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监管机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监管机制范文1
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财政监管内容比较混乱,通常监管主要针对的是单位资金的使用情况、资产的消耗情况等,需要符合国家规定,并在实现资金运用方向的正确,最大程度发挥功能。但是目前财务的监管内容比较混乱,在以上两个层面的监管方面都有所欠缺。
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财政监管不力的原因
1.体制内部的监管意识不足我国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财政监管不力的首要原因是体制内部的监管意识不足,对监管主体存在疑惑。通常情况下,我国主要的监管部门包括纪检、审计等,但是往往意识不到单位内部的监管,对于基层工作人员、财务人员以及其他人员,是否具有监督的权限与义务,也是导致监管意识薄弱的原因。在监管的内容上,要针对财政资金与国有资产,但是现实中对二者的监督力度不足,进而没有很好地实现监管目标,将主要任务与责任归结到会计、核算人员的工作范围内。总而言之,监管意识缺失直接导致监管工作的不到位。
2.工作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其次,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员工素质参差不齐,不仅包括财务人员,而且包括审计人员、管理人员等涉及到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财政资金的所有员工。处理单位的财务监管工作,须有具备一定的监管技能,例如财务人员往往会进行核算,但是却缺少监督的能力。在职业道德方面,一些工作人员是否愿意主动揭发一些违规事件,这也是内部监管落实的重要因素,也是财务工作人员需要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
3.制度设计不完善最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财政监管制度设计不够完善,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问题。第一,从宏观角度来看,一些相关法律法规呈现了滞后性,在监管范围、监管内容方面都需要进一步适应日益复杂的社会关系。即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于财务财政问题有一定的约束作用,但是在实践中发挥作用较小。第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制度不完善,制度控制力度不足。例如专职人员的任用、提升,具体账目的审核,在单位的绩效管理中,并且没有具体的职权规定,因此要求其发挥监管职能,是有一定难度的。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财政监管机制建设的有效途径
1.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第一是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并且组织其学习相关行业法规,了解在行政事业单位处理财务问题的要点,并且定期进行交流与考核。第二,要不断完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财务财政工作人员的个人素质,恪守职业道德,自觉遵守行业规则,并且在日常工作中形成良好的工作气氛,相互监督相互学习,可以联合单位宣教部门来开展工作。
2.增强内部财务监管意识其次,要增强单位内部的监管意识,在单位内部的监管中,争取领导的支持与认可,并且在组织规章中有所体现,增加内部财务财政监管的具体细则,完善制度建设,全面增强内部管理机制的科学系、系统性。除此之外,要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力度,能够将每项具体规定落到实处,体现在每项工作中,无论是财务人员还是审计人员,可以适当允许资源与权限的保障。
3.推行全面的预算管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近几年推行了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尽管在落实过程中依旧有缺陷,但是已经体现了对财务财政的宏观监控职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能够准确掌控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情况,包括各个项目的资金应用,在决算分析与审核上都更加完善。因此,需要在此基础上,推行更加完善的财政资金预算管理,配合国库集中制度,实现财务财政的监管。行政事业单位要转变传统的预算习惯,提高预算的科学性与准确性,进而使财务财政监管工作更有成效。
四、结束语
财务监管机制范文2
关键词:企业健康发展;财务集中管理;财务监督;绩效考核
一、集团企业为什么要进行财务集中管理
