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改革存在的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改革存在的问题范文1
【中图分类号】 G423.0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8―0020―0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农村基础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农村小学尤其是偏远山区小学在课改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着课程改革的发展。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1.农村小学教师对课程改革的理念把握不准。现代教育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教师则变为幕后导演,极大的反差使得信息闭塞的农村教师难以适应,一时间,不知如何驾驭课堂,如何设计作业、练习,往日倒背如流的教材内容,滚瓜烂熟的教案设计与现行新生教材、新教法格格不入。笔者认为这是因为农村小学教师在课改中没有真正把新课改理念、知识通过实践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内化为自己的专业品质所致。
2.农村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没有得到有效提高。当下农村小学的课堂教学,许多教师依然热衷于粉笔、教本加嘴巴,不习惯使用现代化的教育媒体,不会使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手段为学生建构认知环境,不懂得使学生通过探索和意义建构而获得知识,改变过去单纯、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所以,如何有效地对农村小学教师进行教育信息技术培训,促使广大教师在教学中广泛地、有机地、有效地运用信息技术,这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农村小学教师对新教材钻研的深度不够。新教材是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编写成的,知识结构体系按九年制整体要求设置,知识难度在下降,但却给学习知识的过程与方法留有很大的空间。相比较之下,老教材的设计不仅教什么给设计好了,连怎么教都安排好了,当然一些教师就适应不了新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很多教师都感到无章可循,无所适从,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
二、对策
1.组织理论学习,确立教师课改理念。
(1)引导农村教师转变课程观,努力成为农村特色课程的开发者。长期以来,由于条件的限制,农村教师较少参与课程开发,他们总是被动地接受教研成果。而要改变农村小学教师的课改理念,必须要让他们参与课程的开发与整合。
(2)引导农村教师转变学生观,把学生视为知识的积极建构者。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
(3)引导农村教师转变教师观。农村小学教师受学历背景、知识结构、培训经历等因素的制约,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课堂教学中遵循着“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新课改下,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者,而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拥有了更大的发言空间,为此,教师要积极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交流合作的能力。
2.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课改能力。
(1)继续强化在职进修培训,抓好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培训工作,充分利用寒暑假组织农村小学教师参加各类继续教育课程的培训,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上级教育部门还可以派些优秀课改教师到农村为农村教师进行培训,或印刷资料发给教师自读,或制成光盘让教师观看等方法培训,教给教师掌握课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2)注重网络运用、计算机操作技能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充分利用校内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对教师的操作技能、网络信息检索知识,常用软件的运用及课件的制作进行培训,从而提高农村小学教师对计算机的运用技术,使信息技术有效服务于教学。
农村改革存在的问题范文2
多年来,农信社一直在摸索中前进,其在改革发展中存在许多问题。要找到合适的发展之路,为三农服务,就需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对于研究农信社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农信社面临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产权关系需要进一步明晰。一直以来,农信社不明确的产权关系,不仅使内部产权关系混乱,更阻碍了农信社的发展。农信社的产权在表面上看来是明确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很模糊。一是所有权不明晰。目前,我国农信社的产权结构和资金结构都比较复杂,有农信社建立之初形成的初始资金,一部分是法人入股,一部分是个人入股,这些个人既可以保息分红,又可以退股,并不能真正的与农信社保持良好的利益关系。二是农信社作为法人,没有真正的财产经营权。农信社社员对于自己的股权都是名义上的,没有实际上的所有权、使用权、表决权、收益权。这样就使得农信社社员没有兴趣与信息去参与农信社的经营管理,处于被动的局面。而且,在计划经济初期,政府对农信社股权具有控制约束力,这就更使得农信社社员对于经营和管理没有约束力,对于风险没有抵抗力。
