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改革的重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改革的重点范文1
【关键词】 农村初中 历史教学 改革思考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6(b)-0077-01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和素质教育的提出,农村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改观,提高了中学历史的教学质量,这些都是有目共睹的。但用素质教育的要求来审视:历史课堂教学中仍存在着一些亟待改革的问题和不少值得我们忧虑和关心的问题,如教学设施与师资水平没得到同步提高;教学目标的固定化与封闭性;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确立;教学评价的片面性和单一化等等。为此,笔者根据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思考。
1 实现教学目标的开放性和多元化。
现代教育的不断进步和历史教育功能的深入挖掘,要求历史课堂教学目标不断更新和完善。要使历史教学与时展同步,教学目标的设计和实施就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的观念,突破旧的模式,实现开放性和多元化。
第一,要充分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教育。首先是将态度、价值观目标放在了第一位。这是因为对人的发展而言,态度和价值观相对于能力和知识应该更受到重视,在选择教学内容,设计和实施教学目标时,应首先予以考虑。
第二,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实现教学目标的开放性。“学史使人明智”。“明”可以说是对历史规律、人类文明发展的科学认识;“智”既包括鉴古知今的认识智慧,也包括开拓未来的创新智慧。“明智”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运用分析、归纳、比较和概括等思维方式,对重要的历史问题、历史现象和历史进程的认识过程。这个认识既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也说明了各项目标间开放、渗透和融通。
2 确立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历史学习的主体,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历史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我们认识主体、尊重主体、发展主体,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在自身的“体验”中学习历史,在体验中“学会学习历史”,就是能力的培养过程和人文素质的提高过程。
第一,认识主体,就要转变旧的教学观念,改变“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明确“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要成为教学活动的全面参与者;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认识主体还要突破以教材为中心的旧观念,全面了解学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学生发展的需要和身心特点安排教学,以保证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第二,尊重主体,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和谐的民主学习氛围。教学民主性的激励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许多思维的火花就是在尊重中绽放。尊重主体就要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地关注和尊重每一个学生,给他们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及表现、发展能力的机会。尊重主体就要在课堂上关注到学生基础、智力和爱好特长的不同,使他们都能参与教学活动。
第三,发展主体,探索适合学生主体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作为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活动程序是客观存在的,它受制于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和落实素质教育精神已成为广大历史教师的自觉行动,首先,要注意不断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质量;其次,要保证学生活动的足够时间和空间;再次,要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学媒体的变换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还可使更多的学生有独立观察、思考和参与解决问题的机会。
3 运用多样化、现代化的教育技术。
首先,转变观念。要改变已往把现代教育技术仅仅看作是一种教学手段或教学方法的看法,要看到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是社会变革的动因,而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全面运用,将“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深刻变革,并最终导致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教与学的理论乃至整个教育体制的根本变革”也就是说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是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育目标相联系的。
其次,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变。从目前绝大多数教师上公开课时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来看,其设计思想基本上还是以“教”为中心,主要作用仍然是辅助教师如何在课堂上讲授,而较少考虑学生如何学的问题。这种设计实际上同多年来统治我们课堂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关。这也告诉我们,教学模式不改变,仅仅是内容、手段、方法的先进,是不可能真正使素质教育进入历史课堂的。
4 明确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改进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
