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先秦文化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先秦文化论文范文1
【关键词】管理;物资;现代化
一、管理思维现代化
思维现代化是实现企业物资管理现代化的先导。
首先要有系统的观念。系统是由一些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一个有机整体(集合)。系统思维即把研究管理的对象作为系统,从整体的角度把系统中的各个要素加以处理与协调,使系统发挥出其最大效能的思维方法的总称。系统工程既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又是一门现代化的组织管理技术。
其次要有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全面质量管理(TQM):是指在全面社会的推动下,企业中所有部门、所有组织、所有人员都以产品质量为核心,把专业技术、管理技术、数理统计技术集合在一起,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控制生产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以优质的工作、最经济的办法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的全部活动。
企业物资全面质量管理主要有四个特点:①全面的管理,②全过程的管理,③全员参加的管理,④全部的方法。企业物资工作全面质量管理的对象是物资供应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满意程度,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所供应的物资的技术特性满足企业的质量要求,通过正确的计划采购、运输、保管等工作为保证;②所供应的物资时效性强;③所供应的物资质量可靠,品种齐全、数量足够;④供应过程工作效率高、差错少、费用低、物资流转速度快。
二、管理组织现代化
管理组织现代化是指按合理组织生产的客观规律建立管理机构和规定管理职责。企业管理组织现代化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建立与现代化企业制度相匹配的企业治理结构和企业其他组织结构,严格企业的各级岗位责任制。现代化的管理机构在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时,能够作出及时积极的反应,迅速制定对策,保证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展开。
根据物资部门的自身特点,它的组织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直线制、矩阵制等。其中以矩阵制应用较为广泛。矩阵制即目标管理制组织结构,它是一种多功能的、有效的组织机构。其优点为:①灵活机动性强,可应对多变环境中的多种情况;②便于协作,可调动多个管理职能部门;③有利于提高个人责任心及积极性;④发挥每个人的作用,提高了管理效率。
三、管理人才现代化
管理现代化的关键是人才现代化。在新的社会背景下,人才的竞争已成为世界著名企业之间的实际竞争。
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的人力资源即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需要的劳动力。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各种社会组织对员工的招募、录取、培训、使用、升迁、调动、评价及合理开发,并使人力和物力保持最佳比例的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包括从数量上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劳动管理和从质量上对企业人力资源的行为管理。现代企业应注重企业人力资源的质量管理,从过去粗放的经营管理模式转变为以提高综合效益的管理模式。
2.企业人力开发方法
①全员培训随着企业现代化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员工们现有知识既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也不利于个人素质提高。进行定期的全员培训,将企业的战略目标更有效地迅速传播到每一个员工,使他们掌握必要的生产经营业务知识和技能,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
②引进高素质人才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可以迅速改变企业,随着企业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人才部门所有制将不复存在,企业引进高素质人才会更强的生命力。
③调动现有员工积极性根据员工特长,给予员工合适的岗位,并通过员工的动态组合与职位相互交替轮换,提高企业整体功能,充分调动个人积极性。
3.人事激励方法
企业的管理者在日常的管理活动中,通过已树立的管理权威,干预并影响被管理者的行为,使每个人在达到个人目标的同时,实现企业的组织目标。这种行为从某种角度讲就是激励系统。
(1)人事激励机制结构
1)人事激励机制的组成
①激励对象。被激励的特定人群。
②激励因素。起到激励作用的因素,例如升迁、金钱、职称等。
③激励因素的媒介。各种管理制度、管理决策、管理措施,尤指各种人事管理制度和人事决策。
2)激励机制的运行方式
首先是将激励因素转化为人事管理制度、决定策略、采取措施的过程,即转化过程;然后是将含有激励因素的人事管理制度、决定策略、采取措施对员工施加影响的过程即刺激过程。
(2)人事激励因素分析
人事激励的重要一环即分析激励因素,明确激励的项目,运用合适的激励方法。
1)对员工进行分类。根据职务的高低、工作项目的不同分类。
2)运用合适的方法,按照人员分类进行激励因素调查。例如采用问卷调查法,将职员们所乐于接受的激励因素调查出来。
3)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采用图表法等方法直观表达。
4)绘制”激励因素一览表“,为制定人事制度时供决策者参考。
四、管理手段现代化
管理手段现代化是指企业管理中逐步采用电子计算器、现代通信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等先进的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方法的速度和水平,使管理工作真正做到准确、及时、经济、高效。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普及,各行各界管理领域普遍建立起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它不但能综合物资流通过程中的信息,控制管理业务;而且能够建立物资管理数据资源,有利于各种现代管理方法的实现。
以计算机为现代化管理手段,建立企业物资管理系统,保障供应,压缩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物资使用监督,提高物资管理水平,对企业很有必要。
五、总述
物资管理现代化的五个方面是有机结合的,管理思维现代化是先导,管理组织现代化是保证,管理人才现代化是关键,管理手段现代化是条件。物资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相关部门的工作质量与水平,物资管理作为后勤管理的重要部门,要率先实现现代化,实现降低成本、加速资金流转、增强企业盈利、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晓莉.实施现代物资管理程序及相关系统控制程序[D],《经济师》,2003年第6期.
