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西域文化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西域文化论文范文1
一对国外文论及其他文艺流派的讨论
国外文论依然是当前文艺学研究的重点,参会学者对国外文论及其他文艺流派的关注热度不减。高建平就消费社会和电子媒介冲击下的艺术如何寻找新的意义进行了思考,指出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艺术思想尽管因社会背景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却有着自身的连续性和共同性,应该坚持一种介入的艺术观,使美学回归到批判的立场。金雅指出经典作家关于民族文化建设问题的精神和论断在当代依然具有启示意义,应该以世界视野发展民族文化,以辩证扬弃的胸怀建设民族文化,高度重视以艺术为代表的民族精神文化的独特属性及其价值。冯宪光指出中国学界的流行观点是只有苏联和中国的文论才是正宗的文论,因而“西马非马”的问题一直没有充分讨论。他梳理了西方的思想基础、代表人物、主要观点,指出西马理论家从资本掌控着现实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现实出发来研究不断演变的文化与文学,坚持对资本主义文化的全面异化进行不懈批判,他们的思考和探索始终未脱离的理论底线。赵毅衡从符号学出发,提出一般叙述学的几个可能的出发性课题,如虚构性/事实性叙述区分,记录性/演示性/意动性的基本分类,叙述的复合媒介之间的互动方式等,并提出合一叙述者的基本形态,及其各种可能的变形。张永清对当代文论话语形态的建构做出了深入分析。谭好哲论述了文艺理论研究的边界、问题与方法,对当代学界具有重要启示意义。陆建德论述了文论与文学修养的问题。支宇以实证的方法对文论知识的合法性与象征资本做了深入研究。徐行言通过比较的方法探讨了表现主义与西方之间的共识与分歧,澄清了学界的一些模糊认识。
二对中国当代文论建构的讨论
西域文化论文范文2
例如,在《点击职业英语》基础英语模块第一单元涉及到第一次见面打招呼用语,在学生进行练习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在第一次见面打招呼的时候说了“Howoldareyou?”(你多大了?)。在中国,我们觉得见面打招呼的时候问年龄、婚姻、收入等是表示寒暄,但是在西方国家见面时问别人年龄、婚姻、收入等是很不礼貌的事情,这样触犯了别人的隐私,见面问这个问题会很尴尬,会使其比较反感。根据西方国家的社会风俗文化在第一次见面打招呼的时候可以说,“Nicetomeetyou./Howdoyoudo!/I’mgladtoseeyou!”(很高兴见到你。)
2课堂教学活动
在《点击职业英语》基础英语模块每一单元都通过图片讲述故事,给学生提供语言情景,让学生充分体验英语口语,体会中西文化差异。同时在课堂中设计多种形式的小组活动,如给学生模拟情景,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对话演练。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了解西方文化及中西文化差异。文化知识内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和活动训练即巩固所学内容。根据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查找出在交流过程中出现文化差异的真正原因,使学生学会遣词造句。例如,学生在模拟面试情景进行对话,在对话结束时其中一位扮演面试官的学生说‘“Youcangotowork..”(你可以去工作了。)学生在对话过程中,受自己母语影响,所说的英语都是中国式英语,不是地道的英语。而在西方国家给人以答复时所用的语言比较委婉,可以说Thankyouforyourinterestinginourcompany.Youwillbehearfromusverysoon(.感谢你对我们公司感兴趣,我们会尽快给你答复的。)/Well,I’llletyouhaveourdecisioninoneortwodays.Thankyouforcoming.Goodluck(!我们会在一两天之内给你答复,谢谢你来面试,祝你好运!)在用英语表达的过程中,委婉谦和的语言比较符合西方文化。
3观看影片
绝大多数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都是在母语氛围中进行学习。理论上的学习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学习西方文化知识的真正需求,在课堂教学中引入英文原版影片,图文并茂,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西文化差异并获取文化背景知识。在选择影片的过程中,可以选取一些文化信息量比较大的经典影片,如《燃情岁月》、《海上钢琴师》等,也可以选择一些由英美名著改编的影片,如《傲慢与偏见》、《情感与理智》等。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观看影片的过程是:搜集影片——与课本内容相结合,查找适合课堂播放片段——给学生播放——检查课堂效果——达到交流目的。
4第二课堂活动
西域文化论文范文3
“信息社会”和“信息化”的概念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的日本,最初是由日本学者从社会产业结构演进的角度提出来的,实际上反映了一种社会发展阶段的新学说。信息社会指信息产业高度发达、信息产业处于支配地位的这样一种社会;信息化则表示向信息社会发展的这一过程。信息化是一个内涵深刻、外延广泛的概念。从其内涵来考虑,它是指信息的利用非常广泛,信息观念深入人心,信息技术产业的高速发展,信息咨询服务业的高度发达和完善;从其外延来考虑,它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信息环境。信息化作为一种趋势,是指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从以物质与能量为经济结构的重心,向以信息为经济结构的重心转变的过程。
