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互联网思维起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互联网思维起源范文1
老段惊讶地望着我。我总是向他兜售各种穿越版的“大话”和“戏说”,这回有所不同。我说,我不是开玩笑,是认真的。我说这话,是因为1933年出版的《垄断竞争理论》,源于哈佛大学毕业生张伯仑的博士论文。它第一次集中讨论的差异化到底经济还是不经济这样一个基础理论问题,并在理论经济学中形成了体系。这个问题,我认为是互联网思维中,管“所以然”的核心概念,其它概念都是这里派生的。
差异化,看起来不起眼,与它并列的概念有许多,为什么我独把它当作核心概念?我认为,目前百度百科、互动百科上用来描述互联网思维的概念,如免费、极致、低成本、便捷、参与、用户至上、个性化、体验……大多是经验性的,是站在产品经理这个极低层次总结出来的,用我跟老段讲的话说,叫“不上档次”。还有一些概念,如去中心化、扁平化、社交化、开放……之类,还只是处在体系保护带上,达不到核心层。至今没有任何一个概念的“级别”,达到内核级。差异化是唯一一个已经处于理论经济学内核的概念。寻找互联网思维的硬核,自然就追到了猪头门里边。
概念为什么还有“级别”一说,弄得好象官本位一样呢?其实,概念的“级别”不同于官员的级别,它代表的不是权力的大小,而是拉卡托斯用来判断科学革命进步程度的“内核-保护带”标准。经验之谈有其优点,就是贴近实践、甚至实战,但缺点在于“见小”,它很难超越具体公司的商业招术,在个人发财致富之外不具有大用处,不能成为人们大范围配置社会资源的共同知识。互联网在理论上、政策上目前还很边缘化,与缺乏硬核不无关系。
与之相比,差异化这个概念,更接近互联网这棵大树的根。哈佛人是在均衡这个硬核水平上谈问题的,因此比产品经理深刻。离开了均衡这个基本面,互联网思维就无异于江湖方术,成了耍小聪明和投机大全。这些概念会存在许多从产品经理角度看不出的漏洞。比如,极致本身是好的,但从经济学角度看,还要比较极致的成本与收益是否合算。离开成本谈极致,就不全面,不能让经济学家信服。
又如,低成本也是对的,但工业化思维也强调低成本,光说低成本不附加增值条件,就会把互联网理解为打价格战,又偏离了互联网思维的正道。你说互联网以用户为中心,但工业化也会说顾客是上帝,等等。
其次,差异化既适合微观,又适合宏观,既适合经济,又适合社会。凯恩斯持的是工业化思维,他讲得出增长、就业与货币这些宏观上的道理,但网上各种百科上定义的所谓互联网思维,讲不出宏观上的道理,一股小家子气。难不成只有过家家需要互联网思维,换成大一点的事就不需要互联网思维了?比如,差异化如果导致GDP下降,它还经济不经济?再说,“百科”版的所谓互联网思维,只讲得出天下大乱的道理,讲不出天下大治的道理。举例来说,“自由取决于税”是工业化思维,但能不能说明不靠税,又不大乱的治理体系应是什么?
互联网思维起源范文2
互联网金融企业成为这股趋势当中引发关注的新兴力量。公开信息显示,迄今为止,仅提出A股上市计划或是意在A股上市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就至少达到5家,如红岭创投、陆金所、融360、91金融。尽管这一数量并不算多,但已经涵盖P2P、第三方平台、互联网垂直搜索平台多种业态。这其中,融360和91金融带有第三方平台色彩;红岭创投、陆金所则位居国内体量最大的P2P平台之列。
对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意欲回归国内资本市场,在线金融搜索平台融360CEO叶大清这样比喻道:“过去的国内互联网公司正如背井离乡、离家出走的中国孩子,选择投身海外资本市场,更多的原因是在于中国资本市场没有给互联网公司这样的机会。这其中不乏历史原因,如中国资本过去并不成熟,上市条件艰难,从相关政策和监管部门释放的信号看来,但如今这样的现状正在改变。资本市场在敞开怀抱的时候,更需要去着力思考的是企业本身。”
目前,互联网金融公司按照业务模式划分,大概有第三方支付平台模式、网络信贷模式、基于大数据的金融服务平台模式等。在叶大清看来,鼓励金融创新的政策环境下,互联网金融公司已经迎来机遇期。中国拥有全球最好的互联网金融创业环境,在机遇期内,以回归A股为代表的国内资本市场为契机,互联网金融公司需要从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入手,找到自己真正的核心竞争力。换言之,互联网金融公司需要更多的“创新性”努力。
互联网金融产品创新应更多基于互联网思维
来自美国的P2P公司Lending Club,贷款规模在八年时间里翻了30倍,而且三分之二的投资来自机构投资者。但是,即便加上规模位列第二的Prosper,美国两家最大的P2P公司的贷款总额为50亿美元,与美国高达1.8万亿美元的无担保个人贷款总额相比,不过3‰。
尽管中国互联网金融的总体体量相对于传统金融体系而言同样微小,但叶大清认为,相对于美国而言,中国似乎更像是未来互联网金融的主战场。“美国传统金融市场已经发展成熟,因此互联网金融对于美国的整个金融体系而言是一种有效的补充,其意义更像是锦上添花。中国传统银行体系效率低下、服务水平总体不高、市场开放程度较低是基本的现状,与此同时,中国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互联网用户,这些用户当中,对于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同样是惊人的,这些先天条件成为成就互联网金融的优良土壤。”
以P2P公司为例。叶大清认为,尽管P2P起源于英国,发展于美国,但中国P2P领域的金融创新能力实际上已经超越了前者。就国内多达2000多家的P2P平台看,已经呈现出具有多元化趋势的产品创新业态。
不过,与此同时,网贷公司依然被诟病为缺乏“实质性”创新――到目前为止,无论是吸收资金、优选客户,还是资金汇划、内部管理、风险控制手段,P2P公司尚未找到可以真正抗衡传统金融机构的“先进武器”。毫无疑问,未来的互联网金融公司需要更多依靠产品的创新及风险控制体系的创新,找到传统金融机构不擅长、未关注或体制限制做不了的安全信贷客户及安全产品,以在互联网及垄断金融的交集中寻找机会。
