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降雨的作用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工降雨的作用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工降雨的作用

人工降雨的作用范文1

人工降雨一个小时左右能下雨,人工可以提高降雨概率和增加降雨量,但是不能凭空下雨。

人工增雨的普遍机理是通过碘化银的撒放,增加云层凝结核的数量,从而增加降雨概率和降雨量。但是,碘化银本身只有凝结核作用,在没有可形成降雨的云层基础上,无法完成降雨、增雨作业。

天气预报本身就是概率事件,人工降雨和增雨,对云层高度、厚度、浓度都有要求,所以一般是在实施人工干预前一段时间才能通知下来,很少能在天气预报之类的地方登出来,一般的预告,只是说,将在近期内进行人工干预。

人工降雨的效果还是很显著的,一般由气象部门和本地的民兵完成,通常是高炮作业也飞机抛洒。同样的人工作业,还有强雷预、人工防雹等等。

(来源:文章屋网 )

人工降雨的作用范文2

关键词:干旱地区;人工增雨;优化成套技术;设计思路

连续的干旱以及水资源的匮乏,是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关键条件。为了有效地缓解水资源匮乏的现象,减少灾害的发生,人工降雨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就开始备受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和认可。但是,因为相关的技术研发工作比较淡薄,专业技术以及设计思路过于落后,人工降雨的能力以及水平还是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为了提升人工降雨作业整体效果以及能力,干旱地区开始结合自身特点,研发了一套完善的人工增雨优化成套技术,它不但可以将空中的水资源进行高效的利用,提升人工降雨量,同时还给抗旱减灾、推动农业稳定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意义。

1 导致形成干旱地区的主要原因

1.1 气候条件

根据我国西北地区来说,每年的平均降雨量为400~800毫米之间。由于西北地区受到“世界屋脊”很大的影响,再加上青藏地区高原具备较高的高原热力条件,南亚季风比较薄弱,传送到我国西北地区上空的气流含量明显加少,就而导致我国西北地区发生干旱现象。其次,由于受到厄尔尼诺条件的影响。在这种条件的作用下,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温度加高,副热带高压也会随着升高,当东亚季风中的水汽分子和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交之后,便会引发我国东部地区出现明显降雨,北方地区出现降雪。反条件的作用下,我国西北地区处于下沉气流状态,常年置于晴天条件,因而出现干旱现象。最后,冷空气缺乏好时机。即使冷空气会给我国多个地域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是大部分的冷空气分子主要集中在我国的北方地带,在进行偏移时,由于受到秦岭的影响,导致大部分的冷空气无法越过高山,进而不能和暖空气构建成一个稳定的降低环境,因而导致出现干旱。

1.2 人为因素

西北地区的干旱面积在我国总面积中,占比为1:4,大多数的干旱区域被戈壁以及沙漠所覆盖,近几年来,随着沙漠化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这就给我国环境以及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而导致沙漠化的主要因素有两个,第一个是自然因素;第二个是人为因素其中,占比最高的就是人为因素。在人为因素中,占比最大的因素有两点,第一个是水资源开发应用缺乏合理性;第二个是植被被人们大量的砍伐。由于森林植被的缺少,导致西北地区沙漠化的面积越来越大,当发生土地沙漠化后,就会给西北地区的储水能力带来不利影响,进而加剧了西北地区干旱的程度。

1.3 人口增长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口的数量开始呈现上升的趋势,随着人口的数量急剧增多,就会影响了水资源的应用,虽然站在人均水量的角度来说,西北地区是较高的,但是这主要是由于西北总人口数量比较少。就一个区域来说,水资源的分布是扩散的,而人类的居住环境是集中地,特备是对于城市化发展的地区而言,因为人口的密集度较高,就会影响水资源的分布,当然,当人口的密集度达到一定标准时,就会导致水资源严重匮乏,例如,西北地区的集中城市,西安,乌鲁木齐等领取,由于人口数量过于紧密,就会使得水资源出现急缺的现象。因而,因为城市的快速发展、人口数量的增长,就会引发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2 人工增雨成套技术的主要内容

