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的关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的关系范文1
关键词:有色金属冶金,体系改革,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9(b)-0149-02
1有色金属冶金课程体系的现状
有色金属是目前的高新技术发展的关键材料,也是非常关键的基础原材料,自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的有色金属冶金的冶炼和加工技术发展迅速,中国目前已经是全球重要的有色金属的成产国以及消费国,不过随着有色冶金行业的高速发展,也引起了环境的污染以及能源的消耗等问题,国务院已经顺应国家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方针政策,推出了很多政策和措施,以引导有色金属冶金行业的方向逐渐趋向于提高能源和资源的利用率以及节能减排的方向,目的是尽量减少工厂废弃物的排放,节能减排、以弥补国内的矿产资源不足,帮助有色金属产业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目前很多高校已开设有色冶金专业,并且随着学科的发展已经建立成了完备的有色冶金课程体系,贵州大学的有色金属学是属于冶金工程与冶金材料学科,且贵州省的有色金属资源储量丰富。有色金属冶金自1958年建校时开始招收本科生,198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有色金属冶金是隶属于冶金工程的一个二级学科,主要研究的是从二次资源、矿石等原料中对某种金属或者化合物进行提取,对于多相化学反应的规律进行研究,实现对反应的过程进行自动控制,并且逐渐优化反应器,体系一般是由冶金工艺、冶金原理、专业选修课、实践教学这四个模块,研究的领域主要包括湿法冶金、火法冶金、材料化学冶金、电冶金以及冶金分离过程等,国内很多学校的有色金属冶金的课程体系建立的时间较晚,所以教学模式以及目前的课程体系还有很多需要改进之处,长此以往,对于新形势下对于有色金属冶金专业的人才培养、就业都有影响,目前的有色金属冶金体系在课程的结构、课程的实施方式、课程的体系建设和地方经济的发展等方面需要改进。
有色金属冶金因国家的投入较少,在生产技术的必要需求下对于基础的研究也取得了成就,主要表现如下:(1)在矿产资源的分离与提取方面,对于浮选剂的分子设计应用和理论、生物的浸矿、硫化矿的原生电位浮选原理、拜耳法的优化选矿理论都得到发展和应用。(2)在冶金过程的相平衡、化学平衡以及有色金属体系的传输、电化学冶金的电机过程、生物催化、溶离子的交换、溶剂的提取等动力学的机理方面的理论已经逐渐成熟。(3)膜领域方面,对于膜材料的性能、成膜的机理以及膜内的理论设计和开发等研究。(4)冶金电化学方面,对于熔盐电解炭阳极上电催化的过程,湿法练锑、矿浆的电解等原理有了初步的进展。(5)冶金的设备以及过程的优化和数字仿真方面,发展了铝电解槽的槽膛内形的动态仿真、铜镍锍的吹炼过程、矿热电炉的节能和降耗技术。(6)冶金过程的自动化,开发了能解决冶金变量的特种检测技术,综合的应用建模的手段和现代的方法,来解决对于复杂的冶炼过程的控制,比如对铝电解的智能控制,开发了与冶金领域相对应的优化、控制软件。(7)冶金过程新技术新理论,对于机械活化冶金、串级萃取、具备高附加值的冶金技术以及纳米精细类的化工材料的制备技术都在与时俱进。
2有色金属冶金课程的特点和改革目标
2.1有色金属冶金课程的特点
(1)有色金属冶金课程的特性。
有色金属冶金工业是基础性的行业,主要以开发矿产和利用矿产为主,所以必然会受到能源、资源和环境的制约。对应的有色金属冶金课程体系会具有一定的特点:①政策性。该课程不仅仅会涉及到单纯的工程技术理论,还会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各种政策,需要在项目中贯彻和体现这些政策。②传统性。教学内容很多都是需要遵循的一般性原则和理论,但是工艺和技术都比较传统,学生能够看懂文字,但是会产生枯燥无味、老生常谈的感觉。③复杂性。金属的提取工艺流程和条件都比较复杂,所以需要老师不仅培养学生的基础理论,还要培养对工程问题的分析和实践能力。
(2)有色金属冶金课程体系所存在的问题。
①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很快,课程的内容滞后,随着目前低碳冶金、循环冶金、清洁冶金等生产模块和理念的发展,大量的新型生产工艺比如铝电解的节能降耗技术,大型预焙铝电解槽、闪速熔炼、铝冶金的拜耳法选矿工艺,真空冶炼稀贵金属工艺、直接荣连发提取重金属工艺等都得到了推广,但是课程体系对新工艺新的数据统计内容很少。②课程体系的设置不合理,现在很多高校存在着对于相同的知识点在不同的课程中都有交叉,以热力学相关理论为例,在冶金物理化学、有色金属冶金学、冶金原理、物理化学等课程中的部分章节都有解释。但是对于宏观动力学、微观动力学以及反应过程学等知识在课程中的介绍很少。有色金属中轻金属、重金属、稀有金属和贵金属的冶金过程内容很片面,没有成为一个体系,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合理。③学科之间的融合,有色冶金和化工、材料、环境、管理、计算机等学科联系越来越密切,但是缺乏融合性,所以需要在课程上进行拓展。加强有色金属冶金和相关学科之间的融合,能够加速有色产业的发展,方面学生适应市场的需求增多就业方向。④缺乏实践教学,对于学生进行实践教育不仅是为了补充理论教育的不足,会提高学生科技创新和实践能力。目前该校现有的有色金属冶金课程体系还需加强实践性环节,与专业课相对于的实验设备和指导教材不足,相关专业的实习单位也比较少,导致实习内容单调,经费有限等问题。
2.2有色金属冶金课程体系的改革目标
随着有色冶金工程专业发展的逐渐成熟,有色金属冶金学相关课程的教学质量会影响着整个行业的生存空间,我们该跟有色冶金课程体系的目标寻求有特色的教育模式和方法,通过增强目前的有色冶金工程的专业素养,让学生能够对有色冶金学的基本内容、原理、方法和工艺能够有较深入的理解和体会,并且能够将知识引用到具体的有色冶金的工程实践之中。3有色金属冶金课程体系改革措施初探