1.传统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1)成员企业各自为政、资金管理混乱
传统集团母公司缺乏资金控制措施,成员企业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只根据自身的需要或者贪图方便,随意开设多个银行账户,每个账户上或多或少存留了一些资金。从集团母公司合并报表来看,银行账户有较多的资金,但大多数闲散在成百上千个账户中,一旦急需要大笔资金,很难在短时间内聚集起来。
(2)缺乏健全有效的预算管理制度
集团母公司没有建立健全有效的预算管理制度,企业经营没有明确的经营目标和方向,完全靠“跟着感觉走”,无法进行事前计划和事中控制,事后分析和审计也是为了应付“上面”的任务,给集团财务管理带来很大的风险。有些集团企业即使编制了预算,但由于预算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或者预算只是由财务部门按照管理层意图“闭门造车”,根本无法达到事前控制的效果,所谓的预算也仅仅成为“摆设”或“面子工程”。
(3)财务监督力度不到位
缺乏有效的财务监管机制和完善的规章制度,难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全性,成员企业违法乱纪的行为常有发生。集团企业层级多、组织复杂、管理链条长,经营战略和规划分解下达到成员企业时,各个子系统反映不及时不协调,对经营规划的有效执行产生严重的影响;或者集团企业监管手段实施不全面,比如仅仅实施了成员企业负责人和财务负责人派遣制,但由于缺乏对其统一管理,没有实行定期汇报制度、没有建立全面业绩考核体系,只以收入、成本和目标利润来考核成员企业,最终导致集团管理混乱、资源浪费、资金“体外循环”、财务控制不到位等不良局面。
(4)财务信息失真,披露迟缓
集团母公司没有形成统一的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体系,没有构建统一的财务管理体系,成员企业完全“游离”于集团,由财务人员按照自己的思路建立财务核算和管理体系,导致各成员企业之间财务信息不可比,数据和信息紊乱;加上成员企业受“个人利益”的影响,一味强调业绩的攀升,使得应收款居高不下,增加了企业筹资成本、管理成本和坏账损失,另一方面,成员企业财务人员通过各种人为手段调整指标,造成会计核算数据失真、报表不实,完全掩盖了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如果集团不能及时解决财务信息失真的问题,将会导致决策层的失误,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十分地不利。
2.实现财务集中管理的优势
(1)有利于集中财力,实现“规模效益”
集团企业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由集团统一筹集和调配资金,可以有效地利用全集团存量资金,提高整体偿付能力;同时,成员企业不再有单独开设账户的权限,所有银行账户统一由集团掌控,集团可以把原来分散在各成员企业中的闲散资金聚集起来,将其投入到急需要资金的企业中,这样,资金紧张的企业就能够及时得到资金的补充,更好地把握发展机遇。
(2)有利于更好地实施财务监督,加强企业管理
集团企业是多方位、多系统的“经济联合体”,实施财务集中管理将使集团的战略规划得到最有力的支持,有力促进集团全面统一管理的规范。建立财务集中管理体系,应将预算管理、资金管理、投资管理、定价管理、信息化管理、财务人员管理、财务政策管理等方面均纳入体系建设中,成员企业在既定的财务管理体系中、在目标责任制的驱动下,才不会偏离集团母公司的“航向”,才有助手保证集团母公司经营目标的实现。
(3)有利于保证集团内部信息的一致性
财务信息是财务数据的再加工过程,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将直接影响到决策部门和决策人的决策结果。集团决策层的信息相当一部分来源于各成员公司。从集团单个成员企业来看,财务信息是分散和零乱的,通过制定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规范统一的会计核算政策,架设统一的财务信息化网络平台,达到形式上的分散核算、实质上的集中管理,及时地为管理层提供可比相关的财务信息,并形成数据库,达到提高管理层决策准确性的目的。
二、如何实现集团企业的财务集中管理
1.财务集中管理需要什么必备条件
(1)集团要具备集中管理的基础
集中管理是指在集团总体战略的高度上,借助现代网络通信手段,对集团所有子系统的资源进行监控和整合,建立企业决策完善的数据体系和信息共享机制的集团管理体系。财务集中管理以产权控制关系为基础,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和平台,对财务管理、会计信息、财务资源等集中管理,以实现对集团成员财务活动的约束与指导,建立企业决策的财务信息共享机制的管理体系。
(2)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
