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文化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侗族文化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侗族文化论文

侗族文化论文范文1

一、足球运动里规则精神不

等同于儒家思想中的礼与让足球比赛规则是攻守双方必须遵守的规矩,其精神实质是:公正、公平、合理、保护健康、保证技战水平的发挥。从规则制定的出发点理解,它是为避免野蛮、粗暴、技术动作侵犯而制定的,但足球运动的实战却又离不开对抗、抢断和空间的紧密争夺。其中,可以找出一个词汇———道德,是否违反了体育道德,是否恶意和蓄意侵犯,有了这一准则就不难判定足球运动中的违规。经几千年儒家思想传承的国人在从涉足这项运动以来就缺乏一种冲与撞、逼与抗、据理力争的气势,而拥有过多“礼”的情节。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使得足球运动在中国始终不强不弱,经受不起压力。鉴于此,在训练与实战中要从青少年抓起,从启蒙阶段就应该灌输合理的竞争意识,利用规则中“道德”二字的精神,强调整体团结的对抗和紧逼方能提高技战术思想的质的提高。

二、借鉴国外职业足球对抗

精神,改变传统的谦让意识纵观世界足球运动的发展轨迹,可将各国的风格特点分为:欧洲派、拉丁派和欧洲拉丁派。而亚洲、非洲、大洋洲始终都在跟随,并没有形成特有的风格。其中,欧洲强调整体和对抗,美洲强调个人和技巧。国家队层面以德国为例:强调全场整体紧逼,不给对手接应的时间和空间,虽有凶狠的技术动作,有上体的对抗,有被侵犯后的怒吼,但却很少被规则判罚,原因就在于它们的技战术高度融合了规则精神;职业队层面以巴萨为例:其防守的特点与德国队不同,德国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始终如一,而巴萨其防守的特点就是对方的半场,不让战火延续到领土以内,在对方半场内解决问题,减少后场的压力。但这些要求队员有较高的技术能力和严密的战术队形,同时具备步步紧逼、寸土必争的思想。必须积极进行对抗和竞争,在技术中植入欧派思想,在战术中学习德国的团队意识。

三、结语

侗族文化论文范文2

宋晓璐 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

摘要:动画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艺术产品,它的“民族性”主要取决于内容题材上体现出来的民族品格的深度和广度:通过自身

特有的艺术表现方式,展现民族独特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审美理念,从而彰显本民族的文化魅力。动画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一样,

有它生存、成长的社会基础和土壤,带有明显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在其内容、形式、格调、表现手法上,体现出本民族的审美理想与

审美需要,尤其是本民族的文化心理需要,体现出与其他民族迥然不同的气质,而动画片中角色的造型的设定就是以上综述的最集中

表现。

关键词:动画角色;造型;民族化

在今天的动画市场上,超人和蜘蛛侠们频繁地拯救全人类。

我们喜爱这些角色身上带有的独特的气息,这种喜爱在美国更加

狂热。这些角色的创造符合美国自身文化的众多特点:独立价值

观,个人英雄主义,崇尚自由的英雄。这是美国文化中所特有的

元素。“超人”和“蜘蛛侠”以华丽的造型出现——壮硕的肌肉,

英俊的面孔,神秘的装束,这些符合西方人们对英雄的想象。美

国本土的民族文化在他们身上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同时我们需要考虑:作为文化产品,如何塑造出一个具有自

身文化特点的角色?