如果从“互联网思维”的角度来解读,互联网金融是通过资金融通本质和互联网技术应用的跨界融合,互联网金融的移动性、及时性、透明性和标准化流程,让金融服务超越了过去的时空限制,使得金融服务的可得性极大地提高。与传统银行产业相比,它更多地遵行多样化、个性化和互动性的思维,针对不同个体的差异细分来实现交互。这一与生俱来的特点,要求所有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无论是归属于哪一类业务模式,都必须具备更强的产品创新速度和能力。
与传统金融相比,以互联网为媒介的金融市场需求多、变化快,产品创新是高频的动态过程。一切产品创新以客户体验为导向,以业务需求为驱动,以建设“简单的银行”为目标,互联网金融公司应根据自身现有技术和资源优势,在熟悉的行业及领域努力创新差异化产品,获得竞争优势和生存空间。在这方面,目前国内已经诞生了若干垂直型、行业细分型、资源优势型的P2P平台。
提升大数据运用能力,为创新提供有效支撑
互联网金融行业目前发展程度良莠不齐。过去一年多的时间内,P2P平台“跑路”事件频传更将互联网金融一次次推到风口浪尖。互联网金融下的P2P平台等新形态信用风险管理仍在尝试中,如何将金融创新和风险控制更好地结合成为各界探求的目标之一。
过去多年,金融机构很大程度上依赖央行征信报告来决定是否给个人客户授信,但这一状况无法满足中国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加上个人客户贷款额度小、需求分散、个性化需求多,大多传统银行在零售贷款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征信是金融的基础设施,而借由技术创新来填补和完善这一巨大缺口,是互联网金融的机会。
几乎毫无疑问地说,大数据是征信赖以发展的新动力。传统征信模式以信贷数据为主要指标,具有信用强相关性质,作为面向未来互联网金融的征信新模式,能够打破传统征信模式。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征信利用先进IT技术,通过引入大量的社交网络、行为习惯等信用弱相关数据,特别是对于征信记录缺失的人群。
叶大清分析认为,大数据征信带来的效用不仅在于强化信用风险管理,在提高运营效率,更好地服务好客户,以及挖掘用户的精准化需求方面,同样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要把风险控制好,服务做得更便宜,客户做得更多,服务用户的时间更短,用户的参与门槛降低,以及将参与方的交易风险排除,所有这些无不倚赖对于数据的创新性应用,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技术创新手段在未来会成为互联网金融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互联网金融的核心竞争力并不是营销获客能力,而是大数据风控能力,即借助于更加广泛的数据,让那些在央行征信系统没有信用记录的个人消费者和小微企业主也有可能申请到贷款。”
事实上,大数据风控已经在过去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成为各家互联网金融企业争夺的高地,多家互联网金融机构推出了基于大数据的信用评分体系。例如,蚂蚁金服的芝麻信用分,除了接入阿里的电商数据和蚂蚁金服的互联网金融数据外,还与外部的公共机构、商业机构达成广泛的合作。拉卡拉的考拉信用分包括个人、商户、企业等多个领域。P2P平台拍拍贷此前已经推出了“魔镜”大数据风控系统,融360则推出了大数据风控系统天机。此外,已拿到个人征信业务许可的腾讯也即将推出自己的大数据征信。
互联网思维起源范文3
【关键词】互联网+ 高校课堂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4-0024-02
进入21世纪后,“互联网+”对社会经济乃至教育发展均不同程度上产生了影响。在“互联网+”时代,传统高校课堂教学模式难免会受到冲击。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受到“互联网+”的影响,很多高校教师均在教学模式上进行了一定改变,希冀可以进一步适应“互联网+”。那么,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究竟是变还是不变呢?带着这个问题笔者对此展开深入研究。
一、传统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并不依赖于互联网,是传承多年的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教师讲授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分层教学法、差异教学法及兴趣教学法等。上述教学方法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验证,均表明是极为有效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高校课堂教学质量。在多年的从教生涯中,很多高校教师已然习惯于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施教。在“互联网+”绝大多数高校教师并未试图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互联网+”是互联网及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当前社会已然非常受欢迎。从社会发展到经济发展,从产业结构升级到消费方式的改变均离不开“互联网+”。“互联网+”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的一次重要变革,也是不可逆转的时展潮流。如今,很多大学生业已逐渐适应“互联网+”,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果我们不试图改变高校课堂教学模式,以此来适应“互联网+”,那么则很可能跟不上时展潮流,让大学生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提出更多诟病。传统高校课堂教学模式虽然有很多优点,但是在“互联网+”时代其缺点也暴露无遗。传统高校课堂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机械,大都依靠高校教师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缺乏“互联网+”的灵动性。无法真正适应新时期大学生的学习及发展需要。
