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塑料的污染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微塑料的污染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微塑料的污染现状

微塑料的污染现状范文1

[关键词]微曝气强化生态浮床;传统生态浮床;强化生态浮床;重金属;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中图分类号:X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8-0134-01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是整个人类社会稳定与发展的最基本要素。中国虽然是世界水资源大国,但是由于国土面积广阔、人口众多等,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2200m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位于世界13个人均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之列[1]。近年来,重金属污染指标对水体的污染也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目前,在我国有大量的采矿、冶炼以及电镀等工业生产废水不经处理或者处理不达标便直接排放进入自然水体,使得水体中的悬浮物、有机物和重金属超标[2]。

生态浮床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水体原位治理和生态修复技术,它利用植物的吸收、吸附、截留和微生物的降解作用,能够有效的治理河流、湖泊、水库等重污染水体。国内外已有将传统生态浮床和强化生态浮床应用于污水处理实例,生态浮床技术作为一项新型的污水处理工艺,对污水中各项污染物都有着很好的去除率。尤其是对于污水中的重金属污染去除,拥有很好植物吸附能力的生态浮床技术有其特殊的去除效果。

本文基于强化生态浮床,辅以人工微曝气技术,搭建一种新型的“微曝气+强化生态浮床”试验平台,通过污水的处理的静态试验,对比分析传统生态浮床、组合强化生态浮床和新型微曝气强化生态浮床对污水中重金属铜的去除效果。通过实验分析,得出传统生态浮床、组合强化生态浮床[3]和微曝气强化生态浮床对污水中重金属铜去除率的变化规律,为微曝气强化生态浮床的应用推广奠定一定的实验基础。

1 实验涉及及方法

1.1 实验设计

本文主要以搭建的传统生态浮床、组合强化生态浮床和微曝气强化生态浮床为试验平台,进行污水中重金属去除的静态模拟试验。实验在西南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中心进行。

试验将采用水槽进行模拟实验,水槽材质为塑料,水槽长宽高尺寸为100cm×80cm×70cm,实验有效水深为50cm,储水量约为0.4m3。试验选取四川省地区常见的挺水植物黄菖蒲作为生态浮床的植物部分,植株选择个体及重量相近者。采用白色聚苯乙烯泡沫板作为载体,设计尺寸为80cm×60cm×3cm并以间距15cm×15cm,分为4行×5列,打20个直径3cm的种植孔,每个种植孔内栽苗一株,并用海绵固定苗株。试验填料采用组合填料,填料挂膜采用人工挂膜。填料按照4行×5列悬挂,共20串。曝气量选择为2L/min,采用空压机通过微曝气管道24h不间断曝气。

试验用水为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湖水和生活污水按3:1的比例混合的混合水体,并且在混合水体中加入适量的CuSO4・5H2O溶液。相关水质指标见下表:

1.2 分析方法

实验进行30d,实验正式运行后每3天进行一次采样,样品采用浓硝酸进行湿法消解,消解定容后的样品运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其中Cu2+的含量。

2 结果与分析

试验系统运行30d,实验开始时,三组生态浮床实验和空白试验污水中Cu2+的浓度均为1.2411mg/L。三组生态浮床试验对污水中重金属铜的去除效果如图1h和图2,分析图4.1~4.2可知,三组生态浮床实验对污水中重金属Cu2+均有一定的去除能力。在实验结束时,传统生态浮床、强化生态浮床和微曝气强化生态浮床Cu2+的浓度分别为0.4987mg/L、0.3821mg/L和0.1587mg/L,对Cu2+的最终去除率分别达到59.82%、69.21%和87.21%。

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在其他外部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微曝气强化生态浮床对污水中重金属Cu2+的去除效果最佳,最终去除率达到87.21%,其对污水中重金属Cu2+的去除效率明显优于传统生态浮床和强化生态浮床。实验进行至第5天,微曝气强化生态浮床对污水中重金属Cu2+的去除率已经达到50.68%,而传统生态浮床和强化生态浮床对污水中重金属Cu2+的去除率分别仅为18.77%和38.91%;实验进行至第30天,即实验结束时,微曝气强化生态浮床对污水中重金属Cu2+的去除率达到87.21%,传统生态浮床和强化生态浮床对污水中重金属Cu2+的去除率分别为59.82%和69.21%;由此可见:在相同实验环境下,对污水中重金属同去除效果强弱顺序微曝气强化生态浮床>强化生态浮床>传统生态浮床;无论是微曝气强化生态浮床还是强化生态浮床和传统生态浮床其对污水中重金属铜的去除在处理周期第一周内最为显著,第一周内去除率均能达到最终去除率的一半以上;三组实验对污水中重金属铜的去除速率在初期一周内最快,在随后的两周内去除速率逐渐放缓,进入实验的最后一周,三组实验对重金属铜的去除率基本达到顶峰,在后期对重金属铜的去除趋于饱和。

3 总结

(1)传统生态浮床、组合强化生态浮床和微曝气强化生态浮床对污水中重金属Cu2+均有一定的去除能力,在其他外部条件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微曝气强化生态浮床对污水中重金属Cu2+的去除效果最佳,最终去除率达到87.21%,其对污水中重金属Cu2+的去除效率明显优于传统生态浮床和强化生态浮床;

(2)微曝气强化生态浮床对重金属Cu2+的去除在处理的最初5d内最快,实验的最初5d,微曝气强化生态浮床对Cu2+去除率超过50%;

(3)当微曝气强化生态浮床植物对Cu2+的吸收富集达到饱和,整个浮床系统对Cu2+的去除也随之达到饱和。

参考文献

[1] 周爱萍.我国农村水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J].安徽农业科学,2009,09:4345-4346+4348.