农村改革的重点范文2
教学现状:农村中学的英语教学状况一直不好,教学条件落后,学生生源差,广大英语教师工作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学生不愿学,教师不愿教。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呢?我想这是我们教育的悲剧,应该引起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值得广大英语教师深思!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怎样提高农村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一、转变观念,以人为本要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教师为中心
学习者是知识的建构者,他们的知识建构活动直接决定着教学的效果,因此他们是学习过程的主人。教师的核心作用不在于给学生传递知识,而在于如何引发和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教师的每个教学决策都要以学生的理解、思考、感受和活动为基础,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经验世界出发,达到新经验的建构,而不是从教师、从课本出发,在这种意义上,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但另一方面,教师并不是跟在学习者的思路后面的追随者,而是要基于学生的反应采取具有引导和促进作用的、积极的教学策略。作为教学的组织者、促进者与监控者,教师需要设定教学目标,需要把教学中各方面的因素协调起来,如教学内容、学生的差异、教学方法和学习环境设计等。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互作用才共同决定着教学的效果。
二、重视语篇
篇章是具有内在逻辑相关性的结构系统。实现了连贯的语句,并不一定就能够形成篇章,原因是连贯只能保证语句间能建立起一定的逻辑关系,但不能保证作为一个结构系统所必须的完整性,这种完整性反映在逻辑关系上,就是逻辑的完备性。所以在处理课文时,尤应注意篇章结构的分析。课文的结构包括句子、段落和篇章三个层次。如果重视篇章结构的分析,将有助于从整体篇章水平上理解课文,从而对课文的正确理解起到积极作用。如果我们在课文教学中,不仅让学生了解句子是怎样构成和被组织到课文中去的,同时也让他们了解段落中的逻辑结构,了解课文中的思想观点是通过怎样的结构表达清楚的,能够把握住一定的信息。
阅读障碍原因的调查中,我们发现造成阅读困难的有两个主要因素:一是生词,二是结构复杂的句子。如果文章中存在着较多的生词或技术性术语,或包含较长的由多个从句组成的句子时,学生阅读的自信就大大降低,为难情绪增加。带着这样的心理负担进行阅读,其效果当然不会理想。因此,如何进行阅读文章中的词汇和语法教学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学生基本具备语言知识的前提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代表性的文章,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对于那些将会造成理解障碍的词汇,阅读前可加以适当的释疑;引导学生探索如何通过上下文结合语境来理解词汇,通过背景知识或上下文猜测词汇的意义。这样可以抓住词汇学习的重点而又不至于占用太多的时间。
三、注重语言学习中“语言习得”和“语言学得”的结合
语言习得理论首先是由美国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S·Krashen)提出的。他认为,学习语言的最佳途径,是通过可理解的输入,输入越多,掌握语言就越好。《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阅读也明确地提出,“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六级应达到20万以上;七级要达到30万以上;八级要达到36万以上。”根据这一要求,就必须选择和利用适合学生阅读的材料,开发阅读资源,同时利用充分利用校园网络的优势,利用新的传播媒体——互联网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对于那些有学习潜力的学生,教师应尽可能地鼓励他们到网上进行自主性的阅读。大量的课外阅读使得语言复现频率增高,将会大大促进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和掌握。克拉申指出,语言输入要在学习者理解的基础上增加一点新的东西,但又不能超出学习者的理解水平。这样的输入材料对第二语言学习才会有利。
四、注重“精读”与“泛读”的结合
精读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有一定的阅读任务情况下而进行的。它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也是广大师生主要的阅读训练和方式。主要是在课堂进行,它可以提高学生的各种阅读技能。而,这种阅读时间、任务和材料是有限的。这在一定的范围内限制了学生的视野。泛读是指在学生在自己空闲时间内、无任务的情况下看书。学生的自由空间大,视野广。它也是在学生自己的爱好下进行的,也有助于学生自己存储和记忆大量的信息。这样就在无形中丰富了学生的词汇、提高了学生的各种阅读技能。
五、结束语
农村改革的重点范文3
我国启动新一轮农村改革试验区
我国即将启动实施新一轮农村改革试验区和试验项目。日前,农业部会同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批复了北京市大兴区等24个农村改革试验区,这24个试验区将承担农村金融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等七大主题改革试验任务。
其中北京市大兴区、河北省玉田县等6个试验区承担农村金融改革试验任务;上海市闵行区、浙江省温州市等4个试验区承担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验任务;黑龙江省克山县、安徽省宿州市等6个试验区承担创新现代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改革试验任务;山西省朔州市、江苏省苏州市等4个试验区承担城乡发展一体化改革试验任务;云南省开远市、陕西省吴起县等2个试验区承担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试验任务;贵州省毕节试验区承担创新支农资金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试验任务;安徽龙亢农场承担创新垦地合作发展模式改革试验任务。
农业部政法司司长张红宇称,24个试验区以县为主是出于风险可控的考虑。1987年开始,我国建立了30个农村改革试验区,涉及21个省市区160多个县级单位。围绕农村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试验区推出了20多个试验主题和上百个试验项目,为推动全局改革积累了经验、探索了路子,为决策提供了参考。
