913吨,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2.3倍,比日本高出8.5倍[3]。这意味着,一方面我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边际成本要远低于发达国家,为我国吸引发达国家在我国投资CDM项目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我国也应积极开展CDM的国际合作,抓住这一有利机遇,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做贡献。

1. 我国工业的温室气体排放状况

工业是我国主要的经济部门(工业产值在GDP中所占的份额最大;工业制成品贸易份额在进出口中所占比重都在80%以上),同时工业又是最大的污染部门。2002年,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207.2亿t,比上年增长了3.2%,占废水排放总量的47.1%;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为1 562万t,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81.1%;工业烟尘排放量804万t,占烟尘排放总量的79.4%;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9.5亿t,比上年增长了6.5%[4]。这些污染给环境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约占到GDP的10%以上[5],这些污染成本少部分通过一些政府行为(例如罚款、赔款等)得到了补偿,但是,绝大多数的污染成本却转嫁给了社会。以工业污染事故造成的直接损失和相应的赔款数据为例,2002年工业污染直接损失为4 640.9万元,赔罚款总额为3 140.7[6]万元,两者的差额是1 800.2万元,占38.79%。这还没有考虑污染的间接损失,以及未被纳入统计的污染情况(实际上这部分污染造成的损失可能更大)。

2.我国工业领域的温室气体减排潜力

中国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缔约方,2002年8月向联合国递交了《京都议定书》核准书。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缔约方和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中国被视为最有潜力实施CDM的国家之一。

根据模型分析研究总结的数据[7],CDM能源项目在6个发展中国家、地区之间的分布情况,中国CDM的市场份额占40%,每年的CDM收入约4.6亿美元,除去减排项目的实际成本,在7.6美元/tC的CER价格下每年的利润收入1.5亿美元,第一承诺期(2008~2012年)总利润7.5亿美元左右。

而根据对我国各部门的CDM市场潜力分析[7],重工业和轻工业CERs市场份额分别约占41%和3%。这2个部门在第一承诺期内,每年可从CDM项目中分别获得约1亿和0.07亿美元的净收入。

由于我国目前还处于工业化迅速发展的时期,工业总体上仍是处于一种高能耗的状态,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以消耗巨大的能源为代价的[8]。由于这一重大弊端,我国能源尽管供给量较大,而实际却不能充分利用。不断扩大能源的供给,靠高耗低效维持经济发展速度,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资源支持系统的负担,加剧了资源的稀缺程度,同时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中国“十一五”发展目标要把单位GDP能耗降低20%,这就要求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要着眼于旨在节约资源、减少污染、促进废弃物量最小化和无损、少损生态环境的绿色技术的采用和推广。而中国作为一个全球CDM能源项目最具潜力的国家之一,通过CDM项目的国际合作,无疑给我国工业企业提高能效、减低污染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而且,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由于低廉的劳动成本、较好的政策环境和经济发展潜力,在CDM的卖方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在我国工业领域,必须从温室气体减排的潜力与效益出发,并同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优先领域与技术政策相结合,利用清洁发展机制(CDM)国际合作模式,推动我国工业行业节能降耗工作的进程。

在当前有可能实施的减排方案中,最有希望的是提高能源的终端利用和煤炭燃烧的效率。在提高能源效率方面,下面的项目有较大的潜力,也符合国家发展的优先领域,如:

(1)高效的清洁燃煤技术;

(2)高耗能工业的工艺技术、流程的节能改造;

(3)工业燃煤锅炉、窑炉,包括炼焦、窑炉的技术改造;

(4)水泥工业过程减排二氧化碳的技术改造;

(5)工业终端通用节能技术,如变频调速高效马达、高效风机水泵等;

(6)工业过程减排二氧化碳项目,减排氢氟碳化物或六氟化硫的项目。

3.我国工业领域参与清洁发展机制的对策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因而积极参与清洁发展机制更具有现实意义。虽然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现阶段不必承担减排义务,但我国政府从负责任的大国角度,一直坚持工业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主动减排行动,为世界环境的保护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我国重点工业行业(如钢铁、冶金、煤炭、火电、水泥、化工等)能耗高、排放多、污染大,具有较大的减排空间,并有潜力作为CDM项目开展国际合作。但是,我国这样巨大的市场潜力尚未转化为现实。虽然我国目前的CDM项目减排总量位居全球前列,但主要的贡献来自于HFC-23项目,而真正有益于工业节能降耗的项目还寥寥无几。这与我国所拥有的全球第一的减排市场潜力差距非常大,我国工业也因此流失了大量、潜在的CDM项目及其带来巨额外资和高新技术合作机会。为扩大CDM项目在我国工业领域的合作,笔者从我国工业的微观和宏观层面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3.1 对我国工业微观层面的建议

3.1.1 降低项目的各种风险

工业企业在开展CDM项目以前,应当对其要点问题有一个深入的了解,特别是有关CDM项目优先领域、技术转让与可持续发展、CDM参与资格等重要条款,并与国内CDM项目管理机构以及有关专家进行磋商,尽可能在中国政府感兴趣的领域里开展项目,以保证所选项目能够得到必需的支持,降低国内审批的风险。

企业要与国内有关研究机构进行充分的合作,进行CDM项目的规模、类型、减排方式等的选择,并进行全面综合考虑,结合项目投资、技术分析、购买方状况、国内审批要求、减排额外性与基准线方法学、企业成本效益等重要影响因素,来确定项目有关指标,降低各种项目风险。

3.1.2 提高项目的成功率

企业应在工业CDM项目优先领域中,选择具有明显减排额外性以及可以采用国际上公认的、成熟的基准线方法学,并与国内有关研究机构相结合,对CDM执行理事会(EB)已批准的以及未批准的与该类项目相关的CDM项目基准线方法论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吸取经验教训,再结合企业的成本效益等因素,来确定该项目的基准线及监测计划,以提高CDM项目的申请成功率。