集团企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集团的管理模式,而财务管理又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在经济发展的今天,传统的分散型财务管理模式越来越无法满足集团企业的管理需求,因此转变传统的财务管理理念,建立财务集中管理体系对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进集团企业良性发展意义重大。
(3)具备先进的网络技术和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技术已经渗透至Ⅱ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财务信息化管理系统就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管理手段,以会计信息系统为基础,全面实现会计电算化,在网络财务的环境下,实行财务核算、分析、控制、预测、决策和监督的现代化财务管理模式。网络技术的出现和广泛应用是财务集中管理得以实施的技术保障。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在财务上的应用管理,能够实现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高度统一。
(4)具有高素质的财务管理团队和扎实的会计核算基础
具有一批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的财务管理团队,是实现集团财务管理的关键因素之一。集团母公司及其成员企业都需要具备优秀的管理团队,这样才能保证财务管理上的同步进行,才能保证集团的财务管理能够及时、准确、有效地在各成员企业之间得到贯彻和落实。
2.如何推行财务集中管理
(1)建立财务总监外派制
为了提高财务管理力度,加强财务约束力和独立性,成员企业(不包括控股企业和参股企业)的财务负责人由集团企业统一外派,建立财务总监外派制,所有被外派财务负责人的行政隶属由集团企业集中,薪酬待遇及绩效考核纳入集团财务中心管理,以减少财务人员受所在企业的制约程度及财务人员参与造假的可能性。
(2)推行财务集中核算,统一财务管理制度
由集团把握重要的财税政策,制定统一的会计核算模式和财务管理制度,推行和使用网络财务管理软件,规范成员企业的建账、科目设置、分录处理、报表编排、资金管理、预算编制及财务收支活动等,各成员企业在此基础上建立各自的子账套,以便集团企业能够远程监控其账套,提高信息的准备性、及时性和可比性,可以随时掌握成员企业的经营动态。
(3)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企业战略目标要通过全面预算加以量化,对预算的有效监控和管理,将确保企业最大程度地实现其战略目标。集团企业提出企业总目标,然后根据一级管理一级的原则将目标层层分解下达,最后呈报到集团预算委员会,预算委员会再综合平衡,拟订整个组织的预算方案,再经过反馈和修改形成最终预算。业务部门编制收入预算、费用预算和投资预算,管理与业务支持部门编制费用预算,财务部门汇总编制年度损益预算、现金流量预算和资产负债预算,所有这一切构成了公司的全面预算。
(4)建立优秀的资金管理模式,统一资金管理
比如设立阿部结算中心。成员企业不得私自设立账户,不得以任何形式截留收入或从收入中坐支现款;统一资金管理,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的管理,成员企业所需资金全部纳入集团预算管理,成员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投资建设资金调度的审批权全部集中在集团母公司,由集团分管财务的领导根据资金情况和月度资金预算进行具体安排。
(5)健全内部控制,加强内审工作
内审既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部分,又是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的重要手段。优秀的内部审计活动,不仅仅是指事后审计,也包括事前和事中的审计,它能够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确保企业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确保集团的财税政策得到有效贯彻。因此,在财务集中管理过程中,内部审计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管理方式。
三、结 语
财务集中管理是一种以母公司对子公司财务活动的控制为手段的现代企业管理方式,集团企业在建立财务集中管理的同时也剥夺了子公司的部分权力,建立良好的绩效考核体系,对于提高子公司的积极性、对于财务集中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推进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综上所述,建立财务集中管理体系,对于提高集团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加快企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财务监管机制范文3
一、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管理问题概述
