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光伏产业的优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光伏产业的优势范文1
关键词:光伏;集群化;必然性
能源和环境问题是近十几年来世界关注的焦点,为了实现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世界各国都将光伏发电作为发展的重点。在各国政府的政策倾斜下,光伏产业发展迅速,最近10年世界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33%, 最近5年达到40%以上。然而,如何更快更好地加快光伏产业的发展呢?集群化发展无疑是一种正确可行的道路[1]。本文就光伏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必然性作出了论证。
1. 集群化的概念
产业集群(Industrial Cluster),首先由美国迈克尔.波特教授1990年提出,是一组在地理上靠近的相互联系的公司和关联的机构,它们同处或相关于在一个特定的产业领域,由于具有共性和互补性而联系在一起。产业集群具有专业化的特征,分析和描述这种现象时常常用“产业集群”或“企业集群”。产业集群侧重于观察分析集群中的纵横交织的行业联系,揭示了相关产业联系和合作,从而获得产业竞争优势的现象和机制[2]。“产业集群”侧重于观察分析集群中的企业地理集聚特征,其供应商、制造商、客商之间企业联系和规模结构以及对竞争力的影响。
2.光伏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必然性分析
光伏产业的发展现在正处于关键的转折时期,支撑光伏产业发展的一些经济环境、体制边界、市场空间和竞争条件正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其原有的发展模式也已变得越来越不适应。中国光伏发展面临着新的问题,急需要寻找新的思路、探讨新的发展模式。集群化发展成为光伏产业的必然选择[3]。
2.1提高光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需要集群化发展
在全球市场一体化进程日益加速的背景下,中国光伏产业的竞争能力令人担忧。光伏产业面临着双重压力:一方面,资产约束和关键资源的限制制约了光伏产业的全球竞争能力;另一方面,由于人世后外资企业可以进入所有行业,全面参与国内市场竞争。因此,要想提升光伏产业整体竞争水平,单纯依靠财政扶持或单个企业的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光伏产业之间只有形成战略伙伴关系才可能有效克服与其规模相关的劣势,依靠集群化发展,既能保持光伏产业灵活多变的特点,又能形成群体规模,从而在短期内迅速提高中国光伏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为光伏产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提供了基础和条件。
2.2降低光伏产业成本、提高技术创新需要集群化发展
要想在短期内全面提高光伏产业的支撑能力,依靠传统“小而全”的发展道路显然已经行不通,而必须转向“小、精、尖”的发展道路。这就需要更多地依靠光伏产业自身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的提高,这也正是目前中国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一个关键问题。中国光伏产业如能形成一方群落或集群,不仅可以提高产品质量水平、降低市场风险代价;又可以使光伏产业集中更多精力加强核心技术的研究,提高自身技术创新能力,形成核心技术,使光伏产业基于资源的比较优势发展为基于区域创新能力的竞争优势;而且,光伏产业集群化发展还能促使企业问专业分工与协作体系的日趋完善,从而使产业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大大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2.3光伏产业发挥区域品牌效应需要集群化发展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将不断增多,今后一段时间我们还必须创造出大量非农业的就业岗位,任务十分艰巨。十六大提出了“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发展小城镇要同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等战略。这都需要光伏产业在短期内迅速调整产业结构和生产布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向骨干企业集结,组建乡企集团、形成规模优势;充分发挥光伏产业的灵活优势,通过产品分工、工序分工和经营分工,在一定区域内聚集系列的光伏产业,形成大规模加工经营的局面和优势。光伏产业集群化发展还有利于打造区域品牌、增强区域品牌效应,促进地方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3.加快光伏产业集群化发展战略的措施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光伏产业走集群化发展道路既有其必然性也具备了可行性。各地方政府一定要抓住时机、因地制宜地实施光伏产业集群化发展战略,加速提高中国光伏产业的整体核心竞争力,推动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4]。
3.1提高区域经济产业集中度
企业集群不是简单的企业堆积,而是有规模、有组织的有机融合。各地区政府应加强企业集群有序发展的整体规划、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强有力的产业群体和竞争主体。要引导布局分散的光伏产业逐步集中到统一规划的产业区内;各地区要加快建设一批有一定规模基础的专业化特色园区、综合性开发区,围绕不同的产业链做大规模,提高光伏产业专业化竞争力。
3.2改善光伏产业集群的发展环境
企业集群竞争力的提高有赖于完善的发展环境。各地区政府应按照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既要加强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企业发展和创新的硬环境;通过建立非营利性的教育培训机构,委托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进行人才培训,建立科技人才支持体系;通过组建各种非盈利性的行业组织,为小企业向银行贷款提供担保,为小企业提供免费的咨询、诊断服务,帮助它们改善经营管理等,为光伏产业集群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
3.3打造区域特色产业品牌
光伏产业集群发展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当地实际,选择最具本地比较优势的产业、产品加以重点发展,因地制宜,形成比较优势;要集中力量,在区域内重点培育一两个特色产业,培育和发展成为区域特色光伏产业集群;同时,还要发挥企业集群的整体效应,打造区域陛品牌、营造市场优势,为不断拓展产业空间和提高区域竞争力打下基础。
4.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光伏产业集群化发展战略的选择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光伏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是提高中国光伏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光伏产业竞争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5]。各地区政府要加强企业集群有序发展的整体规划,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创建和改善光伏产业集群发展的良好环境,从而提升光伏产业集群的竞争力、打造区域特色品牌、推动中国各地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作者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黄同华.山东省促进太阳能开发利用的对策研究[D].青岛大学,2009.DOI:10.7666/d.y1469208.
[2]徐康宁.开放经济中的产业集群与竞争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1,(11):22-27.DOI:10.3969/j.issn.1006-480X.2001.11.004.
[3]金青梅.中国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的必然性与可行性分析[J].经济与管理,2005,19(4):31-34.DOI:10.3969/j.issn.1003-3890.2005.04.009.