微塑料的污染现状范文2

关键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玻璃微珠;改性

1 现状

托辊是带式输送机上的重要部件和易损件,其质量好坏直接决定带式输送机的使用寿命和成本多少。目前国内外带式输送机中普遍使用金属托辊,它存在使用寿命短(约3万h)、运行阻力大、托辊重量重、运行噪音大等缺点。

非金属高分子托辊是近年出现的一种新型产品,它是目前带式输送机行业对托辊向轻型化、超耐磨性要求和发展方面最理想的代替产品,国外此类产品开发的较早。我们国家近年有些企业也在开发高分子托辊产品,但一直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和规模。

我公司带式输送机上的托辊,现在使用的是钢制的,结构较复杂,不易维修,其使用寿命一般只有3个月,使用中还容易“卡壳”,易锈蚀,故障率高。为此,我公司准备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塑料(UHMW-PE)制造皮带运输机上的托辊。由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塑料具有很好的耐冲击、耐磨、耐腐蚀、自身、吸振等特性,制成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塑料托辊,其耐磨性好,使用寿命是钢托辊的3~4倍;由于有自功能,可以不用滚动轴承,因而也不会发生“卡壳”,故障率低;耐腐蚀性能好,在潮湿和有浸蚀性环境下作业比钢制托辊更具优越性。但该产品不耐高温,工况温度应在低于90℃下使用,在有防爆要求的工况下,必须采取有效的防静电及阻燃技术措施。

2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托辊研究方向

在皮带机运量和带速确定的情况下,胶带的水平运行阻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托辊的阻力系数,因此,非金属轻型化托辊的开发主要在于:降低托辊阻力系数,同时可以提高托辊使用寿命、改善皮带机整机运行条件和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托辊的优异的综合性能使它成为钢托辊的最佳的替代品。

2.1 性能

2.1.1 耐磨损性能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 HMW 2PE) 是一种新型的工程塑料, 它具有耐磨损、耐腐蚀、耐冲击性能, 自为铜的数倍。

2.1.2 冲击性能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冲击强度是既存塑料中最高值, 即使在- 70℃时仍有相当高的冲击强度。

2.1.3 自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具有很好的自性能, 摩擦系数小, 如表1 所示。

表1 几种材料摩擦系数的比较

2.1.4吸水率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吸水率在工程塑料中是最小的(见表2 所示)。

表2 几种常见工程塑料的吸水率(%)

2.1.5 机械性能

表3 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机械性能与尼龙的比较。

表3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和尼龙的机械性能

2.2针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特性, 结合钢托辊的生产经验,进行以下几方面的研制。

2.2.1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托辊辊壳研究方向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虽然有许多优良特性但也有许多不足:硬度低、强度低、耐热性能差、有蠕变性等,为了弥补这些不足和进一步提高其耐磨性可对其进行填料(超细玻璃微珠、二硫化钼、滑石粉、玻璃纤维、碳纤维、聚四氟乙烯)改性。

综合考虑比对各种添加剂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性能的影响,我们采用玻璃微珠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进行改性。玻璃微珠具有导热系数低、质轻、无毒、化学性能稳定、耐高低温、电绝缘性和热稳定性好等特点,而且在聚合物中的分散性也比较好。玻璃微珠与碳纤维相比,它是一种成本低廉、性能优良的理想塑料填料,利用粉煤灰中的玻璃微珠不但能改善塑料等高聚物的综合性能、降低成本,而且能减少环境污染,变废为宝,利国利民。超细玻璃微珠添加到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中后,分散均匀,使其耐磨性好、应力集中小、冲击强度下降缓慢、硬度大、并能提高其刚度、抗压性、阻燃性、提高加工性能等。通过参照刘光建老师的相关实验,结合托辊生产经验,制定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与玻璃微珠之间的配比,使改性后所形成的托辊辊壳能够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并较钢托辊有很大的改进。

2.2.2 托辊轴承座研究方向

托辊现在使用的轴承座是碳素结构钢,重量较大,托辊的运行阻力相对也较大。如采用高分子材质的轴承座,不仅能够降低托辊的重量,同时减小它的运行阻力。ABS树脂具有良好的耐热耐磨性、抗冲击强度高、表面硬度高、尺寸稳定、及电性能良好等特点,鉴于它优良的综合性能,采用ABS轴承座替代现用的轴承座,并通过对它结构的改进设计,不仅降低了托辊的总重量,减小托辊的运行阻力,从而提高托辊的整体性能。

2.2.3 提高托辊加工工艺可靠性研究方向

目前公司托辊生产的工艺比较老化,大多工序都要人工进行操作,误差较大,产品的可靠性和精度较差。因此,新型托辊要与国内外相关厂家联合开发国际最先进的全自动轻型托辊生产线,实现主辅分离、全自动加工转接装配,辅线以轴、轴承座全自动加工中心为主,主线完成托辊的全自动装配。配件实现高精度加工,托辊采用定程压装、全自动焊接和装配,在工艺上完全满足托辊高精度装配,保证生产出高品质托辊。增加托辊成套检测、试验设备,完全具备模拟工况的试验条件和产品数据的全面检测分析,为托辊提供精确的设计依据。