2.1 我国重点干旱地区主要降水云宏微观结构特征和大气水资源开发潜力研究

首先,以干旱地区的气候条件为依据,对降水云系气候特征以及云场配置关系进行全面的解析;其次,结合现代化的常规探空和加密时次的探空的相关资料,并结合组卫星以及雷达技术进行探测,进而开展降水云系剖面框架解析工作,同时对降水云系动力学特征进行探究。最后,对降水云系整体框架特点以及降水成原因进行明确。

充分借助卫星探测的相关数据来说云层的分布情况进行明确,并将云层高度、云层温度、云层含水量以及水分子分布等信息进行真实的反映,并借助微波辐射来对空中水气体的含水量进行确定,结合飞机探测出的相关信息和地面探测的降水物理框架信息,来对降水云系的主要特征进行评估,根据雷达回波探测的信息,来确定降水云系的降水特点。

2.2 我国重点干旱地区主要云型自然降雨机制和人工增雨技术途径的研究

人工增雨的技术途径主要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冷云催化增雨方式;第二种是暖云催化增雨方式;第三种是动力催化增雨方式。由于降雨环境以及条件的不同,就要采用不同的增雨方式。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当地的云层情况以及降雨机制,来合理的选择人工降雨的方式以及催化方法。我们可以借助探测数据以及数字模式的方式,结合当地的降雨需求,对该区域的降雨过程以及物理机制进行全面的分析,根据该区域的自身特点来选择合适的人工增雨方式,进而实现增雨效果的最大化。

3 人工增雨监测识别技术

在进行人工增雨时,需要对云层的具置进行明确,并选择合适的时间来进行催化。如果降雨层中含有充足的水分子,因而我们可以采用冷云催化增雨方式当作人工增雨催化作的标记。因此,我们要根据云层的不同,来进行实时监测,获得更多的作业数据,来对增雨的时间以及具体方位进行识别,进而有效的降低错漏作业的发生几率。

近几年来,虽然人工增雨探测技术得到了稳定的发展,但是和西方先进国家进行比较,在技术方面还是存在落后的趋势,已经有因为技术缺少合理的方案以及设备,因而影响应用效果,特备是针对一些重点干旱城市,抗旱救灾缺少完善的探测识别技术,影响人工增雨的质量。

加大对机载监测识别技术的研究力度,例如机载仪器综合处理技术、雷达探测技术以及卫星探测技术等,这些技术可以有效的提升人工增雨的效率。将这些技术进行集中,进而构成一套完善的监测识别技术系统。

云层在构成时,需要一定的空间条件,小到微米,大到几十千米,而物理参数用量设备只可以检测到某个别点,但是遥感探测设备能够对大面积的空间进行检测,但是所获得的数据属于综合性质的,不能获得具体的物理量值。中尺度气象场可以对云层降水的条件进行全面的掌控,因此,我们可以将这三种设备进行融合,可以获得具体的增雨信息,提升人工增雨效果。

4 结束语

总而言之,人工降雨作为一种利用效果较高的系统性工作,它不但可以有效的提升降雨数量,同时还能将空中水资源进行高效利用,进而达到抗旱救灾的效果。但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由于人们的乱砍乱伐、人口数量的急剧增长,这不仅导致我国水资源严重匮乏,同时还加剧了我国土地沙漠化的发展速率。而传统的人工降雨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城市的发展需求,就要采用干旱地区人工增雨优化成套技术,来加大人工降雨量,进而实现科技水平以及作业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钟宝太,吴兆峰.人工增雨优化成套技术设计思路分析[J].民营科技,2013,04:40.

[2]李宏宇,嵇磊,周嵬,等.北京地区人工增雨效果和防雹经济效益评估[J].高原气象,2014,04:1119-1130.

