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音乐教育的核心素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音乐教育的核心素养范文1
阳骏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音乐学院
摘要:柯达伊教学法是一套比较科学的音乐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主张以唱为主,主张重视儿童的天性。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为
柯达伊教学体系在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发展提供了沃土,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为柯达伊教学方法的应用提供了物质保障,素质教育
的发展音乐教师水平的提高为小学音乐的学习提供了雄厚的师资力量,现阶段小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为柯达伊教学体系的应用提供了
用武之地。为了使柯达伊教学体系更好地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贯彻落实,在教学中要重视小学音乐教育,逐步改变我国的升学体制,将
音乐课程的学习和其他课程的学习提到相同的地位,同时还应加强传统音乐教育的比重,强化音乐师资建设。
关键词:柯达伊教学法;小学音乐;教学
柯达伊教学法是由匈牙利著名作曲家、教育家佐尔坦?柯达
伊总结出的一套科学的音乐教学法。其倡导的音乐普及教育、民
族音乐教育观和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等理念,对欧洲及世界音乐教
育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如今柯达伊教学体系已经普遍传入我
国,但是小学音乐教育中对于柯达伊教学体系的应用却很少。研
究柯达伊教学体系应用于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的可行性、使其很好
的适应小学音乐教育以及我国的小学音乐教师如何更好的掌握
柯达伊教学体系是笔者在文章中注重探讨的问题。
一、柯达伊教学法简述
(一)柯达伊教学法的理念
首先,是对音乐教育的重视,20 世纪初匈牙利受战争的影响,
文化艺术的发展非常落后,物质生活都得不到保障何谈音乐。因
此柯达伊认识到应当唤醒人民内心对音乐的喜爱。柯达伊把音乐
教育理念作为表达爱国思想的方法,引导人们重视音乐教育。
其次,以民族音乐为基石,音乐教材使用民族歌曲,并使用
母语教学。柯达伊反复强调民族音乐无可替代的地位,民族音乐
经历了历史的考验,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因此,儿童在使用
母语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具有先天的优势。
再次,音乐教育应当成为小学的重要课程,由于我国升学体
制的制约以及家长、学生的固有观念,始终认为音乐、美术、体
育是副科是不重要的。但是柯达伊认为恰恰儿童时期才是学习音
乐的黄金时期,家长和学生应当重视小学音乐的学习,学校也应
当聘请优秀的音乐教师,彻底转变对小学音乐课的认识。
(二)柯达伊教学方法的特点
1.以唱为主。小学正是儿童身体、智力快速发展的阶段,音
乐教育要顺应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符合儿童学习的节奏。小学
阶段儿童的语言能力快速发展,因此要让儿童多唱,这样既对儿
童身体发育有利,也能增强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
2.顺其自然。柯达伊认为:儿童的心理不成熟,兴趣很重要,
有兴趣注意力才集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应当顺应儿童喜好,不能
勉强,应当多引导,顺应其兴趣爱好。
二、柯达伊教学体系应用于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的可行性
(一)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为柯达伊教学体系在我国小学
音乐教育中的发展提供了沃土。我国传统音乐丰富多彩、形式多
样,这符合柯达伊注重民族传统音乐的理念,给小学音乐教育适
用柯达伊体系提供了基础条件。
(二)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为柯达伊教学方法的应用提供
了物质保障。改革开放后,我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尤其是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注重对精神文明的追求。家长也
有能力为子女学习音乐提供物质保障。对于乐器的购买、课程的
学习包括参加音乐会等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三)素质教育的发展,音乐教师水平的提高为小学音乐的
学习提供了雄厚的师资力量。小学音乐的学习,音乐教师处于非
常关键的地位,优秀的音乐老师能够更深刻的理解柯达伊教学体
系的精髓,能够准确无误的将柯达伊教学方法应用到小学音乐课
堂上,使学生能够真正的通过柯达伊教学方法,更好的学习音乐
课程,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
(四)现阶段小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为柯达伊教学体系的应
用提供了用武之地。小学生的音乐素养是柯达伊教学体系能否在
一知半解、没有兴趣,那么就不能很好的理解所学的音乐,任何
教学方法都无法适用。然而随着我国音乐文化环境的发展,人们
对音乐的认识和小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柯达伊教学体系在我国
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将会水到渠成。
三、柯达伊教学体系应用于我国小学音乐教育的建议