3 结束语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托辊与金属托辊相比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它具有较低的运行阻力;具有很好的冲击能吸收性,能有效地降低运行噪声,可以使带式输送机实现长运距、大运量、高速度的运转工作;使用寿命长(一般在10万h以上),托辊重量轻(一般仅为同规格钢托辊重量的 1/ 2~2/ 3),大大的降低了运行成本和劳动强度,使安装更换更方便,同时也减轻了托辊的使用维护量。

高分子量聚乙烯轻型托辊的设计开发,理论上可以使托辊的阻力系数降低30%,使托辊旋转重量降低50%以上、使用寿命至少增加一倍,并最大程度降低托辊的阻力系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低阻力运行,同时也会为我国在皮带机传动计算理论方面产生重大变革。

参考文献

[1]刘光建.超高分子量聚乙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2]曹民干,陶梦山.粉煤灰玻璃微珠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性能的影响[J].塑料,2004(33):2.

微塑料的污染现状范文3

关键词 残膜;机械化回收;问题;对策;宁夏固原

中图分类号 X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6-0231-01

固原市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推广玉米、马铃薯、蔬菜等农作物地膜覆盖种植技术以来,农用地膜良好的增温保墒、抗旱增产效果对农业增产起到很大的作用,已成为当地农业生产的关键配套技术。据市情统计,2013年全市覆膜面积达10.09万hm2,其中覆膜种植8.46万hm2,使用地膜0.89万t;设施农业1.64万hm2,棚膜用量1.53万t。可是,目前使用的聚乙烯农用地膜(塑料薄膜)结构稳定、难以分解,产生的大量废旧农膜不及时进行有效回收,残留在土壤中逐渐增加,将严重破坏农田土壤结构,降低耕作层通透性能,影响农作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导致农田减产、农民减收,同时造成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污染[1-2]。

1 推广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现状

1.1 抓住时机,引进示范

2009―2010年,固原市农机部门通过深入调研、考察学习,引进残膜回收机具12台,实施了减少“白色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示范项目,完成残膜机械化回收作业200 hm2。

1.2 引进试验,选定机型

固原市农机部门先后引进弹齿式(耙齿)、滚筒式、链耙式和多功能复式四大类残膜回收机型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弹齿(耙齿)式残膜回收机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使用维修方便,一般作业2遍耕作层残膜拾净率达70%以上,是目前示范推广的主要机型。②1 cm-80型滚筒式残膜回收机适合玉米半覆膜回收作业,作业1遍耕作层残膜拾净率达85%以上,但起膜铲与作物种植模式存在矛盾,回收的残膜中混入秸秆、根茬等,不利于残膜分拣作业,应改进完善结构性能。③链耙式和多功能复式残膜回收机动力消耗大,易发生堵塞,机具性能不稳定,不适合当地推广应用[3]。

1.3 争取项目,示范推广

依据此项技术示范推广情况,2011年市农机部门争取到农村残膜白色污染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在固原市4县(区)4个乡(镇)实施,引进残膜回收机85台,残膜装载机1台,废旧农膜无害化处理设备1套,完成残膜机械化回收作业2 000 hm2,建成残膜无害化处理站1个。2012年,市农机部门承担残膜机械化回收与造粒加工再生利用试验示范项目,实施推广残膜回收机40台,完成机械化作业1 053.33 hm2,回收残膜达130 t,加工造粒21 t。

1.4 争取支持,大力推广

通过2009―2012年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示范推广,引起各级政府高度重视。2013年,先后公布《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残膜回收利用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固原市加强残膜回收利用的实施意见》,自治区财政安排残膜回收利用专项资金1 000万元,市财政每年设立专项预算资金100万元,各县(区)也安排相应专项资金,大力扶持残膜回收利用工作。

2 存在的问题

2.1 农民回收利用残膜的自发意识不强

残膜回收对改善农业生产的良好作用短期内很难体现,农民自发回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不愿投入资金,加之废旧农膜回收加工再生利用的市场价格低廉,交售运输成本高,存在掩埋和焚烧废旧农膜的现象。

2.2 残膜机械化回收投入高,市场回收价格低

固原市地膜使用标准厚度以0.008 mm为主,平均全覆盖使用量为120 kg/hm2左右,半覆盖使用量为75 kg/hm2左右;机械化回收作业费一般225元/hm2左右,人工分拣残膜费80~100元/ d・人;目前造粒加工回收残膜市场价格为2元/kg左右,按机械拾净率70%计算,不计机具折旧费,回收交售收入小于机械化作业投入。

2.3 残膜分拣处理技术落后,劳动强度大

机械回收的残膜中混入根茬、杂草等混杂物,难以达到造粒加工再生利用企业的使用标准,由于目前尚无分拣机械,需要人工分拣,工作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作业投入成本高。

3 对策和建议

3.1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农民自发意识

农民对废旧农膜的危害严重性认识不够,应该大力宣传回收废旧农膜对土壤改良、农业增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成效,提高农民自发回收交售废旧农膜的意识,实现残膜再生利用。

3.2 强化市场激励机制,探索长效运行模式

政府应适时降低或取消地膜使用补贴,加大残膜回收、再生利用的投入,通过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创新运行管理机制,逐渐探索出自购地膜―机械化回收―企业收购―加工再生利用的长效运行模式。

3.3 加大机具研改力度,解决分拣处理技术难题

各级农机部门应加大机具研改资金投入,引进专业人才和新技术,研发、改进回收机具,开发新的机械分拣处理技术,从而降低残膜混杂率,减轻劳动强度,减少分拣投入成本。

3.4 引进新技术,探索新方法

目前使用的塑料薄膜结构稳定,难以分解,对土壤的污染极大。因此,应尽快引进开发可降解地膜和新型纸地膜,可以实现无污染、零排放,还具有调控土壤微环境,提高作物产量的作用,其推广应用有助于减少“白色污染”的危害,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4-5]。

4 参考文献

[1] 万平,田巧环,王利,等.强化残膜机械化回收解决“白色污染”[J].农机科技推广,2012(9):43-44.

