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地质勘察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地质勘察现状范文1
[中图分类号] F407.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1-115-1
在岩土工程建设过程中,地质勘察工作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开展地质勘察工作的时候,可以对工程所在地的地质条件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出工程所在地中存在的相关地质问题,通过科学、合理的分析与评价,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促进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1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的现状
1.1界面划分不科学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质勘察工作人员在实际勘察工作中,在界面划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科学性,如,不同岩土体与岩石风化的界面划分、不良地质的界面划分、软弱结构与地质构造的界面判定等工作,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标准执行,缺乏一定的实用性。
1.2取样不全面
在开展地质勘察工作的时候,在对岩土取样操作中,没有收集所有土样,致使缺少对一些土样的研究,如,残积岩、风化岩等。这样不全面的取样操作,致使取得的数据缺乏一定的科学性,无法保证后续工作的顺利开展。
1.3勘察人员素质不足
在开展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时候,一些勘察人员的素质能力还无法达到勘察工作的实际要求,对于一些复杂工程而言,这些勘察工作人员还无法快速、高效的完成工作,同时工作质量也无法得到保证。除此之外,在开展地质勘察工作的时候,一些勘察工作人员还无法独立完成相应的工作,同时也无法和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致使勘察工作无法得到全面的展开,阻碍了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2改进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的策略
2.1强化地质勘察测绘
在岩土工程中,地质勘察测绘工作非常重要,主要就是对工程所在地的地质、地形、地貌等条件进行勘察,方便施工的顺利进行,比如,勘察工程所在地是否存在塌陷、滑坡等地质问题,同时对岩石、软土地质的分布状态也要进行一定的了解。在完成相应的勘察工作之后,一定要将数据填写在图纸上。除此之外,一定要对岩土工程的地下水情况进行了解,将有关数据填写在图纸上。如图1所示。在完成相关工作之后,一定要对勘察地点进行素描取景或者拍照,保证勘察资料的完整。
2.2强化钻探技术
针对不同岩土地质情况选用适应的钻探技术,比如,在对地下水水位以上地层进行钻探的时候,通常采用的均是勺型钻锤击干法掏土钻进法,这种钻探技术的震动较大,比较适合浅层的钻探;又比如,冲击钻探法、双管单动钻进法等此类对地质影响较大的技术,一般均适合应用在普通地质勘察中。在某城市小区的建设中,其用地面积为6万平方米,建筑物高25米,设有一层地下室,土层分布为填土层、淤泥土层、粉质粘土、砂土、卵石土层、灰岩层,在开展钻探施工的时候,使用的就是冲击钻探法,取得了很好的施工效果。冲击钻探如图2所示。
2.3强化取样技术
在岩土工程中,取样是分析岩土性质与特点的主要工作,所以,一定要予以充分的重视,在进行岩土取样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地质情况展开。通常情况下,在开展取样工作的时候,尽可能选取一些微风化层与中风化层的土样,因为风化层的过渡特点,使其土样可以有效反映岩土的条件。同时,一定要精心保管好采集的土样,利用蜡封等处理措施,确保岩土样本的有效性。并且在每一份样本上都要注明标识,方便集体管理,最后,进行相关的试验分析。
3岩土工程地质勘察的发展趋势
随着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不断开展,其相应的技术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进步。但是,在今后的地质勘察工作中,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深入分析与研究。首先,在钻探方面,不仅要深入分析钻探技术的应用,还要加强对地质条件的分析,进而选用合理的钻探技术,并且不断完善相应的钻探技术,优化钻探环节。其次,在取样方面,一定要不断加强取样技术的规范性与标准性,实现取样的科学化与完整化。再次,在测试方面,一定要加强对测试技术的研究,使用一些先进参数,明确勘察数据。最后,在勘察方面,一定要加强技术的突破,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开创新的勘察技术,促进岩土工程的顺利进行。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发展与创新,有效提高地质勘察技术,促进岩土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4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在开展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时候,一定要加强先进技术与科技的运用,不断提高勘察技术,同时完善相关的勘察资料,保证岩土工程的顺利展开。
参考文献
[1]邢广锐.探析基础地质在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6).
