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的核心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教育的核心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教育的核心概念

小学教育的核心概念范文1

一.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

"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是将英语的教学目标整合到一个或多个具体的活动任务当中,使学生在使用英语完成任务的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英语,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在这里,英语只是一种完成任务的工具、一种技能,而不是仅仅作为一门知识来学习。

"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强调让学生的注意力主要放在怎样利用英语作为交流的媒体来完成任务,而不只是关心自己所说句子的结构是否正确。这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学生通过使用正在学习的语言来完成贴近生活的真实任务,能在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基本英语运用能力的同时,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二.创设英语的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是有意识的心理活动和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统一,在认知方面有启迪学生的可暗示性,从而使学生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接受教育输入。即:如临其境,触境生情。如临其境可以使学生感知的过程变得容易,触境生情可以使学生的认知更加牢固。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语言,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到的效果。在课堂中我经常利用多媒体设备来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文字、声音、图像等融为一体,创设学生主动参与语言交际活动的情境,让学生走入情境、理解情境、表演情境以此突破语言观。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更容易进入角色,课堂气氛也异常活跃。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突破了以往课堂教学空间与时间的局限,具有信息储存量大、变换速度快、反应灵敏、视听效果好等特点,能使声音和形象、视觉和听觉、语言和情景有效结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教育技术走进了校园。多媒体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学使传统的"粉笔、黑板"的单调的教学手段,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教师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形象活泼、丰富多彩、大大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用计算机创设的与现实生活相仿的情景形象逼真、生动有趣,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四.使用合理的评价手段

小学教育的核心概念范文2

一、合理设置问题,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模式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由于小学生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依据其学习基础的差异将其合理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为学生设置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最终让学生自主完成整个学习过程。不仅如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当借助实物模型、视频及图片等方式让教学变得更加直观简单。 

在讲述《富饶的西沙群岛》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下列的自主学习要求:①查阅字典,将文中新字词罗列出来;②读课文,其课本中有关西沙群岛的图片和资料收集起来;③海底的动物有哪些,各自有什么特征?④课文是怎么描写出西沙群岛的美丽的?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可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积极探索文章中的内容,还能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将文中的好词好句进行运用,使得语文更加形象,更具有感染力。 

二、多元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对于周围的各种事物都感到好奇、新鲜,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充分把握学生的这一特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培养出来。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依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相关内容,从而进行教学方案的精心设计,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使学生能够在形象、具体的教学情景中学习知识。不仅如此,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语文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精致的小游戏,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三、营造轻松愉悦的语文学习环境 

小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心情能得以放松,从而提升了语文学习的兴趣,以更好的状态参与课堂学习。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出和谐、轻松的语文学习环境,使其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在讲述《狐狸与乌鸦》一课的内容时,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讲述对于狐狸的看法。大部分学生都认为狐狸是狡猾的,但也有一些学生觉得狐狸非常聪明。对于新颖的看法,教师应当给予鼓励和表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让不同的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而融入真实的环境当中。 

四、分层练习,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 

开展课堂练习,是对小学语文教学成果进行巩固的一项重要手段,并且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环节。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为了简化学习层次,刻意将练习教学统一化,这就导致成绩较差的学生难以跟上进度、成绩优秀的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为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习题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学习的需求,从而为其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习题。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出思考题和基础习题两种,基础习题要求班级学生都可以解答,而思考题则能够让善于学习、探索的学生自主思考,从而让整个班级的学生都能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五、充分运用生活素材,使得语文教学更加贴近生活 

小学语文教学老师要想打造出高效的语文课堂,就应当积极挖掘和日常生活相关的教学素材,从而将其灵活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通过将抽象的教学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化、具体化,能够让小学生清楚意识到语文学习和日常生活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进而能大大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学习积极性。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将学生的日常生活和语文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运用生活指导教学的开展。教师需要对教学素材的选择进行把握,对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完善,从而能够使语文教学更加贴近实际生活。教师可以创设出符合实际生活的教学情景,将教学内容变得更加简单。 

在讲述《燕子》一课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带着小学生走出教室寻找小燕子,并且让学生比较图片中的小燕子和实际生活中的小燕子。此外,语文教师还可以让小学生参照教材中对燕子外形描述的方法,从而描述出一种自己喜爱的小动物。这样一来,很多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纷纷讨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不仅提升了学习积极性,并且也提高了学习注意力,突显了语文教学成效。 

小学教育的核心概念范文3

 

马鞍山市采秣小学教育集团于2015年8月成立,“一套班子两个校区”,以原采秣小学为“种子”学校,微山花园新建小学成为采秣小学教育集团的微山校区。采秣小学教育集团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充分发挥采秣小学办学理念的引领作用及教师培养机制,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与采秣校区同步进行,旨在不长的时间内再造一个更具活力的新“采秣小学”。