社会的信息化,必然要求教育的信息化。而“教育信息化”这一概念就是针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再生和应用而言的。它有以下四方面的含义:第一,信息资源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第二,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教育信息化的目的;第三,信息的网络是大范围有效传递信息的基础;第四,信息化作为一个社会过程,必将受到人们在观念、理想、意志、技能及团体利益、社会组织结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教育信息化应有与之对应的保障机制。今天,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竞相出台了以教育信息化为特征的新世纪教育振新计划,希望以此抢占人才培养的制高点,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为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提供人才保障。一场全球性的教育信息化革命,已在教育的各个领域的不同层面迅猛地展开。
目前有关“教育信息化”的内涵还众说纷纭。我们认为,教育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将信息通讯技术充分整合应用在教育系统之中,是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及信息社会所特有的重要组织与理论管理方式在教育领域实现的一系列过程。
二、传统英语教学模式面临变革
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中,英语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式呆板,英语的语音、词汇、语法教学都是在脱离具体语言环境的情况下进行的,教师“广播式”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缺少双向的沟通,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很难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统一式”授课,满足不了学生个性差异的要求,教师提供的有效信息量有限,教师是灌输知识的主动施教者,学生是被动接受灌输的对象,媒体是辅助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近年来,我国在英语教学指导思想上特别强调应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实施从“怎样教”到“怎样学”的重心转移。但如果仍沿袭旧的教学模式,尤其在很大程度上在以应付考试为目的情况下进行教学,就很难做到这一点。而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CALL)和网络辅助语言教学(WALL)的引入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使教学过程不仅“教师——学生”共同学习,而且增加了“学生——计算机”双向交流,这样就为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提供了条件的保证。在英语教学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中,CALL和WALL必然会使英语教学产生重大变革。
三、信息技术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具有信息量大,交互性强,生动有趣,实用性强,知识新等很多优点,对英语教学听、说、读、写的各个方面均有较大影响。具体表现如下:
1.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1)利用磁性存储介质存贮听力材料。移动硬盘、优盘等存储介质具有容量大、携带方便、容易保存、复制快捷等诸多优点。软件及网络听力资源丰富,选择空间大大增加。
(2)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播放听力材料。这种方式集文字、图像、声音于一体,形象生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听力中的难点。
(3)选择语音纯正、地道的英语听力软件,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扫清口音障碍。
2.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1)人机对话。学生可以选取一些软件来自主地训练自己的语音、语调和表达。学生可对着话筒模仿计算机所播放的内容,计算机可以对此进行反馈,用以激励学生。
(2)网上交谈。学生学习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语言水平和爱好,通过互联网选择不同的交谈内容和交谈对象,可以不出家门和外国人交谈,和国内说英语人士交流,和教师、同学自由对话。
3.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英语课文教学质量。CAI即电脑辅助教学(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具有能集成文字、图像、影像、声音及动画等多种信息功能。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使课堂教学容量相对增大,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多媒体课件的形象生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
(2)应用网络信息资源,提高英语阅读效率。它可以有效地克服以往英语阅读教学中许多问题,例如,阅读题材狭窄,内容陈旧,训练方法单一,呆板等问题。而网络具有信息丰富,题材广泛且新颖、反馈及时等特点,它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4.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1)利用多媒体课件,激活写作背景。教师可在屏幕上显示一些迷人的画面,关键词语,或者播放一段故事,让学生观其形,闻其声,然后有所感而写。并且,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练习,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词汇用法和句型及语法项目后,逐步地进行写作训练。