(一)重视小学音乐教育,逐步改变我国的升学体制,将音
乐课程的学习和其他课程的学习提到相同的地位,设置合理的课
程,禁止挤占、挪用音乐课程,将音乐课程的考核作为升学、评
优的标准。教师、家长、学生应当转变学习观念,重视对音乐课
程的学习。
(二)加强传统音乐教育的比重,现在许多儿童对音乐的喜
爱,大多来源于对流行音乐的喜爱,但是小学音乐教育应当注重
对我国传统音乐的学习。我国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传统
音乐中也有非常优秀的作品,传统音乐是经过了历史沉淀的、宝
贵的文化财富,只有在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发展、创新才能创作独
特的音乐,对今后音乐的学习、音乐素养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三)充分应用柯达伊教学方法,在小学阶段为学生的音乐
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柯达伊在研究音乐教育的同时不断吸收引
进优秀的教学方法,其独创的“首调唱名体系”增加了柯达伊体
系的灵活性。许多国家对柯达伊教学体系的成功应用,充分说明
了其优越性。而在我国许多已经应用柯达伊教学体系的学校中,
学生对其也是非常认可的,柯达伊体系便捷有趣,提高了学生的
学习兴趣。
(四)强化音乐师资建设,柯达伊认为:幼儿的音乐教育是
非常重要的阶段,因此对于音乐教师的水平和能力有非常严格的
要求。音乐教师应当接受过系统的音乐教育,除了具备基本的音
乐知识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音乐教师处于特殊的地
位,对于音乐教师来说,除了掌握课堂教学技能外,还应当有优
秀的音乐素养包括吹、拉、弹、唱等特殊技能,并且要把两者在
课堂教学中集合起来。优秀的音乐教师具有良好的品德,更重要
的是自己对从事小学音乐教育有很深的热情。教育机构应当加强
对音乐老师的培训,使老师的音乐教育水平不断提高,这样才能
对小学音乐教育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焦淼.浅谈柯达伊教学法在中国的实用价值[D].中国音乐
学院,2007年硕士论文.
[2]周晓艺.论柯达伊教学法在童声合唱教学、训练中的运用
[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
[3]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W].上海音乐出版社,
小学音乐教育的核心素养范文2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育;审美教育;地位;作用;改革
审美教育即美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表现形式之一,而审美教育又是音乐教育的核心所在。中小学音乐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在掌握一定音乐知识技能的基础上,逐渐提高审美能力,让音乐这门艺术,带给他们审美的愉悦,情感的共鸣及心灵的净化,使他们成为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的人。审美体验是中小学音乐课程价值的最主要体现。2001年,教育部修订并颁发了新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大纲》确立了新世纪新的教育观,它不再以传授音乐知识、音乐技能为主要目的,而代之以情感教育、审美教育为核心,在音乐创作、表演、欣赏等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新的音乐教育理念符合音乐艺术自身的特征及我国正在实施的素质教育的要求。但是,在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实施过程中,音乐课的这一价值并未得到足够地重视。音乐课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上,填鸭式地给学生灌输一些音乐知识与技能,这样不仅让学生丧失学习音乐的兴趣,也失去了音乐审美教育的作用,这与音乐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也是背道而驰的。
1.现状剖析
纵观我国目前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我们不难发现存在着种种弊端。据调查,很大一部分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们不得不扪心自问。学生喜欢音乐,这符合青少年发展的生理及心理特征。但是为什么一到课堂上,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就全无,甚至更严重者变成逆反及厌倦呢?这种结果不得不让人担忧。音乐课程的价值完全丧失了,审美教育无从谈起。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们没有很好地把握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基本教育理念,正视审美教育的重要地位及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审美教育的核心地位没有被确立。审美教育即美感教育,是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审美情操的教育,也就是美育。它以塑造完美人格为最终目的,以艺术美和现实美为教育手段。最早把审美教育作为一个独立范畴提出来的是德国著名诗人、美学家席勒,他说:“有促进道德的教育,还有促进鉴赏力的教育。”,“培养我们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的和谐。”[1]这是他对审美教育目的的精辟概括。审美教育的根本形式是艺术教育,中小学的艺术教育当中,音乐教育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中小学音乐的审美教育在整个音乐教育乃至整个教育环节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2 “专业化”与“非艺术化”倾向使得审美教育的作用难以发挥。