角色的塑造最能体现自身文化特色,好的角色更是如此。梦

工厂的《小马王》中的小马王就展示了美国本土文化特征。角色

设定的造型是写实漫画风格:小马王本身设定为彪悍的骏马。身

材高大,四肢强壮,体现出来美洲西部的粗犷。深褐色的鬃毛和

四肢,土黄色的躯干,则带有浓郁的地域色彩。印地安人赫奇与

军官的设定形成比较鲜明的对比。印地安人身材矮小,瘦弱,头

上插着羽毛,上身没有衣服,下身穿着印地安人特有的裤子和鞋

子。色彩则是以土黄、褐色为主。这是印地安人的典型造型。而

军官也是当时人物的真实写照,身材高大,健壮,金色的长发,

羊角胡,蓝色的军装,手套,带齿轮的皮靴。在性格方面,印地

安人的脸部被设计圆形使之看起来随和、善良、容易亲近;军官

脸部被设计呈倒三角形,凸显了他的冷漠,具有时代特征性的羊

角胡,显现除了白人侵略者的高傲、妄自尊大。

日本动画早期的造型设定带有典型的东方特征。杏核眼,小

嘴唇,具有装饰意味。随着西方文化成为世界主流文化,日本动

画家们开始向其靠拢。《鉄臂阿童木》以圆为主的造型中,特征

性的鼻子带有明显的迪士尼风格。随着与西方文化深度的接触,

造型逐步形成特有的形式——东方的审美和西方的形体。《最终

幻想(7)——圣童降临》人物角色是高高的鼻子,接近白人的

肤色,健壮的体格,这些都是西方审美观的典型。而丹凤眼,小

嘴唇,瓜子脸,依然符合东方民族的审美。就性格而言,角色往

往在完美的造型下,有着不完美的心灵,矛盾的冲突,也增加了

艺术效果。

中国第一部长篇动画《鉄扇公主》中孙悟空的造型效仿迪士

尼的米老鼠,而之后的《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却完全不同。影

片中人物造型在传统的神佛造型基础上作了夸张处理,着重于形

象的装饰性和个性的典型性刻画。孙悟空基本上借鉴京剧脸谱、

民间版画等传统艺术进行动画化的整合。完成了一个头戴软帽、

脸谱为倒置的仙桃、长腿细胳膊、腰围虎皮的孙悟空形象。成为

既具有猴的机灵活泼的特征,又具有人所不能有的通形变身的神

的特点,更具有喜怒哀乐的人的思想感情,和谐的结合了“猴、

神、人”,并使之统一。

当代的中国动画造型,大受到美、日动画的影响。动画片制

作可以借鉴国外优秀的东西,从动画的制作到发行以及产业模

式,虽然日美动画都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可以借鉴的经验,但是亦

步亦趋的模仿,始终带着别人的影子。在《宝莲灯》中,小猴子、

噶妹的造型都是美国化的。小猴子带有明显的好莱坞印迹,。《我

为歌狂》、《喜洋洋和灰太狼》也带有浓重的日本动画风格。但

毕竟这也是一种进步,一种尝试。这就涉及到“民族化”中如何

“化”的问题。在“民族化”的过程中存在模仿的问题实属正常。

就“影子问题”我们应更宽容的对待,才更清楚自己的方向,尽

快形成自己的动画风格。

中国文化并不缺乏创造一个动画角色所需要的一切元素,但

很多动画的失败往往在于对这些元素的误用。一个角色在观众心

中的形成来源于故事中它的经历和行为,这些行为构成了它的个

性。角色是作为动画这种复杂文化元素表现得最突出的甚至是决

定性的因素。合理运用传统元素,而不是让角色去适应传统元素。

看过英国的粘土动画、捷克的剪纸动画、法国的拼贴动画的人对

这些动画里的角色肯定都记忆犹新,人们更会感叹他们表现方式

的独特性。我们也有我们的皮影动画,水墨动画。动画本身就是

一种语言,它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诠释他本身,这些语言的运用

和其他形式之间的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

角色不仅仅需要运用传统艺术元素来创造,但角色身上一定

要体现传统美术、传统纹样,这是误区。《三毛流浪记》中的三

毛形象作者把现实社会中的人物形象提炼、浓缩并创造出一个活

生生的动画角色,它代表了一个特殊社会背景下人的生活状态以

及它所属人群的喜怒哀乐。“三毛”的深入人心并不来源于民族

文化中的美丽传说或经典故事,而是来源于作者对那段民族历史

中的一个苦难的年代深刻体会。民族文化特征是多样的,同时它

更是内在的,他应该存在于角色的内心,而只是角色的外形上。

外形固然很重要,这就需要在动画创作过程中以不同的创作主题

来深入研究。这也是述说一个故事的必须,还是那句话:好的故

事是创造角色的前提。我们可以把一个古老的故事延续下去,写

出新的故事,创造新的角色。在这方面我们缺乏大胆的尝试。不

过有很多独立动画正在朝这方面迈进,他们对故事搜集改编,改

编四大名著中的经典故事,在整个动画片中原始的情节被改编成

为另外一个结果。这让老套的故事有了更多发挥和联想的空间,

也赋予了角色新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娄淑芬,李明.中国动画“民族化”之思考.

[2] 王华威.中国动画片的民族化与国际化。

侗族文化论文范文3

[论文摘要]:目前,企业文化已经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热点。但企业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企业的生命周期内,企业文化在程度不同地发生着变异。鉴于企业文化的变异在事前无法准确预知,认真探寻企业文化变异的规律,对企业经营和企业文化建设便具有了非常重要的意义。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以价值为核心的独特的文化管理模式。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具有四个方面的作用:凝聚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约束作用。近年来,企业文化已经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热点,有学者提出企业文化将成为21世纪企业竞争的核心。

一、企业文化变异的动力

1.企业文化变异的动力来自于市场竞争

企业的目标是获取利润,企业家经营企业的挫折感一定程度上是由企业的市场赢利性决定的,一旦企业文化的功能被判断缺失,不能支撑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时,企业就会主动地进行企业文化变异的探求。经营方式的变化是通过适应性的学习、复制等机制不断遗传和变异的,如一个产业中的不同企业所尝试的经营方式肯定是有差异的,而这些差异必然导致赢利性好坏的差异,因此,企业文化时刻接受着市场竞争所不断施加的生存考验,只有适应环境的企业文化才能在竞争中生存下来,其它的则被淘汰。企业持久的生命力来源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运行主要是由企业文化来支撑的。缺少了不断面临的市场竞争,企业文化也就面临着衰亡的命运,可以说竞争是企业文化变异的第一原动力。

2.企业文化变异的动力来自于企业家“自我实现”的心理

人类社会经济系统的发展与变化不仅取决于外部力量的冲击,也取决于该系统内部的发展与变化。企业家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自身的素质、文化观念及价值观决定着企业的文化理念。作为企业文化主要发端者的企业创始人,在其视野、认识、经验和知识与境界的不断变动下,靠着他们的洞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崇高的威望,不断地推进企业文化的发展和完美,使企业文化体系通过在他们手中的不断丰富而得到演化。企业家的创新过程同时也是企业家的一种自我实现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和企业家的价值判断和心理满足联系在一起的。

3.企业文化变异的动力来自于企业全体员工的“干中学”

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对称和不确定性因素的存在,超出人们事前计划、安排和预知能力的情况很多。文化既不是自然的,也不是人为设计的,文化乃是一种由习得的行为规则构成的传统。分散的个体通过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彼此互动与博弈产生了彼此认同的规则即“内部规则”—文化传统,并在此基础之上产生了人们相互交往的自发社会秩序。在秩序的形成过程中,人们往往是依照自己的认识自我创造、自发选择,最后形成的制度结果与人们所想象的不一样,可见,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即人们相互调试、相互适应,不断地修正错误,从而使其不断地进化。企业文化系统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各种信息能够通过多种通路直接深入到企业内部,而不是经过企业家单一通路过滤后再对员工产生影响。员工在行为化的活动中会自发地形成一些文化元素,所以说,在日常情况下,企业文化变异就会以一种可能较低但持续的基本速度进行。企业文化的渐变是员工日积月累反复试验的结果。

