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范文1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教学改革;实践平台

供应链管理是进入21世纪后企业适应全球化竞争的一个有效途径,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2005年1月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正式更名为供应链管理专业委员会(CS CMP-counci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professional),成为全球供应链管理时代来临标志,供应链管理思想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专业人士所了解并应用。为了适应这一全新管理思想对社会人才的需求,国内高校包括物流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工商管理、企业管理等相关专业纷纷开设了供应链管理及物流管理等方面的课程。然而,由于课程开设较晚,与课程建设相关的基础条件有限,还没有形成一套适合该课程特色的教学方法。本文结合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以下简称信管专业)的培养模式,阐述了在本专业开设供应链及物流管理课程的一些新的教学方法。

一、信管专业供应链及物流管理课程的任务及要求

“供应链及物流管理”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一门专业限选课程。课程以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为研究对象,系统介绍供应链及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实现原理、功能构成、解决方案及应用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综合型、应用型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能够结合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研究企业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管理与运作,合理、有效地组织供应链中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活动,通过反馈的信息流、物料流及信息流,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物流管理及供应链管理素质,使学生掌握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框架和基本理论,具备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与手段,引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新的理念、新的视点对供应链管理进行认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组织及教学方法探析

1.课程内容的组织

课程内容的组织策略采用“认识运用评价构建”的技术路线,从了解供应链及物流管理的基础知识入手,逐步深化,最终达到灵活应用的水平。

(1)认识供应链及物流管理。了解供应链及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基本构成,理解全球经济一体化条件下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对企业经营及,国民经济的影响。充分认识到供应链管理思想对企业特别是我国中小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供应链管理的计划、组织与控制。理解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供应商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运输及配送管理、订单与客户关系管理、生产物流管理、销售管理等方面的组织方式与控制策略。进一步了解一体化战略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以及构建供应链管理的艰巨性。

(3)供应链管理评价。分析供应链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供应链环境下的多赢机制与价格策略,供应链绩效报告等。

(4)构建企业供应链系统。在Internet环境下,探讨企业供应链管理系统的解决方案,利用软件开发技术及其他信息技术构建企业信息化――供应链管理系统。

2.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上灵活运用案例分析、互动游戏、角色扮演、模拟实训、实地调查、企业供应链调研与策划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技能和社会应用能力,促进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全面发展。

(2)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教学等现代教学技术和教学手段。充分运用交互式、讨论式、启发式、案例讨论、模拟仿真等教学手段,逐步建立及完善校内网络课程学习网站,包括课程资源、在线实训、在线交流和在线测试等栏目,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源。

三、信管专业的教学深化

该课程在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学生的教学中,除了运用上述的教学方法外,还应该结合本专业的培养特色,继续深化教学体系改革。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是一所电子信息类高等工科院校,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建设过程中,一直把培养学生掌握企业信息化知识,掌握企业信息系统构建与开发作为计算机技术、数据优化与融合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交叉融合的方法之一。为此,2007年秋,在校教改基金的扶持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进行了“供应链及物流管理教学实践平台研发”的项目建设,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在教研室老师及信管专业高年级学生的共同参与下,开发了基于B/S结构的供应链及物流管理教学实践平台,系统使用Microsoft公司的SQLserver 2000和Borland公司的JBuilder 2006 Enter-prise等开发工具,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进行系统的程序设计。系统实现了采购管理、供应商管理、订单管理、分销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仓储管理、运输及配送管理、实验教学管理等系统功能。

供应链及物流管理实践教学平台的开发和应用,有效地丰富了供应链及物流管理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精讲、演示、提问、提示、研讨、评析”相衔接的新课堂教学体系。精讲就是简要介绍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背景,明确提出培养训练要求;演示是教师不但要向学生剖析系统实现的基本思路及技术要点,还要向学生演示关键步骤和环节;提问是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去接近、发现、解决问题;提示是结合在实践中的具体问题,要给予同学必要的提示;研讨是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及时收集共同性的问题并讨论,以达到总结和强化的目的;评析是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进行恰当的、有效的分析和评价,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出补充分析。紧密结合以上6个环节,给学生营造一种主动探索性的学习环境,改变学生按图索骥,完成任务了事的被动模式。通过系统的有序组织,规范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实现由知识到技能,再到素质的转化。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范文2

[关键词]循环经济 绿色供应链管理 构建

一、循环经济与绿色供应链的基本概念

1、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就是指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发展等融为―体的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要求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运用生态学规律,重构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以实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狭义上讲,循环经济仅指通过废物的再利用、再循环等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来发展经济;广义上的循环经济则是指围绕资源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所进行的社会生产和再生产活动,主要包括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废旧物资回收利用、环境保护等产业形态,技术方法有清洁生产、物质流分析、环境管理等,目的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2、绿色供应链