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目前,农信社的法人治理机构由社员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组成,分别行使着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这三种权力要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共同促进农信社的发展,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并没有形成相互制约和监督的机制,这种法人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表现在:一是最高权力机构形同虚设。形式上社员大会享有着最高决策权,实际上它的权力没有落到实处。二是经营机构凌驾于决策机构之上。理事会本应该向社员大会负责,但在现实的工作过程中,理事会社员由大会选举产生,理事长由上级部门直接任命,这就导致了理事会理事长权力过大,一揽独权,体现不出决策的民主性。这种的选任,会使理事会长对上级负责,缺乏对社员的关注,使内部机制不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不合理。三是管理人员自治能力低。表现为:政治素质、政策素质低;业务水平不高;决策水平有限;管理能力较差等。
经营机制僵化和内控乏力。农村合作社本身存在着制度性的缺陷,组织制度僵硬,不能形成完善的管理监督经营机制。由于农信社之前是由政府主导,官办金融机构的模式仍然存在,政府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成为农信社改革的阻力。经营机制的不健全还表现在:缺乏激励机制,员工素质低下,管理制度不完善,执行力度差。没有完善的经营机制是不可能使信用社发展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也不可能使成员信服,使内外都达到一个良好的效果。同时,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自控机制,没有建立起会计、财务、考核、人事等一系列相关的规章制度。在信贷管理上,缺乏适当可行的审查、评估机制,使得贷款质量差,贷款责任难以落实。内控机制的不健全,人员素质的低下,加大了农信社的管理难度,增加了农信社的潜在风险。
历史包袱沉重,经营困难。农村信用社本身存在着历史包袱,不良资产率高,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使得农信社难以获得进一步的发展。虽然国家在不良资产上给予补贴,弥补历年亏损,在财政上减少了税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信社的历史包袱,减少了不良贷款率,改善了资产质量,提高了营业能力,但农信社根本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还存在着弊端。比如国家在部分试点地区的农信社发行了专项央行票据以改善资产,但是在票据汇兑时一些潜在的风险还没有显现出来,不良资产总量仍然很大;农信社的人均利润、资本利润率等指标小而亏损大,抗风险能力较低,不能形成有效的抵抗风险机制;农信社的股金机制虽有所增加,但不少股金在存款上仍然是存款化股金,基础很不稳定。
管理体制不顺,管理职权和责任需要进一步明确。对于农信社的管理体制是农信社发展改革中的一个难题,管理体制的不健全直接导致制度的缺失,职权与责任的混乱。按照国务院的要求,由省人民政府直接承担对管辖内农信社风险管理的责任,形成了由政府主导,在国家宏观调控机制下的自我约束、自担风险的农村信用社监督管理体系。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这种管理体系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省级政府的职责范围没有区分开,造成不明确的职责定位、职责边界问题;省级联社由人民政府和基层联社两方管理缺乏法律依据,且对基层联社的违法违规行为缺乏相应的约束力;很多法人体制在一段时间之后形成了分散决策,低层次决策局面。同时,金融监管与行业管理、依法管理与自主管理等方面还存在着各自的分工不明晰,责任不到位,责任交叉的现象,这种不明确的现象有待进一步解决。
二、促进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措施
农信社存在的必要性就是改善弱势群体的生存环境,提高其竞争能力,更好地为三农服务。为了实现农信社的自我完善与发展,提高农信社的地位,增强农信社的竞争能力,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
农村改革存在的问题范文3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物流成本;采购;运输
一、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
(一)农产品疯狂涨价,新词辈出
从“蒜你狠”到“豆你玩”到“姜你军”,再到“糖高宗”,这些调侃意味的新词,把2010年中国农产品市场的“疯狂”表露无遗。
蒜你狠:从2009年开始,大蒜价格疯涨,网友们借鉴陈小春《算你狠》的歌名,调侃出风行网络的“蒜你狠”一词。
豆你玩:从2010年初开始,绿豆价格不断攀升,从以往的两三元左右涨到了10元左右。网友据此发明了“豆你玩”,是继“蒜你狠”后的又一网络潮语。
姜你军:今年雨水偏多,生姜长势不错。近几个月来,生姜价格一路扶摇直上,在一些城市的零售价近14元/公斤,直逼猪肉价格,创10多年以来新高。
进入2010年第四季度,进行着农产品涨价接力赛的“先驱”们,不愁“后继无人”。在“苹什么”接过涨价的接力棒后,土豆也以价格翻番的势头悄悄跟进……
食品涨价接力赛,似乎没完没了……毫无疑问的是,没有什么不在涨,物价因素正在极大地影响着老百姓的生活。
(二)农产品价格上涨的背后
对于农产品疯狂涨价的成因,很多“业内专家”的分析是:一是自然灾害发生,农产品扛不过,涨一点;二是货币发行多了,钞票自然贬值,涨一点;三是农村人口往城镇里跑,劳力跟不上,涨一点;四是热钱炒作,恶意囤货,涨一点。
但是本文认为,农产品上涨的真正原因在于我国农产品物流方面的缺陷。由于物流成本的过高,才会出现农产品的价格高涨不跌。
(三)我国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
1、农产品物流设施、设备落后。与农产品生产的季节性和上市的集中性、大量性相比,我国农产品物流设施、设备发展相对滞后,造成了农产品“卖难”、“丰产欠收”等问题。一是农村交通网络还不够发达,有些边远山区尚未做到村村通公路,有些地区交通拥挤堵塞,使农产品物流不能做到物畅其流。二是在运送过程中,运输车辆还是使用敞蓬汽车散装运输,缺乏冷藏冷冻设备,箱式冷藏车严重不足。