1.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没有按照相关的规定来执行,缺乏严格的管理与控制手段,导致医院会计人员违规操作现象发生频繁。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与工作能力不够,没有进行专业继续教育培训,专业知识陈旧,没有及时跟上时代的脚步,思想麻痹,行为失误,不当操作指导与国家有关法律以及政策相违背,管理混乱。财务报表无法全面反映医院的经营活动、筹资活动以及投资活动。等,无完善的报销制度,导致呆账与坏账等现象的发生。此外,医院缺乏必要的预算与成本控制管理,开支不合理,财政赤字现象时有发生,财务缺乏有效的风险分析。
2.医院信息科技不完善
审计手段有待改进改进,电子化建设陈旧。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医院财务会计业务电子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而国家在这方面的法规与制度建设落后,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尚未成熟,内部控制薄弱。同时,计算机等高新技术为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带来了诸多的风险,计算机技术员与会计业务员在权责上实行分工制等一系列问题表明医院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管理不完善。另外,诸多大型医疗购入设备没有进行科学论证与效益剖析,导致医疗设备使用率低下,设备闲置与浪费情况严重。
3.医院财务会计内部稽核制度不健全
医院财务会计内部审计监督缺乏应用的作用,由于内部稽核不具有独立性与权威性,因此不能充分发挥对医院会计部门活动的监督作用。此外,在稽核力量配备上,严重不足,部分人员身兼数职,导致执行者与控制者混乱,监控与管理难度较大。基于这种情况,医院的稽核部门不能动态监测会计部门业务刮泥,对于具体的操作状况不能及时把握,难以提出针对性建议。工作人员贪污、挪用医院资金,篡改报销金额等严重影响了医院财务部门的发展。
二、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管理策略
1.构建医院财务会计风险管理机制
要不断完善医院内部管理,树立科学、规范管理理念,健全医院内部制度体系,构建系统、科学的财务会计内控制度。通常情况下,管理体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管理层对医院内部管理,第二,对外部风险的监控。因此,必须要构建有效的医院高层管理人员监控机制。其次,要健全医院管理政策以及程序,满足法律要求,建立规范化程序,避免医院人员出现疏忽,提高医院人员对医院会计业务的重视,防止人为因素而出现的错误,将内部控制与外部审计进行有机结合。除此之外,医院财务会计要适当公开相关的业务信息,提高医院管理的透明度,有助于促进医院的科学管理。同时,及时向有关监管机构提交医院发展报告,强化监管部门监督,提升医院的综合实力。
2.完善内部评审体与各环节监督检查制度
在现阶段,医院财务会计要不断完善内部评审体系与监督检查制度,充分发挥内部稽核职能作用,提高内部控制监督检查力度,强化内部监督部门的独立性以及权威性,合理配备内部监督力量,提升监管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及专业技能,不断满足内部监管工作的实际需要,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具体而言,要不断强化收入、支出、财产保护以及预算控制与管理,严格执行相应的物价政策与经费支出审批制度,完善资产记录工作,定期盘点资产,规范预算编制、执行、考核等管理制度,定期开展预算分析工作,强化预算管理工作的分工合作。
3.强化系统安全管理
一般而言,医院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作为强化医院内部管理信息系统的有效工具,明确划分了医院工作人员的权责,保持了信息的畅通,有助于避免管理者的决策失误,防止国有资产的浪费。面对当前医院内部规定繁多、信息沟通传递时间长、管理层繁多、信息失真现象严重的现状,必须要提高医院内部控制网络化水平。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实现医院内部控制网络化已经成为了当前医院发展的必然要求,能够消除因个人疏忽而出现的业务失误,防范道德风险,完善信息交流渠道。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医院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引入了新的挑战以及发展机遇,因此要将信息技术与业务活动进行有机结合,实现实时信息的获取,加强收入、支出、财产保护以及预算控制,有助于提高医院组织反映能力,实现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财务监管机制范文4
一、集团财务管理外派财务总监制的必要性
在集团化管理模式下,如何有效管理整个集团母子公司之间的财务工作呢?笔者所在的集团公司在初期曾采取子公司财务经理汇报制度。由于财务经理均由子公司招聘和直接管理,且财务工作本身的核算反映就具有滞后性,母公司很难实质监控,留下管理漏洞。