二、“互联网+”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的优点
“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了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优势,是一种符合时展潮流的课堂教学模式。如当下较为流行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它即是在“互联网+”背景下诞生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起源于美国,后被世界各国所采用。我国关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也不在少数。实践研究表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学模式,它充分利用了“互联网+”,通过在线教学视频让学生提前进行课前学习,然后再由教师在课堂上展开更加有的放矢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模式更为符合学生学习规律,因此也赢得了广大师生的普遍欢迎。除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之外,在“互联网+”背景下,我们还可以采用课堂与互联网联动模式、课外与互联网联动模式等。
“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了互联网教学资源,是对互联网教学资源的一种充分利用。如今,很多大学生已经习惯于在课余借助互联网进行学习。笔者曾经对310名大学生进行过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87.13%的大学生均在课余利用互联网进行过学习。由此可见,“互联网+” 背景下的教学模式是符合大学生学习需要的。它具有很多优点:(1)可以充分借助互联网进行教学,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2)它更符合大学生学习的需要,是一种符合时展潮流的现代教学模式。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变与不变的思辨
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究竟是变还是不变呢?由上述论述我们不难看出,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有其弊端,“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有其优点。基于此种情况,笔者认为“互联网+”背景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要进行改变。但是这种改变应是适度改变,不能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彻底否定。传统教学模式之所以可以长期存在自然有其存在的道理,必然有其优点。对于高校课堂教学来说,在未来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仍应占据重要位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采用“互联网+”教学模式。这样的做法更为符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就该问题笔者也对31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91.35%的大学生认为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应作出适当改变。这是大部分大学生的心声,因此必须要引起一线高校教师的充分重视。
四、结语
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的运用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冲击。上述研究充分表明,在大学生普遍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的大背景下,如果我们的高校课堂教学仍固守传统教学模式显然是不合时宜的。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课堂教学模式必须要作出适当改变,从而有效满足“互联网+”的时展需求,满足大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但“互联网+”的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到目前为止尚未真正成熟,在未来仍需对“互联网+”的高校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竹立. 包容性思维:网络时代学习的一种新思维方法[J]. 开放教育研究. 2014(06).
[2] 詹青龙,杨梦佳. “互联网+”视域下的创客教育2.0与智慧学习活动研究[J]. 远程教育杂志. 2015(06).
[3] 王竹立. 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困局与出路――兼论网络教育模式的创新[J]. 远程教育杂志. 2014(02).