4.企业文化变异的动力来自于偶发性因素

企业的全部行为并不都属于规则的和可以预测的方式。纯粹的偶然性作为一种现实性因素影响着现实经济活动及其结果,在现实经济活动中,我们无法排除偶然性的影响。企业的制度结构、组织资源结构、生产经营结构等的变革都会引起企业文化的变化,表现为各生产要素参与者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的逐渐变化。同时,企业文化的变异还存在一些偶然因素的主导,例如多个企业成员的记忆是企业的操作知识的贮藏所,这样储存的某一部分可能容易地被替代,如果储存它的那个成员离开企业,企业运行模式的改变就会发生。企业文化形成初期,企业家或企业的核心人物因为某些主、客观的原因离开企业,就有可能发生企业文化的断层,而这时新进人员的文化观念将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企业文化的塑造,这时,就出现了企业文化的非正常变异。这样的变异是不遵循动力逻辑的,是企业文化变异中不可避免的偶发事件引起的。

二、企业文化变异的阻力

1.企业文化的惰性

文化毕竟是在一定社会形态下,一定环境中产生的,一旦形成,便会产生一种惰性。从生态学看,由于这种“文化惰性”不易快速回应环境的变迁,因而主张不断适应环境并不断随环境变化而自我调节,是决定文化族群存续的主要因素。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惯例,长期被重复运用,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惰性,因为习惯和传统的结果,除非外部环境发生足以影响企业内部调整的变化,否则惯例是不会改变的。这就使企业文化变异有了很大的阻碍。

文化惰性产生的原因:(1)内部限制。由于文化力的作用,在营运过程中所投入的各项投资己转换成特定资产而不便将其转移它用,成为组织的“沉没成本”,因而限制了企业文化的改变能力。 (2)外部压力。除文化本身的某些因素会限制文化弹性外,来自制度环境层面的许多压力,也同样地限制文化变化的弹性。(3)选择的限制。许多企业文化之所以未能在环境发生变化时快速采取应有的反应,是因为在选择能力上具有先天性自然限制。每位决策者都是独立的自然人,他们具有本身特定的成长背景与经验范围,这造成了决策者独特的偏好习性或认知。同时,主观的知觉环境与其所处的真实客观环境间常存有一些信息失真的差距,容易产生选择上的错误,因而经常误导或延误组织采取的反应。

2.旧有企业文化的影响

人们过去的选择决定着他们现在可能的选择。企业文化创新的容易与否是与变革后的文化和先前文化差异的大小成正相关的关系的,如果变异是朝相反的方向进行,且原有文化已经是强势文化表现时,基于员工自觉的企业文化创新很难发生。企业文化创新如果是建立在对企业原有文化的彻底背离与扬弃,完全脱离企业全体员工对价值观的可接受范围内,不是建立在与企业现有环境相容或有所交叉的基础上,则其过程可想而知是非常艰难的。

3.原有企业文化是否具有创新因素

原有企业文化当中如果具有相应得创新因素,则企业文化的变异就容易发生。创新性的企业文化不仅在对企业战略决策发展中具有与时俱进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对企业文化创新的推进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如果企业成员对创新理念有着根深蒂固的理解与认同,那么显然,在面对企业文化创新时就会有着非同一般的接受力与执行力。

参考文献:

[1] 刘云山. 致第二届中国企业文化论坛的贺信[J].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5,12 :34-35.

[2] 王革. 当前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对策[J]. 中外企业文化,2005,8:25-26.

[3] 思迈飞. 企业文化之道即水之道[J]. 企业文化,2006,8:60-61.

侗族文化论文范文4

摘要:侗族是黔、桂、湘三界相交汇而产生的民族,其民族有着至秦汉以来悠久的、浓厚醇香的和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作者以侗族民族文化为切入点,让民族文化与室内设计相融合,让民族文化与时代交融,让室内设计彰显民族文化特色。本文首先通过探寻侗族民族文化元素,然后把侗族民族元素提炼并浓缩后融合在室内设计中,力争为室内设计和侗族文化寻求一条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侗族;民族文化;元素;室内设计

一、侗族的起源

在中国贵州、广西、湖南三省交界的地区居住着一个古老而伟大的民族――侗族。从地形上看,黔、桂、湘三地地势起伏较大,以山地地形为主河流纵横其中,但由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这复杂的地形地貌变成了陶渊明笔下青山绿水、小桥流水的世外桃源。在政府和人们的保护下其秀丽山水、悠久历史和民族文化与时代相融合并同步前进,从而使得侗族文化发展的更加丰富多彩。

古代称南方人为越族,也由于姓氏多故称为“百越”,侗族是隶属“骆越”的一个支系。侗族也称为“侗家”,有着自己的语言,但没有自己的文字,所以大多数侗族的民族文学、风俗习惯、戏曲等大都是以口传身教的方式传承下来的。侗族文化历史悠久,侗族人淳朴善良、勤劳、豪放、能歌善舞,所以侗族大歌、琵琶歌、芦笙舞等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娱乐消遣活动,侗族大歌更是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登上了大雅之堂,并走出了国门踏进了世界的舞台被世人传颂。侗族的节日也非常多,每逢民俗节日之时宗教祭祀的人们都会选择热闹的活动来增添喜庆,最富盛名的便是:斗牛和斗鸡。自然牛是侗族人所喜爱的动物,所以在很多建筑中可以看到牛角寨房屋顶的装饰。

