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科核心素养培育

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范文1

课标专家组核心成员崔峦先生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文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教育部华中师大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的雷实教授认为,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二位专家的论述最具有权威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语文素养”容纳了语文教育的全部内涵。

既然如此,“语文素养”的核心又是什么呢?比较权威的表述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和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谁又能承担起培育语文素养的重任呢?我以为是阅读;谁又是培育语文核心素养的根本呢?我以为还是阅读。

一、以阅读为本,提升语言素养

在研究语文学科的性质时,我们不难发现,“语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征,语文核心素养的“核心”应当是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要使学生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提高语言素养和人文素养,“读书”应当是语文学习的第一任务,应当是每一学生的生活习惯。

古人历来注重读书。如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欧阳修的“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刘彝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苏轼的“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李苦禅的“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这些言论道出了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内在规律。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当如何做呢?

首先,我们应当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和环境,开展多种多样的阅读活动,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喜欢上阅读,比如打造书香校园、教师带头读书、评选书香家庭;丰富学校的图书,让学生有书可读,比如建好学校阅览室、设立班级图书角、编制校本阅读教材,激发学生个性阅读;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让学生找回读书的乐趣,比如开展“读书节”系列活动、开展“每周一诗”常规活动等等。

其次,我们要独具慧眼,从烟波浩渺的诗文中选出文质兼美的作品,让学生从中积累字、词、句、篇材料,对语言运用规律进行梳理、总结,建构自己的语言知识;让学生从中学到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技巧,在母语运用的情境中,改造语言、生成语言、创新语言,推动语言的发展;让学生通过积累感悟、丰富自己的学养,提升思想文化品位,学会对自然、社会、人文等问题进行深度思考。

读书是培育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根本,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二、以阅读为本,发展思维素养

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在阅读实践中发展和提升思维素养。

语文阅读中学生的思维与理科的思维不同,理科的思维侧重于深度、准确度和逻辑性。而语文阅读中学生的思维是一种带有浓厚文艺性、哲理性的思维,侧重于思维的宽度、长度和思辨性。这种思维不是经过师生不厌其烦地分析文本获得的,而是在自由地阅读、自由地感悟的基础上形成的。

让学生自由地品,品出语文味。引导学生沉浸在精彩美丽的语言文字中,触摸语言、品读语言、揣摩语言,感受纯正的语文味,长此以往,学生的阅读思维就会慢慢形成,其思维素养的发展和提升也就水到渠成。

让学生自由质疑,问出高境界。让学生别迷信书本,从质疑问难开始,就文本的标题、开头、结尾质疑,就文本前后的矛盾处、难懂处、标点处、关键处质疑,反复如此,学生思维的广度、宽度和深度就会得到增强。如学生学习《曹刿论战》之后,对鲁庄公“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提出质疑,认为他在重大问题上善于采纳正确的意见,不失为一位贤明的君主。这就是一种怀疑精神,值得我们提倡。

让学生自由地说,说出新见解。语文教师要有培养、发展学生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意识,当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时,老师要对他的思考作出正向引导,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不用别人的思想代替自己的思想,努力追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午个哈姆雷特”的境界。事实上,越是伟大的作品,内涵越丰富,也越能从不同的角度获得新的意义。比如一位学生对《红楼梦》中薛宝钗的认识,就让我们拍案叫绝:“薛宝钗综合了林黛玉和王熙凤的优点,她善良,却有心计;她温柔,却能说会道;她身为女子广读书籍,有文才;她的性格迎合了那个时代,也最适应那个时代,我们怎能怨她的‘工于心计’?”

学生的思维活动经过螺旋上升,把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推向了更高的层次。

三、以阅读为本,提高审美素养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素养突出的元素。

在语言作品即文本的阅读中,去发现美,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提升审美品位,是语文教学的另一重要内容。

“读书百遍,其意自见”。阅读是一种审美认知活动,我们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多种形式地读、有个性地读,通过理解和玩味、想像和联想,领悟作品所揭示的生活内涵,得到怡情养性的审美享受,激发创造美的冲动。

引领诵读,欣赏诗文的音乐美。对于优美的诗文,我们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如:配乐范读、配乐跟读、小组读、自由读、分角色朗读、背诵等。他们可以欣赏到铿锵有力的音调,错落有致的长短句式,灵动多变的散文特点,巧妙灵活的和缓转韵,从而激发他们诵读的兴趣,增强他们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充分领会到文章的韵律美。