项目编号:2015JSJG171
互联网思维起源范文4
关键词:远程教育;互联网+;计算机;微课设计;研究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引入了“互联网+”理念。国家开放大学作为成人高校的先锋和主力,其计算机课程也应顺应时代潮流进行相应改革,为培养新型实用型人才做出新的贡献。
一、“互联网+”的含义
所谓“互联网+”,就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的发展的一种新业态,也是互联网思维实践的成果。就是互联网与各种传统的行业和领域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互联网在资源配置中的优势作用,提升生产力和创新能力。如,互联网分别与传统的银行和商品集市结合,就衍生出了支付宝和淘宝,提高了支付与够买效率。
二、微课的含义
微课的概念起源于美国的LeroyA.Megrew和英国的T.P.Kee教授提出的一分钟课程。2010年,国内学者胡铁生首次将这一概念引进到国内的教学活动中。具体来说,即根据课程标准及教学要求,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对某个知识点或环节讲授的教学方式。特点是时间短,10分钟以内;其次,针对性较强。
三、“互联网+微课”的意义
“互联网+微课”教学模式的意义,从“可汗学院(KhanAcademy)”的典型案例即可看出端倪。该项目起因于萨尔曼•可汗给亲戚的孩子提供在线的免费微视频课程,这些视频很快便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其影响也从家庭蔓延到了学校,经过几年发展,其课程覆盖小学到大学,文、理、金融、天文学等方面,甚至正在“翻转课堂”,改变着传统学校教学。比尔•盖茨评价说:“可汗引领了一场革命。”由此,我们发现“互联网+微课”的意义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互联网+微课”充分发挥了同学们的学习自主性
“互联网+微课”这样的教学方式翻转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它将课堂中心转换为学生,老师只提供支持服务,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的自主性。
(二)“互联网+微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教师将微课存放在计算机或云教学平台上,形成互联网教学资源,供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动权,打破课堂和教材局限,遇到问题时,可以利用远程网络找到实时或非实时的解答。
(三)“互联网+微课”的教学可以促使老师进行教学模式和教学思路及理念的转变
1)重视微课的理论模型研究。逐步研究不同课型的微课理论模型,使其概念逐渐清晰,形成共识,完善微课理论与实践是非常重要的。2)针对微课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为有效衡量微课的教学效果,必须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这是微课教学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是亟待探究解决的问题。3)建立全国性的微课网络联盟组织。利用“互联网+”的背景建立全国性的微课联盟组织,统筹协调微课发展的各项工作,避免微课制作的分散性和造成的优质资源浪费。当今,微课制作大都是教师的个人实践,缺乏统筹和协调,优秀微课作品无法得到大规模的共享利用,造成教学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因此,成立全国性的微课联盟能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
四、“互联网+微课”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一)选择教学内容,细化知识点
计算机教学可大致分为基础理论和操作验证性内容。前者可以设计为讲解阐释型微课,配合视频动画等手段生动演绎,使枯燥的理论易于理解;后者则可以设计为情景实训型微课,在计算机系统的真实环境中开发各种微型操作训练软件,通过网络反复练习,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二)以学生学习思维发展的视角录制微课
教学设计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针对微课中需要阐述的知识点,协调学生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学习者、学习目标、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之间的关系。
录制前,摄像者和教师要充分协调沟通,熟悉教学的流程,确定分镜头设计,调整好设备,保证录制顺利进行。录制后,通过后期编辑完成内容的整合、美化,使其符合教学要求,能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四)基于“互联网+”的远程微课教学平台的建立
网络能够在课堂之外提供师生交流的平台,故微课网络平台的建设也是十分必要的。一种途径是依托校园网,嵌入微课学习平台,无缝对接;另一种途径,可依托相对成熟的免费网络平台(如优酷等)来构建。这样,学生可通过网络与更大的学习群体进行互动。也可以结合自身学习情况,规划符合自己的学习计划,更加清晰的了解个人的学习轨迹,从而使自我评价更加及时,反馈效果也更好。
五、展望与建议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微课翻转了课堂,改变了人们对教育的固有认知。加之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理念的逐步普及,人们的学习方式正在悄然改变,教育场所固定的时空限制已被打破,随时随地,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微课教师,传播自己的知识,与此同时也成为其它领域的知识接受者与微课学习者。从可汗学院的崛起,到TED的演讲,再到国内蓬勃发展的各类微课网站,它们都是“互联网+微课”的成功案例,这种趋势正在倒逼传统教学方式作出改变。微课在平台建设、开发与应用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为除了从事教育实践的教师之外,很多的企业和研究人员也逐渐加入到新型微课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中了。教师与研究人员应该加强合作与沟通,协作创新,融汇各种技术和教育理念,把诸如二维码、增强现实、情景应用等技术都融入到微课开发中,让学习者在愉快的交互式学习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应用方面,应逐步向资源共享与重用方向发展,优质的微课资源应该适用于各个学习阶段,并能够跨班级、跨学校、跨地域多次重复使用。我相信,加持了“互联网+”理念的微课教学必将在今后的远程教育领域发挥更大的能量,为加快我国的教育数字化改革进程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彭继顺.“互联网+”时代计算机基础微课教学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258-259.
