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术后康复疗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骨折术后康复疗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骨折术后康复疗法

骨折术后康复疗法范文1

【关键词】 手部多发掌骨骨折; 功能康复

中图分类号 R683.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4-0044-02

手部砸伤、压伤是外科中常见的疾病。多发掌骨骨折患者在经过手术内固定治疗后,还需进行进一步的石膏外固定治疗,以防止患者出现骨折移位的情况,在患者石膏固定期间,容易引起患手的关节出现肌肉萎缩及僵硬的症状,进而会影响患者的手部功能[1]。因此,做好患手的康复治疗和训练,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能够更好地帮助患者恢复期手部功能。本文选择2011年1月-2012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110例手部多发掌骨骨折患者,对其中78例患者进行手术后功能康复指导,现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2011年1月-2012年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治疗的110例手部多发掌骨骨折的患者,根据患者骨折术后是否需要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78例,年龄14~49岁,平均27.3岁。骨折部位:闭合性骨折35例,开放性骨折43例。骨折位置:掌骨骨折53例,指骨骨折25例。其中,螺旋形骨折及斜形骨折24例,粉碎性骨折者31例,压缩性骨折6例,横形骨折17例;对照组患者32例,年龄20~55岁,平均31.5岁。骨折部位:闭合性骨折18例,开放性骨折14例。骨折位置:掌骨骨折20例,指骨骨折12例。其中,螺旋形骨折及斜形骨折10例,粉碎性骨折12例,压缩性骨折2例,横形骨折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患者需要进行臂丛麻醉,在气囊止血带的作用下进行手术,在开放性骨折进行彻底的清创后,闭合性骨折应根据其位置的不同,取不同部位进行常规切口处理,之后要根据患者骨折的性质选择恰当的钢板加以固定。患者若出现关节内骨折,应在直视下对合关节面,确保关节面的光滑;对于出现骨缺损的患者,则要在外固定下,采用钢板进行支撑,必要时进行植骨手术。患者在手术后,一般不需要再进行外固定,若肌腱出现损伤,则需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复肌腱术处理。

1.2.2 术后处理 在患者的术后处理中,要做到预防感染,并且做好消肿及镇痛处理。术后要抬高患者的患手,在进行镇痛治疗的3 d后,做好静脉的输液抗感染治疗,在7 d后要做好伤口的清创工作,根据患者肿胀情况的不同,选用不同剂量的药物进行消肿治疗。在术后治疗中还要注意:在治疗前,要使患者知晓治疗的流程,提高患者对康复的认识,使其增强信心。患者在伤口愈合较好后,还应对其进行物理治疗,如中药洗伤治疗,洗伤时间为30 min/次,温度控制在30 ℃~40 ℃,2次/d,10次为一疗程,一般需要1~3个疗程,之后在康复师的训练下,患者再进行进一步地进行关节活动训练。

1.2.3 康复治疗 观察组患者的掌、指骨的康复训练应在手术后的第1天进行,应辅以腕、肘、肩关节的活动联系,活动训练强度不应过大,以避免患者出现创口出血,在术后2~3 d,患者还应进行指间及关节的主动、被动的训练,3次/d,20 min/次,在训练时,每次至少保证患者能做到一次关节屈伸至正常角度。在术后的2周内,患者还应注意其是否出现手指肿胀及创口疼痛,鼓励患者进行延长活动时间及加大活动强度,之后患者应以自身活动为主;对于部分粉碎性骨折的患者,要在石膏托固定2周后才能进行功能恢复;对于出现肌腱损伤的患者,要依照术中对其损伤程度及缝合方式的不同,进行不同的康复训练。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患者手部多发掌骨骨折症状以及疼痛感完全消失,身体恢复止常;有效:手部多发掌骨骨折症状以及疼痛感较治疗前明显得到改善,且发病率减少到50%以下;无效:患者在治疗前后病症没有明显改变。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03%,对照组为68.7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手部多发掌骨骨折临床上较为常见多发,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必须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石膏固定对于骨折复位、避免骨折移位效果较为显著,若早期不进行手部功能的锻炼,可能导致肌肉僵硬、萎缩等并发症的出现,同时影响预后效果[2]。因此,早期展开手部功能锻炼对于患者的康复和预后十分重要。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临床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术后辅助患者做好患手的康复锻炼,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最大程度地恢复患手的功能是术后康复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钟超英.掌指骨骨折的术后康复观察[J].中医外治杂志,2010,13(1):37-39.