3.1增强有色金属冶金课程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课程体系的优化需要在现有的课程体系的整合基础之上,保持冶金原理和工艺体系的核心位置,该校应该结合贵州省的地域特征和有色冶金行业的发展趋势,提高轻金属和稀有金属等矿产资源在教学体系中的比重。学校应该增加对于科技创新的基金,扩大创业孵化基地,加大对高水平的创新实验室的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科研、学习、创新的环境和氛围,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意识,增加创新、创业的能力。
3.2提高基础知识以及基本的工艺的理论教学
教师可以结合传统的方法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不断的完善多媒体的课件,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和工业实践相结合,使得学生能够非常直观的接受和理解知识,采取对比和举例的方法来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参加到教学活动之中,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创新性,学校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授课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现代和传统并存,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方法应该以直观可感、情景生动、层次分明为原则。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不再是掌握一些书本的知识,而是深入了解一种文化掌握一种技能,培养一种能力。
3.3引入先进的教学的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有色金属冶金的专业课教学要注重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的结合,一些典型的冶炼过程要减少其繁琐的工艺操作,对于难以掌握、不易理解、内容复杂的知识点可以引入任务驱动法、比较法等方式,配合动画教学方式。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以逻辑推理的方式让学生层层深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加深对于课程的核心理念的掌握和理解。
3.4增多对有色产品的深加工的教学
近年来,为了顺应国家的政策,有色冶金的生产工艺开始向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率、产品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很多新型的工艺得到了快速的应用和推广,比如重金属冶金工业的熔炼工艺、真空冶炼稀贵金属等。在改革课程体系的同时,要关注专业的前沿性成果和发展趋势,并且以企业的补充,对原教学的内容定时进行系统性的更新和调整。我国的航天、航空、船舰、机械制造业、现代交通迅速的发展,进而增加了对于有色金属材料的需求量,对于成品的性能要求逐渐提高,所以目前的有色金属制品正在向着“高、精、尖”的趋势快速发展,我国的有色冶金行业正走向提升目前新的有色金属材料的性能和技术,实现大型规模化生产的道路,与此同时,为了增加学生的未来就业,在新的有色金属冶金课程体系中要适当增加和有色产品的深加工方面相关的内容。
3.5强化资源综合利用与环保等内容的教学
目前世界的经济发展主题是“绿色、循环、低碳、环保”,有色冶金过程排放的废气、废液、废渣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严重因素,所以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有色金属冶金技术的方向会沿着冶金过程的自动化、节能减排、对于低品位矿的开发、有色金属冶金产品逐渐精细化的趋势,有色金属冶金企业的工艺流程在21世纪已经趋向成熟,能快速提高有色金属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是对冶金的二次资源有效的二次利用。因为想要实现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让冶金工艺走低污染的路线。学校应该在新的课程体系中,加大对于循环冶金、有色冶金的资源综合利用、清洁冶金等内容。有色冶金的相关领域的新工艺、新技术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随着我国富矿资源的逐渐匮乏、日益增加的能源和资源危机、逐渐严格的环境保护,使得有色冶金工厂面临新的挑战和要求。对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增加一些当前学科的新技术、新工艺,专业发展的前沿趋势、有色工厂的新设计方向。比如焙烧过程中应用的流态化焙烧,火法炼铬过程中的熔池熔炼、闪速熔炼,以及一些新的浸出技术等,会帮助学生对当前的有色冶金工业发展有一个更清晰的构想,也会提高学生的视野,丰富专业知识和兴趣。
3.6增加有色方向的选修课,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高校里对必修课的要求不一致,但是必修课的学时和内容非常有限。学校可以通过增加选修课的方向来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尤其是跟有色方向相关的选修课,有利于学生对有色冶金整个行业的把握,教师也应该向学生多介绍目前我国有色冶金行业中存在的漏洞和缺陷,以及我国在该行业与国外发达国家之间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差距。以激励学生献身于祖国冶金事业以及对冶金行业的热爱精神。为了在新的形势下提高有色冶金行业的发展,对于选修课的模块要增加环境类、资源类、材料类等有所交叉学科的选修课,这有利于对新形势下有色冶金行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的关系范文2