光伏产业的优势范文2
关键词:徐州市光伏产业;产业链;多晶硅
中图分类号:F4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21-0072-02
一、光伏产业综述
根据光伏特效应原理,通过太阳能电池将太阳能转化的电能称为光伏太阳能,与之相关的产业称为光伏产业。在世界各国政府对太阳能光伏发电的重视和支持下,受技术进步和法规政策逐步完善的强力驱动,光伏产业自90年代后期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中国光伏发电产业于20世纪70年代起步,90年代中期进入稳步发展时期,太阳电池及组件产量逐年稳步增加,2007年中国光伏企业生产的太阳能电池组件产量达到1088MWp,占世界总产量的27.2%,超过了日本和欧洲,成为太阳能电池的世界第一大生产国。
二、我市光伏产业的发展状况
我市光伏产业起步于2003年,经过几年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市重点发展的四大千亿元产业之一――能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光伏产业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领导重视、措施得力
我市非常重视发展以光伏产业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出台了《能源产业规划纲要》,将其纳入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制定了宏大的发展目标,给予全力支持,投资新能源产业除可享受正常优惠政策外,还可得到规模为1000万元的“专项基金”支持(2008年《关于扶持新能源及清洁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二)产业潜力大、发展快
从2003年起步至今,我市光伏产业从无到有,已形成多晶硅1.8万吨、太阳能电池80兆瓦、组件230兆瓦的产能,2008年实现产值53亿元,预计到2011年产能将达到:多晶硅2万吨,拉棒、切片1万吨,电池组1500兆瓦,总产值超500亿元,成为全球知名的光伏产业基地。
(三)产业链不断延伸、产业集聚能力增强
我市光伏产业主要聚集在徐州经济开发区内的光伏产业园中,建成项目有:江苏中能硅业、江苏艾德太阳能和宁波麦克森,签约项目有:台湾强茂集团年产700吨单晶项目、中美硅晶投资1亿美元建设生产太阳能晶片及半导体晶片项目、中能投资2亿美元的铸锭/单晶项目等,逐步形成了从高纯多晶硅、电池板、电池组件到太阳能发电系统的产业链,以江苏中能为龙头的光伏企业都聚集在徐州经济开发区内,布局合理,初步形成企业集群。
(四)产业特色鲜明、原材料具备优势
我市光伏产业的突出优势是多晶硅材料制备,中能硅业的多晶硅产能和产量均居全国首位,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现已被江苏省规划为省重点硅材料产业基地,预计2009年多晶硅产量能达到1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产业链下游的核心企业――台湾强茂集团综合实力强大,在太阳能电池、组件封装以及产业延伸方面具有竞争优势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我市光伏产业虽然经过几年快速发展,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光伏产业发展环境恶化,仍存在以下四个突出问题:
(一)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巨大,我市光伏企业面临困境
由于全球经济危机的蔓延和深入,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我市光伏产业产品95%以上出口,因此受冲击很大。一是订单巨减,如江苏泰德太阳能产能闲置,被迫限产;二是产品价格大幅降低,企业效益快速下滑,多晶硅原料价格从最高时每公斤500美元下降到80美元以下,受此影响中能硅业的毛利率下降幅度很大;三是欧元汇率下降使出口企业遭受较大的汇率损失,江苏艾德太阳能2008年10月份对欧洲出口2亿多元,因欧元汇率变动减少毛利近3000万元;四是在建项目和规划项目压力增大,新投资和企业扩张趋于谨慎,普遍处于缓、停观望状态,中美矽晶晶片、强茂单晶硅、中能硅铸锭等签约项目均处于缓、停状态。
(二)上游多晶硅产能优势没有充分发挥,产业发展不平衡
目前产业链结构不够合理,呈现上游大下游小的格局,从上到下依次薄弱,目前上游的多晶硅年产能已达1.8万吨,不论规模还是技术都在全国属于领先地位,处于下游产业太阳能电池年产能80兆瓦,与上游原材料产能相比发展滞后,同发展目标年产能1500兆瓦有很大差距,而产业链中的硅铸锭、切片、光伏发电集成生产环节是空白,还有很大发展潜力。
(三)国内区域竞争增强,企业风险加大
国内已有20多个省市都把光伏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其中江苏、江西、河北、四川、河南、浙江、青海等省分别拥有一批优势制造企业集群,产业发展各具特色,全国区域之间竞争发展的态势明显。经过几年高速发展,光伏产业现在已经有产能过剩的迹象,而且由于光伏产品市场严重依靠国际市场,产业风险正在逐渐增大。我市光伏产业未来的发展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相关企业面临的风险也日益增加。
(四)人才培养薄弱,专业技术人才紧缺
我市光伏产业专业技术人才紧缺,技术力量不足。一是已成立的光伏产业科研机构少,目前全市只有“江苏中能”科技研发中心;二是没有充分利用我市的高等教育资源,目前我市各大中专院校无相关专业,而且高校与企业合作很少,仅有徐州工程学院与江苏艾德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于近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是对人才培养,提高科研水平重视不足,目前我市尚无针对吸引光伏产业人才和支持光伏企业研发的激励政策。
四、我市光伏产业面临的机遇
随着全球市场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国内光伏市场开始启动,我市光伏产业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我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光伏产业作为国家支持的朝阳产业受到国内外投资者的青睐。并且经过此轮国际金融危机,部分弱势企业被淘汰和整合,产业环境得以净化,给具有先发优势的地区和大型规模企业更好的发展环境。
五、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全力以赴应对金融危机,降低不利影响
为消除金融危机不利影响,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以企业为中心,提高对企业的服务水平;二是做好已签约项目的落实工作;三是重视招商引资工作。目前光伏产业处于低潮期,投资机会少,但不能忽视招商引资工作,招商人员应该积极走出去,拜访符合我市光伏产业规划要求的企业,加强与客商的联系,积极参加和举办行业论坛,结识新的客商,宣传我市光伏产业,把工作重心放在提高招商引资水平上,为产业景气时的招商引资工作做好准备。
(二)制定产业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
一是要加大财税扶持力度;二是要加大落实扶持政策的力度;三是要加快投融资体系建设;四是要加快太阳能示范应用步伐。积极与省政府协调,争取规划项目落户或项目资金支持,以政府为主导建设一批示范性小区、示范性道路、示范性小型太阳能电站,引导鼓励全社会应用太阳能光伏电池,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意义和科普功效的应用工程,引导和推动光伏产品的普及应用。