细味品读,欣赏诗文的情感美。文学即人学,人学即情学。感情是诗文的生命,是诗文的灵魂。品读《孔雀东南飞》,感受刘兰芝对爱情的忠贞;品读曹植《白马篇》,体味作者视死如归的爱国情怀和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品读王维《山居秋暝》,感受是诗人向往清幽空灵、自然恬静的隐士生活;品读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理解诗人豁达面对生活,乐观面对挫折的高境界。

开启想象,欣赏诗文的意境美。诗文中创造的优美意境,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绝佳之处。我们要引导学生捕捉诗文中的意象,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体会作者创造的美妙境界。如元杂剧《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天,青云密布;地,铺满落花;秋风萧瑟,北雁南归;在莺莺眼里,片片红枫化作离人的血泪。秋凉与悲秋融为一体,淋漓尽致地传递出恋人痛苦伤别的心绪,构成了情景契合的意境。不仅如此,语文“阅读”教学中还蕴含着科学美、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哲理美等等,美的因素无处不在。

读以致用,激发创造美的欲望。经过长期的文学作品的美的熏陶之后,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向往美、表达美和创造美的愿望。教师要指导学生模仿美、表达美、创造美,按照美的规律创作出美的文章。读了唐诗宋词元曲,会主动熟悉诗词曲中的格律,继而试着写诗填词作曲;读了写景状物的散文会试着用笔来歌颂伟大祖国的壮丽的河山;读了记事写人的文章会试着抒写生意盎然的生活情趣,讴歌高风亮节的人物形象,鞭笞身边的假恶丑。

四、以阅读为本,发展文化素养

在阅读中,语文素养中的文化传承与理解有两层意思。

一是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同时加以认知和理解、体验和内化,最终使其得到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脉和灵魂,传承她不仅仅是一种历史的责任,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

当下,流行的“快餐式”阅读、网络化阅读冲击着我们的青少年,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担忧。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朱自强用“三多三少”来概括当下青少年阅读的现状:功利性阅读多,情趣性阅读少;“浅阅读”多,“深阅读”少;图像阅读多,文字阅读少。这将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人文素养,甚至关系到一个民族文化价值的传承。

因此,举办丰富多彩的阅读传统文化中优秀作品的活动,应是一种新常态。比如,带领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徜徉书海,品读经典,体验中华文化的灿烂辉煌;组织教师专门精选经典古诗文,汇编《国学》校本课程,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由诵读,以诗词考级、摘抄经典、编抄报、写读后感,编制楹联等形式来深化,甚至还可以将国学经典篇目搬上舞台演绎话剧、小品等。阅读活动的丰富化、情景化,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亲近历史、亲近传统,主动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

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范文2

关键词: 责任教育 高中数学 课堂教学 核心要素

常言道,“三分能力、七分责任”。强烈的责任意识、责任担当是做好做优做实工作的重要前提和根本基础。进入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实施和推进,以培养高度责任精神和意识为主要内容的责任教育渗透在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教育学指出责任教育是以培养学生主体高度责任感和强烈责任意识为宗旨,引导和培养学生群体高尚品质和优秀人格的教育教学理念。《青少年责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一文指出,责任教育根据其愿景目标,可以分为近期目标、远期目标,核心要义是让学生结合自身学习、生活,树立自主选择、自主管理的先进观念,形成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的观念和高尚道德情操。与高中数学课堂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相一致。鉴于此,我简要论述责任教育下数学课堂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在责任意识培育中,增强主动学习情感

责任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增强和培育学习对象强烈的责任意识责任意识,就是责任心,使学生主体对自身的行为负责、主动向他人学习并对他人负责。数学课堂需要教师精心预设和科学施教,更需要学生主体的深入参与和积极配合,始终以高度的主人翁意识和强烈的能动情感进入其中,展现主体地位和风采。在高中数学课堂核心素养培养系统工程中,能动、自觉的学习情感培养是重要内容。积极的学习情感是高中生课堂主体特性的有效展现。因此,在责任教育进程中,教师结合数学学科教学特点,切实增强高中生自觉、主动责任意识,通过学习氛围的营造、教学场景的布置及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等手段,充分点燃他们的内在能动意识,提振他们的主动积极情感,让高中生将学好数学作为内在自觉行为,有效培育他们的责任意识,从而实现主体能动特性的有效激发。如“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教学中,教师利用数学学科现实应用特性设置了“某冶炼厂为节省采购经费,根据新工艺采购金属矿产原料”教学场景呈现给高中生,让高中生在视觉、听觉及认知上受到“冲击”,深度感知数学学科的现实特征和深远意义,一方面切实增强高中生的主人翁意识,使自觉学习内化为自主行动。另一方面充分贴合高中生认知实际,挖掘出高中生深入学习、探析的内生潜能,自觉担负起学习探知数学知识的责任和要求。