3.1.3 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

根据国内目前的研究,CDM项目有七种融资方式:远期购买、CERS购买协议或合同、定金-CERS购买协议、国际基金、期货、直接投资、融资租赁。这几种方式各有其特点和应用范围,具体选择时要根据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项目的行业特征、投资结构方面的差异以及投资者对项目的信用支持和融资战略方面的不同考虑进行选择和组合,通过平衡风险和收益决定最满意的融资方案。根据国际发展趋势,国际基金投资和CERs购买协议是近期最适宜的方式,同时国际基金投资也将成为未来主流,未来的CDM项目融资方式将会出现以一两种方式为主,多种融资方式并存的局面[9]。

3.1.4提高国际谈判能力

目前从事CDM投资的国际基金一般都具有发达国家政府、大银行及大公司背景,项目评估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和国际谈判能力都很强。从国内外项目谈判的经验来看,谈判能力对项目收益和成本的分配有着重要的作用,AIJ项目经济研究及京都三机制的实验经济学研究都表明,谈判能力与所得收益呈很强的正相关关系[10]。我国大多数企业在国际谈判方面能力较为薄弱,在谈判中很难有效地保障自身利益。因此,加强我国相关工业企业和高耗能行业的国际谈判能力应成为目前我国进行温室气体减排合作能力建设的一个重点内容。

3.1.5提高企业在技术转让中吸收、消化和创新的能力

我国引进技术的经验教训主要集中在发展配套技术能力和专业技术培训上,因为技术能否尽快国产化,能否尽快适应我国特殊的社会经济环境,得看国内配套技术能力和技术人员储备。CDM为技术引进之前的配套技术能力发展和专业技术培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能更快地消化、吸收转让的技术。另外,在对引进技术进行消化、吸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国情对其进行改进、创新,并进而发展更强的生产力和竞争力。

3.2对我国工业宏观层面的建议

3.2.1提出行业指导意见并组织好CDM的培训工作

有关主管部门应尽快对受影响或即将受到影响的重点工业行业(如钢铁、冶金、煤炭、火电、水泥、化工等)提出应对《京都议定书》利用CDM机遇的行业指导意见,引导企业根据自身情况研究如何利用CDM所提供的引进外资和技术转让的重大机遇,并组织全国范围的系统性的CDM知识培训。

3.2.2建立CDM的联系机制

建立各有关部门CDM项目联系机制,研究、筛选和包装一批有前途的项目,尽快建立有一定规模的权威的项目库,并利用商务部门在国内外的专业投资贸易平台向国际。首先在“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组织专门的“CDM项目论坛”和“CDM项目专场洽谈会”,宣传CDM知识,吸引发达国家的CDM项目投资者;其次,在有CDM项目需求的主要发达国家,由我驻当地经商参处组织或协助国内有关主管部门组织“中国CDM项目”路演,有针对性地吸引当地的潜在CDM项目投资者。

3.2.3组建CDM的专业研究机构

CDM作为一种国际环境与经济合作模式,属于新生事物。CDM的运作涉及复杂的环境、经济、管理、技术、法律等问题,为了实现CDM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需要对该机制进行多学科、多层次的研究。近两年德国、瑞士、荷兰、加拿大、日本等国家和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环境署等国际机构与我国一些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等合作,在电力、钢铁、化工、交通等行业开展了实施CDM的可行性研究和能力建设项目。但总体来看,国内有关的研究机构还较少,有关主管部门应尽快牵头组织建立专业研究机构,需要对CDM的运行机制、我国工业实施CDM项目面临的问题、CDM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等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开展研究。

3.2.4建立CDM的中介机构

有关主管部门尽快牵头组织、协调管理专业咨询中介机构。利用中介组织为企业提供专业服务,学习温室气体减排知识与技术,了解国际温室气体减排形势与意义,帮助企业解决CDM项目操作中的困难,提高工业领域CDM项目的参与程度。

3.2.5做好CDM的推介工作

对绝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说,CDM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大部分企业还没有真正了解有这样一种帮助企业转型发展的机制,很多企业错过了申请CDM项目的最佳时机。CDM项目的外国投资一方面是来自发达国家承担温室气体减排义务的企业,这些企业通过在中国投资CDM项目,降低本企业履行排放义务的成本;另一方面是金融或商业投资机构,这些机构虽然本身没有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义务,但期望从国际温室气体排放交易中获利。绝大多数CDM项目都将通过与国内企业进行合作的方式进行。CDM项目的成功运作,不仅会产生国际国内环境效益,而且能为项目参与方带来可观的经济利益。CDM产生的CERs的市场价值将提升项目在经济和财务方面的可行性,拓宽国际经济合作的互利基础。加强对CDM的宣传推广,让企业界增进对CDM的了解,有助于有关企业拓宽思路,增加利用外资渠道,引进有利于环境的先进技术,为保护环境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基金项目:本文由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甘肃省利用清洁发展机制的对策与实现途径研究”和甘肃省重大科技专项“甘肃省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开发”(编号:2GS063-A74-014-01)联合资助。

参考文献:

[1]曲建升,孙成权.温室气体减排:过去、现在与未来――俄罗斯批准《京都议定书》使国际气候行动出现新转折[J].地球科学进展,2004,19(6):1052-1053.

[2]World Bank. Clear Water, Blue Skies: China’s Environment in the New Century [R], Washington DC. ,The World Bank, 1997.

[3]孙丹萍.可再生能源:实际和世界的选择[N].北京青年报,2001-04-11.

[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200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EB/OL]. 2003-06-05.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环境保护白皮书[R].(1996-2005).2006.

[6]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统计出版社,2003.

[7]王灿,陈吉宁,邹骥.中国实施清洁发展机制的潜力分析[J]中国环境科学,2005,25(3).

[8]程平.我国资源的稀缺性与资源产业的发展选择[J] .经济研究,1991,(9).