二、侗族民族文化元素

一个民族的形成不仅是人数增长的过程,更是其文化滋生的过程。通过长时间的文化积累,使得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元素,侗族也不例外。侗族民族文化元素主要体现在自然环境和两个方面。

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侗族人对山、水、日、月、鱼、蜘蛛、葫芦产生了喜爱和崇拜。崇拜日月,侗族人就把日月的模样做在室内地面铺装上;喜爱鱼,侗族人就把木头做成鱼的模样,然后把它们放在檐板、挑檐、屋脊和室内,所以如今我们可以在侗族的建筑和室内装饰上能发现许多“鱼”的影子;喜欢蝴蝶和花朵,侗族人就把它们画在布上织成锦缎做成服饰、秀成挂饰挂在室内或画在鼓楼上作为装饰,这样一可以使本民族的文化得以发扬和传承,另外还起到点缀和装饰室内的作用。在的影响下,侗族人崇拜神仙,于是就按照他们的模样做成面具,在过节之时带着独居文化特色的面具象征驱鬼魔求平安。

标志性的建筑往往被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象征,所以,民族特色的建筑形式也往往具有比较高的识别性,例如:侗族的风雨桥和鼓楼,经过侗族人民长期的摸索,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建筑形式,有着明显的地域性和独特的民族风格,并且在其建筑物上能够间接地反映出一个民族的风俗、思维方式、信仰以及生活方式。从风雨桥和鼓楼的雕梁画柱中提取侗族特有的元素符号应用到室内设计中,设计师把传统与现代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并用现代的技术手法继承和发扬民族元素。侗族鼓楼设计雕龙画凤,房梁镌刻图腾等,这些主客观的意识形态都是民族文化的来源,而朴实的生活成为人们创作的源泉。大到参天大楼,小到门画贴纸都负载着侗族原生态的文化,都是侗族人们生命情感和审美情趣最美好、最真诚的表达。

三、侗族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表达

侗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侗族人民通过歌舞诗词、礼仪风俗和民族信仰来给世人呈现最自然纯朴、乐观向上的民族精神风貌。作者通过对侗族文化进行实地调研、走访村民、收集和整理后对民俗、民风元素进行提取整合,再把它们在室内设计中运用出来供世人观看学习,从而起到传承和发扬侗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作用。在提取和整合出设计元素加以运用时更要注意把无形的侗族文化有形化,进而具体化、形象化,人们只有充分认识民族文化的每一个细小点,才能更好、更真的把本民族的民俗文化运用到现代室内设计中。侗绣是刺绣的一种,也是侗族女孩必学的一门技能,绣女们飞针走线绣出来的图案,不仅是自然、朴素、丰富的民族文化的再现,更是表达她们对生活的热爱。侗绣色彩艳丽、图案千奇百态,独具民族特色,室内设计师在现代室内软装方面,如桌布、沙或者地毯上都可以采用侗绣的优美图案,这不仅用现代的技术手法展现传统的民族图案,将传统图案与现代设计紧密结合起来,而且为侗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从形式上看,侗族木雕工艺精湛,独具特色,雕刻师多在其木上雕刻动物、花草等图案。若室内采用木质家具,可在其家具上雕刻简单的侗族人们喜爱的图案,饭桌腿做成马脚的造型;沙发座椅雕刻上花草虫鱼等;室内放置的相框边镌刻上小花纹,也可采用变形、变异、抽出等夸张、简化的艺术手段将鱼的原始轮廓打碎、拆分再重组的方法建立新的三角形、菱形、波形纹等图像样式用于室内装修。三角形、菱形可做成墙上的隔板以便放置一些装饰品,波形可在墙上做成独特、优美的弧形造型,从而点缀室内单调的墙面。侗族室内的银器工艺品在其上雕刻鼓楼、斗牛人物、风雨桥等彰显民族风韵的图案,放在茶几上或者装裱在过道上,为室内增加一份高贵靓丽而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风景。这些在银片上雕刻的鼓楼、斗牛人物等图案惟妙惟肖,不仅能展示雕刻者技艺精湛,更能彰显民族文化风韵。

从色彩上看,侗族人多喜欢蓝色、白色,所以在民族服饰上多以白色、藏青、蓝色为主。现代室内设计师在设计彰显侗族文化的室内设计时,也是以这三种颜色做主色调,银色、木色做辅色调的,如蓝色作为客厅电视背景墙,而藏青则作为妆点厨房和卫生间用,银色和木色在室内则作为室内的点缀色。作为优秀的设计师要把侗族文化做小、做细、做精并运用到室内设计中,让其在室内的一丝一缕中散发民族风味,让特色文化充实室内设计的装饰感,提升室内设计的文化品味。设计师在进行室内设计时对侗族民族文化元素的运用,不能一味的照搬照抄,更不能一成不变的套用,应在这些元素中融入当代的技术和方法、融入设计师自己的思想,从而让这些民族元素不突兀的出现在室内设计里,让民俗文化和现代设计充分融合,同时给人带来一种清新、朴实、和谐、温馨感觉。

四、侗族文化元素在室内设计运用中的创新和发展之路

民族的即是世界的、未来的。如何为侗族民族文化寻求一条与当代室内设计和谐发展之路是室内设计师当务之急。

4.1通过复兴式设计、发展式设计和对传统文化重新进行造释等方法来传承侗族文化

①复兴式设计

复兴式设计又可称为“振兴民俗文化”的设计手法,其特征是把地方的、民族的基本元素保存下来,加以整合留其精华,去除琐碎的细节,突出整体效果。

②发展式设计

这种设计方法是在继承侗族民族文化的同时,兼并当代的设计手法和技术,从而来发扬侗族的民俗、民风。确切的讲,这种方法和复兴式设计方法并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在继承侗族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③对传统文化重新进行造释