二、在责任行为教育中,锤炼勇于探究素养

责任意识的增强需要具体行为和实际行动予以展现。不少高中生在数学学科学习探求进程中面对出现的问题、疑惑、困难等险阻,经常表现出“畏惧心理”,缩手缩脚,不敢、不想面对困难、解决问题,导致数学学习活动戛然而止、无功而返。出现这样的问题,关键是未能树立勇于探究、勇于克难的素养。在新实施的高中数学教学纲要中,将培养高中生勇于探究、克难求进等素养作为学习情操培养的核心内容。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责任教育进程中将责任行为教育与勇于探究素养合二为一、有机整合、同步发力,利用数学学科问题案例及数学实验等资源组织高中生进行针对性、系统性的实践、探究、选择和推导等操作思维活动,有序引导高中生进行解题或验证的操作实践、评判反思、调控学习等,从而逐步培养高中生责任行为,以此获得探究实践的时机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有效解决数学难题的技能和信心,锤炼和提升勇于探究的数学素养。

问题:已知有一个函数解析式为f(x)=2 cosxsin(x+ )。求函数f(x)最小正周期及图像的对称轴方程;求函数f(x)的单调区间。

在问题教学中,教师向学生提出解题任务和要求,以此增强高中生完成解题任务的责任意识。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高中生通过自主解题及合作探析相结合的形式,开展问题解析活动,高中生在探求解析过程中产生“如何获得正弦函数的周期性及单调性”认知解析的“疑惑”。教师向高中生指出:“要运用转化思想,借助三角函数图像和性质探知”。此时高中生经过深刻思考和综合研析,得到解题过程为:“要求函数f(x)最小正周期及图像对称轴方程,可以通过问题条件利用三角恒等变换正弦函数的周期性及图像的对称性等求得;求函数f(x)的单调区间,可以利用三角函数的图像的单调性特征求出。”教师进行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角恒等变换、正弦函数的周期及图像的对称性等内容,运用转化思想是关键。”高中生在亲自参与探究、合作探究分析、及时调整思路等责任行为下,得到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路径,进一步积淀战胜困难、解决难题的探究实践信念。

三、在责任能力教育中,培树尽职履责情怀

能力体现在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时时刻刻、点点滴滴。学好数学,不仅需要积极的学习情感作为思想保障,还要有良好的学习技能作为方法指导。责任能力,顾名思义,就是履行和完成责任、任务、活动的本领,它是责任意识得到深化、学习情感得以深厚、责任行为得到落实的关键。责任能力应体现在学习实践进程中,应展现在尽职履责实践活动中。高中生作为学习活动的具体实施者和践行者,完成自己的学业尽到学好数学的职责。而这些是对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根本性要求。高中数学教师在培树学生主体履职尽责良好品质时,要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及组织形式,开展探索性验证、集体性合作、探究性实践、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意在强化责任能力教育的课堂教学,以此培养高中生对自己学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及对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尽职尽责的品质。

总之,学科教学之中责任教育的实施是基于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数学教学课程体系。高中数学教师应巧借责任教育这一新型理念,利用数学教学资源,挖掘先进教学理念,对数学核心素养要素及生成机制梳理,有效施教,促进高中生掌握丰富数学知识、形成有效数学技能、生成良好数学情感。

参考文献:

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范文3

关键词 高中生 核心素养 生物学科素养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1 关于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即中心,主要部分。

素养指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研究认为,素养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能成功地满足情境的复杂要求与挑战,并能顺利地执行生活任务的内在先决条件,是知识、能力、态度之整合与情境间的互动体系。