2、在储存、运输、加工、销售等环节上保鲜技术是影响农产品物流质量突出的问题。现在,我国的农产品物流是以常温物流或自然形态物流形式为主,缺乏冷冻冷藏设备和技术,使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损失很大。
3、农产品物流投资结构不够合理。长期以来,在农业增产上,在抗旱排涝等水利基础设施上的投资却明显不足。从农业产业化整体来看,如果能够更多地关注生产、流通、加工一条龙的产业链经营,开发实用保鲜技术,使果蔬损耗率减少一半,就意味着增产水果500万吨、蔬菜3000万吨。国外水果经过采后储存,加工增值比例为1:3.8,我国是1:1.8。原因在于我国的农产品绝大多数是生产地以原始自然产品的形式销售,而农产品的附加值的真正实现是在非产地的消费领域,所以我国农产品的鲜销方式限制了农产品的增值,保鲜储存比例不足20%,加工比例不足10%。
二、改善农产品物流的对策
改善我国农产品物流,应达到三个目的,一是使农民生产的任何农产品都能实现其价值和使用价值;二是使农产品在物流过程中增值;三是降低农产品的流通成本,提高农业产业化整体效益。为此,要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加大对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设备的投入
1、要加强农村公路建设。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农村公路是农产品物流的载体,也是农产品流向全国、流向国外的路径,要做到村村通公路,特别是边远山区和经济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农村,要完善公路网络,提高公路网的通达深度和能力,确保农产品的运输道路畅通无阻,物畅其流。
2、要加强农产品储运工具和设备开发生产。为了推动我国农产品冷藏保鲜物流,降低储运环节的损耗率,必须加强冷藏货运车辆的生产和营运,淘汰不符合公路及食品卫生标准的车辆(敞蓬卡车超载),保障冷藏货物的质量。另外,还要加强棉库、粮库、糖库、保鲜库、冷藏库的建设,增加温控设备和防潮设备。
(二)要培育和壮大从事农产品物流的主体
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的主体,是改善农产品物流的关键。目前,江苏省苏果超市股份有限公司发展农村物流,已是举国瞩目的范例。苏果超市农产品的大规模销售,产生了以下几方面效果:带动了900多家食品加工经营企业共同发展,如南京的“天环”、“苏食”等大型肉制食品企业以及江苏水产公司、南京蔬菜公司、南京宁果配送等企业同苏果合作后,成为其供应商,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三)加强对农产品物流保鲜技术的研究开发
其中一是要研究农产品的包装技术。包装是物流重要要素之一,它是生产的终点,物流的起点,在储存、运输、销售过程中具有保护功能、定量功能、标识功能,主要目的在保护其使用价值,以防污染或腐烂变质,也便于在柜台上零售时提高工作效率。要改变过去那种散装、销售经营方式。应根据不同产品的特性,不断改进包装,发展农产品包装的标准化、礼品化、系列化。二是要研究农产品物流的冷冻保鲜技术。
(四)建立农产品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就是对企业物流相关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来实现对物流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并为物流管理人员提供战略及运作决策支持。其基本要求是通过EDI(数据交换)和POS(时点销售信息)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和交换,达到整个产业链上的企业信息共享。
参考文献:
1、(美)MichielR.Leenders&HaroldE.Fearon著;张杰,张群译.采购及供应链[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农村改革存在的问题范文4
[关键词] 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农业市场体系;市场主体;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F740 [文献标识码] A
Problems in the Market System of Comprehensive Supplementary Reforms
of Modern Agriculture and the Solution
ZHU Jiangmei
Abstract: Comprehensive supplementary reforms of modern agriculture are a strategic deploy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rovement of an agricultural market system are one of the key links of comprehensive supplementary reforms. The improvement of the market system is conducive to realize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However, the modernization process has been severely hindered as, in the pilot areas of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s, the structure of agricultural market system is unreasonable, production factor markets such as the land market grow slowly, farmers are less organized, and the chaotic market competition. Four important tasks for the reforms include improving the structure of agricultural market system, accelerating the land transfer, developing farmers' cooperative, and intensifying government supervision.