两个校区在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等建设上高度统一,使得两个校区的校园文化一脉相承。

采秣小学教育集团以“走好每一步,做最好的自己”为校训,以“新三好”(微笑的你真美,健康的你真好,爱学的你真棒)重塑采秣小学教育集团微山校区师生新形象。在“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办学理念指导下,着力营造校园精神文化核心;在校园装饰、班级布置、功能馆室筹建等构成相同外显的物质文化特征。

采秣小学教育集团logo图案很好地诠释了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是“采秣”读音首个字母“C”、“M”的变形图案。两手相对似教师、家长捧起的一颗爱“心”;变型“M”仿佛是教师、学生牵手相视交谈的画面,传达出学校的“尊重”文化。两个似棋子的圆点暗示学校的棋类办学特色。蓝绿色的稳重,橘红色的活泼,既个性鲜明,又不失和谐。外圈是两路竞飞的和平鸽围成的圆,喻示着我们生活、学习、工作在一个充满友爱又积极进取的和平幸福的家园里。

管理制度相融合。在学校现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逐步修订和完善。要体现规范、约束、可操作性,通过对学校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引导和约束,倡导一种积极有效的制度文化。

德育活动两个校区统一谋划,又各具特色。根据《中小学生守则》、《采秣小学教育集团学生一日常规》规范学生的各种行为;丰富学生活动阵地;重大节日开展主题教育;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建设班级品牌,凸显班级特色,形成学校具有特色的生本活动文化。

小学教育的核心概念范文4

“双师型”教师概念的提出最早溯源于职业教育。我国政府多次在正式文件中提出进行“双师型”职教师资队伍建设。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印发的《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原则意见》首次明确提出,要“有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实践能力,其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双师型’教师”。教育行政部门对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国内学者们也对“双师型”教师概念进行了广泛探讨和研究。“双师型”教师的准确定义尚难以给出,大概有以下两种理解:其一,所谓“双师型”教师,指专业课教师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如工程师、高级技工等)。其二,教育部高教司从学校教师职称评审与其它专业技术职务评审的实际情况出发,考虑到对专业教师素质的实际需要,提出了“双师素质”的概念,其标准共有四条,即“双师素质”教师是指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经验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近五年有两年以上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实训活动;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有学者认为,“双师型”教师应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在专业技术方面既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具有扎实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上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从事实践教学。

二、小学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的素养构成

小学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相比传统意义上的教师角色,具有更高的素养要求。小学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素养呈多维发展取向,其核心素养构成包括以下方面。

(一)高尚的师德风范师德是教师素养的核心,是教师立身之本。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时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德。它规定了教师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去处理问题、做好工作,为社会尽职尽责。教师应具备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为人师表等职业道德素养。小学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要热爱小学教育专业,以高尚的师德表率、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和感染学生,以言传身教影响和带动学生。作为培养未来小学教师的“双师型”教师,其师德水平和职业价值取向将影响一代又一代人,其特殊身份决定了对其师德素养有更高的要求,应在坚守大学教育阵地的同时,热衷执教小学讲坛,具备扎根基层实践的敬业精神,热爱小学生,热爱小学教育教学。

(二)扎实的教育理论和学科知识教师拥有广博的知识是身为人师的前提和条件,小学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在拥有丰富的知识基础上,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具备扎实的教育理论和学科知识。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材教法等教育理论知识是培养未来小学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小学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要提高教育理论知识水平,深刻把握大学和小学的教育教学的规律和特点,不断反思和提升自身教育教学能力。小学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还应精通所教的学科知识,对小学教育专业方向包括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等学科专业知识要精通,对大学和小学的学科教材要熟悉,对学科特点要认真研究和把握。

(三)贯通大学与小学的实践教学技能小学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包括口头表达能力、课堂管理能力、教学操作技能、书面表达能力、多媒体课件制作技能等。教师职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职业,教育实践既是职前阶段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行为方式,也是未来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和出发点。要培养小学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必须强化教育实践,且具备复合型素养,掌握贯通大学师范教育教学与小学教学实践的规律,才能指导和培育未来合格的小学教师。

(四)较强的沟通和合作意识教师素养是复合多维发展的,然而小学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的沟通和合作意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小学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必须意识到与学生沟通与合作的必要性,同时注重与外界的沟通和合作。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迈克尔•富兰教授在《变革的力量———透视教育改革》一书中指出了教师对外合作的深层意义:“为了维持生存,我们需要了解环境,而环境(其他的人和组织)也需要了解我们,向我们学习。我们对这个内外双行的车道了解得越快,我们和更大的社会发展得也就越快。珍惜这种互惠互利的合作是至关重要的。”小学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不能完全囿于书斋文化,埋头教学和做学问,不能囿于大学学科知识,必须走出大学,深入小学,加强与小学的联系和合作,重视与小学在职教师、小学生的沟通和交流。