[2]胡倩文.“互联网+”时代下的微课教学有效性探索――以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56-157.
互联网思维起源范文5
一、“互联网+”时代对知识管理发展的需求分析
1.互联网思维给予知识管理的启示
移动互联网给知识管理带来的首先是基于Web2.0技术的信息互动、无所不在的入口连接、以用户为核心的流量经济、端到端交互的便捷易用,带来了微信、微博、网络自媒体等信息与知识交流的新方法,而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则给予人们更多的思维方式与行动启示。互联网的开放精神不仅在于物理时空,更体现在思维空间上,不同行业和经历的人就某一话题展开交流讨论,思想火花的碰撞极大地丰富和扩展了人的知识视野;互联网的水平存在方式决定了网络是一个平等的世界,剥去了权力、身份、地位、容貌标签,使人们的知识世界更加透明和精彩;在互联网环境中,每个人既是知识的接收者,也是知识的传播者,实时互动和异步传输结构推进了按规则协作的高效运行;技术是发展推动力,而分享是互联网发展的原动力,加上简约、极致、迭代、大数据、跨界等新思维要素,结合不同社会业态完成高效全面分享,不断创造着属于互联网时代的传奇,推动知识社会进入创新2.0时代。
2.面向创新2.0的知识管理特性
为鼓励创新发展,航天企业设置了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奖、管理创新奖等,对激励知识创造和转型升级起到了重要作用。创新2.0是面向知识社会的新一代创新,科技创新模式从专业人员研发出科技创新成果后用户被动使用到用户直接,或通过共同创新平台参与创新研发和推广全过程;创新2.0是以复杂的科学视角对当代信息通信技术融合背景下科技创新的重新审视,也是以用户为中心、社会实践为舞台,以大众创新、共同创新、开放创新为特点的适应知识社会用户参与的创新形态。从宏观视角看,创新2.0是创新民主化展现,是互联网精神在知识社会条件下的正面向上形态。航天企业的新一代知识管理机制也应开拓思路,在领导重视、需求牵引的背景下改进思想方法和工作模式,让更多的员工与供应链条上的客户及人员主动参与到知识管理的各个环节,面向知识服务平台实现信息物理系统的融合,使知识管理融入项目及任务职能中。
3.“互联网+”对当代知识管理的需求
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催生了创新2.0,而创新2.0又重塑了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互联网+”是两者相互作用、共同演化推进知识社会发展新形态的高度概括,是在“中国制造2025”之上的拓展升级,“互联网+”的“+”不仅是技术上的“+”,也是思维、理念、模式上的“+”,以人为本推动知识管理及信息服务模式创新与创业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处于“互联网+”时代的航天企业,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方面,要面向市场推进技术和产品的转型升级,通过知识创造策划、设计、实现符合用户需求的联通性、自动化、智能化较高的新产品,尽快占领战略区域空白点和蓝海空间,取得重大领先优势和经济增量;另一方面,必须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构建符合时代特征、融合科研生产与综合管理的知识管理新体系,赋予航天高科技企业匹配的强大管控能力。航天企业是专业面宽、知识密集的学习型创新组织,预先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和综合管理工作错综交叉,试验队、课题组、集成产品开发等特色团队建设对知识管理提出特定复杂需求。在企业“互联网+”发展模式中,知识是显性载体和创新目标,知识工作者(即人或团队)是行动主体和隐性知识容器,而所“+”的系统、职能、项目、设备、现场等是应用对象和联结情境,三维一体的立体格局构造出第三代知识管理的发展张力。
二、新一代知识表示方法和管理模式
基于“互联网+”时展对航天企业知识管理的需求分析,知识、人和应用对象构成了新时期知识管理重点管控的三驾马车,其中知识是采集、整理、转化和创造的主要操作对象,知识工作者和研制情境应用构成2个需要扩展延伸的空间,借鉴C++语言面向对象起源命名方法,把新一代知识智能管理模式叫做KI++。KI++基于“星云”架构。团队星系表达知识工作者的多维度分类关系,情境星系表达知识在企业应用的实体和虚拟环境,是实现知识自动推送和大数据采集挖掘的重点区域,采取星系内外的节点关联智能云连接实现智能分析推理和知识应用演绎。
1.全程知识表达