在子公司财务经理汇报制度的基础上,经过多方调研和实际摸索,着重考虑母子公司之间有效的战略联动、管理联动,以期真正做到强化财务监督与管理。于是,集团公司财务中心考虑采用外派财务总监制,且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该制度已成为目前实际运行中一种较为理想的模式。在此种制度下,财务总监由母公司招聘并对母公司负责,可有效约束子公司的经营管理行为。
二、集团财务管理外派财务总监制的重点
建立一套有效的财务总监管理体系,使之能够发挥理想价值。笔者所在单位曾进行过有益尝试。如松散管理体系下,子公司总经理、财务总监、财务经理同时管理财务工作,由于财务经理为子公司招聘,当财务总监和子公司总经理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下,子公司总经理会跳过财务总监,直接与子公司财务经理进行沟通联系,财务总监很容易无法真正发挥监管作用,更别提对母公司经营思想的贯彻。吸取前期经验教训,目前,经过探索笔者所在集团公司建立健全了外派财务总监体系,并从以下方面来加强管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一)设立外派财务总监任命制 设立外派财务总监的任命制,可有效保障财务总监的法律地位。母公司在确立人选后,由母公司人力资源部对子公司下发任命函,协调子公司董事会出具聘任该人为财务负责人的决议。外派财务总监作为子公司唯一的财务负责人,子公司不得另行设立其他财务负责人职务。该条款从法律上保护了外派财务总监的地位,保证其能充分行使自己的职权。
外派财务总监全面负责子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受母公司垂直管理,其日常管理机构为母公司财务中心。在母公司财务的领导下,全面负责派驻子公司的财务管理与监督、财务内控等制度建设、财务和经营事项的监管工作,参与子公司经营管理决策。此种管理体系,确保外派财务总监均能到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去,有着充分的话语权。
(二)赋予外派财务总监各项监管职能 在管理制度上,母公司协调子公司在制度层面充分赋予财务总监相应的职能和权限,保证其作为子公司财务负责人发挥监管作用。如授权财务总监全权负责子公司财务机构的设置、人员配备和管理等;强调财务总监对业务审批的职权,对任何资金、费用、财务资料、相关协议、重大决策等事项,均需签署意见或决策;财务总监作为子公司经营管理团队的成员,从财务角度参与子公司贷款担保、对外投资、产权转让、资产重组等重大决策活动;由于财务总监隶属母公司,可以较好的发挥业务监督权,制止偏离、违背甚至损害母公司目标和利益的行为。
财务总监的监管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曾经有一家子公司拟私下为其关系较好的下游客户提供贷款担保,并承担连带责任。在子公司总经理办公会上,财务总监为维护母公司的权益竭力反对,要求子公司必须将该事项向母公司报批后方可执行。在遭到拒绝后,该财务总监会后即时向母公司财务部门进行汇报,使得母公司能及时了解情况,对子公司的行为进行了制止,防范了可能会给集团公司带来的担保风险,并对相关的责任人进行了严肃批评教育。
通过将上述职能制度化,可以保证财务总监能够真正融入子公司的日常生产经营管理中,参与子公司的重大经营决策,对不规范的或有可能侵害母公司利益的行为及时反馈。
(三)建立绩效考核制度与培训体系在具体实践中,母公司建立了切合自身业务模式的外派财务总监的考核机制。考核以综合的指标为主,采取的是双重考核制,即所在子公司经营层的考核评价及母公司财务中心的考核,设置不同的权重,作为最终的考核结果。这种考核结果一方面作为薪酬发放的依据,另一方面也是母公司审批其续任的重要依据。
外派财务总监承担两部分职责:为确保母公司的权益;为确保子公司的生产经营。在实际工作中,笔者所在集团主要从几个业务环节对财务总监进行能力培训,如母公司会对外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的讲师,召集财务总监学习新的准则和制度,提高业务能力,在税务政策方面也如此。母公司对拟出台的集团财务管理方面的一些制度办法,也会事先征求财务总监的意见和建议,在制度出台后,会召集财务总监进行有系统的学习,如何将该制度运用到实际的财务管理中。在每年至少召开两次财务总监工作会上,各子公司财务总监们可就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或一些好的方法和心得进行交流互动,共同学习进步。
三、集团财务管理外派财务总监制改进建议
现有的外派财务总监制度,应该说总体运行良好,能加强对子公司的日常财务监管。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弊端,需要努力解决。
(一)对外派财务总监有效监管 有些财务总监在子公司工作时间过长,子公司的经营层也均表示非常满意。这一现象在说明财务总监确实能为子公司提供好的经营决策依据及优质的服务的同时,财务总监履职监管成为思考方向。基于此,母公司实施了轮岗制度。财务总监在一家子公司的任职,一般两至三年轮换一次。一是符合财务上重要关健岗位定期轮换的要求;二是也可以提高财务总监的业务水平,接触不同的企业,可以学到不同的东西,也可为企业带来新的创新活力。同时,建议集团审计部可以对财务总监的离职进行离任审计,以防范职务风险,对财务总监的工作绩效进行公正的评价。