地质勘察现状范文2
一、我国煤炭地质勘查技术现状
我国的煤炭地质勘查已经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在这一百五十年中,我国的煤炭地质工作者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并且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方法,再加上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我国现代的煤炭地质勘查技术有了新的进展。
(一)煤炭资源综合勘查技术
根据不同煤田地形地质的特点,合理选择钻探、测试、遥感、物探等技术手段,利用各种地质信息,然后分析煤层的规律和开采条件,这就是煤炭综合勘探技术体系。并且在勘探过程中利用煤田三维地震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勘探精度。工作的领域也得到了拓宽,以前不易勘探的沙漠、沼泽、复杂山区、水上等都可以进行勘探。钻探的设备也在不断地更新中,绳索取芯和金刚石钻进的技术也基本成熟,空气泡沫钻进、反控定向钻进和潜孔锤正反循环钻进等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再加上钻进参数系统的研制成功,使得我国的勘探技术步入国际领先地位。
(二)煤炭地质勘查信息化程度及“3S”技术普及度显著提高
在煤炭地质勘查的各个领域广泛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从采集野外数据到编制地质报告,基本实现了数字化和信息化,并能够提交电子版地质报告。依托GIS系统平台,建立全国煤炭地质工作程序数据库,全国煤炭资源信息系统也已初步建立。研发煤炭地质主流程信息系统工作已经起步。在煤炭和水资源、煤层气调查和煤矿区环境评价等领域广泛运用遥感技术,并形成了煤炭遥感技术体系。在进行煤田地质填图时运用高分辨率图像使地质填图的效率和精度大大提高。在研究高光谱技术和遥感信息快速提取技术中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二、我国煤炭地质勘查技术发展趋势
(一)促进煤炭资源综合勘查技术的持续发展
煤炭资源综合勘查技术的应用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相关部门要对我国沙漠地区、黄土地地区等的勘查技术进行科学的研究;其次,要积极探究我国东部地区的深部煤炭资源的勘察方式方法;第三,要加大对复杂地区的三围地震技术的研究,扩大三围地震技术的应用范围。
在我国煤炭资源的综合勘察中,电阻率法影像是电法的重点研究方向,电、核、声的成像是测井技术的难点。我国要在开展煤炭地质的智能化研究的同时,加强对多元地质信息的复合技术的研究,而且要建立科学的地质模型,这样不仅能够提高煤炭地质勘查的效率,而且能够整体提高地质勘查的研究程度。
(二)积极开展全国煤炭资源评价工作
煤炭开采技术是随着煤炭资源需求量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只有新的煤炭需要,才能够促进煤炭地质勘查技术的出现、发展和成熟,因此,应该加强对煤炭资源存储量的预测和评估。在实际的工作中,应该加强对我国煤炭分布评估方法的研究,积极开展煤炭资源评价工作,从而提升对我国煤炭资源的全方位了解,进而能够更好地利用这些资源。
(三)提升洁净煤技术
洁净煤技术是源自于国内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以及时代的发展需求,也是国内煤炭地质勘查的主要技术之一,在国外也是十分常见的。而且技术本身对煤炭地质情况分析需求比其他技术都要高,既包含液化用煤、气化用煤等一些技术,同时还注重技术本身融入液化用煤、气化用煤的技术研究,完整展现煤这种资源的构成,从而有效了解其物理化学反应情况,为资源开发利用奠定科学基础。
(四)加强研究煤矿开采的现代化和安全生产
首先,紧密结合煤田地质研究与煤矿开采,强化评价煤矿开采的地质条件;其次,对于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进行推广和完善,对资料处理和解释技术进行重点攻关,积极探讨岩石性地震勘查的新途径;第三,加快研制适合于矿井作业和实时处理的矿井物探仪器;第四,建立高产和高效矿井(工作面)地质条件预测评价系统,从而综合评价和量化预测矿井开采的地质条件;最后,对于瓦斯、地下水赋存的地质规律进行研究,充分把握煤和瓦斯突出、爆炸和煤矿水害的突发机理。
(五)X射线荧光技术普及
地质勘察现状范文3
关键词::煤田水文地质;勘查现状;建议
Abstract: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centur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the demand for energy grows considerably, but coalfield hydrogeological work did not cause enough attention. Coal mine water inrush water disaster of drought and water shortage,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 and geology to work serious lag i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oal industry needs. This paper describes China's major coal base, especially the first batch of national planning mining hydrogeological exploration situation, analyzed coal mining area hydrogeological problems appeared, and the geological work proposes, to ensure that China's coal industr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coalfield hydrogeology exploration situation; suggestions;
