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范文1

【摘 要】文章介绍了全流程信息化管理和建筑信息模型(简称“BIM”)技术在建筑工业化中的应用。信息化技术在建筑生产及施工过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和建筑工业化在发展过程中互相推进。BIM技术作为信息化技术的一种,已随着建筑工业化的推进在我国建筑业逐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互联网+ BIM;建筑工业化

BIM 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制造行业集CAD 、CAM 于一体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 )理念和基于产品数据管理PDM 与STEP 标准的产品信息模型。BIM 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BIM 是对工程项目设施实体与功能特性的数字化表达。

1.互联网+BIM建筑工业化的应用优势

BIM即“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Modeling),运用BIM技术,建筑师作设计的过程,就是建造一个“真实”建筑的过程。这个虚拟的建筑模型,包含了大量建筑材料和建筑构件特征等信息,是一个包含了建筑全部信息的综合电子数据库。在这样一个真实的智慧的建筑模型中,建筑可以任意的输出平面、剖面、立面,以及各种细部详图、建筑材料、门窗表,还可以输出预算报表、施工进度等等。随着数字化、信息化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BIM技术为核心的多种建筑3D CAD软件日趋完善和成熟,在提高设计质量、缩短时间、节约成本等方面,有着2D CAD软件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BIM建筑技术除了对工程对象进行3D 几何信息和拓扑关系的描述,还包括完整的工程信息描述,如对象名称、结构类型、建筑材料、工程性能等设计信息;施工工序、进度、成本、质量以及人力、机械、材料资源等施工信息;工程安全性能、材料耐久性能等维护信息;对象之间的工程逻辑关系等。而且模型信息具有关联性和一致性。如果模型中的某个对象发生变化,与之关联的所有对象都会随之更新,以保持模型的完整性和健壮性。在建筑生命期的不同阶段模型信息是一致的,同一信息无需重复输入,而且信息模型能够自动演化,模型对象在不同阶段可以简单地进行修改和扩展而无需重新创建,避免了信息不一致的错误。

2.互联网+BIM建筑工业化的应用目标

2.1在设计阶段的应用。“互联网+”建造技术主要包括建立在BIM云平台上的工程项目设计、复杂节点结构的深化设计、钢结构深化设计、机电深化设计、内外装饰与幕墙的深化设计、工业化建筑部品构件设计、还包括应用BIM技术绘制详细施工方案设计图等等。例如,远大住工集团在整体厨卫、成套门窗等技术方面实现了标准化设计、并建设了以预制混凝土外墙板为主的工业化生产、配套化供应的建造体系。中南建设集团装配式剪力墙体系装配率及预制率高,构件可采用预制构件流水线生产,经济性较好。

2.2在施工过程管理的应用。基于BIM模型的安全施工与敏捷施工过程的模拟、精确测量放样、精确工程数量统计、精确采购清单计划的编制、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安全数据的实时采集、工程项目竣工资料与模型的移交等,都能够给公司和项目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和效率,很容易被项目管理者和工程师们所接受。

3.互联网+BIM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方向

3.1绿色建筑及可持续发展。促使人们探索从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环保等方面综合统筹建造更“绿色”的建筑,而“长寿命居住”是最大的“绿色建筑”。对我国而言,“绿色建筑工业化”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转变增长方式的要求。从只强调结构预制向结构预制和内装系统化集成的方向发展既是主体结构的产业化也是内装修部品的产业化,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片面强调其中任何一个方面均是错误的。

3.2更加强调信息化的管理。通过BIM信息化技术搭建住宅产业化的咨询、规划、设计、建造和管理各个环节中的信息交换平台,实现全产业链的信息平台支持,以“信息化”促进“产业化”。是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和质量责任可追溯管理的重要手段。

