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内数字经济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内数字经济范文1
一、国际高新技术产业转移情势在我国的现状
随着技术创新进步和扩散速度的加快以及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高,发达国家不仅继续将高新技术产业的加工组装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而且将配套的零部件生产、物流、营销甚至部分研发活动等也通过项目外包和业务离岸化等方式向外转移,主要表现在:
(一)加工贸易的继续发展
发达国家在把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关键零部件生产等高附加值部分留在国内的同时,继续将高新技术产业的加工组装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2000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主要是计算机、通讯设备和电子类产品)出口额中,加工贸易产品比例高达88.6%。由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短期内难以占据主要地位,出口企业短期内难以形成自己的全球营销网络,就业压力和劳动力资源优势使我国发展以劳动密集为特征的加工贸易具有比较优势,再加上跨国公司将全球生产基地和采购中心加快向中国转移,因而加工贸易将长期作为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要方式。
(二)项目外包的蓬勃兴起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大型跨国公司越来越专注核心业务,而把非核心的生产、营销、物流等分包给成本低的发展中国家企业或专业化公司完成。
以IT市场的外包为例,IT业务外包在众多大型跨国制造企业中业已蔚然成风,爱立信、诺基亚、宝洁和波音等世界500强都已加入外包IT业务的行列。我国IT外包市场真正开始于1998年,根据专业机构的研究报告,中国外包服务业规模还很小。2005年,中国软件外包出口的总量大约为9.6亿美元,仅占全球软件外包出口总量的2.3%,其他外包服务业的市场份额更小。在生产者服务中,以IT为基本手段的研发和IT本身的设计、研发是我国服务加工贸易的核心。因为在所有服务加工贸易中,IT服务加工贸易的市场量最大,行业涉及面最广,在我国也具有比较优势。
(三)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的深入开展
随着世界科技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产品的开发周期进一步缩短,更新换代愈来愈快,研发成本愈来愈高。以海外研发支出的增加、海外研发机构的迅猛发展和专利的国际化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研发全球化是全球新一轮先进生产力转移的必然趋势。随着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的不断加强,受潜在的巨大市场吸引、当地研发成本较低、丰富的人力资源、政府公关的新手段和信息情报站的功能等因素的影响,根据科尔尼的统计预测,跨国公司在今后三年,会进一步将IT、业务处理、联络中心、知识管理和分销物流等职能转移出去,但这些显然都不如研发转移的吸引力来得大。根据科尔尼信心指数的统计结果,在“未来三年最受青睐的研发投资目的地”一项中,中国和印度分别获得了17%的支持率。2005年,跨国公司在我国设立的研发机构已达600多家。同时,尽管面临印度和东欧等地的挑战,我国在吸引研发投资上的优势还是显而易见的,这甚至会带来FDI在中国流动的结构性变化。根据科尔尼的统计预测,未来三年中,在全球离岸业务中,中国的研发和工程项目将占到其吸引的全部业务总量的18%,而在印度这一数字仅为10%。
二、内资企业的具体表现
2005年,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达到4159.7亿元,比上年增长了27.3%,继续保持了高增长,同时扩大了自2004年才开始的顺差,从40.2亿元达到205.4亿元。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占商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从1998年的15.3%上升到了2005年的29.2%。从企业类型看,三资企业是高技术产业快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力。如图1所示,三资企业在高技术产品的出口中所占的比重从1998年到2005年逐年上升,尤其是外商独资企业发展迅速,从1998年的近40%上升到了接近七成,这也说明了在高新技术产业中外商独资化的倾向正在加强。虽然内资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产品出口的绝对数量在增长,但是比例一直在减少,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属于内资企业的空间越来越小。
三、内资企业的优劣势分析
(一)优势分析
1.从成本与专业化水平的角度来看,在目前跨国公司面临激烈竞争的情况下,许多跨国公司将主要精力放在核心业务的培育上,如果内部成本大于外包成本,他们就会把这部分分工外包出去。同时,内外资企业分别独立从事各自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更具专业化,从而降低成本、提高质量。
2.从产业生命周期的角度来看,产业分为幼小产业、成长产业、成熟产业和衰退产业。在幼小产业阶段,由于市场容量小,产品还没有实现标准化,这个时候跨国公司具有自制倾向;等到了成长和成熟阶段,由于产品逐渐实现标准化,国外模仿能力的不断提升,这时价格的竞争就成为了主要方面。所以,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开始在全球寻求低成本的生产地,这为内资企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3.从产业集群与技术外溢的角度来看,基于产业的本地联系、企业的衍生、高新技术产业的劳动过程和知识外溢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为提升聚集区内企业的研发和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我国目前许多大城市中高新技术开发区内的这种聚集现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4.从转移情势的角度来看,当前新一轮全球生产要素优化重组和产业转移进入,跨国公司开始将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向外转移,这为拓展加工贸易的空间、提升加工贸易的层次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新的比较优势。
(二)劣势分析
1.从加工贸易方式的角度来看,我国的加工贸易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只是低技术水平的一般加工装配生产规模的扩大,产业关联度低,产品配套能力差,中间产品国产率不高,需要进口大量的原材料,未能达到利用加工贸易提高产业结构,波及相关上下游产业发展的目的。以电子产品为例,生产高附加值的芯片、软件的美国获得全世界电子行业60%左右的利润,生产关键性电子器件的日本、韩国等国家获得20%左右的利润,而我国等发展中国家从事一般部件生产及装配工作,只获得10%左右利润。