先秦文化论文范文2
论文摘要:沁水城东节日饮食语汇中蕴涵着富有地域特色的饮食文化信息,具体反映在米食品、玉米食品、面食品和节日蔬菜等四个方面。
沁水县位于山西东南部,县境四周环山,构成了与邻县的天然分界。东邻高平、晋城,西接翼城,南邻阳城,北接长子、安泽、浮山等县。沁水方言内部较为复杂,其中城关以东属晋语上党片,城关及城关以西属中原官话汾河片。由于城东与城西历史上分属两个县区,因此它们的饮食尤其是节日饮食存在着很大差异,这种差异在各自的方言语汇中也能够反映出来。本文仅讨论城东节日饮食的语汇文化信息。文中加下划线的字为同音字。
沁水是典型的山区县,当地主产谷物杂粮,但生存在此地的民众,世代相承,制作了丰富的地方特色食品。节日饮食尤为精致和讲究。
一、米食品
沁水常吃的米有三种。第一种是谷米,也就是小米,当地称为米。这种米的产量大,是日常饮食中不可或缺的粮食。第二种是软米,极富戮性。第三种是黍米,米质发甜,用于替代白面来蒸摸摸。后两种米产量都比较小,一般在特殊的节日才能食用。下面我们根据这三种米在节日中的运用来进行分析。
1.小米是沁水县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食品之一,为此用小米制成的食品品种非常丰富,但在节日中食用的却很少。因为节日饮食一般不同于日常饮食,在节日里,总要吃一些稀罕的食物。
正月十六吃“炒米羹”,炒米羹是把小米炒成半熟,再放人杂面(豆面、玉米面两样和起来的面)做成的面条,当地称为“棋”,熬制而成。据当地人讲,这一天做出来的“炒米羹”是一年中最香的。从当地的熟语“老婆怕炒吃,汉们男对白买吃”中可见,“炒米羹”是一种奢侈品。
小米的另一种吃法是将小米磨成米面,发酵后在特制崖子上摊成米面煎饼,这种“煎饼”的造形特别,形圆、边厚、肚鼓,在三月三“蚕姑姑节”食用,因为煎饼采用的是发面,所以吃煎饼蕴含着“希望蚕姑姑蚕发的又肥又大”的美好寓意。在粮食丰收后的九月初九,人们也吃煎饼,同样取其“发面”之意。“九月九,家家有”表明了家家此时都有充足的粮食。把小米磨成米面的吃法是比较浪费粮食的,所以当地有句熟语“家有千万,小米不敢捣烂”。
2.软米在当地产量小,并且口味比小米好,因此日常生活中难得吃上软米饭,只有在节日里才能吃到。软米做成的食品也是丰富多样的。
“稀粥”是当地人的一种日常饮食,它比一般的稀饭要稠很多,可以用平面铁铲盛起来。但是平时用小米熬制而成的称为“稀粥”,在腊八节才用软米熬制,称为“软米饭”。在熬制软米饭时往往放入花生、南瓜、各种豆子等作为辅料,这种“软米饭”味道香甜可口,至今仍是当地人喜爱吃的一种食物。春节早晨也吃“软米饭”,但它在除夕午夜就开始熬制,直到凌晨五点左右,熬制的时间相当长,这样做成的“软米饭”勃性大,口感好,寓意着全家成员之间甜美、融合。
软米浸泡后包成的粽子,称为“粽”。沁水产柿子,所以在粽子中通常要加人柿子晒干后称为“柿屹挛”的作为辅料,有的加人蔓氰这是元宵节和端午节的一种食品。在近20年里出现了用江米包的粽子,才有了“软米粽”和“江米粽”的区别。据老辈人讲,在元宵节食用“粽”,是为了替代元宵,同时在正月十六为刚出嫁的姑娘“送十六”也要有“粽”,象征着姑娘在婆婆家的生活和睦美满。
软米还可以磨成软米面,做成各种各样的食品。腊月二十三是中国传统的祭灶日,民间有句俗话“二十三日走,初一五更来”,这说的是灶王爷在一年中离家上天和各路神仙聚会的时间。当地人用软米面在鹰上烙一个饼,称为“炉廖”,作为灶王爷上天的干粮,正月初一灶王爷回来后,全家人每人吃一块“炉鹰”,预示着团圆、吉利,所以“炉厦”又称为“全家饼。
腊月二十三,当地人还要用软米面做一种叫“软陀”的食物,先把软米面蒸熟,然后中间包上豆馅,在崖上焙成金黄色。“软花”用于灶王爷上天前在家里的供品,人们希望用软米花粘住灶王爷的嘴,在上天开会时不要把家里不愉快的事情张扬出去。显然这是一种迷信的说法,但其中也表达出人们希望自己的家庭能够一切平安的美好愿望。
3.黍米是一种口感发甜的米。由于黍在当地的产量很小,种植黍主要是用黍杆来做答帚。黍米只能磨成米面食用。由于当地的土地多为旱地,小麦产量很少,所以春节期间,通常用黍米面替代白面蒸摸摸,称为“黍米面摸摸”,作为走亲访友的礼品。在清明节也把“黍米面摸摸”作为上坟祭祖的供品。
二、玉米食品
玉米也称为“玉菱”,是沁水县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当地人可以用玉米做出多种美味食品。
1.“懒懒”和炒玉米。二月二是中国传统的“龙抬头’旧。这一天,当地人习惯吃“五豆”,这里的“五”表示数量多。前一天,把玉米、可豆、小豆、蔓豆、花生等放人锅内长时间熬制成糊状,称为“懒懒”。当天用“逾懒”去祭祀山神,同时将“懒地”挂在山神庙和路旁的屹针上,让过往的麻雀、老鼠食用。这个活动有两重寓意在其中:一是“送懒”,表示春耕即将开始,希望把冬天里的墉懒送走,开始新一年的劳作。二是“送食物”,希望山神保佑今年风调雨顺,也希望麻雀、老鼠能够饱餐,在春种后不要祸害地里的种子。当地儿歌“二月二,拍瓦喳,老鼠出来没爪爪,雀儿出来没尾巴”也可以作为佐证。
农历十一月最后一天是当地人庆祝丰收的日子。这天下午,当地人要“吃炒”,即炒玉米、炒花生、炒豆子等,以炒玉米为主。玉米在炒制过程中会开花,这象征着今年的生活富足,每个人都能喜笑颜开。同时当地人认为小孩子在这天“吃炒”可以长得很高,这里寄寓着对孩子茁壮成长的希望。