据农业部农村改革试验区办公室主任宋洪远介绍,上一轮试验成功的经验为中央制定政策和法规提供了参考和依据,很多试验成功的做法都写进了相关政策和法规。如贵州湄潭的试验不仅写进1993年的文件,还写进了土地承包法;安徽太和的农村税费改革试验则为2000年制定全国的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方案提供了借鉴;河南新乡粮食流通“稳购、压销、保量、放价”的改革试验,成为后来我国粮食生产改革的基本路径等。
数字
80.9%
继2006年、2008年之后,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2011年度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三次同类报告调查数据显示,农村居民的收益感一直明显高于城镇居民。三次调查中,农村居民认为生活水平有所上升的比例分别为69%、76.3%和80.9%,均高于城镇居民。
1∶1.01
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2003年,我国城乡居民享有医疗保障的比例分别为55%和21%,城镇显著高于农村;2011年,这个比例分别增至89%和97%,农村反超城镇。城乡居民孕产妇死亡率城乡之比由2005年的1∶2.15缩小为2010年的1∶1.01。农村住院分娩率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差异由2003年的34个百分点下降到2010年的2个百分点。
1696个
据银监会网站透露,截至2011年底,全国金融机构空白乡镇从工作启动时的2945个减少到1696个,实现乡镇机构和服务双覆盖的省份(含计划单列市)从工作启动时的9个增加到24个。
499.64亿元
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姜成康在1月12日召开的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说,2011年全年烟农总收入499.64亿元,同比增长30.8%;户均烟农收入3.6万元,同比增长24.57%。
农村改革的重点范文4
在我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时,我们迎来了党的*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这次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以农村改革发展为主题而举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通过了《决定》,是近年来中央文件特别是中央全会文件中涉及民政工作较多的一个重要文件。鸠江区作为芜湖市城乡结合部,既有城区、又有农村;作为一名民政局长,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届三中全会精神时,我认为要注意把握三个方面的环节:
一是要把学习党的*届三中全会精神与深入学习党的*大精神结合起来。紧密联系我区的实际,进一步提高全区对“三农”工作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对全区农村改革发展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的认识,对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对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的认识,对农村改革发展重要举措和重点工作的认识,对党管农村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在提高推进城乡一体化认识上达到新的高度。
二是要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认真学习落实党的*届三中全会精神有机起来,作为我区正在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民政系统要树立城乡民政对象公平对待、城乡民政工作统筹指导、城乡民政事业协调发展的思想和理念。鼓励先进街道率先实现民政工作和民政事业统筹发展,帮助与支持欠先进街道逐步做到民政工作和民政事业统筹发展;在民政工作一些领域率先实现城乡并轨进而带动和促进所有民政工作和民政事业城乡并轨。对于那些条件已经具备或经过努力可以做到的事情,一定要积极去做;对于那些条件尚不具备、一时难以做到的事情,要努力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做到在践行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职责上迈出新的步伐。在统筹城乡民政工作,推动城乡民政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上做得更好。
三是要把理论学习和区情紧密结合起来,把民政工作放到建设和谐鸠江这一战略任务中来思考,来部署,放到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一根本要求中来探索。认清民政工作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肩负的历史责任,把握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给民政工作带来的重大机遇和挑战,在服务大局,推动大局上做出新的成绩。
农村改革的重点范文5
抓基础产业,为农村发展注入活力
按照“基地催生产业、产业壮大基地”的思路,把农业基地建设作为龙头工程来抓,培育特色、做强龙头、打造品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安龙县的农业产业化,要围绕建设好“80万亩”产业基地的目标(20万亩烤烟、20万亩金银花、10万亩优质稻、10万亩蔬菜、10万亩草地畜牧业、10万亩经果林),做优做大特色产业。
烤烟作为农民增收的短、平、快项目,安龙县有32万亩宜烟旱地,发展空间大。县委、县政府提出了2009年8万担,2010年15万担,2011年20万担的“三步走”目标,通过实施“三步走”实现“三级跳”,即烟农收入2009年达到6000万元,2010年达到12 000万元,2011年达到16000万元。
在民盟中央的大力扶持下,安龙县的金银花种植规模目前已达到15万亩。一方面加快基地建设,尽快形成规模,建立龙头企业,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供、销一条龙服务,用3年左右时间,再种5万亩,形成20万亩基地;另一方面强化管护,提高效益。
目前,安龙原产地品牌“满口香”优质稻已初具规模,以“满口香”为主的优质稻种植面积已达6万亩,已建成年产1.5万吨优质稻米加工厂,产品已进入沃尔玛超市,实现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2008年创造产值3500万元。用3年左右时间,形成10万亩规模。
安龙有着得天独厚的南亚热带气候资源优势以及324国道和汕昆高速公路贯穿县境的区位优势,夏秋冷凉蔬菜可以填补两广市场空白,用5年左右时间建成10万亩蔬菜基地。