(2)利用网络优势,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电子邮件的出现,缩短了交流的时间和距离。教师可指导学生结交国际笔友,发送电子邮件,让学生在交流中不知不觉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四、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
1.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原则
要实现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首先需要有基本的信息技术条件,要方便师生在学习活动中使用,同时每位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掌握信息工具的使用,深刻了解英语教育的本质、教学中的难点所在,学会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以更好地达到英语课程学习的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因此,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应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与学的工具或手段,利用信息技术到位但不能越位。学习环境应该建立友好的人机对话窗口、体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差异性,操作简单,运行可靠。
(2)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与模拟空间结构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模拟情景练习。
(3)传统传输信息媒体与数据库结合,取长补短原则。随着各校掌握的素材资源的增多,素材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充分利用数据库技术管理素材,才能发挥资源的效益。
(4)不断更新观念原则。信息技术在不断发展,英语课程也在不断更新,学生也在不断变化,因此课程整合要不断将新技术、新的教学理论等应用于课程整合,使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处于动态整合过程中。
(5)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经济原则,要充分考虑整合的投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整合的模式
(1)基于单机课件的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
1)课堂演示型课件。其制作原则:要体现教学目的,为解决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提供帮助;结构严谨,界面友好统一,方便控制;技术的重点应该放在突出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效果上。
2)交互型课件。其制作思想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学习的不同情况,把学习资料分为多个水平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材料,或通过交互式的练习,评估自己是否具备进行某种学习的能力。
3)电子图书。既适合教师教学又适合学生自主学习。
(2)基于网络的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整合
1)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网络课堂教学模式:创设情景提出课题自主探索网上协作课题小节网上测试课题延伸此模式中教师的地位: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指导者,是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和不断完善者,也是教学资源的评价者和管理者。
此模式中学生的地位:学生处于中心地位,能够选择适合自身的学习模块和学习方式。
此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和自尊的保护;缺点是局限于课堂教学,师生间缺乏情感交流。
2)网络探究模式——webquest
教学流程:教师提出问题将学生分组,每组扮演一个角色学生执行各自任务(查资料、讨论、分析、整理材料、撰写报告)演讲汇报教师评估下一问题。
此模式重视方法与技能的训练,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学习积极性的调动。
3)专题网站学习模式。即在网络环境下,围绕某一专题进行深入研究的学习方法。其
强调的是深入学习,可打破时空限制,进行远距离学习;缺点是目前还没有一个系统能完全胜任这项工作。
总之,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现代教育手段的进步,探索教育现代化,探索教学改革,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责任和使命。
【摘要】教育信息化是我国教育所面临的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变革。本文通过揭示教育信息化内涵,分析英语教育的特点,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教学的整合,达到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课程整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科教兴国思想不断深入人心,信息化的浪潮已席卷整个教育领域。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场由信息技术革命引起的教育变革,正在对教育的各个领域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马宁、余胜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教育技术通讯,2005
3何克抗、余胜泉.基于Internet的教学模式.教育技术通讯,2002
西域文化论文范文4
1.文化的定义
