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的康复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骨折后的康复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骨折后的康复方法

骨折后的康复方法范文1

【关键词】 骨创伤治疗仪;下肢关节恢复器;膝关节功能康复

下肢骨折后病情、固定方式、开展康复治疗的早晚、方法正确与否等都会影响膝关节活动功能的恢复,我科采用电脑骨创伤治疗仪结合下肢关节恢复器(CPM)治疗下肢骨折后膝关节功能障碍以了解其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病例与分组

外伤性股骨下段骨折、髌骨骨折和胫骨腓骨上段骨折住院患者62例,其中股骨下段骨折30例(合并髌骨骨折6例,合并胫腓骨骨折3例),髌骨骨折12例(其中合并髌韧带损伤4例),胫腓骨上段骨折13例,胫骨上段骨折4例。所有病例外伤后立即就诊,骨折患者在8h内行骨折切开复位伴钢板内固定术,3例髌骨骨折合并髌韧带损伤者行髌骨骨折切开复位伴内固定、髌韧带修复术。损伤均为单侧,排除合并神经损伤及病理性骨折病例。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32例,其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 18~57岁,平均37.2岁。对照组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 17~63岁,平均37.9岁。两组间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等方面具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进行康复治疗前,向他们解释康复治疗的目的、方法、步骤,以求取得合作,调动患者主动参与意识,并教会一些基本的康复方法,要求患肢在不负重、避免在骨折端承受较大应力的情况下进行。如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主动屈伸膝关节或在医务人员帮助下配合被动屈伸膝关节,在患者家属帮助下被动牵拉髌韧带,同时作踝关节和足部其它小关节活动锻炼,每次要20~30 min或更长,每日3~4次,根据病情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量,休息时抬高患肢。健侧肢体尽可能保持正常活动。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均在术后1周内(通常第3天)开始使用CPM进行膝关节功能训练,每日2次,每次30 min,应用时肢体牢固固定于CPM机装置,防止松动和恶性悬空,避免活动时出现骨折端剪切力和成角力,亦避免肢体神经受压。根据膝关节被动屈曲角度开始,每5 min增加1°,下肢治疗采取的角度根据病情和上次屈曲的最大角度开始,增加到120°,维持数天,一般2~4周,在CPM间隔时间里仍需主动和被动屈伸膝关节。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在术后第3天用PT980IA电脑骨创伤治疗仪(珠海市普天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在骨折处进行脉冲磁场治疗,磁场强度一般为1~2档,频率5~8档,每日1次,每次30 min,治疗到伤口完全愈合(一般约3周)。

两组均于治疗1个月后总结疗效,测量膝关节活动度和观察疗效。 疗效评定:治愈:局部肿胀、疼痛消失,关节活动恢复正常,关节活动度≥120°;显效:局部肿痛基本消失,关节活动度90~120°;好转:局部肿胀疼痛减轻,关节活动度60~90°;无效:局部肿胀疼痛改善不明显,关节活动度≤60°[1]。

1.3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有序分类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

2 结果

治疗组的膝关节活动度和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均P

3 讨论

近年来,下肢骨折和软组织损伤的治疗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由此引起的膝关节功能障碍仍很常见,且患者多为青壮年,治疗要求迫切。骨折导致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原因很多,如创伤严重、早期处理不当、未能接受及时正规的康复治疗都有可能引起膝关节功能障碍。术后早期正确的康复锻炼是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关键,能减轻肌肉萎缩、肌力下降和关节粘连,而康复治疗应在不影响骨折愈合的前提下进行得越早越好[2]。骨折导致的机体血液流变性紊乱和骨折局部微循环障碍,直接影响骨折周围组织愈合的时间和质量[3]。电脑骨创伤治疗仪是利用微电子技术产生与人体生物电活动相适应的脉冲磁场,适合于局部有金属内固定患者;治疗组患者在骨折处进行脉冲磁场治疗,对软组织损伤具有消炎消肿促进伤口愈合作用,促进骨折处血肿机化,断端血循环重建,加快纤维软骨骨痂密度和刚度增长,有加速骨折愈合和骨连接的作用。CPM机以持续被动活动的方式模拟人体自然运动,激发人体自然复原力。早期使用CPM机进行功能锻炼,可增加关节软骨的营养和代谢活动,加速关节软骨和关节周围组织的损伤修复,刺激具有双重分化能力的细胞向关节软骨转化,并可缓解关节损伤或术后引起的疼痛,起到痛苦小,消肿快,消除关节粘连,改善关节活动度,促进损伤软骨自身修复,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降低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4]。用电脑骨创伤治疗仪结合CPM治疗。从表1及表2可见,治疗组治疗后的膝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参考文献