Key words: modern agriculture, comprehensive supplementary reform, agricultural market system, market player, problem, solution
2013年4月,国务院部署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作为粮食主产区的黑龙江省先行先试,率先在全国开展农业综合配套改革,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以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为核心,探索新型农业生产关系,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涉及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等八个领域,强调综合配套,但任何改革试验都需要做好关键环节的工作,在风险调控的前提下,以点带面,循序推进。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的关键环节之一就是农业市场体系的培育与发展。成熟的农业市场体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的根本保障。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发展无不建立在完善的农业市场体系之上。健全、规范和完善的农业市场体系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载体,市场价格、竞争和供求等市场机制在不同层次的农业市场中协调着农业生产与需求之间的关系和生产要素的流动与分配,改善农业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均衡性,实现农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一、现代农业市场体系的基本特征
(一)完整性
从客体结构看,应具有农产品消费市场、农业生产资料市场、资本市场、农村劳动力市场、农村土地市场、农业技术市场、信息市场等;从时间结构看,应具有现货交易市场、期货交易市场;从空间结构看,应具有区域市场、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
(二)统一性
现代农业市场体系应是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和生产要素按市场规则在全国范围内交换和流动。统一的农业市场要求建立城乡贯通的流通系统,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三)竞争性
农业市场体系的竞争性是指各类农业市场必须利于市场主体的公平竞争,限制和消除垄断的产生,促进农业市场的高效运行。
(四)有序性
农业市场体系的有序性是指农业市场体系必须规范化,主要包括市场主体行为的规范化,农业市场管理的规范化及市场环境的完善化。
(五)开放性
农业市场体系的开放性是指农业市场主体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结合起来,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获取比较利益。
二、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市场体系存在的问题
农业市场体系的形成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强烈依赖客观经济条件而渐进地发育成熟起来。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市场体系的发展遵循了这一逻辑演变进程。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农业市场体系逐步完善。然而,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市场体系的建设依然严重滞后于现代农业的发展,残缺失衡的农业市场导致竞争不完全,农业资源无法自由流动,农产品市场供求失衡并呈现刚性化。
(一)农业市场体系客体结构不合理,市场质量偏低
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农业市场体系结构失衡,农产品消费市场和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发展势头良好,特别是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发展迅猛,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农业综合化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位居全国首位,农业劳动生产率水平高。但是高层次市场发展缓慢,如农村土地市场发育程度还较低,制约着现代农业的发展。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要求改变传统家庭分散经营的模式,适度规模化经营。因为随着农业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会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农业生产规模与生产效率高度相关。因此亟需建立规范、高效的土地市场,加速土地使用权的流转,促进农业生产的机械化、集约化和集中化,进而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经济。农业技术市场发育不完善,不利于农业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信息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市场主体拥有的信息不完全,信息的不对称和传递不畅,满足不了市场主体对信息的需求,难以使农业市场达到帕累托最优。