(三)结合当前形势,完善现有产业链
一是提高多晶硅生产技术水平,扩大产业链上游优势。在上游原材料制备环节,国内多个大型多晶硅项目逐步达产,供需趋于平衡,近期不宜盲目扩大产能,应重点围绕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应用,通过引进一批采用冶金法、流化床法、硅烷法、CP法等新技术制备多晶硅材料的企业,使生产更加多样化,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我市多晶硅产能优势;二是加大对中游产业的招商引资力度,争取获得突破。硅铸锭和切片环节位于产业链中端,在我市光伏产业链中尚属空白,随着上游原材料多晶硅产量的增加,以及国内新开发出性价比很高的大型硅铸锭设备,目前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我们应当抓住机遇,争取引进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在该环节取得突破,完善我市光伏产业链,与多晶硅一起形成更大的优势;三是适度超前规划,发展下游产业。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及其他光伏应用产品开发环节处于产业链下端,由于目前晶硅类电池产能总体过剩,近期投资机会不多,但随着光伏发电成本不断降低,以及各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太阳能的开发及利用,不断扶持政策,光伏产业的市场潜力巨大。
(四)针对光伏产业投资特点,加强招商引资工作
一是提高重视程度,加强招商引资的组织领导工作。成立“徐州市光伏产业招商引资领导小组”,由市领导担任负责人,相关部门领导参加,统一指挥产业发展和招商工作,统筹资源,加强组织、指导、协调、调研和规划工作,形成专业招商力量,适应专业化、精细化招商的要求。二是发展产业集聚功能,依托龙头企业以商招商。充分利用江苏中能多晶硅产能优势,使用行政手段,要求中能公司对来我市投资的中下游企业提供优惠优先的多晶硅供应,其中差价政府可以给与补贴,并且政府应支持江苏中能、强茂集团等龙头企业扩充产能、兼并重组,扩大企业规模优势和对上下游企业的辐射,通过政府行政行为引导企业经营活动,影响行业竞争格局,加快产业集聚,形成具有规模优势与技术优势的光伏产业集群,使之成为我市招商引资的重要资源和以商招商的主要依靠。三是举办光伏产业招商会,提升招商引资实效。定期在我市及光伏产业发达地区举办专题招商会,结合我市产业规划要求来邀请有实力客商参会。四是针对投资多元化特点,加强招商项目策划和包装。针对光伏产业特点建立规范性和专业性的策划和包装机制,提升招商项目策划和包装水平。
(五)企业主导与政府指导相结合,提升我市光伏产业技术水平
一是紧紧抓住龙头企业,由政府牵头,建立产学研、科工贸群体,将政府目标和企业利益结合在一起进行运作;二是在我市有条件的大中专院校及研发中心培养光伏行业的专门人才,并积极引入国内外发达地区专业人才,制定相关人才激励政策,提高光伏产业人才待遇,要做到“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缩小我市光伏产业人才缺口;三是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对自主确立研究开发项目的企业给予研发资金补贴;四是加强与中科院等国家级科研机构以及实力行业组织的合作,利用他们专业水平高和对外联络渠道广泛的特点,获取光伏产业市场行情和世界最新的技术发展动态。
参考文献
[1]关于扶持新能源及清洁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2]2009~2012年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R].
光伏产业的优势范文3
【关键词】太阳能光伏;问题;对策
随着当前全球半导体照明和太阳能光伏市场的不断升温,浦江县的LED和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正呈现出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业链初步形成等特点,在浙中城市群中形成了独特的比较优势。作为新能源、新光源领域的新兴产业,LED和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前景广阔,产品附加值高,产业带动性强。加快发展LED和太阳能光伏产业,对于缓解能源紧张形势,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浦江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促进浦江县LED和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打通产业链,提升竞争力,打造区域竞争优势,现就浦江县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针对性的提出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对策。
1浦江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太阳能光伏产业是浦江县的新兴产业,从2006年首家企业尝试进入太阳能光伏产业以来,经过5年时间的发展,总体上呈现出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下游产业链初步形成、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等特点。
1.1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近几年来,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园区传统产业受到严重冲击,原先从事传统水晶、制锁企业纷纷尝试转型转入高新技术产业。LED作为全球新兴产业之一,极具发展前景,因而迅速成为园区最热门的产业之一。县政府在2010年的工业科技发展扶持政策中突出了对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扶持力度,提高了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支持幅度,欲将其培育为园区继绗缝、水晶、制锁、纺织、服装、化纤六大大产业后的第七大产业。截至目前,园区共有7家企业从事太阳能光伏产业,另有2家正处在试生产和设备购买阶段。2008年园区LED企业累计完成产值约1.5亿元,2009年累计完成产值超3亿元,成功实现翻番,2010年1-6月累计完成产值将近2亿,呈现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的良好局面。
1.2下游产业链初步形成
太阳能光伏产业链主要包括四个部分:LED外延片生长、芯片制造、器件封装和产品应用,限于技术和资金等诸多方面因素,目前园区尚未有外延片生长、芯片制造企业,但以星碧、中星、三思为龙头的企业已初步形成从封装应用的下游产业链,带动了园区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形成了主要以显示屏、路灯、大功率室外灯、隧道灯、广告灯、特种工作照明等系列新兴节能照明产品,并在与外县其他企业的竞争中形成了一定的独特优势。
