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工降雨的形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工降雨的形成范文1
一、人工降雨损害财产赔偿责任之惑
人工降雨是指用人工使没有达到降雨阶段的云变成雨降下。即选择有利于降水的云团,用飞机或高炮等方法将“催化剂”送入云层,促使本不会降水的云降水,或者加大降水,故又称“人工增雨”。人工降雨是现代文明社会直接开展抗旱、缓解因酷暑造成的电荒,改善人居自然环境的重要科技手段。在盛夏酷暑难耐之际,一场及时的人工降雨给人们带来阵阵凉爽,给庄稼带来涓涓细水,给工厂带来绵绵电流。人们无不心情舒畅,为能够享受现代科技成果而兴奋,但是人工降雨有时也会对少部分人的财产造成一定的损害。比如在实施人工降雨的过程中由于气候的变化形成狂风掀走晾晒的贵重物品、掀翻农田大棚、掀倒广告牌、建筑物,给相关的单位或个人带来了财产损失;因雨量过大致使排水不畅、房屋漏水给他人的财产造成损害;盐场晒盐、小麦在田都要即将收获,一场不适时宜的人工降雨造成的损害等等,所有这些应当由谁来承担责任呢?让财产所有人自行承担,总感到有点理不顺,因为人工降雨毕竟不是“天灾”。让有关职能部门承担,也感到有点委屈,因为实施人工降雨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件深得人心、让社会得益的好事情,是一种具有公益性的、无偿的行为。让其他人承担,好象也缺乏充足的理由。人们对此陷入了情、理、法的困惑之中,并引起诸多思考。
二、人工降雨损害财产赔偿责任之争
人工降雨致使他人财产受到损害的现象是社会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能否得到赔偿,由谁来赔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不同观点。
第一种观点为不可抗力说。不可抗力是指人力不可抗拒的外在力量,即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根据人工降雨的原理,人工降雨是需要具备一定的气象条件的,如必须要有足够的云层等等。气象专家都不能准确预测何时具备人工降雨的条件和具备实施人工降雨条件的时间,作为非专业的一般单位和个人显然更不可能预见人工降雨的到来。因而人工降雨对于一般受害的单位和个人来说,仍属于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且不能克服的客观现象,是不可抗力的一种。我国《民法通则》第107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此,在法律没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人工降雨所造成的损害,不能获得赔偿。当然,人工降雨所造成的损害既属于不可抗力,如果受害人向保险公司投了保,保险公司应该赔偿受害人的损失。
第二种观点为意外事件说。人工降雨不是不可抗力,而属于意外事件。意外事件,也称意外事故,是指损害结果的发生,不是行为人由于故意或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事件。人工降雨给受害人带来的财产损失属于一种意外事件,对于危害结果的产生既没有故意,也没有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引起的。因此,人工降雨所造成的损害,也不能获得赔偿。但如果已参加保险,也可从保险公司获得赔偿。
第三种观点为职务授权说。职务授权行为是指行为人为维护社会安全,保护国家、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合法权益,在依法执行职务时而“损害”他人权利的行为。人工降雨的实施单位是基于国家的授权而实施的一种职务行为,对于人工降雨带来的财产损害实施单位既没有故意,也没有过失,而是依法执行职务,因而对于损害结果的发生,不负有赔偿责任。
第四种观点为一般侵权说。人工降雨造成财产损害属于一般侵权行为。一般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基于过错而造成他人的财产或人身损害,并应由行为人自己承担责任的民事违法行为。在实施人工降雨过程中,实施单位对损害的发生,负有注意义务,以避免危害结果的发生。因此,人工降雨的实施单位应对自己的侵权行为,即未尽注意义务而致危害结果的发生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第五种观点为特殊侵权说(职务侵权说)。人工降雨对个人或单位的财产造成损害属于特殊侵权中的职务侵权行为。特殊侵权行为是相对于一般侵权行为而言的,指由法律直接规定的,无需具备一般侵权行为的成立要件而必须就他人人身、财产损害负民事责任的民事违法行为。所谓职务侵权行为,或称职务侵权损害行为,是指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的行为。人工降雨是国家的有关部门为了社会的公共利益(降温、缓解旱情等)而采取的一种职务行为。只要侵权行为和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实施人工降雨的国家有关部门应该承担赔偿责任。