骨折术后康复疗法范文2

【关键词】人工肩关节置换 康复 护理

肩关节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能在三维空间进行功能活动。术后针对性、分阶段性的康复护理对肩关节功能的恢复必不可少。2006年8月~2010年10月,本院骨科对16例人工肩关节置换患者实行有针对性的康复护理,总结相关护理经验,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8月~2010年10月,本院骨科对16例人工肩关节置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例,女性11例;年龄38~71岁,平均49岁;左肩4例,右肩12例,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

1.2方法

均在全麻或高位臂丛加颈丛麻醉下行人工肩关节置换,术后对此组患者实施各方面康复护理指导后,通过随访的方式对患者日常生活中肩关节ROM的活动范围进行调查统计。

2 结果

按Neer评定系统评分,疼痛35分,功能30分,肩关节活动范围25分,解剖复位10分。总评分90分以上为优,80~90分为良,70~79分为可,70分以下为差,本组患者通过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12周,肩关节被动ROM达正常范围,大部分日常生活能够正常完成,术后24周,患者日常生活能够正常处理。其中优4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为87.5%。

3 康复护理

3.1心理护理

康复护理工作包含着重要的心理因素,可起到治病或致病的作用。我们应当把心理康复作为功能康复的枢纽,以心理康复促进和推动功能康复。一般肩关节置换术后的病人都饱受疾病的折磨,经过长久的考虑,有较强的恢复肢体功能的欲望,有的急于求成,锻炼进度盲目超前,并随意活动;有的过于谨慎,担心活动后致手术失败,所以我们应该详细了解患者的心态反应,根据病人的年龄、职业、生活要求、智能等鼓励患者增强康复的信心,同时详细解释手术目的、效果,手术后如何防止脱位及加强指导下的功能锻炼作为谈话的内容。指导病人循序渐进,量力而行,最终使所有患者均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进行康复训练。

3.2理疗护理

运用物理的手段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物理疗法,简称理疗。主要方法有光疗法、电疗法、水疗法等。

3.2.1光疗法 应用日光或人工光源治病的方法统称为光疗法,例如微波治疗,其作用主要是热,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松弛肌肉痉挛和镇痛。一般照射在局部,时间20~30分钟,每日1~2次。

3.2.2电疗法 电疗法是通过电刺激对关节屈曲挛缩活动度(ROM)有一定的效果,可以减轻挛缩,增大ROM,例如复合脉冲治疗,每次治疗时间30分钟,耐受力根据病人情况决定。

3.2.3水疗法 化学冰袋置于肩关节前侧60~90min,以达到止痛、消肿、减少水肿渗出的目的。

3.3功能锻炼

根据Neer等的康复原则,肩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术后0~6周):肩关节被动辅助练习阶段。被动及辅助活动肩关节,被动活动须在病人能够耐受的范围内,肩关节康复在术后24小之内即可开始,首先是钟摆练习,仰卧位的辅助下前屈上举及外旋练习,活动度应严格限制在术中记录的活动范围之内。患肩相邻关节康复在术后24小时开始患侧肘、腕、手诸关节主动、全范围活动,前臂等长肌肉收缩练习。

第二阶段(术后6~12周):此阶段练习主要涉及早期的主动活动练习、抗阻肌力练习以及牵拉练习。首先进行仰卧位的主动前屈上举,待肌力逐渐恢复后可改为直立位的前屈上举练习。另外,利用弹性绷带或拉力器可进行内旋和外旋的同时开展患肩的牵拉练习,主要针对前屈上举、外旋以及内旋、内收等活动,其目的是恢复患侧肩关节的活动度。

第三阶段(术后12周以后):此阶段的锻炼内容主要是在保证患侧肩关节恢复良好的前提下进一步的加强练习,目的是逐步完全恢复患肩的肌力与活动度。

3.4出院指导

出院后要求患者坚持进行肩关节运动,避免患肢提重物,禁止做投掷运动,以防止人工肱骨头脱位。术后肩关节功能锻炼约需1年,嘱患者术后1、3、6、12个月分别复查1次,以后每年复查1次。