绿色供应链的既念最早在1996年由美国国际科学基金(NRC)资助的一项“环境负责制造”的研究提出,其概念和内涵还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中,至今尚无统一的定义。Jeremy Hall将其定义为:绿色供应链是指从社会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引入新的设计思想,对产品从原材料购买、生产、消费,直到废物回收再利用的整个供应链进行生态设计,通过链中各个企业内部部门和各个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使整条供应链在环境管理方面协调统一,达到系统环境最优化。

绿色供应链管理仍然以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只是更加关注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环境问题,吸收了环境管理的思想,但又不同于―般传统意义的环境管理。绿色供应链管理需要把企业内部和链内节点企业间的业务流程看作是一个整体,形成集成化供应链管理体系,具体涉及绿色供应、绿色生产、绿色营销和绿色物流四大领域。绿色供应链管理追求的目标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优化,即实现尽可能短的市场响应时间、尽可能高的产品质量、尽可能低的资源消耗。实施绿色供应链可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从而直接降低成本;可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从而减少或避免因环境问题而造成的罚款;可塑造企业更好的社会形象,从而为企业增添无形资产,是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循环经济与绿色供应链的关系

1、具有相似的提出背景与目的

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各国在追求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损害,今天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环境、资源及生态的影响越来越大。环境公害唤起了人们对发展模式的反思,石油危机成为人们节约资源能源的导火索,废物管理战略的转变要求人们循环利用资源。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越来越有共识地认识到,要实现经济和环境双赢(即在资源环境不退化甚至得到改善的情况下促进经济增长)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就必须建立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被认为是最好的新经济发展模式。

早期的循环经济萌芽出现在20世纪60-70年代环境保护思想兴起的时代,正式提出这一理念是美国学者鲍尔丁(1965),他在《地球像―艘宇宙飞船》一文中提出,人类不应将地球看作是垃圾场,人类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并使用“循环其废物(re―cycle its wastes)”及“循环流(circular-flow)”等词语。首先使用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这一术语的是英国环境经济学家皮尔斯和图奈(1990),而现在,“循环经济”一词已被广泛提及,对其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绿色供应链管理是随着人们对供应链管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对环境的日益关注而产生的,它最早在20世纪70年代被提出,当时只是作为物流管理研究的一个方面,大规模、有意识地研究绿色物流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绿色供应链的目的旨在综合考虑制造业供应链中的环境影响和资源优化利用,可以说,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产生是基于人类对环境、生态和能源有效利用的日益关注,其目的是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和解决环境问题。

2、均以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生态经济学为理论支撑

循环经济以持续发展理论为支撑,是一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然的选择和重要保证。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利用自然资源和考虑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和绿色化。其资源流动方式是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表现为经济增长、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污染物排放减少。

而绿色供应链则将“绿色”和“循环意识”理念融入供应链,使得整个供应链对资源和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是现代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种有效途径。绿色供应链涉及生态和经济两大系统,它以生态学为基础,以经济学的一般原理为指导,对供应链中的经济行为、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以及它们与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以谋求生态平衡、经济合理、技术先进条件下生态与经济的最佳结合以及协调。

3、循环经济的研究范畴大于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范畴

绿色供应链是指从社会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出发,引入新的设计思想,对产品从原材料购买、生产、消费,直到废物回收再利用的整个供应链进行生态设计,通过链中各个企业内部部门和各个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使整条供应链在环境管理方面协调统一,达到系统环境的最优化。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的范畴主要是经济活动的微观层面。

循环经济则涉及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的和谐统一,追求的是人地和谐、共同发展的观念,其研究的范畴不仅包括企业或部门层次上的问题,还涉及到生态工业园区和社会层面上的各类问题。可见,循环经济的研究范畴要比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研究范畴大得多。

4、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实现循环经济的微观基础

循环经济要求人类在生产和消费的所有领域都能做到物尽其用,不给环境造成危害。绿色供应链管理在微观层面,要求企业在纵向延长生产链条,范围涉及从生产产品延伸到废旧产品的处理和再生;在横向拓宽技术体系,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回收利用和无害处理。在宏观层面上,要求整个社会技术体系实现网络化,使资源实现跨产业循环利用,综合对废弃物进行产业无害化处理。由此可见,绿色供应链管理是实现循环经济的微观基础。

三、面向循环经济的绿色供应链管理

1、将绿色性原则贯彻在合作伙伴的选择与评估体系中

在绿色供应链管理中,对合作伙伴的选择和评估,不仅要考虑生产能力、生产成本、产品质量、交货期、服务和信誉等因素,而且要重点考虑环境因素,包括环境法规指标和积极环境管理指标等,将绿色性原则贯彻其中,将非绿色企业排除在绿色供应链之外,或者强制企业达到绿色标准后方可加入该绿色供应链。