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任何音乐都有它的感彩。贝多芬说:“音乐尽管它千变万化,但归根到底是精神生活同感官之间的桥梁。它能够确切地反映个人和人民的精神品质并反作用于人的思想意识及整个情感世界。”音乐通过人的审美感知,能迅速调节情感,引起共鸣。音乐的审美教育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热爱,更能让他们的情感随着音乐的情感而起伏变化,这种交融与碰撞是达到审美教育最终目的的必经阶段。审美教育能让学生从形式、气质、形象、情感等各方面感受到音乐艺术的魅力,从而提高音乐鉴赏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情趣。音乐修养的提高,势必促进道德修养的提高,也可以说,音乐审美教育的功能促进了道德主体育德的养成。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将“乐”置于安邦治国的第二位,提倡“礼、乐、御、射、书、数”六艺教育,他认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4]可见,音乐审美教育自古以来就发挥着重要作用。
2.改革初探
2.1 从《大纲》出发,贯彻《大纲》精神,摆正审美教育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地位。教育部新颁布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明确地指出了音乐教育中审美教育的地位,音乐教育为审美教育服务,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以审美为核心”是音乐教育的最基本理念。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牢牢抓住这一理念,真正地把音乐这门课程作为一门美育课,把音乐美的种子散播到每个学生的心里,让他们感受音乐美的无穷魅力,从音乐美中陶冶美的情操,养成美的道德,树立美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使他们“精神爆发出火花”,从而得到“比一切智慧、哲学更高的启示”(贝多芬)。
2.2 正确处理音乐知识技能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与音乐审美教育的关系。在任何音乐教育中,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掌握都是必要的,因为只有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知识与技能,才能更好地把握音乐表现的各种要素,更好地感受、理解音乐。然而,知识技能的学习只是为了达到音乐教育目的所采取的一种手段,而非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它真正的目的在于“培养人”,培养具有一定审美能力、审美情操的人。中小学音乐教育更是如此,提高学生的音乐爱好及音乐素养是首要任务。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当协同好音乐知识技能训练与审美教育的关系,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合理地适当地进行有关技巧训练,而不能以它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有这么一句话:“技术教学是短暂的,一段时间过后就会生疏甚至遗忘,而艺术教学是终生收益的。”[8]音乐欣赏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相关音乐知识的认识当然必不可少,但是这些只是为达到音乐教育目标的辅教学。唱歌教学中,也有技能训练的内容,如吐字、发声、气息训练等,这些追求的目标不是专业要求,而是普及性要求。在普通音乐教学中,只要能自然地运用嗓音来歌唱,使歌唱潜力得到一定地发掘,学生在歌唱活动中感受、体验、审视和表达音乐和音乐美就达到了教学目标。在音乐知识的教学中,不能沿袭从概念到概念的教学方法,要把整个音乐概念同感悟某个音乐对象相结合,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训练相结合,通过逻辑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形象思维能力。
2.3 充分利用文化市场中的文化艺术观赏及文化娱乐活动,在潜移默化中进行音乐审美教育。审美教育的过程是漫长的,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修养不仅仅在课内,课外的很多形式更加不容忽视。电视、电影、文娱晚会、文娱活动等等与音乐有关的艺术文化形式,这些对中小学生来说,平时接触很多,并对他们有着强大的吸引力。现在很多电视节目及电影中的音乐就有非常好的音乐,而且很多音乐也非常有价值。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平时在看电视、电影时多注意其中有显著特色的插曲、背景音乐等,与电视电影画面相结合,感受音乐强烈的表现力。这种视听艺术的融合,更能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审美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增长。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可以适当地把一些比较优秀的电影原创音乐带到课堂。学生也许对某部电影很熟,但是对跟电影同样出色的该部电影里面的音乐却几乎很少关注,这样教师就要做很好的引导。对那些获得很多大奖的电影音乐,它很有艺术价值,因此也非常有必要了解它。教师可以把片中的音乐分部分结合故事情节、电影画面给学生讲解,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音乐的音响中同时获得视觉与听觉的审美愉悦,加深他们对音乐及电影作品的印象和感受,更重要的是能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提高音乐修养。比较优秀的电影音乐如《狮子王》、《音乐之声》、《紫日》等,这些同时也很适合中小学生的口味,对他们审美能力的提高是非常有益的。另外还有大众的一些文化娱乐活动,也要对学生进行适当地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音乐活动。其次是对流行音乐的看法上。对待流行音乐不能持完全否定的态度,流行的东西未必全都好,但里面也有很多好的音乐,教师要引导学生区分良莠。像陈美的小提琴、理查德 克莱德曼的情调钢琴、雅尼的音乐、“神秘园”的音乐等等,这些音乐在年轻人当中就非常流行,而且这些都是些不错的音乐。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对这些音乐有所接触并适当了解,平时可以多看、多听,耳濡目染中也能提高他们对音乐的认识,从而促使他们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及良好的音乐素养。