[2] 张令君.同心县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推广探讨[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3(10):97.

[3] 艾买尔・吐尔地.浅谈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J].中国农村科技,2007(4):58-59.

微塑料的污染现状范文4

【关键词】:农村河流污染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G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我国现代化脚步的日益加快,在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的同时,农村的污染尤其是农村河流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农村河流的污染与城市河流的污染相比有一定的特点,在控制措施方面也有不相同之处,必须根据农村的现状采取控制措施。

一、农村河流水污染影响因素

1、畜禽粪便

近年来,由于我国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导致大量禽畜粪便未经过处理而直接排放,是导致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这些粪便中含有许多的细菌、真菌等病原体微生物。这些微生物污染养殖场周围的环境,同时,大量的氮、磷混合物渗入湖泊或地下水,直接污染了饮用水。

2、农药

目前,我国农药的使用量居世界第1位。2001年来,全国平均农药(有效成分)使用水平为12.7kg/hm2,农药总使用量每年约23万t(有效成分)。农药喷施只有8%~15%吸附在植物体上,利用率极低,其余有10%~35%悬浮于空中,有40%~55%沉降到地面,下渗土壤、污染水域,导致农业面源污染。

3、化肥

据统计,2008年我国化肥总施用量为4653.8万t,并快速增长,我国化肥使用量占世界总施用量的32.8%,是世界上施用化肥最多的国家。有相关资料显示,化肥过量地施用,导致土壤的理化性质严重破坏。并通过淋溶、地表径流、附着、反硝化作用等方式进入环境,导致土壤、水体和大气污染。

4、塑料薄膜

近几年,塑料薄膜使用量逐渐加大,残留在农田中的薄膜不断增加,使土壤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土壤的透气性下降,使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代谢受到影响。截至目前,耕地平均使用量为200.9 kg/hm2,能够分解的仅为5.3%,回收利用率为58.7%。

5、气温变化

我市年平均气温呈逐步上升趋势,10a平均升高1.0℃。气温的变化决定水温的变化,而水温的变化对溶解氧及其生物氧化作用有较大影响。相关研究表明,当水温超过15℃时,气体从水体中溢出速度明显增加,高温条件下水下厌氧作用增强,厌氧条件下河流恶臭污染加剧。

二、农村河流水污染的现状

1、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影响水质

我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很大,粗略估算,目前水体污染物中来自农业面源污染的大约占1/3。化肥、农药过量和不合理施用形成农田的化肥、农药流失,形成农业面源污染,而传统灌溉方式加重了面源污染;集约化畜禽养殖产生的污染相当部分都随农田排水或雨水而进入到河流,造成对地表水环境的污染。十几年来我国采取措施逐渐限制了工业污染的排放,城市生活污水也逐步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而对农业面源污染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办法。

2、总氮、氨氮成为主要农村河流污染物

由于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一般都放在城市,特别是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对建设项目的环保把关比较严格,导致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接受了城市转移的重污染项目。生产工艺落后、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十五小”的项目,甚至有些重污染项目不经过环保审批,在偏僻的农村得以生存。这些重污染项目没有有效的污染防治措施,加上农村环境监管的不力,使得一些农村地区河流工业污染十分严重。

通过对某地2001年~2006年农村河流的监测调查显示,被调查的河流中总氮、氨氮超标率100%,具体统计情况见表1。可见总氮、氨氮为主要污染因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COD、CODMn、BOD5、总磷、粪大肠菌群等有机污染也占比较大的比重,由此可见农田的化肥流失是主要原因,农村生活污水直排入河也是造成河流水污染的重要原因。

表12001年~2006年农村河流的监测调查

3、水生植物引发农村河流沼泽化

由于农业生产使用大量的化肥以及生活排泄物流失到水体,使农村河流水质普遍富营养化,造成水葫芦、水花生等水生植物迅速蔓延,泛滥成灾。农村承包到户后,农民对公共河流的状况也没有以前那样关心了,加上使用化肥后农民不再揽河泥作肥料,使得河床逐年提高。据相关数据统计,大多数的农村河流都不同程度发现了水葫芦、水花生疯长的情况,由于每年水葫芦、水花生自然的生长、腐烂、沉积,已经造成河底的明显抬高,水面缩小,反复污染水质。多年的积累使得河流面临沼泽化,水体变绿等。而且,水葫芦、水花生的疯长还影响了当地水生生物多样性。这种由水葫芦、水花生的长期疯长得不到控制而引起的河流淤塞和沼泽化的趋势是农村河流比较普遍情况。