[9]郑照宁,潘韬,刘德顺.清洁发展机制的项目融资方式[J].商业研究,2005,(2).

[10]Y.Hizen,T.Sajio.Designing GHG emission trading Institutions in Kyoto protocol: An Experiment Approach[J].Environmental modeling and software,2001(16):533-543.

[作者简介]孙明贵(1963-),男,山东莱州人,管理学博士,现任东华大学旭日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导,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

轻工业的发展范文2

关键词:煤炭资源;煤化工产业;产业链

一、青海省煤化工产业发展基础

1.资源现状

截至2010年底,青海省累计探明煤炭资源储量50亿吨,保有资源储量48亿吨。已查明的煤炭资源储量主要分布在祁连山中北部及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北缘两大含煤区。在保有资源储量中: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40.2亿吨,占全省保有煤炭资源储量的83.8%;海北州6.48亿吨,占13.5%;西宁地区1.02亿吨,占2.1%;其他地区0.3亿吨,仅占0.6%。煤炭资源由西到东主要分布在大柴旦鱼卡矿区、绿草山大煤沟矿区、天峻木里聚乎更矿区、江仓矿区。

2.煤炭生产现状

2010年煤炭产量为1860万吨,同比增长44.97%,其中焦煤产量1320万吨,动力煤产量540万吨。“十一五”期间,全省煤炭工业持续快速发展,煤炭供给大幅增加,先后建成了鱼卡、海塔尔、高泉、柴达尔万吨煤矿等。

3.生产预测

“十一五”期间,大煤沟、默勒二矿、三矿、绿草山、红山沟、大头羊等改扩建煤矿11处,新增产能180万吨。到“十二五”末,柴达木地区煤炭产能达到5300万吨,其中动力煤3000吨,焦煤2300万吨。

4.需求预测

预计2015年全省煤炭消费量为5000万吨,其中大通西宁等地规划新增火电装机426万千瓦,新增用煤量1500万吨,用煤量达1970万吨;炼焦用煤810万吨;其他用煤新增150万吨,2015年用煤量达830万吨。

二、青海省煤化工产业发展思路

1.资源开发

加大动力煤资源勘探力度,探明资源储量16亿吨左右;加快煤矿建设,柴达尔、先锋等续建煤矿按期建成投产;以省能源发展集团和省木里煤业开发集团为主,开工建设一批煤矿,实现鱼卡地区3000万吨动力煤、木里煤田2200万吨焦煤两个矿区建设目标。到“十二五”末,全省煤炭产能达到6000万吨,其中动力煤3800万吨,基本满足我省火电和特色产业发展用煤需求。

2.新型煤化工

结合国内外市场,立足省内、区内现有优势资源,到“十二五”末力争就地转化省内焦煤810万吨,形成600万吨焦炭生产能力,充分利用焦化所副产的焦炉气、煤焦油等化工原料,延伸发展下游及相关产业,构建煤-焦-化产业链、煤基甲醇制烯烃(MTO)产业链、煤基甲醇/碳一化工产业链、煤气化多联产产业链四大产业集群。同时增加配套基础化工原料的生产,填补短缺的发展煤化工下游产品原料,进一步拓宽下游产品的发展领域。

三、青海省煤化工产业发展重点

1.煤焦化产业链

就地转化省内焦煤810万吨,形成600万吨焦炭生产能力。作为高炉冶炼、铸造和电石等冶金、化工工业部门燃料或原料;同时发展煤气净化生产硫酸铵和煤焦油。轻油、酚油、萘油、洗油、蒽油、沥青及粗苯等副产品,供合成纤维、染料、医药、涂料和国防等工业作原料。

2.煤制甲醇及转化烯烃

积极发展甲醇制烯烃装置,通过煤制甲醇进一步发展煤制烯烃。采用国际先进的甲醇MTO工艺生成乙烯和丙烯。以鱼卡、大煤沟矿区动力煤综合利用为龙头,建设煤制180万吨/a甲醇及转化烯烃生产装置;重点发展乙烯、丙烯及下游产品,重点发展聚乙烯(PE)树脂产业链、聚丙烯(PP)树脂产业链、丙烯/氨——烯腈—ABS产品链等。

3.煤基甲醇/碳一化工产业链

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发展甲醇下游产业,努力延伸产业链。逐步形成以甲醇下游产品为重点的综合开发利用格局。重点发展甲醛、二甲醚、甲醇、醋酸、甲醇制烯烃、甲醇蛋白、甘氨酸、草甘膦、甲胺、氯化胆碱等产品,配套建设合成氨/尿素、三聚氰胺、有机硅等产品,促进甲醇下游产品的发展,形成基础化工原料、有机化工中间体、精细化工产品、聚合物合成树脂、醇醚燃料、饲料及添加剂六个产业群。

4.煤气化多联产产业链

重点发展IGCC煤气化多联产项目,将煤的气化与净化部分和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部分充分结合,既保证了较高的发电效率,又有极好的环保性能。推广这种洁净煤发电技术是我省发展煤炭清洁技术的重要方向。依托大柴旦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建设400MW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并建设年产80万t/a甲醇生产线。

参考文献:

轻工业的发展范文3

一、工业发展基本情况20__年全县有工业企业1295户,实现工业总产值494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户,较上年新增5户,实现工业总产值2532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7.9,实现销售产值24430万元,同比增长23.69,工业品销售率达96.5,年末从业人员2355人。2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末拥有固定资产合计81899.9万元,其中:国有资产60014.6万元,占全部资产的73.28。实现利润116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实现税收2115万元,比上年增长9,工业占GDP的比重为12.7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GDP的份额达到7.08。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3.5:15.4:31.1调整到51.1:16:32.9。

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县域经济民营化战略的实施,全县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工业经济得到较快发展。

(一)县委、县政府切实加强了对工业经济的领导,成立了工业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加快工业发展的决定》,组建了工业发展专班,建立了县领导和有关部门联系企业制度,完善了加快工业发展的一系列奖励办法,有力的促进行了工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县经济由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的转变。