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华教授认为,核心素养不是只适用于特定情境、特定学科或特定人群的特殊素养,而是适用于一切情境和所有人的普遍素养,这就是“核心”的含义。在个体终身发展过程中,每个人都需要许多素养来应对生活的各种情况,所有人都需要的共同素养可以分为核心素养以及由核心素养延伸出来的素养。其中,最关键、最必要、居于核心地位的素养被称为“核心素养”。OECD认为一个核心素养(Key Competency)必须满足3个要件:(1) 能够产生对社会和个体有价值的结果;(2) 帮助个体在多样化情境中满足重要需求;(3) 不仅对学科专家重要,而且对所有人重要。核心素养是知识、能力、态度或价值观的融合,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其获得是后天的、可教可学的,具有发展连续性,也存在发展阶段的敏感性。

2 关于学生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的关系

2.1 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

学科核心素养指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综合运用学科观念、方法、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是学科与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最关键、最重要的共同素养,是通过学科教育而习得的,它具有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兼具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2.2 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的关系

由于学校课程的学科之间拥有共性、个性与多样性的特征,因此学生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之间的关系是全局与局部、共性与特性、抽象与具象的关系。在“核心素养”牵引下,界定“学科素养”需要有三点认识:① 独特性,即体现学科自身的本质特征,也就是学科的固有性。② 层级化,即学科教学目标按其权重形成如下序列:兴趣、动机、态度;思考力、判断力、表达力;观察技能、实验技能等;知识及其背后的价值观。这种序列表明,学科教学的根本诉求是学科的素养或能力,而不是单纯知识点的堆积。③ 学科群,即语文、外语学科或文史哲学科,数学与理化生等学科,音体美或艺术、戏剧类学科,它们之间承担着相同或相似的学力诉求,如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自然体验与科学体验,动作的、图像的、语言的表达能力等,可以构成各自的学科群。

3 高中生物学科素养的内容

3.1 对生命的理解和尊重

在高中,学生会学习关于生命的一些基本特征如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的增殖与分化、细胞的代谢、遗传与变异、稳态与调节、适应与进化等。通过学习,学生一定会感受到生命的复杂、神奇、高效、协调等特性,一定会领悟到生命活动和生物世界的博大精深,由此产生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关爱生物的情感。

3.2 对自然的珍爱与敬畏

通过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学习,学生会了解到“和谐”的重要性,会对生物生活的环境(无机的和有机的)更加敬畏,适者能生存、不适者即淘汰是自然选择,只有珍爱自然、保护环境,才能让生物和环境和谐“相处”,社会也才能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3.3 对科技的认知与实践

生物学科的发展日新月异,通过光合作用发现的历史、探索遗传物质的实验、生长素的发现等例证的分析,以及微生物的发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种群数量变化模型的构建、克隆羊多莉的培育等过程的了解,梳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领悟科技发展的神奇魅力。在感叹生物科学迅猛发展和生物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科技发展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如克隆技术带来的伦理的问题,试管婴儿技术带来的性别歧视问题、转基因技术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基因芯片带来的个人隐私问题、生物武器带来的莫大危害等。生物学的发展和研究离不开科学实验,高中生只有动手实践,掌握最基本的实验技能,才能为将来的创新努力打下基础,同时通过实践,也会加深对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认识,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潜能的发展都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3.4 对社会的责任与担当

通过高中生物学的学习,学生会了解许多健康知识、饮食常识、遗传原理、环保知识等,不仅对个人和家庭成员有益,还要对社会有所担当并承担力所能及的责任。如积极传播生物学知识(如宣传防传染病特别是防艾知识、环保理念、遗传病的预防、食品安全、营养全面均衡理念、吸烟的危害、对转基因食品的正确认识等),争当环保的宣传员、执行员和监督员,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等,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生物学知识,让生物学知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以上4个方面,“对生命的理解与尊重”从生物学的知识出发应该是生物学科独有的学科素养,其他学科从自己的视角出发也可能会有这样的内容;“对自然的珍爱与敬畏”“对科技的认知与实践”“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其他学科素养也会涉及,但这里强调的是基于生物学视角的核心素养。每一点都是知识、技能、情感的融合,兼具个人和社会价值,都是基于生物、是高中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培养学生生物学科素养的建议

4.1 要体现生命性

生命科学要体现生命性。① 课堂要成为生命与生命对话、交流的地方,成为生命积极思考、动手实践、团结合作的地方,成为生命主动学习、提炼感悟的地方。② 作为生命体本身,学习者要联系自身实际、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活学、活用。③ 大自然中到处都是鲜活的生物,所以生物学的学习不能局限于书本、课堂、实验室,要把课堂延伸到大自然中、延伸到现实生活中。