4 讨论

人工肩关节置换不同于全身其他的人工关节置换,其术后远期结果,不仅取决于手术操作是否成功,而且强调术后个性化、阶段性的康复治疗。整个康复锻炼需要持续近1年半时间,因此,患者出院后的康复计划和指导也十分重要,患者需要定期复诊,护士应及时进行正确引导。与患者充分沟通,并对其评估,选择合适的患者进行该类手术,并制定和实施安全、有效、易懂、系统的护理及康复锻炼计划。

参 考 文 献

[1]姜春岩,王满宜,荣国威.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J].中华外科杂志.2003,41(9):649-653.

[2]沈阳.肩关节假体置换术后并发症预防及康复指导[J].护理学杂志.2002,17(4):269-272.

[3]童培建,肖鲁伟.人工关节置换术并发症防治及术后康复.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90-193.

骨折术后康复疗法范文3

关键词 膝关节周围骨折 内固定术 护理

资料与方法

2007年6月~2009年6月膝关节周围骨折术患者35例,男18例,女17例;年龄23~52岁,平均47.5岁,股骨髁间6例、股骨髁上骨折7例、胫骨平台骨折15例、股骨髁间伴髁上骨折5例、“漂浮膝”骨折2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本组患者均行内固定手术治疗。根据骨折类型不同分别采用解剖型钢板、髓内钉、张力带、记忆合金、外支架等内、外固定物。

常规护理:术后常规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失血过多,血压下降明显者给予快速补液,必要时给予输血等;观察手术伤口局部情况,给予冰敷减轻水肿;观察膝关节肿胀、积液情况,必要时穿刺抽出积液,减轻反应性滑膜炎的程度;观察患肢局部血液循环征象,及时发现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评估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给予止痛剂;围术期常规使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观察体温变化,给予降温处理。

心理康复:膝关节周围骨折的发生均为局部强烈的暴力外伤所致,对病人心理往往造成较大的震撼,很容易遗留有惊恐、焦虑、疼痛耐受差等心理障碍。针对这一特点,在护理上应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消除患者的顾虑,消除各种突发事件的消极影响。向患者说明早期功能锻炼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性,树立信心并积极配合,达到促进康复的目的。建议患者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有计划的康复活动,防止消极逃避锻炼,又要避免急于求成,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物理疗法:术后24~48小时内给予手术切口部位冰敷,每次冰敷20~30分钟,间隔1小时,冰敷时应做好对皮肤的保护[1];术后48~72小时后可以考虑使用红外线烤灯治疗,30~40分钟/次,注意防止皮肤烫伤。伤口渗血、渗出减少后可以应用下肢气压仪治疗,促进静脉血回流,以减轻下肢水肿及血栓的形成。

被动功能锻炼:术后6~8小时后即可以开始进行按摩、推移髌骨,减少膝关节尤其髌骨周围的粘连,减轻膝关节滑膜的肿胀。术后24小时在手术固定牢固基础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下肢持续被动活动机,活动范围应由小角度(0°~30°)开始,1小时/次,2次/日,以后即可逐渐增加活动角度5°~10°/日。术后2周膝关节被动屈曲角度超过90°[2]。使用下肢持续被动活动机应以患者能够承受为度,若出现伤口渗血、疼痛等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停止应用,并查找原因。

主动功能锻炼:术后麻醉清醒后即可鼓励患者进行主动功能锻炼。早期以维持膝关节功能位,抬高患肢,行“踝泵”、足趾屈伸运动、肌肉等长收缩等锻炼为主,以减轻肿胀、疼痛等。术后1周内指导患者逐渐加强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的等长收缩、“踝泵”、足趾屈伸运动的程度及强度。同时开始进行仰卧位直腿抬高运动和膝关节主动伸直训练。术后2周后患者膝关节被动屈曲达到90°以上后,即可行患肢床旁主动屈伸训练。术后3~4周可以进行股四头肌阻抗肌力训练,巩固以往训练效果,并可以逐渐进行患肢力量训练及增加耐力的训练[3]。