三、人工降雨损害财产赔偿责任之析
人工降雨的科学性、公益性、无偿性是不容置疑的。毫无疑问,实施人工降雨不是以损害他人财产为目的的,主观上是造福于大众、造福于社会,是没有过错的。但在确定是否承担民事责任的问题上,不是简单地以主观是否有过错为标准的。一般情况下,民事责任的构成须同时具备行为的违法性、损害后果的客观性、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以及行为人的主观过错。同时具备了这四个条件,则应依照法律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可见,“过错”是构成民事责任的一般条件。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无过错也要承担民事责任。其构成要件是有损害事实、致害行为以及损害事实与致害行为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无过错责任不以主观过错为构成条件。因此,人工降雨造成财产损害的赔偿责任应当根据民事责任的侵权归责原则来确定。民事责任的侵权归责原则是指在行为人的行为或物件致他人损害的情况下,根据何种标准和原则确定行为人的侵权民事责任。民事责任的侵权归责体系包括四种归责原则:一种是适用最为广泛的过错责任原则;一种是适用于各种特殊侵权行为的过错推定责任原则;一种是适用于行为人没有过错的无过错责任原则;还有一种是适用于当事人双方对造成损害均无过错的公平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又称过失责任原则,它以行为人的过错作为归责的根据和最终要件。过错责任原则是以行为人的过错作为责任的构成要件,加害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故意或过失才能承担侵权责任。过错推定原则是指受害人证明其所受损害是加害行为人所致,而加害行为人却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情况下,推定加害行为人有过错并承担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是指行为人虽没有过错,只要其行为与损害后果间存在因果关系,就应承担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它不以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为侵权行为的构成条件,无论行为人主观上有无过错,都要承担侵权责任。但这并不意味着无过错责任原则不考虑受害人的过错和第三人的过错,它们也可以成为行为人责任减免的事由。无过错责任只有在法律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才能适用。依据我国现行立法,无过错责任主要适用于某些高度危险作业造成的损害赔偿。很显然,人工降雨致损不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又称衡平责任原则,指在当事人双方对损害的发生均无过错,法律又无特别规定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时,根据公平观念,责任加害人对受害人的财产损害给予适当的补偿,由当事人合理分担损失的一种归责原则。这样,将人工降雨损害财产赔偿责任的争论之说,与民事责任及其侵权归责原则对照分析,以便依法正确处理人工降雨致使财产受损的赔偿纠纷。
1、关于不可抗力说。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害,依照法律规定一般是不承担民事责任的。但人工降雨是人为改变天气的结果,不是生活中的自然现象,所造成的财产损害不能认定为是一种自然灾害。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降雨中的人的主观控制意识将会得到极大提高,损害程度也将不断随之减弱,从而否定了人工降雨是不可抗力之说。故人工降雨是不可抗力的说法不能成立。
2、关于意外事件说。我国民法虽然没有把意外事件作为免责的事由,但司法实践中通常把意外事件作为免责要件对待。人工降雨对财产造成的损害,虽不是行为人的故意或过失,但也不是不能抗拒或不能预见的。只要实施人工降雨的部门预警及时,人工降雨的各种相关数据计算准确,履行十分谨慎、合理注意义务,相关的财产损失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因而意外事件的说法也是不能成立的。