4.2 要体现实践性

生物科学的特性之一就是实验性很强,许多重大发现都来源于科学实验,且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因此要特别重视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教师不仅要重视课本上应知应会的实验,还要不折不扣地完成书本上的一些探究活动和课题研究,重视校园外的社会调查实践和野外考察学习等,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对技能的掌握、对学科思想的领悟。

4.3 要体现科学性

生物学科作为自然科学一大分支之一,要体现科学性。除了对科学知识的掌握之外,学生要学会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并通过对一些科学发现史、数学模型的建立、物理模型的建立等内容的学习,了解科学家是怎样思考问题、怎样研究问题、怎样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从而学会理性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还要积极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体会科学探究的艰辛历程,分享探究成功的喜悦;并且通过学习,领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质疑创新的科学精神,从而涵养自身的科学情怀。

4.4 要体现融合性

① 要将知识、技能、情感融为一体,这是作为素养的特点之一,也是在复杂情境中利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必然要求。② 要将所学生物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结合起来。生物学与当代的许多重大问题都紧密相关,如人口、粮食、自然资源、环境污染、健康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与生物学的发展有关。③ 要把个体与社会融合起来,充分认识到个体是社会的一分子,个体组成整体,个体影响整体,整体也会影响个体,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尽力为社会多添一份力量。④ 要把生物学科和其他学科,特别是理科学科融合起来。生物学科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其他学科的发展和进步,尤其是数学、物理、化学、信息学及技术,理科的思维和方法也有诸多的共性。只有把相关的学科素养融合起来,才能汇成个体的核心素养。⑤ 教师要将校内资源和校外教育资源融合起来,汇成学生生物学科素养养成的沃土,为学生开阔视野、强化应用、联系社会提供丰富的营养。

总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今后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而学科素养的研究与实践也会不断进行下去,期待有更多、更新的发现,一起与大家分享。

参考文献:

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范文4

话剧表演,引导英语的运用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是人类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一种工具,因此,学习英语的一个目的便是熟练的应用英语向人们传达自己的内心想法,但是枯燥的英语课堂使大多数学生都无法持久的学习,打破这种桎梏势在必行。在英语教学中,笔者让学生们进行了话剧表演,通过这种形式来加强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最后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让学生自编自演话剧,对他们英语的应用具有很大的帮助,而且这样有趣的形式也可以让他们乐于学习英语。

例如,在讲授小学英语译林版3A Unit4 Family的时候,笔者问他们,Do you love your home?why?学生们对于第一个问题有的同学回答Yes,有的说I love my family,对于第二问,同学们的回答就显得混乱了,这时候,笔者让同学们安静下来,给他们布置了一个任务,让他们根据自己在家的表现和自己家的情况,挑选出经典的情景,三到五人一组,自编自导自演话剧,用英语来展示自己家的情况。对于这个作业,同学们表现了极大兴趣,同学找到自己的伙伴,在自己的小圈子里积极发言,齐心协力来完成这个任务。在同学们表演的话剧中,有一句台词让我记忆深刻,“I love my family,because family=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对于这一次话剧课堂同学们的表现我非常满意,不仅对学生的英语应用有很大的帮助,还加深了学生们对家庭、对父母的爱。

话剧课堂的形式使英语课不再单调枯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对英语课堂也有了感觉,对于他们应用英语有极大帮助。

校园广播,锤炼口语

英语是一种交际工具,能够熟练地表达出自己想要说的话便成为英语学习中最重要的目标,但是,有的学生不敢说,有的学生羞于说,这样的情况对于口语的提升有很大的阻碍。据我了解,那些不敢说和羞于说的学生有的是怕自己的发音不标准,有的是找不到合适的句子来说。据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有了一个很重要的项目,那就是让学生们来进行校园广播。

例如,在小学译林版英语4A Unit4 I can play basketball的课堂上,笔者提问了一个学生,“Do you play basketball?”他回答说“Yes”,笔者又继续问,“Which basketball star do you like?why?”但是这一次他支支吾吾的不说话了。课后,笔者找他了解过,他说他喜欢的篮球明星是科比,但是不知道用英语怎么说,这下笔者有点明白为什么那么多学生在课堂不发言了,但是让他们一下子就能够找到合适的句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是不可能的,于是,笔者想到了让他们进行校园广播的方法,坚持一段时间后,有了语感,积累增加,他们就有可能找到合适自己的句子来展示自己的想法了。果不其然,这个方法施行一段时间后,笔者的课堂活跃了很多。