这种设计手法很接近后现代主义的手法,利用侗族民族文化元素重新进行造释来强调室内设计的文脉感,从而起到创新和发展侗族传统文化的作用。

4.2室内设计中对侗族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传承与创新是室内设计师们探讨、研究和实践的一个永恒课题。侗族祖先们为后人创造了悠久的民族文化,这些传统的民族文化为现代室内设计师在进行设计创作时带来了启迪,为现代室内设计带来了丰富的民族元素和文化,从而使现代和未来的室内设计作品充满侗族文化气息。室内设计的民族化是将中国侗族传统文化精髓融入到设计中,将传统的设计思想运用到现代室内设计里。在现代和未来的室内设计中传统文化是设计的源泉,而创新是室内设计的生命。

4.3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促进侗族文化在室内设计中的发展

深入研究侗族传统文化,在室内设计中保持民族地方特色并朝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在传承传统东西的同时也要掌握现代先进的设计理念和技术,使二者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比如,侗族传统建筑与室内设计运用了非常多的寓意象征的手法,从室内外装饰和装修图案到室内工艺品均寄托着中国人民的美好寓意和吉祥的愿望,在现代的室内设计中设计师不但要传承侗族文化元素而且还要把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从而促进侗族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发展。

五、结束语

在中国室内设计风格逐渐被世界文化所侵袭和包围时,在部分国民和设计师逐渐淡忘本民族文化之时,当代设计师有责任把本民族的文化与室内设计相结合,这不仅是让传统民族文化运用到室内设计中,更是让侗族文化在室内设计中得到传承和发展。鲁迅先生在《民族的脊梁》中写道:“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最重要、最深远的文化,也是一个民族的核心文化。在今后的设计中设计师更应该让民族文化与传统文化相交融,这必然会产生新的独具特色的现代民族文化,本土文化也能在这一发展趋势下得到更多的关注。侗族文化作为少数民族的一支,笔者不希望侗族文化随着世界潮流的前进而后退,甚至被世人淡忘。为此,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的一份子,我们有责任把侗族文化和现代室内、建筑设计相融合,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让侗族文化与时俱进并走向辉煌。(作者单位: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余达忠.传统知识的资源价值及其法律保护――以侗族鼓楼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06,26(3):18-24.

[2] 董湘仁.鼓楼[A].见:杨通山,过伟等编.侗乡风情录[G].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3:305-309.

[3] 冯祖贻,潘年英等.侗族文化研究[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178.

[4] 程艳.侗族传统建筑及其文化内涵解析――以贵州、广西为重点[D].重庆:重庆大学,2004:46

[5] 蔡凌.侗族聚居区的传统村落与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88-214.

[6] 廖君湘.南部侗族传统文化特点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199.

侗族文化论文范文5

关键词:自组织理论;动漫文化产业;发展路径;西安市

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西安市动漫文化产业作为整体产业系统,同生物有机体一样是自组织演化系统,其复杂性、整体性和动态性增加了对其演化发展的内在机制的考察难度。由一般系统论发展而来的系统自组织理论,近年来在对各个领域的发展机制的探讨中被广泛应用,取到了良好效果。本文运用自组织理论基本原理,探讨西安市动漫文化产业作为整体系统发展的内外条件,试图对目前正快速发展的西安市动漫文化产业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西安市动漫文化产业发展的自组织理论研究视角

动漫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是我国目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新进行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之一。2006年4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财政部等十部委 《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我国动漫产业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发展目标,动漫产业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2006年12月陕西省政府成立陕西扶持动漫产业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目的是促进省内动漫产业发展,相关厅局是联席会议成员。这些举措促使西安近年来充分利用陕西丰富的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和人才优势,积极打造具有陕西特色的动漫品牌和形象,西安高新区、曲江新区和碑林区的动漫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形成了“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态势,推动了西安本地动漫产业的快速发展,2008年全国原创动画电视片十大城市中西安以4564分钟产量排在第9位。2012年7月12日,国家文化部正式《“十二五”时期国家动漫产业发展规划》,这也预示着动漫文化产业将要开始新一轮的冲刺。从长远来看,西安市动漫文化产业必须依托自己的比较优势,走出一条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具有自身比较优势的发展道路,从系统理论的角度讲就是要构建可以自我更新、自我完善并可以与外部环境协同演进的自组织系统。

系统理论强调从事物的内外部关系来把握事物的性质,发展到上世纪后半期形成了主要研究各类客观系统的形成和发展机制问题的系统自组织理论。系统自组织理论是对事物的系统性存在的研究向对事物系统性演化的研究的深化,具体研究系统是如何自发地由无序走向有序,由有序程度低走向有序程度高,实现自我更新与自我完善的内在演化规律。自组织理论是由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理论、突变理论、超循环理论、分形结构理论和混沌理论等组成的一个理论群。这一理论群主要论述了系统进行自组织演进的基本条件、基本动力、基本演化途径与方式的问题。当前,用系统自组织方法论研究不同层次行业的发展演化问题已经形成了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产业和产业化是一个由科学、技术、经济、政治、社会多重相互作用构成的系统和过程”[1]P275顺应这一研究趋势,以此来研究西安市动漫文化产业的发展路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正是把西安市动漫文化产业看作一个由动漫文化创意、动漫产品制作、动漫产品营销与传播以及动漫衍生产品的开发组成,并受到西安市政治(主要指政策支持)、经济、文化及科教等等与之相关的环境的影响与作用的自组织演进系统。通过结合系统自组织理论探讨这一特定系统所需的内部与外部条件,使自组织规律在西安市动漫文化产业发展中充分发挥作用,使其具有由低到高、循序渐进的自组织演进能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西安市动漫文化产业的自组织特征分析