紧紧围绕“四个做大”(做大草场、做大畜群、做大品改、做大市场)和退耕还林、林下种草、种草养畜、配套品改的思路,与退耕还林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试点相结合、与产业化扶贫相结合,加快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小区)建设,促进畜牧业向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方向发展。
利用坡耕地治理和石漠化综合治理等政策措施,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特色经果林,用5年左右时间,实现10万经果林基地的建设目标。
抓基础设施,为农村发展提供恒久动力
事实证明,基础设施建设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不竭动力。加快农村改革发展,必须把加强交通和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整合各类资金、项目和技术力量集中攻坚,以基础设施环境的大改善推动安龙经济社会的大发展。
抓好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安龙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当前要紧紧抓住国家和省、州“扩内需、保增长”的重大政策机遇期,抢抓项目、多上项目,扎实推进 “一二八”骨干路网工程建设,即1条高速公路,两条通县油路,8条通乡、村油路。
抓好以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要以解决工程性缺水为重点,积极争取项目编制申报,加大组织实施工作力度,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抓好“安全饮水”工程,完善管理管护措施,加大项目实施力度,抓好烟水配套工程、“三小工程”、兴中灌区安龙工区渠系配套建设、以工代赈及面上小型水利等工程的实施。通过基础设施的改善,提高灌溉水平,增强农业生产抵御风险的能力。
抓基础教育,为农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农村教育是农村改革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工程。抓好农村教育事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是新时期广大农民群众“学有所教”和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推进教育公平、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迫切需要。
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要落实好新的农村中小学校建设标准,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把远程教育与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教师培训、促进农科教结合、培训农村党员和提高农民素质紧密结合起来,及时把优质教育资源送到农村。同时,要抓农村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推动农村基础教育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以深化改革为动力,大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严格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完善教师选聘机制。依法进一步落实教师绩效工资,完善教师住房、医疗和养老等社会保障,保障和改善农村教师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和职业地位。健全城乡教师交流机制,继续选派城镇教师下乡支教,优化城乡教育资源配置。
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加快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健全我县职业教育培训网络,以县职教中心为核心,充分发挥农村各级各类学校和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三教统筹”,推进农村中小学“日校加夜校,一师兼两教”,使其成为培育文明风尚、传播先进文化、推广农业科技、提供经济信息以及开展农村党员培训、农民多种项目培训的重要阵地。当前,要重点实施好新型农民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进一步培养更多的农村实用型、技能型人才。
以服务“三农”为方向,加大学校的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把教育教学与农业生产实践、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和社会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努力造就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急需的各类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向农村送人才、送知识、送技术,增强学校为农村输送人才和服务的能力,加强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要以强化政府责任为关键,形成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的合力。把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纳入农村改革发展总体规划,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解决“三农”问题根本之策,进一步加强对农村教育工作统筹领导,强化政府责任,促进农村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同时,进一步动员和引导社会各界大力关心和支持农村教育事业,形成共同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
抓基本保障,为农村发展解除后顾之忧
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群众生活的“安全网”、社会运行的“稳定器”和收入分配的“调节器”。通过抓好基本保障,努力使全县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进一步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范围,逐步提高补助标准,切实解决群众“就医难、看病贵”的问题。