对于文化的定义,似乎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著名人类学学者泰勒给文化的定义是: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念、艺术、道德法则、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获得的一切能力与习惯。
2.中国文化定义
中国文化一般指中国传统文化,是各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经过历史沉淀积累下来的精华,是民族未来发展的根基。“文化”在中国古代典籍里是“文”和“化”的复合。“文”字又通“纹”字,可引申为文、文章、文采、条文等。化,则有变、改、生、造化等义。如《礼记?乐记》中说:“和,故百物皆化。”这里的“化”指化生。
3.西方文化定义
西方的“文化(Cultur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原意是耕作、培养、教育、发展、尊重。在物质活动方面,“文化”意味着耕作,而在精神修养方面则涉及等,这是西方的文化概念中最原始、最基础性的涵义。西方文化一般是指发源于古希腊、罗马,秉承了中世纪的基督教传统,传承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经启蒙运动发展而最终确立,并且几百年来兴盛于西欧、北美地区的文化系统。
二、中西方建筑文化的比较
建筑文化是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不断作用的产物,是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靓丽风景,是人类文明历史长河中产生的物质财富,也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域,建筑文化的内涵和风格是不同的。由于中西方社会发展的差异以及地理、自然环境的不同,它们所呈现的建筑文化也是有差异的。
1.中国建筑文化
中国建筑伴随着中华大地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而产生,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建筑以其独特的构思、丰富的美学价值而成为无价之宝,它能陶冶国人的情操,提升国人的审美情趣,丰富国人的视野。传统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如北京四合院、闽南的圆楼、云南的一颗印住宅、河南和陕西的窑洞等,以及都城的规划,宫殿的布局,皇室贵胄、达官显贵的陵寝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浸润的结果。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构筑了精美的建筑体系。中国建筑作为中国文化的物质载体和中华民族精神的物质化表现,必然有着与西方建筑不同的风格和特点。中国建筑以其独特的形质格局、超拔的内容体系在全球范围内大放异彩,为世人所瞩目。从建筑理念上看,传统中国建筑有着浓厚的天人合一的时空观念及和谐精神,在建筑布局上则有着浓厚的中心观念。可以说,中国的建筑渗透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黎族文化的发展对于其自身的建筑有着深刻的影响。自远古时代以来,黎族人民就生息繁衍在美丽富饶的海南岛上,创造出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作为黎族民族文化一部分的民居住宅建筑艺术同样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黎族人民根据地形环境、气候条件、建筑材料等,因地制宜地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茅草屋。黎族人民居住的传统房屋是以格木、竹子、红白藤和茅草为建筑材料,房屋的顶部是以茅草搭建的,屋子的骨架用竹木构成,属于中国传统的竹木结构建筑。由于房子低矮,外形像船篷,内部布置像船舱,被人们称为“船形屋”,它是黎族人民传统智慧的结晶。黎族传统的建筑文化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无与伦比的智慧和独树一帜的风采,也展现了中华传统建筑的强烈个性和艺术魅力。
2.西方建筑文化
西域文化论文范文5
5
国家的总体计划历来以5年为一个周期,2003年,当我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取得硕果之际,教育部出台了《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新一轮的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提出了未来5年教育信息化的总体目标: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国家公共教育信息化平台,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推进多层次、多功能的资源开发、交流和共享机制的形成,提高各类社会成员的信息素养,满足人们随时随地终身学习的需求,提升现有教育质量和水平,为国家信息化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同时确定了未来5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该方案由硬件平台、应用支撑平台、应用系统和服务体系等主要业务系统,公共资源、公共应用和公共服务等主要数据系统,管理体系、标准规范、法律法规、培训服务以及关键技术攻关等支持环境组成。
教育信息化不仅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发展全局中的关键环节。2003年将因此成为一个重要的拐点,在国家的统一部署下,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从此将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18