西安市动漫文化产业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可以将其发展过程是一个自组织演化的动态过程。自组织理论认为,开放性是系统产生自组织行为的先决条件,非线性机制是系统产生自组织行为的根本依据,远离平衡态是系统产生自组织行为的必要条件,涨落是调整系统自组织行为的契机。[2]P4西安市动漫文化产业作为一个客观系统,无疑也具备开放性、远离平衡态以及非线性等基本特点,如果能够正确的认识并利用这些特点,就可以使西安市动漫文化产业自行从无序到有序、从简单向复杂方向不断提高自身自适应、自成长能力。

1.开放性

动漫文化产业的本质就是为动漫文化消费者提供动漫文化产品和动漫文化服务,这就决定了动漫文化产业具有高度的开放性。西安市动漫文化产品的需求与供给必须依靠政策、社会、文化等其他系统的合作才能满足。具体来说,以西安市动漫企业作为核心层存在;而围绕这些动漫企业提供动漫教育、研究开发、生产制作、市场营销、后期开发等产业链作为支撑层存在;以出版印刷业、软件业、网络游戏业、玩具文具等制造业、会展业等等相关产业为辅助层,每一层次的每一部分都各自是一个开放系统,它不仅与外界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更为重要的是上述不同系统之间合作与交流扩大了开放的内涵。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西安市动漫文化产业虽然具有了一定的开放性,但这种开放性更多的体现在了依赖政府的支持与作为国内外其他地区动漫产业的来料加工地,这种意义上的开放性不仅是远远不够的,而且长期下去,西安市动漫文化产业将变成一个完全的他组织系统,最终将在市场中失去自己的竞争优势。

2.远离平衡态

从系统理论而言,西安市动漫文化产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不仅仅指动漫企业的动漫制作、而且是相关播出、卡通图书和音像制品以及由服装、玩具、饰品、生活用品等衍生产品产业链的延伸和扩张。只有专业化分工的差异化,才能使整个西安市动漫文化产业系统呈现出多样性、差异性和非均匀性的特点,产业中不同部分面临着不同的社会环境、制度环境和文化环境,使整个系统乃至子系统都将远离平衡态,并在社会需求的驱动下,通过不断调整自身的资源和能力,突破固有的各种惯性和平衡态,达到总体协同发展。这就要求西安市动漫文化产业的各个子系统同时协作制造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推动对整体系统稳定态的偏离,以吸引更多的动漫受众。但就目前而言,西安市动漫文化产业主要停留在动漫制作层面,系统要素单一,这使得整体系统仍然具有平衡态的特点。总之,西安市动漫文化产业系统内在要素必须多样化并积极参与合作与竞争,充分体现动漫教育、创意、制作、传播、衍生品开发等子系统之间的差异性,使整个系统处于非平衡状态。

3.非线性作用

因为由各种因素所组成的西安市动漫文化产业的发展必然要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存在于产业系统内部的各种要素变量中,既有对产业演化起到正反馈加强作用,同时也有负反馈弱化作用。这种要素之间彼此渗透和克制的关系,使得西安市动漫文化产业各要素之间的作用是非线性的。这种非线性作用突出表现由于动漫产业不同于一般的经济类产业,因此,发展动漫产业,不仅是经济发展问题,而且涉及到意识形态、民族文化、民族教育、民族精神,甚至政治等一系列问题。作为一个产业系统,西安市动漫文化产业就内部而言,要素主要是动漫企业,其他要素要么仍在培育过程之中,比如衍生品开发;要么虽然已经存在,但缺乏强相互作用,比如动漫教育、印刷业等,这使得该系统内部的非线性作用机制仍需通过市场培育及政策手段进行强化。就西安市动漫文化产业就外部而言,西安市动漫文化产业更多的仍然依赖与政府的支持,与本土文化开发与宣传、电视传媒、旅游资源、高校资源都缺乏足够的强相互作用,也就是说,与外部环境的非线性作用机制仍需加大力度强化。

4.涨落

涨落意味着系统内部要素的非平衡性和对系统稳定的平均状态的偏离,当在临界点附近,在这种瞬间的涨落和扰动将被放大,通过涨落使系统失稳并获得新的稳定性。西安市动漫文化产业在中央和地方政策的推动下,凭借其高利润、成长快的特点,吸引了大量的企业和组织加入,近几年来有了跨越式的发展,初步形成了相关产业的集聚,有了初步的系统构架,为该系统进一步自主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另一方面西安市动漫文化产业目前仍然以进行来料加工,做外包服务商为主要经营模式,这不仅背离了动漫文化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本质,更重要的是丧失了自身的系统独立性,不利于系统自身的自组织演进。依托西安市乃至陕西省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原创动漫已经成为西安市动漫文化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这也成为西安市动漫文化产业通过“涨落”实现系统升级的重要途径。

三、西安市动漫文化产业自组织演进的条件分析

自组织理论认为,系统通过自组织由低层级向高层级演化的动力主要依靠系统内部的要素之间或子系统之间以及系统自身与环境之间的非线性的协同作用,以产生能够支配和役使系统自主演化的宏观序参量。[3]P91对于西安市动漫文化产业而言,一方面使整个产业系统保持非平衡状态,另一方面其内部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合作以及对环境的动态适应则在非平衡态下使系统内部各要素或子系统联合起来加以放大推进系统整体演进。