(二)经济成份多元化,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崛起。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从发展规划、政策、措施等方面大力扶持,逐步形成了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工业企业。据统计21户规模以上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3户,私营企业16户,港澳台资企业2户,非公有制企业20__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5136万元,同比增长45.09。截止20__年底,全县除自来水公司、电力公司、朝阳电业为国有企业外,其余的国有、集体企业通过改制、拍卖,顺利地实施了职工买断工龄,企业买断产权的以民营化为主的工业企业的结构性调整。企业由国有转向民营化,不仅破除了传统体制的束缚,更重要的是激活了民营资本,更新了职工的观念,增大了择业的灵活度,使原有的资本结构得到重组,资源得到重新开发,人员得到合理安置。应该说在“十五”期间通过县域经济民营化,破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发展模式,为“十一五”我县工业企业发展奠定了较好地基础。

(三)骨干企业增幅明显。在全部产值中朝阳电业、电力公司实现产值9700万元,6家规模以上煤矿企业实现产值3638万元,“两电一煤”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达52.67。原康丰公司重组为三益化肥有限责任公司后,当年实现产值1928万元,鑫鑫麻纺、利安隆化工、发夏食品等一批骨干民营企业快速崛起,有力地带动了我县工业经济的蓬勃发展。

(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增多,总量增大。到3月底止我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__年的16户,实现产值19792万元,发展到20__年的21户,实现产值25322万元,产值增长27.94。20__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可望发展到24户以上。此外,县工业发展领导小组还将佳德木业、瀑源化工、建兴石材、小河电站、江博竹制品等十一户作为重点扶持的企业,部分企业年内将达到规模以上企业要求。

(五)产业格局初步形成。20__年末已初步形成了以世纪通煤矿为龙头的煤炭产业,以朝阳电业、电力公司为龙头的电力产业,以协力水泥、建兴石材为龙头的建材产业,以三益化肥、利安隆为龙头的化工产业,以仁仁硒茶、发夏食品、新龙茶业为龙头的农副产品加工等五大产业。

(六)工业项目工作真正实现了建设一批,新建一批、争取一批,储备一批。20__年全县续建的工业项目有14个,新建的工业项目18个,争取的工业项目有17个,储备的工业项目7个。一批电力建设项目为开发__县水、煤资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七)工业企业职工保障体系趋于完善,多数企业参保意识得到增强。到20__年底,基本养老保险实际缴费人数占参保人数的80.78,三险种(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新增参保人数分别为1708人,394人,54人。

二、工业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尽管我县工业企业发展较快,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企业整体素质偏低。一是部分企业起点低,设备、技术水平落后,科技含量不高,经济效益不佳。楚霸建材、楚焱纸业、三益化肥等企业主要设备年久失修,急需更新和淘汰。二是部分民营企业管理跟不上,经营者管理水平更是急需更新。一部分企业选择了家族式管理模式,个别企业形式上是股份制企业,而实际上没有按照股份制企业经营方式运作,大股东在外摇控,小股东各自作主,持股人难以沟通、协调,不能形成内部合力,影响了生产经营的正常开展。三是人才缺乏。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需要高素质管理、技术人才,但企业的发展环境和报酬难与发达地区相比,企业引进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如发夏公司引进一个学生物的 大学生到该厂工作,不到一个月就不辞而别。三益化肥离城较远,条件较差,一些技术骨干相继外出到中等城市打工。另一方面一些民营企业为了减少开支,管理人员一人身兼数职,结果是本职没有作好,兼职管理不到位。

(二)融资难,仍是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银行商业化以后,在评估授信、贷款评估、手续审批、扶优扶强等方面与民营工业企业发展不十分匹配,小额贷款成本较高,银行惜贷,对民营企业偿贷能力、信誉度存在疑虑。业主想贷款贷不出,融资难影响了企业正常生产。

(三)规模小、效益低,对财政的支撑能力弱。20__年我县产值过千万元的企业只有朝阳电站、电力公司等五家,应交税金过千万元的企业只有朝阳电业有限公司一家,应交税金50至100万元的民营企业4家,应交税金20万元至50万元的4家。

(四)缺乏知名品牌。目前我县工业产品在周边县市打得出、叫得响的产品不多,更没有一户上规模上档次的知名企业。在调查中发现,部分企业法人说不清企业基本现状,讲不明企业发展方向,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束手无策的境地。

(五)少数企业法人劳动法规意识不强。尤其是一些处于创业初期的企业,不愿给员工参保,用工合同签约率低,加之一些进城务工人员对参保没有认识,流动性大,员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难以实施有效管理。

四、几点建议

为了促进我县工业企业快速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工业经济在县域经济中的主导作用,针对我县工业发展现状,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摸清资源家底,对我县可供开发的资源要开展有重点的祥查,在积级开发,注意保护的同时,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二)加大工业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的培训力度。有关部门要根据县委经济工作的转型,摸清现有工业企业管理和技术人才状况,制订出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引进人才计划。通过培训造就一支精通管理,善于经营,敢于创新的企业家队伍。同时,切实加强对民营企业的管理、帮扶力度,有关部门对现有企业进行一次综合体验,为企业排忧解难。加大劳动法规执法力度,切实增强企业对劳动用工行为的规范,使劳动者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轻工业的发展范文4

关键词:重庆;化学工业;区域经济;作用

Important Role of Developing Chemical Industry to Regional Economic in Chongqing

LUO Le, CAI Qing, ZHOU Hao

(School of Mining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Chongqi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Chongqing, 402260)

Abstract:Chongqing municipality is one of the largest industrial city in the southwest and which is the layout of comprehensive chemical base. Chemical industry has set up a complete system of modern chemical industry after more than 60 years of development. It became the one of pillar industries belongs to the Chongqing 6+1 industries. At present, it has been established three major chemical industry bases and included Changshou, Fuling and Wanzhou. Chongqing will strive to build the western billions of comprehensive chemical base and drive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on the middle and upp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Keywards:Chongqing; Chemical industry; Regional economic; Role