(一)资源基础优势。格尔木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富集区,在以市区为圆心、半径200公里的范围内,分布有钾、钠、镁、锂、石油、天然气、黄金、宝玉石等50余种矿产资源,其中钾、钠、镁、锂总储量占全国第一位,境内的涩北气田是我国现已发现的四大天然气田之一,各类资源潜在价值总量15万亿元,占全州资源潜在价值总量的90%以上。与此同时,在周边地区还广泛分布有煤炭、有色金属等资源,资源组合状况之好在全国独一无二。这为格尔木市合理配置各种生产要素,加快发展关联产业,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加速推进产、世间的相互融合,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资源保证。
(二)产业基础优势。近年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格尔木市紧紧抓住国家产业布局整体向西部地区倾斜的有利机遇,大力发展以资源为主导的工业经济,工业运行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高。2005年,全市工业占GDP的比重已上升到56%以上,成为拉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力量。特别是随着百万吨炼油、百万吨钾肥和石油天然气三项工程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的相继建成和投产,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石油天然气化工、盐湖化工、黑色及有色金属采选冶炼为主导、富有地方特色的产业体系,成为格尔木市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
(三)发展环境优势。格尔木地处青藏甘新四省区的核心地带,位于青藏交通轴线的中间位置,是青海西部人流、物流、资金流、能源流、信息流、技术流的聚集区,也是海西西部经济区的中心城市。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城市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基础设施状况明显改观,综合服务功能和基本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周边生态环境和城市人居条件不断改善,具备了为投资者提供干事创业基础平台和生产生活综合服务的能力。与此同时,全市现已形成包括公路、铁路、民航和管道运输等多种形式的立体十字交通网络,特别是随着青藏铁路的全线贯通,为格尔木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资源开发与整合提供了可能。所有这些构成了格尔木市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工业快速发展的环境优势。
(四)园区发展优势。1992年昆仑经济开发区成立以来,我们坚持把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摆到突出位置予以重视,充分利用开发区机制灵活、政策优惠的有利条件,多种渠道筹集资金,不断加大投入,重点实施以水、电、路、气、通信等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配套服务体系。同时,通过积极实施招商引资,吸引了一大批经济实力雄厚、科研创新能力较强的国内外企业入驻园区,进一步增强了园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企业科技创新孵化器的作用初步显现。园区作为现代集聚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的重要载体,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工业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五)后发优势。一是作为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改革开放试验区,格尔木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借鉴经济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以避免在发展中走弯路;二是格尔木资源丰富,在能源、矿产、生物等工业资源方面优势明显,有条件高标准规划和培育新型工业体系,具有发展循环经济和新型现代化大工业的后发优势。
格尔木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格尔木要加快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格尔木市现已探明的各种资源潜在价值在15万亿元以上,其中12万亿是以钠盐为主的盐湖资源。但是由于受开发技术的限制,目前主要是以钾肥资源开发为主,而附加值相对较高的镁、锂等资源还无法开采,未来发展空间仍旧比较狭小。与此同时,格尔木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大量的资源消费来支撑的。由于地勘程度普遍较低,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等资源储备严重不足,已经影响到相关产业的后续发展。如果继续沿袭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发展模式,未来发展过程中的资源供给将难以为继。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随着一批冶炼工业项目的相继开工建设,如何处理好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妥善解决好副产品、废弃物的有效利用问题,尽可能降低工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减少资源浪费和能源消耗,成为当前一项重大课题和刻不容缓的任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可从根本上化解以上矛盾,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要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最大程度地保护好高原的蓝天碧水和绿草白云。