英语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靠慢慢积累的,让学生们进行校园广播,不知不觉中就帮他们打下了很好的口语基础,对于他们口语的提高有巨大的帮助,不仅如此,校园广播还能够让他们的胆子增大,不再害羞。校园广播所取得的效果出乎意料,对于口语的锤炼有很大的效果。

O计游戏,渗透文化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国文化之间有很大的差异。但西方却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说法,同样,英语和汉语之间也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在教学英语的过程中,渗透进去一些西方文化,对于学生们学习英语有很大的帮助。对于这一现象,笔者进行了游戏教学,设计一些小游戏,让他们在欢愉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了解西方文化。

例如,笔者在讲解译林版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7 how much 这部分内容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们领悟西方文化,切实体会在西方购物过程中沟通的礼貌性。在本堂课中,笔者先带领同学们共同学习了New words部分。在学生掌握单词之后,进一步让同学们熟悉一下文章。基于文章,让学生自己找一个partner开始角色扮演,一名学生扮演导购,另一名扮演顾客,以此展开购物活动。先是自由练习,随后,笔者邀请一组学生给同学们进行了演示。两名同学自己编制了一组对话,并很细心地注意到在沟通时诸如“good morning”“hello”等礼貌性问候。相比我们国家,同学们都深深意识到在西方国家,沟通更礼貌、客气。

在实际英语教学中,通过组织小游戏,让学生切实参与,可以很好的体会语言文化,帮助学生很好的学习英语,提升同学们的英语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范文5

关键词:信息技术;历史;课程整合;信息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66-02

一、课题背景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普及,人类社会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发展,信息技术对生产、学习、生活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两面性,以现代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也不例外,它在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帮助和便捷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很多弊端,例如有的学生沉迷于游戏、网络不能自拔,有的学生经不起不良信息的诱惑,误入歧途,荒废学业,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因特网上一项针对我国中学生上网目的的调查研究显示:用于玩游戏占48%,用于聊天占24%,用于学习、查找资料占16%,用于其他方面占12%;而美国的调查研究显示他们的青少年利用网络获取信息、进行研究和创造性活动占了67%。相比较之下,我国学生所缺乏的不是需求,而是如何消除因特网的负面因素,如何用好互联网,使因特网成为我们学习、生活中的有效工具。如果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二、信息素养

思考以往传统的课堂,我们只是注重知识的重要性,一味地强调信息技术的工具性、技术性,从而忽略了它的人文性,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了上网,但由于疏忽了对他们的引导,他们的注意力往往被网络游戏、娱乐信息、聊天交友等吸引了过去,以至学校的微机房竟被部分学生理解为了新型网吧,这正是我们学生缺乏信息素养的表现。

信息素养是指个体成员(人)对信息活动的态度以及对信息检索、获取、分析、处理、利用等方面的能力。具体要求中学生能达到:(1)能够有效和高效地获取信息;(2)能够熟练地甄别评价信息;(3)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4)能够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成果。那么,我们教师应该如何来引导学生提高自身信息素养?

三、构想与实践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的主动建构,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开发者、组织者、指导者、欣赏者。在引导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过程中,同样应该遵循该原则,教师创设情景,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探究,在学习研究的过程中体会、领悟。我们以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作为切入点,它能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或开放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实现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成为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与历史老师合作,以高中历史“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为主题,开展了四课时进行实验教学,按照“确定主题-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交流分享成果”的流程进行。整个过程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师讲、学生记的模式,采用开放的课堂,具体过程如下:教师根据主题提炼出一系列子问题,例如:“查阅有关明朝建立初期的社会资料,思考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和目的”、“查阅有关明内阁设立的材料,理解分析明内阁制设立的原因及影响”、“清雍正帝为何要设立军机处?军机处的演变情况是怎么样的”、“查阅、理解宰相制度被废除的前因后果”等等小问题,学生自主选择研究主题,分组制定研究计划,利用课堂、课余时间到电子阅览室查阅资料,制作研究成果演示文稿,教师组织集中汇报交流,最后一起建构归纳出“明清君主是如何加强专制统治”的蓝图。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主要起到组织、引导的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角,有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样一项活动,同学们明显感觉到和以往的课堂相比,整合后的历史课堂更加生动、丰富了,同时也感觉到不如以前听课那么轻松了,现在上课变得很“忙碌”,因为以前只要坐在下面聆听老师已经“咀嚼”好的知识,而现在什么都需要自己去研究解决,但是通过自己的实际参与,对知识点的印象更加深刻了,记得更牢了。