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基础产业,也是一个国家和区域经济的主导和支柱,规模大、关联度高,广泛应用于各大高新技术领域。重庆是内陆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和扩大对外开放先行区,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亦是中国老工业基地之一。目前,重庆正着力壮大包括化工医药在内的重点产业,加快发展以信息科技、生物工程、环保工程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

1 化学工业在重庆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化学工业是重要的资源加工产业,是重庆化工业基础产业之一,发展化学工业是新型工业化发展必经之路。化工基地格局经过调整,重庆化工已基本形成了长寿化工园区、涪陵化肥基地、万州盐气化工基地的格局。

《重庆工业转型升级“十二五”规划》中指出要大力发展MDI、氢氰酸、乙炔、橡胶轮胎、精细化工、乙烯芳烃、化工新材料及医药产业链等12条产业链。预计,到2015年累计投资150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800亿元。

2 重庆化学工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重庆化工园区成立于2001年,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化学工业门类较齐全、产品较多,基本形成了长寿、涪陵两大化工基地和万州等特色化工集中区,初步实现天然气化工、石油化工、氯碱化工等产业耦合发展,为进一步加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天然气化工居全国先进水平

重庆市天然气化工拥有国内外大部分已经工业化的天然气化工工艺技术,形成乙炔、氢氰酸、甲醇、合成氨、光气等特色产业链。天然气制乙炔、合成氨、甲醇羰基化制醋酸等装置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甲醇、甲烷氯化物、氢氰酸、蛋氨酸、亚胺基二乙腈、二硫化碳、三聚氰胺、醋酸乙烯、聚乙烯醇等产品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是全国历史最悠久、品种最齐全、规模最大、技术先进的天然气化工基地。

(2)产业规模居西部前列

重庆市化学工业发展较快,2005-2011年化学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9.5%,高于同期全国化工行业平均增幅4.8个百分点,占西部地区化学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逐年提升。2011年重庆市化学工业总产值占西部地区化学工业总产值的11.1%,比2005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居西部第3位,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

(3)基本形成集群式发展模式

长寿、涪陵化工基地已形成规模,万州、丰都等特色化工集中区逐步形成产业链竞争优势,使重庆市化学工业初步形成集群式发展的格局。集中布局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产品链的扩张与延伸、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提高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水平。

(4)装备水平和创新能力有所提高

重庆市化学工业通过实施技术改造、主城区化工企业环保搬迁、引进重大项目等方式,使企业工艺技术、装备水平等方面得到了较大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得到加强,全市拥有2万多名化工科技人员,已经建立国家级技术中心l个、市级行业技术中心l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6个,规模以上化工企业投入占销售产值的比重达到1.14%,略高于全国化工行业平均水平。

(5)节能减排初见成效

重庆市化学工业万元产值能耗2005年为2.24吨标煤/万元,到2010年下降到0.96吨标煤/万元,“十一五”期间年均下降15.6%,明显快于同期全国化工行业平均降幅,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3 重庆市化学工业发展模式亟待升级和调整

(1)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高附加值产品所占比重低

虽然天然气化工已初步形成有特色、技术先进的产业链,但由于天然气供应紧张和价格持续上涨,产业规模受到限制;没有布局大型炼油企业,有机化工原料本地配套率低,以上两因素制约化工产业链的深度延伸,造成重庆市化工主要行业种类的工业总产值比例不协调。

(2)节能减排任重道远,能耗仍然偏高

2005-2010年,重庆市化学工业万元产值能耗虽从2.24吨标煤下降至0.96吨标煤,但与全国化学工业万元产值能耗(2010年为0.60吨标煤)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增强。

(3)经济效益有待提高,企业利润率偏低

2011年,重庆市化学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5.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净资产收益率为13.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7个百分点,综合竞争力与行业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

4 重庆市化学工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当前世界化学工业正处于周期性低谷,大宗产品价格降幅较大,企业效益也大幅度下滑,但是从中长期看,由于结构调整带来的新机会,在周期性波动中仍蕴含着长期的增长趋势[6]。

我国经济按照“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不断深入,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步伐不断加快,对外收购、技术引进等获得核心技术渠道不断拓宽,国内市场需求潜力将得到进一步激发,石油和化工产品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措施,支持工业企业技术升级、关闭落后生产装置、发展高端石化产品,为化学工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利保障。

西部大开发进入第二个十年,国家又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措施,重庆正处于加快发展的大好时机。重庆及周边地区天然气、页岩气、盐卤资源相对丰富,重庆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4000多亿立方米,已探明的盐卤储量3000多亿吨,页岩气资源潜力巨大,为化学工业发展提供较为有利的资源保障。重庆的水、电、天然气、蒸汽、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综合成本比沿海地区低30%左右,综合竞争优势明显,重庆市化学工业的长期持续发展具有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贾建国, 杨育, 刘爱军, 等. 化工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体化模式研究[J]. 中国科技论坛, 2011, 11.

[2] 陈伟亚, 马玉明, 袁兵, 等. 化工企业循环经济模式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 武汉工程大学学报, 2009, 1.

[3] 高丽. 重庆地区新型煤化工发展[J]. 洁净煤技术, 2008, 6.

[4] 王余, 蒋志明. 化工主导产业链高级化与产业集群创新研究[J]. 工业技术经济, 2007, 1.

[5] 华一兵. 重庆化工产业集群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 重庆大学, 2007.

[6] 吴渝. 科技进步与重庆天然气化工产业的发展战略[J]. 科学咨询(决策管理), 2006, 5: 27.