三、农村河流水污染控制措施

1、建立制度,长效管理

在目前的情况下,必须重在制度建设,通过建立符合农村实际的长效管理制度,来巩固清理整治的成果十分必要。而要达到长效管理的目的,重要的是广大农民能够意识到农村河流保护要依靠大家,每个人都不做污染河流的事情,而农民掌握和使用低耗高效的农业生产技术和循环综合利用技术也十分重要。必须建立制度,多个部门,齐抓共管,合力推进,建立和完善乡镇公共服务管理机构,明确各级领导负总责的河长制,发挥他们应有的公益性,才能达到长效管理的目的。

2、做好规划,突出整治

可以通过规划,设立控制区域,引导乡镇工业相对集中,便于工业废水的集中治理和管理;科学划定乡镇居民集中区,便于生活废水的集中治理和管理;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措施,对农民进行环境宣传教育和技术培训。在规划中突出农村水环境的综合整治,充分体现政府调控和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农民在农村水环境的综合整治中决定作用。有些好的传统对农村水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如果变成农民的自觉行动,农村河流污染控制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利用生物强化技术净化河流

生物强化技术,是直接向污染水体中接种外源的污染降解菌,利用其唤醒或激活水体中原本存在的、但被抑制而不能发挥其功效的微生物,并通过它们的迅速增殖,强有力地钳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从而消除水体有机污染及富营养化,消除水体的黑臭以及硝化底泥。目前国内外常用的有集中式生物系统、高效复合微生物菌群及固定化微生物等技术。

在营养化污染水体中,原位修复投菌技术逐渐受到关注。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采用定期向水中投放光合细菌,由于光合细菌能利用光能和氧将微污染水或废水中的无机和有机碳源及其它营养物质转化为菌体,从而能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4、结合特点,区别对待

在农村水污染治理中,应根据不同地区的水环境状况,结合农村地区人口分布和污染排放的特点,采用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结合的办法来解决。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以非工程措施为主,加强低耗高效的农业生产技术推广,立足资源综合利用,解决化肥、农药、人畜粪便、水葫芦、水花生及作物秸秆对水环境的污染问题,不能不顾环境而片面追求发展工业。有条件的地区要加快推进乡镇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和垃圾集中处理,积极探索污水实用处理方法,鼓励跨行政区域联合建设规模化、集约型污水处理厂。在水环境整治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各地的自然生态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强求统一模式,不搞一刀切。可以在平原、水网、丘陵、山区、城郊结合部、风景名胜区等不同的自然生态条件下,发达和不发达的地区分别搞一些试点村,便于总结不同层次、不同区域的典型经验。

5、控制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的施用

这是防止农业污水对河流水污染的有效途径。为此,各地要加大环保宣传力度,加强对人们的教育,促使人们提高对农药、化肥环境污染危害性的认识,以便进行有效的防范。第二,要严格规范农药、化肥生产流通的管理,确保农药、化肥品种与质量符合国家的规定和标准,避免违禁和不合格产品用于农业生产中。第三,加强科学技术指导,控制农药、化肥的施用量,做到科学、合理、安全施用。第四,研究开发和施用高效、易降解的无公害和无污染的农药、化肥。

6、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开展生态农业可以实现农业生产,农业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各地要树立大环境生态观念,加大农、林、牧、渔环境污染源管理力度,大力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引导农民开发和生产有机食品,推动种植结构的改变。推广高效、实用的节水灌溉技术,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控制水土、有机质流失和土壤污染,

7、全面开展农村沟浜整治

开展县乡农村沟浜综合整治工程,使河道行洪畅通,提高河道行洪能力和槽蓄量,降低水位,整治后的河道水流变得更加通畅、水质变得更加清澈,两岸绿树成荫,显著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结语

河流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本文以上提出的防治措施只是起到一个提纲挈领的作用,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河流水污染的问题。各地具体加强对河流水污染控制盒治理的时候,应该首先根据河流污染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应用,从工业生产、居民生活、农业生产等方面加强对河流水污染源头的控制,从而保证控制和治理后能够有效的保持城市河流的水体的长期健康。

参考文献

[1]刘影.浅谈城市河流水环境问题的综合治理[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11).

[2]江红梅,王正中,王东刚,曹满,任鑫.城市河流综合治理与生态建设探讨[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1).

微塑料的污染现状范文5

关键词: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对策;清流县

中图分类号 X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3-0105-02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地膜等农用物资的不合理和过量使用,畜禽粪便的任意排放以及农村生活垃圾等废弃物造成的对水体、土壤、生物和大气污染的趋势令人担忧。由于农业生产活动的广泛性和普遍性,造成农业面源污染具有涉及范围广、随机性大、隐蔽性强、不易监测、难以量化、控制难度大等特点,目前已成为影响农村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污染源,对人居环境产生危害,严重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农业面源污染现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瓶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刻不容缓。

1 清流县农业面源污染现状

清流县地处福建省西部,武夷山南侧,九龙溪上游,东临永安市,南接连城县,西北与宁化县毗邻,东北与明溪县接壤。全县总面积1825km2,辖13个乡镇和1个开发区、111个行政村、7个居委会,总人口15.2万,家庭户数4.2万户。全县耕地面积13287.01hm2,其中基本农田11252.01hm2,园地面积2035hm2,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是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县。