财务监管机制范文5
[关键词]财务会计;税务会计;关系;协调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9-0292-01
前言:国家的税制体制和会计制度日趋完善,为了满足我国经济发展趋势的要求,处理好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1、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之间的联系
1.1 财务会计是税务会计的基础
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之间存在必然联系。税务会计工作的严谨性较强,在实施税务会计工作的过程中,其重要参照物就是来源于财务会计信息。简而言之,就是指在核算与监督纳税人经济活动时需要以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从而才能让规范化、科学化的会计管理工作目标得以实现。税务机构借助于财务会计系统能够对企业的财务信息做到及时准确的了解,从而也就能够以此为基础,将合理的税务会计编制制定出来。此外,企业还能够在财务会计信息的基础上对相关的税务会计工作做到有效处理,能够促使其将财务会计核算结果直接运用到税务会计工作中,从而也就能够让自身的生产经营效益得到有效保障。
1.2 财务报告反映二者之间的协调
财务报告可以有效反映财务会计跟税务会计之间的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开展财务会计跟税务会计工作中,有效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这才能使相关管理目标更好实现,为企业与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受税务会计的制约,财务会计在具体工作过程中要遵从相应的税务会计规定。企业通过比较自身的负债情况与资产情况,便可以充分明确计税基础跟账面价值之间的差异,利用这种差异所产生的所得税,可以将会计利润跟企业所得税产生的暂时性差异准确记录下来。例如,企业在所得税会计中,需要处理好时间性差异,这就需要将相应的“递延税款”科目设置出来,这才能列示企业的长期资产或者是长期负债情况,保障二者可以协调发展,从而使企业更好符合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
2、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之间的差异
2.1 核算对象不同
财务会计的核算对象一般都是企业中以货币为单位的所有经济事项,财务会计核算能够准确地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生产经营与资金变动情况。税务会计核算范围和财务会计的核算范围并不相同,税务会计在核算过程中往往会涉及诸多与纳税有关的经济活动,如税收收入、收益分配以及税收减免等,税务会计的核算对象相较于财务会计的核算对象而言,其主要是以受纳税影响的一系列经济活动类型的资金变动,如税款缴纳、补退以及计算等。
2.2 核算目标不同
税务会计在具体核算过程中,往往需要将税法作为重要的工作参照,通过实施正确的计税、纳税以及退税等工作,有效达到降低遵从成本的效果。为了帮助税务使用人员做出合理科学的税务决策,便可以采取将相关会计信息提供给税务会计使用者的方式,使税务会计使用者可以实现税收收益的最大化。财务会计的主要目标就是核算与记录所有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而合理编制出相应的附表、利润表、资金流量表以及资产负债表等。
2.3 计量依据不同
税收制度的形成一般都是通过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的有机结合而实现,而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则是依赖于权责发生制,其关注的是实际收入、收入和费用之间的比例。会计核算的配比原则必须参照权责发生制,而税法的配比原则不仅要参照权责发生制,而且还要有机结合历史成本原则和相关性原则。税法通常不会对会计核算实质进行运用,税务会计核算工作必须遵循相关的会计准则及税法规定,会对纳税人的行为进行明确规定,但不会预测未来费用和损失。而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运行,主要是以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为参照基础,未来让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得到保障,必须严格遵循会计准则和制度来进行核算与编制。
3、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协调措施