轻工业的发展范文5

(青海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0)

摘 要: 消费品工业是青海省传统特色产业,在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融合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十一五”以来,青海省消费品工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但整体而言,消费品工业还处于粗放式发展阶段,规模化、集群化、国际化程度较低,龙头企业竞争力不强。为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指导消费品工业实现快速健康发展,本文总结了青海省消费品工业发展现状和突出问题,提出了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和主要任务。

关键词 :青海;消费品工业;发展;问题;任务

中图分类号:F20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5-0095-02

收稿日期:2015-02-06

作者简介:李军(1982-),男,青海西宁人,硕士在读,青海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主任科员。研究方向:政府政策。

一、发展现状

(一)行业发展有进有退,主导产业地位基本确立

“十一五”以来,随着国内外竞争环境的变化,青海省消费品工业的结构调整加快,对外来资源依赖和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塑料、造纸、皮革等行业逐步萎缩,部分行业已经完全退出,而与当地特色资源高度关联的农特产品加工、特色纺织服饰、医药制造等行业快速发展,并日益成为主导产业。2011年,三大主导产业的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和就业在整个消费品工业中的占比分别达到了84.8%、93.2%和77.6%。其中,农特产品加工的优势最为明显,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贡献接近青海消费品工业的半壁江山。

(二)区域特色日趋显现,市场影响力不断提升

“十一五”以来,“大美青海”主题下的青海省消费品工业的区域品牌已经初步形成,涌现了11个中国驰名商标(全省共有12个)、2个中国名牌(全省共2个)、38个青海省著名商标(全省共有53个)、16个地理标志著名商标(全省共16个),“互助”“晶珠”“藏羊”“可可西里”“伊佳”“昆玉”“三江源”“极草5X”“青海青”等品牌已经享誉海内外,极草系列产品已经迈入国内外高端消费品市场,“藏羊”地毯、“青海青”维P粉、“伊佳”服饰等在青海省出口创汇中的主导地位日益巩固。

(三)特色园区快速发展,产业集聚雏形初显

“十一五”以来,青海省的园区建设提速,产业集群雏形已经基本形成。目前,在消费品工业较为集中的西宁已经形成了特色纺织服饰与食品加工制造(西宁南川工业园)、生物医药(西宁生物科技产业园)两大特色园区,以海东互助为核心的青稞酒集群正在发展壮大、海南州的棉纺产业集群也在快速发展。以西宁南川工业园为例,该园区集中了青海藏羊机织地毯有限公司、青海雪舟三绒集团、青海圣源机织地毯有限公司多家有实力的企业。

二、发展重点

(一)农畜产品精深加工

1.牛羊屠宰及精深加工。着力打造高原牦牛、三元牛、藏系羊高端肉制品品牌。按照“肉、皮、骨、脏、血”五位一体的总体开发要求,以高值食品和生化制药为重点,对现有屠宰生产线进行脏器清洁、分拣、输送、血液无菌储运等方面的技术改造,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以西宁、海东园区及海西为中心,布局和构建屠宰-分割-熟食加工-冷链物流-生物技术为一体的牛羊肉高端加工完整产业链条。

2.乳制品。加快奶源基地建设,严格乳制品行业准入,稳定液态奶产量,扩大酸奶产量,适度发展免疫调节功能乳制品、婴幼儿配方乳粉、乳清蛋白、奶酪等高端产品。完善酸奶、奶酪等牦牛乳制品标准和质量体系建设,培育形成高端牦牛乳制品品牌。推进乳制品加工向“低投入、高利用、低排放”转变,打造物质循环和能量转换的生态奶业技术体系,提高乳清、奶油、乳糖等回收利用水平。

3.青稞加工。积极推进青稞酒工艺技术、香型的标准化建设,壮大青稞白酒规模,适度发展青稞保健酒,提高青稞酒的市场占有率;采用先进的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技术,积极发展青稞加工食品、青稞β-葡聚糖、青稞麦绿素提取及保健品、药品、化妆品等下游产品,推进青稞产业向高值化发展。

4.油菜籽加工。采用先进的压榨和萃取技术,丰富菜籽油产品品种,形成20万吨油品生产能力;加快籽粕高值产品提取及脱毒技术的引进和研发,开发肌醇、植酸等高值化产品;采用发酵技术生产高效植物蛋白生物饲料,形成完整的油菜籽加工循环经济产业链条 。

(二)矿泉水及果蔬饮品加工

大力发展天然高端饮用水产业,扩大“昆仑山”品牌矿泉水产能至5亿箱/年,将“昆仑山”矿泉水品牌打造成国际知名品牌;积极发展三江源“华夏正源”、黄南州“瀞度”、海东“七里寺”等其他品牌矿泉水,形成“一主多副”、高低端并存的矿泉水格局。利用沙棘、红景天、枸杞等特色资源,重点发展特色饮品、保健品及食品,加快推进盖碗茶、藏式奶茶等民族地方特色饮料的产业化。

(三)特色生物资源精深加工

1.枸杞。扩大枸杞种植面积,夯实枸杞产业发展基础。按照“杞果分置,寸市厘作,果叶并举”的枸杞产业发展要求,以高档果品和精深加工为重点,形成集枸杞种植-高档鲜果-精深加工为一体的完整枸杞产业链条。以枸杞鲜果品牌建设和杞果保鲜为重点,在海西、西宁或海东分别建设鲜果品仓储、配送基地,打造直接面向市场枸杞高档鲜果品牌;按照GMP标准,以较小的枸杞果为原料,采用先进的提取和发酵技术,生产枸杞酒、枸杞多糖、黄酮、枸杞籽油、枸杞浓缩汁终端食品保健品等枸杞精深加工系列产品,提取后的压榨物经发酵后生产高效植物蛋白生物饲料;枸杞叶用于生产枸杞叶茶和枸杞保健产品。

2.沙棘。以现有15万吨沙棘原料为基础,加强沙棘生产基地建设,扩大沙棘种植面积。扶持和培育一批特色沙棘生产加工企业,引进先进设备和工艺流程,提升沙棘加工能力,扩大现有沙棘油保健品、沙棘酒系列产品、沙棘VP粉等高附加值产品产能;同时以沙棘总黄酮、单体黄酮、沙棘多糖等医药保健品原料产品为新的突破口,推动沙棘在生物医药、保健品、化妆品等高端产业中的应用。