1.1 化肥农药的过量和不合理使用 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偏高,利用率低,流失渗漏严重。2015年全县化肥使用量15978t,施用量高达1203kg/hm2,是发达国家225kg/hm2(安全上限)的5.3倍,肥料利用率仅30%左右,其余的大部分通过径流、淋溶、反硝化、吸附和侵蚀等进入环境,造成水体污染,水资源富营养化日趋严重。全县农药使用量364t,施用量高达27.4kg/hm2,利用率不到30%,以喷雾的方式喷洒在农作物上的,只有10%左右附着在作物上,而绝大部分喷在空中或落入土中、水中。大部分农药渗漏到土壤、流失到水体中,造成土壤理化性状发生改变和土壤污染,降低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给人体健康带来安全隐患。

1.2 农膜残留和农作物秸秆污染 近年来,塑料地膜的使用量不断增加,农膜污染已成为农田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我县农膜年使用量711t,经调查残留量为248t,残膜率达35%,有约1/3的农膜残留在土壤中。农膜属高分子有机化学聚合物,在土壤中不易降解而且降解之后产生有害物质,逐年积累,农田生态环境污染状况日趋严重,农膜中所含的联苯酚、邻苯二甲酸酯等微量环境荷尔蒙物质还会对农产品带来污染,农作物减产20%~30%,并危害人类的健康,这对农业可持续发展来说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隐患。我县农作物秸秆年产生量在12万t左右,约20%~30%采用了焚烧的方式,会产生悬浮颗粒物污染、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甲醛等污染,污染大气和水体,恶化农村的生态环境。

1.3 畜禽养殖造成的污染 2016年全县饲养牲猪15万头,养殖规模50头以上有177户,日排放粪便200t,牛7300头,日排放粪便131t,禽类养殖规模500羽以上186户,养殖61万羽,日排放粪便79t,全县每天共排放畜禽粪便410t,还有养殖场每天要排放冲洗圈舍的废水约400t,加上畜禽粪便每日的污染排放量在810t左右。目前我县农民的公众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不到30%,化肥、农药使用的零增长及科学施用方法正在推广实施,减少农膜残留和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刚刚起步,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产生的眼前利益和经济效益的滞后性使相关技术性措施难以落实,给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带来了难度。

2 针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采取的主要措施

2.1 推进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零增长的实施 推广测土配方施肥2.13万hm2,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提高到95%以上;推广缓释肥料和无公害肥料,进一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种植绿肥0.27万hm2,增施有机肥,促进土壤有机质提升;推广秸秆还田0.6万hm2。

2.2 推进“农作物农药使用量零增长方案”的实施 指导农民科学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生物农药,严禁高毒和高残留农药的使用,推广病、虫、草、鼠综合防治技术,建立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示范区,进一步充实、完善生态调控、物理诱避、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组建病虫草鼠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队7个,统防统治面积达0.53万hm2,切实降低了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加强农业“三品”基地建设,全县有机、绿色及无公害农产品种植面积占主要农作物种植总面积的65.1%。已有14个企业的23个农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8个企业的9个农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加强对认证“三品”基地的日常指导和检查,重点对基地生产记录台账、农业投入品使用、索票索证落实情况等方面进行检查,有效规范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安全使用。

2.3 降低农膜残留和农作物秸秆污染 烟草站对烟农使用过的农膜进行定量有偿回收,使耕地内农膜残留量减少到25%以内,努力降低农膜的污染;农作物秸秆通过直接粉碎还田、过腹还田、堆沤积肥和养殖业饲料、沼气原料、食用菌基料等多措并举的综合利用方式,力争把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率提高到92%以上。

2.4 大力推广节水农业 加快农业生产的节水改造,在台湾农民创业园区、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项目基地和农业产业示范片推行管道灌溉、喷灌、微灌等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

2.5 推广生态养殖模式 积极推广“猪-沼-果(草、茶、林)”、“漏缝地板-免冲洗-减排放”及“生化池处理达标排放”等环保养殖模式,进行粪污资源化利用,实现农牧结合,促使畜禽养殖生态良性循环。全县关闭、拆除猪场131家,拆除猪舍面积5.4万m2,拨付猪舍拆除补助资金805万元,禁养区生猪养殖场已全面关闭拆除,例入升级改造的46家生猪养殖场已全面动工改造。

3 主要存在问题

r业面源污染涉及面广,治理难度大,群众环境生态意识淡薄,看不到农业面源污染造成的生态危害和灾难,没有主动参与污染治理。主要表现在:一是化肥农药的过量和不合理使用;二是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水未达标排放;三是农膜残留和农作物秸秆的污染;四是部分农村生活垃圾还是随意堆放,未集中统一处理;五是政府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处罚力度不够。

4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对策措施

为着强化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力度,笔者认为要加强以下措施:

4.1 强化组织领导 政府要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形成一抓到底的污染治理工作格局,全面落实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各项措施。

4.2 加大宣传引导及资金投入的力度 注重宣传引导工作,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台、标语、宣专栏、宣传车、短信、微信、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对面源污染危害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防治面源污染的氛围。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全社会的公益事业,各级政府要增加农业环境保护经费的投入,确保农业环境保护工作顺利开展,取得实效。

4.3 严格治理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水 全县所有畜禽养殖场进行排放标准化建设,粪便、污水要经无害化处理后再排放。

微塑料的污染现状范文6

关键词:新型建筑材料 生态 绿色环保 绿色建材

一.现代绿色建材是指具有优异的质量、使用性能和环境协调性的建筑材料。其性能必须符合或优于该产品的国家标准;在其生产过程中必须全部采用符合国家规定允许使用的原、燃材料,并尽量少用天然原燃材料,同时排出的废气、废液、废渣、烟尘、粉尘等的数量、成份达到或严于国家允许的排放标准;在其使用过程中达到或优于国家规定的无毒、无害标准,并在组合成建筑部品时不会引发污染和安全隐患;其使用后的废弃物对人体、大气、水质、土壤等造成较小的污染,并能在一定程度上可再资源化和重复使用。现代绿色建筑材料种类和数量很多,主要有:

1.现代绿色混凝土材料

混凝土是现代建筑的主要建筑用材,所以发展绿色混凝土材料对于绿色建筑至关重要。①高性能混凝土材料。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高技术的混凝土,其大幅度的提高常规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具有优良的耐久性、适用性、工作性、各种力学性能、体积稳定性和经济合理性等性能。高性能混凝土除采用优质水泥、水、集料外,还必须采用低水胶比掺加足够数量的矿物细掺料和高效外加剂,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选用优质原材料,在妥善的质量控制下制成。②利用废弃混凝土生产的绿色混凝土。现在大量的研究表明,废弃混凝土可用作再生混凝土的骨料,也可取代部分优质石灰石生产水泥。将废弃混凝土清洗、破碎、分级并按一定比例配合后得到的骨料称为“再生骨料”,将再生骨料作为部分或全部骨料配置的混凝土成为“再生混凝土”。实验表明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可满足设计要求,其它力学性能指标和耐久性指标与普通混凝土基本接近(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有所降低),用水量比普通混凝土多。③加气混凝土。加气混凝土(其中一类)是以石英沙为基础,以水泥和石灰为胶凝材料,以石膏为硬化剂,铝粉为发泡剂,经高温高压养护后形成的多孔状材料。④合成纤维混凝土。合成纤维混凝土现已得到广泛应用。对增强混凝土早期抗拉强度,防止早期由沉陷、水化热、干缩而产生的内蕴微裂纹,减少表面裂缝和开裂宽度,增强混凝土的防渗性能、抗磨损抗冲击性能及增强结构整体性有显著作用。⑥多孔预制块植栽混凝土。植栽混凝土有连续的空隙,在空隙部分,使用特殊的工艺技术填充无机培养土、肥料和种子等混合生长基料,施工后,种子发芽和生长所需要的水分,除靠保存在生长基料中的雨水外,还可吸收植栽混凝土下面的基层培养土中的水分,不需要另外浇水,这样既实现了绿化,有能防止构筑物表面被污染和侵蚀。植栽混凝土还具有相当好的透水性能,雨水可向地下渗透,这样有可以补充地下水资源,有可以减少城市市政雨水管道的排水压力。

2.木材

木材成为现代绿色建材的亮点,其随着技术的进步出现了许多新的使用形式。①彩色木材:利用先进的染色技术,使原生树木中所没有的色彩渗透在木材组织中,形成彩色木材。它又可分为两种,一种先天着色木材。即在树木生长各个时期,往树木根部浇灌或在树干部位灌注无害的水溶性配色营养液,色彩沿树木内部导管传输并被吸收、着色,形成彩色的木纹。另一种是后天着色木材。即选择富于纹理的木材切片,先脱色处理,然后染上合适的颜色。彩色木材适合作家具、天花板、墙面等大面积表面装饰,别有情调。②瓷化木材:用饱含钡离子的化学溶液浸泡木材使钡离子扩散、渗透到木材组织和细胞内,采用一定的工艺处理过程,木材变成瓷化木材。瓷化木材疏水、稳定、阻燃性能优异。经喷射火焰试验,不出火苗、几乎无烟,只产生低度碳化。这种超级阻燃木材适合大厅家具和装饰,适合车辆内部尤其是大型公共娱乐场所的内部装修。③塑化木材:将乙烯类树脂加压注入木材内部,形成塑化木材。塑化木材具有很强的压缩、弯曲、剪切综合强度,大大地缩小了诸如劈裂等缺陷,具有转自省略很强的耐磨强度和硬度。塑化木材将广泛用于地板装修工程中。④疏水木材:疏水木材在潮湿空气中膨胀率只有普通木材的一半,吸水率只有普通木材的1/5,疏水材料的原理是将木材中亲水性的活性羟基转化成疏水性的乙酰基。疏水木材可以用作浴室内装修、桌面和船舶内家具等,还可用于露天的装修。

3.保温隔热材料

保温材料根据其在围护结构的使用部位不同,可分为内、外保温隔热材料;根据其状态的不同分为板块状、浆体状保温隔热材料。保温隔热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有:导热系数、表观密度、压缩强度、尺寸变化率、吸水率、水蒸气渗透系数、粘结强度、氧指数。板块状保温隔热是材料,可以用于内、外保温工程;以其形状的特点,具有使用简便、能保证保温隔热层的厚度要求,性能比较稳定。优良的板块状保温隔热材料有:发泡型聚苯乙烯板(EPS),挤出型聚苯乙烯板(XPS),岩棉板,玻璃棉板等不同材料。浆体状保温隔热材料目前主要用于外墙内保温,也用于隔墙和分户墙的保温隔热。浆体状材料有两种类型,以胶凝材料为主的固化型和以水分蒸发为主的干燥型。其主要成分是由聚苯粒、矿物纤维、硅酸盐为主的多种材料,经一定的生产工艺复合而成的轻质保温材料。此外保温隔热材料还包括其它一些常用材料:空隙性材料,如空心砖、加气混凝土块;断桥隔热铝合金窗框,用导热性远远低于铝的隔条将铝型材隔断,形成铝材―隔热条―铝材组成的铝合金门窗型材;LOW―E低辐射保温玻璃、中空玻璃、夹胶玻璃等。