3.3更加有效的提高设计质量。目前,建筑设计专业分工比较细致,一个建筑物的设计需要由建筑、结构、安装等各个专业的工程师协同完成。由于各个工程师对建筑物的理解有偏差,专业设计图纸之间“打架”的现象很难避免。将BIM应用到建筑设计中,计算机将承担起各专业设计间“协调综合”工作,设计工作中的错漏碰缺问题可以得到有效控制。发展互联网+BIM建筑工业化的意义在于能够加快建设速度,降低劳动强度,减少人工消耗,提高施工质量和劳动生产率。

4.结论与建议

支持基于互联网+BIM建筑工业化全过程管理平台的研究与应用。针对建筑工业化全过程实施与管理现状,应以BIM、云计算等信息技术为驱动,通过技术集成、系统集成与应用集成的方式,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化BIM平台,为装配式建筑产业化提供平台支撑,实现管理信息化、过程平台化、信息共享化、应用通用化,提高装配式建筑全过程性能和效率,提升整体质量。

持续推动建筑工业化。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要加快建立促进建筑工业化的设计、施工、部品生产等环节的标准体系,推动结构件、部品、部件的标准化,丰富标准件的种类,提高通用性和可置换性。推广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钢结构等建筑体系,加快发展建设工程的预制和装配技术,提高建筑工业化技术集成水平。支持集设计、生产、施工于一体的工业化基地建设,开展工业化建筑示范试点。积极推行建筑全装修,鼓励新建建筑一次b修到位或菜单式装修,促进个性化装修和产业化装修相统一。

参考文献:

[1]樊则森,李新伟. 装配式建筑设计的BIM方法[J]. 建筑技艺. 2014(06).

[2] 李甜. BIM协同设计在某建筑设计项目中的应用研究[D]. 西南交通大学 2013.

[3] 王钊. BIM在非线性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北京建筑大学 2013.

[4] 王加峰. 建筑工程BIM结构分析与设计方法研究[D]. 武汉理工大学 2013.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范文2

在现场,青云创投卢琦,汉能产品开发集团首席技术官高鹏,远景互联数据产品和架构技术负责人闫剑锋,分别就自己的经验和技术与现场的创业者做了分享和交流。

整个公开课分为四个环节:主题演讲、项目路演、创业对话和融资交流。

在主题演讲环节,青云创投卢琦发表了“新能源行业的‘互联网+’机遇”主题演讲。她在演讲中表示,电力改革打开了电力交易市场,是政策风向标下目前比较火的一个领域,预计未来几年微能源电网能推动短期能源互联网应用,而分布式光伏市场与硬件设备厂商在新能源互联网的风口下都面临诸多转型机遇。

而关于新能源行业的创业机会,高鹏表明汉能在此方面一直以来关注较多,包括太阳能头盔等项目他们都颇为看好。高鹏在新能源行业有14年经验,涉足过电动车、电池甚至儿童玩具等多个领域的新能源产品。看过太多新能源项目的他表示:“不要因为太阳能而做太阳能,智能和穿戴设备的结合会创造更大的市场空间。”

在“互联网+”的风口下,大数据是热门。关于如何将大数据与新能源有机融合,闫剑锋用自身的技术经验和创业者做了分享。他说,针对一个产品,硬件平台要把可能收到的数据尽早拿到,抢占先机。软件平台传感器收拢数据的过程很重要。对于整个行业目前面临的挑战,闫剑锋在分享中也作了总结:一是确保设备运行数据标准化管理;二是建立数值云平台,实现全生命期信息化;三是建立满足行业标准的公共信息模型。

在创业公开课项目展示环节,共有4家企业上台推荐了自己的项目产品,分别是:南京苏泽电融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南京精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墨博云舟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启湘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这其中有做新能源电池的,有做停车项目的,还有致力于商场APP的项目。项目展示结束,现场嘉宾对这4家企业进行了精彩点评,并给出了专业建议。