3.虫草。采用细胞破壁技术,加快西宁、海东虫草加工产能建设,形成年加工30吨虫草能力;加大研发力度,推进虫草人工培育进程;积极推进虫草在抗人体氧化能力、清除自由基能效等临床试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抗衰老、预防恶性肿瘤等疾病的临床试验。

(四)生物制品与生物医药

1.生物制品

(1)虫草发酵菌粉。加快虫草菌粉发酵产能建设,形成500吨虫草菌粉的生产能力,并以菌粉和发酵液为原料,重点构建虫草菌粉百灵片和软胶囊、虫草酒和虫草饮品两条产业链,实现无废水、无废渣排放的清洁高效生产。

(2)动物血液、脏器、骨的综合利用。以动物血液为原料,发展全血氨基酸、脱毒牛血清、血红素等产品;以动物骨为原料,突破骨骼粉碎降解、有效活性成分提取等技术,发展骨粉、骨油、牦牛骨保健品、明胶活性全骨复合物,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开发骨素、胶原蛋白、骨肽等高值化产品生产技术;以动物脏器为原料,发展肠衣、肝素钠、胰酶粉、羊胎素等产品;以牦牛皮为原料,发展牦犀胶补血系列产品。

2.生物医药

加快传统中藏药生产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开展中藏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建设地道和地产藏药GAP种植基地;加快搭建中藏药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原料仓储和初加工、药品生产、成品药仓储和配送三个环节的合理布局。

(五)特色纺织服饰

建立大白毛、绒毛原料和地毯、绒纺产品的质量标准,建设产品质量检测公共服务体系。以西宁南川工业园为载体,以现有地毯生产企业为支撑,扩大地毯织机装机规模,增加花色品种,地毯产量达到5000万平方米,提高纺纱、染色、污水处理等配套生产能力,以地毯主要销售市场为重点,建立地毯售后服务体系,打造集原毛交易、分梳、纺纱、染色、织造、后处理、配送、清洗为一体的藏毯产业集群。

以伊佳服饰为主体,以增加花色品种为重点,培育和壮大民族服饰产业。支持服装企业承接产业转移,适度发展高档、轻薄、精纺、时尚类针织服装,努力增加“三绒”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高市场占有率。

三、重点任务

(一)大力推进企业兼并重组

整合产业发展资源。鼓励同类产品企业强强联合、优势企业兼并其他企业,培育发展一批技术先进、核心竞争力强、主业优势明显、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重点推进中藏药企业的联合重组,形成3-5家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集团;大力推进牛羊肉屠宰与加工企业的整合,形成2-3家牛羊肉屠宰、加工和生物制品一体的综合生产企业集团;加大油菜籽加工企业的整合,形成3-4家种植、榨油、有害脱除和发酵饲料一体的企业集团;加强虫草产业资源的整合,提高虫草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虫草行业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二)优化生产力布局

立足青海省的区位、交通、资源等条件,按照专业化发展、区域化布局的发展思路,把比较优势发挥和后发优势培育结合起来,统筹全省消费品工业发展和园区开发,促进资源向重点园区集中,提升集聚水平。重点支持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海东工业园优先发展消费品工业,同时,按照错位竞争、特色显著的要求,加强州、县特色消费品产业园和产业集中区建设。

(三)强化企业自主创新

在实施“123”科技支撑、50个重大技术进步项目的基础上,遴选一批影响消费品工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和前沿技术,深化产学研合作攻关;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建设技术中心,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搭建科技项目孵化和创业平台,围绕消费品工业主导产业,加强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开发与应用。积极推广节能减排共性技术,实现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废水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处理,推动青海省消费品工业向资源节约型、生态环保型发展。

(四)加强企业品牌建设

制定符合自身实际、定位明晰的品牌建设发展规划,组织实施消费品工业品牌带动战略,重点培育“柴达木枸杞”等区域品牌,提升“昆仑山矿泉水”等企业品牌;支持企业制订一批特色消费品工业产品质量标准,重点加快制订绒毛、枸杞、中藏药和蚕豆等原料产品供给等级标准,提升品牌质量和知名度。

(五)建立一批专业化交易市场

轻工业的发展范文6

关键词:净水剂行业 发展情况 对策

一、基本情况

我市净水剂行业从八十年代初起步,经过三十多年发展,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净水剂产品生产和输出基地,并在全国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应和社会影响。多家企业已参与国家净水剂行业标准制定,产品远销海内外,广泛用于自来水净化、污水处理、造纸、石油化工等行业。2008年汶川地震时,科技部指定要求无偿捐赠的净水剂企业,全国共3家,其中我市就占2家。

目前,全市共有净水剂生产企业80余家,其中会员单位72家,年总产量90余万吨,生产量约占全国产量的60%。我市净水剂企业主要分布在芝田镇、西村镇、永安路街道、北山口镇、康店镇、鲁庄镇。其中芝田镇现有净水剂企业38家,年总产量60万吨,占我市的2/3。我市产能超3万吨企业有1 0家左右,大部分在芝田镇。巩义市富源净水材料公司年生产能力6万吨,成为我市乃至全国最大的聚氯化铝生产企业。芝田镇净水剂行业最近三年税收(地方留成)分别为544万元、508万元、670万元,占芝田镇税收(地方留成)比重分别为25.7%、21.1%、23.2%。其他乡镇净水剂行业的税收占全部税收的比重均不足5%。

二、存在问题

(一)生产设备落后,污染严重

我市净水剂行业虽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但速度较慢,工艺技术和设备落后。80余家净水剂企业中有3家实行喷雾干燥,其余仍采用滚筒干燥工艺。盐酸挥发和锅炉等造成的酸雾、粉尘、二氧化硫气体成为净水剂行业的主要污染源。同时,产出的大量废渣大量堆放也给周围镇区的环境带来了严重危害。

