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养老解决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居家养老解决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居家养老解决方案

居家养老解决方案范文1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国的养老产业机会突显,为政府提出新挑战的同时也给企业带来商机。当今养老大多使用的是传统的各种设施,虽然降低了的费用,节约了成本,但从服务质量上、服务效率上却不能满足当今老人的各种需求。利用信息化技术,从硬件设施上得到改善,结合相应的软件技术,可以实现老人需求的快速响应,大大提高服务的效率,减少疾病、降低死亡可能就在分秒之间。

【关键词】

养老产业;信息化

我国大陆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总人数已达13.39亿,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3.26%,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摆在我们面前,过快增长的老龄人口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开始显现出来。由于我国70年代开始的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来,我国老龄化的速度在逐渐加快。每年新增老年人口近800万,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特别是“421”或“4421”型的家庭模式大量出现,家庭养老的现实可操作性越来越弱,我国政府已将解决老年问题作为了工作重点之一,逐渐地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和社会养老体系,使60岁以上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1 目前养老问题现状调查

1.1 养老机构水平参差不齐

北京、上海两个城市养老服务发展较快,相对意识观念比较超前,二三线城市则比较落后,即使在同一个城市,软硬件设施建设差距也比较大。在北京上海都有一些大规模养老公寓,服务意识好,硬件设施完善,技术先进,分级护理照料井然有序,将老人需求细分,对入住老年人身体状况进行档案管理,将相关信息即使录入电脑,对每位老人所需的服务了如指掌,利用先进的呼叫系统,配合监控设备,为一些行动不便的老人采取特殊服务。一日三餐饮食结构也做得比较合理,及时了解入住老人的各种意见,随时满足不同的需求。同时配合各种精神生活活动,真正做到了老有所乐。为老人子女减少了后顾之忧。

但大多数养老公寓,尤其是二三线城市,观念落后,政府管理严重不到位,民政部门只是被动执行国家和省级民政部门的指令,并没有主动关心当地老人,甚至对一些民办养老机构,表面关心,背后刁难,个别主管部门吃拿卡要现象仍然存在。现实显示:那些小规模养老机构几乎就是为了延续老人生命,养活不是养老。

1.2 “消费养老”“以房养老”等新理念不断出现

上海某消费品销售集团网站,在2010年10月,率先提出了“消费养老”新理念,也就是在此网站申请会员后,根据个人所消费情况,赠与一定的积分,积分达到一定数额后,合作的保险公司会与消费者签订协议,等消费者六十周岁后,保险公司负责一定数额的养老支出。

以房养老(Reverse Mortgage),也就是“ 倒按揭”或者“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是指将老年人自己的房屋抵押给某机构,然后接受老年公寓服务或者以固定的期限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的一种养老方式,在老人去世后,相应部门或机构收回住房使用权。

去年由政府部门颁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以房养老的试点工作”,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政策于2014年7月1日起已经开始试点实施。今年6月,中国保监会也了《中国保监会关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并于自2014年7月1日起在上海、北京、武汉、广州试点实施老年人“以房养老”养老保险。

在我国农村也同样出现了土地养老。

养老基金的兴起,近两年多家基金公司,注册了各种养老基金,以不同的方式在稳步的运营。

2 物联网技术构筑了信息化养老良好的平台

“物联网”是一个新兴的概念,在“internet”的基础上,将终端延伸和扩展到物品与任何物品之间,进行通信和信息交换的一种网络概念。其定义是:通过红外感应器、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射频识别(RFID)、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按约定的协议,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定位、跟踪、智能化识别、管理和监控的一种网络概念。

利用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技术信息化养老,通过智能感知、识别技术与普适计算打破了传统思维,使人们最大限度地实现各类传感器和计算网络的实施连接,让老人的日常生活(特别是健康状况和出行安全)能被子女远程查看。例如在北京,红寿堂居家养老信息平台客户端,适合快速的搭建中小型单位居家养老平台,适合街道、社区、养老院、老干局、干休所、养老公寓以及中小型的运营公司。

3 信息化养老已是时代的要求

信息化养老是以信息化养老终端采集数据为基础,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网、物联网等手段建立系统服务与互动平台,通过整合公共服务资源和社会服务资源来满足老年客户在安全看护、健康管理、生活照料、休闲娱乐、亲情关爱等方面的养老需求,从而为广大老年群体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养老解决方案

我国现有养老机构的能力显示,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床位仅有8.6张,与发达国家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养老床位数50-70张的水平相差甚远。这样的养老机构和设施现状根本无法满足老年人群日益增长的需求。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可以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有利于解决一部分再就业的就业问题。因此,这是一条有效解决我国养老问题的可行之路。

4 银发产业的形成为企业提供了商机

中国老年人口急剧增长的背后,蕴藏着中国银发产业巨大的市场空间。对于银发市场的规模,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0年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为12265元,以2010年1.78亿老年人口计算,消费总量将超过2.18万亿元;考虑到中国老年人消费水平或低于城镇家庭人均消费支出,预计整个银发市场的规模已达1.4万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13万亿的规模。

银发产业是以年龄以及由年龄决定的消费特征为标志而划分的产业,即为满足老年人的特殊消费需求而为他们提品和服务的产业,它包括传统老年产业如服装、食品、特殊商品、交通、保健、老年福利设施以及现代老年产业如娱乐、旅游、住宅、社区服务业、老年教育等多种行业,其发展严重滞后于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和老年消费群体的巨大需求。

英国是最早提出信息化养老的国家(称其为信息化养老系统)。市场上,特别是开展城市居家养老服务前景广阔,将是扩大就业渠道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5 当前我国中小城市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