1.3产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太阳能光伏产业要发展,技术水平是关键。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园区LED企业通过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加强了关键技术攻关,提高了产业技术水平。中星公司、星碧公司、中鼎公司都致力于开发高亮度大功率LED集成应用技术,其开发的主干道路灯、LED日光灯已列入浙江省第四批、第五批节能产品推广名录。另外,中国最大的LED显示屏生产企业上海三思公司在园区投资的LED显示屏项目也将于今年开工建设,对进一步提升园区太阳能光伏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都将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2浦江光伏产业发展所在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对发展LED产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太阳能光伏产业是具有战略性的一个新兴产业,浦江县对其重要性普遍认识不足。LED照明作为照明领域的第三次革命势不可挡,在不远的将来必定会像互联网一样席卷全球,进入千家万户。这样一个新兴而庞大的产业,对浦江县产业结构的调整、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浙中新兴特色城市的建设以及节能降耗等方面有着直接的开创性作用。全国已有许多城市把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作为一个难得的机遇和战略产业来抓,政企合力谋发展,对上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扶持,对下加大土地、金融等的扶持力度,形成了蓬勃发展的势头。而浦江县太阳能光伏产业在总体上还处于企业自我发展的状态,政府的推动力度不够大,甚至某些企业有积极的投资意向却因土地等问题而搁浅。
2.2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大
太阳能光伏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它像大多数电子产品一样,初期都有一个技术攻关和成本高昂的阶段,因此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政策和财力的扶持。为此,国家除安排巨额财政专项资金用于LED产业关键技术攻关以外,2009年10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六部委联合了《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意见》,意在大力引导扶持LED照明产业的发展,但具体落实到浦江县,没有及时跟进出台促进浦江县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相关扶持政策,与太阳能光伏产业发达地区相比,在税负、能源、金融等优惠政策方面差距较大。
2.3产业链体系不完善,企业集群效应不明显
当前,园区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只是初步形成了“封装一应用产品”这一环节,产业链体系尚不健全,企业规模偏小,产业基础薄弱,虽然在显示屏、路灯、矿用照明等方面具有一定基础,但真正具备特色竞争优势的关键企业尚未成长起来,现有企业的产业带动性远远不够,致使园区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总体竞争力还比较弱,与国内重点发展区域相比,产业规模和集聚效应不明显。从竞争力角度看,尚未形成较强的产业和产品优势:从企业的产品关联度看,企业之间的协作开发还不够,产业链紧密度不够高,集群效应尚未形成,与国内外一些大企业大集团相比,无论是研发力量、资金实力、还是生产规模等方面都难以望其项背。
2.4缺乏国内外龙头企业和品牌效应
园区LED应用产业缺乏规模龙头企业的带动,没有形成大规模的LED主导应用产品,配套体系不完善,缺乏国内外知名的产品品牌,宣传和示范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LED应用产业的发展速度,无法进入政府采购应用工程招投标体系。因此在实施政府采购、建设示范项目、加强产业宣传、开展科普活动、吸引社会关注等方面有待尽快加强,以加快市场形成,推动产业发展。
2.5专业人才缺乏,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滞后
由于浦江是个小县城,相对大城市而言,对LED中高层骨干人才、高级技工的吸引力严重不足,甚至企业自身培养出来的熟练工也因各种原因纷纷远走大城市,更不用说引进诸如国家重点科技领域带头人等高素质人才。另外园区太阳能光伏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尚未搭建,资源配置效率低,产学研沟通效果不好,社会科技资源与企业之间缺乏真正有效的互动联系机制,公共技术平台和产业化支撑平台建设严重滞后。
3加快浦江县光伏产业发展的对策
3.1加强组织协调,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3.1.1成立“浦江县LED和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强对产业发展的组织和领导,定期召开由成员单位及重点企业参加的产业发展联席会议,通报产业发展情况,制定工作计划,解决重大问题,协调相关工作。搭建企业融资平台,有效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LED和光伏产业的信贷资金投入,创造条件支持重点企业在证券市场上市融资或通过发行债券筹措资金。
3.1.2尽快成立太阳能光伏行业协会,组织开展学术活动、信息交流与咨询服务,制订产业发展规划,为政府决策提业分析报告和发展建议,协调联盟内外部关系,规范行业竞争秩序,促进产业融合。
3.1.3建立LED和太阳能光伏产业专项发展基金。用于对LED和太阳能光伏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企业技术开发、新产品开发的引导。
3.1.4对LED和太阳能光伏产业生产企业实行优惠的财税、土地与规费政策。在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推动科技创新和扶持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实施促进该县LED和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3.1.5加大政府采购与扶持力度。制定该县鼓励LED和太阳能光伏产品应用的实施意见,编制LED和太阳能光伏产品政府采购办法,大力推广使用LED和太阳能电池等节能产品,规划建设应用示范道路、广场和示范景区(绿地)及示范小区,鼓励开展屋顶或建筑一体化太阳能发电试点示范工程,推动并网发电应用。
3.2鼓励自主创新,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
鼓励和引导企业建立技术开发机构,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产学研联合,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努力掌握核心技术。积极鼓励企业参与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对企业承担建设公共平台由政府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
3.3整合产业资源,优化产业布局