2、加大对于绿色技术的培训和推广

绿色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作为整条供应链的领导者和维系者,应加大对绿色化技术的投入和推广,为其它节点企业提供大量的绿色培训和绿色技术支持,不断优化整个供应链的物流、信息流和组织机构,提高整条供应链的环境管理能力,实现整条供应链的绿色化,以追求绿色供应链的全局最优。

3、在绿色供应链节点企业中推行生态设计和清洁生产

生态设计又称面向环境的设计,其基本思想是把改善环境的努力和对污染的预防从设计开始做起,在充分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本的同时,尽可能选用绿色材料,优化设计因素,使得产品及其制造过程对环境的总体影响和资源消耗最小。

清洁生产则要求绿色供应链节点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所有活动均按iS014000标准进行。清洁生产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实现:改变工艺,将排放工艺改成少废或无废工艺;改进生产设备,提高设备效率和原材料利用率;设计现场循环回收和利用工艺,建立生产过程中的废物循环利用系统;加强厂内生产过程的管理,力争最合理地利用资源。

4、延长生产链条,加强逆向供应链管理

延长生产链条通常的做法就是在供应链中加强对于逆向供应链的管理,即从用户手中回收产品,对回收的产品进行分类、检测,直到最终处置或者再利用。回收回来的物品有两条物流路径:一是有利用价值的物品经过再制造、再分销,被并入正向物流;二是无利用价值的物品进行报废处理,如经过粉碎、焚烧掩埋等方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加强逆向供应链管理,延长了生产的链条,使得绿色供应链成为―个闭合的环境型循环,使达到传统物流末端的废旧物资能回流到正常的物流过程或抑制其对环境造成危害。促进经济和消费生活的健康发展。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范文3

【关键词】电力企业;供应链;管理

一、电力物流及供应链的概念

物流的概念在电力企业的燃料、设备等物资管理上应该说已有广泛应用,但从电力产、供、销整个过程的角度看,则可以进一步扩展物流的概念,定义“电力物流”是电力发、输、配、售流程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终端用户需求,对电力从发电到终端用户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流动以及流程各环节相互提供的服务和相关信息在此过程中的正、反向流动所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

按照产品生产销售供应链的这一条主线,电力行业供应链大致可以分为发电、输电、配电和电能销售等几个环节。其中发电主要任务进行电能产品的生产,这一环节的主要企业就是发电厂;输电可以理解为与普通行业中的产品运输相对应,其任务是将电能产品从一个大的枢纽送往另一个枢纽,输电网可以看作是运输电能产品的“高速公路”,与这一环节打交道部门和企业有调度中心,电力公司的变电网络设施,维护部门;配电是电能产品的配送,主要任务是将电能产品输送到最终的用户,相关部门主要是供电局(公司)负责配电网络的运行与安全的部门等:电能销售则包括电能的批发和零售,主要完成最终实现电力产品价值的工作,相关部门是电力公司的营销部等。

二、电力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固有特征

电力企业在引进供应链管理模式时,必须首先认清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电力企业的供应链管理固有的特征:

1.原料采购链较长,链接复杂。电力企业(指火力发电)的原料采购链主要包括煤矿生产链、出矿煤堆存链、铁路运输及港吞吐链等链节,涉及煤矿企业、煤炭经销商、交通运输企业及电力生产企业。由于链节多且各链节归属于不同的行业产业主体,这在客观上加大了各链节之间协调的难度和管理的复杂性。

2.由于电能产品的不可存储性,所以在整个电力供应链环节中,没有所谓的产品“仓库”。这也就决定了电力产品的生产、供应和销售是同时发生的,时刻保持动态平衡。电力生产企业生产链与销售链较之其采购链节,在管理方式与运作方法上相对比较单一。

3.电能虽是无形商品,但是在其生产、运输和销售每个环节中都会有损耗。从发电站到电网,从电网再到用户这三个环节中电能的损耗,在生产环节表现为供电煤耗;在输送和销售环节表现为电能的网损及线损,而有形商品在运输环节中一般不会有太大的损耗。所以如何降低网损和线损就成为电力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重要课题。

三、新形势下电力供应链管理的变化

1.电力供应链管理模式从生产驱动转变为以市场及用户来驱动供应链运作。在推行电力普遍服务的理念下,供应链管理的宗旨转变为消费者满意,不管消费者居于市场的哪个区域,他们的需求同等重要。最大限度满足所有消费需求成为电力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也成为电力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高自身效益的重要手段。

2.电力供应链管理中价格手段的缺位。在采购链端,煤炭价格放开,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且定价主动权在煤炭生产行业;在销售链端,电价由国家控制,企业基本没有定价权。虽然国家在制度安排上出台了煤电价格联动机制,但是在实际运行中还是煤炭价格上涨过快,电价跟进严重滞后,二者缺乏市场化的灵敏的反应机制。电力供应链管理中价格手段的缺失造成了近年来电力生产企业亏损面增大,负债率上升。这也波及到供电企业,使其主营业务收益大幅下滑,不得不靠其他板块的收益填补。