[1] 郑桂芬,王玉, 姜珂.系统康复治疗膝关节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7, 22(10):934935.

[2]武永彪,袁淑娟.膝关节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 2008, 37(5): 464465.

骨折后的康复方法范文2

【关键词】 膝关节 骨折 康复护理

膝关节周围骨折包括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骨折,多为高能量暴力所致,手术治疗较困难,致残率高,且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膝关节骨折术后关节粘连是其常见并发症,主要原因是未能早期合理的功能锻炼,常导致肢体功能受限或需二次手术关节松解治疗。作者总结2004年8月至 2007年2月62例膝关节周围骨折的术后疗效及护理,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2例患者中男33例,女29例;年龄19~68岁,平均41岁。其中股骨髁上骨折14例、股骨髁间9例、髌骨21例、胫骨平台1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13d。本组患者均行内固定术。其中股骨髁上、髁间骨折采用解剖型钢板、逆行髓内钉或国产锁定钢板;髌骨骨折采用张力带固定;胫骨

平台骨折采用解剖型钢板或国产锁定钢板。应用持续硬膜外麻醉,术后镇痛泵留置48h止痛。

1.2 方法

(1)心理教育:让患者及家属认识到早期康复锻炼的重要性,术前即让患者了解康复的原理和方法,做好治疗前的解释工作,使其消除功能锻炼可能导致骨折移位或延缓愈合的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主动配合治疗。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有计划的康复活动,防止消极逃避锻炼,又要避免急于求成。

(2)常规护理:术后应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局部有无红、肿、热、痛的急性炎症表现及患肢局部血液循环征象;评估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止痛剂;围术期常规使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所有患者均于术后立即股四头肌舒缩活动,踝关节背伸和跖屈交替练习,24h后连续被动运动(CPM)康复锻炼。

(3)康复方法:术后功能锻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对关节活动障碍的防治,莫过于早期进行康复锻炼。康复前先向手术医师了解患者骨折的特点、手术过程、内固定稳定程度。让患者在健侧行股四头肌功能锻炼,有节律地进行,以髌骨能上下移动为有效。这是一种主动锻炼的方法,可维持肌力、减少粘连。术后早期进行膝关节CPM康复活动。应根据康复医学原则和康复护理内容与手术医师共同制定出CPM应用计划,包括CPM的开始时间、初始角度、每天增加的度数及活动时间、治疗周期、出院后的活动方法[1]。术后镇痛,使膝关节在无痛下在可动范围内进行功能锻炼。运动速度一般选择1个周期/min。运动时间2次/d,1~2h/次。在CPM间歇期,作股四头肌主动舒缩锻炼,防止肌肉萎缩。主动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减少关节腔积液、促进消肿,增加动力肌对关节的稳定作用。主、被动运动相结合,最大限度改善膝关节屈伸功能。骨折术后的稳定性必须与主刀医生沟通、分析,如骨折未获足够稳定性,术后肢体仍需制动。

转贴于

1.3 疗效评定标准

术后6个月行膝关节功能评定,根据Kolmert[2]标准进行评定:优:膝关节完全伸直,屈>120°,无疼痛和成角、短缩

外成角>10°、短缩>2cm。

2 结果

6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术后6个月时行膝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82.3%。

3 讨论

膝关节是人体结构最复杂的滑膜关节,长时间的固定极易引起关节囊粘连、挛缩、关节僵硬或强直,最终导致膝关节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3]。膝关节周围发生骨折经过内固定术后,活动障碍主要因关节韧带、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肌腱挛缩或关节内外粘连所致。缺乏运动和负重的刺激,软骨细胞和纤维软骨细胞的营养受影响。制动后肌肉发生萎缩,肌力下降。下肢关节内骨折的术后康复特点是早期活动和延迟负重,若固定稳定,建议使用CPM,可增