结 果

本组35例患者出院时手术伤口均一期愈合。均未出现内固定物松动与断裂、骨折不愈合、废用性骨质疏松等并发症。其中30例(85.7%)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主动屈膝在95°以上,返回原来工作,效果为优;3例主动屈膝在70°~90°,上楼、爬山时疼痛,但能从事原来工作,效果为良;2例(5.7%)主动屈膝40°~60°,屈膝时疼痛,不能从事原来工作,效果为差。

讨 论

早期主动康复训练的作用:膝关节受到外伤后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及滑膜受到损害,如果关节制动时间过久就会出现骨骼肌肌腹缩短、关节周围疏松结缔组织转变为致密结缔组织导致关节僵硬同时出现肌肉萎缩、废用性骨质疏松等。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及淋巴液回流、减少关节内滑膜肿胀及关节外软组织的粘连、挛缩、减少骨质疏松等[4]。因此,在术后早期即要制定康复训练,同时积极教育患者树立早期康复训练的意识及信心,从而使患者在思想上接受并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早期被动康复训练的作用:CPM可以增加关节软骨的营养与代谢,加速关节软骨和关节周围组织如肌腱、韧带的修复,促进软骨损伤的自身修复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较为理想的方法。

物理疗法的作用:手术切口间断冰敷可以减轻术后切口局部充血或出血,减轻疼痛等。红外线烤灯照射等热疗可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速度加快,促进肿胀的消退,也可降低痛觉神经兴奋性,加速致痛物质排出和炎性渗出物吸收,减轻疼痛。

早期功能锻炼是膝关节周围骨折病人术后功能恢复的关键。康复护理的过程中应主动锻炼和被动锻炼相结合,同时应做好心理护理。在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康复训练指导的过程中应注意安全,反复询问患者的感觉,根据患者的反应调整康复训练强度。康复训练应持之以恒,告知患者应坚持长期康复训练,以强化康复效果。同时也要重视健侧及整体身体素质的提高,以减轻健侧的负担,避免对健侧造成不必要的劳损,同时也可提高整个机体的循环代谢水平。

参考文献

1 曾和香,贺美华.早期康复护理对膝部骨折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7,23(1):2-3.

2 姚静,魏丛秀.CPM活动器在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应用的护理[J].当代护士,2007,23(1):26-27.

骨折术后康复疗法范文4

【关键词】长骨;骨不连;外科治疗

骨折不愈合。一旦发生骨不连,就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不便,既会延长患者康复时间,又会增加患者及其家庭的精神与经济负担。因此,在临床上必须高度重视骨不连的症状并需要积极探索治疗骨不连的有效方法。目前,治疗骨不连最常见的方法是给患者行外科手术。本文笔者结合临床实际经验,对长骨骨折术后骨不连外科治疗取得的进展进行了阐述,以供参考。

1骨不连类型及病因

1.1骨不连类型

骨不连在临床上一般可分成五大类型:①肥大性骨不连。②营养不良性骨不连。③萎缩性骨不连。④感染性骨不连。⑤假关节形成。

1.2骨不连病因

骨不连的病因主要有全身因素和局部因素两种情况。全身因素包括,严重缺乏营养,患有肿瘤以及伴有其他慢性疾病。局部因素主要有:患者骨折端的部位不能保留正常的血供;患者断端之间的接触不良;内固定不够稳定;在术前以及术中没有及时保护好患者的软组织;发生慢性感染;功能康复锻炼的方法不恰当。

2骨不连外科手术治疗研究

2.1锁定钢板疗法

锁定钢板属于一种新型的接骨板内固定疗法。在临床上具有多个优点:可以依据接骨板的形状进行外形设计,并与螺钉成角可形成一个稳定的系统,且螺钉不容易松动;锁定螺钉可以抵抗屈曲与旋转的外力,可防止压力从接骨板传递到骨,也可避免接骨板下的骨质疏松;不需要对接骨板给予比较精确之折弯塑型;对患者的骨外膜的损伤比较小,与微创的原则一致;可以刺激患者骨痂的生长:对中老年病人及由于长期骨不连至骨质疏松的骨质优势明显;此外钢板比较薄,桡神经能够骑跨钢板;与患者的机体组织相容性比较好;操作方便、固定比较牢靠、对患者的创伤比较小、治愈率比较高。正由于上述优点,锁定钢板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尹新生[1]运用锁定钢板方法治疗13例肱骨干骨折骨不连的患者,平均随访13个月,12例患者骨性得到有效愈合,1例患者没有愈合。