接下来,在主持人的引导下,三位嘉宾台上就坐,进行了一场主题为“新能源产业如何拥抱互联网”的创业对话。对话中,卢琦就新能源抓住互联网的风口进行了回答,她表示,在新能源产业,目前人才是很重要的,企业的组织架构和效率都依赖于人才。关于什么样的新能源产品能获得高人气,高鹏认为刚需和“酷炫”是必备要素,闫剑锋则提出简单最为重要。整个对话部分将公开课的气氛推向了,在嘉宾们激烈的思想碰撞中,台下的创业者表示获益良多。创业者苗先生是一位62岁的高校教授,去年创业并得到321引进计划扶持的他就向记者表示,这是他第一次参与这样的创业公开课活动,整场听下来受益匪浅。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范文3

关键词:互联网+;国民经济;融合;创新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我们学习、工作、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互联网与各个行业的融合发展,为行业突破瓶颈、寻找新的增长点提供了一个非常有潜力的空间。当前,互联网+的应用领域在快速扩张,由此衍生出的创新性产品与服务层出不穷,传统行业依靠互联网的技术平台,逐渐爆发出新的增长能量。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2016年5月31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在京《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6)》,“互联网+”入选十大新词和十个流行语――互联网+从上至下已经形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风潮,深刻地影响和推动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一、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新态势

要分析互联网+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首先要清晰我国经济发展目前呈现的新态势。首先,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长期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新时期经济新常态下,这种增速有所回落,具有更加可持续性发展的特点。其次,新经济常态下产业结构逐渐从以制造业为主向以服务业为主转变。服务业是我们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的标志。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以有效地改善人们的生活,让国家经济的发展更直接地服务于人民。另外,国民经济发展理念由单纯而片面地追求GDP转变为以人为本、发展与环境保护兼顾。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要求经济的发展立足于人民生活的改善,立足于经济发展理念的更新,立足于服务意识的增强,立足于资源的利用和整合。而互联网+战略应运而生,完美地契合我国经济新常态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二、互网+经济的定义与特点

(一)什么是互联网+?

通俗地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比如现在我们耳熟能详的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互联网+产业形态。

(二)互联网+有什么样的特点?

第一、跨界融合。这里的跨界既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思想。互联网+不仅实现了网络信息行业与传统行业的有机结合,也实现了其他不同行业之间的互相渗透。同时,互联网+也是一种兼容并蓄、开放创新的思想。

第二、创新发展。前面我们已经说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开始从粗放型、资源型向创新型的模式发展,互联网+的模式,就是一种通过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完美诠释。

第三、以人为本。互联网+的服务模式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服务模式。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轻松实现网络购物、看病预约、网络学习、网络交友等事情,这些互联网+服务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生活效率、改善我们的生活条件、节约我们的生活成本,实实在在地体现了网络科技以人为本的特点。

第四、无限可能。互联网+最终的目标就是连接一切可能。互联网平台给了我们一切想象的空间,也给了我们实现这些想象的可能性。

三、互联网+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

基于互联网+所体现的上述四个特点,结合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我们坚信,互联网+必将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新的、重要的拉动力量。那么,具体来讲,互联网+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有哪些作用呢?

(一)互联网+农业:推动农业发展现代化

互联网与农业相结合,可以有效改变我国农业发展较为落后的现状,实现农产品的品牌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相对不高,地区发展极不平衡。把农业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可以使我们的农业产品能够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快速销售,并且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同时,通过互联网平台,农业产品能够快速实现品牌化,让传统农业真正变成立体的现代农业;还有,互联网+农业可以整合农业科技信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二)互联网+工业:提高生产效率,推动实现信息化、智能化

互联网+工业可以改变传统工业模式,让工业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从生产角度来讲,互联网+工业可以规范生产流程,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从产品销售角度来讲,互联网+工业可以让工业产品实现全球化销售的目标,同时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分析,能够对市场行情的变化做出准确及时的反应,优化产品营销策略。总体来讲,互联网+工业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工业从生产到流通存在的各种问题,有效促进传统工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的现代工业方向发展。