2.仓疙瘩、仓窝窝和窝窝。当地玉米的主要食用方法是将玉米磨成玉米面,这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之一,节日里,用玉米面做出的食品较平时要精致。
当地的正月十九是“小添仓”、正月二十五是“老添仓”,这两个节日表示春种开始了,希望这一年里有好的年景,能够把粮仓添满。这两个节日里都要吃玉米面做成的食物。“小添仓”吃玉米面做成的疙瘩,称为“仓疙瘩”,在玉米面里加人煮熟的南瓜和豆子,团成椭圆形,然后蒸熟。“老添仓”吃玉米面做成的窝窝,称为“仓窝窝”,原料与“仓疙瘩”相同,但形状不同,“仓窝窝”的形状类似锥形。制作时,在一个大窝窝上扎十二个坑,一个坑代表一年中的一个月。蒸熟后看哪个坑里有水,表示今年哪个月即将有雨。很显然这具有占卜色彩。因为当地的土地多为旱地,靠天吃饭,所以当地人希望通过这种形式来预测一年里是否能够风调雨顺。 二月二也要用玉米面蒸窝窝头,称为“窝窝”,这里的“窝窝”是单纯用玉米面做的。家中有男孩子的,要蒸一个砚台形状的面食,上面放有笔墨,希望男孩子能在学习上取得优异成绩。家中有女孩子的,要蒸一个针线篮形状的面食,里面还放有线蛋儿、剪刀等物品,希望女孩子在针线活上能心灵手巧。从这里可以看出当地人对男孩女孩寄予的不同的希望。
玉米面发酵后,做成饼形,放在廖上烤成金黄,称为“花”,是清明节上坟祭祖的供品。
三、白面食品
沁水县属于山区,气候不易于种植小麦。小麦的种植集中在能够灌溉的地区,同时产量也较少,因此日常生活中是很少见到白面食品的。当然,近些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小麦的种植面积扩大,产量提高,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已经以白面食品为主,但是一些节日的饮食习惯仍然传承下来。
1.白面蒸食。当地的白面蒸食非常丰富,大多带有面塑性质,并且多用于节日的供品。在腊月里,要蒸许多面塑食品,用于春节的供品。这些食品放置的位置很有讲究。“鸡”放在窗台上,取鸡叫人起床中的“起”之意,希望家人早早发家致富;“鱼”放在水缸旁边和床上,表示年年有余;“狗”和“兔”要放在门上,谚语“狗撵兔,必定富”就表达了希望家庭富裕的美好愿望。“猪”和“羊”分别放置在庭院的东面和西面,预示全家人一年平平安安。“高”这与人们普遍认为的“糕”不同,是由两个摸摸叠加起来,上面加一个称为“石榴”的面食,作为灶王爷的供品,象征日子过得节节高。养蚕人家还要蒸“猫”,希望“蚕姑姑蚕”不被老鼠祸害。
春节里,家家要蒸“人口摸”“人口兔”,数量要比家庭实际人口多一个,象征着家庭人丁兴旺,并且要求每人必须吃掉属于自己的一个。在“人口摸”中还要加入一枚钱,谁吃到这枚钱就预示着谁在这一年有好的运气。“人口兔”一般在大年初一早上的明火里烧烤后才吃,表示消除一年里的灾难。同时,晚辈要给长辈蒸有枣装饰的摸摸,称为“大枣花”,一个一般重达一市斤。表达对长辈的祝福,希望长辈能够健康长寿。
六月六晚辈要给长辈“望夏”,蒸一种叫“福屹转”的食品,就是用一斤面做成长条形,然后在顶部扭一下。希望长辈能够身体健康,平安度过夏天。
七月十五蒸装饰有麦穗、谷穗形状的面食,有的还放几颗黄豆,称为“豆积亚、麦积积”。蒸人形面食,称为“打雀娃娃”。在七月十五这一天,将这些面食放置在庄稼地和菜地里,作为供品,表达了当地人守护即将成熟的庄稼和盼望丰收的愿望。
2.白面烤食。当地人认为六月二十四是河神爷展腰的日子,也就是要进人雨季了,人们担心雨水冲刷走山上的农作物,因此就烙“锅盔”来供奉河神爷,希望河神涨河时不要淹没庄稼。“锅盔”是用鸡蛋和面和起来,撰成饼形,放入锅内(锅里预先准备好大小均匀的石头,面放在锅内的石头上)进行烘烤而成。
3,白面煮食。除夕,当地人吃“扯面”,寓意着全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特别之处是:吃“扯面”时要将做好的面条剩下一些,即使是吃完了,也要重新做一点,放到大年初一早晨吃汤面,象征年年有余。
“扁食饺子”是中国北方过春节传统的食物,当地除了春节吃饺子,在八月十五、十月初十都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在当地不仅有团圆之意,还象征着钱财。当地人认为“扁食”形似元宝,吃“扁食”就是挣元宝。十月初十还要做“实心扁食”,就是不包馅的饺子,用于供品。表达出人们祈求人无灾难、天无灾情的愿望。
四、节日蔬菜
先秦文化论文范文3
英文名称:Academic Journal of Zhongzhou
主管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主办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出版周期:双月刊
出版地址:河南省郑州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3-0751
国内刊号:41-1006/C