中图分类号:P641.5+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煤炭工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而煤田水文地质工作是煤炭资源勘探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保障。
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二, 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在我国一次性能源消费比例中, 煤炭占70% 以上。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近年来,煤炭勘探和开采进入高位运行。值此我国国民经济建设跨入“十二五” 规划期间, 对我国煤矿区水文地质现状及存在问题作一分析、总结, 并对其专业发展提出建议, 以便于进一步认识我国煤田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也有利于了解煤田水文地质工作的需求和发展方向。
一、我国主要煤炭基地水文地质勘查及供需水现状
1、神东煤炭基地
东胜矿区,包括内蒙东胜北部区和东胜南部区。规划生产能力6000万t/a , 矿区规划用水量23.25万m3/a。该区地处沙漠边缘, 丘陵地貌, 地下水资源贫乏, 生态环境脆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第二水文地质队和水文物测队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该区进行了水文地质普查, 现缺水5.0万m3/d。根据煤炭工业发展规划, 急需开展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作。
准格尔矿区,矿区含煤面积878.8km2 ; 探明各级煤炭储量264. 55亿t;一期规划目标年产15 Mt,二期为40Mt。按矿区发展规划, 一、二期总用水量分别为9.23万m3/d 和20.04万m3/d。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第二水文地质队于20 世纪80 年代后期曾在该区进行长达数年的供水水文地质勘查。取用水文二队勘探的陈家沟和唐公塔水源地的岩溶地下水,开采量分别为4.1万m3/d和3.4万m3/d,现缺水3. 64万m3/d。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 缺水矛盾将会更为突出。
2、陕北煤炭基地
榆神矿区,设计生产能力83.3 Mt/a;需水量39. 98万m3/d; 总缺水量约4.13万m3/d。该区生态环境脆弱, 水文地质工作程度低。第四系主要含水层易受下伏煤层开采破坏, 保水采煤问题严重。主要环境地质问题有土地沙化、地下水位下降及采煤引发的地面塌陷、地裂缝等。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于20 世纪90 年代末曾组织开展了专项课题研究。
3、陕西黄陵煤炭基地
黄陵矿区,矿区东部煤田勘查程度较高。黄陵县城西部尚有数百km2 未进行煤田地质、水文地质勘查工作, 具有较大的找煤与找水潜力。找水方向主要为白垩系洛河组裂隙孔隙水含水层。由于长期治理投入不足, 诱发了多期较大规模的地面塌陷和地裂缝等环境地质问题。
铜川矿区,分铜川、焦坪两部分开采。2003 -2010 年期间计划新建矿井5处, 新增生产能力580万t/a; 改扩建矿井6个, 增加生产能力370 万t/a。主要含水层为白垩系下统裂隙孔隙含水层。目前需水量约3.1万m3/d。主要环境问题有空气污染、废水污染和采空区引起的地表沉陷、滑坡等。
4、晋北煤炭基地
大同矿区,为北方严重缺水矿区之一。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第三水文地质队曾于20世纪90年代初在该区口泉沟南进行过专门供水水文地质勘查,进一步找水方向可在开发口泉沟南岩溶水的基础上,开展矿区西部岩溶地下水补给、径流条件勘查,以进一步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和评价地下水资源量。
5、晋中和晋东煤炭基地
霍州矿区,矿区西部7对矿井, 总设计能力650万t/a, 急需生产生活用水3.0万m3/d。1999 年曾作为国家计划二类地勘项目, 由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第四水文地质队承担水文地质供水勘查。离石、柳林矿区属晋中煤炭基地新建矿区。20世纪90年代初山西煤田地质局229队曾在该区开展过区域水文地质勘查工作。为适应煤炭工业发展需要, 保证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 需进一步开展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勘查工作。
阳泉矿区,阳泉矿区的寿阳北区, 年产煤炭600 万t/a, 需水量1.7 万m3/d, 供水目的层为深部奥陶系灰岩含水层。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第三水文地质队曾于20世纪末在该区开展水文地质普查。随着煤炭深部开拓延伸, 矿井水文地质问题凸显,现正开展矿井水文地质勘查工作。
晋城新矿区,20 世纪80 年代,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水文物测队和山西煤田地质局229队曾分别在该区进行了区域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目前, 晋城新矿区的五龙沟、湟川、成庄矿正在建设中, 但供水问题并未最终解决。根据矿井建设进度, 应进一步开展水文地质勘查工作。
6、鲁西煤炭基地
巨野矿区,包括巨野煤田和梁宝寺煤田,为山东省重要煤炭接替区, 资源前景好,开发潜力较大。各矿井正在建设和拟建中。除了梁宝寺煤田已有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第一水文地质队于20世纪末提交的供水水文地质普查报告外,巨野煤田尚未进行专门水文地质勘查, 水源问题一直未解决。因当地浅层地下水硬度大, 岩溶地下水埋藏深, 找水难度较大,急需开展煤田供水水文地质工作。
据不完全统计,各大煤炭基地总需水量约118万m3/d。
二、煤矿区水文地质问题
1、干旱缺水制约瓶颈