(二)市场主体发育程度低,市场机制的调节功能受限
农业市场体系的发展依赖于市场主体的发育程度。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市场主体发育程度总体较低。的实施,使得农户成为最主要的市场主体,然而,低组织化的农户与现代农业生产和流通的规模化与集约化相背离。为改善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大力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但农户与龙头企业的交易中存在权力不对等,导致农户合法利益受侵。而农民合作社在与龙头企业的合作中也面临权力失衡的局面,市场主体间无法实现公平竞争。
(三)农业市场无序竞争,地方保护主义阻碍了市场的一体化
由于农业市场管理、运行技术、市场法规等方面建设滞后,部分地方政府监管乏力,导致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农业市场无序竞争的现象普遍,市场主体行为和市场交易活动规范性差,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令人堪忧,正常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受到干扰,流通成本增加,流通效率下降。同时,由于不同程度的地方保护主义存在,农业资源在区域间和全国范围内的合理流动受到阻碍,无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也影响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造成农业市场竞争不充分,优胜劣汰的机制无法真正发挥作用。
三、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培育市场体系的对策
(一)确定重点,培育完善的农业市场结构
农业市场体系的发育依靠市场经济内在机制的作用和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因而农业市场体系发展是一个自我发育和演进的过程,并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但在掌握其发展内在规律的基础上,可以缩短自我发育的进程,而主动培育完整的市场体系结构,加速农业市场体系的成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继续完善农产品消费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的同时,应合理规划,确定重点,注重培育土地市场、技术市场和信息市场。尤其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是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的重心,促使农业土地根据市场需求流转,改变农户的市场不完全作为的状况,土地规模经营,使得农业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二)培育农业市场主体,提高组织化程度
农户是农业生产和流通最重要的市场主体,农业市场体系的完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培育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对于提高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具有重要意义。但如何平衡农户与龙头企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间的权力对等关系,实现市场主体的平等性、自由性,成为关注的重点。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就是提升农民合作社的实力,使之具有与龙头企业对等的权力,从而保护农户的经济利益。同时,扶持和发展龙头企业,增加龙头企业的市场供给,通过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保证市场主体间的公平竞争。
(三)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培育正常的市场秩序
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市场机制对农业资源发挥基础性配置的基础上,政府应利用宏观调控职能,培育合理的农产品价格体系,通过价格约束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并使农业市场交易活动规范化。同时,政府要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对市场交易活动调控,建立健全农业市场法规,为农业市场主体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积极培育正常的市场秩序。
[参 考 文 献]
农村改革存在的问题范文5
一、凤冈县农村改革试验情况简介
农村产权权能不充分是阻碍发展的症结所在,改革试验方案突出解决产权的问题,让“权”与“利”得到充分结合,实现有恒产者有恒心。
1 探索确权颁证扩面,资源变资产
在林权确权颁证总体完成的基础上,重点开展茶园、果园、农村房产(宅基地和厂房)、机械设备等的确权颁证。具体做法是:由农村资源持有人提交申请,经组议事会、村委会同意,乡镇人民政府复核签字后,持相关资料向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各行政主管部门在受理登记申请材料后,通过实地勘测、调查分析、会议研究等多种方式进行产权确认,最后颁发权属证书。改革试验至今,颁发农村房屋产权证书1241本、茶园产权证书198本(23206亩)、果园产权证书2本。完成确权勘界的用地139万亩,占全县140万亩集体林地的99.6%,共发(换)全国统一式样的林权证73910本。