邮发代号:36-118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9
期刊收录: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2004)
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2008)
中文核心期刊(2004)
中文核心期刊(1992)
期刊荣誉:
社科双效期刊
联系方式
期刊简介
先秦文化论文范文4
亮点:在我毕业后“带户口下放”的两年,陪伴我的不是《论语》,是陈鼓应的《庄子今注今译》。
【诗词之美】“”后期那个寂寞的时代里,我的父母都下放了,我作为独生女,是姥姥最早教我背诗,她去世了很多年;舅舅是大学老师,教我背《滕王阁序》,去世了;更多诗歌里的意境是我爸爸带我看的,也去世了。教我古诗的亲人都远离了,而诗意还活在我的生命里。
今天,人们对诗歌颇有偏见,觉得闲人才去写诗。在一个建功立业的时代里,风花雪月已然边缘化,但我认为,一个人越要发愤图强,就越要有一种悠扬的心灵力量。我们很多的功业是属于生活层面的,但并不属于生命层面。诗意流连则是一件生命层面的事情。什么是意象呢?就是“床前明月光”,就是“处处闻啼鸟”,就是“悠然见南山”……在这些我们父母背过、我们自己背过、我们孩子还在背的意象中,完成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成长。
【书比人更可靠】这是我的切身体会,但是现在的青少年不懂得,他们宁愿在网上的虚拟空间里向网友们倾诉。他们还不懂得,生活不是游戏,不是说按一下“game over”就能重来的。
【关于阅读】之所以阅读,是因为孤独,但在孤独中有书可读,书比人可靠。我其实是一个被阅读成全的人,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做一个好读者。
我享受网络阅读带来的便捷,也迷恋纸质书的墨香。阅读时,首先要看你是否渴望阅读、渴望知识、渴望有限的人生有所收获、渴望从阅读中获取力量,只要你渴望,阅读的载体不重要。
阅读是为了让我们打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障碍,让我们的生命更自由、更坦率、更勇敢,能够让我们以各式各样的方式去充实自己,然后传递给别人。阅读最终成全的还是一颗心,而无关乎是哪一种阅读方式。
【写作心得】写文章就是写人心,先要写人话,只要写的话是真话,就有人爱看。
【曾被“古典大部头”吓倒】上研究生时,我还不满21周岁,在北师大的中文系读古典文学,而且是先秦文学。看到那么多大部头,吓到了,心想那么艰深,那么庄严,我唯有膜拜而已。我该怎样去读它,怎敢下笔写论文呢?当时,启功先生还在中文系任教,我就去问他。我说你看那些理科的同学,会做大量的实验报告,有数理的分析所以叫很学理化的论文,文科现在有没有标准也能学理化?启功先生乐呵呵地给我说:“你自己看,什么时候论文写得不像人话了,一般就叫学理化了。”这么多年过去,当我自己都成了老师,我还谨记启先生告诉我的基本道理——写文章要先说人话,就是说,跟自己不矫情,才能坦率真诚地对别人不矫情。我们“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这是真学问吗?古往今来,好文章,也就是“说人话”而已。
/链接/
于丹,生于1965年,文学硕士,影视学博士,当代著名文化学者。现任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07年,“2007第二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重磅,于丹以1060万元的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2位,引发广泛关注。
从1988年开始活跃在影视传媒实践的第一线,先后担任《在共和国史册上》《太阳照常升起》《香港沧桑》等20余部大型电视专题片撰稿人。先后任《正大综艺》《环球》等电视栏目撰稿人,获1994年、1996年星光奖最佳撰稿奖。担任北京市迎战“非典”大型专题节目《非凡抗击》总撰稿,2003年任中国申奥片策划人,参与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
近年来,于丹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文化视点》栏目普及、传播传统文化,以生命感悟激活了经典中的属于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在海内外文化界、教育界产生广泛影响。
语录一二
一个人的视力本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广地拓展世界;另一个是向内来,无限深刻地去发现内心。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
迷惑多是因为眼界不够大,井底之蛙怎么能知道什么叫海阔天空呢?