小学音乐教育的核心素养范文3
关键词:中学音乐教育;现状与发展;策略
一.中学音乐教育的现实特征
1.观念陈旧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尊重每一个儿童,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而我们有很多教师习惯夸大自己的“主导”作用,把学生当作教学的对象。在音乐课上,教师为了确保“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教学目标得到落实,一味地强求学生进行枯燥的技能训练,不厌其烦地长时间地讲解乐理知识,上欣赏课,先由教师介绍曲名、作者、表现内容等,还没听到音乐,就先把学生限制在一个框框里,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代替了学生的亲身体验,极大地损伤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积极性。2.没能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世界上的一切发明创造都与已知元素密切联系,都建立在旧的知识基础上。实行传承性教育向创新教育的转变,不等于就可以降低对学生基础的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的要求,那种把“传承”与“创新”对立起来的做法是错误的。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的途径,变“学会音乐”为“会学音乐”。3.音乐课缺乏创新内容有些创新课脱离了音乐艺术的特点,打着音乐的旗号上成美术课或手工课。如有的教师让学生听一遍录音就让他们进行想象画,使学生的想象脱离了音乐情境而作漫无边际的幻想。把音乐之美置于创新之外,使创新成为一种虚设形式。4.考核内容与形式单一新课程对教学考核的标准不再作统一规定,考核标准呈现出较大的弹性和开放度,提倡学生自主评价,让学生在自主评价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目前中学音乐成绩考核,一般都是以期末一次性考核为主,考核内容与形式单一,考核标准僵硬化。考核时学生为了取得较好成绩,一味地迎合教学考核标准,这就禁锢了学生的思想,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此外,学生缺乏创新的自信,缺乏竞争意识;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流于形式,没有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和学生特点去选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不当,影响师生情感交流,限制了思维的灵活性等问题也应引起我们的关注。
二.中学音乐教育的本质特征
音乐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理论与实践两方面,中学音乐教育不同于其他形式的音乐教育,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点。
(一)音乐教育的教育性与审美性
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通过音乐教育“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因此,音乐教育的目标是人的素质教育。②审美性与创造性。通过音乐教育的审美及创造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美的鉴赏和表现,发展他们审美创美的能力。具体表现为:形象性、情感性。音乐中的旋律的起伏、和声的张驰、节奏的强弱、音色的变化,都能直接表达人的情感、塑造美的形象,以美感人,以情动人。(二)音乐教育的实践性与愉悦性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教学必须通过音乐操作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进行技能技巧的训练,提高学生在音高、节奏、速度、力度、音色、调式、曲式等方面的技能操作、为更好地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打基础,使学生在歌唱、奏乐、欣赏、创作活动中去表现音乐、抒发其情感,发展其个性,并从中接受教育。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必然会产生愉悦的心情,健康、高雅的艺术会使生理愉悦升华为审美愉悦,在精神上获得享受。
三.充分发展音乐教师科研水平
音乐教师应该强化科研意识,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勇于探索,以科研促使创新,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
小学音乐教育的核心素养范文4
教育创新是提升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关键点,以当前小学音乐教学工作开展情况为基础,结合近年来小学音乐课程教学经验,对小学音乐教育创新工作进行分析,以期可以有效提升小学音乐教学质量。
关键词
教育创新;小学音乐;策略