三、小学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的成长路径

(一)重塑观念:实现自我转型观念是实践行为的先导,教师要成长为小学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首先是观念的转变,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型。从传统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既是师范院校提高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又是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的内在诉求,教师要有对自身职业角色的主体性“自知”。小学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既是教书育人的大学教师,也担当着从事小学教育教学的教师角色。充分认识到这种角色特性,增强主体意识和文化自觉,提升素养,才有利于促进自身成长和专业化发展。教师要确立新的教育观:师范院校为基础教育培养人才,应加强与小学的联系,更好地促进应用型小学教师的培养。教师要确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要成长为未来合格的小学教师,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参与实践尤为重要。教师还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终身学习是教师自身发展和适应职业的必然要求,教师需要不断扩展自身知识结构,加强学习小学相关学科知识,研究小学教学规律和特点,融会贯通大学教育和小学教育知识体系,并运用于实际教育教学。

(二)走向实践:变革教育教学方式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已不适应师范院校应用型小学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教师必须反思自身教学行为,转变思维方式,改变旧的教学惯习,重视实践性教学。教师的课堂文化中应充盈着实践性的教学话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运用实践取向的教学方法,以教学情境为纽带,以教学问题为引领,通过教育案例研讨和分析的教学方法呈现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直面具体问题的诊断与解决,在分析思考和解决教育问题的过程中认知理解并建构自身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尤其是小学教育专业的教学应走出大学校园,把小学作为教学的重要舞台,实现大学课堂的延伸。教师要成长为小学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必须深入小学教育教学活动中,了解和研究小学教育教学,参与和服务小学教育教学,通过上示范课、公开课,认真把握好备课、上课、观课、议课每一个过程,并不断反思和总结,从而实现自我成长和价值提升。重视小学专业教育师范生在小学的实习实训,提高其实践教育教学能力。

(三)师生互促:构建成长共同体传统的师生关系强调“师道尊严”,严重制约了学生主体性和创造能力的发挥,要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必然要求师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师生应成为合作者。师范院校在培养应用型小学教师过程中,要促进师生的互动交流,在对话中促进成长,在实践中促进发展,建立和谐互促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改变“孤立”的个人主义境地,推进师生主体间的对话与交流。教师要努力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与学生形成亲密、友爱的合作伙伴关系,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达成情感交流与心灵沟通。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共同观摩小学课堂教学,了解小学课堂教学规范和过程,并积极参与小学课堂教学活动,师生共同研习课堂教学的成效。教师在科研上对学生进行指导,与学生共同解决研究问题,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师生之间在知识应用与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才能实现教学相长,共同构建学习和成长的共同体。

(四)教育桥梁:沟通大学与小学小学是小学教师培养的实践场域,大学与小学的牵手合作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实现小学教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有效途径。大学与小学可以在职前教师培养、职后教师继续教育、科学研究、教师素质提升、资源共享等方面进行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师范院校从事小学教育专业教育教学的教师与小学的交流合作是重要的。小学教育专业“双师型”教师应当是沟通大学与小学的桥梁,在推进大学与小学的深度合作进程中起到积极作用。教师需要以积极开放的心态,通过教学研讨、实习实训、科研协作、职后培训等合作形式,加强协同合作与创新,构筑实践应用的共同体。小学是师生学习、科研的重要场所,同时大学课堂也是小学在职教师进行交流的重要舞台。通过搭建“师资互通”机制,完善教师轮岗制度,聘任小学在职教师为兼职教师开展专题讲座、上示范课,参与大学的课程建设与改革,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研制等方式,让小学在职教师成为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师资力量,为大学的教师教育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

四、总结

小学教育的核心概念范文5

关键词:基础教育;学习质量标准;构建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6-01-13

2015年7月11日,由广西教育厅项目办主办关于“广西基础教育学校学生学习质量标准的研究”课题研讨会在南宁市召开,以数学为例,围绕学生学习质量标准课题中重要核心概念及学业水平标准体系构建进行探讨。

一、明确“E+2+4”的研究指导思想

本课题研究贯彻落实教基二[2013]2号文件《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精神,结合 “MS-EEPO有效教育”理论,探索如何确定基础教育及测评学生学业水平标准等实施。在国家教育政策上体现“2”,领会教基二〔2013〕2号文件《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方向;在地域教育优势上突出“E”,解读“MS-EEPO有效教育”精髓;在研究资源上实现“4”,总课题组和3个子课题组以《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基本框架为指南,以数学学科学习质量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元性研究方法构建一套科学的学习质量测评体系。