真正的和谐决不仅仅是一个小区邻里之间的和谐,也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还包括大地上万物和谐而快乐地共同成长;人对自然万物,有一种敬畏,有一种顺应,有一种默契。
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
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
要做到内心的强大,一个前提是要看轻身外之物的得与失。
其实就像我们面前有半瓶子酒,悲观主义者说:这么好的酒,怎么就剩半瓶了?乐观主义者说:这么好的酒还有半瓶呢!
多思、多想、多听、多看、谨言、慎行,这么做的好处就是让自己少一点后悔。
人年轻时都是在用加法生活,但是到一定层次时,要学会用减法生活。你的心灵如果被所得堆满,最后就会累于所得。
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
成功的职业,不一定是你心中的理想。
先秦文化论文范文5
关键词:面缚;反缚;自缚
中图分类号:I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4)04-0350-03
“面缚”一词的义训学界历来众说纷纭,多数学者都赞成“面缚”就是“反缚”,但也有学者对此持有疑义,像清代的黄生、今人祝中熹先生和吾师黄金贵先生等。笔者就此对传世经史要籍又作了些查证,发现撇开《史记・宋微子世家》中微子既已“面缚”如何还能“左牵羊,右把茅”的悬疑不谈,单单从“面缚”一词在汉魏以后文献中的使用情况来看,它在后世的实际语言中的确具有“反缚”一义,这一点是可以得到验证的。下面作些分析:
一、文献正文里“面缚”、“反缚”有前后互释者
(一)《南齐书・志第十一・五行》:“永元中,东昏侯自造游宴之服......群小又造四种帽,帽因势为名:......三曰反缚黄离喽,黄口小鸟也,反缚,面缚之应也。”
(二)《隋书・志第八・音乐上》:“初武帝之在雍镇,有童谣云:‘襄阳白铜蹄,反缚扬州儿。’......及义师之兴,实以铁骑,扬州之士,皆面缚,果如谣言。”
(三)清钮《觚续编・人觚・简公雪冤》:“其明日之午,维雅方启门视事,忽狂呼曰:‘简公来矣。’仓皇亟趋下阶,伏地叩颡不已,复起立,投帽脱衣,反手面缚。左右扶入内室,乃绝。”
以上三例第1例是讲一种帽式,第2例是讲一首童谣,它们在迷信的人看来带有某种预言色彩:帽形“反缚”和歌辞中的“反缚”预示着后来的世道变乱,身处其中的人也随之遭到“面缚”的厄运。二例都直接以“面缚”去解“反缚”,显然在此“面缚”就是“反缚”,亦即反剪双手沦为阶下囚。
第3例时间稍晚,故事讲的是崔维雅与简公素有嫌隙,后崔升官执事,便以莫须有的罪名将简打入大牢,简在狱中自杀后旋即化为厉鬼向崔索命。作者在此用“反手”作状语修饰“面缚”,显然“面缚”也是指反绑两手而言,所不同的是它已经由人间的投降服罪仪式变为向虚无缥缈的鬼神请罪,而“投帽脱衣”则是上古“肉袒”之礼的一种遗存:虽然《觚》一书多志怪,但其所反映的风俗事物恐怕仍然要取材于现实,这一点不容置疑。
二、描述同一种宗教仪式既有用“面缚”也有用“反缚”者
(一)《隋书・志第三十・经籍四》:“其洁斋之法,有黄、玉、金、涂炭等斋。斋者亦有人数之限,以次入于绵之中,鱼贯面缚,陈说愆咎,告白神祗,昼夜不息。”
(二)《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周文》卷二十,甄鸾《笑道论并启・戒木枯死二十二》:“杀人或为涂炭,斋者黄土泥面,驴辗泥中,悬头著柱,打拍使熟。自晋义熙中,道士王公期除打拍法,而陆修静犹以黄土泥额,反缚悬头。”
(三)南朝宋陆修静《洞玄灵宝五感文》“三元涂炭之斋,以苦节为功”一节注:“法于露地立坛,安栏格,斋人皆结同气,贤者悉以黄土泥额、披发,系著栏格,反手自缚,口中璧,覆卧于地,开两脚,相去三尺,叩头忏谢……”
以上文献材料记述了一种名为“涂炭斋”的斋戒方法,据了解它属于早期道教的醮谢仪式之一,“涂炭”谓烂泥与炭火,在此喻指灾难困苦或肮脏龌龊的境地。此种斋法就其本意而言乃是为了“拔罪谢殃”、“悔过请命”,而观其具体做法,斋戒者不仅要绳索加身,而且还要散发悬头、泥额衔璧,可见它完全是由人世间的投降或请罪仪式演变而来的,所不同的是其对象系虚无缥缈的鬼神而非人类。再从有关描述的用词来看,同样一个动作《隋书》记成“面缚”,《笑道论》径书“反缚”,而《五感文》明言“反手自缚”,这便从一个侧面印证了“面缚”一词在古代的确有“反缚”一义,它和“反缚”以及“自缚”在不少情况下其实都可视为同义词。
三、“反缚”在文献中亦有作主动投诚解者
关于《史记・宋微子世家》中微子之“肉袒面缚”,清人黄生《义府》卷下“面缚”条说:“凡缚者必反接,所以防他变。若微子则是自为出降之礼,但缚手而不反接。” 今人祝中熹先生《“面缚”辨义》一文亦认为:既然面缚是一种示降的捆绑方式,那么它应该是自愿的、象征性的,“与通常的绑人,具有实质性的区别”。祝文所说“通常的绑人”也就是指强制性的反绑。然而这个问题我们也可以倒过来这样思考:反绑的做法是否就一定不能用于投降仪式呢?带着这一疑点我们查考了有关文献,结果找到以下反证:
(一)《宋书・列传第十二・袁湛弟豹》:“王者之师,以仁为本,舍顺取逆,爰自三驱......其有衿甲反接、自投军门者,一无所问。”