2.从技术存量的角度来看,目前中国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达50%,设备投资60%依靠进口,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只有39%,由于“技术空心化”,在短时间内实现自身技术的替代几乎是没有可能的。我们存在缺少自己的核心技术,缺乏自己的营销网络,加工贸易附加值低等深层次问题。例如我国的手机产业,很大一部分制造企业以CKD、SKD为主,甚至OEM国外的品牌,大多数国产品牌手机采用国外设计公司提供的参考设计,手机的核心芯片(基带、射频芯片)更是绝大多数靠从国外采购。我国目前由于国内软件市场特别缺少含有高附加值的通用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流软件产品较少,其市场占有率仅占到1/3左右。我国软件市场的高端产品如系统软件、数据库软件、行业应用管理软件基本上为国外企业所垄断,国内企业只在低端产品如杀毒软件、中文信息处理及部分行业应用等领域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3.从技术增量的角度来看,目前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较弱,根据有关研究报告,2004年,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主要国家(占世界GDP92%)中位居第24位,处于中等水平。相关资料表明,目前全国大中型企业中71%没有技术开发机构,2/3没有技术开发活动。特别是航空设备、精密仪器、医疗设备、工程机械等具有战略意义的高技术含量产品80%以上尚依赖进口;即便一些国企引进了技术,但是消化吸收和二次创新能力明显不足。陷入了“落后――引进――再落后――再引进”的陷阱。基础研发费用投入不足是目前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软肋。大中型企业的研发经费只占销售额的0.39%,即便高新技术企业也只占0.6%。根据经济普查的数据,我国仅有一成工业企业开展科技活动,研发经费只占企业销售收入的0.56%。根据国际经验,技术研发投入占销售额比例在1%以下的企业是难以长期生存的,比例为2%左右的企业仅可以简单维持,只有比例达到5%的企业才有竞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国家竞争力。目前,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企业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申请的专利数是中国企业的两倍。其中计算机类占70%,生物技术类占87.3%,信息类为92.4%,半导体类为90%。显而易见,跨国公司在高新技术领域已经对中国的专利市场形成垄断。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事实告诉我们,先进技术是买不来的,要想提高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只有着力于自主创新。这主要体现在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扶持以及创造良好的风险投资体系,营造良好的自主创新的环境;加强法制建设,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切实维护知识产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促进自主创新成果的转化等方面。
(二)积极开展国际化经营,建立跨国研发联盟
国内数字经济范文2
关键词: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内涵式发展;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22-0008-04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政府部门十分重视发展职业教育信息化,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也体现了促进信息技术和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和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价值选择,并且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具有较高的合法性和有效性。[1]为了规范高职院校数字校园的实施,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的良性发展,2015年1月教育部印发了《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以下简称“规范”)。“规范”明确提出:职业院校数字校园不仅仅是信息化技术系统的建设,更重要的是突出机制创新,重视职业院校信息化组织结构与体系的构建,这一体系包括信息化领导力、信息化组织机构、信息化政策与规范、信息化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机制、运维管理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七个方面。[2]这就要求我们需要从重视数字校园规模增长的外延式发展转变到依靠全面质量提高的内涵式发展的轨道上来,坚持数字校园内涵式发展,突出鲜明个性,建设高水平数字校园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的核心与必由之路。
一、我国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内涵式发展的概念界定
如何促进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内涵式发展,首先要明确什么是高职院校数字校园的内涵式发展。从哲学、信息化能力发展以及资源整合三个不同层面去界定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内涵式发展,有助于明晰数字校园内涵式发展的概念。
1.从哲学层面界定“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内涵式发展”
从哲学层面界定首先需要从“发展”的概念出发,根据量变和质变的区分,将“发展”分为“外延式发展”与“内涵式发展”两种不同的模式。外延式发展是以事物的外部因素作为动力和资源的发展模式,它强调的是数量增长、规模扩张、空间拓展,主要是适应外部的需求表现出的外形扩张。内涵式发展以事物内部因素及其结构的变革作为发展的动力,强调事物内部的改革,通过结构优化,激发活力,增强实力,提高效能。[3]从中我们看出高职院校数字校园的内涵式发展更体现在数字校园建设的“软环境”上。
就数字校园发展而言,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外延式发展和内涵式发展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一,外延式发展侧重于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发展中可计量的要素,如网络带宽、计算机数量,多媒体教室数量、生机比等量化指标;内涵式发展注重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发展的本质方面,如数字校园发展规划、信息化领导力、信息化教育思想、信息化办学理念,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与素养、信息化能力建设,学生信息化应用水平、信息化职业能力、信息化素质提高等。第二,外延式发展奉行‘拿来主义’,走的是‘消耗’路线,主要依靠资金和资源的投入、条件的改善来‘发展’自身,发展的程度完全取决于‘拿来’的多少,其结果往往出现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内涵式发展坚守‘自强不息’,走的是‘创造’之路,它注重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自我发展机制的形成,重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多方面积蓄力量以实现自我提高与改进。[4]第三,学校外延式发展不利于高职院校数字校园的长远发展,外延式发展一味追求硬件设施的不断扩张,忽略了数字校园全面发展的重要性,也忽视了在发展中需要注重与高职院校发展各个方面相互匹配。