(三)互联网+服务业:突破空间限制,体现人本服务理念

服务业主要是针对人的行业,服务质量的好坏需要靠客户的体验和感觉。互联网+服务业的模式,可以突破空间限制,具备为互联网平台上的所有目标客户提供服务的可能性。从客户角度来讲,互联网+服务业可以让他们公平地享受到更多优质的服务,能够为他们解决遇到的实际难题。同时,借助互联网平台,客户对服务的选择更加多元化,他们可以从中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的服务,并最佳地达到想要的效果。这些方面都鲜明地体现出互联网+服务业人性化的一面。

四、结语

现在,互联网+战略在我国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扶持下,正在高速发展中。互联网+农业、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传统行业与网络科技的结合已经让我们目不暇接。未来,随着国家政府的推动,结合互联网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将进一步凸显,互联网+必将成为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重要的新动力。

参考文献: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范文4

互联网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深度变革着经济的发展模式。从过去对整个信息通讯领域产业的变革,到现在已经跟各个领域深度融合带来更大的变革,互联网从服务于消费到服务于生产,从服务于普通的消费者到服务于企业,在这当中最突出的就是和工业的融合。因为互联网本身的发展和工业领域的数字化、网络化、智力化间的交汇,必将带来工业化的变革甚至革命。

今年国务院出台了两个非常重要的文件,一是“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把互联网定义成是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希望通过这样的融合来推动技术进步、效益提升和组织变革。它带来了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耍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当中“互联网+”协同制造也是非常核心的内容。

另一个条件――《中国制造2025清晰地提出了以加快新一代新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动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九大任务、五大工程和十大重点领域,非常明显地突出了推动两化融合以及智能成长的内容。它的背后都是信息技术或者信息通讯技术,或者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其实这样的融合已经开始了。

我们认为工业互联网是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在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中的融合集成应用,是支撑智能制造关键性的基础设施。

我们从两大视角分析工业互联网。它本身是互联网发展与工业发展的交汇,从互联网汇聚了几十亿的用户,这个巨人的平台为我们提供了发掘各种各样新模式、新业态的条件,这是从互联网的视角去看对工业的影响。另一个视角则是从传统的制造业出发,或者从工业的视角出发,它更看重的是产品,甚至制造产品的工厂。这和国际上工业4.0都是从工业视角看工业互联网发展是不同的。

在整个分析过程中,工业互联网到底对整个互联网有什么样的需求?我们将之比喻为一个是工厂内,一个是工厂外。

过去一个企业内部的IT系统和生产系统,或者叫运行系统,信息是完全隔离的,虽然生产过程中大量采用了IT技术,但真正能相互连接打通的还是少数,所以说工业领域目前存在着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

我们曾经分析过一个工厂,其内部的工业软件和系统之间相互不能互通,都是信息孤岛。但将来这个工厂内的网络会慢慢打通,形成一个由多个连接,包括控制系统和机器,机器和机器,控制系统和工厂内的工人等多种多样的连接,构成厂内的网络和市场。而工厂外则是说这个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最典型的如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将可以透过网络企业实时地远程监控汽车的运行状况,并在监测和预测的基础上进行预警。

当然,还有工厂和工厂之间的协同。一般来说,有些产品的生产工厂会分散在很多地方,即有许多的企业来为这个产业提供设备,比如说一架飞机可能会有三千多个厂家。因此,建立互联体系是必须的。

当下的互联网面向的是普通消费者,而如果将来的生产领域、工业领域对于网络的性能、可靠性、安全性要求非常高,那么现有的互联网是难以满足的。

过去,互联网是对主机和域名进行解析,在工业互联网时代,或者说物联网时代,我们是向物体进行解析,因为这个产品有可能在世界的任何地方使用,所以它的解析也将发生变化,另外还有其新的应用服务体系,这些都是在工业互联网时代需要去明确的。

由此,我们也看到它可能带来的变化,首先是工厂内,上述提到的工厂内过去使用的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会走向开放、走向互联、走向更加智能更加高效。所以工厂内将会采用大量的连接或者网络技术,将原有的信息系统和运行系统打通,网络出现扁平化。