(二)《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卷三一,沈约《法王寺碑》:“昏师反接,伪牧泥首,掬指则河舟尚虚,委甲则熊岭非峻。”
(三)《全唐文》卷六,太宗《封怀化郡王李思摩为可汗诏》:“元戎才动,倒戈相继,既而屠耆归命,单于反接。分地之长,解辫而来王;引弓之民,尽落而内附。”
以上三条书证第1条“衿甲反接”后紧接着“自投军门”一句,很明显“反接”在此是一种主动的投降仪式,并没有任何强迫意味。
第2条“反接”与“泥首”对文,第3条“归命”与“反接”对文且后有“解辫而来王”、“尽落而内附”等语。“归命”在此当然是指归顺、投诚,而“泥首”一词屡见于古书,以泥涂首乃是战败者自辱服罪的一种表示。根据其句式特点,则二“反接”亦当作主动请降讲无疑。
除了战时的投降,反缚囚系也是古代通用的请罪方式之一,从性质上说它属于自觉自愿的行为,这在文献中亦可找到证据:
1.《后汉书・方术列传第七十二下・刘根》:“(太守史)祈以根为妖妄,乃收执诣郡,数之曰:‘汝有何术,而诬惑百姓?若果有神,可显一验事。不尔,立死矣。’......根于是左顾而啸,有顷,祈之亡父祖近亲数十人,皆反缚在前,向根叩头曰:‘小儿无状,分当万坐!’顾而叱祈曰:‘汝为子孙,不能有益先人,而反累辱亡灵,可叩头为吾陈谢!’”
2.旧题晋陶潜《搜神后记・佚文》:“晋太元中,(宗渊)为寻阳太守,有数十头龟付厨,敕旦且以二头作,便著潘汁,中养之。其暮梦有十丈夫,并著乌布裤,自反缚,向渊叩首,若求哀。”
3.清昭《啸亭杂录・索家奴》:“客曰:‘若果害公,早取公首领去,不待公命也。......某虽愚,岂敢刺贤相?’因反接请死,(索)公笑挥之去。”
4.清葛虚存《清代名人轶事・治术类・于成龙政绩》:“鱼(壳)长跪笑曰:‘取不待公命也。方下梁时,如有物击我手,不得动,方知公神人。某恶贯满矣。’自反接,衔匕首以献(于)......”
以上四个例子第1、第2例时代较早,带有浓厚的志怪色彩,在这里不管是史祈父祖的鬼魂还是化作人形托梦的灵龟,他们的“反缚”之举只是为了表明一种悔罪或顺服的态度,目的是想以此来求得对方的饶恕和赦免。显然这两个“反缚”都是当事人主动的、有意识的行为,特别是第2例“反缚”前还有“自”字修饰,尤其能说明问题。
第3、第4例时代较迟,其故事情节颇有几分相似,俱出自清人的笔记小说。这里不论是“反接请死”的刺客抑或“自反接”的大盗鱼壳,二人均为良臣廉吏的才干或品节所折服。他们意识到自己的罪孽深重,于是便自行“反接”以示甘愿受到刑戮,从中我们甚至看不出有丝毫勉强。
从上述文献用例来看,把作为投诚义讲的“面缚”解释为“反缚”或“反接”,这和汉魏以来的语言事实并不矛盾,在情理上也并非绝对说不通,因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面缚”之为“反缚”的故训似未可轻易。另外从有关用例中“自反缚”、“自反接”一类的表述来看,今人王云路先生《六朝诗歌语词研究》一著将“面缚”的本义释为“亲缚”同样有其道理:“亲缚”即“自缚”,所谓“反缚”是从捆绑方式的角度去立训,而所谓“亲(自)缚”是从捆绑者的角度去立训,它们指的其实是同一动作过程,只是着眼点不同。虽然目前我们对“面缚”的构词理据以及“亲(自)缚”的具体做法还不是很清楚,但作为出降义解的“面缚”亦可以是“反缚”,这一点则基本可以肯定。
附注:
①像《左传・僖公六年》“许男面缚衔璧”杜预注:“缚手于后,唯见其面。”《史记・宋微子世家》“(微子)肉袒面缚”司马贞索隐:“面缚者,缚手于背而面向前也。《汉书・项籍传》“马童面之”颜师古注:“面,谓背之,不面向也。‘面缚’亦谓反而缚之。”《后汉书・光武帝纪上》“丙午,赤眉君臣面缚”李贤注同《汉书》颜注。清代学者像王念孙《广雅疏证》卷二下“,也”条注、洪亮吉《春秋左传诂》僖公六年“许男面缚”下注和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乾部第十四》“面”字注均以“面缚”的“面”为“”(义背向)的假借字,而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九篇上“面”字注则从词义引申的角度对之作了进一步说明:“面与背为反对之称,引伸之为相向之称,又引伸之为相背之称……凡言面缚者,谓反背而缚之。”就当代学者论文来看,夏麟勋先生《“面缚”释义商兑――兼谈中学文言文中的正反同词》(《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一期)和张维慎先生《“面缚”:古降仪式解读》(《中州学刊》2004年3月第2期)亦主后一说。
②见《义府》卷下“面缚”条,清黄承吉《字诂义府合按》170、171页,中华书局1984年。
③见《“面缚”辨义》,《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第2期。
④见《“面缚”考》,《古代文化词语考论》49至52页,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年。