我国水资源与煤炭资源分布呈逆向分布, 煤炭资源占90%的我国北方地区地下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30%,而煤炭资源量占全国总量68%的晋、陕、蒙、宁四省( 区) 地下水资源量仅占全国的6.87%。以东胜及陕北为例, 榆神及神北矿区可利用的地表水资源量分别2.55m3/s 和1.95m3/s, 而东胜矿区则为1.308m3/s,而且是与水利工程密切相关的, 因此利用小流域地表水资源解决矿区用水,几乎不可能。由于管理体制改变等原因,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煤矿区专门水文地质工作基本中止。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严重滞后及研究程度相对较低, 已成为制约这些地区煤炭开发及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据初步统计, 十三个大型煤炭基地规划总需水量296万m3/d, 现状供水能力152万m3/d, 缺水144万m3/d。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的严重滞后及研究程度相对较低, 已成为制约这些地区煤炭开发及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2、突水威胁资源危机
我国北方石炭―二叠纪含煤岩系是我国最主要的含煤岩系之一, 上覆第四系巨厚松散层含水层, 下伏富水性极强的奥陶系灰岩含水层, 据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编制的《全国煤炭资源地质勘查“十一五”规划研究报告》: 下组煤的开采普遍受到底部岩溶水的威胁。受岩溶水威胁的煤炭资源达200亿t以上。仅华北地区受底板承压水威胁的煤炭储量达160亿t。随着老矿区上部煤炭开采资源的枯竭, 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 水害事故频繁发生。据统计资料, 在过去的20多年里, 全国有250多个矿井被水淹没,死亡1700多人, 经济损失高达350多亿元。近年来, 由于种种原因, 一度下降的水灾事故又频繁发生, 给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矿井水害威胁影响煤矿安全生产和服务年限。另外, 由于煤矿开采历史较长以及小煤窑的无序开采, 老窑积水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突水水源。
3、矿区环境有待改善
矿区由于生产生活用水的需要以及井下排水,使得矿区水文地质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 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 浅层含水层被疏干, 以及由于采矿和抽水引起的地面塌陷等, 更使得原本干旱缺水的煤矿区“雪上加霜”。据不完全统计, 到2010年底,煤矿开采造成的土地塌陷面积已近60万km2, 每年还以4%~5%的速度递增。并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是处于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我国西部煤炭基地, 水和环境成为制约煤炭工业发展的“瓶颈”。
三、煤矿区水文地质工作趋势及建议
1、超前开展矿区水文地质勘查工作
近年来,由于煤炭需求的高速发展, 原来遵循多年并行之有效的水资源勘查先行或与煤田地质勘查同步进行的这一科学勘查程序在新旧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 未能得到较好的贯彻和遵循。除了增加业主方的投资风险以外, 更是造成了有限的宝贵水资源的无序开采和破坏, 以至于造成矿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因此, 为了保障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 仍应按照科学的程序, 超前布置开展矿区的水文地质
勘查工作。
2、继续做好矿井防治水水工环勘查工作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中、东部煤矿上组煤资源的枯竭, 储量丰富的下组煤的开发利用已成为很现实的问题, 而下组煤的开采除了其他的矿井工程地质问题以外, 最主要的障碍就是距离下组煤几十米的深部高压岩溶水的“突水”威胁。继续加强现有矿井防治水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工作应是新形势下保障煤矿安全生产, 实现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
3、重视矿山环境地质工作
煤矿企业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能源保障做出了巨大贡献, 同时由于大规模的采矿活动引起的地下水资源破坏、地面沉降塌陷, 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在这方面的历史欠账很多。新形势下,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按照中央提出的创建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的要求, 今后应加强矿区水环境的勘查评价工作, 继续做好矿山环境治理, 努力营建新型的“绿色矿山”。
根据我国煤炭工业发展规划, 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发改委公布了我国主要煤炭基地和首批煤炭国家规划矿区。这些煤炭基地和规划矿区大多数位于我国北方中、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 水资源贫乏, 生态环境脆弱。“西部水荒,东部水害”基本上是我国煤炭资源开发的两大水文地质和环境地质问题, 也是煤田水文地质工作者需要着力解决的两大课题。在近年来煤炭勘、采高位运行的新形势下, 充分认识煤田水文地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对促进我国煤炭工业的健康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大型煤炭基地煤炭资源、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综合评价[R].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局.