3.电力供应链外化整合。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发电和供电归属于不同的管理主体,使得原有垂直一体化的供应链被分割为多个相对独立的环节,电力供应链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与整合将外化,协调难度增加。

四、电力企业加强供应链管理的对策建议

1.改变思维模式,切实按照现代物流及供应链的特点与要求对电力供应链进行管理。“电力物流及供应链”的概念应该贯穿于整个电力生产的全过程,主要体现在:(1)电力企业应加强各节点的内部管理,对发电方实行竞价上网,降低发电成本;在输、配电过程中通过加强电力市场建设、实现全国联网,提高资源优化配置水平;在售电方则是提高服务水平,加强电力市场营销,开拓电力市场,增强与其他能源替代品的竞争能力。(2)电力企业还应加强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从而最终降低整个流程的成本。从电力行业历史沿革看,原国家电力公司作为自然垄断企业,集发、输、配、售于一体,缺乏自身降低成本的动力。打破这一垄断流程,在各环节引入竞争,无疑将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但是随着独立市场主体的增多,大家的目光也更多地集中在了自身环节,而忽略了企业对于电力行业全局的影响。因此,企业必须更新观念,按照现代物流及供应链的要求,将自身视为整条供应链上的增值环节,建立科学高效的生产管理及成本核算体系。

2.加强与煤炭为代表的上游企业的战略联合,提高供应链的稳定性。随着市场经济的越来越规范化,以及电力系统厂网分家改革的逐步深入,煤电企业应该如何应对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在走向市场的路上如何降低成本、回避风险、提高竞争力,进而走上持续健康的发展道路,是煤电企业应着力解决的问题。因此,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煤炭企业与发电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是一种较好的整合供应链办法,可以保证供需平衡,共同抵御市场风险,优化各自企业内部流程,降低运作成本和交易成本,共同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双赢”,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3.加强供应链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不同于传统的物流或采购,在供应链系统下的供应链人才,强调的是复合型知识和技能结构。由于长期处于垄断地位,电力企业内部涉及供应链管理的人员缺乏主观能动性和相关的专业知识,无法较好地适应现代供应链管理的要求。从电力行业来看,使整个生产过程能稳定、高效地按需生产是对供应链管理人才的最主要的要求。因此,电力行拥的供应链管理所涉及的人才主要包括:(1)供应链分析和管理人才,主要对整个电力供应链的建立和运作进行分析、监控和预警,以使企业能及时对市场变化作出响应。(2)生产计划和管理协调人才,这是负责生产过程中的计划管理和协调,是保证电力企业按需生产的关键所在。(3)采购人才,主要作用是根据企业生产的需要,选择最佳的原料供应商,既满足生产需要又帮助企业节约成本。

4.加快信息化建设,打造先进的供应链管理平台。随着电力市场运作逐步走向规范化以及IT行业和现代物流行业的高速发展,建立统一的供应链管理平台,加强电力企业相互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对于提高电力行业供应链管理水平至关重要。建立电力行业供应链管理平台,主要目的是实现煤炭供应企业、发供电企业、电力建设与检修企业、各生产设备制造商与供应商等上下游企业信息的共享、沟通、协商与反馈的服务平台,从而提高整个行业供应链的协调性和整体的经济效益。该平台的主要功能应包括:电煤的调配与供应管理、电力建设与检修资源管理、电力设备流通管理以及配售电管理等。

参考文献

[1]马士华,林勇.供应链管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杨海贤,李新威.电力企业应提升供应链管理战略[J].开放导报.2005(3)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范文4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网络时代;服装产业链

我国是世界服装生产大国,有世界加工厂之称。然而,我国的服装企业大部分是以加工为主的中小型服装企业,而且,我国服装企业大都存在库存管理混乱、分销体系难以掌控、质量与成本矛盾等问题。如何解决服装企业面临的诸多问题,并大幅度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创企业自己的品牌,是当今我国服装企业的当务之急。在服装企业不再是一厂一院一围墙的今天,供应链管理至关重要。二十一世纪的市场竞争将会超越企业与企业、产品与产品之间的竞争,取而代之服装企业的竞争也是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

一、供应链管理的概念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执行供应链中从供应商到最终用户的物流计划和控制等职能。供应链管理就是优化和改进供应链活动,就是指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协调、操作、控制和优化的各种活动和过程,其对象是供应链的组织和他们之间的“流”;应用的方法是集成和协同;目标是满足用户需求、最终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供应链管理的实质是深入整个供应链的增值环节,将顾客所需的正确的产品能够在正确的时间、按照正确的数量、正确的质量和正确的状态送到正确的地点,并使总成本最小。