加关节活动、减轻肢体肿胀,改善关节软骨的营养[4]。康复介入的早晚与膝关节功能成正比[5]。作者认为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根据患者的心理及骨折特点,加强患者的康复教育及疼痛护理,提高患者康复治疗的依从性,早期康复介入,最大限度地改善骨折术后的关节功能活动度。另外,除锻炼关节活动外,中、后期需指导下逐渐负重活动,还应包括全身血循环、心、肺功能的锻炼等,改善患者整体活动机制,重新融入社会并恢复职业生活。

【参考文献】

1 鲍素珍,马清亮.CPM用于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的护理体会.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8):188~189.

2 Kolmert I,Wullf K.Epide miology and treatment of distal femoral fractures in adults. Acta Orthop Scand,1982,53(6):957~967.

3 Li YR,Chen XW, Fan Y,et al. The therapy of paraffin wax and joint mobilization for dysfunction of knee joint.Zhong Guo Linchuang Kangfu(Chin J Clin Rehabil),2001,5(6):100.

骨折后的康复方法范文3

【关键词】下肢骨折;护理;指导

作者单位:130021长春,吉林省人民医院综合外科有计划、有目的进行对下肢骨折患者康复的护理,及早减轻病痛,使这些患者避免不必要的残疾,恢复最大限度的生活和活动的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恢复身体健康。现报告分析如下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进行院内指导临床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本组50例中,男24例,女26例。双下肢16例,右下肢18例,左下肢16例。年龄30~58岁左右。是根据不同类型的骨折手术方法为行内固定手术。功能不全(DVT)的时间为8~34 d发生下肢深静脉瓣膜在手术后, 21~501 h左右为受治疗的时间发病到开始。本组均有毛细血管的充盈时间延长,患肢疼痛,压痛明显, 相应平面的周径的相差056 cm以上左右在双侧下肢。瘀血及皮肤颜色青,紫皮温升高,经尿激酶10万左右U加用091%氯化钠注射液500 ml静脉输入(在11~21 h滴完),复方丹参121 ml左右加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左右静脉输入(11 次/d, 1个疗程为7 d),在治疗7 d后25例患者的肿胀与疼痛基本消失,症状明显增加了改善, 彩超证亦皮肤颜色比较正常, 4个月后就能下地行走同时下肢静脉通畅。有2例继续治疗的患者, 明显好转在二个疗程后的症状,症状明显好转有4例在经三个疗程后。

12临床护理由于治疗的需要在下肢骨折后,需要较长时间的卧床在进行术后制动或骨牵引时,特别应注意和加强临床期的护理对年龄较大的老年患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护理的要点有以下:①要保护针眼对于牵引肢体,每周对针眼清洁消毒与包扎,保持牵引力线,每日对针眼滴酒精,使针眼保持清洁干燥。②对患者进行正确功能锻炼的指导,对于牵引或手术后的肢体根据患者的病情,应进行肌肉收缩练习是为了防止肌肉萎缩。③ 鼓励患者为康复创造条件应进些高维生素、营养丰富、高蛋白、容易消化的食物增强抵抗力,增加营养。④防止感染泌尿系:鼓励患者多饮水并且加快排泄。要定期更换尿管、尿袋及行膀胱冲洗,保持清洁干燥在会如果有留置导尿管,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及尿量。促使膀胱恢复功能的应定期的[1]。⑤坠积性肺炎的预防:鼓励患者咳痰、咳嗽,进行口腔护理,定时拍背,鼓励患者戒烟,可按照医嘱雾化吸入或使用祛痰药物在痰液粘稠时。⑥褥疮发生的预防: 给予气垫、棉垫等在骨突部位,保持床铺无皱折,平整、干燥、清洁,应该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促使局部改善血液循环。