通过与外延式发展的对比,内涵式发展反映了发展的本质属性,是一种质变的过程。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内涵式发展就是要求数字校园建设要依据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发展规律,不仅重视信息化技术系统的建设规模等外在扩张,更要不断发展数字校园内部潜质,从而共同促进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可持续发展。
2.以信息化能力发展界定“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内涵式发展”
信息化能力建设是数字校园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缺少能力建设的数字校园发展可谓是没有“灵魂”的表面工程。“规范”强调职业院校数字校园的实施应大力提升校级领导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注重学生信息化职业能力的全面提升,增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与素养,以促进职业院校改革与发展目标的实现。信息化能力发展对数字校园发展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信息化能力发展是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发展的动力源。管理者具备一定的信息化能力,推动高职院校更好的建设数字校园,也会给与数字校园发展足够的政策和经费支持。第二,信息化能力发展是实现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和应用的基本保证。在数字校园建设和应用过程中,需要管理者、教师以及学生不断提高信息化能力以适应数字校园新的信息化环境,只有不断提升才能使得数字校园的建设和应用处于良性循环,从而推动数字校园的积极发展。第三,信息化能力发展是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发展的重要目标。“规范”明确提出发展职业院校师生员工的信息技术职业素养,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再造管理流程,提升校园文化生活品质,拓展对外服务的范围,引领学校现代化发展,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实施的总体目标。[5]
3.以资源的整合界定“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内涵发展”
高职院校的良好运作离不开学校的办学理念、管理制度、师资队伍、课程体系、教育质量、办学特色等等。如何使这些资源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整合,成为定义“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内涵发展”的出发点。
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内涵发展应以稳中求进为原则、以特色凝练为重点、以质量提升为核心。坚持稳中求进,体现出内涵发展是一种细致的、渐进的、长远的发展模式。内涵发展与稳中求进是一种辩证的关系。内涵发展追求的就是稳中求进,就是更科学更符合教育规律的发展。[6]所谓“特色凝练”即为数字校园的特色发展,即随着高职院校数字校园的不断发展,在千遍一律的建设模式中高职院校走出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已成为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内涵发展的有效路径。而所谓“质量提升”则指信息技术同教学、实习实训、后勤管理、决策服务以及校企合作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的质量提升。
由此可见,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内涵式发展不是单指数字校园的发展,也不仅是信息化能力的发展,数字校园内涵式发展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整合理念、制度、课程、师资以及高职院校文化等多方面的资源,形成推动高职院校整体内涵发展的合力。
二、我国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内涵式发展的基本内容
内涵式发展是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发展的内在需求,是促进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全面提升的必经之路。内涵式发展内容十分丰富,是数字校园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和客观要求,是在职业教育信息化领域对高质量追求的体现。概括来说,我国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内涵式发展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高职院校数字校园中长期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内涵式发展是学校积极实现职业教育信息化效能逐渐积累的过程,高职院校对数字校园建设思路的成熟,学校校园文化的形成是学校内涵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表现,并突出体现在数字校园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上。高职院校数字校园中长期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巩固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内涵式发展的成果,促进内涵式发展的深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很多高职院校不注重数字校园中长期规划的制定,所以就导致了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总是在做“表面工程”,为了应付各种检查和评选从而提升高职院校的某方面指标而建设,并没有从高职院校数字校园真正发展去规划。数字校园中长期规划是内涵式发展的基础,对内涵式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高职院校数字校园中长期规划是规划与设计的结果,是学校各方面对数字校园目标、内涵、功能和建设计划达成的共识,是数字校园建设的行动指南。
2.高职院校数字校园信息化人力资源建设和发展
信息化人力资源是数字校园的活动主体,包括两个方面的人员:数字校园的服务对象和实施主体。信息化人力资源在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的各个环节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服务主体的信息化能力体现在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的信息化能力建设中。第一是管理者信息化能力。管理者信息化能力建设要求管理者具备信息化领导力。所谓信息化领导力是指校级领导的信息化相关能力与素养。校级领导通过对信息化工作施加影响力,让信息化建设满足本校的需要,促进信息化要素充分发挥作用,支持学校的教学创新和管理改革。[7] 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一所学校数字校园建设的进程和水平。第二是教师信息化能力。 教学是高职院校学校对学生教育培养的主渠道,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内容。教师信息化能力首先要求教师对信息技术具有一定的意识和态度,能够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以及能够在教学中主动使用信息技术。