人工降雨的作用范文3

关键词:土工布;西江大堤;土工合成材料

中图分类号: TV8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土工合成材料是以合成纤维、塑料、合成橡胶等聚合物为原料制成的用于岩土工程的新型材料,置于土体内部、表面或各层土体之间,发挥加强或保护土体作用。近年来,鹤山西江大堤的水利工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土工布,特别是在水库围坝护坡工程上,通过不断的研究、试验,摸索出了一套土体特性的护坡土工布反滤方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1 概况

在鹤山市有一个被称为“威尼斯”的地方,这就是“古劳水乡”。古劳是鹤山市的一个镇,位于鹤山市的西北部。古劳地处西江河畔,滔滔的西江从上游流到这里,河面变得宽阔,大量的泥沙沉积下来,成为沙洲,形成一个个的冲积滩。从明代开始,人们先后在西江边上大规模修筑堤围,防范洪水,先后筑有大郡围、长乐围、前江围、独江围等。习惯上,西江边上的大堤称作“围”,堤围内鱼塘之间的小土墩称作“围墩”。古劳大堤,是古劳水乡众多堤围之中最长的一道,也是珠江三角洲修筑得最为坚固的堤围之一,它可以抵御50年甚至100年一遇的西江洪水,保卫堤内几十万人口、十几万亩良田,它还是一条高10米、宽8米的堤路,可通行汽车,成为鹤山市一道亮丽的风景。在历年洪水为虐期,险近许多堤围崩缺殆尽的情况下,此土堤独巍然不动,曾被时人赋予“铁围”的称号。

2 土工布的特性及技术指标

土工合成材料是岩土工程应用的合成材料总称,由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如:聚乙烯、聚丙烯、聚脂、聚酰胺、聚氯乙烯、聚烯烃等化工原料制成。由于土工合成材料具有质量轻、有柔性、强度高、整体性强、不易腐烂等良好的耐久性和良好力学性能,并且成本低,制造、运输、施工方便等优点,自七十年代末开始在岩土工程领域得到很快的发展。由于土工合成材料能方便置于土体内部、表面或各层土体之间,发挥过滤、排水、隔离、加筋、防渗、防护等功能,弥补了天然岩土许多物理力学性质的不足。由于它在土工工程的各个方面的广泛应用,故被人们认为是继木材、钢筋、水泥之后的第四种主要建筑材料,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是岩土工程的一场革命。

3 土工布砂垫层结合反滤结构及人工降雨冲刷试验

根据西江大堤围坝线长,易受雨水冲刷的特点,结合部分堤坝工程遭冲刷破坏的事实,在水库施工时我们采取了土工布与10厘米中砂垫层相结合的反滤结构。其机理是坝体在施工期遭受暴雨冲刷或运行期水位骤降时,使土工布与坝面之间形成的“径流”在砂层中流动,避免了径流直接冲刷坝面,起到了“保土”作用。同时,土工布不与土体直接接触,防止了土粒淤堵,保证了反滤结构的透水性。

为了进一步论证其合理性,找出其最佳垫砂厚度,我们在水库围坝护砌施工现场进行了人工降雨试验。共分两个试验段。其中甲段不设砂垫层,土工布(规格为350克每平方米)直接铺在修好的坝体上,其上干砌厚30厘米的片石;乙段则在修好的坝坡上首先铺设10厘米厚的砂垫层,使之铺平洒水拍实,再在上面铺设一层土工布(规格相同),最后干砌30厘米的片石。人工降雨的产生是用两台并联的QY-15型潜水泵将水打入Φ100毫米的输水主管,然后再流入主管两侧Φ20毫米的配水支管内。配水支管共28根,每根长9米,间距为1. 9米。每根支管上各开3排小孔,孔距15厘米,孔径2毫米。支管内的水由小孔喷入空中,洒落在干砌石坝坡面上。可以通过调节主管上的调节阀使支管内的水以不同的速度从小孔内喷射出来,从而产生强度不同的人工降雨,达到检验坝坡承受雨水冲刷能力的目的。