对工厂外的网络也一样,当我们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它的生产企业很多是跨国家、跨地域的,我们需要一个宏大的、性能极高的、可靠安全的网络来支撑。而为了满足这些需求,会使用很多技术来实现,包括我们正在研究的5G技术、SDN软件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等,实际上很多技术之间打通了,来共同完成定向工业互联网的需求。

比如5G技术,恰恰它的标准当中定义了两大场景,一个是移动互联网场景,一个是移动物联场景。移动物联网场景是为了满足工业互联网的要求,它要求毫秒级的迟延。在这个状态下,它的带宽可以达到一个G,甚至更高的速度,这些指标恰恰跟工业下一步发展的需求是非常契合的。

因此我们发现,在未来的工业互联网内,我们所描绘的全生命周期、全价值链完全是可以分步实现。

现在,“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引起了国家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中央下发之后地方都非常积极,那么怎么看待这个趋势?首先,它将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跨界融合,我们原来在谈到互联网时都说跨界融合,但是它的跨界只存在于信息工业领域中,而现在将是跟各行各业之间实现融合,这种跨界是前所未有的,且它将重塑工业和互联网的生态。在这当中由于跨界,协同就变得非常重要。比如实现空间互联网,你仅仅依靠云计算、大数据的技术是没有用的,因为你跟工业的结合,你对工业的了解,如果没有工业互联网相关的互联网通讯、大数据,也无法发挥作用,因而合作和协同就显得尤为重要。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范文5

似乎在意料之中,传统工业受到互联网影响所反应出的变化,不是在某一项标准中的微调,而是显而易见的、甚至关乎生命的变化。甚至有人将互联网带给工业的这种改变,称之为当之无愧的又一次工业革命。与此同时,互联网本身也经历着从未有过的工业化变革似的思考和更多想象不到的变化。无法像金融、汽车、移动那样将互联网与工业的融合作出合适的概括,这不是简单的“1+1=2”似的叠加,而是更多挑战机遇并存的大势。

从工业的角度来说,两化融合代表着工业与信息化相互影响的高度概括,而互联网与工业的融合让各种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成为两化深度融合最活跃最具代表性的新方向。一些积极拥抱互联网的装备企业正向服务型企业转型,消费品、软件、IT等企业正向互联网平台转变,能源企业则可能向大数据信息服务拓展。一些传统工业企业对抓住互联网引发的产业变革机遇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就像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互联网与工业的融合不仅是实现两化融合的渠道,还能够打破工业信息化的困局,甚至搅动行业布局,产生新的竞争机会和利益焦点。每一阶段的结果,不但代表着工业企业在融合中所遇到的所有变量,同时还代表着竞争中产生的思考,形成的新思路。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范文6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特征;时代意义

中图分类号:F4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7-0146-03

我国2007年出现“互联网化”概念,2012年首次提出“互联网+”概念。所谓“互联网+”,是指以互联网为主的一整套信息技术(包括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部门的扩散、应用过程。“互联网+”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一、“互联网+”的时代特征

“互联网+”用互联网思维让传统产业旧的模式焕发新的生机,创造出互联网生态圈,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新特征。

(一)“互联网+”的融合与创新

“互联网+”传统产业不是简单相加而是融合。“互联网+”对传统产业不是颠覆和替代,也不是单纯地构建互联网平台,而是突出强调互联网和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是传统产业借助互联网,解决原有业务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实现效率重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互联网产业将触角伸向各个经济领域,如制造、金融、物流等,从而实现产业融合。基于技术融合的互联网与实体经济融合,将不同产业的交叉资源进行信息化、数据化处理,开辟产业合作的新途径,可以有效整合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企业业务门槛,模糊传统产业边界,推动企业平台化、跨界化发展。