知识表示是知识管理学的基本研究课题,因为应用、推理和搜索都与表示方法密切相关。以往由于企业知识管理层面更多以文献类、文件型为主要载体对象,对面向人工智能(AI)领域的知识表达方法研究与应用严重不足,“互联网+”时代知识管理的智能需求要求我们尽快补齐,并解决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常用的知识表示方法有谓词逻辑、产生式、语义网络、框架、基于本体、面向对象表示法等,随着WebService等技术方法的广泛应用,基于XML的知识表示方法开始得到充分研究和一定应用。这些表示方法对微观逻辑和结构表达有效,在构建局部预测计算应用中各有优势,但对于企业级的大量宏观知识单元,如文献块、管理体系、企业标准、办事流程等内容,存在难以兼顾陈述性与过程性知识类型、检索推理效率低、知识表达和应用逻辑分离等问题,更难以实现复杂对象的智能化专家。笔者认为,可使用“概念树”分层表达一个逻辑知识体的内部关系。树状结构反映出知识子块主题名、父子关联关系,同层节点的上下次序反映子块前后顺序,配置的“关系种类”属性有普通连接(默认)、外部源、赋值、循环、判断、函数体、过程参数等设定值选项,通过一棵“概念树”描绘陈述性知识块结构和过程性知识的内部逻辑关系,如“IF判断”类型的上下2个节点能反映产生式知识表达方法,“函数体”节点和其子树节点构成表达计算过程或工作流程的具体内容。具有相关关系的概念树结构组成集合形态,反映某一领域或维度的知识管理范围。
2.多面知识团队
离开人的主观能动性,知识管理就等同于信息技术或信息资源管理。知识型组织是彼得•德鲁克知识管理思想的灵魂,他倡导知识型组织结构“扁平化”,员工拥有更多的知识技能去解决专业而复杂的问题,而优秀的管理者作为导航员应帮助员工获得知识来源,并加强相互之间交流与沟通。因此,每一个人都是知识工作者,自带知识作为生产工具,并通过各种实践经验建立完善专业技能,成长为专业人士,这一论断和创新2.0时代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源转型方向高度吻合。当前,航天企业建立了全覆盖多集群的任职资格体系,形成了预研、产品、专业、工艺技能和管理等系列岗位模型。基于军民项目和研制型号,技术负责人和行政指挥团队各负其责,员工所属的各种任职维度纵横交错,并随着时间推移和企业发展不断发生动态变化。使用“工作者树”分层表达一个逻辑团队维度体的内部关系,树状结构反映出组织名称、团队纬度名(如主任设计师)、员工姓名等以及从属管理关联关系,同层节点的上下次序反映排列顺序,配置的“关系种类”属性有普通下级(默认)、外部组织、基层员工、隐性知识点等。具有相关关系的“工作者树”结构可组成集合形态,反映某一范围的人员构成,如研究室和车间组成事业部。行政管理结构下的员工实体和逻辑团队树节点间建立关联,反映员工的多种角色。为每位员工设置“隐性知识空间”,实际为授权操作的子树,管理自己的隐性知识外化成果,成熟度满足要求时可转移到知识星系。
3.应用知识情境
情境化知识管理解决了工作中知识不足和过载现象,提高了知识服务的正确度和利用效率,将成为“互联网+”时代知识管理的核心模式。笔者使用“情境树”分层表达一个应用目标体(如数控机床、传感组件装配工位等)的内部关系,树状结构反映具体对象的名称、子类名等以及分层管理或网络链接关系,配置的“关系种类”属性有普通子类(默认)、基层实体、智能、信息采集端、控制接口等,具有相关关系的情境树结构可组成集合形态,如设备、生产线等。通过“情境树”内外部节点关联,可构建反映复杂信息交换控制关系的物联网逻辑表达空间,为实现知识和物理2个空间的系统融合奠定坚实基础。
4.智能知识关联
应用已有知识技能完成预定工作任务是传统工业时代直至信息时代的主要知识管理模式,以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的质量管理体系为例,按照国际标准和国军标及企业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操作文件,结合型号生产过程制定的工艺文件和进度安排下发给一线数控加工工位,操作者依据要求完成加工或装配调试,经过检验员提交的数据多级汇总整合形成产品质量档案,从中可分析研究出工艺性更好的设计思路、产生新的研制知识。每一步都与企业知识的应用和创造过程相关,而手工管理效率低下,如果通过知识星系内外节点有机关联,可实现知识到应用对象间的智能采集和下发利用,实现面向各种管理空间的定期检查、按规控制和绩效考核。
三、特殊问题的处理
1.系统工程思维
根据钱学森创立的系统工程思想,基于各门科学研究的对象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区别只在于研究的角度不同,提出应建立知识系统工程学科,重点放在信息管理、人的管理和知识资产研究等几条主线上并进行集成,通过学科交叉与融合推动知识学科的建立和创新。“互联网+”时代的航天企业知识管理是一个典型的系统工程,需要发扬实事求是的作风,继承历史成果,突破发展瓶颈,既要重视硬件建设,更要重视软件资源,既要关注系统运行,也要关注人的管理,逐步发展形成钱学森所描绘的“大成智慧工程”,以此来保障复杂环境下的科学发展。