首先对乙段铺设砂垫层的坝段进行了人工降雨试验。历时两个小时,“降雨”强度达到120毫米每小时,“降雨”过程中,从坝坡脚流出的水开始稍微浑浊,10分钟后直到试验结束则一直为清水。试验完毕在坝坡上、中、下三处拆除片石检查砂垫层的厚度为9.5厘米,9厘米,9.5厘米,与铺设厚度10厘米±2厘米的施工标准相符,说明砂垫层没有被冲刷。同时,坝坡没有出现塌陷、鼓包等异常现象。坝坡是稳定的。而后,对甲段不铺砂垫层的护坡进行人工降雨试验。同样历时为两个小时,“降雨”强度达到120毫米每小时,从坝坡流出的水一直处于浑浊状态。试验完毕将片石及土工布拆除后,发现坝坡冲刷严重。大小冲沟达43条,最大的两条冲刷宽度为40厘米,冲刷深度达25厘米。通过人工降雨试验,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土工布砂垫层结合反滤结构的水库围坝遭受到50年一遇的暴雨冲刷时,坝体是稳定的,反滤结构“保土”、“透水”性能良好;反滤结构仅为土工布不铺砂垫层,则土工布易于淤堵,丧失反滤作用,冲剧坝体,以致使整个坝体遭到破坏,从而证实了“土工布砂垫层结合反滤结构”对于保证水库坝体安全是完全必要的。

4 土工布在西江大堤工程上的应用

4.1利用土工布作坝体反滤

反滤层的损坏是导致堤坝决口、溃堤的主要原因之一,土工布作为一种新型滤料用于坝体反滤结构时,关键在其透水、保砂(即防止被保护土体的冲刷)作用。为使土工布更有效地发挥作用,特别是保证施工质量,以及有利于土工布的铺设,在施工方法上采用“干砌石先竖,后挂土工布,填土紧跟上”的施工工序。这样,既可使各层的施工得到有效的控制,又保证了土工布铺设的质量。作业方法是:按堤坝设计断面,在基础整平抛石体上,当干砌块石上升1m后,立即一边挂设土工布,一边填筑土方;然后,石堤每上升1m就铺设一次,直至堤顶设计高程。挂铺土工布时要求以平整为宜,横向上端用14号铁线穿扎固定于石块上,固定点的间距要求2-3m,横向下端和竖向自然搭接,搭接长度均为300-400mm。

(1) 比山皮石具有更好的工程效果。过去采用山皮石作反滤层,最为突出的问题是质量无法拧制和保证,尤其是泥沙含量较多时,当泥沙被海潮淘走后,就出现下陷和裂缝;当泥沙挤入石块缝隙,堵塞了排水通道时一,对石堤将产生不利的孔隙水压力,增加了倾覆力矩。利用土土布作反滤层,由于其滤砂排水的作用,直接地解决山皮石存在的问题,从而保证堤坝的安全。

(2)大大简化施土程序。过去为了保证反滤层(山皮石)的填筑宽度,在石堤背后lm处,要增设1道打桩扎围,须投入相当多的人力和物力。采用土土布不需这道土序,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加快了施土进度。

(3)缓解填筑材料的有限局面。在应用土土布作反滤层以前,土堤的填筑材料,主要采用堤围区附近的粘性土,随着堤围施土速度的加快,对粘性土的需求远远不能满足。用土土布作反滤层,可采用堤围附近的粉砂和中砂为主要材料填筑,填筑材料来源更广。

(4)降低土程造价。①减少了1道打桩扎围的施土土序,可节约5万元km;② 2种反滤层材料差价可节约50%即6万元/km;③填筑材料的更换可节约35万元/km,3项共减少投入46万元/km。

4.2 土土布用于水闸船闸上下游护坦防冲护底

西江大堤普遍采用钢筋混凝土箱底板,梁板式岸墙预制水闸,它具有施土方便、造价低、结构合理等优点。但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闸室上下游都已按设计做了抛石护坦,长各10m,厚0.9m,但在运行过程中,仍遭受严重的淘刷,因而出现年年抛石,年年受冲的现象,故每年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进行维修。更为严重的是,它时刻对闸体的安全运行构成威胁。其具体做法:把土工布(用防老化胶丝缝纫)拼幅成大块,其面积为386m2,用直径4mm的胶丝做成网络形骨架,用土土布缝纫固定或上下夹住土土布,起加筋”作用,四周边框用粗胶丝绳(小8mm)加固,增强施土时的抗张力,具体制作方法和尺寸见图1。制作完毕后运至浮运闸预制现场,将其一端用膨胀螺妊固定在空箱底板侧墙上,并卷成筒状缚紧,与浮运闸一起浮运到闸址处,施土时由潜水员解开,同时利用潮水低谷(停流)前后的两次不同流向,分别顺潮水的流向将土土布展开摊铺于水面,然后由工人张拉四I周的胶丝绳,用钢管桩固定拉紧。旋即,载满块石的船舶驶入布面,等间距成排就位,同时向布面均匀抛投块石。当抛投到一定程度后,一边抛石一边探测水深以控制厚度,使抛石体基木平整,直到设计高程。