2结果

为了使他们尽快康复应给予全身心的护理,医护人员要把患者看作一个整体在护理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时。患者因人而异制定的护理计划是根据护理评估对下肢骨折, 可能不会发生诸如坠积性肺炎、骨筋膜室综合征、压疮、脂肪栓塞、下肢深静脉栓塞、神经血管损伤、关节僵硬、软组织感染及缺血性骨坏死等一类并发症如果可以做到这些,也可通过及时、正确的处理化解如果出现了。要时刻的保持警惕, 把它消灭在萌芽的阶段,认真观察和术后的评估, 要及时的处置一但经发现。采用个性化评估护理后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也随之对下肢骨折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3讨论

为血流减慢、血液凝固性和血管壁损伤增高是骨折及创伤术后的DVT的发生机制。本组仔细分析发生DVT的原因有,术中存在较长的时间表的静脉牵拉有6例, 下肢输液有7例,不同程度的导致了血管内皮损伤术中发现静脉损伤有3例,血流缓慢是因手术后血容量相对不足的有10例。使得抗凝物质的减少增高了血液凝的固性,本组在量合用止血剂11例,输血13例。预防发生DVT的措施有:①髋部骨折患者每小时督促做上肢悬吊抬臀的动作,卧床期间定时更换(每11~21 h更换一次为宜); ②指导并督促实施根据护理评估因人而异制定的活动计划,③减少用力排便、腹压增高而致的下肢静脉回流受阻,应该保持大便的通畅。④避免髋部过度屈曲应膝下垫枕,以免影响回流压迫静脉。⑤以免尼古丁刺激血管收缩应劝告患者禁烟。⑥卧床的时间一般在101 d左右以内为宜,抬高患肢高于肺平面约201~301 cm左右。⑦避免滞缓血液,促进静脉回流应以最大的限度, 早期下床活动鼓励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预防DVT的目的达到。

骨折后的康复方法范文4

【关键词】太极步;膝关节稳定;四柱学说

【中图分类号】R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314-02

膝关节损伤是关节外科学常见的损伤,术后需要较长的周期固定。从而导致了膝关节僵硬,软组织粘连,伸膝肌群及屈肌肌群萎缩,膝关节本体感觉功能减退,进一步使膝关节稳定性下降。采用太极步训练方法后,对恢复膝关节稳定性取得了较好疗效。

1临床资料

从我科自2008年1月――2012年7月收治的患者中选取62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对照组各31例,男33例,女29例;年龄最小为16岁,最大为59岁;髌骨骨折12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34例,内侧韧带重建术后6例,外侧韧带重建术后3例,单纯半月板损伤5例,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后2例。患者膝关节制动2-12周,其中髌骨骨折在2-3个月行康复治疗,韧带损伤在2-8周行康复治疗。

2方法

2.1 对照组采用关节松动术、运动疗法及中医按摩等治疗方案。用关节松动术对膝关节进行治疗,改善因制动引起的关节粘连,每日1次,10-15min/次。运动疗法包括伸膝肌群及屈膝肌群的肌力训练,每日1次,3-4组/次,肌力训练以等张结合无痛点不定角度等长训练为主。运动疗法结束后对膝关节周围肌肉进行中医按摩, 10-15min/次。上述治疗10天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5个疗程。

2.2训练组在对照组的康复治疗方法上,加入了以四柱学说为理论基础,采用传统太极拳中的太极步桩功的训练方法为康复手段的训练模式。运用四柱学说,把膝关节分为四个柱,即前柱:股四头肌、髌韧带、髌骨及前关节囊;后柱: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腓肠肌及后关节囊;内侧柱:内侧韧带、缝匠肌、股薄肌及内侧关节囊;外侧柱:外侧韧带、髂胫束及外关节囊。太极步即双脚开立,比肩略宽,双脚脚尖外撇到自己感到舒适位置,双手交叉放在小腹上,双膝缓慢屈曲,到不引起患者膝关节疼痛为度;脚掌虚拢,五趾抓地;然后缓慢移动重心,从左到右,再从右到左,在移动过程中上身务必保持与地面垂直,双眼目视前方,呼吸均匀,重心一侧为脚掌外缘着地,另一侧脚掌内侧缘着地。治疗时间为每日2次,10min/次,10天为一个疗程,连续5个疗程。