按照“垂直分工、水平整合”的思路,围绕扶优扶强,充分整合产业资源,促进产业集约化发展。培育和扶持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技术先进、主业突出的行业骨干企业,带动产业链整体水平提升。鼓励优势骨干企业根据发展需求,实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战略重组,实现宽领域、深层次的资源优化配置和低成本扩张,促进各类资源向重点企业集中,发挥重点企业在产业分工中的优势和特长,实现做强做精做优的目标,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在大力鼓励光伏企业与国内外光伏大企业的配套协作或战略合作的同时,突出对区域内现有重点企业、核心企业的支持与整合,形成行业协作优势。
3.4围绕产业和技术瓶颈,强化招商引资,完善产业链条
继续强化欧、美、日重点企业的招商引资,抓住台湾光伏产业转移的契机,根据自身太阳能光伏产业链的现状,充分利用各种优惠政策,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研发实力强、生产规模大的世界知名企业,壮大太阳能光伏产业规模,提高产业集聚度和发展水平。重点引进LED外延片、大功率LED封装及半导体与光电关键零组件生产企业,大力培育光伏发电专业设计和施工企业,促进产业链拉长增粗。要在引进产业资本的同时,加强核心、关键技术和高层次技术、管理人才的引进,积极鼓励企业在浦江县设立研发中心,推动太阳能光伏产业由生产制造向自主研发的方向转变。同时,发挥我市在技术和人力成本方面的优势,鼓励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集成LED和太阳能光伏技术,加快开发新一代终端应用产品,实现产品的差别化、多样化和风格化。
3.5加大对外交流合作,加快国际化步伐
坚持“引进来、走出去、本土化”的原则,鼓励企业积极主动利用各类科技资源,引进实施科技合作项目,通过区域科技合作带动技术、项目和资本向浦江县转移。以科技交流活动为平台,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学术研讨会、洽谈会、交易会、展销会等各类对外交流活动,定期举办新能源、新光源产业论坛,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和渠道,不断建立新的合作网络,努力拓展新空间,进一步加强与日本、台湾、德国等先进地区和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加大对LED和太阳能光伏产业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合作研发的推动力度,鼓励企业通过引进技术、引进人才、委托研发、合作研发等多种手段提高自己的科技创新能力,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
光伏产业的优势范文4
[关键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链;图谱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5595(2012)03-0024-04
一、引言
产业链的形成源于产业集聚理论。它是以产业“一业为主”的集聚特征所逐渐形成的生产资料与产成品、主导企业与辅助企业、上游生产与下游生产等关系的结合,是各种要素的有机结合。产业链式的依存关系促成有效的生产方式。研究产业链不仅研究产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连接关系,也研究企业之间的供应关系和价值形成。从概念上讲,产业链是指围绕某个产业(或某类资源)在某区域内由众多企业共生于一个生产体系中相互依存、互为作用、共同发展,促进产业不断衍生的生态综合体。或者说,产业链主要是基于各个地区客观存在的区域差异,着眼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借助区域市场协调地区间专业化分工和多维性需求的矛盾,以产业合作作为实现形式和内容的区域合作载体[1]。总之,产业链的培育与构建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将发挥不可或缺的功能。
光伏产业是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对以硅材料的应用开发形成的光伏产业链的理论构成与图谱表达进行梳理,有其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有利于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形成。
由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及相关配套的企业和设施形成的互为依存、相互作用、不断扩张的链式形态,有利于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形成。目前,区域竞争力的比较主要表现为“龙头”企业之间的竞争、产业链之间的竞争、对产业链控制能力的竞争以及新产业区之间的竞争[2]。其中,产业链之间的竞争处于核心地位,对一个地区产业与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梳理光伏产业链群是实现深入研究区域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也是关键环节。光伏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属于朝阳产业,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及时对光伏产业链群进行梳理,具备一定的前瞻性。
其二,有利于区域比较优势的充分发挥。
光伏企业的有效集聚是实现地区经济较快发展的捷径之一。在当今世界,产业配套性、市场潜力等已成为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因素。梳理光伏产业链能切实了解光伏产业的市场潜力以及产业配套程度,便于有计划地完善光伏产业链,充分发挥集聚效应,进而降低成本、促进创新、改善产业布局,有利于区域比较优势的准确识别及充分发挥。
其三,有利于识别发展障碍,规避产业风险。
光伏产业属于朝阳产业,目前对其产业链的梳理还远不成熟。梳理光伏产业链,能够有效识别光伏产业发展中的技术壁垒和发展障碍,从而有利于有效规避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风险。总而言之,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增长经验已表明,产业链群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经济现象,进行光伏产业链群的梳理能够为相关部门制定有效的产业政策提供有力依据,有利于推进光伏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光伏产业链的图谱表达方式
(一)光伏产业链图谱表达的理论基础
随着能源的日益稀缺以及使用传统能源所产生的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益严重,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太阳能的开发利用问题,已为业界普遍关注。利用太阳能的最佳方式是光伏转换,就是利用光伏效应使太阳光照射到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所谓光伏效应,是指光照使不均匀半导体或半导体与金属结合的不同部位之间产生电位差的现象[3]。它首先是由光子(光波)转化为电子、光能量转化为电能量的过程;其次是形成电压过程。而该领域目前主要使用的半导体材料是硅材料。硅材料的应用开发形成的产业链条就称之为光伏产业。光伏产业包括高纯多晶硅原材料生产、太阳能电池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相关生产设备的制造等[4]。上游主要为高纯多晶硅原材料的生产,涉及工业硅(金属硅)的生产和提纯,这是实现光能转换成电能的基础。中游则为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生产。在上游提供的原材料基础上,通过对多晶硅硅片的制绒、蚀刻、扩散、烧结、印刷等制成太阳能电池或电池片,完成这项光电转化的太阳能电池是太阳能发电的关键,也是光伏产业链上的一个重要环节。下游为太阳能电池组件和应用系统环节,以实现太阳能的现实运用,例如并网发电、离网发电等[5]。随着太阳能开发利用技术的突飞猛进,以硅材料的应用开发逐渐形成的光伏产业链正不断扩大并推广到应用领域。