图1 前后护坦土工布制作示意图

根据几年的定期探测,均未发现冲刷现象,亦未曾因此而补抛块石,保证水闸得到了正常运行。土土布用于水闸护坦防冲护底,有如下作用:①由于土工布的反滤作用,使闸基和坦基不致发生冲刷、管涌等渗透破坏现象,保证了闸基和坦基的稳定和安全;②由于土工布的“加筋”作用,提高了地基承载力,使地基应力和沉陷趋十均匀,消除了块石对软基因应力集中而被挤压剪切的破坏现象;③由于土工布的隔离作用,既保证了软基的竖向排水,加快固结速度,又避免淤泥由石缝挤出而流失。

总之,实践表明引堤基础铺设土工布,可减少块石沉没和土方淘刷的损失;减少了工程量和加快了施工速度;避免基础冲刷保护水闸安全;由于土工布的隔离作用,保证了软基的竖向排水固结,提高地基承载能力;土工布“加筋”作用,使地基应力趋于均匀,避免产生局部下陷,根据初步统计,采用土工布加砂垫层复合反滤结构比传统的砂砾料反滤结构工程费用低40%左右。

参考文献:

[1] 崔雅军,杨钦. 土工布材料摩擦性能与冻融性能试验研究[J]. 吉林水利,2002(02).

人工降雨的作用范文4

关键词:小型工程;农田水利;规划设计

1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1.1 水源工程规划设计基本原则

首先是人工降雨,结合相关的物理原理和气象原理,利用空中作业和地面作业的人工降雨方式,在水库和河流水量不足的情况下,就需要以这种方式缓解旱情;其次是水源涵养林,截留降雨和调节径流,以控制土壤的侵蚀、削减洪峰、提高土壤入渗能力、提高土体贮水能力、改善小气候环境等;再次是地面取水,借助无坝引水、拦河坝、水闸和泵站等,拦截天然河流的水体,并引入灌溉区域当中。

1.2 输水工程规划设计基本原则

该工程的功能是将水流引入灌溉区域和将多余水资源排出灌溉区域,一方面是构建明渠、低压管道、喷灌系统、滴管系统等,其中常见明渠包括土渠、衬砌渠道两种,低压管道输水工程需要突出节水、节能、省地、省工、适应性强等优点,喷灌和滴管则要求提高灌水的效率。另一方面是排水工程,以排水沟为主,旨在控制降雨流径和调节地下水位,关于排水沟的布置,需要尽量设置于较低区域,并以自流排水的方式,以及保证排水站的电源。

1.3 田间工程规划设计基本原则。

该工程的方案布置,需要在考虑田、渠、沟、路协调性的基础上,以“沟-渠-路”、“沟-路-渠”、“路-沟-渠”等模式,因地制宜地安排机耕道路布置方式。如果工程具有防范风沙的需求,还需要设置防护林。

2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的方法建议

为了进一步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建设的合理性,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新的技术与理念,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下面主要针对其规划的基本原则进行详细的分析介绍。

2.1 水源工程规划设计

2.1.1 人工降雨

这里所说的人工降雨主要是针对旱情比较严重的地区,尤其是在每年的6~10月份左右,一些地区将出现大面积的干旱。此时,农田水利将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各种水利工程项目都将被迫停止,为了缓解旱情对农业作物的影响,此时将采用人工降雨的方式进行水利工程的补给,进行合理的施工降雨。