⑤原文为“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左牵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唐代学者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中提出这样的疑问:“微子手缚于后,故以口衔璧,又焉得牵羊把茅也?”(僖公六年)吾师黄金贵先生亦以此作为“面缚”之为“反缚”说不能成立的理由之一(《“面缚”考》,《古代文化词语考论》50页)。对此今人杨希枚先生在其《先秦诸侯受降、献捷、遣俘制度考》一文中给出这样一种猜测:“左牵羊右把茅者,可指左右人属;不必为微子本人。”(见其《先秦文化史论集》156页注①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但根据笔者对《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国语》、《战国策》、《史记》、《汉书》等十部古籍中所有这类“SV1,左V2,右V3”型句子(比方说像《仪礼・士冠礼》:“冠者即筵坐,左执觯,右祭脯醢。”)的考察,发现其中的V2和V3在意念上只能和前面的V1共一个主语S,而不可能是“S1V1,(S2)左V2,右V3”,所以从语言系统的社会性角度看这个说法是靠不住的(此种句式在语法学上属于顺承复句。而就《宋微世家》此例来说,“左牵羊,右把茅”前后的动词结构“持其祭器”、“造于军门”、“肉袒面缚”、“膝行而前以告”的主语都是“微子”,惟独“牵羊”、“把茅”例外,这就尤其不可思议)。杨文继而又认为《史记》中的不少段落都出自《左传》等上古文献,其间辗转拼合难免出现疏误,这或许是一个原因,对此我们存疑。
⑥见《道藏・正一部》(32册,620页),明张宇初等编修,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3月影印出版。
⑦见《云笈七签・斋戒・十二斋》引《玄门大论》(811页,宋张君房编集,中华书局2003年12月出版)。又《洞玄灵宝玄门大义・释威仪第七》,见《道藏・太平部》(24册,739页)。
⑧见 243、244页“面缚”条,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除此之外方一新先生《东汉魏晋南北朝史书语词笺释》“自缚”条(207至208页,黄山书社1997年)、未申先生《“自缚”即“面缚”小考》一文(《陕西师大学报》哲社版2004年第1期)还从一个相反的角度提出汉魏六朝史书里的“自缚”其实就是“面缚”,这两种结论可以互为印证。
参考文献:
[1]十三经注疏[Z].北京:中华书局,1980.
[2]司马迁.史记[Z].北京:中华书局,1959
[3]范晔.后汉书[Z].北京:中华书局,1965.
[4]沈约.宋书[Z].北京:中华书局,1974.
[5]萧子显.南齐书[Z].北京:中华书局1972.
[6]魏征,令狐德.隋书[Z].北京:中华书局,1973.
[7]缪钺,胡昭曦,林万清.先秦―清末中国野史集成[Z].成都:巴蜀书社,1993.
[8]陶潜.搜神后记[Z].北京:中华书局,1981.
[9]张君房.云笈七签[Z].北京:中华书局,2003年.
[10]张宇初.道藏[Z].北京:文物出版社、上海:上海书店、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
[11]刘献廷等.清记丛刊[Z].齐鲁书社,2001.
[12]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Z].北京:中华书局1958.
[13]董诰等.全唐文[Z].中华书局1983.
[14]宗福邦,陈世铙,萧海波.故训汇纂[Z].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15]黄承吉.字诂义府合按[M].北京:中华书局1984.
[16][日]泷川资言,水泽利忠.史记会注考证附校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17]杨希枚.先秦文化史论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18]黄金贵.古代文化词语考论[C].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19]王云路.六朝诗歌语词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
[20]方一新.东汉魏晋南北朝史书语词笺释[M].黄山书社,1997.
[21]中国道教协会,苏州道教协会.道教大辞典[Z].北京:华夏出版社1994
[22]胡孚琛.中华道教大辞典[Z].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23]祝中熹.“面缚”辨义[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
[24]夏麟勋.“面缚”释义商兑兼谈中学文言文中的正反同词[J].山东师大学报,1992.
[25]胡正武.艨艟、巍峨、面缚形义源流简疏[J].台州师专学报,1995・9(4).