地质勘察现状范文4
一、我国矿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中国经济规模巨大、发展速度惊人。我国矿业快速发展,矿产资源需求量的大幅增长, 带动供应随之增长,其为工业化、城市化提供原材料保障的同时, 资源回收率低、资源高消耗、日渐短缺和矿产对外依存度高等一些问题日益严峻。有关研究表明在我国有各类型金属矿山10618座,大多始建于上世纪50至70年代,经半个世纪的开采,老化的矿山近10000座,超出原设计的服务年限10年以上的矿山则比例高达8000座。许多矿山资源枯竭,造成保有储量严重不足,企业生产陷入困境。按我国目前的保有储量,估计到2010年一半左右的有色金属矿山将因资源枯竭而关闭;到2020年能维持生产的矿山将不足20%。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市场需求持续增长,资源供应的日渐枯竭加剧了其与急剧增长的矿产需求之间的矛盾。当务之急是,做到如何缓解这个矛盾。在全国开展危机矿山项目的同时,更需要大力加强矿产合理勘查与开发,重点研究矿业循环经济科学技术方法,进而实现矿产资源的再发现,再利用,减量化,再回收和再复垦等绿色矿山建设目标,增进矿业可持续的稳固发展。
二、我国地质勘探中的问题
1. 地质资料较少,投入资金不足
近几年来,我国的基础地质勘探工作资金极为不充足,基本上完全依赖于中央国家财政资金的投入,常常显得捉襟见肘。由于地质勘探工作中资金投入较少,使得地质勘探工作取得地质资料较少,造成之后的找矿工作严重依赖许多年前形成的地质工作资料,而新的基础地质工作资料的不足严重影响了找矿工作的进展。
2. 占找矿主导地位的大多是国有事业单位,使得公平市场分配机制没有完全建立
在我国,主要由国有地质勘查单位负责地质勘探工作,企业还没有能够成为地质勘查市场的中流砥柱,但国有地勘单位的事业定位,使得它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市场主体;地质调查局的投资者遭受了不平等,对政府投资的主要力量过于强势,造成社会其他的投资者资金投入不能得到有效保护;因为缺乏对收入分配的地质勘探工作的风险分担机制的经济规律,而投资者规避风险的心态继而导致社会投资的失衡,唯有增加投资金额,以降低投资风险。此外,地质找矿收益共享、风险均担的公平市场分配机制在我国还未完全建立,这也是影响社会资金在地质勘探工作中积极投入使用的重要因素之一。
3. 地质高技术人员缺失,导致创新能力不足
事业发展,关键靠人才。在如今的全面加强地质勘探工作的新形势下,我们同样面临着地质勘查工作的新任务和新要求,突出的问题是缺乏人才培养和技术储备。事业发展,关键靠人才。这主要体现在:地质人才短缺严重,地质人事部门、专业、地域分布不均;地质调查队人员余缺并存;地质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地质勘探工作的技术创新继续下降,新技术和新方法在地质勘探工作中使用不够,未推出足够的新设备,设备更新缓慢,软弱地质勘探的基础研究。在第一线的地质科技人才,特别是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短缺,地质越来越窄的专业培训渠道。专业使用不合理,技术人员和地质勘查队伍不稳定。
三、对地质勘查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1. 发挥学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组织开展地质勘查行业改革发展经验交流活动,总结推广典型经验,注重发挥地质勘查行业学会、协会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开展地质勘查技术方法、和理论的咨询、培训等活动。
2.遵循规律,合理布局。
根据我国地质条件和矿产资源分布特点,综合考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宏观布局要求、人口分布情况、国土利用情况、基础设施建设和城镇化格局,统筹规划地质勘查工作的区域布局,引导地质勘查工作的合理发展。
3.突出重点,拓展领域。
立足于我国现有的地质条件、资源基础、环境基础、工程基础,突出重点找矿矿种和重点成矿区域的勘查工作,努力寻找有重大经济效益的大矿、富矿,不断提高地质勘查的精度、深度和广度。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积极拓展地质勘查工作的服务与应用领域。
4.立足国内,面向海外。
基本建设预算投资政策落实到位,帮助因基地建设、设备更新等欠账过多的国有地勘单位解决问题。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充分挖掘国内资源潜力。加大矿产资源领域对外开放,适应经济全球化和资源全球化发展的需要,鼓励与国外企业合作开展境内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扶持、鼓励,同时引导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提高矿产资源供给能力和保障程度。
5、加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
国有地勘单位改革涉及多个部门及方方面面的问题,建议中央和地方应继续给予国有地勘单位改革大力支持, 进一步落实相关的优惠政策,重点扶持困难地勘单位,促进地勘队伍平衡协调发展。同时,国有地勘单位应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及时向当地政府汇报工作,以争取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理解和支持。
6、免除职工的后顾之忧。
为确保社会稳定,免除职工的后顾之忧,建议实行地勘单位下岗职工提前退休政策,让大龄下岗职工提前退休,以解决地勘单位下岗职工多、年龄偏大、文化技能低、再就业安置难度大等问题,。
7、改革地勘单位收益分配。
建议其收益分配向地勘单位倾斜,中央地质勘查基金、自治区地质勘查基金安排的勘查项目,如发现有价值的矿产地,允许将大部分转为承担单位的国有资本金, 推进地质勘查业的改革与发展,加强商业性地质工作。
8、加强对地质勘查单位的指导和管理。