3、关于职务授权说。实施人工降雨是基于职务的授权所为,其行为是正当的、合法的,不负有赔偿责任。职务授权行为作为一种免责事由,一是必须要有合法的授权,二是执行职务的合法,三是执行职务的活动是必要的。单就人工降雨致使财产受损,可以不负赔偿责任。现实生活中,如果人工降雨所造成的财产损害是多种因素复合形成,根据侵权归责原则,另当别论,不能统统列于人工降雨致损的名下,免除不该免除的赔偿责任。
4、关于一般侵权说。一般侵权说的民事责任须具备民事责任的一般构成要件才能成立侵权的民事责任。一般侵权的民事责任适用的是过错责任原则,有过错则有责任,无过错则无责任。在实施人工降雨的过程中,如无过错或过失造成财产损害的,如前所述仍属于职务授权行为。但是,如有过错致使他人财产受到损害,则应按一般侵权承担民事责任,比如超越授权行为、执行职务的程序、方法违法等。
5、关于特殊侵权说(职务侵权)。特殊侵权责任是由法律根据具体的情况确定。我国《民法通则》第121条规定:“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职务中,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职务侵权行为具有行为主体的特定性、行为的特殊性和承担责任范围的限制性(法律上有明确规定才能承担责任)。其归责原则为过错推定责任原则。在实施人工降雨过程中,只要有损害结果的发生,且行为人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则推定有过错并承担民事责任。但行为人能够充分证明自己无过错,可免除其民事责任。值得一提的是在无过错的前提下免除民事责任后,容易与职务授权行为相混淆,不可再适用其他归责原则。
四、人工降雨损害财产赔偿责任之主
俗话说:“冤有头,债有主”。因人工降雨致使财产受到损害能否获得赔偿,谁应当对人工降雨造成的财产损害承担赔偿责任,根据以上所述,应视具体不同情况区别对待。(本文仅就人工降雨的实施者与受害财产所有者之间的损害行为应当由谁担责作了浅述。现实社会中,人工降雨致使财产受到损害,不排除其它诸多综合因素共同构成侵权,也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处理。本文未涉及。)
1、职务授权行为。一般正常情况下,有关部门实施人工降雨都是依职务授权而为,对于在实施人工降雨过程中致使他人的财产受损的,依法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对于损害的发生,双方当事人均无过错的应当适用公平责任原则,由人工降雨的实施部门对受害人的财产给予适当补偿。
人工降雨的形成范文2
关键词:人工影响;防灾减灾;气象灾害;影响天气
中图分类号:P48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人工影响天气在我国目前是非常重要地减灾和防灾的手段,为我国大部分干旱等地区输送了大量的雨水,保证了当地作物的健康成长,随着干旱天气的欲加频繁,我国对于人工影响天气的技术更加地重视,对于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它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气象卫星、雷达、地理信息技术等的不断更新,促进了人工增雨以及其技术的发展,有了整体的提高,给了灾害区域的百姓,创造出了更好的种植环境,让他们可以最大限度地远离灾害的侵扰。
1 人工影响天气概述
人工影响天气是相关的科学家运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在计算的大气环境区域或地球环境中,通过人工催化等技术,对于局部大气中的云层施加适当的影响,使其发生各种变化,从而实现人们对于增雨,增雾,增雪等不同的气候需求,达到降低灾害的目的。
在我国,发生气象灾害比较严重的国家之一,气候的明显变化,各种极端天气的增加,带动了水资源的严重缺乏,各地干旱地区也越演越烈,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因为在相关的科学家不断地研究之下,人们终于研究出了向云层中播撒干冰,碘化银等催化剂,可以实现人工降雨的愿望,减少气候的灾害。从此这种方法被广泛地应用在我国各个干旱高发的城市,进行人工增雨,对于冰雹,霜雾高发的城市,也通过这种方法,进行人工的防雹,人工防雾,可以让百姓减少很多的经济损失。
2 人工影响天气的主要表现
2.1 人工降雨