2003年11月6日,全球最大的18所开放大学的校长同时出现在“上海世界巨型大学峰会”上,举行了一次中西方远程教育领域最大规模的高层对话。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总干事约翰?丹尼尔,教育部副部长、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章新胜和校长们一起阐述了各自对远程教育的理解和展望。18所来自全球著名的远程教育大学的校长在介绍了各自的办学理念和经验之后,共同签署了《开放大学上海合作宣言》。当今社会正朝着知识密集、相互依赖且国际化的方向发展,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一项基本人权,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带来了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巨大压力。未来远程教育界的交流与合作将呈现多样化、多元化的态势。资源共享已经成为促进远程教育发展,对机会、质量和成本效益三角关系的良性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关键问题。校长们一致同意成立全球的开放大学网络,选择课程开发、信息通讯技术、合作办学、学位承认、交流信息和实践经验并提供交流的论坛、研究和工作人员交流等六个领域优先开展合作。
在构建终身学习社会和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远程教育,比任何时候更需要创新与合作。在了解世界远程教育的发展中,我国的远程教育正快步走向世界。
300
2003年,教育部决定,在今后5年内,将引进300门国外优秀网络教育课程,促进高等院校等的双语教学;重点开发300个网络课程和素材库等教学软件,逐步建成国家远程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资源库,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开放的资源共享机制,形成高质量、全方位的国家职业成人教育资源库。
网络条件硬件设施是基础,资源建设是核心,这已是耳熟能详、尽人皆知。近几年,各级各类教育部门十分重视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根据学校的学科优势和教学特点,开发了一批基于网络的教育教学资源库、素材库和一批社会急需的网络课程和教学课件。但是,从全国来看,优质教育资源仍存在着结构性短缺,标准化问题没有根本解决,难以实现共享,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信息孤岛”。因此,加强国家教育资源库建设,建设国家级的统一的教育资源平台,通过引进国外优秀高等教育资源,加强国家高等教育精品资源建设,逐步建立起国家级高等教育资源库,无疑是一项从根本上推动高等院校教育信息化的有力措施。
1000
在60多万所中小学中选出1000所,作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对每一个入选学校来说,既是崇高的荣誉,也意味着艰巨的责任。2003年12月18日,“千所校”的代表第一次齐聚北京,大家共同探讨实验6年来的得与失。
1997年,为探索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和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模式,建设一批在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具有示范和窗口作用的先进学校,教育部启动了“全国千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项目。6年来,实验学校在信息化环境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教师队伍培训、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信息技术环境下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绩,同时也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和辐射作用。
在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和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进程中,实验学校已经深刻地意识到:如果不能围绕“应用”和“绩效”,在资源建设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率,积极创造和完善信息技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头上的光环将渐渐暗淡。
10000
教育部长周济于2003年12月16日在北京宣布,由教育部和李嘉诚基金会共同实施的西部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项目,经过科学论证,认真实施,在全国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40个贫困县中10000所乡村中小学的远程教学示范点全部建成。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教育部、李嘉诚基金会和西部地区各级政府、各项目单位通力合作,以大学为培训基地,充分发挥各级电教部门的作用,集成各方面的人才优势,编写了适合西部地区项目培训的卫星数据接收技术培训教材,并制作了配套光盘;开发了多种媒体的、适合中西部地区的远程教育资源,形成了用数字化资源带动信息技术应用的新模式。该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学校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水平,初步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推进了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和当地的教育信息化建设。
这些成功的做法使人们看到了在贫困地区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10000个点建成了,但它不应是完结的终点,而是全面推进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一个重要节点,它们的建成将为我国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40000