引导各类地质勘查单位和企业开展合法地质勘查活动,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与勘查作业质量。依据地质勘查单位资质管理的有关规定,严格行业准入。认真做好地质勘查单位资质的核定和监督管理,严格核实地质勘查单位的人员、资产、设备和管理水平,确保地质勘查单位的勘查资质类别与核定的等级相符。
9、安排合理,提前计划
按照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中央与地方地质勘查工作,统筹矿产勘查与环境地质调查,统筹公益性地质调查与商业性地质勘查,统筹各类区域地质工作,统筹国内地勘事业与海外地勘事业的发展,充分发挥地质勘查的先行性、基础性作用,提前10~15年规划部署地质勘查工作。
结束语
在21世纪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现代化日益普及,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适应新时代的资源供需全球化,还要加强环境生态保护、加大宏观政策调控等措施,更应强调智能化以及人才创新,凭借科技创新,深化认识矿产勘查、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并开发的新“认知”,加强国家与社会的宏观与微观的调配力度,监管力度,以探寻和达到勘查与开发适应新世纪矿业需求的国家目标。
参考文献:
[1]唐韩英,刘程,刘栩. 我国矿业循环经济的现状与发展[J].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09
[2]穆仕坤.矿产地质勘查理论及技术方法研究[J].山西科技,2008,(4)
[3]裴荣富,梅燕雄,李进文. 固体矿产合理勘查开发与矿业可持续发展[J]. 中国钨业, 2005,(02) .
作者简介:
地质勘察现状范文5
关键词: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数字化系统
众所周知,如今学科发展的三大支柱是:理论、实验和学科计算机技术。特别是学科计算机的发展为应用学科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三大支柱带来的巨大变化也影响了岩土工程勘察领域。
1我国岩土工程勘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岩土勘察设计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并与国际差距缩小。但是仍存在有以下几个问题:
1.1勘察资料与设计脱节
由于之前部门长期都是勘察、设计、施工都是分散作业,加之一些新规范,新技术应用不及时,造成岩土工程设计与勘察脱节。这不免造成勘察提供的勘察资料让设计人员往往摸不着头脑。并且就当前实践经验来看,勘察在设计整个过程的参与度还不够。另外,由于设计和勘察的脱节,设计人员往往勘察方面知识不足,很难深层次理解勘察资料,使勘察资料有效性没有得到最大发挥,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和损失。
1.2系统综合能力差
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涉及到方方面面的信息,包括水文、地理等等。然而,现有的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系统还没有实现各类数据的综合采集、分析,因而使得设计方案可以获取的信息量有限,并不能得到全方位的数据支持。
1.3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系统的局限性
现有的岩土工程勘察设计系统不具备空间分析能力,这种局限性极大的限制了其功能的发挥,如难以科学决策支持现有的勘察设计方案,取而代之,现有的勘察设计方案很大程度上受到专业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另外,现有的很多软件都是比较落后的,与实际脱节。落后的软件就很难反应实际的情况,解决具体问题也非常的不完善。
1.4勘察技术与国际水平有较大差距
虽然解放以来我国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与国际先进技术相比,我们仍有很大的差距,主要原因是我们在改革开放以来与国际先进国家技术交流不充分,国内岩土勘察技术成熟的过程相对闭塞,呈现曲折发展的状态。
2数字化系统方案
2.1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
数字化简单来说就是将一些分散的元素整合在一起,从而成为一个更具有整体性和协调性的整体。正是由于数字化这个巨大的优势,因而被认为是极具有价值的一个过程。如果设计到岩土工程勘察设计这个领域,我们可以将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解释为不同学科的有效组合。这个数字化系统相比于传统系统的优势在于充分整合和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CAD技术转变,使得信息化采集数据,数字化处理勘察资料,网络化硬件系统等成为可能,并随着其发展逐步建立起完善的工程勘察设计体系。具体说来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系统的概略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2.2岩土工程数字化系统的组成
岩土工程数字化系统因承载着采集和整合数据信息的任务,因而对技术的要求比较高,它主要涉及多方面的技术,如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库、计算机图形学、地质学、地质统计学、地质建模、AutoCAD和Word自动化等。如图2所示,他们以勘察和设计为基础形成一个严密的系统工程:由图2我们可以清晰明了的看到数字化系统将这些技术紧密结合起来并形成了一个体系,这与传统的各学科独立工作不同,这样不仅能够促使各学科的相互渗透,相互交流,同时也方便数据的整合和集成。实现岩土设计数字化必经阶段和前提条件是岩土勘察的数字化,因而我们应加大对岩土勘察数字化的建设。
3数字化系统的实现