在教学科研中教师要能够熟练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以及科研,并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以及对自身专业发展而服务。第三是学生信息化能力。为了在数字时代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学生需要借助数字校园发展自身的信息化职业能力。学生要有意识到信息化能力对将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性,能够熟练使用各种信息工具去解决实际问题,并且能够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合作和创新,为日后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数字校园的实施主体包括信息化建设人员、信息化运行与维护人员、信息化培训人员和信息化研究人员。数字校园的实施主体的能力是信息化能力建设的基础,只有实施主体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化能力,才能更好提升服务主体的信息化能力。实施主体创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更有利于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质量的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内涵式发展中信息化能力发展是非常必要的,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内涵式发展必由之路是从服务主体和实施主体信息化能力发展到课程与教学的信息化提升。信息化能力发展存在着表面化和浮夸化的弊端,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学校必须把信息化能力发展应用到课程与教学中。教学是高职院校工作的核心,正是通过课程与教学,信息化能力的价值才最终得以实现。高职院校通过课程与教学信息化为载体,最终使得高职院校数字校园信息化能力发展落地。
3. 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建设与高职院校文化的深度融合
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也是使得高职院校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一系列现代化的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和广泛利用,不断提高管理、教学效率和水平,从而达到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高职院校竞争力的过程。高职院校文化,是指高职院校师生普遍认同并自觉遵守的一系列理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如何将数字校园建设同高职院校文化深度融合是数字校园内涵式发展重要环节。
高职院校文化相对于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有其特殊性,校企合作在高职院校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数字校园建设不仅是同高职院校自身的校本文化相结合,也是同合作企业文化的深度融合。这样一来就对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也凸显了内涵式发展对于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发展的重要性。
三、我国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内涵式发展的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内涵式发展涉及数字校园发展总体思路和突出特色办学的落实,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结构化、程序化的实现路径的支持。制定符合数字校园发展总体思路、体现高职院校特色办学的实现路径,有助于将数字校园发展总体思路和特色办学落实到学校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教育服务的方方面面,使内涵式发展成为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1.区域联动:发挥政府和企业在数字校园内涵式发展中的作用
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建设与发展不应成为封闭的、独立的工作,而应该建立区域联动的多主体多元协作联动模式。所谓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内涵式发展区域联动模式就是指高职院校与政府、企业等参与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主体多元协作联动,从而共同促进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内涵式发展。
高职院校的数字校园中长期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离不开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校企合作企业的协同。数字校园的内涵式发展也离不开社会特别是行业企业的合作和支持。充分利用行业企业对职业教育的支持作用,挖掘行业企业对于高职院校的教育价值,合理利用社会的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是数字校园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
2.校本教研:以校为本,从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建设面临的实际问题出发
所谓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高职院校的实际出发,依托高职院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在高职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过程中,不断反思是否做到从高职院校的实际出发,从教师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在过程中是否能够了解师生需求和教学管理需求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改进。在推动数字校园内涵式发展的过程中,校本教研是内涵式发展的基本路径,数字校园的中长期规划首先要依据自身院校的实际情况制定,选择适合自身院校发展路线,不要追求技术先进的硬件设备,而是以更加注重数字校园建设能够在平时教学以及管理中广泛的应用,提高教学质量以及院校综合管理水平为数字校园发展的出发点。
3.校企互动:重视企业形态文化对数字校园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性
从高职院校与企业与生俱来的渊源看,其文化特质中必然具有与企业文化良好的相容性,嫁接和融入企业文化的优质因子,逐步形成企业形态的高职院校文化,是彰显学校自身行业特色,培养无限适应企业需求的技能型应用人才的时代选择,是培育和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8]数字校园的发展不仅要与企业和职业院校的文化进行匹配,也要通过校企互动这种模式将不同价值取向和行为的相互冲突的文化进行融合,数字校园内涵式发展是一针强有力的“催化剂”,借用信息技术去调和原有不可触及的壁垒,从而形成校企文化不断融合和发展的新气象。
参考文献:
[1]时立荣,高峰,卢立涛.职业教育数字校园政策价值分析及实现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 2015,(8):47-51.
