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影产业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影产业现状范文1
中图分类号:J9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11-0104-01
随着微博等信息分享平台的兴起,在网络上分享自制短剧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出于个性化的需求,人们逐渐开始不再满足于大荧幕与大制作所带来的感官体验,而是向具有个性化订制特征的“微”事物表露出兴趣,这标志着新时代媒体环境中,“微”时代的到来。
一、微电影发展现状
(一)现状分析。微电影从兴起到大热,其发展时间较短,然而其影响力却日益扩大。胡戈在2006年,对电影《无极》进行重新剪辑,创作出《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这一网络短剧。可以看作是微电影的雏形。而由吴彦祖所主演的广告《一触即发》,则是真正意义上,可以以微电影命名与定义的影片。其具有时间短、真人拍摄、情节与人物设置简单等微电影特征。由于微电影的制作周期短,资金投入少,情节简单容易掌控,具有亲民的特质,使得一些专业或业余影视爱好者,自己开始拍摄电影,并将所拍摄好的影片向网络上传。依托网络的强大传播效果,使得微电影这一艺术形式得以广泛流行。也令一些专业人士产生了兴趣,参与到微电影拍摄中,从而使得微电影拍摄呈现组织化与专业化特点。
(二)趋势分析。微电影的自身性质,决定了其内容的局限性。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完整的讲述一个较为复杂的故事。从而失去了影院上映的机会,无法如同电影一般获得巨额收益。另外,如今的微电影为了盈利,只能采取广告植入的方式。在短期来看虽然能够支撑起微电影的生存与发展,然而大量的广告植入,会使观众逐渐失去对微电影的兴趣与期待,从而降低微电影的影响力,得不偿失。
除此之外,微电影的拍摄还缺乏专业技术,许多微电影制作者,虽然有良好的创意与剧本,然而其拍摄设备与摄影水平、后期处理水平有限,无法为观众呈现出高品质的视觉体验。因此,为了微电影事业能够获得长足发展,所以迫切的需要引入专业技术与设备。另外,要强化品牌意识。微电影制作以品牌的形式呈现则会使该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通过品牌信誉的积攒,能够使观众忠诚度提高,从而坐拥微电影的受众群体,为微电影的发展提供保障。而微电影发展的另外一项重要趋势,就是商业化。传统影视剧中,广告植入的形式多为硬性置入,使得观众对广告反感并产生不满的情绪。而微电影时代的广告植入,多为软性广告。将广告信息与微电影剧情有机结合,在吸引观众兴趣的同时,也起到广告宣传的效果。
二、微电影产业化路径分析
(一)自身定位。微电影的自身定位,从兴起以来一直没有得到明确。由于微电影近年来与商业广告的合作频繁,导致一部分人认为微电影属于广告的加长版。而微电影制作与爱好者则认为,微电影,顾名思义,应该是一种微缩版的电影。由于在微电影中保持剧情与广告置入的平衡极为困难,使得广告植入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微电影。而一旦微电影这一艺术形式,在大量广告植入下流失了观众,则其暂时性的商业收益都无法获得,所以未来微电影的发展,应当以电影艺术作为自身定位,这样才能不伤根本。
(二)内容创新。微电影之所以兴起,就是因为这一艺术形式能够承载人们大量的创意。因此,内容与形式的创新,是微电影吸引观众的重要因素。随着微电影发展的规模不断扩大,微电影种类的日渐齐全,但在剧本创意方面却陷入停滞状态。而商业化的批量生产,更局限了微电影制作者的创新思维与创新热情。所以未来微电影的发展方向,应该逐渐转向剧本内容的创新与完善,以及拍摄形式的多样化,从生活中挖掘出具有独特性的人物和事件,提高微电影的艺术价值。
(三)产业链条。为了提高微电影的制作效率,拓展微电影的创收渠道,可以从微电影制作过程以及衍生的相关产品两个角度出发,形成全产业链条,使得微单影制作能够带动整个产业链条上的各个环节获利,从而建立良性的市场运行机制,既能提高微电影的质量,又能提高收益。
三、总结
微电影是一种电影的微缩版,不同于过去的DV短篇,它试图通过有限的时间,将故事完整的讲述出来。目前,微电影还处于萌生与发展的状态,其未来能够发展到何种地步,值得人们期待。本文通过对微电影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微电影未来的产业化发展路径进行探讨,为微电影制作者提供借鉴与思路。
参考文献:
[1]王利平.微电影产业化的路径分析[J].中国电影市场,2014,35(1):20-22.