2.1.2 水源涵养林

随着工业的不断变化发展,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农田水利水土流失的日益加剧,环境问题成为了发展农田水利工程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在充分考虑气候、土壤、植被等因素的同时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灌溉方式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与发展。现今我国主要采用的是飞机播种造林、封山育林等两种主要的养林方式,进行水源的保护,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节约水利工程的建设。

2.1.3 取水工程

就目前而言,我国主要采取三种形式进行取水。在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由于其降水量比较充足,水土流失现象不是很严重,植物生长比较茂盛,故此可以采用无坝取水的方式进行取水作业。在进行选址过程中,为了避免洪水、泥石流、自然环境等突发事件的破坏,一定要综合各种因素进行选址,这种独立的小面积灌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省大量的水源。为了保证泄洪安全以及河床的稳定性,可以在此基础上安装闸门进行控制,特别是在一些降水不够很均匀的地区,可以采用拦河坝的取水方式,将高处的梯田水引进低处,这样不仅仅可以大大提高水的利用率,更能有效的保持水土的稳定性,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然在一些比较干旱的地区或者是降水比较稀少的地区,大多采用的是水闸、泵站灌溉技术进行取水。这主要是依靠电力和输电设备等措施来进行泵站取水,进行灌溉。水闸主要包括分水闸、泄洪闸、节制闸、冲沙闸等,主要是为了更好的稳定泄洪的需要以及灌溉。

2.2 输水工程规划设计

2.2.1 引水工程

首先是确定设计引水流量,尤其是技术力量比较薄弱的小型灌区,在用水高峰期的时候,根据最大灌水定额和延续时间,确定渠道的设计引水流量,具体可根据主要作物种植比例、渠道灌溉面积、作物用水高峰期日耗水量、日灌水小时数、渠系水系用系数等计算得出,以此作为渠道设计的依据。其次是渠道横断面的设计,根据水力均匀流确定横断面的尺寸,其中明渠均匀流是通过渠道平均流速、谢才系数、水力半径、渠底比降计算得出,水位变化较大的河流渠道,要求设置水闸门或者固定面积的进水口挡水墙,并根据当地的气候、水文、地质等情况,决定采用明渠自流灌溉、提水管道灌溉、喷灌、滴灌等方式,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2.2 排水工程

首先,确定排水沟的流量,可借助平均排除的计算方法,并根据不同的地形条件,设计暴雨标准,其中包括:旱地设计排涝模数,可根据排涝历时推算得出;水田设计排涝模数,可根据历时为T的设计暴雨量、水田滞蓄水深、历时为T的水田蒸发量、历时为T的水田渗漏量计算得出;旱地和水田综合设计排涝模式,可根据旱地面积和水田面积推算得出。其次是渠道横断面的设计,可参考引水明渠的设计方式,采用浆砌石、浆砌空心砖制U型槽衬砌等,建设排水沟,可利用地势较低的天然河道,以提高工程的经济性。

2.3 田间工程规划设计

2.3.1田、购、渠、路的布置

首先,合理布置灌排合区,按照田块的形状划分,选择园林化规整格田或者比较规整条带状田块,解决田间灌溉的串排、串灌等问题,减少田块受到水淹的影响。其次,根据合适的地形,以及综合农村生活区域的布置条件,合理设置渠、田、林、桥涵、路等。

2.3.2 田间渠道衬砌

目前主要是采取预制砼U型槽渠和浆砌砼空心砖渠这两种田间渠道衬砌。第一种方式最大的优点则是,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受到自然环境天气变化的影响,同时可以减少大量的土方填置。但同时它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就是抗震性能较差,土方在回填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进行凝结,进而导致槽底的开裂,此时将出现大量的水流失。这就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加以避免,将损失降到最低。第二种田间渠道衬砌方式可以有效的进行田面与位置的合理搭配,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生长环境,而且在施工中具备了强大的耐磨性以及抵御雨水冲刷的能力。具有较好的防渗效果以及防冻能力。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进一步提高工程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我们需要从水源工程、输水工程、田间工程入手,找准各个工程规划设计的切入口,并结合各工程的功能需求,做好规划设计工作,一方面是水源工程的规划设计,统筹兼顾人工降雨、水源涵养林、取水工程的功能实现,另一方面是从引水工程和排水工程两个方面,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提高水力工程的经济性,同时合理布置灌排合渠,并综合渠、田、林、桥涵、路等,做好田间渠道的衬砌规划。

参考文献

[1]雷兆伟,高皓君.解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J].科技风,2013(11):145.