3评定方法

2组患者均于治疗前和治疗5个疗程后采用全膝关节评定系统进行评定。主要包括:双膝关节功能评定量表和患者步行与上下楼梯能力的评定量表两部分,满分100分。

4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用(X±s)表示,数据分析应用SPSS14.0版统计软件ANOVA方法进行,P

5结果

治疗结束后,训练组及对照组的关节功能评分,步行、上下楼评分均有所提高。训练组合对照组治疗结束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讨论

膝关节损伤术后,一定周期的绝对固定和相对固定,引起膝关节的关节囊、韧带、肌腱、肌腹等软组织不同程度的挛缩及萎缩,阻碍膝关节正常的生理运动、膝关节动态肌力及静态肌力明显下降,本体感觉功能减退。

针对上述因素,对照组首先采用关节松动术,对髌股关节、膝关节、胫腓关节进行松动,最大程度恢复膝关节生理运动。然后对膝关节周围肌力不足时采用等张结合无痛点不定角度等长训练模式为主;患者仰卧位,负重直腿抬高及膝关节屈伸开链运动模式,增加肌力及关节本体感觉功能;患者俯卧位,采用伸髋屈膝运动模式,增加伸髋及屈膝肌群的力量;以训练结束后患者伸膝肌群酸痛,膝关节无痛为训练标准。训练结束后对其参与的肌肉进行中医按摩,视膝关节运动结束后的肿胀程度决定是否使用冷敷。

训练组在接受上述治疗基础上,加入了加入了以四柱学说为理论基础,采用传统太极拳中的太极步桩功的训练方法为康复手段的训练模式。依据不同年龄、身体状况及膝关节损伤恢复速度等因素制定了重心高低即关节屈曲角度的大小训练强度以训练结束后患者伸膝肌群酸痛,膝关节无痛为训练标准。

太极步的训练模式以静力训练为主导思想,避免膝关节屈伸过程中对膝关节滑膜的刺激,增加了静力练习的趣味性;在运动过程中使股四头肌及分厂腓肠肌得到充分锻炼,也避免因长时间静态马步练习对关节腔的压力,在放松和紧张中对膝关节内的软组织进行无损性恢复性训练。另外,五趾虚拢时,使踝关节得到康复训练,在重心左右转换中对患者一定周期的制动引起的本体感觉功能减退得到恢复。

因此,把太极步的训练模式融入到膝关节损伤术后康复中,不失为一种比较好的方法。此外,需要更多高质量的关于膝关节术后应用太极步训练模式进行康复训练的临床机制研究和太极步训练模式长期疗效的研究。

参考文献:

骨折后的康复方法范文5

【关键词】健康教育骨科患者护理满意度

目前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护理工作服务模式,尤其在开展“三好一满意”和“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宣教成为临床医疗护理服务工作的重要部分,我们骨科全体医务人员针对骨科住院患者的特点,将健康教育贯穿患者住院的全过程,采取入院教育、术前教育、术后教育、出院教育等不同阶段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并发放不同的健康教育宣教单,帮助患者战胜疾病和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和预防骨科并发症的发生,使创伤得到尽快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现在介绍我们的具体做法:

1.入院教育:骨科患者多由意外事故急诊入院,突发事件瞬间发生改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状态,病痛的折磨,肢体活动障碍,自理能力下降,对疾病预后的悲观猜测,以及陌生的人群和住院环境,都会造成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角色缺失,角色冲突因此患者心理上承受着较大压力,从而产生紧张焦虑烦躁不安恐惧脆弱等一系列情绪波动。如何保证护理人员与患者交谈时沟通有效,建立良好和谐的医患关系,激发患者的主动性和参与性,积极配合医疗活动,使患者身心获得最大利益是我们一直关注的问题。我们责任护士主动热情地与患者及家属接触沟通,介绍病区环境、介绍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介绍住院须知等相关事项,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及时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克服心理障碍,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以确保患者以最佳状态接受医疗活动和康复活动,此阶段我们可以发放入院宣教单和用药及饮食宣教单。