[2]史兴庆.微电影的产业化探析[J].传媒,2014,11(08):
电影产业现状范文2
一、中国电视剧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整体发展迅速
中国是当今世界电视剧生产和消费大国,1980年进入市场导入阶段,1990年进入高速成长期,21世纪之后我国电视人口覆盖率以每年0.3%-0.5%的速度增长。自2007年来,全国获批发行的国产电视剧,不论是部数还是集数都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但是2007年-2009年呈现下降趋势,2010年又出现回升。
2009年我国电视剧销售收入达21亿元,比2008年的16亿元增长了31.25%,可见,电视剧在文化产业中的比重虽小,但是发展异常迅速。
(二)产业链初步完善
经过三十多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国电视剧产业市场化不断完善,产业链各个阶段的职能也不断清晰,虽然较美、韩等电视剧产业发达的国家仍有差距,但已经相对完备,形成了包括投资、制作、交易、播出和广告经营五大环节在内的电视剧产业,此产业链涉及的群体就包括了电视剧制作、电视剧购买方、电视剧播出方、观众、广告商等。
电视剧产业链的不断完善,也带动了其延伸产业的发展,如旅游业,由于受众群体比较广,一般大型的电视剧除了受到观众的喜爱以外,还会带动相关拍摄景点的发展,像《三国演义》、《汉武大帝》、《仙剑奇侠传》、《神探狄仁杰》等电视剧的拍摄地——无锡影视基地、横店影视城等,都在剧集的热播后迎来游客高峰,这些基地集影视摄制与观光旅游为一身,让游客既可深度体验影视拍摄,又能享受度假休闲乐趣。此外,电视剧的发展还影响了建筑装饰、服装首饰、音像书籍等一系列其他下沿产业的发展,它们的发展和壮大也是我国电视剧产业链进一步完善的有力证明。
(三)供求关系不均衡
由于市场不完善等原因,我国电视剧产业的供求不均衡现象严重,据统计,2005年我国共制作生产电视剧514部12451集,但播出、发行总量为445部11007集,分别总制作量的86.6%和88.4%;2006年共生产电视剧13840集,但有将近7000集没有平台进行播放;2007年也只有将近一半的电视剧有平台进行播出。随着近两年电视剧产量的减少和国产电视剧需求量的增加,这一现象虽然有所缓解,但供大于求的现象依然严重。
另外,从电视出现开始,电视人口覆盖率就不断增长,进入21世纪后还保持0.35%-0.55%的增长率,到2009年,电视人口覆盖率增长到97.23%;而电视台个数近几年一直呈现一个下降的趋势,2002年,电视台个数为368个,到2009年下降为277个,这说明市场对电视剧需求在逐渐减少,同时对质量的要求在不断提高[1]。
二、电视剧产业的经济影响
一般来说,电视剧产业推动经济发展的方式分通过直接和间接两种,直接的方式是电视剧产业通过自己的发展直接为国民经济做出贡献,间接的方式是电视剧产业通过自身的宣传带动效应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
(一)直接影响
随着人们对文化产品需求的增加,电视剧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快,电视剧在经济中的比重将越来越大,对经济的直接贡献也会越来越多。首先,电视剧产业对经济的直接影响表现在GDP方面。当前电视剧产业的发展速度远超过经济的发展速度,在GDP中比重越来越来大,在经济发展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其次,电视剧产业对经济的直接影响表现在促进就业方面,作为第三产业,电视剧产业对人力的需求比较大,这其中包括了各类专业的演艺人员、电视剧制作人员、电视剧拍摄人员以及电视台工作人员,因此创造了一系列的就业机会;再次,电视剧产业对经济的直接影响还表现在对资源的需求方面,电视剧产业作为一种文化产业,对资源的消耗非常小,其发展主要是依靠创意和技术创新,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节约资源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间接影响