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严格按政策要求确定低保对象范围和标准,规范农村低保资金管理和发放,做到应保尽保。充分发挥积极就业政策的作用,着力促进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低保对象实现就业再就业。抓好社会救助和慈善事业,积极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密切关注食品价格等物价上涨情况,确保低保对象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下降。
落实好强农惠农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好粮种补贴、能繁母猪补贴、购置农机具补贴、购置家电补贴等各项涉农补贴,加大金融系统对农村的支持力度,为群众发展生产提供资金保障。
进一步完善其他特殊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五保、孤寡、流浪乞讨人员供给,军烈属抚恤,计划生育奖励扶助,自然灾害专项救助等制度。
抓基层组织,为农村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抓好基层组织建设,要着力解决素质不高、能力不强的问题。
要抓好班子建设。乡(镇)作为国家政权的最基层,加强班子建设,要坚持“四化”标准和“德才兼备”原则,完善体制机制,拓宽干部选拔任用渠道,把一批年轻、学历高、能力强的同志充实进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提高乡镇领导班子总揽全局、解决困扰农村改革发展稳定问题的能力,增强乡镇党委班子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
农村改革的重点范文6
要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协调发展。对此,我谈三点意见:
一、建设新农村要始终坚持以发展农村生产力为根本任务。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这是建设社新农村的根本任务。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之首,只有不断加强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才能为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和农民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发展生产的重点,一是要加强粮食的生产能力。我国04、05年粮食发生重大的转机,连续两年大幅增长,共增产1066亿斤。05年粮食生产达到9680亿斤,缓解了粮食供求矛盾,但是当前粮食供求仍然有缺口。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比较薄弱,保持粮食供求平衡的压力很大。为此,必须坚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基础农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快推广先进的适用技术和优良品种,进一步提高单产、品质和生产效益。加大扶持粮食的宏观调控力度,认真落实促进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调动农民的种田积极性。二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的收入。这两年农民的纯收入快速增长,04年增长6.8,05年增长6.2。成为增幅最高的两年。但是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城乡收入的差距仍然呈扩大的趋势。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必须广辟农村增收的渠道,努力挖掘农业内部的发展潜力,增加现有的经济发展能力,促使农村劳动力能够就地解决;拓展农民外出就业的渠道,切实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逐步建立国家对农业、农民的支持保护体系,不断增加农民的转移性收入。三是大力提高农民的综合生产能力。今后要加快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高产、生态、安全农业,解决生产优质化和经营产业化等问题;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始终坚持以深化农村改革为根本动力。中国的改革发端在农村。党的以来,以土地家庭承包经营为标志的农村改革,为农村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这两年农村的改革进一步推进,全面免除了农业税,放开了粮食购销市场的价格,进行税费改革。目前农村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触及的矛盾越来越深,影响的范围越来越大。今后农村改革的重要任务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推进农村体制的综合改革。在乡镇改革中要转变乡镇政府的职能,调整经济职能,加强社会管理职能,把工作重点从生产经营、催征、催收等具体事务转到对农户的示范引导上来。要精简乡镇机构,抓好事业单位的整合和改革,创新事业站所的运行机制,保证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改善对人员分流的认识,按照公平、公开的原则择优录用,帮助分流人员进行重新就业,妥善解决他们的工作。
三、要坚持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为根本保障。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主要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发挥农民的积极性是打造农村建设长效机制的根本保证。一是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以更好地建设自己的家园。要解决他们最关心、迫切的问题,使他们得到实惠。鼓励他们的首创精神,激发他们自主创业的潜能,极力使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努力用辛勤劳动创造幸福的生活。二是尊重他们的意愿。坚持科学规划、量力而行、讲求实效,从农民最迫切而有条件的做起,不要包办。要允许群众观察,允许群众创造,坚持实践观点和群众观点,解决新农村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推广好经验、好办法,发挥示范效应。三是维护农民的民利,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民主制度,使他们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同时完善村民同工同酬,村务公开,推动农村基层自愿服务工作。四是在农村开展普法工作,加强农民履行义务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