光伏产业的优势范文5
关键词:光伏产业 福建
一、福建太阳能产业发展现状
福建省非常重视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2007年4月起,先后出台了《福建省促进LED和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2007~2010年)》《太阳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07-2009》,《福建省新能源振兴实施方案》。这些文件包括推进公共应用,奖励自主创新,推广ED和光伏产品,对产业实行优惠的财税和用电政策,鼓励优先采用省内生产的LED和光伏产品,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等。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近年来,福建省太阳能光伏产业迅速发展,已经形成矿山开采、粗晶冶炼、精制提纯、晶体制作、硅片切割、扩散印刷、组件封装等环节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2010年LED和太阳能光伏产业规模约200亿元,其中LED外延片和芯片产能占全国50%以上。主要分布在福州、厦门、漳州云霄、龙岩永定、泉州晋江和南安、莆田城厢等光电园区。
工业硅。福建硅矿资源丰富,产量约占全国的9.4%,世界的6.7%,是国内乃至世界上品位,纯度最高的矿区之一,这为当地较低成本获取多晶硅原材料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储备。福建省的硅石资源丰富、品位高;而且小水电站遍布全省各区,由于丰水季节电价较低有利于与硅矿资源配套,降低了生产成本,为福建省的初级硅提纯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目前省内硅材料生产企业多集中在硅石资源与水电资源相对丰富且配套的山区县,尤以三明、龙岩地区为主。2010年福建有各类工业硅冶炼企业40多家,工业硅年产量约10.85万吨,产能20余万吨,已成为国内重要的工业硅生产地。
多晶硅材料。目前,福建省还不能规模化生产太阳能级硅材料,均由省外国外采购。2010年福建多晶硅产量614吨,仅占全国的0.14%,世界的0.04%。福建的企业、科研单位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就一直在探索采用物理冶金法从工业硅中提取高纯度硅相关技术。长期以来福建多晶硅提纯技术落后,2012年8月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所承担的太阳能级多晶硅材料提纯关键技术研发及检测服务平台标准化建设项目通过验收,项目成果已在福建亿田硅业有限公司获得应用,大规模产业化在即。
太阳能电池制造。福建晶硅电池目前不具备规模生产能力,但非晶硅薄膜电池有优势,南安市三晶电力阳光有限公司,福建钧石能源有限公司,台资企业创辉,金宝利公司等一批光伏电池企业先后建成投产,2009年福建太阳能电池组件产能达500兆瓦。福建LED和光伏产业专业园区建设已进入,企业超150家,产值超100亿元。全省12个专业产业园区,分布在福州,厦门,泉州及云霄,华安,长汀等地,区域性光电产业聚集效应显现。福建光伏产业链正逐步完善,发展规模也跃居全国前列。
经过多年的发展,福建光伏产业的产业链比较完整,上游有多晶硅生产企业、硅片生产商,中下游则有阳光大地等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企业。自2011年以来,受债务危机的影响,欧洲光伏市场需求下降,这对福建光伏产业造成重创。在困境面前,只有促进国内市场发展,光伏产业才有可能得以突破重围,健康发展。
二、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前景与趋势
随着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益突出今天,人们不得不越来越依赖新能源,太阳能光伏发电是最具发展前景的新能源发电技术,今后会不断地发展壮大,并最终成为人类能源的主体。太阳能光伏发电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首先是资源丰富,且不会枯竭,是可再生清洁能源,特别是光伏发电过程不耗水,光伏电站建设不受水资源制约,可以在任何空闲土地上、特别是可以在沙漠土地上建设光伏电站。其次是光伏电池安装建设简单,装机规模灵活,运行管理方便,既可以利用空旷场地进行建设,也可以与建筑物结合建设,几乎不需要进行运行维护,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
福建省“十二五”能源发展专项规划提到至2015年全省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10万千瓦。新增太阳能热水器40万平方米,2015年累计保有量达100万平方米。太阳光伏制造业方面到2015年福建省要实现LED与太阳能光伏产业销售收入1200亿元以上,其中太阳能光伏产值达600亿元。但欧债危机及美国的光伏电池“双反”案件势对福建省这一产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只有加快启动国内市场,才能走出困境。
太阳能被视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国内市场潜力巨大,用途广泛。福建海岸线长、岛屿多,太阳能可供应岛上居民用电和渔民出海打鱼使用。城乡公交亭使用太阳能的棚顶,既能遮风避雨,又能充电照明。太阳能还可用于农村灌溉用电,解决景区、偏僻农村用电难,也可用于城市夜景工程,既经济又省力。
2011年我国光伏安装量达到2.2吉瓦,首次突破吉瓦级,成为全球第三大光伏安装国。从资源优势、技术水平、生产能力、产业基础等各方面来看,我国都已具备了加快启动光伏市场的条件基础。而迫切需要生产生活用电并拥有丰富土地资源的农村市场,则成为光伏内需的新增长点。
光伏系统初始投资成本及发电成本大幅下降。2008年,国家批准的4个上网的光伏系统上网电价是4元/ k W h。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底和2009年初光伏产品价格出现了大幅下降,使光伏电站建设的初始投资大大减少。2009年3月,国家能源局启动的特许权招标结果,产生了1.0928元/kWh的上网电价,光伏发电成本已经不像早些年那样高不可攀。并网型地面光伏系统和附加在建筑物屋顶的光伏系统初始投资已经下降为2万~2.5万元/ k W p,在资源条件好的地区,上网电价已经接近1元/kWh。离网系统的初始投资,也已经下降到约4.5万~5.5万元/kWp。
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主要供应两大应用领域,一是电站建设与商业供电,一是居民消费品及照明应用。目前电池组件价格的下跌总体有利于下游应用产业降低成本,增强其产品竞争力,延展应用领域等。太阳能电站发电成本目前已降至每千瓦时0.8元,预计未来仍将持续下降。虽然与煤电0.2至0.3元的发电成本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但从环境成本及成本趋势等综合分析,太阳能发电已日趋现实。一旦通过提高太阳能转换率降低电池生产成本,最终实现光伏发电平价上网,中国光伏业将彻底完成从政府补贴型向市场驱动型的转变,整个行业才能迎来变革式的大发展。