2.术前教育:向患者介绍术前各项

检查的意义目的和方法,有关手术及麻醉知识,相关注意事项等,邀请和举例成功的手术患者现身说法,使患者充分明白手术前准备重要性和配合方法,患者能以尽量平和的精神状态地接受手术治疗此阶段我们可以发放手术前准备的注意事项和手术禁食禁饮的温馨提示牌、麻醉须知等健康教育单。

3术后教育:

3.1饮食宣教:向患者及家属讲明全麻及硬膜外麻醉术后去枕平卧禁食禁水的时间和目的,术后一般小时后即可进食一些清淡的流质或软食,逐步过渡到普食。病情稳定的骨科患者宜进食高蛋白高热量富含胶原铁钙及纤维素,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瘦肉猪皮肝蛋奶豆制品胡萝卜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及肌体的恢复

3.2排泄方面的宣教:教会患者术后自行排尿的方法和排尿障碍的处理,有导尿管者,要防止扭曲及折叠,保持引流通畅;严防牵扯尿管,定时开放导尿管,保持会和尿管清洁,鼓励患者多喝水。

3.3预防呼吸道并发症的宣教:,教会患者保护切口和进行有效咳嗽、咳痰用双手按住患者季肋部或切口两侧,限制胸部和腹部活动的幅度以保护切口,在深吸气后用力咳痰,并作间断深呼吸。

3.4疼痛护理与宣教:教会患者及其家属使用镇痛泵的方法,加强对术后患者的巡视,进行耐心细致的沟通交流,引导患者说出自身感受,互动地进行围手术期的疼痛护理。

3.5宣教:根据骨折部位,指导患者保持功能,保持抬患肢高于心脏水平,以利血液回流,告诉若患肢远端出现青紫、肿胀、冰凉、麻木或固定处疼痛突然剧烈等状况时及时呼唤工作人员,让家属和患者积极参与到自己的治疗活动中来。

3.6引流管的护理:解释放置引流管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扭曲及折叠,保持引流通畅;严防牵扯引流管。

3.7功能锻炼宣教:骨折在复位及固定后,即可讲解骨科疾病的常识及复位前后与疾病相关知识注意事项以及功能锻炼方法,使创伤得到尽快康复,促进骨折愈合,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患肢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手指(足趾)活动和踝泵运动和股四头肌舒缩等功能锻炼以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和静脉淋巴回流。

手术后根据不同的情况和阶段分别发放疼痛护理须知、手术后的注意事项等健康教育宣教单。

骨折后的康复方法范文6

R181.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8-0312-01

康复医学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是当前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加快治疗后的恢复进程,以及降低临床致残与致死率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康复医学是一种通过物理、心理、言语、作业治疗等多种康复方式,促使患者的康复效果明显提高,尤其在医院临床骨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以及ICU等多科室中均应用较为广泛,且应用效果显著[1]。本文即就康复医学在当前综合医院的应用作用进行探析,具体情况如下。

1 关于康复医学

康复医学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与临床、预防以及保健共同形成系统化的医学体系,相对于临床而言,康复医学具有发展以及延续性意义。康复医学于上世纪80年代始开始在国内逐步推广应用[2],主要通过物理、心理、言语、作业疗法以及康复工程等多种方式,对疾病引发的患者的多种功能进行综合性治疗。康复医学在我国经多年的发展,应用水平逐步提高。另外,我国自康复医学起步时,即开始尝试具有独特价值的中西医相结合的康复方式,充分发挥中医治疗中多种安全性的疗法,如针灸与推拿等的作用,促使康复医学的应用效果得到明显改善[3]。

康复医学在综合医院中具有更为明显的应用价值,另外,康复医学在临床多种疾病的康复治疗中得以应用。如骨折、颅脑损伤、脑血管事件、脑瘫、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腰腿疾病等,其中,在骨科、神经内外科以及ICU重症监护室中具有相对更高的应用率。特别是对容易留下残疾等后遗症的疾病,康复医学的介入,更有效加快了患者的康复进程,改善了恢复效果,显著降低致残与致死率,对改善临床整体疗效发挥出显著的作用。