[2]黄雅丽.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注意事项[J].现代农业科技,2013(5):210.

人工降雨的作用范文5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新课的导入是整个教学的开端,它正如电影的“序幕”一样,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悬念设置法、实验法和故事法都是较好的导入新课的好方法。

悬念设置法是指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需要,巧设悬念,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一种导入新课的方法,可以把它与故事法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活动。比如在学习燃烧的条件时,可以给学生讲一个故事。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按照作战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航行,它的船舱里结结实实得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两个多月后,船舱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舰,片刻之间战舰便葬身海底,全舰关兵、战马无一生还。讲到这里学生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战舰上为什么失火了呢?这时候学生已经被激起了强烈的好奇心,我便转入正题。学习了燃烧的条件之后大家就能明白其中的奥妙了。这样学生就能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学习中。

二、教学过程,保持兴趣。

为了保持学生兴趣的持久性,我在教学中还不失时机的加以巩固,根据各章节的特点,穿插了一些化学知识或有趣的化学现象。使学生始终如一,兴趣盎然。例如用自然现象解释“鬼火”;在酒精的教学中顺便介绍酗酒的危害,甲醇的毒性,山西文水的假酒案。还补充介绍了吸烟和的危害。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既可增进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还能起到教育作用。

此外在教学中我发现,如果学习兴趣不高,一但老师提出问题,大多数学生低下头,没有思考,甚至生产不想听的心理,有时只是自问自答,课堂气氛不活跃。针对这种情况,应灵活教学,我发现利用生活常识设计启发性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注意力集中,产生求知的欲望。在学氧化碳的性质时,提出如下的问题:(1)近几年来气温逐渐升高,天气越来越热。为什么?有没有解决的方法?(2)人工降雨就是人在天空中撒水吗?由于所提出的问题贴近生活实际,是他们身边可感受到的,而且他们对现实生活中的现象一般都比较感兴趣,学生乐于接受这样的问题。这两个探究性的问题,引起了学生激烈的讨论,使学生产生了探究的兴趣。带着这两个问题,请学生浏览本节内容,使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然后将问题展开,启发学生思维,联系课本的演示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由于人们生活、生产中燃料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象温室中的玻璃那样覆盖在地球上空起保温作用,于是就使地球的气温持续上升,这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随之解决方法也就可探究而知了。人工降雨是利用飞机从高空中撒布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冷凝变成水滴,于是就开始下雨了。这就是人工降雨。这样学生便会有恍然大悟之感,教学效果非常好,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作业设计,体现趣味性。

人工降雨的作用范文6

关键词:人工影响天气;人工增雨;人工防雹

一、人工影响天气的主要内容

1、人工增雨

(1)人工增雨的科学含义

现在社会上流传一种“人工降雨”的说法,其实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人类不可能违背自然规律进行人工的“降雨”,而是通过利用自然条件,在遵守自然规律的前提下,人为的“增雨”。因此,现在给出人工增雨这项技术的标准科学定义:人工增雨是指在自然降雨之外,利用现有的气象条件,通过人工干预的方法,使其再增加一部分降雨的科学手段。其原理是利用飞机、增雨火箭或高射炮将催化剂发射到云层中,对局部范围内的云层中的水含量进行催化,使云层中的水滴增多并使其重量增加,去掉蒸发的一部分,大部分就降落到了地面,形成了降水。

(2)人工增雨的作用

我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国,各种资源的消耗量都大的惊人,水资源也一样,因此,我国想到了利用人工增雨的方法来增加水量的方法。我国最早的人工降雨是始于20世纪50年代,无论从规模还是数量上来说,我国都是人工影响天气变化的大国,而自从人工增雨技术的引入,我国的旱涝灾害明显减少,农业产量上升。而近年来由于人工增雨技术的不断成熟,其作用已经不仅仅作用于农业了,对于森林火灾的救护,生态建设,增加水资源方面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也印证了科技的发展是为人类服务的这句话。