从教育角度进行分析,创新教育是一种将学生放在核心地位的教育方式,其侧重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通过有效创新音乐课堂教学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可以健全发展。基于此文中主要以人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为例,针对小学音乐教学中创新教育策略进行分析。
一、小学音乐教育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其一,音乐作为我国文化历史的结晶,流传至今的音乐大部分都是对国家经济发展与社会文明发展有益的内容。小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若是教师可以开展创新教育,将会培养学生音乐素养,进一步陶冶学生的心灵。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融入创新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成更多优质音乐作品的产生,对于培养学生爱国情怀与核心素养具有较大帮助。其二,在当前大力宣扬文化软实力的当下,音乐是民族文化的关键构成,对国家经济、文明、历史、文学等要素发展具有不可取代的现实意义。因此,我们需要在实际开展音乐课堂教学活动中实施创新教育,此举十分有利于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其三,我国五千年文明发展长河中产生诸多影响至今的音乐,我国作为具备不可计数出色音乐作品及音乐文化的发展大国,必须要创新研发具备“中国特色”的音乐文化教育机制,这有利于继承优秀音乐文化,强化国家软实力。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小学音乐创新教育具备前瞻性发展内涵,小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接班人,必须要具备较强创新能力与音乐素养,因此我们需要在小学音乐教育活动中,积极开展创新教育。
二、当前阶段小学音乐课堂教育发展情况
(一)教育观念守旧,缺乏正确认知
据现有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小学音乐课程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实际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经常存在课时设置不合理的现象,甚至有部分教师及学生家长认为没有必要开展音乐课程。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对音乐课程教学价值性认知不到位。虽然有些管理部分与学校方面已经开始落实素质教育,但是依旧受限于应试教育,将升学率视作教育发展目标,并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表现及教师工作质量的唯一标准。同时,音乐、美术等课程暂时没有成为考试科目,许多教师为了可以晋职评优甚至存在私自占用音乐课的现象。
(二)音乐教育设备投入力度不足
音乐器材作为小学音乐教师开展教育工作得以有序进行的物质保障,也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优化改进教育方法,提升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但是从当前发展情况来看,许多小学存在教学条件差,缺乏音乐教学器材的问题。具体体现在:缺乏专业的音乐教室;缺乏音乐课堂教学中所需的音乐器材与相应的电子教材、音像资源等。由于教育条件的缺失,导致课堂教学活动变得十分呆板。即便是教师充分发挥自我教育潜能,也很难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除此之外,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唯一标准的评价制度是导致音乐教学长期停滞不前的重要因素。教育改革不应该是停留在表面工作,而是将切实创新课题教学活动,深度剖析新课程教育标准,精心设置课堂教育活动,进而有效解决以上教育问题。
三、小学音乐教育创新的具体策略
(一)不断刺激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音乐创新思维
对于小学教育阶段学生而言,灌输式知识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创造能力。在我国现行的教育机制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凸显出如下几个问题:教师在实际开展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是关注教材中知识的教学与学生考试成绩的好与坏,严重忽视了小学生音乐创新思维的培养。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自主参与并接纳音乐知识,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合理设置一些有趣的音乐活动,以此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音乐《唐僧骑马咚得咚》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西游记》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图片中的人物是出自哪部动画片,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随后引出本节所要学习的内容。或者引导学生分角色表演童谣故事,要求学生说出人物的主要特点,由教师读前半句,后半句由表演这个人物的学生来读,师生交替读童谣。此举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进一步加深了学生的学习印象。除此之外,小学学校方面需要不断提升自我对音乐课程的重视,定期举办多种形式的音乐竞赛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悟音乐的艺术性,进而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音乐创新能力。