到2003年底,从“校校通”工程开始实施起到目前两年多的时间里,已经有约40000所中小学建立了校园网,而2000年10月的统计数据是3000所。中小学生计算机拥有量已经从平均150人一台发展到现在平均35人一台。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硬件环境有了较大改善,发展速度、推进速度惊人。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0年以来,仅政府投入就达到500亿~600亿,如果将公司(企业)赞助、学校提供场地和家长自购计算机等情况统计在内,可能达到上千亿的投入。但是,大投入,是否实现了大产出?目前的调查结果十分令人忧虑。相关调查表明,已建设的校园网络中,大约90%还都处在一种闲置或是没有充分利用的状态。真正用得好的,能充分运用硬件设施广泛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仅占10%左右。大多数学校停留在初步探索的层面上,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仍远未达到预期目标。
硬件环境的大投入与应用效果的低产出,正成为当前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焦点矛盾之一。研究探索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教学效率、效果显著提升的模式和方法,真正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大投入与大产出,已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教育信息化发展和研究的核心问题。
1000万
我国有1000万中小学教师,他们是中国基础教育的脊梁。2003年,为提高全国上千万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教育部决定实施“教师网联”计划。“教师网联”计划将为教师终身学习构建一个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建的平台,充分借助现代远程教育手段,打破时空阻隔,大规模开展高水平的教师培训,使不同地区的教师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这将成为大幅度提高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信息化既要为学生提供学习平台,也要为教师终身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为教师职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为大规模、高水平、高效益地开展教师的全员培训提供了可能,而学会信息技术应用的教师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我国政府紧紧抓住这一历史契机,实施“教师网联”计划,充分运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实现教师教育领域内行业联合,沟通各种教育形式,建立和依托优质高校的公共服务体系,共建共享优质资源。
这是一项与时俱进的创新举措,必将加速教师教育的信息化进程,也使迅速提高上千万中小学教师的整体水平成为可能。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网联”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尽快出台培训时间、教材选择、课程设置、评价指标、收费标准、利益分割等相关规范和标准,参与“教师网联”计划的有关单位和高校,需要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开展工作,否则,将会影响计划的顺利实施。
100亿
2003年9月,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在未来5年内,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投入约100亿人民币,在全国农村实施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西域文化论文范文6
很多学生喜欢偶像剧,音乐,体育,传统观念认为,这些东西很占用学习时间,其实不然,我们作为教师,要是能巧妙地将这些东西和学生的日常学习相结合,那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也会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生动具体。例如,Language(语言)是学生常接触的一个主题,教师在导入部分就可以加入巴比伦塔的例子。诺亚的后代在洪水过后为了歌颂自己的丰功伟绩,也为了更好地管理本族人群,大家齐心协力共建了巴比伦塔,但是这项伟大的工程很快就直入云霄,上帝惧怕人类的智慧撼动自己绝对的统治地位便来到人间变乱了人类的语言,从此,世间多了一个职业-翻译,而巴比伦塔也用来指半途而废的事情。很多学生看过电视剧《还珠格格》,剧里的一个情节是这样设计的,为了表达对如萍的喜欢和照顾如萍的决心,杜飞送给如萍一根肋骨作为礼物,不可否认,琼瑶阿姨的这个情节来自《圣经》,这个偶像剧与英语学习联系的具体例子可以使学生对Boneoftheboneandfleshoftheflesh(骨中之骨,肉中之肉)的理解更加形象具体。课文Style(时尚)里有一张刻有数字“7”的吊坠图片,“7”在西方文化里是一个完全数,源于圣经里的《旧约•创世纪》,上帝用了七天时间创造了世间万物,所以“7”这个数字代表完美完整的意义。举一反三,我们知道,天体有7个,即:日、月、金、木、水、火和土。