2、人工防雹

人工影响天气就是通过一定的科技手段对局部大气中的物理、化学过程进行人工影响,使之朝着人们的希望发展,达到趋利避害的目的。人工影响天气概念的提出,是基于人类为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希望通过人为干预以防止或减轻由恶劣天气引起的自然灾害,进而在适当条件下,促使天气向有利于人类需要的方向发展。人工防雹大体分为两类:

(1)往云中播撒成冰催化剂

这种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冰雹云中含水量很大,而自然冰雹胚胎为数不多,所以这些胚胎能充分地与过冷水滴并合而长成大冰雹。播撒成冰催化剂以后,冰雹云中产生大量的人工冰雹胚胎,它们和自然胚胎争夺水分,使云中水量分散到大量的胚胎上,结果每一个胚胎都不能得到充分的水量而长成对农作物有损害的大冰雹。按此原理,一些国家广泛试验了用地面燃烧的方法,或用火箭、高射炮和飞机等手段,把大剂量的碘化银粒子播撒到冰雹云中去。另外,也有人试验在云的中下部播撒吸湿核,促进暖云降水过程,以减少冰雹生长所必须的水分供应。

(2)爆炸法

用高射炮、火箭或土炮等,向云的中部和下部大量集中轰击。这种方法的物理机制还不够清楚。有人认为,爆炸能在一定条件下影响云中的铅直气流,破坏或改变冰雹云的自然发展过程;也有人认为爆炸能引起过冷水滴的冻结,从而产生大量的人工冰雹胚胎,限制各个冰雹长大。

二、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1、人工增雨作业必须重视的问题

首先,作业云的选择

(1)积雨云。云内上升气流较强,可带有大量的水汽,这些都有利于碰并增长,暧积云中一般大云滴易于形成,而且对流云常存在许多大小不同的云泡,其中含水量和上升气流都较大,云泡尺度从几十米至几百米,平均为100m,它是降水粒子数浓度增长的主要机制。

(2)雨层云、层积云、高层云。层状云一般上升气流弱,含水量小,除雨层云外其它云都不厚,因此,一般层状暖云通过重力碰并只能形成毛毛雨,考虑到云下蒸发,毛毛雨要落至地面还应在落出云底时尺度稍大。在天气形势和地形抬升作用下,有较强的上升气流和较大的含水量,若云层较厚,维持较长时间,可形成小雨,若实施增雨作业,效果更佳。

其次,作业地点的选择

作业地点的选择是人工增雨作业的关键所在,因为作业地点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受益点。作业受到云速、风速、作业点与受益点距离的制约,因此,作业地点要选择在受益点的上风向。另外,由于使用高炮或者火箭在发射完成后,其弹壳一般不会炸毁,完成爆炸后会因为重力作用落回地面,因此,就要考虑弹壳的落回是否会对人、房屋等建筑造成损害,所以,人工增雨地点的选择和时机的一样,都是人工增雨作业中的关键,是人工增雨作业能否完成及完成质量的保障。

再次,作业时机的选择

云和降水过程处于发展或持续阶段,云层较厚,有持续上升气流;云底较低,有过冷水,冰晶数浓度较低。层状云中一般升速较小,故催化部位宜高,使冰晶形成后能充分利用较厚云层的增长条件,凝华增长速率与温度有关,-15℃凝华快,聚集强,对冰晶增长有利,故尽量选择云中温度相当低的过冷水区播撒。

2、人工防爆作业必须重视的问题

(1)防雹作业技术

完成了冰雹云的识别后,就要开展对冰雹云的作业。冰雹云的作业要突出及时、准确、迅速,即寻找好作业时机、部位和确定催化剂的播撒剂量,这也是防雹作业的一个重要环节。

(2)作业时机

防雹作业必须及时。一定要选在冰雹云形成的初期,一般以云中冰雹胚胎形成前1~3min为最佳。如果等冰雹长大后再实施作业,那么作业效果会很差。如果识别冰雹云的强回波强度为60dBz,当云中强回波区的强度为50~55dBz时就应该开始申请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