通过和对照班(传统教学)的比较,实验班的学生掌握了更多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途径,遇到问题时不再是一味地以老师的讲解为权威,他们知道通过网络、图书资料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通过自己的分析、判别来解决问题,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观点,有助于他们创造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信息素养的提高,这也正符合了新课程的理念。

四、思考的几个问题

问题一: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给老师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老师的博学在网络面前尤如荧火之光,老师研究的已经不再仅仅只是知识本身,而更关键的是研究学习知识的方法,特别是在研究性学习课程被国家教育部规定为综合性必修课程后,学法的探讨更是势在必行,教师引领学生开展专题研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使学生真正有所受益,终身受用。

问题二:网络广告泛滥成灾,大量网站内容粗糙,不健康的信息充斥网络,严峻的事实逼迫老师、学生不得不利用大量的时间在互联网海量的良莠不齐的信息中搜寻有价值的信息。我们应该从根本上考虑去建立一个支撑教学的信息技术资源平台,而这需要教育专家、计算机技术人员、教学设计专家等的共同合作努力,从而让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更具有可操作性。

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给学生、教师带来一个崭新的教学模式和契机,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但同时也应看到,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还是一个新兴事物,有许多问题急待我们去思考、研究、探索。相信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在新课改的过程中必将迎来灿烂的春天。

参考文献:

[1]刘儒德.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学科核心素养培育范文6

关键词: 高中教学 英Z教学 核心素养

引言

教育是立国之本,是兴邦之根。加强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毕生所追求的终极目标。教学工作不仅应该让学生学到具体知识,更需要让学生能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这也是素质教育对我们的具体要求。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积极倡导下,如何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如何将口号落实于行动,需要我们进一步从实际出发,从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出发,找到具体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一、核心素养内涵概述

素养,顾名思义,不仅包含了一个人的基本知识、社会技能,同时包含了一个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只有具备良好的素养,才能够成为一个利国利民并且能够为国家建设及自身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优秀人才。对于学生而言,核心素养应该是每一位学生都必须具备的,最重要、最关键的基本素养。之所以被称为核心,就在于它不仅体现了一个学生最基本的道德水平与技能水平,同时能够由此发展更多优秀品质。在21世纪的今天,教育教学工作的目的是要重视能力与品德两方面的工作,坚持“立德树人”的基本原则与根本任务。如何将这些抽象化的概念渗透于日常教学工作,就是我们需要加大工作力度与研究力度。

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几个关键

“核心素养”这四个字,可以分为智商、情商、品德三个部分。具体来说,首先,在当今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如何有效获取信息,如何实现对各种信息的及时筛选、加工、利用,是我们教学工作的首要任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素养”,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有用信息,实现积极利用,是提升学生智商水平的一大关键。其次,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不仅重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要重视其形象思维的能力培养。加强这两方面的思维能力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创新,实现主动学习、有方法的学习,从而成为具有突破性思维、严密性思维的高智商人才。在情商培养方面,应试教育体制下,这一直都是一个重点和难点,课堂上教授给学生的多为具体知识,很少能够实现感性方面的能力提升,学生几乎没有机会得到更多人文素养方面的学习与锻炼,从而让课堂失去了感性及人文的色彩,大大抑制了学生的情商发展。再次,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里的人,不仅是具有高超技术及生产能力的人才,更是具有大爱精神与高尚品德的贤才。品德培养正是核心素养的最核心部分。但从目前的教学环境来看,除了思想品德课程以外,学生很难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中有效提升自己的思想品德与素养境界。所以,这也是我们需要加大工作力度与研究力度的重要方面,让各学科的教学能够为促进学生道德水平提升做出自己的积极贡献。

三、高中英语教学与核心素养培养

英语是一门重要学科,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学好英语、能够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学习、工作已经成为现代社会高层次人才的必然要求。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英语学习都备受重视。然而,英语的工具化趋势加强,也在某种程度上将英语学习演变为一种功利化的行为。绝大多数的课堂教学内容只集中于具体知识的传授、具体技能的掌握,而极少涉及与考试无关的其他内容,老师们也几乎全凭考试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的英语学习质量。这虽然能够集中力量强化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但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尤其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此阶段正是学生塑造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关键期,如此功利化的学习模式,不仅不利于正确三观的培养,还容易让学生形成唯能力与竞争至上的偏激思想。所以,我们必须打破这种教育模式,让核心素养培养真正走进高中英语课堂。