3.1 建设税务会计理论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税务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但是由于我国的复杂国情,许多企业中税务会计并没有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会计系统。目前我国处于一个经济转型期间,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大,我们需要加快我国会计学科的发展,协调两者的差异,加强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合作与配合,从而减低企业税收成本和纳税风险,建设我国一个完整的税务会计理论体系。
3.2 合理制定税务会计准则
税务会计是财务会计发展出来的一个分支,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在本质上都是为所需者提供真实准确的会计核算结果。但是由于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核算对象不同,所以对于税务会计,需要一套适合的税务会计准则,这套准则能与财务会计日常核算方式保持一致,避免重税漏税的现象。在税务会计中,应该严格区分营业收益与资本收益。这两种不同来源的收益担负着不同的纳税责任,对于这两种收益应该有相应的划分方案,明确的计算所得税负债和费用。
3.3 遵循实质性的相关原则
按照现行税收制度的规定,“视同销售”的行为同样也是没有现金流动的销售业务,如果对“视同销售”行为进行征税的话,无疑会增加企业的负担。因此我国的税收制度应该减少类似规定,减少税务会计制度与财务会计制度之间的差异,以体现我国税法法规合理征税的原则。在对于企业税务会计处理中,重要事项定要遵循严格处理,次要事项按情况处理,无关事项无需处理,做到以实际为主的原则。
3.4 缩小两者政策差异
财务管理制度僵化和过多是我国以往财务管理中较为常见的现象,其对企业生产规模的拓展有着很大影响。从当下我国市场经济的实际发展状况来看,使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的政策性差异得到缩小,虽然能够让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得到保障,但是由于两者在一些方面上的差异性属于长期存在的现象,因此想要短时间消除显然很难实现。例如:政府部门对企业违法支出或经营行为所进行的行政罚款、司法罚金,在财务会计实施中,就能列支出成本、费用以及损失等科目。但是从税法的角度上来讲,其规定这种支出不能使用于抵税,由此也就让税法以税后利用为目的,为国家收取税收收益的性质得到了直接展现。
3.5 实现二者趋同化发展
当前我国财务会计跟税务会计之间的趋同化发展越来越明显。首先是会计制度跟税法法规的协调化发展使得二者逐渐开始呈现趋同化形式,不管是在实物界还是在理论界,企业所认同的便是财政部制订的会计准则跟会计制度的权威性与有效性。财政部还有制订我国税收法律法规的责任,(财政部与国家税务总局是并行的吧?)这就可以为我国会计制度跟税收法规的趋同化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是我国企业的筹划活动也会影响到财务会计跟税务会计的趋同化发展,如果企业的收入和费用一定的话,企业的应缴税额跟税后利润就属于一种反比关系。所以企业为了有效减少自身的应税负担,就需要通过税收筹划来实现合理避税,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税收政策跟会计制度的协调发展。
4、结语
总体来说,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两者的关系非常密切,管理人员在工作时要对两者之间做好区分及协调,从而推动企业更好的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财务监管机制范文6
关键词:财务总监委派制;集团公司;财务管理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财务总监委派制是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一种公司治理结构的制度。起初是为了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向国有控股企业指派财务总监来对其财务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来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变革和发展,逐渐产生了集团公司,它是以母子公司为基本组织结构的,在这种结构形式中,财务总监委派制就是母公司直接委派财务总监到子公司来行使控制管理的职能。
一、集团公司实施财务总监委派制的必要性分析
现代集团公司制度的核心内容是要确保产权清晰和两权分离,而所有者主体虚置和经营者行为失控是两权关系中的主要问题。在集团公司的财务问题上,表现在子公司的经营者为谋取私利而,在公司的决策和管理中独断专横,导致公司的经营效率低下,浪费资源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集团公司的整体利益。尽管一些集团公司也做了相应的产权变革,但很多都以失败而告终,通过总结这些经验教训可以发现,管理模式的选择不是导致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其根本还是在于缺乏严格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