(二)企业众多,产品档次较低

我市净水剂企业数量虽多,但上档次的产品较少,产品种类单一,附加值不高,加之销售市场极为混乱,企业之间相互压级压价现象时有发生,致使整个行业利润偏低。现每吨利润仅在30-1 50元之间,部分企业处于亏损、停产状态。

(三)观念落后,创新不足

当前该行业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仍是资本积累。企业负责人思想观念落后,仍停留在产量增长上,而忽视了质量和效益。企业技改投入和研发投入比重不高,技术研发人员少。产品仍以资源消耗高、附加值低的聚合氯化铝为主。少有生产聚丙烯酰胺等高端产品的企业。

(四)管理混乱,在全国影响力下降

净水剂企业中尚有20家没有资格证,且全部为传统家族式管理模式,缺乏高层次的管理人才,企业没有长远的发展定位、科学的管理机制和完善的营销团队。经销商多,终端客户少,恶性竞争严重。再加上产品品种单一、档次较低,致使该行业在全国原有的优势和影响力逐年下降。目前,我省的荥阳、新乡、焦作以及山东、河北等地净水剂企业异军突起,规模较大、工艺先进,给我市净水剂生产经营带来了一定压力。

三、市场形势分析及我市净水剂行业发展优势

(一)市场形势分析

目前国内净水材料产品有聚合氯化铝、聚合硫酸铝、聚合氯化铁、聚合硫酸铁、聚丙烯酰胺等。其中用量最大的产品是聚合氯化铝,聚合氯化铝占据国内净水剂市场的60%以上,是国家十二五规划重点发展的环保产品之一。聚合氯化铝主要应用在工业污水、自来水净化等领域,这两个领域的消费量约占消费总量的70%。在工业污水净化中使用比例占40%以上;自来水净化及生活污水处理中使用比例在30%左右;工业循环水及江河水库净化占20%;其他占10%。

随着国家对环保治理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国家将投入大量资金来治理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净水材料产品的需求必将进一步增大。首先,我国是人均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一,人均水量只有世界人均的四分之一。目前国内有300多个城市缺水,日缺水量1 000万立方米以上。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用水量日益增长。面对有限的水资源,节约用水、合理用水、循环用水是我国的必然选择。其次,我国已成为“世界工厂”,污水处理对净水材料需求巨大。这些都给该行业带来巨大潜在市场,是企业扩大国内市场的好机会。同时,由于我国生产设备投资和生产成本远远低于国外,产品在国际市场有较大的价格优势,每年都有大量出口。我市净水剂企业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进一步提升产品档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快企业做大做强。

(二)我市净水剂行业优势

占据基地优势。全国目前共拥有净水剂企业300余家,其中我市就占了80余家,产量占到全国市场60%左右。由于我市企业相对集中,净水剂产业基地已基本形成,在同行业中已有相当高的知名度。

生产接近原材料产地和劳动力市场。我市净水剂企业从80年展至今,在全国占有较高市场份额,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原材料优势。净水剂企业所必须的两种原材料,铝酸钙粉(铝矾土)、盐酸,我市均有优势。一是我市铝土矿资源丰富,且毗邻的偃师、荥阳、新密储量也很大;二是盐酸是化工企业生产中一个附产品,焦作、荥阳等地生产厂家众多;三是我市地处中原,劳动力充足,人工生产成本相比山东、江浙等地较低。

四、发展对策及建议

我市作为净水剂生产基地,必须明确高端化、终端化、高效益的发展方向,走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因此,引导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和产品结构调整已迫在眉睫。

在提升上下功夫,积极运用喷雾干燥、燃油炉等先进技术、先进装备、优化工艺流程来改造传统产业,重点生产高品质聚合氯化铝、聚丙烯酰胺、天然高分子处理剂、环保药剂等高端产品,全线向自来水处理领域进军,进一步提升产品档次。

围绕品牌包装、产业链整合来提升传统产业,引导企业实施自主创新,创建省级研发检测中心,改变产品种类单一、附加值不高、质量一般的现状,实现产品多样化,变加工、制造为创造。同时开展企业形象和品牌的策划和宣传活动,开展质量体系认证、省级名优品牌申报,加大品牌推介力度,引导更多的企业强化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培育龙头企业,振兴净水剂行业。政府职能部门要严格控制新上净水剂生产项目,防止盲目扩张和低效重复建设。对工艺落后、污染严重、资源消耗量大、生产规模小的企业要坚决予以关停并转。同时在总量控制、总数压缩的基础上,进行适度调控、总量置换,将主要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着力培育几家龙头示范企业,形成梯队辐射发展。鼓励企业走重组改造、联合发展的路子。通过协调、服务政策引导,鼓励企业通过重组、联合等方式促进我市净水剂企业尽快做大做强,力争用2年时间培育出1―2家超亿元企业。

尽快成立净水剂行业协会组织。要有效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制止无序竞争,促进健康发展;统一对外宣传推介,提高市场认知度;拓展融资平台,成立行业基金会,实行行业协会担保,帮助会员单位破解发展瓶颈,高效发展。同时,财政部门要加大企业技改资金的支持力度,积极支持重点企业,重点支持积极企业。

企业所在镇办要积极牵头,发改、环保、科工信委、国土等部门参与,按照总量控制,主要要素向规模、优势企业集中的原则,制定净水剂行业发展政策、办法,列出升级改造计划,实行梯队发展、鼓励引导关小并大,抱团经营、股份发展,走规模化经营模式,适时组建集团公司。支持富源净水、科泰净水、嵩山净水、永兴生化、华泉净水等企业新上喷雾干燥生产线。

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与中科院、全国各化工研究所、高等院校的合作,尽快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在全国同行业中具有引领作用的产品,为打造巩义品牌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