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电视剧产业对经济的影响还体现在对其他产业的促进方面,这些产业既包括旅游、服装以及其他电视剧具有宣传效应的产业,还包括书籍出版、游戏等外延产业。
1、旅游业
任何电视剧的拍摄都必须要有一个场景,这些场景不管是人工的还是自然的,现代和还是古旧的,都会因为电视剧的传播而得到宣传。不难想象,一旦某部电视剧热播,观众受到剧集影响想去剧情所在的场景中亲身体验,就会带来相关景点的旅游热潮。另外,电视剧的拍摄,还会带来旅游景点的开发,很多人工搭建的电视剧拍摄场景,后来都成为了旅游景点,而很多没有开发的风景,也会因为电视剧的宣传成为旅游热点。
从我国旅游业近几年发展来看,国内旅游人数从2005年的12.12亿人次增长到2009年的19.02亿人次;入境旅游人数从2005年的12029.23万人次增长到2007年的13187.33万人次,2008年和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一数据出现下滑,2009年仅为12647.59万人次;国际旅游收入2005年为292.96亿美元,2007年为419.19亿美元,2009年下降到396.75亿美元;国内旅游收入2005年为5285.86亿元,2009年增长到10183.69亿元。
近些年电影的迅速发展对宣传中华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电视业则主要集中在对国内观众的宣传上,在国际上宣传效应尚不够明显,但是随着电视剧出口的增加,其宣传效应也势必增强。
2、服饰业
电影产业现状范文3
>> 中国电影与市场营销 中国电影营销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中国电影市场现状与未来展望 探讨中国电影市场营销团队专业化 中国电影市场的整合营销 2009-2010年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与现状 浅析中国电影市场与票房 中国电影营销道路探讨 浅析中国电影营销 中国电影产业现状与未来 中国电影 全球市场 中国电影市场特点分析 云蒸霞蔚的中国电影市场 中国电影现状分析 “中国梦”与中国电影 就中国电影市场论艺术电影生存现状 与中国电影 中国电影低谷与转折 与中国电影 中国电影与“戛纳品位”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③⑦《英雄》,《南方周末》,2002年12月19日。
④邵培仁:《媒介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65页。
⑤《张伟平:与张艺谋是“背靠背”的兄弟》,《深圳都市报》,2006年11月2日。
⑥《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第254页。
[参考文献]
[1] 李道新.消费逻辑的建立与贺岁电影的进路[J].影视艺术,2005(08).
[2] 玉雪石.冯小刚:中国电影导演中的“另类”[J].影视艺术,2001(03).
[3] 李春利.贺岁片:专家说短长[N].光明日报(京),1999-02-04.
[4] 陈尚荣.在商业和艺术之间游走――论冯小刚[J].影视艺术,2005(07).
[5] 朱墨,陈静雅,等.多媒体互动条件下的大学生电影消费调查分析报告――第13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调查问卷[J].影视艺术,2006(12).
[6] 唐榕.中国电影产业改革脉络及发展状况――电影产业化问题系列思考之二[J].影视艺术,2006(11).
[7] 王一川.中国大陆类型片的本土特征――以冯小刚贺岁片为个案[J].影视艺术,2006(10).
[8] 韩鸿.参与式观看――电视剧营销方式的创新[J].影视艺术,2006(10).
[9] 王韵.2005年贺岁片市场分析[J].影视艺术,2005(01).
[10] 詹庆生.营销视野中的中国电影[J].影视艺术,2005(05).