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从总体上看,格尔木市资源开发和工业运行仍旧处于低层次、粗放型发展的初级阶段。由于在资源综合利用的关键性技术上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致使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对伴生矿、共生矿、尾矿的利用率不高,多种有用成份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存在资源产出率低、资源利用效率低、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低等问题,这一问题在石油天然气、盐湖、有色金属等行业和领域尤为突出。从企业层面上讲,较低的资源利用水平,已经成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的重要障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综合有效利用,已经成为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围绕发展循环经济,不断大特色产业
根据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意见》,格尔木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在于,按照“一区三园”和“工业园区化、园区工业化”的基本思路,立足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产业关联度,以促进产业间的互利协作和相互融合为方向,以促进产业链接、延伸产业链条为目标,以昆仑经济开发区为基地,按照“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的要求,加紧布局和开工建设一批循环经济试点项目,加快格尔木工业区建设,着力打造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功能齐全、配套完善、富有格尔木特色的工业园区,尽快形成多产业横向发展与资源深加工纵向延伸相结合的循环型工业体系。
1.盐湖资源精深加工园:以察尔汗盐湖和东西台吉乃尔湖为依托,以青海盐湖集团公司和中信国安公司为骨干,以发展化肥工业、无机盐化工和氯碱化工为重点,在进一步扩大钾肥生产规模的基础上,加快盐湖提锂等关键性技术的研发和引进,大力开发以钠、镁、锂、锶等元素为主的多种高新产品,着力提高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和加工增值水平。进一步加大科技攻关力度,认真研究如何有效利用钾肥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问题,不断延伸产业链,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盐湖资源开发向深度、广度拓展,加快建设盐湖化工产业基地。
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的关系范文3
关键词:工厂;供配电;电能;变压器;防雷
Abstract: the factory power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it by factory step-down substation, workshop substation, power equipment, high pressure distribution line, low-voltage distribution lines. Power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is mainly to the electricity power system to buck, redistribution electrical energy to each production workshop of the factory. In the design of factory power supply system, the general step-down substation, need according to the load quantity and nature of each workshop, workshop, consider the plant production process the layout of the actual requirements for load, and load, solving each department within the factory, production of safe and reliable, technical and economic power allocation problem. At first,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design principles of plant power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and then from the main load calculations, transformer selection, wiring design, circuit installation and so on six aspects point in plant power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system design is discussed in detail.