1. 发挥本土文化的序参量作用

哈肯引进序参量描述子系统集体运动而产生的刻画系统总体有序程度。一方面序参量是各子系统竞争与合作的产物,不由系统外部指令或驱动而产生,另一方面支配着各子系统的相互作用,主宰着系统的整体演化状态。动漫产业是以文化创意为核心,以文化内容为根本,将现代科技和动、漫画艺术相结合,采用电影、电视、互联网及手机类媒体等多种表现形生产与传播文化。明确动漫文化产业的文化生产与传播这一本质特征,也就确定了动漫文化产业系统演进的序参量。动漫文化以生动的“动漫形象”为承载物,各具特色的动漫形象体现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成为超越国籍、超越种族的世界通行的文化语言,而西安市具有悠久的历史积淀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运用中国人之间共同分享的历史和文化故事或事件作为素材,并加上先进的技术融合,则很有可能创造出令人振奋的优秀的动漫作品,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为动漫产业的扎根、发芽、开发供了肥沃的文化土壤。全球化浪潮下,文化的融通共享已势不可挡,如何在共享文化背景下依托本土文化发展西安市动漫文化产业是西安市动漫文化产业演化的核心问题,是西安市动漫文化产业系统演化的序参量,突破不了这一点,就无法形成和其他地区动漫产业竞争的比较优势;实现了这一点,这将是吸引企业和组织加入西安市动漫文化产业的文化源泉,也是西安市动漫文化产业自组织演化的内在动力,始终贯穿于该系统的整体演化过程之中。

2.建立内部非线性协同机制

动漫产业不仅涉及到上游的形象创意、品牌策划等领域,而且可以延伸到广告、软件、音像、服装、玩具、文具、日用品等诸多领域。这就意味着动漫产业的发展一方面会带动这些相关产业的向前发展,另一方面,这些产业的发展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动漫文化的发展。虽然近几年来西安市动漫文化产业在高新区、曲江新区和碑林区都实现了产业聚集,但与动漫企业相关的如营销企业、机构、行业协会、技术服务公司、风险投资公司以及市场咨询公司等相关的企业和中介公司并没有登场。这就导致西安市动漫文化产业的上下游企业间之间、制作商与运营商、开发商与商等各个环节之间没有形成有效的协同作用,这样上游的形象创意和品牌策划就很难了解市场偏好设计原创作品,也使得相关衍生产品的开发和原创作品的推广变得盲目。也就是说,西安市动漫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从策划创意、市场调研、生产制作、衍生开发、包装营销、发行推广等各个方面同时展开。这些方面作为系统要素都对整个动漫文化产业系统起到关键作用,只有这些要素的有机协调互动才能保证整个系统的有效运行。

3.实现与外部环境的协和性

外部环境条件是西安市动漫文化产业系统自组织演进的基本条件,因为根据自组织理论,创造条件使得体系开放,使得外部对体系的输入平权化,并且使得这种输入达到一定阈值。[2]P4西安市动漫文化产业系统的外部环境主要指制度、法律、历史文化、市场、技术、资金等,西安市历史文化资源丰富、高校林立也使得相关的技术环境保证,近几年来,西安市在制度、相关法律以及资金投入方面也做了了大量的工作,这些良好的外部环境大大促进了西安市动漫文化产业的发展。由中央电视台新影制作中心和西安高新区联合兴建的“中央新影西部动漫创意产业园”正式落户西安;投资3亿元,规划建设面积50000平方米的“西安碑林动漫产业平台”建设项目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另外,曲江网络动漫产业的发展势头也非常迅猛。但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自组织理论,系统要实现自组织演化,外部环境向系统内部各子系统输入必须充分与均等。考虑到西安市动漫文化产业起步较晚的特点,在国内同领域发展中仍属相对落后,因此相关的外部环境投入仍要加大,尤其在政策、相关法律的制定上充分发挥西安市历史文化优势与教育资源带来的技术优势。同时外部环境如果对系统内部输入存在明显差异的话,必将会使整个产业系统演进缺乏活力,竞争机制也难以确立。在进行外部环境条件输入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动漫文化产业系统的整体均衡性,保证在发展过程中整体产业链条的完整性,从而保证整个产业系统相对独立的实现自我演化与发展。

综上所述,可以将西安市动漫文化产业系统看作是一个有着自组织演进能力的整体系统,要想使西安市动漫文化产业由从有序程度较低向有序程度较高发展,就必须充分认识其作为自组织系统的特征,遵循系统自组织规律对其演化过程所需的内、外部条件进行充分的认识,,然后针对性的对其内外部条件进行培育,使自组织规律在西安市动漫文化产业充分发挥作用,从而提高该系统的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陈昌曙.技术哲学文集[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2.

侗族文化论文范文6

论文摘 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之间有着不同的文化和传统,这也必然导致其建筑风格的不同。人们都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历史的载体,不同时期的建筑反映不同时期的人文艺术特点。贵州少数民族的建筑艺术是具有独特东方艺术魅力的一种视觉元素。对其建筑风格中人文艺术元素的探讨,应用,发扬,能很好的体现贵州建筑的特色,弘扬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和精神。

贵州少数民族的建筑无论是民居建筑还是公共建筑都具有十分鲜明的传统特点。贵州省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建筑分别是侗族、苗族、布依族、水族和瑶族建筑等。以下是贵州少数民族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类:

(一)风雨桥,侗族地区富有民族特色的长廊式桥梁。是处于村头寨尾、连接溪河两岸的交通设施,可避风雨,故名风雨桥。因建造地名不同而各有专名。桥梁结构精密,坚固耐久。过去,在风雨桥上的亭阁里还设有神台祭坛,阁中有文臣武将的彩色塑像,四壁挂有彩绘帷帐。桥上备有长凳、泉水等物,供来往行人取用。风雨桥既是贵州侗族文化在建筑艺术上的结晶,也是侗族热心公益事业和互助精神的象征。著名的黎平南江河上的地坪风雨桥,包括上寨、下寨、甘龙3个自然寨。南江河从寨子之间蜿蜒流过,河上花桥将三个寨子连成一体,桥上建有长廊和三座鼓楼,均用小青瓦覆盖,可挡风蔽雨,故又称风雨桥。

桥上有一大两小的3座楼,俗称桥上鼓楼。高大的中楼建在河心石墩上,五重檐四角攒尖顶,上有葫芦宝顶,宝顶下有如意装饰,与鼓楼建筑形式相同,桥廊顶脊上彩塑双龙抢宝,鸾凤展翅,鸳鸯比翼等图形,楼檐翼角彩塑各种珍奇异兽,楼顶天花板彩绘龙凤鹤牛等纹样,廊宇内侧檐板,彩绘历史人物故事、侗族人民生活情景、山水、花草等;中楼四柱浮雕金龙绕柱,桥头门柱镌刻对联,其余柱子髹涂朱漆,各处雕塑、绘画、无不形象生动,色彩鲜明。

(二)鼓楼,侗族的一种融合宝塔与亭阁风格于一体的特有建筑物。可分为干栏式、楼阁式、密檐钟铃式、门阙式等构造。楼身全用杉木凿榫衔接,结构严谨。上部似塔,重檐斗拱,有四角、六角、八角等形,少的5层,多可达11层;下部似亭,为一正方形厅堂,宽约二三丈见方,中砌大火塘,四周设座,可容二三百人集会。鼓楼全身均描龙雕凤、玲珑秀雅。在侗族人民擅长建筑,而且其建筑独具特色,侗族村村寨寨都有鼓楼耸立、花桥横跨,干栏式吊脚楼鳞次节比,构成侗寨特有风光,特别是鼓楼花桥建筑,无论多浩大的工程,整个建筑都不用一钉一铆,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中国侗族别具一格的建筑艺术,不仅是中国建筑艺术的瑰宝,而且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瑰宝,侗族工匠不愧为“神奇的建筑师”。榕江县晚寨的鼓楼、从江县增冲寨的鼓楼都是贵州侗区著名的鼓楼。其中增冲鼓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吊脚楼,苗族民居的典型建筑。是一种纯木结构建筑,采用穿斗式结构,不用一钉一铆,无论梁、柱、枋、板、椽、檩、榫,都是木材加工。屋面则盖小青瓦或杉皮。吊脚楼的造型为长方形和三角形的组合。可分内外两部分,内部柱、枋、梁、檩互为垂直相交,构成一个在三维空间上的相互垂直网络体系,奠定长方形结构的基础。由于这种型制的房屋在结构、通风、采光、日照、占地诸多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因而在广大苗族地区得以长期沿袭下来。 转贴于

(四)石板房,以安顺一带为中心的布依族民居建筑。与特定的喀斯特地区有直接的关系。人们就地取材、用石料为主构筑房屋,以石为基,以石砌墙,以石板盖顶。石板房的堂屋及两侧间均有楼板,门有朝门、大门、小门、后门和耳门之分,除大小门为木枋、木框、木心外,其余常为石枋或木框、木心。窗多以石条为棱、石枋为框。石板房的正面讲究装饰,以线条和图案为主,每一图案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一.贵州少数民族建筑中的人文艺术元素

在贵州少数民族当中的建筑中,融合了大量的一些人文艺术元素,苗绣、蜡染、刺绣、银饰、面具、剪纸、原木艺术等,其中运用了我们以前学的平面构成当中的许多知识,如重复、渐变、对比、夸张等手法。

在建筑设计当中,也大量的运用了苗绣、蜡染、刺绣、银饰、面具、剪纸、原木艺术中的手法,如在鼓楼的图片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运用了重复、渐变的手法。吊脚楼运用了虚实的手法,把底层架空,当然架空不仅是为了美观,祖先们首先是以实用为目的的,为防止野兽、蛇虫的袭击。在建筑立面雕塑当中也运用了大量的夸张对比的手法,也有很多写实的手法。在如侗族的门楼设计,作为迎宾送客之门。门楼的建造非常讲究,雕梁画栋,多姿多彩,从江银谭的广场双鱼图腾 ,岜沙木楼古朴厚重的黑色,都体现了丰富的人文艺术元素。

贵州少数民族建筑中的平面构成元素也极其丰富,这些平面构成元素在人们生活的环境中无处不在,这里有侗族鼓楼立面的逐层渐变、村间邻里交通道路上鹅卵石的发射构图以及密集构成等都是贵州少数民族建筑文件有的设计元素,这些元素就能很好的运用到现代建筑的设计当中,能在传统和现代的结合上寻求发展契机,能使设计师们利用这些传统的民族符号、民族元素结合原有的作品本身的文化特色或历史风情重新组合,这样的设计既充满了现代气息又具有突出的地域文化和少数民族民族特色的人文艺术特征。

在我国的建筑艺术文化宝库中,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建筑艺术。少数民族的建筑,都是他们自己设计、建造。他们的建筑,是他们人民适应当地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产物,是少数民族人民辛勤和智慧的结晶。贵州少数民族的建筑艺术是我国建筑文化遗产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秉承和发展少数民族建筑的设计元素为,脱出美学传统的物化表现,将这些少数民族建筑元素注入到设计师头脑中并与现代意识相结合也是我们立足于国际化建筑设计之林的根本。

参考文献:

[1] 尹定邦:《设计学概论》,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