(二)充分融入情感因素
音乐作为人们情感表达的物质载体,观众赏析音乐的目的旨在获取情感体验,高效的音乐课堂教学,通常情况下都比较关注真实情感的表达,我国作为56个民族的集成体,每个民族都具备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音乐色彩,不同的地域文化造就了形式各异的音乐创作风格。教师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学生细致讲述歌曲的产生背景,通过反复朗读歌词,深入体验歌曲背后的内涵,将情感融入教学中,不断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音乐《各族小朋友在一起》这一课时,这是一首弘扬民族团结的儿童歌曲,节奏鲜明欢快。歌曲为一段体,平行结构,第一、二乐句与第三、四乐句旋律基本相同,最后结束在主和弦的三音上,具有总结性和抒情性。教师可以从《好朋友》过度到《各族小朋友在一起》,引起学生拓宽好朋友的概念,如“各个兄弟民族的小朋友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全世界的小朋友都是我们的好朋友”,这样一来,有效扩宽学生的心胸,在唱歌时学生的感情也会变得更加真挚。
(三)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素养与教育能力
教师自身教学能力与核心素养的提升,对于提升音乐创新教育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也是落实音乐创新教育的主要途径。因此,小学学校方面需要及时提高自我对其的重视,定期组织音乐教师培训,强化教师群体的教学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将生活化内容与音乐教学进行融合,尽可能多的教学有关音乐的知识,以此来有效加深学生对于传统音乐的认知,有效掌握更多的音乐专业知识,进而切实有效的开展创新教育。
(四)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设备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发展,科技逐渐成为人们现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人们获取信息、强化技能提供了诸多便利。因此,教师需要及时更新课堂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模式,将影像资料、教材内容、音频等资源进行有机融合,必要时配合一定实践操作,使教材中晦涩难懂的内容变得更为具体形象。这一做法对于提升小学生音乐鉴赏能力与音乐演唱能力具有较大帮助。同时,通过引导学生使用音乐器材,在实践中发现学习问题,解决问题,有效提升音乐素养,这也是小学音乐创新教育的主要方面。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创新教育对于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及继承发扬音乐文化具有深远意义。因此,小学音乐教师需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一视角入手,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融入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与创新能力。
作者:赵立秋 高志玲 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临沂青年路小学
参考文献:
[1]黄振.试论小学音乐教学创新能力培养[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小学音乐教育的核心素养范文5
一、音乐教育现状――智育化倾向
受应试教育等教育现状的影响,当前学校音乐教育存在着智育化的倾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音乐教学内容知识化
具体表现为:首先,音乐元素的学习过于强调认知,体现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乐理知识的学习。其次,歌唱教学不以审美体验为主旨,有的以乐理知识教学为主,有的以声乐教学为主,过于强调学生的发音,有的干脆为唱而唱,只要唱会了就可以了。再次,欣赏音乐多以非审美体验为主。
2.音乐教学手段知识化
具体表现为:首先,认知前于体验。比如在《美丽的黄昏》这课,有的老师在教唱完曲子后直接把学生分成三声部,告诉学生哪组先唱,哪组后唱,后唱的应从哪儿开始唱,嗦了很久,结果学生还是唱错了,然后又是一遍又一遍的强调。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就是未经学生亲身体验,直接把结果呈现给学生,从而造成学生理解上的障碍,学习效果差。其次,体验不以审美为主线。如,我曾听过一节课――《我的家在日喀则》,教学过程始终围绕教唱歌曲而设计,为了唱准音,唱对时值,教师是煞费了苦心,一遍又一遍地强调着各种音乐符号,让学生跟着老师一遍又一遍地唱,到最后,学生觉得无趣,教师也教得索然寡味。
二、回归音乐教育本质――“美”的活动
那音乐课的本质是什么呢?是老师和学生一起欣赏音乐,享受音乐的美,提高鉴赏能力。音乐是第一位的,感受是第一位的,表现是在感受到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连感受都没有好好地做到,谈什么表现?音乐老师的感受能力如果不比学生强的话,那还要老师做什么?如果老师不能带领学生更好地欣赏音乐,音乐课的价值又在哪里?感受性是天生的,但感受能力是可以培养的,欣赏方法是可以讲授的,这也是音乐教育安身立命之本。离开了这一点,音乐教育将成为无根的飘萍。
那我们应如何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如何回归音乐教育的本质呢?我想从以下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1.让歌唱成为音乐课审美活动的载体
人最自然的音乐实践和最原始的音乐审美都来自于歌唱。所以国际音乐家柯达伊创建的音乐教育体系的基本理念是“一切通过歌唱”。
2.通过能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审美兴趣