2.知识平台定位
随着“数字航天”的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方兴未艾,AVPLAN、AVPDM、MES等系统上线运行,CAX数字化工具软件得到全面应用。鉴于“互联网+”时代对知识管理的高端定位和复杂需求,建议提升现有知识管理系统为KI++核心平台,统筹谋划各类应用系统和平台的对接端口,重点加强知识智能化管控,研究知识成熟度评价管理模型,构建覆盖全过程的显性和隐性知识一体化闭环运行新体系。
3.信息安全达标
互联网思维起源范文6
关键词 互联网 知识 整合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互联网,一个联通全球的动态网络,一个全球最大的媒体,一个在全球都以极快的速度发展着的平台。青少年已成为互联网用户中的主力军,享受着高科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便利和丰富的资源。诚然,互联网具有快速、灵活、便捷的优势,但也正是这些特点给人们的思维方式带来了一场变革, 特别是对学生获取信息的方式、认知过程和对知识整合的能力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 “碎整”之别
1.1 互联网“碎”的特点
1.1.1 零琐性
如今在互联网上搜索信息,输入关键词,便会有成千上万条的回应,但这些回应的信息大多很零碎,因为互联网会自动在各种文章中提取关键句以符合输入的关键词,而查询者也只会快速浏览急需的信息,并不会完整地将文章浏览一遍。互联网上的信息大多数形式单一,其中纯文字信息占了大多数,这是由于形式单一的信息编辑效率较高,且纯文字信息对传者来说技术要求相对较低,对受者来说读取速度相对较快。
1.1.2 跳跃性
人们在互联网中浏览信息,浏览器会不知不觉就打开几十个网页,在一个个超链接间跳来跳去,而往往忽略了最开始的查找初衷。通讯窗口又开始闪烁,随手回复几条信息,又想着去看看邮箱里收件箱有没有新邮件。关掉邮箱,又在微博上游荡,不一会就被滚滚信息潮流甩在身后。在互联网上人们往往会从一个节点出发,在扩展开的多个相关的节点间跳跃,然后再选择某个新起点,继续出发。如今网上流行的是这样的阅读习惯:节点,跳跃,短句,跳跃,节点。信息在互联网上就不断地跳跃着。
1.1.3 快捷性
由于计算机及其网络在当代社会所发挥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加上科技的进步,网络的速度也在不断地提升,其发展速度一日千里,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在网络基础设施方面,近年来,中国先后启用了数个国际光缆系统。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有中日、中韩、环球海底光缆系统、亚欧陆地光缆系统。快捷性便成为网络的一大特色。在网络中,“快捷”,“效率”,仿佛就是一切。
1.2 知识需要“整”
1.2.1 知识整合的认知发展过程
在皮亚杰的早期著作中(1936年版《儿童智力的起源》),在对适应与智力的解说中提出了同化和顺应的概念,皮亚杰认为“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于一个机体的正在形成中或已完全形成的结构内。”对于知识整合来说就是进一步纳入的新知识能不断更新旧有的知识,并扩充各种片断或分散的对象元素,填补已有单元结构的空缺,使具有可以发挥功能的总体性能。皮亚杰指出“我们把同化性的图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啊而发生的改变称为顺应。”也就是说顺应是指儿童通过改变已有图式或形成新的图式适应新刺激的认识过程。就知识整合而言是继续深入建构,再一次建构体系来适应新的知识,提升至另一种可以和谐运作的机制, 使各部分性能得以相容、适应、互动及配合,最后达到平衡。
1.2.2 知识整合的抽象过程
知识整合是清晰思想的工具。知识整合是从许多特殊的事物中抽象出一个普遍的概念,从而形成一个清晰而确定的概念。苏格拉底十分强调定义的重要性,也就是整合各种知识的重要性。苏格拉底深刻地意识到这样一个事实:虽然特殊事物或事物在某些方面变化或消逝着,但它们里面却有某种东西是同一的,从不变化,从不消逝。①这也就是在说事物的定义、本性。知识是分散的、凌乱的,但我们要做的是从这些散开的知识中抽象出它们的本性,最本质的东西,也就是将其整合起来。就像帮助弱小,维护公正等正义行为,我们可以说这些是行为是正义的,也就是说正义以某种方式与一个特定的事物相关联,但这个事物既不等同于也没有穷尽正义的概念,而要知道正义到底是什么,正义的概念的什么,就需要从各种特殊的行为中抽象出一般的概念,也就是将各种知识整合起来。
2 化“碎”为“整”