“互联网+”不仅是一种技术手段,更是一种经济形态,推动了知识社会以“协同创新、开放创新、大众创新、用户创新”为特点的新一轮创新,也引领了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互联网+”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地域、组织、技术的界限,促进创新成果和前沿技术及时转化,加强了创新资源的合作与共享,构建起更具活力的创新体系。传统产业长期积累形成的人力、技术、资本、管理等各种资源是“互联网+”传统产业发展模式的潜在优势,要把这种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竞争力,就必须按照互联网经济的要求进行生产和产品的设计创新,变革企业的生产方式、组织结构以及经营理念,运用好互联网、大数据提供的供求信息,建立一整套反馈机制,用互联网思维自我革命,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二)“互联网+”的开放与重塑

“互联网+”向社会开放企业能力与服务。在互联网平台上,企业可以向产业链或社会开放自己的数据,过去,各行各业的能力与资源基本固化封锁在企业内部。现在,电商促进企业向消费者开放;互联网社区也促进企业向消费者开放;随着资本风投、股权激励,企业的治理结构、人才也会社会化,整个社会众多企业就如同虚拟的互联网一样连接在一起。“互联网+”用开放的思维重构商业模式和生产模式,各行各业可以结合自己的业务优势,通过“1+1>2”的跨界创新,创造出新的产品、新的服务、新的盈利模式,大家共享“互联网+”红利。如“互联网+”传统交通业诞生的滴滴打车,大大提升了乘客和司机的对接效率,既有效提高了车辆利用率,也有效促进了节能减排;“互联网+”传统医疗业,实行网上挂号和医疗信息共享,既为人们求医问药节省了大量宝贵时间,又让更多患者享受快捷便利的就医体验。

“+”就是跨界,就是重塑融合。信息技术革命、经济全球化打破了原有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文化结构、地缘结构,在互联网上形成了越来越多的共同利益相关者,他们组成不同的群体,构造起新的学习业态、商业生态和生活生态。“互联网+”渗透进各行各业,改变着传统产业,也在重新塑造我们的衣食住行以及生活习惯。如,“互联网+”金融,支付宝、百度钱包、微信钱包等第三方支付工具,使得我们的金融交易可以随时随地发生; “互联网+”教育,进入个性化、自主性、互动性的教育模式中,将知识的线上共享功能进一步扩大;“互联网+”家居,通过智能手机、智能手表、平板电脑甚至智能电视控制家中的智能家居系统,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生活品位得以提升。

(三)“互联网+”的直通与廉洁

“互联网+”时代,各类中介机构、中间环节、机构面临很大的挑战,除非他们能演变成平台型企业,否则受冲击很大。因为互联网压扁了流通渠道,厂家可以直通最终客户,让客户参与进来。由于企业直接与最终客户打交道,对中间环节构成压力。虽然企业不可能把所有的产品都通过电子商务去售卖,在销售环节可能还会使用中介机构,但是企业的市场控制力会大幅度提高。

“互联网+”还改变了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状况,一旦某个客户在互联网上发出声音,就会迅速传播到全国以至世界各地,形成巨大社会压力。企业对客户不得不有敬畏之心,消费者开始有了越来越多的选择权和话语权,商业环境日趋公平公正。“互联网+”也迫使很多权力部门改变工作方式。人们与各类机构打交道时,可以通过互联网预约,很多事情可以在网上办理,包括网上申请、网上交费、网上审核等等,这样就大大减少了权利寻租的机会,使整个社会的廉洁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互联网作为监督约束的一个有效工具,可以方便地举报一些不法分子的行为。所以,“互联网+”的廉洁对规范市场秩序有很大帮助,必将加速中国经济社会转型。

二、“互联网+”的时代意义

“互联网+”战略是中国经济新常态下抢占竞争制高点,引领企业创新、驱动产业转型,推动众创时代到来的重要引擎。

(一)“互联网+” 拓展国家竞争新内涵

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新干线。以互联网为平台,信息技术与工业、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技术交叉融合,一方面催生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另一方面通过与传统产业的融合渗透,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使国家间的竞争不再局限于传统产业,而是有了新的内涵。美国的《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和《网络空间国际战略》、英国的《信息经济战略2013》等行动计划和战略的提出与实施,都是在谋求抢占竞争制高点、强化新优势。以“互联网+”工业为例,世界各强国纷纷提出新概念,部署新战略,落实新举措:美国提出“工业互联网联盟”,利用互联网优势激活传统制造业的创造力;德国提出“工业4.0”,部署传统制造业向互联网融合;我国制订“中国制造2025”计划,主攻方向是“智能制造”,其实质也是通过“互联网+”工业,在世界各国竞争中抢占产业变革先机,使我国由工业大国历史性跨越为工业强国。