当前学校音乐教育的突出问题是学生对音乐课的内容不感兴趣。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让学生能动地参与音乐实践和音乐活动。能动参与是能力与动力相适应的积极参与,也是引起学生审美兴趣的前提。歌唱是学生最容易能动参与的音乐实践,所以学校音乐教育应以学生能动参与的歌唱实践为首要教学内容。
3.让民歌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习惯和情趣
音乐能培养良好的审美习惯已是定论。问题是用什么音乐,通过何种途径才能真正培养起健康的审美习惯。民歌是本民族人民经过成百上千年选择传承下来具有自然美的音乐。唱民歌最容易激发处于自然状态的学生的审美感受,所以中小学的音乐实践应该从唱民歌开始。
4.通过音乐审美愉悦让学生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歌德在他的名著《诗与真》“教育领域”部分中就把音乐当做一切的先导和核心:“不论孩子们以什么开始,他们总是在歌唱,相互地伴奏,舞蹈……”在我们这里,歌唱是教化的第一步,一切其他的都接着歌唱展开,并以歌唱为中介,在我们这里,最单纯的享受和最单纯的教学,都是通过歌唱得以活跃,并打下烙印的。我们让孩子们练习的方式可以是:唱出音来,学着用符号把它们写在黑板上,并且根据这些符号的提示,立即在他们的嗓子里重新寻找到它们,此外再配上词,就这样手、耳、眼综合起来练习,会比人们想象中的方法更快地掌握音乐艺术。
5.让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追求内心化
在音乐实践中让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内心化,克服学习音乐的纯功利目的,使音乐成为人生美好的内在修养,是人文音乐教育的最高境界。通过体验、实践、感受、审美音乐,让好的音乐引起孩子的内心冲动、内心喜爱、内心追求(审美是内心活动和外部的结合)是中小学音乐教育应努力实现的深层目标。
小学音乐教育的核心素养范文6
关键词:戴维・埃里奥特 实践音乐教育观 我国音乐教育 实践性
戴维・埃里奥特(David J.Elliott)博士现为纽约大学音乐与表演艺术系音乐教育专业教授和博士研究生导师,世界著名音乐教育理论家、作曲家,曾在多伦多大学任教,并在印第安那大学、西北大学、开普敦大学、北德州大学和里莫力克大学爱尔兰音乐中心担任客座教授。作为音乐教育理论家,戴维・埃里奥特博士在音乐教育专业所任教的课程包括音乐教育基础、音乐认知、研究方法、音乐课程发展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戴维・埃里奥特上世纪90年代以来提出的“实践音乐教育观”,引起了全世界音乐教育界的高度重视。
一、实践音乐教育观的论点简述
(一)多层面与多样性的实践性音乐教育基本主题
戴维・埃里奥特认为实践性哲学源于“音乐”是一种社会实践,①也就是说,每个具体的“音乐”实例实际上比音乐作品更多。他认为音乐实践活动实际上是一种由若干相互关联的层面所组成的社会集合体。
戴维・埃里奥特采用“音乐”一词的三种不同写法来概括实践性主题的基本内涵:(1)音乐(所有字母大写:MUSIC)是指世界上所有类型的音乐,包括世界上各种音乐实践活动;(2)音乐(第一个字母M大写:Music)指一种具体的音乐实践(例如:爵士乐);(3)音乐(所有字母小写:music)指音乐实践中的某一具体内容。
戴维・埃里奥特还认为,各种不同的音乐实践活动由各自不同的演奏技巧、独特的“音乐理解”所决定。他将“音乐理解”划分为两个部分,其中包括音乐表演者和听众。他认为“音乐理解”一词代表着实践活动,也就是说,音乐实践活动中的人应批判性地思考、反思,并能够创造性地和符合道德规范地进行表现和创作,以此来开展音乐创作活动和进行教学。
(二)全面的、以社会实践为主的音乐教学实践活动
戴维・埃里奥特认为,实践性观点是将音乐教育作为演奏实践活动,意味着对各年龄段、具有各种音乐能力和个人目标的学生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应当是具有批判性的、反思性的、创造性的,符合道德规范的,同时又具有爱心的活动。
戴维・埃里奥特认为实践性音乐教育的核心,是让各年龄段的人都能够进行终身音乐创作,②在学校或社区里欣赏音乐,也就是说,把音乐作为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的全面意义上的音乐,让学生参与表演和欣赏、即兴演奏和欣赏、作曲和欣赏、排演和欣赏、指挥和欣赏、听录音和现场表演,并通过学习来提高音乐批评能力。他强调,实践主义必须是师生间的互动、教与学的变革。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扮演一种或多种角色,如教练、导师、顾问、协调员、指挥、领导、资源人等。
(三)提高学生自身的自信与音乐欣赏水平,进而服务于整个社会的音乐教育
戴维・埃里奥特认为,教师在实践性音乐教学活动中可以帮助学生通过音乐享受、自我成长、自我认识,及通过持续不断的音乐活动来获得自信。同时,他特别强调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必须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价值感与责任感,还举例说明实践性音乐活动的社会价值,比如“活着的地球”音乐会、“青少年援助”音乐活动所、“音乐诗果酱”社团等。
戴维・埃里奥特的实践性音乐教育所强调的是进行多层面、多样性、全面的、以社会实践为主的、自身素质高并且有服务于社会意识的音乐教学活动模式。
二、我国现行音乐教育状况透视
(一)以“素质教育”为美育总目标之一,以审美为核心的新音乐课程标准
面对21世纪全球的科技与经济不断往前推演的时代,无论东西方都认识到,自工业革命后,独尊科技、偏重理性的教育内容与学习方式已无法满足新时代多元的需求。素质教育成为未来人才培养的必然之路,而这样的希望工程必须从小做起。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基础教育改革风潮应势而起,中国的教育再次迈步,出现新的气象。