电影产业现状范文4
【摘要】文章结合近几年来我国票房收入的状况来分析我国电影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通过分析,提出要提高中国电影产业的竞争力,就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通过深化改革,建立起充满生机活力的电影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起完善的电影市场体系,从而推动我国电影业的发展壮大。
【关键词】票房收入;电影产业;竞争力
电影业是大电影产业,电影经济是大电影经济,电影产业作为文化主体产业之一,电影是整个文化工业的创意核心。它为明星经济、唱片产业、广告业、演艺业、服务业等提供内容资源和经济动力,如何构建大电影产业观、如何培育和健全电影市场、如何提高电影产业的市场竞争力,这一点,不仅对于我国电影业,而且对于中国整个媒介产业、文化产业的转型、整合和发展都可以带来冲击。本文拟从票房收入来分析我国电影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一、我国电影产业竞争力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电影产业近几年来的票房收入状况
2003年我国票房收入10.5亿元左右。2003年,国产影片总票房已首次超过了进口影片的票房,把全国的前十名国产影片与进口片的前十名相比较,国产片票房超出进口片2100多万元。中国电影产业的总收入在2004年达到了36亿元,在这36亿人民币的总收入中,只有15亿元是电影票房收入。2005年底,电影局公布的2005年中国电影数据,中国电影产业总收入达到48亿元,票房收入为20亿——绝对数字增长了三分之一,票房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原地踏步。迄今全国已发展37条院线,加入院线的影院达1300多家,拥有的银幕超过2500块。
(二)以票房收入为例分析我国电影产业的竞争力
我国电影产业总体竞争力不强。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出,2005年的中国电影市场肯定更加让人乐观。当然,票房水平与韩国相比,与我国的人口规模相比,仍然令人相当悲观。2003年以前,内地电影市场的盈利的比例60%来自好莱坞大片,30%来自香港电影,仅有10%来自国产电影。随着电影产业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入,2004年、2005年国产电影继续取得了良好的票房成绩。除少数几部国产影片以外,多数国产影片的市场现状仍然是惨淡经营,能够上千万票房的影片屈指可数。应该说,200部国产电影的票房收入难以超越20部进口影片的票房收入。190多部的国产电影的票房收入不如4~5部国产大片的收入,这种严重的市场不平衡,一方面说明中国国产电影的制作与营销观念、水平、能力的不平衡,也说明中国电影产业国际竞争力不强,这对于中国电影市场的全面繁荣,仍然相当不利。
中国电影产业国际竞争力不强在于电影本身——电影市场产品仍然不够丰富。电影的题材范围比较狭窄,类型也比较单一,武侠、爱情占据了商业电影的绝大多数。具有市场影响力的电影导演、明星、制片人等仍然严重匮乏。导致中国电影产业活跃程度不足,市场规模也难以扩大。面向市场、面向群众的多样化电影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英雄》《七剑》《十面埋伏》等影片都以其充足的商业元素和娱乐元素受到青睐,丰富的想象力、强大的高科技手段和明星化阵容使得它们创造了一个个骄人的票房业绩。国产电影的海外竞争力不断增强。从上面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国产电影在海外的票房收入是逐年上升,而且幅度挺大。这些海外票房成绩客观上提升了国产影片的海外影响力,有助于提高国产影片海外发行的议价能力,也有利于增加海外发行合作模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二、我国电影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面临的挑战
入世给中国电影业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形成了巨大的冲击。这不仅指在设备等硬件方面,更多的还在“软件”——电影从业人员素质、电影的管理机制、全国电影市场的宏观规划和电影产业的营销等方面。近年来,国内生产了一批优秀影片,体现了与国际接轨的尝试,在国际电影节上享有较高的声誉。但国产电影的总体现状却不容乐观,据业内人士估计,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每年仅有10%~20%的影片盈利,约一半亏损,而这一阴影至今仍未有散去的迹象,一大批影片由于缺乏吸引观众的手段而难觅“知音”;另外,由于资金短缺,一些年生产能力可以达到30部影片的制片厂,一年才拍摄
七、八部影片,而且其中仅一两部是自己投资拍摄,其余则靠社会投资才得以完成;已有的片子在市场上资金难以回收,又没有新的资金来源,于是就少投产,进而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与此同时,引进的外国大片近年来又不断地冲击着中国电影市场。总之,国产电影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二)面临的机遇