二、我国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现状

1、企业信息处理

企业信息管理处理方式较发达国家处于落后,我国大多数服装企业仍采用原始的手工处理方式,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不完善,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导致信息处理不及时,不能更好的为企业建设服务。

2、供应商选择的问题

供应商选择不理想是我国多数服装企业存在的问题。我国服装企业间合作关系受到严重的信任危机,供应链上的各个企业应该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我国的服装企业在选择原材料供应商时经常把市场竞争的压力传递给原材料供应商,而没有与供应商联手创造竞争优势。

3、专业人才的问题

我国在供应链管理上的专业人才十分缺乏。供应链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物流技术、信息技术和供应链技术等很多内容,必须有合适的复合型人才管理。在国际化竞争中,一个企业在人力资源上是否具有优势决定了它的存亡,我国服装企业必须注意引进和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

三、网络时代我国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的对策

为了减小我国服装企业与国外服装企业的差距,增强我国服装企业供应链的市场竞争力,使我国的服装企业能在全球化竞争中占有大的优势,就必须学习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对我国服装企业供应链管理进行改革,以适应网络经济时代的激烈竞争。

1、有针对性地选用供应链管理的运作模式

供应链有集成供应链、极速供应链、智能供应链等多种运作模式,各个企业应根据本企业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运作模式。西班牙著名品牌ZARA选择了极速供应链管理模式,演绎了供应链极速传说。作为全球排名第三的服装零售商,非常重视供应链的快速反应对品牌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每星期都有新款推出面市,在快速引领潮流推出新款的背后,供应链系统贯穿了整个流程:从每款服装的设计一直到分配到每个分店。公司每年提供一万两千多种款式供顾客选择,从设计理念到成衣摆上柜台仅需十几天。这一切都归功于公司独特的供应链管理。我国的服装企业规模层次差别是比较大的,因此,我国服装企业在选择供应链管理模式时,要结合自身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供应链模式。目前,我国大部分服装企业选择集成化供应链管理模式。

2、在供应链管理中应用信息技术

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在我国的应用比较成功的是顺美公司。顺美公司以产销中高档西装为主体,并经营男女时装,休闲装、高科技面料西装,以及服装辅料、服饰产品等。因而,顺美服装企业特有的面料品种、款式、规格的繁杂以及销售环节和销售渠道的多样化使顺美公司供应链管理的难度和复杂性较高,另外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公司规模的不断壮大,公司在内部控制、库存管理、存货周转、采购和销售流程的监控以及财务和业务信息反馈方面存在着越来越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这种困难和矛盾状态下,公司决定先从供应链环节入手,即先实现采购、库存、销售的信息化管理,同时将业务和财务达到紧密集成,在此基础上再在整个顺美公司范围内全面实施ERP系统,达到集成、统一的企业信息化管理。

我国的服装企业大多数是中小型企业,因此,我国服装企业的大多数都不具备信息化的硬件设备和管理系统,不能像顺美公司那样建立起一个覆盖全国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一个比较好的办法是采用外包的供应链管理“平台”服务,将信息化系统的技术交给专业化的“平台”服务供应商做。

3、在供应链管理中重视供应商的选择

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选择是建立供应链战略性合作关系的基础。在选择供应链的合作伙伴时,要经过调研多方面考察,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不仅是自身正常生产运营的保证,又关系到整个供应链的正常运作。不良合作伙伴会对整个供应链的运作带来很大的危险,甚至导致整个网络的瘫痪。在服装企业的供应链中,企业也是一样的。服装行业的特点要求企业必须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因此,服装从原材料的供应到最后产品到用户手中,这期间的货物流通必须快速、顺畅,这就决定供应链上各个企业协调合作,共同完成。可见,选择正确的合作伙伴——供应商是非常重要的。

世界最大的品牌服装制造商,美国最大的牛仔裤制造商VF公司在选择合作伙伴时便经过了仔细的调查分析,VF公司认为应该选择最好的技术和基础结构合作伙伴,以便建立一个先进的供应链管理系统。最后,VF公司选择了合适的供应商并获得了成功。

4、重视供应链管理中的物流提升

现代服装行业采用高效率的物流管理,旨在通过强大的服装行业的网络信息、先进的生产运作模式和高效率的服装配送系统,提高服装流通频率、降低服装企业库存成本。从长远来看,加强我国服装行业的物流管理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要借助世界服装加工基地和采购中心的优势,不断优化和整合现有的服装供应链系统,提高服装业物流的运作水平和服务水平,使我国服装企业向着国际化、高标准的先进服装企业挺进。

5、利用电子商务进行供应链管理

国内服装企业应采用电子商务业务,由于它采用新式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交互方式及实现手段,能更好的利用资源、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管理是市场需求与经济发展的趋势,通过利用Internet和Extranet把核心企业和它的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承运商及顾客方便的联系起来进行有效的管理。