[2][5][7]教职成函[2015]1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印发《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的通知[Z].
[3]冯建军.内涵发展: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路向选择[J].南京社会科学, 2012,(1):119.
[4]楼世洲,宁业勤.学校内涵式发展评价准则的构建.[J].教育科学,2009,25(1):10.
国内数字经济范文3
一、我国广电互动数字电视业务发展中面临的困难
随着我国广电行业的快速发展,互动数字电视业务也跨入了发展的新时期。但是在我国广电互动数字电视业务的发展中,也面临了体制、业务、标准等方面的困难,如果不能对相关问题进行有效地理,将严重阻碍我国互动数字电视业务的发展前景。
(一)体制困难
目前,在国内互动数字电视业务的开展中,运营商的主要盈利手段为广告收入,发达国家互动数字电视的广告收入约占GDP的1%左右,而我国2009年的统计中,广告收入在GDP中的比例仅为0.2%。由此可见,国内在互动数字电视业务开展中,所制定的发展体制存在一定的缺陷,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拓展更为广阔的广告业务收入空间,从而影响到运营商投入资金的快速回收。
(二)业务困难
在我国互动数字电视业务的发展中,内容短缺的现象长期存在,其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互动数字电视业务的产业规划不清晰,没有为业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2.互动数字电视业务多是由电视台自行制作和销售,例如新闻、纪录片等一些制作成本相对较小的节目大多由电视台统筹,而运营商仅对电视剧、综艺节目等内容可投资的项目有兴趣,加上一些体制因素的干预,使得新闻、纪录片等内容较为灵活但是经济价值不大的节目难以实现市场化发展。
(三)标准困难
近年来,我国的数字电视产业快速发展,但是很多与互动数字电视业务相关的核心技术,国内尚未完全掌握。特别是一些互动数字电视业务标准的制定中,国内的上海交大、清华大学等展开了相应的研究,国家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行业规范,但是尚未构建完善的业务标准体系。据统计,截至2010年,我国的数字电视用于超过3000万,而且呈现出用户数量逐年递增的趋势,但是由于相关标准的缺失,将对互动数字电视业务的发展产生一定的阻碍。
二、我国广电互动数字电视业务模式的完善策略
在互动数字电视业务的开展中,广电运营商需要在前期投入大量的资金,而且在运行中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以保证业务的顺利开展和进行。因此,在广电互动数字电视业务模式的研究中,必须将运营商的实际盈利情况作为重要的关注点,即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策略,推进移动数字电视业务模式的逐步完善。
(一)加强政府及相关部门的主导
在广电互动数字电视业务模式的完善中,政府部门、各省市电视台及相关部门都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利用互动数字电视业务的技术优势,进一步加强其在信息社会发展中的实际意义。在各级政府、文化及宣传部门的工作中,应合理应用各种经济、政策、技术优势,为互动数字电视业务模式的构建提供良好的平台。特别是在国内数字电视技术改革与产业升级的背景下,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强干预,有利于构建公平、和谐的数字电视市场竞争环境,而且有利于数字电视在国内的全面普及,为互动数字电视业务的开展提供先决条件。例如:为了进一步推广和普及数字电视,美国政府采取了多种行政干预措施,并且要求电视运营商加快数字化转化的步伐,从而开创了互动数字电视业务发展的新局面。在我国互动数字电视业务的发展中,政府及相关部门也要在发挥自身主导作用的同时,加强对于运营商的监管,尤其是各级广电部门要协助运营商逐步完善互动数字电视业务模式。
(二)采取科学、合理的业务推广模式
从现代经济学的角度进行分析,互动数字电视业务的开展必将代替原有的电视业务模式,即所谓的替代效应。目前,在国内很多经济欠发达地区,数字电视并没有实现完全普及,虽然国内加快了数字电视网络的建设,但是与日本、美国、德国、韩国等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数字电视普及率相对较低。例如:美国在数字电视的转换过程中,为了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以及调动他们接受数字电视业务的热情,在互动数字电视业务的前期推广中,所提供的业务服务项目与质量明显高于原来的模拟电视,包括近50个频道的基本扩展节目每个月的价格仅为40多美元。正是在各种优惠推广模式的联合应用下,很多消费者自觉专用数字电视。而在我国互动数字电视业务模式的制定与实施中,优惠推广策略相对较少,优惠幅度也不足以吸引大量的用户,所以,国内的数字电视运营商应结合国内不同消费群体的实际需求和经济能力,积极开展各种科学、合理的业务推广模式,从而实现业务模式发挥更为重要的推广作用。
(三)充分利用各方资源