2 康复医学应用于综合医院的具体作用

2.1 降低临床致残率: 当前临床对危重病例的抢救成功率相应增加,但同时,因危重症患者成功抢救后易留存各种不同的后遗症,导致多种疾病经临床医学救治手段治疗后,存在多种功能障碍的几率出现增加。在患者的生命成功挽救的同时,因后遗症而遭受的病痛也较为明显。康复医学的开展,对患者的身体不会造成损害。一般早期介入,并在经过一定阶段的康复治疗后,患者机体的各功能会出现明显改善,多数因病致残的患者会逐步恢复,最终利于临床残疾率的降低[4]。例如,“脑卒中”和颅脑损伤病人早期介入康复治疗,就会极大减少致残率和提高自理生活能力。我们应用康复治疗方法如下:

2.1.1 肢体被动运动:主要是为了预防关节活动受限,另外可能有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和增强感觉输入的作用。先从健侧开始,然后参照健侧关节活动范围活动患侧。一般按从肢体近端到远端的顺序进行,动作要轻柔缓慢。重点进行肩关节外旋、外展和屈曲,肘关节伸展,腕和手指伸展,髋关节外展和伸展,膝关节伸展,足背屈和外翻。在急性期每天做两次,以后每天做3遍。患者意识清醒后尽早开始做自助被动运动。

2.1.2 变换:主要时预防褥疮和肺部感染。另外,由于仰卧位强化伸肌优势,健侧卧位强化患侧屈肌优势,患侧卧位强化患侧伸肌优势,不断变换可使肢体的伸屈肌张力达到平衡,预防痉挛模式出现。一般1-2h变换一次。变换包括被动、主动向健侧和患侧反射,主动、被动向健侧和患侧横向移动。

2.1.3 神经促进技术:可酌情选用Bobath技术、Brunnstrom的技术、Rood技术和PNF技术中的一些方法以诱发粗大运动、抑制异常运动。

2.1.4 功能性电刺激与生物反馈疗法:对防止肌肉萎缩、维持关节活动度、促进正常运动模式形成都有一定的康复治疗效果,可酌情应用。

2.1.5 床到轮椅(或椅)转移和站立训练均可酌情进行,做提高自理能力的训练。

2.1.6 言语治疗:有言语障碍者应进行评估和治疗。

2.1.7 心理治疗:由于发病后时间较短,一般一时不能接受现实,所以常有否认、拒绝、恐惧、焦虑、抑郁等多种心理障碍。首先评定患者现在的心理障碍,再根据病员心理障碍进行心理治疗,必要时,可加用适当药物配合治疗等。

2.2 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 在防止患者发生残疾的同时,康复医学的开展,还可循序渐进促使患者的自理能力逐步改善。在国内开展中,借助针灸以及推拿等康复治疗方式,可对患疾部位有针对性进行局部治疗,逐步改善病变组织的功能。如,对因脑梗死致残的患者,即可通过针灸方式,对曾致残的躯体进行局部治疗,通过改善血液循环状态,促使病变部位的敏感度逐步提高;同时,辅以运动疗法等方式,增强治疗效果,促使患者在一段时间的康复治疗后,能逐步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再如,对发生四肢发生严重性骨折的患者,单纯性治疗后,骨折部位的恢复效果往往不够理想,通过进行功能性锻炼,并借助物理疗法、康复工程或针灸等方式,改善骨折局部的微循环状态,促使患者逐步独立完成各种日常生活内容,提高自理能力。

2.3 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早期介入康复治疗,能在短时间内即取得理想的效果,避免了因长期性治疗给患者造成的经济负担。笔者在康复医学的临床实践中即发现,对临床病情程度无明显差别,且治疗后效果差异不明显的患者,早期即行康复治疗与康复医学介入时间较晚的患者,所承受的经济负担明显更轻。

2.4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经康复医学的介入治疗后,患者的治疗效果一般改善比较明显,可有效减轻患者所受的临床痛苦;同时,因患者生活能力以及其他各种躯体功能均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得到提高。另外,康复医学在开展中,对存在负面心理情绪的患者,一般及时通过心理疗法进行治疗,疏通患者的负面心理,帮助患者建立积极乐观的生活心态,因此,接受康复治疗后,患者一般在身心上均得到改善,利于患者生存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