四、结束语

总之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思想, 在我国服装企业的应用正处于初始阶段,各方面的管理与技术应用和国外企业相比较是落后的。采用新式供应链管理不仅为企业创造效益, 且能为企业树立良好公众形象, 扩大其产品市场并节约成本,使企业获得更大经济效益。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网络化的形势下,供应链管理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并随着新技术、新管理思想的产生不断的被改革,我国服装企业应抓住这个机遇、迎接挑战——实施网络供应链管理。提高我国服装企业经济效益, 增强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郑称德.采购与供应管理应试指南[J]. 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范文5

[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 面临问题; 实施; 发展趋势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4. 053

[中图分类号] F2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4- 0102- 03

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IT技术的飞速发展,Internet/Intranet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使企业所处的商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顾客需求瞬息万变,技术创新不断加速,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在更为严峻的挑战面前,需要在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的同时努力降低运营成本,在提高市场反应速度的同时给客户以更多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内部和企业间关于运作和价值增值的相应的供应链管理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1 供应链管理概念及特点

供应链管理(Supple Chain Management, SCM)是指人们在认识和掌握了供应链环节内在规律和相互联系等的基础上,对整个供应链中各参与组织、部门之间的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进行计划、协调与控制,以达到最佳组合和最高效率,提高所有相关过程的速度和确定性,通过前馈信息流(如订货合同、采购单等)和反馈信息流(如完工报告、库存量、销售量等)将供应商、核心企业直至消费者连成一个整体的管理模式。它的最终目标是缩短产品从设计构思到消费者手中的时间,降低产品成本,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供应链管理具有如下特征:

(1) 复杂性。供应链管理的各个供应链节点企业组成的跨度(层次)不同,供应链往往由多个、多类型甚至多个企业构成,所以供应链管理的供应链结构模式比一般单个企业的结构模式更为复杂。

(2) 动态性。供应链管理需要适应企业战略和市场需求变化,其中节点企业需要动态更新,这就使得供应链具有明显的动态性。

(3) 面向用户需求。供应链的形成、存在、重构都基于一定的市场需求而发生,并且在供应链管理的运作中,用户的需求拉动是供应链中信息流、产品或服务流、资金流运作的驱动源。

(4) 交叉性。节点企业可以是这个供应链的成员,同时又是另一个供应链的成员,众多的供应链形成交叉结构,增加了协调管理的难度。

2 供应链管理面临的问题

供应链系统的功能是将顾客所需的产品能够在正确的时间,按照正确的数量和正确的质量送到正确的地点,并且使总成本最小。

企业实施有效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可以为它们带来很多重要益处,如订单处理变得更快、更准确,库存水平下降,迈向市场的脚步加快,运输和物料成本更低,可以与供应商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等,这些都是非常关键的。SCM这些益处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即帮助企业实现敏捷性和快速响应能力,以满足客户和业务伙伴的需要。

但事实证明:开发有效的SCM系统是信息技术在企业运营中的一项复杂和困难的应用。

是什么导致了供应链管理问题?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 安全问题。当一家公司打算建立供应链时,首先考虑到的是Internet上的安全问题,因为企业大部分的商业信息和产品信息都通过网络来传输,所以大部分企业都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保护数据,只有拥有权限的用户才能接触到与之相关的数据。

(2) 商业流程的变化。供应链实施真正的挑战使商业流程发生了变化,改变了企业的各个方面,从计划到购买到下订单,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需要重新整合,要建立信息系统。

(3) 供应链中各环节的合作问题。由于供应链是一种协作活动,一旦有一个环节不能有效运作,整个链的效率都会遭到损失。

(4) 利益分配。财务利益的分配是公司成功的重要因素。通过供应链的协作和快速反应机制能大大降低交易成本和库存成本,也能够减少企业的风险,那么整个供应链上的企业应把这部分节约的成本与合作伙伴进行分配。这样做有助于合作伙伴之间作为一个团队来运作,如果把所有收益据为己有,合作伙伴就没有利益驱动。

(5) SCM软件的缺乏。目前市场上的SCM软件中,外国厂商SCM软件产品成熟、性能优越,但价格昂贵、实施难度大;国内SCM软件产品小巧灵活、使用方便且价格便宜,但相对不太完善、功能不太齐全,而且企业中也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实施起来较困难。

3 供应链管理的实施步骤

第一步,公司集中精力改进内部供应链流程和外部流程,改进与供应商和客户的关系。在企业及其部分贸易伙伴的电子商务站点上提供在线产品目录和有用的供应链信息,支持有限的在线交易。