在英语中,上帝和天使居住的地方被称为七重天,即是天堂,英文为intheseventhheaven.而这个短语并不陌生,我们在英美影视作品和音乐作品里通常遇到,表达一种高兴到极致的心情。由此可见,“7”这个数字在西方文化里所表达的是吉祥和快乐的文化内涵,如果学生不知道“7”在西方文化里的意义,那学生就不会明白为何课文里的吊坠图片上不是“6”,不是“9”,而是“7”。对数字的迷信这是一个全球普遍的现象,而数字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无疑是社会和文化的一部分。这时,教师可以拓展知识,让学生联想一下数字在不同文化中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比如数字“2”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崇信二元学说,我们认为宇宙万物都是对立统一而存在的,比如天和地、男和女、生和死等等,所以中国人向来喜欢偶数,认为偶像是吉祥如意的象征,好事成双也好,六六大顺也罢,这些成语都是中国人以偶为吉、以偶为美的表现。而西方人很早以前就相信世间万物都是对立存在的,反映在数字上就是他们认为奇数才是吉祥的象征(数字13除外),比如,亲朋好友间送鲜花时总是单数,而悼念已故之人时则送双数。还有数字“3”、“5”、“8”、“9”等等,这些数字在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表达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这样通过语言和文化知识的结合,学生不仅提高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了理解知识,吸收知识的效率,而且了解了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产生的根源。
希腊、罗马神话故事与英语学习
作为欧洲文明和世界文明的摇篮,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毋庸置疑的决定性的影响。其中,希腊罗马神话堪称欧洲及世界文学的瑰宝。希腊罗马神话内容丰富,经久流传,对英语语言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因此,了解希腊罗马神话,了解希腊罗马神话和英语的渊源对英语学习者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英语教师要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英语的理解不只是停留在语言本身,而是深入到文化层面,就要将希腊罗马神话适当穿插在教授的过程当中。
希腊罗马神话对英语语言的影响体现在方方面面,天文、地理、文学作品、艺术等领域无一没有希腊罗马神话的渗透。例如,Style(时尚)这个主题,热身部分可以先介绍几个我们身边学生熟知的品牌,如Daphne(达芙妮),达芙妮的LOGO设计是诸多希腊元素的结合。其设计主题是希腊女神Daphne和太阳神Apollo的爱情神话,这款女鞋的设计宗旨堪称浪漫唯美,设计者希望穿上达芙妮的每一个女人都像是在恋爱中一般自信、美丽、高贵、端庄。一提到达芙妮,几乎所有女同学都了解,而台湾偶像天团S.H.E也是学生所喜爱的,她们的歌曲《月桂女神》想必很多同学都会唱,而里面的歌词正是对希腊神话里达芙妮和阿波罗爱情的描述,这样通过歌曲、品牌和文化的结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将更加感性和深刻。Planet(行星)是大学生不可避免的话题,但这个主题的枯燥晦涩令很多同学,尤其是女同学望而却步。如果教师在讲授过程中结合希腊神话的浪漫典故,那不仅有利于学生快速深刻的记住行星的名称,而且还对一些天文知识的理解更加直观形象。太阳系有行星,从内到外分别为Mercury(水星)、Venus(金星)、Tellus(地球)、Mars(火星)、Jupiter(木星)、Sat-urn(土星)、Uranus天王星)、Neptune(海王星)。受古老拜星文化的影响,这行星的名称基本都来源于希腊罗马神话里的主要神明。例如,Mercury是罗马神话中商业及旅行之神,也是为众神传信之神,所以被认为是最能跑腿之神,而水星又距离太阳最近,根据万有引力定律,离太阳最近的天体移动最快,所以水星以Mercury命名。再者,金星是所有星星中最亮的,它的美闪耀夺目,以罗马神话里爱与美之神维纳斯命名也是实至名归。火星呈红色,有时被称为红色行星,让我们容易联想到战争和鲜血,所以用Mars这个罗马神话里的战神来命名是合情合理的。很长一段时间,火星也被古罗马人当做农耕之神来供奉,因此,“三月”的名称也是来源于火星。众所周知,宙斯是奥林匹斯山的统治者,而朱庇特是罗马神话里的男一号,所以用朱庇特来命名太阳系最大的行星木星是形象贴切的。Constellation(星座)也是大学英语里常见的主题,拓展这个主题可以和地理相结合,Europe(欧洲)是我们接触最多的英语单词之一,而这个名字恰巧来自希腊神话,也是金牛座的来历。有一天,天神宙斯在人间游荡,经过腓尼基这个国家时突然发现这个国家的公主欧罗巴非常美丽,回到天上之后,宙斯仍然对那位美丽的公主念念不忘。于是为了接近公主,宙斯化身为牛出现在公主所在的皇家牧场中。因为对公主的思念之情与日俱增,宙斯决定向公主表白,公主时常会来牧场与牛群一起嬉戏玩耍,就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早上,公主突然发现在牛群之中有一只特别会唱歌的牛,它的歌声悦耳动听,有如天籁一般。于是公主一见钟情,无法自拔的就爱上了这头牛,因为他不仅歌声优美,外表也是俊俏好看。可是没多久,宙斯和公主相爱的事情被天后赫拉知道了,赫拉怒火中烧,宙斯情急之下,带着公主飞越爱琴海,来到了克里特岛,后来宙斯为纪念那表白的地方,就以公主的名字欧罗巴作为那块土地的名字,那块土地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欧洲大陆,而宙斯当初化身的金牛也就是我们今天知道的金牛座。而这个希腊神话也是十二星座里唯一描绘爱情的故事。Sports(运动)这个主题里,NIKE这个家喻户晓的品牌其名称就来自希腊神话里一个胜利女神的名字。“Quality(品质)”是“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大学体验英语》里的一个单元,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品质,但它更侧重于对异性,或是人生伴侣品质的要求,所以在热身部分里,可以采用丘比特(Cupid)的故事。
小爱神丘比特一直被人们喻为爱情的象征,相传他是奥林匹斯山众神中最叫人无可奈何的,他长着一双可以自由自在飞翔的翅膀,成天十分的调皮捣蛋,背着他的箭袋飞来飞去,一会儿把金色的箭射向这个,一会儿又把铅色的箭射向那个,众神都被他搞得晕晕乎乎的,所以人间就会出现一出出啼笑皆非的爱情悲喜剧。而本单元的副标题是She’snotmytype.(她不是我喜欢的类型)。从文章字面理解,是对方的品质不是我要的类型,那么要从文化的角度来看,我们就可以说是因为丘比特在射箭的时候射的是铅制的箭,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快地记住如何委婉地拒绝一个人,而且也做到了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相结合。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