国内数字经济范文4
关键词:数字电视 广电服务 完善途径
数字电视是从节目采集、制作、传输直到用户端都以数字方式处理信号的端到端的系统。数字电视体系主要由有线数字电视、地面数字电视、卫星数字电视和IPTV网络电视构成。纵观全球,在过去的若干年中,全球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数字电视及相关产业。在我国现阶段的数字电视业务中,由于受到资金、技术、用户规模、推广策略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现行的业务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一些弊端,不利于我国广电事业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数字电视业务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中,必须注重与现实问题的有机联系,进而才能保证业务模式的科学性、可行性与合理性。
一、国内外数字电视现状
美国是世界上较早发展数字电视的国家,目前地面数字电视的覆盖率已达94%,全美用户达到1370万。美国的数字电视得到大面积推广,得益于主管部门的相关举措:2002年5月制定了更加灵活有效的数字电视转换计划;2003年1月以数字电视信号向用户提供高清晰度电视节目。韩国于2003年开展地面数字电视业务,其国内的数字电视普及率达95%。加拿大自2001年推出50个数字电视频道之后,到2011年第三季度其数字电视订户已经激增至1290万户。 此外,中国的台湾、香港地区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在数字电视方面分别制定了模拟转播数字的时间表,对数字电视技术进行了积极探索。
目前,我国有线数字电视是终端市场的主体发展方向,正处于高速发展之中。据统计,2011年中国数字电视用户市场规模达到1.78亿户,预计2015年,中国数字电视用户市场规模将达到3.66亿户左右。未来几十年,中国数字电视终端市场增长将依然以有线通道作为发展主体,在数字电视市场的带动下,地面数字通道、卫星数字通道也会不断扩大市场规模,用户市场将在有线、地面、卫星、IP等多通道发展中得到快速的发展。
二、我国数字电视类别
目前,我国各地数字电视平台上运营的业务基本相似,可分为如下几类:
1.基本业务
为广大用户提供基本节目服务。电视运营商扮演宣传的角色,向广大电视用户提供政府、公共、教育和综合性娱乐电视等公益性节目服务。在旧传媒体系中原有的模拟频道以数字方式进行播出,仍属于基本业务范畴。
2.基于单向网络的增值业务
除基本业务外,目前基于单向网络的增值业务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利用有线网开展的付费频道业务,二是利用有线数字电视综合信息业务平台,提供各种生活资讯、政务信息、电子商务等信息服务的数据广播业务。
3.基于双向网络的增值业务
目前基于双向网络的增值业务主要是互动电视,即双向互动电视系统。作为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信息服务形式,它为普通的电视机增加了交互能力,使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获取各种服务,包括视频服务、数字图书馆服务、多媒体服务等。
三、我国数字电视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随着我国广电行业的快速发展,数字电视业务也跨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是在我国数字电视业务发展中,面临了体制、业务、标准等诸多方面瓶颈问题。如果不能对相关问题进行有效处理,将严重阻碍我国数字电视的发展前景。
1.体制困难
在数字电视业务的开展中,运营商的主要盈利手段为广告收入,发达国家互动数字电视的广告收入约占GDP的1%左右,而我国2011年的统计中,广告收入在GDP中的比例仅为0.35%。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国内在数字电视业务的开展中,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拓展更为广阔的广告业务收入空间,从而影响到运营商投入资金的快速回收。
2.业务困难
在我国数字电视业务的发展中,内容短缺的现象长期存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①数字电视业务的产业规划不清晰,没有为业务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②数字电视业务多是由电视台自行制作和销售,而运营商仅对电视剧、综艺节目等内容可投资的项目有兴趣,加上一些体制因素的干预,使得新闻、纪录片等内容较为灵活,但是经济价值不大的节目难以实现市场化发展。
3.标准困难
近年来,我国的数字电视产业快速发展,但是很多与互动数字电视业务相关的核心技术,国内尚未完全掌握。国家相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行业规范,但是尚未构建完善的业务标准体系。据统计,截至2011年,我国的数字电视用户1.78亿户,而且呈现出用户数量逐年递增的趋势。但是由于相关标准的缺失,将对互动数字电视业务的发展产生一定的阻碍。