[26]胡正武.“面缚”与“面缚衔璧”、“面缚舆榇”[J].1996(2)
[27]沙苑子.“面缚”释义[J].陕西师大学报,哲社版2001(4).
先秦文化论文范文6
虚假博学元典精读高校中文系从目前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及其他人文社科类专业开设的课程情况来看,元典精读课程已经进入了高校课堂。但无论从开设的时间还是从课程开设的具体情况看,该课程都处在未成熟阶段,因此对其进行从理论到实践的研究和考察十分必要。本文将从学生视角研究元典精读课程开设的必要性,这是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和课程探索的第一步。只有明确为什么要开设元典精读课程,才能清楚学生欠缺哪些知识或素质培养,从而更好地制定教学方案,以促进新一代的大学生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从学生的学习现状看,学术研究存在很多问题。根据所做的一项《高校中文专业元典精读课程现状调查报告》结果表明,本科生论文的原创程度占30%~50%的有近一半的学生,其中有约4%的学生论文的原创度不超过10%。我们所调查的是重点大学,其学术现况尚且如此,全国范围普查的话可能结果更不能乐观。据统计,部分重点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本科生在平时阅读中元典阅读只占很少一部分,超过一半的本科生阅读元典占阅读总量比重小于30%,其中30%的学生阅读比例不足10%。平时阅读元典比例在70%以上的占17%左右。由此可见,对于元典,大多数学生只是远而观之,真正涉入其中的只在少数,但在开设元典精读课程的学校,学生阅读元典的比重明显较其他学校多。由此观之,元典精读课程的开设,可以督促学生阅读元典,利于深入学术研究。我们所调查的学生约93%认为,元典阅读有利于专业学习。可以说,当代大学生都很清楚阅读元典的益处,但是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真正深入接触的却占少数。所以,在高校的课堂上进行元典精读的训练很有必要。在所调查的学生中,为了完成作业而进行元典阅读的只占17%,其他有30%的人是为了进一步的自主学习和学术研究,但为了提升自身文化素养的仍是占了一半的比例。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大部分学生是从长远的角度考虑,想通过元典来提高自己的素养,而不是仅限于考试。所以,在元典精读课程的考核中不应该将成绩视为评判标准,吉大元典精读课程的考试模式深受学生欢迎,采用面试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有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也可以尽情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会使学生更有兴趣真正阅读自己喜欢的元典,而不是为了考试而强迫自己。经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阅读元典时,通篇精读的占27%;而选取段落阅读的占多数,即45%;通篇泛读的占20%,还有一小部分同学只是随意翻阅。本科生在阅读元典时,曾经尝试过对作品进行归纳总结,独立思考问题的占72%,经常自行归纳的占17%,而从未尝试过的也存在,占了十分之一的比重。在阅读元典时,有27%的学生有自己的系统安排,而大多数学生没有系统规划。从此两组数据结果可以发现,大学生已经有了独立思考的意识,但没有形成一种习惯,也没有任何科学规划,这便需要学校老师的指导和引领。北大陈平原教授曾说过“倘若严格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讲课,以现在的学时安排,教师只能蜻蜓点水,学生也只好以阅读教材为主。结果怎么样?学生们记下了一大堆关于文学流派、文学思潮以及作家风格的论述,至于具体作品,对不起,没时间翻阅,更不要说仔细品味。这么一来,系统修过中国文学史(包括古代文学、近代文学、现代文学、当代文学课程)的文学专业毕业生,极有可能对于‘中国文学’听说过的很多,但真正沉潜把玩的很少,故常识丰富,趣味欠佳。”可以说,这是目前很多教育者意识到的问题。
对于这门课程的研究与关注,其目的不仅仅在于课程本身的改革,而是为了加强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大学生自身的能力素质。元典精读课程的设置不同于其他课程的设置,它不仅仅在于新知识的传播,更在于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的建立。元典精读课程的宗旨在于让学生接触元典,摆脱从教师及教科书上习得对元典的理解的教育模式,从元典中提取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思维以及学术原创力。“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治学门径,力扬厚重务实的学风,提高学生的原创性能力。元典精读课程的设立有助于形成求真务实的学风,并改善当前泡沫学术的现状。元典命题成为人文素质教育推行中的重要依赖路径,具有“今典”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和扩展性,这类特性正好适于“人文教化”。
元典精读课程探索对于校园学术氛围建设,提升学生自我修养、学术能力、创新思维都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倡导元典精读教学已让我们认识到,当前的高等教育究竟在哪里出现了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做。虽然说从理想走向实践是一个艰难和长期的过程,但是一些重点高校对于这门课程的成功尝试,已经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参考文献:
[1]宋德发.“元典教学”仅仅是理想吗——从《中外打通,培养高素质学生》一文谈起.中国大学教学,2010,(11).
[2]邵炳军.从自身经历谈谈先秦文学元典教学问题.中国大学教学,2011,(5).
[3]江雪情.国内高校元典文化教育研究评述.教育教学评论,2011,(7).
[4]李梅英.谈谈中外文化课中的元典文化教学.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
[5]邵炳军,张静,路艳艳.文学“元典”教学在古代文学课程中应给予更有力的关注.中国大学教学,2007,(2).
[6]宋德发.元典教学的价值与困境.现代大学教育,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