作为组成结构和法人主体较为复杂的集团公司来讲,利益问题是其最本质和最核心的问题。这一问题可以引发更多的内外部矛盾,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子公司为了谋求其局部利益的最大化而使集团整体利益受到损害,这是由于子公司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着独立性,并不能时刻与集团整体利益保持一致,同时这种矛盾会随着分权程度的提高而不断扩大。在集团公司的分权管理体制下,要实现资源配置的整合和集团利益的一体化,将子公司的逆向选择予以消除,使其按照集团整体政策来贯彻实施,实现集团整体发展战略目标,就要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的管理制度,它通过控制子公司的财务行为,能够有效控制集团资金的运动,起到健全集团财务管理体系、优化集团运行机制的作用。因此在集团公司的管理体制下,实施财务总监委派制是非常必要的。
二、财务总监委派制在集团财务管理体制中的意义分析
1.加强了对下属公司的财务监督
集团公司通过实施财务总监委派制,对子公司的实际经营活动从时间和数量上进行监督,同时,也对其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监督和管理。财务总监监督涉及的领域较为广泛,包括有子公司的授资行为、筹资行为、日常经营收支情况以及对收入的分配和使用等,基本涵盖了子公司经营活动的所有方面,这样集团的母公司就能及时准确的获取子公司的全部财务信息。同时,实施财务总监委派制还有利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当前在集团公司中,一些子公司的虚假会计报表都是在子公司经营管理人的授意下产生的,从这一点上来看,会计监督不力并不是虚假报表屡禁不止的原因,而起根本原因在于公司经营者监督的弱化。依靠会计本身的监督并不能从根本上治理会计信息的失真,而要想取得标本兼治的效果,必须要实施会计信息系统以外的力量才可以达到。通过实施财务总监委派制,子公司的一些财务开支和资金的调拨等都必须建成原始的单据,经财务总监的审查、核实、批准后方可执行,它是财务人员与子公司经营者之间的一道坚固屏障,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了子公司会计信息的失真,保证了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完整、全面。这样看来,在集团公司中实施财务总监委派制,加强了对下属子公司的财务监督。
2.强化了集团的整体利益
集团公司实施财务总监委派制实质上代表了集团公司所有者的利益。它将传统总会计师和内部审计中的财务管理与监督职能集中起来并相互融合,又将总会计师在集团子公司中地位和权责上的不足之处加以弥补,更使得公司内部审计监督的滞后性缺陷得以很大程度的改善。在这种制度下,财务总监对下属子公司的财务行为进行控制和约束,使其以集团公司整体的利益和发展为目标来进行经营决策和财务收支活动,遏制了集团公司资产的流失,实现了集团经营效益的最大化,最大限度的强化了集团的整体利益。
3.强化了集团中子公司的约束机制和管理机制
一方面财务总监委派制强化了子公司的内部约束机制。虽然财务总监是由集团中母公司即所有者委派的,但其履行的是对集团子公司内部经营活动及经济决策行为的监督与管理,与子公司的内部约束制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在子公司内部约束机制的运行中有利于它的强化。另一方面,集团公司在实施财务总监委派制的财务管理体系下,财务总监在集团子公司中还有着一定的财务管理职能,要与集团子公司的经营者共同行使公司财务管理上的组织、协调、控制和管理等职能,具体表现在被委派财务总监的子公司的资本投入、资金的筹集渠道和数量、资产和利润的调拨分配、财务目标的计划与执行、考核与评价等公司财务活动中的许多财务工作,通过财务总监的监督和管理,无形中强化了集团子公司的管理机制。
三、总结
在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体制中实施财务总监委派制是我国财务管理制度的创新。在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这种监督管理制度符合我国现阶段集团公司财务管理和发展的要求。通过委派财务总监来控制、约束和管理集团中各个子公司和部门的经济行为,能够避免在财务管理工作中、欺上瞒下等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对集体资产的保全和内部体制的完善与强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士玲.财务总监委派模式与实施的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 2001:85
【2】裴凤庆.浅析企业集团实施财务总监委派制[J].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3):39
【3】苏蔚.加强和完善财务总监委派制的运行[J].时代经贸(中旬刊). 2007(SB):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