Key words: factory; Power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Electrical energy; Transformer; Lightning 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TU8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工厂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原则
(一)国家政策的执行
在进行工业供配电系统的设计时,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坚决执行低能减排、节约稀有金属等国家方针与技术经济政策。
(二)先进性与安全性
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应把人身安全与设备安全放在首位,在此基础上确保供配电的电能质量合格,同时还应保证供电设备技术的先进、价格的合理、采用效率高、能耗低等。
(三)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应根据工厂的性质,实际所需的负荷性质、电能容量,以及当地的供电条件等因素进行分析,合理规划设计方案。供配电系统的设计关系着工厂的生产运作,也将影响到工厂的可持续发展。工厂电力系统的工作人员,必须充分掌握供配电设计的相关知识,以便适应设计需要。
(四)可持续发展原则
设计应根据工厂的性质、规模及未来发展的规划进行编制,在妥善处理近期的建设问题后,应充分考虑其与长期发展的关系,分析日后规模扩建的可能性,从全局出发,做到统筹兼顾。
工厂供配电系统设计的要点
(一)工厂负荷的计算
计算负荷是确定供电系统、选择变压器容量、电气设备、导线截面和仪表量程的依据,也是整定继电保护的重要依据。计算负荷确定的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电器和导线的选择是否经济合理。正确进行负荷计算是供电设计的前提,也是实现供电系统安全、经济运行的必要手段。负荷计算的方法主要有几下几种:
需要系数法
用设备功率乘以需要系数,直接求出计算负荷。这种方法比较简便,应用广泛,尤其适用于配变电所的负荷计算。
利用系数法
采用利用系数求出最大负荷班的平均负荷,再考虑设备台属和功率差异的影响,乘以与有效台数有关的最大系数的计算负荷。这种方法的理论根据是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因而计算结果比较接近实际,但因利用系数的实测与统计较困难,在电气设计中一般不用。
二项式法
在设备组容量之和的基础上,考虑若干容量最大设备的影响,采用经验系数进行加权求和法计算负荷。
负荷密度法
当已知某建筑面积负荷密度ρ时,某建筑的平均负荷可按下式计算:
Pav =ρ·A(kW)
式中:ρ——负荷密度(kW/m2)
A——某建筑面积(m2)
在建筑方案设计阶段,可采用建筑面积负荷密度法进行负荷估算。在建筑施工阶段设计时,可采用需要系数法进行复核。
(二)变压器的选择
在供电设计中,变压器的容量一般是根据用电设备的计算负载,并考虑适当的裕度来确定的。实践证明,要精确的确定计算负荷是很困难的。不管采用哪种计算方法,所得结果均比实际负载偏高。因而,变压器负载率很低,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和浪费。同时,由于选择变压器容量偏大,致使开关设备、无功补偿装置及导线等容量也相应增大,加大了一次投资费用。
根据几年来多种文献资料的研究和讨论结果普遍认为:从变压器年电能损耗最小的原则,求起比较合理的负载率,并按此选择变压器容量能获得较佳的节电效果。
(三)变配电所所址的选择
变配电所所址的选择,应根据下列要求并经过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后确定。
尽量接近负荷中心,以降低配电系统的电能损耗、电压损耗和有色金属消耗量。
进出线方便,特别是要便于架空进出线。
接近电源侧,特别是工厂的总降压变电所和高压配电所。
设备运输方便,特别是要考虑电力变压器和高低压成套配电装置的运输。
不应设在有剧烈震动或高温的场所,无法避开时,应有相应的保护措施。
不宜设在多尘或有腐蚀性气体的场所,无法远离时,不应设在污染原下风侧。
(四)主接线设计
1、导线和电缆选择的条件
(1)发热条件
导线和电缆(含母线)在通过计算电流时产生的发热温度,不应超过其正常运行时的最高允许温度。
(2)允许电压损耗
导线和电缆在通过计算电流时产生的电压损耗,不应超过正常运行时允许的电压损耗值。对于工厂内较短的高压线路,可不进行电压损耗的校验。
(3)经济电流密度