三、光伏产业存在的问题
近20年来,光伏产业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但同国外相比在总体生产水平上还有很大的差距,光伏产业“两头在外”,福建没有高纯多晶企业,光伏应用市场弱小,即外销工业硅――购进高纯多晶及电池片――外销电池组及太阳能产品(太阳能灯及工艺品),市场、原料均高度以来外部,市场风险大。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不尽如人意,存在核心技术落后、产业链发展不平衡、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而产业链的发展与产业前景关系密切。其主要表现以及制约因素有以下几点:
1 、生产数量巨大,国内消费较小。虽然现在我国太阳能电池制造厂的生产能力较大,但其成品主要出口,国内的需求并不是很大,这就势必造成生产与消费的不均衡,同时也就制约了光伏行业的发展。福建的光伏应用市场。我国生产的太阳电池连续5年96%以上出口,国内安装量不足2%~4%。2009年我国当年安装量约占全球2.2%,累计安装量只占到1%左右。目前省内光伏应用产品基本是太阳能灯系列,以外销为主。
2、 主要材料需进口。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是太阳能电池板,而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原材料为晶体硅,在目前就技术而言,我国的硅生产能力虽然达到一定的水平,但是大多数还是需要进口,然而成品加工完毕以后又大多数出口,这就造成了“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发展模式,造成了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和应用市场发展出现极大的不平衡,极大严重阻碍我国光伏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同时国外对光伏行业的一系列政策等都会给我国光伏产品的出口带来直接影响;
3、 光伏技术研发投入有限,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相比国外而言,我国的光伏技术比较之后,另外,虽然国家近几年的投入资金研发的力度比较大,但是总体比国外还相差甚远。再者,在国内对光伏行业的教育力度还远远不够,国内大学中开设与之相关专业的本科学校共计两所。这就造成了相关的专业人员的短缺,从技术方面极大地制约了行业的发展;
四、光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资源日趋匮乏,可再生能源逐步为人所重视的今天,光伏产业前景依然被看好,目前的困境只是暂时的。那么,靠什么来复兴光伏产业呢?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鼓励、扶植,这就相应的给光伏发电企业带来了又一个春天。对于光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从以下几点来着手:
1.加速启动国内市场
随着2014年1月23美国第二次对中国光伏产品发起“双反”调查,意味着今后相当长时间,我国光伏产业主要依赖国际光伏市场的状况将难以持续,政府必须着力扩大我国国内光伏发电市场,为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提供基本的支撑。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煤炭占能源消费结构的70%左右,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压力巨大,发展光伏发电势在必行,国内需求是新兴产业发展的动力。2011年我国新增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220×104kW,仅为欧盟新增容量的1/10,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太阳能发电上网发电的比例较低,除了技术水平因素外,太阳能发电并网消纳不足更多是体制原因,是体制性过剩。在新能源领域,中国无疑具有优势,最大的优势在于广阔的市场,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能源需求增量大,而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比例微小。太阳能资源的主要特点是分布广泛,有太阳照耀的地方就有太阳能资源,因此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优势是分布式应用,应该采取与用户用电相结合的方式安装光伏系统,低电压接入配电网,实现就近开发就近利用,不应该集中建设大型光伏发电,以远距离高压输电方式利用,或者说至少在近期不应该以这种方式大规模建设光伏电站。
2.推进行业兼并整合
解决光伏产业产能过剩必须经历行业整合,这是一个残酷的过程,也是一个重生的过程,政府应该拯救光伏行业,施以必要“援手”维持中国光伏产业的国际地位,不能由于一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保护使其受挫。我国太阳能产业在国际上已经占有一席之地,维持领先地位是使我国在新能源革命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障,同时一些龙头光伏企业已经存在“大而不倒”的问题,光伏产业的兴衰已经影响到银行贷款、当地就业、地方税收等方方面面,如果出现大规模的倒闭潮,必将引发关联企业破产、银行受损、失业增加等一系列严重问题。不过,“救市”不是救企业,而是救行业,政府应该在光伏企业整合过程中,尽量把手从企业当中抽出来,将企业的优胜劣汰交给市场决定,只要加强行业指导即可。
3.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危机本身也是机遇,面对当前我国光伏产业的困境,光伏行业应该加强技术创新、降低成本、提高转换效率,通过技术取暖来度过寒冬。光伏发电技术包括光伏电池材料、光电转化效率、光伏电池生产装备、光伏系统集成和建设,以及以光伏发电系统为主的电力系统的运行管理等等,目前这些技术仍然处于发展初期,全球的差距并不很大,但我国光伏发电技术及其应用水平相对落后,缺乏自主创新和发展能力,要使我国光伏产业在未来的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光伏发电技术的研发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就要加大光伏产业技术创新力度。福建省太阳能产业发展重点:一是太阳能电池为代表的光伏产业。重点发展低成本太阳能级硅材料提纯工艺技术及其关键设备、高光电转换率的晶体硅电池和薄膜电池;发展太阳能发电、太阳能LED一体化、太阳能光电建筑一体化、离网型太阳能发电模块化产品,支持开发大功率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集成设备,推进太阳能光伏专用玻璃、电池生产辅助材料、组件封装用相关辅助材料、照明器件等配套产业发展,发展硅锭和硅片制造、太阳能电池制造以及封装等光伏制造设备,形成晶硅铸锭、硅片切割、电池组件、光伏发电产品、辅助材料及装备、工程设计施工与应用产业链,逐步实现太阳能光伏产业相关制造设备省内配套。二是太阳能发电设备。重点支持开发或引进大功率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集成设备。到2015年,产业规模将突破1100亿元,其中LED500亿元,太阳能光伏600亿元。
4.转变政府补贴方式