四、广电数字电视业务完善策略
在数字电视业务的开展及后期运行过程中,运营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以保证业务的顺利开展和进行。在广电数字电视业务模式的研究中,必须将运营商的实际盈利情况作为重要的关注点,即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策略,推进数字电视业务模式的逐步完善。
1.加强相关职能部门的引导作用
在数字电视业务推广及完善过程中,各级职能部门都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在文化及宣传部门的工作中,应合理整合各种经济、政策、技术优势,为数字电视业务模式的构建和完善提供良好平台。特别是在近些年国内数字电视技术改革与产业升级的大背景下,相关部门要加强干预,构建公平、和谐的数字电视市场竞争环境,有利于数字电视在国内的全面普及推广,为数字电视业务的开展提供基本条件。例如:为了进一步推广和普及数字电视,美国政府采取了多种行政干预措施,要求电视运营商加快数字化转化步伐,开创了数字电视业务发展的新局面。在我国数字电视业务的发展中,政府及相关部门也要在发挥自身主导作用的同时,加强对运营商的监管,各级部门要协助运营商逐步完善数字电视业务模式。
2.采取先进、可行的业务推广模式
从现代经济学角度分析,数字电视业务的开展必将代替原有的电视业务模式。目前,在国内很多经济欠发达地区,数字电视并没有实现完全普及。虽然国内加快了数字电视网络的建设,但与日本、美国、德国、韩国等经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数字电视的普及率相对较低。例如:美国在数字电视的转换过程中,为了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调动他们接受数字电视业务的热情,在数字电视业务的前期推广中,提供的业务服务项目与质量明显高于先前的模拟电视。正是在各种优惠推广模式的联合应用下,很多消费者自觉使用数字电视。在我国互动数字电视业务模式的制定与实施中,优惠推广策略相对较少,优惠幅度也不足以吸引广大用户。国内的数字电视运营商更应结合不同消费群体的实际需求和经济能力,积极开展各种科学、合理的业务推广模式,从而使业务模式发挥更为重要的推广作用。
3.充分整合利用多方资源
我国的互动数字电视业务发展中,前期投入的科研资金、技术力量与基础设施建设费用较大,而对于后期的网络升级、技术改造投入的资金则相对较少,这与业务的实际推广效果不理想有着密切的联系。以英国为例,英国在2005-2010年投入在数字电视网络改造的费用约为160亿英镑,平均每户的改造费用约为986英镑,这样巨大的资金投入并不是数字电视运营商所可以承担的,政府的财政补助是必不可少的。在我国数字电视业务模式的发展中,政府及相关部门更多的是起到政策指引的作用。每年应用于数字电视网络扩改造的资金有限,明显低于各项市政工程的资金投入量,这必然导致业务模式发展的基础条件不完善。因此,在我国的数字电视业务推广中,必须充分整合各方资源,政府、广电部门、工业界、科研界、传媒界都要积极参与其中。数字电视业务的发展需要注入大量的资金,仅凭政府及财政部门的资金注入远远不够,有必要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融资手段广泛向社会募集资金,从而为业务模式的发展提供最重要的资金支持。
参考文献:
[1]杨晓宏,祁志敏.国内外数字电视发展现状分析[J].有线电视技术,2005.15
[2]孙健.有线数字电视将是中国广播电视发展史上的里程碑[J].有线电视技术,2003.2
[3]黄勇.我国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状况和发展战略[J].现代电视技术,2006.9
国内数字经济范文5
(讯)在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带动下,全球数字化经济的重心正逐渐转移,促使跨国企业开始考虑把中国也作为增长与创新的发源地之一
谈到中国,就离不开大数字,中国的数字化,当然也不例外。阿里巴巴赴美上市创下美股最高融资记录,腾讯微信的用户数量在2015农历新年期间超过了Paypal。但打破记录的并非只是互联网巨头:普华永道分析显示,2015年,中国互联网企业吸收的风险投资达到了200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互联网企业吸收的投资(160亿美元)。在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带动下,全球数字化经济的重心正逐渐转移,以至于整个世界都已经无法再忽视其存在。
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市值如此之高,一个显而易见的因素当然是巨大的国内市场,然而,这并非是唯一的原因。尽管中国企业曾因过分山寨而为世人嘲笑,但如今国内领跑的数字化企业已然成长为世界一流的大企业,俨然引领着电子商务、移动与社交技术行业的发展潮流。国内最大的企业-百度、阿里巴巴及腾讯(统称为BAT)均为数字化巨头,以广泛的生态系统、颠覆性的业务模式以及独特的服务为特征,彻底改变了客户期望与行业动态。
(来源:普华永道 编选:)
国内数字经济范文6