35kV及以上的高压线路,规定宜选“经济截面”,即按国家规定的经济电流密度来选择导线和电缆的截面,达到“年费用支出最小”的要求。一般10kV及以下的线路可不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但长期运行的低压特大电流线路(例如电炉的短网和电解槽的母线)仍应该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
(4)机械强度
导线的截面应不小与最小允许截面,由于电缆的机械强度很好,因此电缆可不校验机械强度,但需校验短路热稳定度。
(5)短路时的动稳定度和热稳定度
导体的截面应满足短路时的动稳定度和热稳定度,以保证短路时不至损坏。
工厂的主接线形式
(1)有工厂总降压变电所或高压配电所的车间变电所
其高压侧的开关电器、保护装置和测量仪表等,一般都安装在高压配电线路的首段,即总配电所的高压配电室内,而车间变电所只设变压器室和低压配电室,其高压侧多数不安装开关,或只安装简单的隔离开关、熔断器、避雷器等。
凡是高压架空进线,变电所高压侧必须装设避雷器,以防雷电波沿着架空线路侵入变电所击毁电力变压器及其他设备的绝缘。而采用高压电缆进线时,避雷器则装设在电缆的首端,而且避雷器的接地端要连同电缆的金属外皮一起接地。此时变压器高压侧一般可以不再装设避雷器。如果变压器高压侧为架空线又经过一段电缆引入时,则变压器高压侧仍应装设避雷器。
(2)工厂无总变、配电所的车间变电所
工厂内无总降压变电所和高压配电所时,其车间变电所往往就是工厂的降压变电所,其高压侧的开关电器、保护装置和测量仪表等,都必须配备齐全,所以一般要设置高压配电室。在变压器容量较小、供电可靠性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就可以不设高压配电室,其高压侧的开关电器就装在变压器室的墙上或电杆上,而在低压侧计量电能,或者其高压柜就装在低压配电室内,在高压侧计量电能。
(五)线路敷设
1、架空线路的敷设
工厂架空线路长期漏天运行,受环境和气候影响会发生断线、污染等故障。为确保线路长期安全运行,必须按相关规定敷设并经常性的巡视和检查,以便及时消除设备隐患。
架空线路的敷设以及电杆尺寸应满足下面四个要求:
(1)不同电压等级线路的档柜(也称跨柜,即同一线路上相邻两电杆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不同。一般380V线路档柜为50~60m,6~10KV线路档距为80~120m。
(2)同杆导线的线距与线路电压等级及档距等因数有关。380V线路线距约0.3~0.5m,10V线路线距约0.6~1m。
(3)弧垂(架空导线最低点与悬挂点间的垂直距离)要根据档距、导线型号与截面积、导线所受拉力及气温条件等决定。垂弧过大易碰线;过小易造成断线或倒杆。
2、电缆线路的敷设
电缆线路与架空线路相比,具有成本高,投资大,维修不便等缺点,但是它具有运行可靠、不易受外界影响、不需架设电杆、不占地面、不碍观瞻等优点,特别是在有腐蚀性气体和易燃、易爆场所,不宜架设架空线路时,只有敷设电缆线路。
(六)防雷措施
1、防雷的设备
雷的设备主要有接闪器和避雷器。其中,接闪器就是专门用来接受直接雷击(雷闪)的金属物体。接闪的金属针称为避雷针。接闪的金属线称为避雷线,或称架空地线。相应的接闪的金属带和接闪的金属网称为避雷带和避雷网。
防雷技术
(1)架空线路的防雷措施
①架设避雷线这是防雷的有效措施,但造价高,因此只在66KV及以上的架空线路上才沿全线装设。
②高线路本身的绝缘水平在架空线路上,可采用木横担、瓷横担或高一级的绝缘子,以提高线路的防雷水平,这是10KV及以下架空。
③用三角形排列的顶线兼作防雷保护线由于3~10KV的线路是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因此可在三角形排列的顶线绝缘子装设保护间隙。
④设自动重合闸装置线路上因雷击放电而产生的短路是由电弧引起的。在断路器跳闸后,电弧即自行熄灭。
(2)配电所的防雷措施
①装设避雷针:室外配电装置应装设避雷针来防护直接雷击。
②高压侧装设避雷器:这主要用来保护主变压器,以免雷电冲击波沿高压线路侵入变电所,损坏变电所的关键设备。
③低压侧装设避雷器:主要用在多雷区,用来防止雷电波沿低压线路侵入而击穿电力变压器的绝缘。
结语
综上,电能是保证工厂正常生产的第一生命线,设计一套合理、科学的供配电系统,能够有效促进工厂生产电气化的实现。因此在进行供配电系统的设计时,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标准与规范,根据工厂的规模、性质,有针对性的进行供配电设计,从而确保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金晟,侯世英,孙韬.工厂供电工程设计方法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