从经济基础上看:由于中国的社会经济水平相对较低,因而电影的生产和管理成本远远低于西方电影,这种低成本生产和流通作为发展中国电影产业一种积极的经济策略。从文化上看:全球化环境下东方文化提供了一种参照性的“还乡”意义从而逐渐被西方人关注,中国电影因而具有一定的文化优势;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澳门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华语地区,日本、韩国等亚洲其他泛华文化地区,以及世界
各国的华人群落等则构成了一个具有共同性的接受中国电影的文化交流空间,中国电影具有市场潜力的优势。从西方电影来看:近年来由于片面地走上数字虚拟化、大制作、单纯追求商业价值最大化的道路,电影的人文意味和社会公益品质都明显下降,为其他国家电影文化的乘虚而入带来了契机,中国电影也具备了时机优势。
从政策方面看:为进一步吸纳外资,2004年11月广电总局和商业部联合了《电影企业经营资格准入暂行规定》(43号令)和《中外合资、合作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企业管理规定》(44号令)两个文件,由此不难预测,今后势必将有更多的国际资本被引进来参与影视合资制作(包括由外资合股的电影院线组建),文化开放的空间势必越来越大,这就为中国电影产业在全球化市场上的主体性拓展带来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三、对提升我国电影产业竞争力的几点思考
(一)积极培育和发展一个成熟的电影市场
国家应该制定一系列完善的电影法规、政策来保证电影市场健康有序地发展,提供进入电影产业的优惠条件和激励机制,规范电影市场,促进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政府主管部门应当更多地在法制框架内管理电影,多些宏观调控、少些具体干预,通过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遵循市场规律和电影规律,加快体制机制改革,重塑市场主体从而提高电影产业的市场竞争能力;采取多种措施,培养、选拔和使用一批适应世界电影艺术、电影市场需要的创作人才、管理人才、经营人才和研究人才,克服中国电影人才老化的瓶颈,推动中国电影人力资源的整体升级。鼓励电影产业的竞争性和多样化,努力培育几个具有先进的制作生产能力、完善的发行放映网络以及较强的后电影产品开发经营能力的现代电影企业集团,以使它们在市场上相互竞争,形成较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以激活整个电影市场,从而使电影业成为系统的文化产业。
(二)高度重视消费主体和消费客体的作用
要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善于从蓬勃发展的社会实践中发现创作的主题,从平凡的社会生活中挖掘深刻的思想内涵,从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中明确创作的方向,努力创作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优秀作品,特别是要高度重视少年儿童和农村题材作品的创作,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中国电影的繁荣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要做到以消费者为中心,不断改变影院的硬件和软件条件,提高服务设施和服务态度,如建立综合性影院和多元化、多层次的票价系统。
(三)不断加快电影产业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要利用电影产业其他产业之间都有着密切的千丝万缕的关系,以资本为纽带,为电影业的多元化经营开拓思路,打造真正意义上的大电影产业——不仅要开放电影产业,而且还开放媒介产业,以发展数字电视、新媒体为突破口,促进以电影产品更新换代为核心的大媒介产业链条的纵向和横向整合,像时代华纳、迪斯尼一样,逐步形成跨领域、跨媒介、跨行业、跨地域的综合媒介集团。要走信息产业和娱乐产业相结合的道路,形成有商业价值的品牌,特别要和信息传媒产业中的网络部分紧密相联系,使中国电影保持高度的新闻性、文化性与时尚性,成为“新闻富矿”、“大众话题”、“社会时尚”、“娱乐先锋”。
(四)不断改革电影发行和放映市场
要打破电影生产、发行、放映业目前存在的脱节和对立状态,应该继续鼓励和支持电影业各个环节相互渗透、共同发展、形成制片与发行、放映利益共同体,逐步实现“影、视、录一体化,制作、发行、放映一条龙”的目标。不断推进院线改革,培育现代市场体系,强化中国电影的发行能力。政府应该逐渐有限度地向外资开放发行领域,改变进口影片的垄断发行方式,鼓励形成多元投资的以发行为中心的大型投资—制作—发行一条龙的电影企业或者媒介集团,提高中国电影海外市场发行和多媒体渠道扩展的能力和水平,提高中国电影产业链条中的“腰”的硬度。
(五)不断加强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
要积极创造和培育国内市场,扩充市场容量。要抓住国际社会渴望了解中国的历史机遇,扩大中国电影的海外宣传力度,开发海外电影市场,积极争取电影二级市场,包括复映市场、电视播映、音像制品和其他附属产品的开发,同时注意把握国内电影与国际电影竞争的新趋势。
参考文献
[1]巴里·利特曼.大电影产业.尹鸿等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祁述裕.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3]孙献韬,李多钰.中国电影百年[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4]孙安民.文化产业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5.