2 探索农村资产评估,资产变资本
针对评估机构少,条件严格,要求复杂,收费较高的实情,凤冈县采取了以下做法:一是成立评估中介机构。成立县级评估委员会,对全县的农村产权评估进行领导、监督和调度。二是出台评估办法。制定出台行业评估办法,并印刷成册,对资产评估的评估标准、收费标准进行具体界定。三是明确评估程序。农民根据自己的产权自评,再由评估委员会组织复核评估,出具价值评估报告书。评估方式创新突破了机构缺失的瓶颈制约,提高了评估效率,获得认可,并节省了大笔费用。
3 探索农村产权交易入市,让产权充分发挥作用
一是产权转换为信贷资本。拓展了农村资源的融资功能,让农民能以自己的资产抵押担保贷款,解决了农村融资难题。二是产权转换为现金资本。建立农村土地流转市场,设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为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房屋产权、茶园(果园、山林等)经营权通过协商、拍卖等方式实现产权流转。三是产权转换为股权资本。农村资产经评估后,折价人股到农民专业合作社或涉农企业,产权转换为股权资本,同时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推动了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全县茶园抵押贷款4870万元,面积10000亩;林权抵押贷款1263万元;农村房屋抵押贷款271万元;32家农产品加工企业以生产设备办理抵押贷款7650万元。
4 探索预警防范机制,规避改革试验隐存风险
一是通过县级担保公司,针对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较大的茶叶、林业等产业,对金融部门需要规避风险的贷款,由担保公司进行市场担保。二是建立县级收储中心。当茶园、山林等产权作为抵押物贷款时,因不可预知的自然灾害或其他因素无法偿还贷款时,由收储中心对产权进行收储,通过投入收储本金,实现收储资产的保值升值,政府对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进行“托市运行”,为产业发展遇险筑起“防火墙”。
二、改革试验在深入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部分基层干部纷纷表示进一步推广改革试验成果难度加大,深入推进存在一定困难。具体说来,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创新的空间越来越小
从改革开放至今,一方面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另一方面管理也越来越严格,尤其是“银根”和“地根”的交相约束,固化了二元结构,使改革试验难以深入地推行。比如,国务院出台“农民住宅不得向城市居民出售、也不得批准城市居民占用农民集体土地建住宅”;国土资源部出台“严禁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严禁为城镇居民在农村购买和违法建造的住宅发放土地使用证”;《担保法》规定:“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不得抵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十五条明确:“承包方以其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抵押或者抵偿债务的,应当认定无效。对因此造成的损失,当事人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当的民事责任”。这些规定均不利于激活农村产权要素。如果进行试验的政策产生了矛盾纠纷要依法调解,就会导致几个情况:一是引起干部群众对改革试验的怀疑甚至否定;三是上级部门有可能会依法对改革试验的干部进行问责;三是影响稳定;四是动摇改革试验的信心。
2 政策利好但支撑不足
以凤冈县的涉农贷款为例,凤冈县的金融部门主要是农行、农信社和邮储行,对农村放贷以农信社为主。2011年1月至7月1日,凤冈县存款额为29.5亿,农信社占16.3亿,占比为55%;贷款额为15.7亿,农信社占11.7亿,占比为75%。从农信社来看,目前由于金融主管部门对存贷比和准备金率的规定,农信社今年上半年放贷已超过10亿元的警戒线,很多农民拿着产权证和评估结果要求贷款发展产业,却无款可贷,直接抑制了农民的贷款需求。由于布点成本高、利润低,其他金融单位在农村的市场基本萎缩。另一方面,由于准入门槛严格,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发育不足。同时,农业保险发展不充分,分摊不了放贷风险,也是金融部门惜贷的原因之一。此外,改革试验起步的财力和人力支撑也严重不足。以凤冈县的确权工作为例,在6个试点村开展试验工作阶段就用了500万工作经费,动用了全县的相关技术力量奋战攻坚。如果在全县推开,人力、物力和技术将形成制约。
3 改革试验形式多种多样
目前的改革试验有多种形式,从层次来看,有国家级的、有省级的、有市级的,有县级的。从组织领导来看,有党委政府统筹的,有部门自己抓单项的。从内容来看,有综合性的,如国务院批复的多个综改试验区,国务院对各省市区出台的具体支持措施,对自然地理位置、产业基础趋同的地方的支持措施等。还有非政府组织以及一些民间人士开展的非政府主导的试验。这些试验各有特色、各有优劣、各有权重,都在争相向决策层提供决策参考。
三、促进改革试验成果进一步深入和完善的建议
有人认为在法律法规日趋完善的情况下,做政策试验已经没有必要。其实,在改革进入深水区,对于积重难返的深层次问题,如果在面上铺开,有可能引起社会的动荡,所以,更需要开展政策试验。