1999年6月,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在教育实践的各个层面中,兼容并蓄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彼此间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此外,《决定》中首次从科学角度阐述了美育的作用及功能。如第六条指出:“美育不仅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决定》具体且系统地规范出学校美育的任务、目标及实施途径。如在中小学部分,应加强音乐、美术的课堂教学,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社会环境方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应为学校美育工作创造条件,继续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各类文化场所必须以免费或优惠方式对学生开放,鼓励文化艺术团体到学校演出等。
2000年初,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全国课程专家、学科专家和中小学教师代表,研究与制定了义务教育阶段和普通高中各学科课程标准。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更明确地体现以学生发展为主,反映了音乐教育与社会生活相适应的特点。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主,培养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获得终身学习音乐的能力及美感经验和审美价值的培养。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及主动学习、自我表现和创造性能力。
(二)目的与现状的反差
音乐教育的目的和内容、观念存在分歧,理念层次也存在较大分歧:多数教育者仍重音乐教育形式,而轻对非音乐本质的培养,强调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音乐教育的社会及娱乐功能;大学音乐教育则倡议多层面的音乐教育目标,倾向于整体性、综合性;大学专业音乐教师培育课程仍以专业音乐的课程培训未来的音乐教师,强调表演与培育精英的音乐教育;中小学音乐课程则是“面向全体学生”,以培养学生音乐兴趣为主。
其次,培养目标与升学制度存在分歧:目前,我国仍然以成绩来决定学生的升学,所以,在中小学与普通高中的音乐教学中,不能够很好地贯彻实施《决定》以及新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不可能面向全体学生,不可能更多地培养学生的审美体验与情操,反而更多地注重于部分可能选择音乐专业的学生,以专业的教学培养中小学生及普通高中学生,大多数是关注于学生的专业技巧的培养,因为专业技巧过关了,可以到更好的学校继续学习。所以,培养目标与升学制度存在很大距离,使新课程标准在我国的中小学及普通高中阶段举步维艰。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方面,比如农村地区普遍存在师资不足、资金缺乏等问题,这都为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带来了不便。
三、实践音乐教育观与我国音乐教育现状之异合
作为对传统音乐教育哲学思想的反叛,戴维・埃里奥特的音乐教育实践哲学思想对当今音乐教育哲学理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为学校音乐教育改革提供了可操作的、具有实践意义的理论依据。他的音乐教育实践的思想是建立在主客观统一的当代哲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他主张的音乐教育实践的基本观点“音乐是一种多样化的人类实践活动”的命题,是与当今世界多元文化格局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相适应的。可以说,戴维・埃里奥特的音乐教育实践理论,是随着时展而产生的音乐教育思想。然而,他的音乐教育实践观与我国音乐教育现状既有相似之处,又存在着巨大反差。
戴维・埃里奥特的音乐教育实践观强调音乐是一种社会实践。就学生自身来说,是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培养自身的音乐素养:首先具备基本的音乐听赏能力,继而具有音乐创造能力,最终成为社区及社会音乐活动的主力军,服务于整个社会。《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在教育实践的各个层面中,兼容并蓄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新音乐课程标准规定以“素质教育”为美育总目标之一,以审美为核心,显然,戴维・埃里奥特的音乐教育实践观与我国现行音乐新课标的目标不谋而合,两者对于提高全人类的整体素质及推进文化的繁荣都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然而,放眼现实,我们又与戴维・埃里奥特的音乐教育实践思想有着巨大的反差。也就是说,怎样评价音乐教育目标的可行性与实践性,怎样实施音乐教育?尤其是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如何进行音乐教育,如何培养有社会责任感、有社会价值的未来的音乐人?作为普通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可能马上更改现实,但我们应该反思:怎样平衡新音乐课程标准与现实的矛盾?如何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其实践观理念?
尽管如此,不管是戴维・埃里奥特的音乐教育实践观,还是我国新音乐课程标准,在出发点上都具有重要的社会发展意义,而主要的问题都是怎样有机地融入到实践的过程中,推动、引导社会的音乐活动及音乐文化的传承。
注释:
①②戴维・埃里奥特.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41,122.
参考文献:
[1]马达.戴维・埃里奥特和他的实践音乐教育观[J].人民音乐,2009(5).
[2]戴维・埃里奥特.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
[3]郑莉,金亚文.基础音乐教育新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