东莞图书馆作为一个地级市图书馆,在2002年之前,其馆藏规模非常小,数字资源方面更是一片空白。自2003年以来,东莞图书馆抓住新馆建设契机,数字资源建设与传统馆藏建设并重,借助计算机技术和网络平台,结合东莞地区实际情况,走出了一条快速发展的数字资源建设之路。
1东莞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需求、目标及原则
1.1需求东莞图书馆原有的数字资源非常有限,这对图书馆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制约,要进行数字资源的建设,就必须结合东莞地区情况,利用东莞图书馆新馆建设契机和现有的各项有利条件,引进其他数字资源并与现有资源进行整合。东莞的文化虽有着浓厚的底蕴,但文化发展远远滞后于经济发展;东莞这座制造业之城,不仅有众多的知名企业,同时也有庞大的外来务工人员,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数量又远远多于本地人口等等。这些外在条件决定了我们在引进数字资源时必须考虑这些因素,以便能更好地服务本地社会与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不同层次的需求。
1.2目标东莞图书馆的数字图书馆建设应成为三个层次中心,并使这三个中心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形成东莞文献信息资源整体网络布局,发挥在本地区经济、文化、科研、教育等各领域中的文献信息提供服务的重要作用。①区域数字资源中心,利用东莞新馆资源优势,建设地区特色数字资源,引进国内外符合本地区需要的数字资源,并将这些数字资源进行合理整合,使之成为本区域内数字资源服务中心;②区域文献信息共享中心,结合东莞总分馆建设,建立符合国家文化共享工程的东莞区域文献信息共享中心,进行特色资源建设工作,为本地区文化共享工程的推广和实施提供数字资源保障;③区域数字资源参考服务和文献传递中心,以数字图书馆为基础,与国内外资讯机构联合,形成全球范围的文献交流机制,建立文献信息共享中心,开展参考咨询和全文传递服务,满足本地区科研、生产与经济建设的信息需求。
2东莞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
2.1建设和引进数字资源首先,东莞图书馆在原有的数字资源基础上引进了清华同方TPI(Tsinghua Tongfang Profession Information)数字图书馆平台系统,运用该系统对“东莞报道”等图书馆原有的几个地方文献数据库记录进行重新规范和整合。其次,建立新的地方特色数据库,为东莞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打下良好基础。①运用TPI系统,先后建立了“东莞图苑”、“辉煌东莞”、等多个特色数据库;②积极参加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信息共享,推出“全国共享工程资源检索系统”和可以对国内在线的一些主要图书馆书目查询的“联合查询”系统,并建设东莞文化信息网站;③运用Web页面形式和TPI数据库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虎门禁烟与林则徐”等特色数据库。④引进方正网络点播系统,支持在线300个用户同时点播,并在馆内开通试用。截至2006年底,我馆已收集、加工及上传视频资源4788部。第三,引进数字资源。自2002年下半年以来,我馆陆续购入书生之家电子书13万种、方正电子书17万种、维普期刊数据库、龙源期刊、超星数字图书馆以及CNKI等各类数字资源,逐步加大电子读者所青睐的电子书刊采购力度。至今东莞图书馆已有电子图书30万种,电子期刊8000种、学术论文共2000万篇。第四,建立数字资源服务平台,直接面向读者提供数字资源浏览和检索服务。于2003年5月开始,对原网站重新设计,并建立了东莞数字图书馆新网站及站内多个二级网站。新馆开馆后,网站经过改版,日均访问量已达3600人次。第五,建立手机图书馆。除了提供信息服务及图书查询续借服务外,与数字资源商合作,由数字资源商定期提供无版权问题的数字图书或期刊杂志,整合进手机图书馆平台。截至2008年底,东莞图书馆的数字文献数量已和传统纸质文献数量相当,为图书馆开展远程实时服务奠定了扎实的资源基础。
2.2合理整合数字资源信息资源整合,是指开发和综合利用以创造新知识的过程。对馆藏资源进行有效的组织整理,按特定的需要加以集中和揭示。①WebOPAC(Web联机书目查询子系统)可在集群管理下提供区域图书馆群的联合书目查询。Opac系统资源整合可分为核心书目和相关资源整合。核心书目整合指OPAC书目信息与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及视听资料等的对应链接;相关资源整合是主要是指书刊及评论信息和来源信息等的对应链接。读者通过WebOpac系统可以进行简单检索及高级检索,包括前方匹配、模糊匹配、精确匹配等方式检索。对于印刷文献,可以查询到馆藏信息,对于数字文献和视听资料,可以浏览、下载和阅读。②注册统一数字资源帐号,读者只须输入读者证号、读者证密码及姓名,系统将通过Interlib系统进行验证,验证成功后自动地在其他数字资源库系统添加用户。注册后,读者可以直接使用部分镜像数据库、跨库检索功能及全文传递服务。③东莞数字图书馆网站提供了国内共享工程整合检索系统,该系统可以对国内共享工程资源进行了收集,读者利用该系统可以对国内大多数共享工程资源进行直接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