2.2交锁髓内钉疗法

交锁髓内钉疗法固定比较牢靠,控制骨折缩短与成角比较有效,可以比较好地克服偏心固定所导致的应力遮挡效应,也可以提供促进骨折愈合所需要的应力,并可以刺激骨痂的快速生长。刘云华[2]运用逆行交锁髓内钉疗法治疗23例股骨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2例患者失效,平均随访23个月,21例有效治愈。邓海源等[3]运交锁髓内钉疗法治疗12例胫骨骨折骨不连的患者,平均随访15个月,12例患者内固定稳定,没有松动与断裂,所有患者的骨折都达到了骨性愈合的标准。

2.3外固定支架疗法

外固定支架疗法在临床已经证实,具有操作简便,创伤比较小,对骨折端断没有影响,可以有效保护机体的软组织,特别比较适合感染性的骨不连,固定牢靠应力分布比较均匀,不需要行二次手术等优点。不过,此疗法在临床上也会发生一些并发症,比如钉孔发生感染以及会损伤患者的血管神经等。这些并发症可以通过强化术后的管理与护理、进行必要的治疗则能够降低发生率或者有效避免。刘俊雄等[4]采用外固定支架的方法对l0例肱骨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进行治疗,对此10例患者平均随访l2个月,全部患者的骨不连得到骨性愈合。

2.4植骨疗法

植骨疗法治疗骨不连目前已经证实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方法。关于植骨有效治疗骨不连的机制,许多学者认为主要是由于以下三种作用:一是骨传导的作用。二是骨生成的作用。三是骨诱导作用。植骨的材料比较特殊,主要来自于自体骨以及人工骨等。自体骨成骨的效果最好,在目前的临床上得到了普遍应用。人工骨的生物相容性以及生物可降解性均比较好,可以较好地促进新骨细胞在机体内的生成,应用前景比较广阔。张勇等[5]采用植骨方法治疗37例骨不连患者,对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38个月,37例患者全部达到了骨性连接。于海泉等[6]运用植骨方法治疗32例下肢长管状骨骨不连患者,对所有患者平均随访22个月,全部患者骨折均愈合。

2.5联合应用

由于骨不连的类型比较多以及损伤部位比较复杂,在临床实际中仅仅运用单一的外科手术疗法是难以获得比较好的临床效果。有许多学者报道,采用联合外科手术的疗法,治疗不同部位的骨不连,可以取得比较好的临床效果。王浩杰等[7]采用自体髂骨骨板螺钉内固定加外固定架疗法治疗18例肱骨萎缩性骨不连患者,平均随访一段时间,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患肢功能恢复比较好,没有桡神经损伤以及针孔感染。尹海磊等[8]使用髂骨瓣钢板内植骨有限内固定置入结合外固定支架方法治疗13例肱骨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对所有患者平均随访38个月,患者原骨不连处全部在术后6—10个月以内完全得到愈合。

参考文献

[1] 尹新生.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骨不连[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9,24(5):463-464.

[2] 刘云华.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1/3骨折术后骨不连[J].中国临床研究,2010,23(2):128-129.

[3] 邓海源,张生,王春伟.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骨不连的临床体会[J].青海医药杂志,2011,41(6):28-29.

[4] 刘俊雄,苏秀君.外固定支架治疗肱骨骨折术后骨不连[J].骨科,2011,2(3):143-144.

[5] 张勇,张善地,肖珍云.普通骨加松质微粒骨髓骨植骨治疗骨不连[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2(2):145-147.

[6] 于海泉,冯文岭,田玉良,等.滑槽植骨自体骨髓移植治疗下肢长管状骨骨不连[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8):685-687.

[7] 王浩杰,索鹏,陈坚,等.自体髂骨骨板螺钉内固定加外固定架治疗肱骨萎缩l生骨不连[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9,24(2):133-134.