第二步,企业通过内部网以及连接供应商、分销商、客户和其他业务伙伴的外联网,在企业内、外使用经过选择的SCM软件,实现真正的供应链管理应用。在这一步,企业关注的焦点依然是扩展供应链上贸易伙伴间的业务网络,支持Web,支持SCM,提高运作的有效性和运作效率,满足企业战略目标的需要。

第三步,企业通过先进的SCM软件,通过具有完整服务能力的外联网连接,通过私有或公共电子商务平台,开发和实施锐气十足的协作式供应链管理应用。协作式供应链管理应用包括协作式供应链计划和执行应用,如协作式产品设计与交付,协作式计划、预测、补货(CPFR)等。

4 现代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

我们不难看到现代供应链管理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充分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利用第三方物流力量,全程整合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其主要思想是:构件化、专业细化和系统化。其外在表现是:协同商务、电子企业、业务外包。

4.1 信息技术、物流技术是现代供应链管理的技术基础

现代供应链管理离不开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如:SCM(Supply Chain Management)、WMS(Warehouse ManagementSystem)、ERP-Ⅱ、贸易管理软件等等。现代信息技术和物流技术的采用一方面提高了企业在仓库管理、装卸运输、采购、订货、配送发运、订单处理的自动化水平。促使订货、包装、保管、运输、流通加工一体化;另一方面,方便实用的信息技术使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交流、协调合作更方便更快捷。

4.2 构件化是企业供应链管理发展的动力源泉之一

构件化主要表现在:第一,产品组件化;第二,制造过程、服务过程模块化。设计的产品应由独立的组件构成,这样便能低成本、不费力地装配出不同形式的产品。设计的产品制造和服务提供过程亦应采取模块加工的方式,这样就能方便地进行移动或重组来支持不同分销网络的设计。

4.3 利用第三方物流力量,这是专业化分工的必然结果

为增强市场竞争能力,而将企业的资金、人力、物力投入到其核心业务上,寻求社会化分工协作带来的效果和效率的最大化,必然要利用第三方物流力量。将物流业务委托给第三方专业物流公司负责,不但自己可以集中精力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抓好生产,而且可降低成本。

4.4 用虚拟供应链替代实体供应链

利用网络建立电子企业,采用业务外包的形式,联结相关上下游企业进行协同商务进而形成虚拟企业联盟。这是现代经营的一个潮流。协同商务将产生很多新的关系。协同规划,可以让生产商和销售商共同进行生产预测,使生产更有目的性;协同供应,可以在供应双方建立起真正完整的库存管理,达到供应链库存费用最低;协同开发可以集中供应链上所有成员的智慧,进行产品设计,提高产品成功推出的机会,缩短产品周期,事实上供应链上游的设计和制造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它隐藏的利润比下游更大;协同的市场关系可以让联盟企业采用联合推广的方式推出产品,甚至可以分摊市场营销费用。协同商务的推行会引起企业文化和内部管理深层次的改变,也会引起与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服务提供商合作关系的改变,带来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创新。它是一个浩大的企业改造工程,而不只是一个软件或一个系统。

供应链管理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抓好这一个环节能给企业带来显著效益。可以说,它是21世纪企业决战的制高点,谁控制了它,谁就会获得成功。中国企业在这方面起步比较晚,国外企业开展得则比较早,我们应多向他们学习、借鉴,力求少走弯路。

主要参考文献

[1] 杨桦,尹聪春. 管理信息系统[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范文6

【关键词】煤炭;物流;供应链

一、绪论

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储备特征和进入“重化工业主导型”的经济发展阶段特点,决定了在较长时期内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的格局将长期保持不变。近年来国际煤价不断攀升,煤炭资源城市为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由于资源开采、运输及利用手段的不成熟和环保意识的忽略,对环境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煤炭城市面临着经济转型与经济架构调整的战略问题。

物流是伴随着商品的流通而出现的。物流不仅是商流顺畅的保证,更是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实现的基础,并且直接制约社会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物流活动被称作企业“第三利润源泉”。这也为资源城市转型和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了新的思路。

煤炭物流是指煤炭从生产、收购、储存、运输、加工到销售服务的整个过程中的实体运动以及在流通环节的一切增值活动。煤炭物流是一个系统物流,它存在于煤炭产品的开发准备、生产过程和销售活动的全过程之中,是生产煤炭产品以及组织煤炭销售等一系列物料实体的运送搬运等动态流转过程,具有量大、点多、面广、时间性强等特点。煤矿综合物流主要包括煤炭生产物流、生产供应物流和煤炭分销物流三部分。

二、煤炭物流行业现状

我国煤炭物流行业大多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煤炭物流的非绿色因素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回采利用率较低。目前煤炭物流过程中的回收利用率平均仅为30%,共生伴生矿体利用率只有20%左右,生产过程中有大量废旧物资没有得到有效回收与再利用,资源浪费现象普遍存在。二是在生产、运输、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如煤矸石、矿井水、粉煤灰、有害气体等,没有得到科学处理,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与危害。其次,当前大多数煤炭企业采取的是自营物流,而非更加高效、专业、低成本的第三方物流。对于自营物流而言,要充分发挥优势就必须建立庞大的物流网络,但很多煤炭生产企业并不具备这一实力。