1 建立符合改革试验特点的考评机制和避险机制
改革试验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是在法律法规“非限即可、非禁即许”的领域摸着石头过河,有可能触及部门的利益,甚至无意中碰触到现行法
律法规和政策的红线。因此,对于像凤冈这样真抓实干、探索创新的改革试验的试点县,应建立一个突出改革试验创新的考评机制,以“和谐稳定、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为考评目标,以改革的实效来说话,以群众满意不满意来评价,对试点的失误甚至失败给予宽容,通过实践上的成功来服务于决策。在避险机制上,各级各部门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验建立备案制,允许在可控范围内开展农村改革试验与探索;建立诫警制,部门主动融入改革试验,对改革试验中碰触法律的做法积极分析,并帮助合法规避法律风险,为改革试验取得成功保驾护航。建立改革危机应对机制,全面评估改革试验的风险,制定改革试验预警方案。
2 形成合力深入推进改革试验
省部联动,争取把凤冈的试验纳入部委的试点或观察点、联系点,中央各部委、省级层面的试点资源应在同等条件下向政策试点倾斜,尤其是与之相关的财政、国土、经信、农业、林业、民政、住建、金融等部门,形成全省一条心、上下一盘棋,合力推进改革试验的格局。比如,积极推进商业保险参与风冈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争取政策性农业保险、涉农保险试点在凤冈县开展。通过银保联动,一方面保障农民的基本利益,另一方面可缓解金融部门的后顾之忧。如,农业部把遵义市列入全国新一轮农村改革试验区,着重把凤冈县列入观察点;国土资源部把凤冈县列入城乡土地增减挂钩试点。再如,农信社把凤冈县纳入重点帮扶单位,在信贷工作上帮助他们的改革试验度过难关。
3 在中央、省、市层面进行联络协调解决问题
在开展政策试验的过程中,应对问题进行梳理。凤冈县要及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归纳和分析,梳理相关责任主体,分别呈报遵义市农村改革试验主管部门和省农村改革试验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根据管理权限和管理内容,在省、市层面能够解决的问题,由省、市召集相关部门进行协调。省市层面不能解决的问题,呈农业部试验办请求给予指导。恳请农业部试验办就相关问题帮助联络协调,参照当年湄潭实验区“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试验争取中央有关部门支持的做法,加强与中央有关部门的联系(恳请来人、常住、共商)。通过这种做法达到改革备案、政策咨询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农村改革存在的问题范文6
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是随着互助合作运动的展开而孕育形成的。伴随着农村微观经营制度由互助合作到再到家庭承包经营,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对象也由最初的互助合作、初级社、高级社到,再到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其工作的内容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由帮助和指导合作社加强财务会计制度管理,到“四大管理加分配”,再到目前的“三大管理、三项指导”。纵观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变革,我们可以看出,农经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无不是伴随着国家生产关系的调整,伴随着农村的改革而展开。
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后,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也出现了国家、集体、农民个人之间的利益矛盾,暴露出这一制度下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农村经济经营管理工作正是针对这些矛盾,一方面抓土地承包关系的稳定、减轻农民负担和集体资产财务管理这三大管理,解决国家、集体和农民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另一方面抓农业产业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工作,解决农民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形成了目前农经工作的格局。只要这些矛盾存在,就有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的生存空间,一旦这些矛盾得到解决,农经工作现有职能也就完成了历史使命。从国家大局出发、从农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农经部门也要加快这些矛盾的解决,不能成为改革的障碍。我们现在应该做的是居安思危,眼光放得长远些,着眼于这些矛盾解决后的农经工作的发展方向。版权所有
从当前情况看,农村的第一个矛盾即国家、集体和农民个人之间的矛盾虽未能完全得到解决,但改革的方向是朝着逐步规范化而展开的,无论是土地承包期延长30年不变和物权化、农村税费改革,还是集体资产的转制,都是如此。而农村的第二个矛盾即农民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现在才开始着手解决。随着加入WTO,这一矛盾会暴露得越来越明显。因此,从中期看,我们应该在解决第二个矛盾这方面多做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