[8] 尹海磊,蔡锦方,刘立峰,等.髂骨瓣钢板内植骨有限内固定置入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肱骨骨折术后骨不连[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4):714-717.

骨折术后康复疗法范文5

【关键词】骨折;中医护理干预

一、基本资料

我科126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76例,女56例;年龄2-76岁,平均年龄39岁;上肢骨折21例,下肢骨折28例,骨盆骨折2例,单纯合并多处骨折12例,多发性粉碎性骨折63例。住院时间14-60天,平均37天。所有骨折经过复位固定手术,全部病例痊愈出院。

二、护理干预

2.1心理护理:患者突然受伤造成骨折,剧烈疼痛和肢体功能障碍,易产生紧张和恐惧心理,担心手术效果,惧怕残废。心理因素的积极与是将直接影响患者术后骨折的愈合。护理人员应该稳定病人的情绪,耐心倾听病人的需求,并且给予满足,多与他们沟通、尊重和关心他们,给予精神安慰,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另外,还需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消除病人的后顾之忧.生活上要照顾周到,和蔼可亲,关心体贴,细致入微,还应该注意到病人的心理状态,多做些心理辅导,尽量减轻病人的压力,帮助治疗。

2.2饮食护理:骨折病人一般病程较长,骨折后由于伤后气血失和,骨折组织的修复需要充足的营养,中医素有“食治胜于药治,药补不如食补”之说,所以疾病的调护重在饮食的调护。在饮食调护过程中,应根据三因制宜原则,通过八纲辩证,采用不同的调护方式选择气味相宜的食物予以调养,使气血旺盛,四肢百骸筋骨皮毛得以濡养。中医认为肾藏精、主骨、生髓,骨的生长、修复均依赖肾精滋养和肾阳推动。故以补肾的食物为主,用枸杞、桃仁、肉桂等煮粥、炖鳖。气血虚加入适量黄芪、当归以调补气血。对肿阴虚以养肝滋水涵木为主,可进食山药、党参炖鸡或猪肚汤。另外注意患者脾胃功能强弱,在不影响病情的基础上,尊重病人的饮食习惯及嗜好,灵活运用,以强筋壮骨,补充气血而促进骨折愈合。

2.3合并症的护理:术后患者因短期不能下床,生活不能自理,护理人员除做好一般护理预防压疮外,还需要注意观察患肢末梢血运,足背动脉搏动、皮肤温度、感觉、运动、疼痛等情况,注意有无神经损伤,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老年人还应防止坠积性肺炎,防止泌尿系感染以及防止应激性溃疡等。同时注意原有疾病的护理,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2.4辅助疗法的护理:在康复锻炼同时,中西医结合用药活血化瘀,另对部分患者配合红外线照射、热水浸浴、低频磁场、低中频电流刺激等理疗方法,结合针灸、推拿等传统治疗,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和代谢,有利于血肿吸收和骨痂形成。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康复锻炼相辅相成,能达到筋骨并重,促进骨折愈合和康复的目的。

2.5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早期正确的功能锻炼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手术达到预期的效果。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做好健康教育工作,说明早期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向患者及家属传授必要的康复知识和技术,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阶段性目标,随着近期目标的实现,增强其积极性,将“替代护理”为“自我护理”。另外功能锻炼也是中医疗法的治疗手段,对骨折术后恢复尤为重要。应根据现有功能水平及组织情况决定。从少至多,从易到难,以静止姿势的静力练习到运动中的练习,室内和室外相结合的原则。

三、小结

骨折除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外,良好的康复护理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的重要保证,术后护理关系着手术治疗效果的成败。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骨折患者时,不仅需要观察患者的躯体征象,同时指导患者根据病情辩证用餐,做好心理护理、合并症的护理、辅助疗法的护理及功能锻炼。本组126例患者经过随访,功能恢复较好,无功能障碍,减少了致残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骨折术后康复疗法范文6