(二)“互联网+”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

“互联网+”促进思维模式创新。互联网思维的突出特点是自由、平等、开放、免费、创新、共赢。随着互联网思维的不断扩散渗透,消费者逐渐形成便捷化、个性化、免费化的消费需求,这就促使企业经营者必须转变传统思维模式,对产品的生产、流通以及销售流程进行重新架构,以适应消费者这种新的消费习惯,从容应对互联网经济浪潮的冲击。“互联网+”促进生产方式创新。大数据、云计算的广泛应用,使区域内企业横向互联、上下游企业纵向互联、生产者与消费者直接互联常态化,供给端与需求端数据搜集、统计、整理和分析实时化。企业可以通过客户反馈信息改进设计,实现生产的柔性化、个性化与智能化,根据用户意见进行订单式生产,从而摆脱产能过剩困局,高效利用原材料和资金。比如,淘宝品牌商就是利用消费者的点击、收藏、购物车和评论数据,精准分析客户消费偏好和销售数据,再实时传递给工厂,工厂再根据销售和库存情况进行物料和产能调整,从销售相关数据中找出潜力畅销款,实现最优化高效生产。在生产技术上,伴随着电子信息、互联网、新材料、新能源、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技术的加速推进,不同生产环节分工会进一步细化和专业化,促使生产者不断改进生产技术以淘汰落后产能。未来工业生产的发展方向是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工业4.0革命,“中国制造2025”就在推动我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升级。“互联网+”促进驱动模式创新。随着互联网平台的加速发展,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不断融入传统产业,出现了互联网电商、互联网金融、互联网物流、互联网教育和互联网医疗等新业态,并倒逼服务业、传统制造业甚至农业投入到创新升级的浪潮中。比如,大量农民加入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链的方式是,或者直接在网上开店,或者成为电商供应商,从而形成农产品新型流通模式,成为传统行业互联网化的典型案例。正是“互联网+”通过网络化、平台化、信息化、智能化和扁平化,促使传统产业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增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活力。

(三)“互联网+”推动众创时代到来

总理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只要‘一机在手’‘人在线上’,实现‘电脑+人脑’的融合,就可以通过‘创客’‘众筹’‘众包’等方式获取大量知识信息,对接众多创业投资,引爆无限创意创造。” 201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部署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以“互联网+”思维和模式,可以有效改善就业环境,让更多人成为创业者,从而带动就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导向下,一批受过良好专业教育的创业者不满足于安逸的工作,以互联网思维推进个性化创新,孵化出一批高估值的新创互联网企业。以创客为代表的创业者们促进了中关村创业大街、创新工场等创新服务平台的兴起,这些创新服务平台集聚了资金、人才、科研、网络、数据等知识要素和创新要素,营造出良好的创业生态,反过来又推动相关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人们多方式、多渠道就业,助力实体经济发展。“互联网+”真正把创业的广度扩展到了所有行业,随着互联网和各行各业进一步深度融合发展,最终所有的行业都可以统称为“互联网+”行业。

参考文献:

[1] 马化腾,等.“互联网+”国家战略路线图[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2] 李易.“互联网+”中国步入互联网红利时代[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3]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意见[EB/OL].新华网,2015-07-04.(下转196页)

(上接147页)

[4] 李东标.“互联网+”开启“创”时代大门[EB/OL].新华网,2015-07-08.

Analysis about the Features of Times and Significance of Internet Plus

GUO Ping

(School of Science,PLAIEU,Zhengzhou 450001,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