知识整合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将各种零碎的知识集中起来,找出其中的同一性,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也就是学生经过同化、顺应机制而建构起来的经验体系。知识整合的发生和实现需要以下几个方面:联系、转移、融合、主动两方面缺失。
2.1 联系
知识整合的前提就是具有广泛而密切的联系,能够推动知识的流动和扩散。联系也就是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找到能起同化新知识的有关知识,这些知识能够对新知识起到固着的作用。知识整合力的实现, 需要有效知识管理机制作保证。没有科学的知识管理,知识整合力是无法发挥作用的。知识管理的第一阶段是知识的收集和整理,虽然互联网里的信息很零碎,但互联网这种有形网络借助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具有储存知识的大量的知识信息库以及方便知识流动的信息通道的功能,能加强这种联系。
2.2 转移
知识能否转移关系到知识能否被整合。转移就是将新的知识转移到主体已有的认知结构中,然后找到新知识与起固着点作用的知识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有清晰的区别。奥苏伯尔指出:个人在一特殊学科的教学内容的组织是由其头脑中的一个层级构成的。而在这个层级结构中,最概括的概念占据了结构的顶端位置,它们下面是较低概括水平的概念,比较高度分化的从属概念和具体材料。②要根据各种知识的内在联系,先确定核心知识点(最基本的概念和原理),时时都要围绕这个核心知识点,抓住知识的中心与要领,统揽全局将新的知识转移到主体之中,与原有结构中的知识纵横联系,另外要打破知识的界限和原来的知识结构,对新知识以新的方式重新组合,重建新的知识结构网络。通过重新组合、融会贯通,使知识系统化、整体化,这样有利于学生建立高层次、整体化的认知结构,从而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思维。
3 “碎整”之合
虽然互联网有着对学生知识整合能力不利的特点,但也正是这些不利因素能有效帮助学生,促进学生知识整合的能力。古语有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关键是看我们如何去更好地应对这些特点。
首先,网络上的信息虽然很零琐,但这些零琐的信息也表现了文化的自主性、开放性和共享性,使许多资源得以共同分享,为学生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让青少年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他人的认可,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学生们登陆各种网站时使用的用户名的多样性就能看出一个个渴望创新的个体。
其次,网络虽然具有跳跃性,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方式。但在网络互动中,青少年思维的独创性、流畅性、灵活性、敏捷性等得到了训练和培养。在网络文化中,网络语言可算是最具创造性的组成部分之一,大量形象、生动、独特的网络语和网络图片的流行,也反映了他们的思维方式的转变。青少年学生通过网络信息技术,能够快捷地获得有益的学习方法,拓展了学习的时间、空间界限,提高了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和学习的能动性,完善了知识结构。
第三,通过网络的快捷性,学生能快速了解当前的各种最新信息、知识,这对于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是很有有利的,能不断扩展,填充个体的原有结构,以至于能够打破知识的界限和原来的知识结构,以新的方式重新组合新知识,重建新的知识结构网络。
注释
① [美]S.E.斯通普夫 J.菲泽.西方哲学史[M].匡宏,邓晓芒等译.世界图文出版公司,2009:32.
② 施良方.学习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36.
参考文献
[1] 皮亚杰·英海尔德.儿童心理学[M].商务印书馆,1980.
[2] 李丹.儿童发展心理学[M].华东师大出版社,1987.
[3] 邢强.现代认知心理学关于图式模型的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2(4).
[4] 李宏,雷雳,王争艳,张雷.互联网对人的心理影响[J].心理学动态,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