克拉玛依市的气候特征是非常典型的大陆气候,干旱少雨,是干旱的高发地区,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全球气候的变暖,让该市的干旱灾害更加地严重,对于当地的作物生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而人工降雨是一项见效非常快的防灾方式,克拉玛依市由于春风多风,让本来已经积聚的云层,因为被风吹散而导致降雨的缺乏。而人工降雨,通过飞机、大炮等方式向云层里投送各种催化剂可以让云层迅速地产生降雨功能。人工降雨功能的发展,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2 人工防雹
克拉玛依市大部分地域都是戈壁和荒漠,所以在这样的地方,冬季会十分地寒冷,非常地容易受到冷气流的影响,造成严寒的冰雹天气或者是雨雪天气,随着近年各种异常天气的加剧,这种不利的气候因素,在该地也是更加频繁。
因此,人工的防雹就成为了防灾的重点,通过近年改进的火箭作业技术,将各种催化剂发射地相关的云层,破坏冰雹的形成,利用已经成形的雷达网、通讯网等,可以让防雹作业,少了很多的盲目性,变得更加地有效率,能够最快时间,最低消耗地达到防雹地效果,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减少了很多自然的灾害。
3 人工影响天气的深层思考
3.1 增强防灾意识
要牢固地建立起抗灾防灾的意识,将防灾作为气象部的第1要素,把人们的粮食丰收作为第1考虑要素。从一切为民的角度出发,要严格地执行党部宣传的抗灾夺丰收的原则,增加各部门的抗灾和防灾,把自然灾害对人民的损害给降到最低,加大各种人工影响天气设备的引进,配备成熟的技术人员,给当地的防灾和抗灾,做坚固的技术和设备支撑,把防灾抗灾真正地落到实处。
3.2 加强研究
人工影响天气,作为重要的防灾手段,是人民能够不受灾害影响达到丰收的保证,因此要加大在该领域的研究力度。目前,对人工影响天气的研究,尚处于边摸索边试验的阶段,研究的力度不够明确,所以在生产作业的同时,在加大研究的力度,提高作业的效率,制定严密的研究计划,让作业效率能够得到最大限度地提高,减少作业的盲目性。
3.3 与现有设施相结合
在作业的期间,要充分地与当地的各种气象基础设备相结合,根据当地的雷达网等种种网络,发挥出火箭发射装置等设备的作业能力,2种设施相结合,将作业的效率提高到最大,提高人工降雨、防雹等工作的效率,良好地利用天空雷达对冰雹或者强对流空气的示警功能,与人工影响天气相结合,将灾害最大限度地排除在高空之内,保证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3.4 增加降雨力度
随着本市干旱气候的越来越严重,各部门要加强人工降雨的力度,把缓解水资源缺乏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利用人工影响天气的技术,积极地增加人工降雨的次数和范围,让人工增雨能够最大限度地给本市所有地区都带来福音。
3.5 完善技术体系
对于人工影响天气的气象灾害减灾技术及理由,要加大研究的力度,形成一整套的人工影响天气的理论和技术标准,对于现阶段遇到的各种问题,要加大研究,攻克难关,对人工影响天气的作用进行具体研究,分析其可行性意义。
对于目前人工影响天气的理论和技术,进行广泛地推广,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地执行,可以让人工影响天气理论和技术,变得更加地成熟,从而带动人工影响天气技术的不断发展,从而循环地造福于人民。
3.6 健全作业制度
要确保作业的安全,对于作业炮点等,要实行责任制,健全其制度,在操作时,必须把安全放在首位,本着安全与科学的原则,完善作业的流程和规范,制定各种应急预案,确保作业的安全性;要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岗位培训,作业人员必须在这种严格的培训机制下,经过相关部门的论证,才能够参加作业的上岗,作业时,要严格地按照操作程序和操作规范进行作业,保证高空发射的安全性,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4 结语
从上述论证中可知,对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的开展,不仅在农业抗旱方面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对于防雹减灾等各种灾害,也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随着我国农田的逐渐减少,水资源的安全保障,就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保障。所以对于人工影响天气的防灾技术,各部门必须要提高认识,加大研究和普及的力度,让其能够真正地落到实处,为当地的防灾做出重要贡献,真正地服务于民。
参考文献
[1] 王昌明.气象防灾减灾中人工影响天气的探究[J].农业与技术,2012(10).