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数字化的实现,主要解决以下关键问题:岩土工程勘察中场地方域的数字化、场地物性指标的数字化、场地地层的数字化和岩土工程勘察数据库的设计。如何实现这个数字化系统呢,可以结合岩土工程地质勘察与地理信息系统(GIS),这样的好处就在于能够充分利用GIS的优势,充分发挥其效用。众所周知,GIS具有强大的信息采集、处理、分析能力以及空间查询功能。勘察数字化系统与GIS结合可谓是强强联手,一方面可以精确分析勘察数据资料信息,改善传统勘察系统对于复杂多变情况下束手无策的状态。另一方面有利于实现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系统中场地方域的数字化。因为借助GIS的优势可以创建可视化操作平台,而这个平台是实现勘察数字化的前提条件。如何实现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系统中物性指标呢?总的来说应该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作为指导,实际情况作为重要的参考。具体说来,理论主要是指地质统计学、相关距离的基本理论。而所谓的实际就是结合工程情况包括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相关距离和工程场地剪切波速等,然后运用理论进行统计计算分析。岩土工程地质建模相关理论详细的对岩土工程勘察参数的数据结构设计以及虚拟岩土工程剖面、地质相关属性等计算的相关技术进行了说明,其实,这就表示岩土工程勘察数字化系统中的场地地层的数字化的实现。总的来说,数字化系统的实现需要考虑当前的现状,并且适应其发展规律,对系统的概念和结构设计进行分析和总结,并综合运用相关技术才得以完成。
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数字化系统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跨多个专业多个学科,因而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数字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要解决传统的勘察设计情况,就应该深入剖析当前岩土勘察设计的现状,并通过理论和实际的研究创建一个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数字化系统,并且这个系统的开发应得到现有成熟技术并寻求或有的先进技术的支持。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数字化。
作者:陈媛媛 单位:四川省川建勘察设计院
参考文献
[1]包世泰,夏斌,蒋鹏,等.基于GIS的地质勘察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20(04):31-35.
地质勘察现状范文6
[关键词]水工环 地质勘察 勘察重点 新技术
[中图分类号]P624 [文献码]B [文章编号]1000-405X(2013)-6-105-2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地质勘察事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我国地质事业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其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渐成熟,各个行业都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压力,我国地质事业面临着矿产资源枯竭、地质找矿成果不显著、地质开采不善破坏生态等诸多压力和挑战,在当前的发展形势下,我国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要找准重点,对勘查技术要加强研究与应用,以推进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
1 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的现状与工作重点探析
目前,我国地质勘察相关单位加强了对地质找矿工作的改革与发展进度,在“建立大地质、大服务”理念的指导思想下,要求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突破“墨守成规、安于现状”的旧的思想观念,冲破传统勘察工作理念的束缚,寻找一条新的发展路子以及工作模式,不断提升地质勘察的能力,以实现地质找矿、提升服务的目标,要保证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的顺利进行,就必须明确勘察工作的重点,推动勘察事业的顺利发展。
(1)开展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重点
随着整个社会人口的不断增多。对用水的需求越来越大,如果水文地质环境恶化,地下水生态平衡遭到破坏,那么人们的生活将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在进行水文地质的勘察工作时,须对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当地主要水层的富水程度进行仔细勘察,对地下水水源的分布位置、地下水附属区域范围进行仔细计算和评价,勘察工作还需要对地下水开发利用的主要条件、水源开采后对当地的地质环境存在何种影响进行全方位的预测。
(2)环境地境的勘察重点
随着近年来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越来越严重、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在勘察中应对区域环境的质量做出整体的开发趋势预测与综合评价,对重点防护地区加强环境地质的调查,避免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进行开发或建设。
(3)开展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重点