电影产业现状范文5
一、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一)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现状
1949年以来,中国电影完全按照计划经济模式发展,直到80年代后期,才开始适应经济发展要求,进行有限的产业化改革。2003年,我国电影体制改革的步伐加大,市场准入门槛也进一步降低,中国电影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国产电影开始向着文化产业的时代摸索前进。此后几年中,国产电影票房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国产大片层出不穷,提高了国产电影的市场竞争力。
2007年,国产电影加大走向世界的步伐,78部影片销售到47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发行收入总计202亿元人民币;先后在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俄罗斯、南非等33个国家和地区举办了68次中国电影展,展出国产影片605部次;29部电影在19个国际电影节上夺得49个奖项。国产影片的品种开始丰富,多元化的电影产品结构开始初见规模,开始有年轻导演的作品打入了“亿元票房俱乐部”。这一系列的变化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国电影的格局。
2013年我国城市影院观影人次总和已经超过6亿,城市影院观影人次已经连续4年同比增长超过30%。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电影票房收入将从2013年的31.3亿美元增至2018年的59亿美元,涨幅高达 88%。根据数太奇电影大数据平台2014年的数据,每年在影院观看12次及以上电影的观众占比最高,占到26.1%,其次是每年观看3次以及每年观看2次的,分别占14.2%和 12.7%。2014年中国电影票房市场维持高速度扩张态势,但是电影产业的发展在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还存在着问题。
(二)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的问题
1、融资具有局限性,产业内利益不平衡
股本融资是投资者认为电影业有利可图而出资制作电影,我国电影业主要以股本融资为主。投资者聘请可以为影片获取利润的电影创作和经营管理人员,负责监制、导演、发行影片。因此,投资者承担了大量的风险,为了减少自己的投资风险,在电影的制作过程中很难很好的兼顾艺术性和商业性。因此,这种融资方式有着较大的局限性。
我国电影体制中的制片、发行、放映往往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不平衡分配状态的收入关系,严重阻碍了电影企业的积极性,造成了电影市场的疲软。近些年,我国电影市场虽然发展速度较快,形式比较多元,但是我国的电影企业对市场的敏感度,电影制作的人员数量和素质都还比较稚嫩,还处于学习阶段,制片、发行和放映这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还是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
2、电影类型单调,质量良莠不齐
近几年,我国电影类型逐渐丰富,但电影题材还比较单一,引发关注的国产类型片稀少,离观众的需求和趣味相去甚远。电影创作中缺乏一些社会性题材类型片种,如科幻片、史诗片、音乐歌舞片、人物片等,中国类型片种类相对较少,除了古装武打片之外,并没有自己的类型品牌,题材、种类与表现手法的单一造成此类型片在市场上缺乏足够的竞争力。
我国电影在国外屡获大奖的影片艺术质量较高,但通常被视为导演的自说自话,不能捕获国内观众的心,市场竞争力极低;屡创票房奇迹的商业大片其创意与立意往往成为观众诟病的靶心,艺术质量让人不忍直视。我国电影创作正是在这种矛盾的两极间左右摇摆着前进。商业片虽然比较重视市场的需求,但大部分影片能够让观众满意的艺术质量却只剩下精美画面和宏大场面。如此下去,将无法培养起一个稳定的消费群体。
3、政策、法律环境有待完善
电影的市场交易是一种版权使用的交易,理应得到尊重与保护,但我国各种的盗版、盗播、盗用行为却屡禁不止,虽然政府已出台政策法规,效果却不尽人意。在各种新媒体中,由于技术的先进性,肆意盗播和免费下载电影,损害影片权利人利益的非法行为更是极为普遍。转变政府职能、建立真正有效的市场监管体系已迫在眉睫。
二、我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增强融资能力,引导优化电影产业结构