人工降雨的形成范文3
关键词:人工影响天气;气象要素;天气预报;影响
中图分类号:P48 文献标识码:A
1 人工影响天气的概念及其发展
人工影响天气,又称人工控制天气,是指为了达到防止或是减少气象灾害,增雨水、消雾、防霜等目的,在适当的条件下通过利用科技技术对局部地区大气的化学、物理过程进行的人工影响的活动。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云和物理学降水原理,采用向云中撒播催化剂的办法,从而使某些局部天气现象向着有利于人类生产生活的方向转变的一种科学措施。人工影响天气不仅是在抗旱、防霜、防雹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还在增雨、消弱台风、消雾、暴雨等方面有着巨大潜能。
人工影响天气产生和发展规律和其他的新生事物一样都有着由稚嫩到成熟,由弱到强,有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过程。我国从50年代开始,在大多数省、市、自治区进行了人工防雹、人工消雾、人工防霜、人工降雨等试验。以新疆为例,新疆位于我国西北部,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其气候特点主要是昼夜温差大、降水量少、气候干燥,所以是我国遭受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之一,特别是干旱和冰雹严重阻碍了新疆农业的发展和进步,据调查显示气象灾害造成新疆农业60%的损失。所以严重的气象灾害是新疆人工影响天气发展较早的主要原因。早在1959年,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气象局就开始进行了土炮人工防雹和人工融冰化雪实验作业,1960年成立人工控制天气委员会,1983年成立自治区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多年来在新疆抗旱防雹和改善生态坏境,促进当地经济建设中起到巨大作用。
2 人工影响天气对气象要素的影响
2.1 气象要素的内涵
气象要素是指构成和反映大气现象与大气状态的基本因素。主要包括气温、气压、降水、日照、蒸发等。那么人工影响天气对气象要素究竟有哪些影响呢?下面就来探讨一下。人工影响天气主要是通过改变局部的气温、气压、降水等来实现的。上文说干旱和冰雹是新疆最主要的气候灾害,下面就简单的谈一下人工影响天气如何通过改变气候要素来避免或减轻气候灾害的。
2.2 人工影响天气对气象要素的影响。
2.2.1 人工降雨对气象要素的影响
众所周知,气候干旱就可以进行人工降雨,人工降雨通俗的讲就是让天上的水蒸汽跑到地面上来,人工降雨分为空中作业和地面作业,空中作业是利用飞机向云中播撒催化剂。地面作业是用火箭,高炮从地面上发射,炮弹在云中爆炸,把炮弹中的碘化银燃成烟剂撒在云中。火箭在到达云中高度以后,碘化银剂就开始点燃,随着火箭的飞行,沿途拉烟播撒,这样就能使水蒸汽附着在颗粒上,越来越大,最后形成雨滴。
2.2.2 人工防雹对气象要素的影响
新疆的冬季冰雹是最常出现的气候灾害,严重影响新疆农业发展,所以我国就会使用人工防雹这一技术来避免或者减轻这一灾害。人工防雹这一概念是指对还没有形成冰雹的冰雹云施加一些人为的影响,使云中的冰雹胚胎不能够正常发展,也就是说让其在没变成大冰雹之前就降落到地面。而产生冰雹的条件就是:在云中需要有上下强烈运动的气流,并且这其中蕴涵有大量的水分,只有这样,才有足够的水分使云中小的冰雹胚胎发展成冰雹,并且不断的扩大自己。知道形成冰雹的条件之后,只要设法不让它形成这个条件就能很好的防止。所以 人工防雹的原理就是:要设法减少或切断给小雹胚的水分供应,要想这样就需要向冰雹云中播撒大量的催化剂,以让其产生更多的冰晶,之后迅速形成更多的水滴或冰粒,这样就需要大量的水分,从而造成同雹胚竞争水分的优势,也就抑制了雹块的增长。原理知道后,那么人工防雹的办法就是:要用火箭或高炮将装有碘化银的弹头发射到冰雹云的恰当部位,以爆炸或喷焰的方式来使碘化银扩散开来,或用飞机在冰雹云云层下部播撒碘化银焰剂。通过以上例子就可以清楚的明白人工影响对天气候要素的影响,其主要目的是为人类生产生活服务。
3 人工影响天气对天气预报的影响
3.1 天气预报的内涵
天气预报是指依照最近的天气形势并运用大气的变化规律,对某特定地区在将来一定时期内的天气状况的做出的预测,它是根据对天气图和卫星云图的分析,结合特定地区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并根据当地群众的经验且依据气象资料等做出的综合性研究。
3.2 人工影响天气对天气预报的影响