我国大多数煤炭企业将竞争的焦点主要放在生产领域的资源扩张、降低成本及提高劳动生产率上,普遍缺乏现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的理念,因此往往把非生产领域的煤炭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将采购、仓储、运输、装卸搬运、包装、配送、售后服务等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部门,没有纳入到煤炭物流统一运作与管理的框架内,因此尽管在物流方面的投入较大,但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煤炭物流公司技术水平普遍较低,很多公司虽然配备了电脑和网络,但物流信息系统建设滞后或建而不用,在库存管理、物流运输加工、物流信息服务、物流成本控制、物流方案设计和全程物流服务等高层次的物流服务方面基本还没有展开,无法实现装卸、搬运、换装、承接等物流信息的即时传递与处理。

三、资源城市煤炭物流对策建议

(一)引入现代物流理念

作为公司的“第三利润源泉”,高效的物流管理不仅是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增强公司及产品竞争力的需要,而且是公司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渠道。煤炭公司应当树立现代物流管理思想,把物流运作作为公司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研究,改变过去重生产营销、轻物流管理的倾向,从供应链的视角构建现代煤炭物流体系,增强客户服务和市场竞争能力。

(二)强化煤炭供应链管理

所谓供应链管理,是从供应链整体出发,对从供应商到最终客户的各个环节进行综合集成管理,力求以更低的成本和更好的服务传递给客户更多的价值的一种综合管理哲学。在供应链竞争时代,煤炭生产企业不仅要对煤炭企业内部物流组织体系和管理体制进行变革,而且要从物流业务模式升级的角度,实现向“全过程一站式综合物流服务者”的转型。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煤炭企业物流管理不再仅仅停留于运输计划的安排,而是从整个供应链的视野,组织和实施针对于煤炭最终消费客户的个性化一体化物流解决方案,同煤炭生产部门、运输企业、仓储经营者、信息管理服务商等结成物流战略联盟,共享需求信息和库存信息,相互间协作消除链条企业之间的效率损失和缓冲库存,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

(三)推广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物流技术的应用

煤炭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必须适应这种复杂多变的物流运输体系,在现代物流管理的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采用规范、灵活的系统设计方案,有效的把商流、物流和信息流集合为一体,将煤炭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和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煤炭物流管理还应充分依赖信息系统工具,如Barcode(条形码)、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EDI(电子数据交换)、ITS(智能交通系统),建立包括煤炭物流企业专用的仓储管理系统、运输信息系统、订单管理系统、成本结算系统等的综合物流信息系统。

(四)发展煤炭“绿色”物流

将绿色物流概念引入煤炭物流全程,主要包括绿色开采和绿色储运及配送。煤炭绿色开采以及相应的绿色开采技术,在基本概念上是从广义资源的角度上来认识和对待煤、瓦斯、水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各种资源;基本出发点是防止或尽可能减轻开采煤炭对环境和其它资源的不良影响;目标是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绿色开采技术主要包括保水开采、煤与瓦斯共采、条带与填充开采及离层注浆减沉、煤巷支护及部分矸石井下处理、地下煤气化等。而绿色储运配送,一是推行煤炭产品有效包装制,促进煤炭物流在运输、装卸和流通加工作业环节的升级,减少和避免煤炭运输损耗和污染的发生量;二是建立区域性煤炭物流配送中心,改变煤炭直接外运至消费者的传统习惯,由区域性配送中心面对消费者。

(五)促进煤炭第三方物流发展

发展煤炭第三方物流,有利于提高煤炭物流运作的专业化、集约化水平,提高煤炭运输效率;同时也有利于减少煤炭运输损耗及由于运输不当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并可以及时快速地响应客户的需求。应积极培育第三方物流公司,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煤炭物流集团。为了保证煤炭第三方物流的顺利发展,可以考虑在全国范围内整合现有煤炭公司的自有物流体系,通过股份制组建行业物流集团,强强联合,合理配置资源、健全经营网络以快速提升煤炭行业的整体物流服务水平。同时鼓励和扶持有一定基础的煤炭物流公司向第三方煤炭供应链管理服务商转型。

参考文献:

[1]钱鸣高,许家林,缪协兴.煤炭绿色开采技术[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3(4).

[2]刘辉.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状况及其路径初探[J].物流科技,2005,28(18):25-28.

[3]汤希峰,余静.煤炭黑色物流的绿色化转变[J].矿业研究与开发,2005,25(1):83-85.

[4]孙宇博.煤炭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探析[J].中国矿业,2004,11(3):8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