当前我国要增强电影产业投融资能力。加强政府对电影产业投资的扶持力度,政府投资是直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保证;提升电影产业资源配置的国际化程度,才能充分吸收国外发达国家在文化产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进而推动中国文化真正走向市场;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融资渠道社会化的资金融入机制。
通过深化改革市场经济体制,优化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的主导作用,来引导电影产业结构升级。产品效益最大化、成本最小化就得使制作、发行相连接,内容与渠道相结合,强化产品与市场的联结,有效地提高电影产业的投资产出比,均衡利益关系。
(二)提高影片质量,类型多元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深化发展,人们思想的多元化导致人们的精神需求的多样化。制作什么类型、什么题材的电影完全有人们的需求为主导。导演在制作高质量的艺术电影自话自说的同时,还要与普通大众的思想相融合,从一般中突出个性,在满足观众的需求同时表达自己的思想。
除了在思想需求上满足观众外,还要满足观众对不同类型电影需求的心理。尊重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是电影产业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根据不同的需求提供不同类型的产品。因此,电影产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要类型多元化,不能局限于几种商业性强的类型电影,忽略了对其他类型的需求。
(三)优化电影产业发展的政策、法律环境
促进电影产业的发展,就得集所有有利的力量为其所用。政府应该降低电影行业的准入标准,鼓励民营资本注入电影领域,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对一些社会效益比较高的影片给予一定的减免税,对资源充分的优化配置,促进电影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电影产业现状范文6
【关键词】电影版权;产业链;法律保护
以版权为核心和前提的交易模式逐渐成为趋势,版权在电影产业中的重要性也日益体现。它是电影产业得以良性循环和高速发展的基础。只有版权得到有力的保护和利用,后续的版权管理及销售与利用等各个环节(即产业链)得到充分促进,中国的电影产业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
一、 版权经济是电影产业的核心价值
根据国家广电总局公布的数字,2009年中国电影总票房收入达到62.06亿元人民币,国产电影贡献了其中的56.6%,电影产业总体收入超过了106.65亿元人民币[1]。在追求票房收入的今天,这些数字确实让人为中国的电影产业骄傲了一把。然而全世界电影大国和市场为数不多,因各国经济发展状况不同,票价高低也不一样,所以单纯的比较票房收入并无实际价值。衡量我国电影产业是否进步关键在于有电影票房及其他经济收入所共同构成的电影版权收入体系是否和电影产业发达的国家趋同[2]。
美国是当今世界电影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版权经营是美国电影公司的摇钱树,是规避公司财务风险的“安全阀”,因此美国的电影产业都是围绕着版权市场带动票房及其他相关业务的发展。2009年美国生产影片720部,国内票房收入145.2亿美元,国际票房收入378.6亿美元,电影及相关行业从业人员近40余万人。加之美国电影作品的版权保护现为75年,在保护期限内可不断创收、电影产品后续不断开发,使其版权链延伸至图书、玩具、服装、电视、广告、主题公园等多种业务领域。目前,美国电影版权产业的综合收益已经达到了1500亿美元规模,电影的出口创收更是超过汽车、航空等行业,位居前列。
仔细分析美国的电影版权产业的收益构成,会发现美国电影的国内票房收入是整个票房收入的27.7%,余下的72.3%是从国外市场获得的。更为重要的是,电影票房回收的版权收益只占据了整个电影版权收益的16.7%左右,其余的83.3%的收益都是通过图书、玩具、服装、电视、广告等多种业务领域回收的,即美国电影版权产业中票房收入只占整个电影版权收益的1/6左右。 而我们在2009年的电影票房收入却占据了整个电影产业整体收入的58.省略opyright.省略/cr_lxwm.htm, 2010年2月22日访问。
参考文献:
[1]马海燕.《2009年中国电影产量近五百部 票房收益超六十亿》[N/OL],中国网news.省略,2010年2月22日访问。
[2] 张宏.王沁沁.《电影版权经济的问题与机理分析》[J].当代电影.2009,(8):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