四、加强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思考

前文我们就核心素养的含义、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积极意义,以及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其中的问题是突出的,问题的解决是迫切的。笔者认为,要实现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应该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工作。

1.树立核心素养教学理念。

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实现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首先,作为教育工作者,其自身就必须树立起核心素养培养的积极教学理念。理念的树立,不仅要体现在具体理论与实践经验的学习上,更需要从自己的教学情况出发,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入手,制订更为科学合理且符合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计划。学校方面也应该加大教师队伍的培训与考核,确保每一位教师教学意识的正确与先进。

2.加强跨学科联合。

高中英语虽然教学任务繁重,内容复杂,但如果一味专注于技能培养,其结果往往不能令人满意,甚至会造成前文所说的一些不良后果。跨学科联合是当前教学活动中的热议话题,跨学科不仅能够丰富本学科的授课内容,拓展授课形式,同时能够让学生学到更为丰富的知识,在核心素养的培养方面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跨学科联合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与研究。针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及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要求,笔者认为,跨学科联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首先,在学习具体英语知识的同时,通过拓展内容的补充,让学生了解到更多历史背景,让学生不仅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英语说法是“The Second World War”,同时引入历史学科的内容,通过补充二战时期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明白第二次世界大战给全世界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在知识补充的过程中也可以相应补充一些英语名词及俗语,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其次,在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下,我们还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英语国家艺术家的艺术作品鉴赏内容,除了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之外,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打破沉闷的教学气氛,提升学生对生活的感性了解与思考能力。

3.改革教学形式,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在课堂上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树立,长期以来都是教学工作的重点,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真正做到学生主体地位树立是比较困难的。其中包括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学生习惯于被动学习,即便老师给时间和机会让他们自由讨论,他们也往往无法打开思路张开嘴。其次,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往往占据着支配者的地位,学什么?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等等,都是老师说了算,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不仅有老师缺乏学生主体意识的因素,同时因为教学任务繁重,让许多老师无暇顾及学生的具体问题。核心素养的培养,正是要求我们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意识、民主意识、是非意识,不唯老师的意见至上。想要真正做到这一点,老师必须养成“管住自己的嘴”的好习惯,不要看学生稍微有点疑惑就立刻帮忙答疑解惑,稍微有点困难就马上进行指导,这样一来,学生就得不到自己锻炼的机会,也无法感受到通过自己的努力钻研获得成果的喜悦心情,久而久之,就会习惯于向老师求教,到最后,就算老师给机会让学生展开讨论和思考,也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树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不仅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能弱化老师在课堂上的权威形象,这里的弱化不是贬义,而是让学生能够更加重视其他同学的意见与看法,不唯老师的意见至上,也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网络进行知识查阅和学习,树立网络时代的正确意识,正确对待各种信息资源,有效分拣有用信息。如此一来,课堂学习不仅学生会更主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也会增强,课堂的民主氛围会更加浓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同时获得到教和学两方面的体会,真正实现民主教学、积极学习。

4.有针对性地制订教学计划。

高中课堂一般学生人数众多,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存在着尖子生和差等生被老师重视,普通学生泯然众人矣的问题。普通学生所占比例较大,忽视了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将给课堂教学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所以,作为老师,其不仅应该关注尖子生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还应该重视比例较大的普通学生的学习持续提升。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大纲的指引下,进一步实现教学计划制订的针对性与目的性。针对性与目的性不仅体现在分数等级的划分上,更应该体现在考试内容的确定上。为了实现每个学生的均衡发展,可以在考试内容上区分出优等、中等、待加强等几个层次的内容,同时可以从语法、阅读、听力、作文等多方面进行不同侧重的编写,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实现查漏补缺,将整个班级的学习保持在一个较为平均的水平。想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我们老师花费更多精力去研究学生和与学生积极沟通,这也是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老师提出的更高要求。

结语

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研究是当前学校教育的热议话题,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重点加强的地方,要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学生技能、知识、品德等多方面素养的提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需要我们大力落实在具体的教学教育活动中与实践中,而且在实践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许多问题,但只要我们立足教育,立足学生主体地位的树立,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必然能够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取得经验和成绩,不断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刘燕.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之我见[J].都市家教,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