[关键词]手术治疗; 小儿陈旧性肱骨髁上骨折; 体会

[中图分类号] R7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9-050-01

1前言

小儿陈旧性肱骨髁上骨折是5~12岁儿童常见病之一,因骨折后期多发肘内翻畸形,治疗后期常易导致关节活动受影响,手法复位或者手术治疗各有优缺点[1]。我院自2009年 1月至 2009年 6月共收治小儿陈旧性肱骨髁上骨折患者43例,均采用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2临床资料

2.1 一般资料本组共43例。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5-12岁,平均 7.63岁,43例患者中:伸直型12例,屈曲型6例;开放性15例,闭合性10例。

2.2 方法43例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即切开复位,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或全身麻醉,取平卧位,患肢置于胸前,上止血带,取后正中切口,解剖游离尺神经并加以保护[2]。肱三头肌肌腱“V”形切开,由浅入深清除骨痂,找到骨折断端与骨痂分界线,前方及鹰嘴部尽量不剥离,以减少术后粘连。直视下复位,伸直型,牵拉前臂屈肘,将骨折远近端对合,利用骨折杠杆作用推送骨折远端,同时向后牵拉骨折近端。对屈曲型骨折,以相反的方法复位。术后1周内主要进行手指和腕关节的伸屈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利于消肿。由于内固定牢固,骨折处比较稳定,外固定时间一般为7~10天。因此术后1周后即去除外固定,开始肘关节功能康复锻炼,练习方法同手法复位的晚期,同时在拆线后使用中药熏洗[3]。

2.3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表示,同期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3结果

3.1 本组病例就诊后24 h内即明确诊断者40例(93.02%),就诊后2~4 d内明确诊断者3例(6.98%)。

3.243例小儿陈旧性肱骨髁上骨折患者经过手术治疗之后,显效42例(97.67%),有效38例(88.37%),无效5例(11.63%),总有效率88.37%。

4讨论

4.1有效的38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无延迟愈合或不愈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6-11周,平均 8.2周,无发生皮肤软组织感染、坏死。可见手术治疗小儿陈旧性肱骨髁上骨折效果良好。术后石膏托外固定,于屈肘95~120°中立位,手术反应消退后即做手指屈伸活动,术后4~6周去除内外固定,逐步行肘关节屈伸及前臂旋转活动,利于松解肘部黏连,恢复关节功能。

4.2肱骨髁上骨折多发于儿童,因肱骨下端较扁薄,骨质脆弱易发生骨折。陈旧性肱骨髁上骨折同新鲜骨折的不同点,是有一个折骨破坏过程,其他方法基本相同。小儿陈旧性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原则是:复位、固定、功能锻炼,手术复位和固定只是为骨折的康复建立了前提条件。关节在固定四周左右常会引起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粘连,从而导致关节僵硬、活动受限。一般来说骨折后手术及住院的治疗时间只占整个治疗过程的2/3,功能的恢复还要经过在医生指导下的、渐进的、科学的功能锻炼才能达到。患者刚去掉内固定不久,是功能锻炼的最佳时期,应该马上开始针对肘关节的功能锻炼。肘关节的正常功能有两个:肘关节的屈伸和前臂的旋前、旋后。可以让患者多做一下这两方面的关节活动,尽量保证每天3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正常情况下2个月后可康复。我院康复医学科专门从事骨折术后的康复治疗工作,对骨折患者的早期、中期、后期分别采用康复功能训练指导、运动疗法、关节松动术、推拿按摩、针灸疗法、理疗等方法帮助患者尽早康复[4]。

4.3临床上,小儿陈旧性肱骨髁上骨折以伸直型较为多见,患儿大多是因为间接暴力引起。如跌倒时肘关节呈半屈状,手掌着地,地面的反作用力经前臂传到肱骨下端,导致髁上部伸直型骨折。如果骨折处近侧端,常损伤肱前肌,压迫或损伤正中神经和肱动脉,造成前臂缺血性肌挛缩;如果骨折处远侧端向侧方移位,则可挫伤桡神经和尺神经。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比较少见,它是跌倒时肘关节屈曲,肘后部着地,外力自下而上,尺骨鹰嘴直接撞击肱骨下端导致髁上部屈曲型骨折,很少合并血管和神经损伤[5]。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裘法祖. 黄家驷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11-256.

[2] 邱贵兴,戴戎. 骨科手术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8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