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对后期展开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特点在于危险性较强、地址问题隐蔽性较强,区域内的滑坡、泥石流、地震等都会对工程的安全建设和安全使用产生影响,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重要意义也正在于此。在勘察过程中,应抓住重点进行勘察,如对区域内的地质构造特点,地震活动情况,活动构造加强等加强勘察,准确而客观地评价当地地壳的稳定性,还要对勘察区域岩土的岩性、地壳时代、岩土的成因等工程地质的特性,准确划分工程地质的类型,对地基稳定性做出准确评价。
2 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中的新技术的分析
在当前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中,GPS-RTK技术已经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GPS-RTK技术应用于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中,能够对外业的测量一步到位,节省大量不必要的勘察时间,进而减少外业勘察工作量,缩短勘察的工期和时间,提高地质勘察工作的工作效率。
2.1 GPS-RTK新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
2.1.1 GPS技术的基本应用原理
GPS卫星定位基本原理内容为:将无线电的信号从地面的发射台发射到太空卫星,在卫星导航的定位系统中,利用无线电的测距原理。对卫星所在的位置利用超过三个地面位置点的变会进行确定,反过来,要确定地面上某一求知的点,也叫以利用三颗以上的太空卫星进行交会定位。进行地质勘察中实时动态测量所包含的根本工作方法在于:将GPS接收机安装于基准站之上,对GPS进行连续的观测,利用无线电传输装置来实时发送卫星对观测到的数据,在观测站内,GPS接收机对GPS卫星的信号进行接收,再通过无线电信号接收装置对基准站获取的转换参数以及观测数据进行传输,在GPS技术应用技术原理的指导下,对基准站获取的基线向量进行验算,对需要得出的三位坐标进行精确的计算以及显示。
2.1.2 RTK技术的基本应用原理
RTK,义被称为实时动态测量系统。RTK技术是当下数据传输技术与GPS技术结合的产物。RTK技术也是GPS测量技术一个全新的突破,GPS技术的基本应用原理为:将一台GPS接收机安置在基准站之内,对接收机可见的GPS卫星保持连续观测的状态,利用无线电传输设备将观测到的数据情况实施传输给地面用户观测站,在观测站内,GPS接收机以便接收GPS卫星传输回来的信号,一旦通过无限电接收装置来对基准站发回的观测数据进行接收,接着以相对定位原理为依据,立即测算出整周模糊度的未知数值,将用户站的坐标进行精确的显示,如此,有了定位计算的结果,就可以对用广站、基准站的观测结果的精确程度进行确定,最终确定解算的结果是否有效,以便减少多余的观测数值,降低勘察时间,提高水工环地质勘察的工作效率。
RTK技术主要是从载波相位测量出发所研发出了的实时差分的GPS测量的技术,RTK实时动态测量系统通常是由三大部分组成的,包括了软件系统、数据传输装置以及GPS接收装置。
2.2 GPS-RTK新技术应用
2.2.1 在水工环地质勘察中应用GPS―RTK技术的优势所在
(1)保证精确的定位。一旦完全符合RTK技术应用基本的工作条件,则在定位中就不会存在较大偏差,而存一定的工作范围内(通常情况为5千米),RTK技术的高程、平面精度等能精确到厘米。
(2)较高的作业效率。在常见的地势地形中,RTK能对5千米之内的半径完成测量工作,且较之传统的测量,RTK的控制点数量大大降低,且只需一人操作即可,各个放样点仅需停留1.2秒。
(3)可进行全天式作业。GPS―RTK技术需要两个放样点间能进行光学通视,只要满足了“电磁波、对空通视的要求”即可,因此较之传统的勘察工作,其阻碍因素较少,这一技术几乎进行的是全天式的作业。
(4)自动化作业模式,拥有较高的集成化种度。GPS―RTK技术可以胜任多种测绘外业,流动站内应尽量高效的手持操作收的手簿这样利用其内设的专业软件则能够自动实现测绘,也可以减少认为的误差,提高作业的精度和椎确度。
2.2.2 应用实例
GPS―RTK技术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应用改进,已经在实践中被证明应用于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中具有较多的用途。这些主要用途的内容包括了: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对隧道、地下埋臧物、岩溶等情况的调查;在水文地质中可用于调查浅部地下水的位置和环境等。
如对某一区域的水文地质进行勘察,在特定地层的雷达反射的图像特征中反映出来的平均综合计时通常情况下度雷达相同的定义,其实质上是指在雷达剖面资料中,人的肉眼能够见到的反射波的不同的组合形式,在进行雷达资料的观测时,能够是雷达产生相应且形成了某种特征效应,这就是地质中的结构特征以及地质构造所能够产生的影响,这些结构特征的名称由来与雷达的相位元素一致。国外地质勘察工作中,多应用了GPS―RTK技术对不同的水文地质目标进行成像,这一技术也可以用于评价水文地质目标特征具有的可能性。
3 结语
在进行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时。应进一步改变传统的观念,加强勘查工作思想的解放,寻找出利用开展勘察工作的新方法。在这一过程中,需提炼出水工环勘察工作的重点,加强对新技术的分析、研究和应用,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促进水工环地质勘察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我国地质事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学超.试论水工环地质勘测工作中的技术应用[J].世界家苑,2011(8).
[2]蒋江丹.论水工环地质勘察中GPS―RTK的技术应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6).
[3]顾文斌,刘永生.电法在水工环地质勘察应用中的几点认识[J]资源环境与工程.201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