二、学生学习质量标准体系与测评研究的进展

高中组参考广州《义务教育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设计与编制》试题编制的有效思路,设想建立一套具备学业发展水平四项指标的题库。题库为测评工具开发提供思路,但标准设计和能否在短期内建立一套可操作性题库是本研究的突破口。初中组依据课程标准“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要求,重视教育公平,探索学习质量评价方式的实施,提出了以期考和作业方式进行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的定性或定量、形成性或终结性评价体系。MS-EEPO体系下创设测试和实践综合评价系统保证评价多元性,具有可操作性,但具体标准有待探究。小学组用文献法将“学习质量”界定为通过学习活动而获得知识、技术、情感体验水平文化的程度。从“知识掌握”“情感态度”“学习技术”三维度进行小学四年级课堂和作业综合测评,验证知识技能测评方式可行性。综合3个子课题组研究成果,存在一个共同问题:关注测评学生的学习质量或学业水平方式,但其应达到水准的依据是什么,需要有更多的关注和研究来支撑。

三、学习质量标准建构和学习质量测评开发之争

专家们在激烈的自由研讨之争中所反映的比较集中的问题如下:一是学习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工具的混淆。课题组研究精力都放在测评上,理解上存在模糊性;在研究逻辑顺序上,应把标准建立放在前面。二是对学习质量标准概念内涵理解不一。部分专家成员把学习质量的理解都局限在学业层面,在研讨中的评析都只考虑学业角度。

四、核心概念的厘定和研究方向、进程的再确认

经过激烈争论,专家们意识到必须在核心概念上达成共识,才能进行后续研究。以下是学业水平范围内对核心概念一致的观点。

质量: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程度。

学习质量:从既定的学习目标出发,对学习活动过程(学业水平、学习动力、教师教学方式等)及其结果所达到的状态进行衡量,由此得知的符合程度或优劣程度,包含过程和结果两个维度。

学业水平:学生对各学科课程标准所要求内容的掌握情况,包括知识技能、学科思想、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学习质量标准:以基础教育阶段总体教育目标为导向,以跨越不同学科领域的公民素养模型和具体学科核心能力模型为基础的规范性成就标准。

学习水平标准:各学段学生在知识技能、学科思想方法、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方面所应达到的发展水平及程度。

课题研究在明晰概念的前提下,优先构建一个相对一致的学习质量的标准体系。测评工具和方法的研究是本课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本次会议进一步明确定位了本课题研究的研究方向和体系构建思路。

参考文献:

小学教育的核心概念范文6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和方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文化的根本,代表着我国社会的主导文化,是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和方向。校园文化建设是引领学校教育思想、教育改革的旗帜,小学生群体作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年龄小,认知较浅,更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引领。我们要以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差异性为出发点,以建设优良校风、学风为核心,以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为载体,建设和谐校园。我们可以通过张贴横幅、标语、画像等,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我们可以将科学家、文学家等名人画像挂置在教学楼道墙上,激励学生向他们看齐;我们可以将“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宁静致远”等条幅挂到教室里面,反映出班级文化内涵;我们可以在学校餐厅布置“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标语,让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文化通过这些形式,体现在校园文化的细微之处。

二、利用学校文化资源优势,将核心价值观理念传播课程化、系统化

学校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提出类似“欢乐校园、平安校园、和谐校园”等校园文化建设目标,以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基础,以丰富多彩的师生实践活动为载体,立足于课堂,延伸至课余校外。在教育教学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校园成为学生学习、成长、发展特长的乐园。如学校可以通过“养成良好行为规范”“抗震救灾知识的普及和紧急疏散演练”“禁毒活动”“感恩教育”“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等主题活动,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开拓学生视野的同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时,学校除了利用升旗仪式、三礼四节活动、专题报告会、征文比赛、主题班会等校园活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要善于利用教学环境,将核心价值观理念融入课程。例如,科学课上,教师在讲解血型与输血时,可以因势利导,激发学生心中的善心、爱心,让学生们懂得只有相互关爱,社会才会变得温暖。语文课上,一年级学生诵读《三字经》、二年级《百家姓》、三年级《千字文》、四年级《弟子规》、五年级《增广贤文》,通过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用中华的璀璨文化引领学生构建正确的价值观。

三、以人为本,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日常化、生活化

小学承载着学生基础教育的重任,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值得每一位小学教育工作者思考。我们可以通过学生日常行为管理来养成学生品德。例如,教导学生学会打招呼,见到老师和来宾要问好;周一升旗仪式必须穿校服,要大声唱国歌,行注目礼;做完早操后自觉将周围的垃圾处理干净;校园内划分班级责任区,让学生自行管理责任区里的清洁、绿化工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道理、大概念分解成与学生生活、学习相关的细节,让学生懂得,爱国不光是喊口号,爱国更要体现在生活点滴细节中。核心价值观是学校看不的“魂”,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通过日常点滴小事,深刻地影响校园里的每一位教师和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