4.防水材料

现代绿色建筑防水材料不仅具有基本的防水功能还具有其它如保温、去污等功能,并在生产是使用的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较小。①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以水泥和丙烯酸等(乳液或其它类)水性聚合物为主原料,加入其它外加剂制得的双组份水性建筑防水涂料。两组份在现场搅拌成均匀、细腻浆料,涂刷或喷涂于基体表面,固化后形成柔韧、高强的防水涂膜。这种涂料既有水泥类胶凝材料高强度,易与潮湿基面粘结的性能,又兼有聚合物涂膜弹性大,防水性好的优点,尤其是以水作为载体,克服了沥青、焦油、有机溶剂型防水材料易造成环境污染的弊端,是一种无毒无害、可湿作业、施工简便的新型绿色环保防水材料。它不仅适用于各种防水工程,还可用于修补、界面处理、混凝土防护、装饰、结构密封等工程。②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是指材料中含有的活性化学物质向混凝土内部渗透,在混凝土中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体,堵塞毛细孔道,从而使混凝土致密的防水材料。其防水性能及其优良。③塑料防渗补漏剂。塑料防渗补漏剂是一种能够迅速防止房屋渗漏的新型建筑化工涂料。其以废旧塑料纺织袋、塑料薄膜、泡沫塑料等废塑料为原料,再配以合理的增塑剂、固化剂,采用低压冷溶反应生产而成,具有塑化快,干燥迅速以及良好的平滑性、密封性、粘接性、防水性、弹塑性和耐热、耐寒、耐腐蚀、抗老化等特点。其生产过程不仅设备投资少、节约能源,而且彻底消除了废旧塑料对环境的污染。④聚乙烯双面复合防水卷材。聚乙烯双面复合防水卷材采用高压法生产低密度线性聚乙烯树脂为主要原料,两面复合化学纤维无纺布,并经特殊的工艺加工而成。具有较好的综合技术性能,如抗拉强度高、抗透气能力大、低温柔性好,适应温度范围宽,-45℃~110℃无变化,抗自然老化能力强,有较好的气密性,耐酸和碱腐蚀,使用寿命长等特出优点,是新建房屋或旧房维修较好的新材料。

总之,现代绿色建筑材料具有其发展的必要性,是现代建筑材料的发展方向,日益的受到各界的重视。现代绿色建筑材料的发展现状与发展速度都呈现良好的态势,表明其将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将有越来越多的新型、高质量的绿色建筑材料被开发和使用。

二、常见的绿色建材在建筑业中的应用

1.结构材料

传统的结构用建筑材料有木材、石材、粘土砖、钢材和混凝土,现代结构用材料主要是钢材和混凝土。

(1)木材、石材,这两种材料是自然界提供给人类最直接的建筑材料,不经加工或通过简单的加工就可用于建筑。木材和石材消耗自然资源,由于木材是可再生的永续的材料,如果自然界木材的生长量与人类的消耗量相平衡,那么木材是最绿色的建筑材料。石材虽然消耗了矿山资源,但由于它的耐久性较好,生产能耗低,重复利用率高,可以说它也具有绿色建筑材料的特征。

目前能大规模取代木材的新型绿色建材还不是很多,其中应用较多的一种绿色建材是竹材人造板。我国是森林资源贫乏的国家,但我国的竹类资源十分丰富,素有“竹子王国”的美誉,因此好多人把竹材资源看作是替代木材的好的后备资源。

由于竹结构具有如上所述的众多优点,绿色建材――竹材人造板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2)粘土砖,其能耗是比较低的,但它是以破坏良田为代价且是不可恢复的,可以说是最不绿色的建筑材料。20世纪90年代开始限制使用粘土砖到如今粘土砖已禁止生产和使用。

粘土砖的绿色替代建材的主要发展方向是利用工业废渣替代部分或全部天然粘土资源的新型建材。

由于工业废渣来源丰富,其力学性能普遍优于粘土砖,并且可以满足不同使用环境的要求,所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钢材,由于钢材的不可替代性,因此“绿色钢材”主要发展方向是在生产过程中如何提高钢材的绿色指标上下功夫,研究发展新技术、新生产工艺,努力降低生产能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资源化,加快钢材的绿色化进程。

(4)混凝土,由水泥和集料组成,是复合材料,它的生产能耗主要是由水泥生产造成的。而传统的水泥生产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与能量,并且对环境的污染较大,所以水泥生产工艺的改善是绿色混凝土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水泥绿色生产工艺主要采用新型干法生产工艺取代落后的立窑等工艺。

现今土木工程使用的绿色混凝土主要有低碱性混凝土,多孔混凝土,植被混凝土,护坡植被混凝土,透水性混凝土,吸收分解NOx的光催化混凝土,生态净水混凝土等。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多孔混凝土。

多孔混凝土也称为无砂混凝土,它只有粗骨料,没有细骨料,直接用水泥作为黏结剂连接粗骨料,它具有连续空隙结构的特征,其透气和透水性能良好,连续空隙可以作为生物栖息繁衍的地方,而且可以降低环境负荷。多孔混凝土按其气孔结构形成的方式不同,又可分为泡沫混凝土和加气混凝土两大类。

参考文献:

[1]伍兹.绿色住宅设计方法与实例,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2]克里尚.建筑节能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