光伏发电与常规电力相比经济性较差,目前尚缺乏市场竞争力,要通过优化资金使用,以有限的补贴带动尽可能多的光伏发电,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和竞争机制,促进光伏发电成本不断下降,最终达到可以与常规电力相竞争的水平。近年来推动的“金太阳工程”就是以投资补贴的方式支持用户端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但实施的效果并不理想,应尽快调整新能源产业政策,把政策重点由过去的扶持产业转到培育与扩大国内新能源市场方面,促进新能源产业从生产到消费的均衡发展。要改变补贴方式放大带动效应。将光伏发电补贴方式从补贴装机改为补贴发电量,从补贴发电端改为补贴用户端,补贴发电量可避免虚报装机、以次充好,补贴用户端相当于降低了部分销售电价水平,可比补贴发电端效率提高数倍。
参考资料
1、魏政,于冰清:《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探讨》[J].中外能源,2013(6)
2、邓洲:《国内光伏应用市场存在的问题、障碍和发展前景》[J].中国能源,2013(1)
光伏产业的优势范文6
【关键词】光伏产业;多晶硅;可行性研究
一、多晶硅产业发展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常规化石能源已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原油方面,我国从2009年开始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1%以上,到2011年已经达到了55%以上。据专家预计,202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超过60%。据中国工程院完成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油气资源战略》对中国油气供需态势的基本估计:2020年中国将消费石油(4~5)×108吨,中国2020年年产石油约1.8×108吨,供求矛盾长期存在;2020年中国将消费天然气2000×108立方,而中国2020年年产天然气约1200×108立方,需进口800×108立方。能源成为制约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目前人类面临的问题正是:常规能源资源枯竭,但能源需求递增,能源问题已日益成为制约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
为了解决能源问题,人们已经发现:作为新能源之一的太阳能的开发与利用,与煤炭、煤化工、生物燃料等替代能源相比,有着成本低廉、用之不竭、环保经济等无可比拟的显著竞争优势,成为人类新能源利用的首要途径。因此太阳能光伏产业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产业应运而生,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实行“阳光计划”,开发太阳能资源,寻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太阳能光伏产业已经成为21世纪的宠儿,而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多晶硅产业的支撑。
晶体硅是太阳能光伏材料的主要原料,其中直接以多晶硅制造的太阳能电池占56%,以单晶硅片制造的太阳能电池占29%,而单晶硅是用多晶硅拉制成的,两项合计占到85%。
表1 太阳能电池用各种材料所占比例
从光伏产业链条来看,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生产过程(多晶硅原料―单晶硅拉制/多晶硅浇铸―硅片切割―电池制造―组件制造―产品应用)呈现倒金字塔状,进入壁垒最高的环节就是太阳能级高纯多晶硅原料的生产。
太阳能作新能源的重要内容,被国家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加以支持。先后出台了《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国发[2011]47号)《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一系列对新能源光伏企业利好政策。
二、项目概况
拟投资约110亿元人民币,采用改良西门子技术,主要建设装置包括:四氯化硅“冷氢化”转换系统、三氯氢硅提纯、多晶硅还原装置、尾气回收系统、紧急排放处理和工艺排放处理系统;建设门卫室、行政楼、维修间、变电站、实验室、控制室、电气室、废水处理系统、存储罐区、消防水罐等配套基础设施。
项目建成后,本项目预计新增销售收入120亿元,新增利税约30亿元,可直接新创造就业岗位5000余个;充分利用当地煤炭、电力等资源优势,利用多晶硅产业龙头作用,培育和发展壮大当地的光伏产业;同时可带动机械、服务等配套产业的发展,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项目总规模为30000吨/年;按10000吨/年三条生产线建设。项目一次规划,分期实施。一期工程首先考虑建成一条10000吨/年生产线;二期工程考虑两条10000 吨/年生产线。
三、拟厂址选择
(一) 建厂地点的自然条件
金山开发区位于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西,东临国家级开发区北距内陆口岸二连浩特490公里,西至草原钢城包头120公里,西南距鄂尔多斯天然气田480公里,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呼和浩特地处环渤海经济圈、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三大战略交汇处,是“呼包银”经济带的核心及“呼包鄂”金三角中心。是人口最密集、交通最便利、工业最发达、市场容量最大、购买力最强的黄金地带。
(二) 建厂地点的社会经济条件
内蒙古金山经济开发区是土默特左旗旗委、政府开发建设的工业园区,于2002年启动建设,现已成为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发区规划面积84平方公里,以京兰铁路为界分为两区,北区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新区规划面积66平方公里。新区科学布局了六个功能园区:电力载能园区、精细化工园区、现代物流园区、装备制造园区、科技创业园区和综合服务区。几年来,开发区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0亿元人民币,建成了较为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截止目前,共引进企、事业单位124家,累计引进资金236亿元人民币;形成了以乳业、化工、电力、物流、装备制造五大产业为主导的,兼有新材料、新能源的现代化工业园区。
四、国外市场分析
(一)产量分析
多晶硅是半导体和光伏产业的上游产品,其发展严重制约着半导体和太阳能产业的发展。最近10年来,多晶硅的需求量随着全球光伏发电热潮和半导体行业的快速发展以每年约40%以上的幅度急速增长。
(二)需求分析
2010 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达到15.7GW左右,与2009年7.2GW的增量相比,增长率达到120%。2011年的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将增加至19GW,比2010年仍有20%左右的增长。据CMIC分析2012~2014年,全球光伏装机量预计将继续保持20%~25%的增速,国际光伏市场发展强劲。
多晶硅进口量持续增大。每年以近2万吨的进口量在增长,2012年,我国进口多晶硅8.28万吨,同比增长28%,主要进口国为美国、韩国和德国。而出口仅在1000-2000吨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