天气预报的预测主要是利用卫星,雷达等设备收集数据,然后运用超级计算机进行分析,再采用一定的计算方法得出短期内的天气走势。所以天气预报一般都会采用分析天气形势和结合局部气象条件相结合的办法。而人工控制天气则会影响天气预报的精确度,如果是用进行过人工影响天气后的气象做记录,慢慢将会影响天气预报的精确度,此外,如果天气预报的是小雨,而经过人工降雨后出现大雨,长期以往势必将会导致民众对天气预报的怀疑。所以这将需要更为先进的人工影响天气的技术,来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服务。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人工影响天气的技术也会得到长足的发展,这将会为人们预防或减轻各种气象灾害提供更科学而又有效的手段,而且对天气预报的精确度的影响也会相应的减少,这将会大大促进农业的发展,保障人民的生活,为促进经济的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文配,熊孝峰.对人工局部影响天气的探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9(21) .
[2] 康凤琴.人工影响天气展望[J].干旱气象,2010(02).
人工降雨的形成范文4
关键词:人工影响天气;防灾、减灾中发挥的作用;预防
中图分类号:P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2-0247-2
人工影响天气在气象防灾、减灾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它在预防以及减轻气象灾害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天气雷达、气象卫星、地理信息技术、中小尺度气象监测网、新型的催化剂和播撤工具的运用,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奠定了科学的可靠基础,也提高了人工影响天气的作业效果,因此,人工影响天气在防灾、减灾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
1 人工影响天气在防灾、减灾中的科学理论基础。
1.1 人工影响天气的内涵
人工影响天气是人类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合适的大气条件下,利用火箭、高炮等工具,对单一地区中的云层输入碘化银或干冰,进行人工干预,以导致云层发生变化,满足降水条件,从而降雨、降雪,减轻霜、冰雹、大雾、大火等气象灾害的发生,这是减轻气象灾害等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1.2 来自于国外的先进科学理论支持
人工影响天气的科学理论是美国科学家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实验室内的实验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利用碘化银、干冰,在催化剂的物质属性指导下,将碘化银作为催化剂来实施人工降雨、防霜等。利用飞机、高炮等运载工具向云层中输入碘化银、干冰等催化剂,从而达到降雨的作用,其应用十分广泛,如农田里可用来防霜,机场里可用来防雾。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采用此种先进技术,以以色列为例,我们都知道,巴以战争中主要的争端是水资源,以色列采用先进的技术进行人工降雨,有效地改变了农田灌溉等水资源缺乏的现状。美国、北欧若干国家、俄罗斯等还向部分发展中国家送去先进科学技术以作为技术支持。
2 人工影响天气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作用
2.1 人工影响天气在防雹中的作用
我区有许多地州都会不同程度的遭受到冰雹的侵害。众所周知,我区盆地和山陵地带分布广泛,地形构成复杂。如伊犁河谷,伊犁河谷位于天山山脉西部,三面环山,加上气候温和湿润,极易形成冰雹天气。为了防止冰雹的危害,自1978年以后我区逐步形成奎屯、玛纳斯河流域;阿克苏、渭干河流域;博尔截拉河流域;昭苏、特克斯盆地及伊犁流域;塔城、额敏盆地等五大防雹区域。早在1974年就开始利用三七高炮进行人工防雹作业。随着近些年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影响天气借助雷达、GPRS等先进设备,在过去的基础上,提高了作业效果,减轻了冰雹给农业、工业生产等带来的不利的影响,多年综合分析检验表明,防雹使雹灾损失40-60%。
2.2 人工降雨在抗旱中的作用
我国大部分国土处在内陆,主要以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大陆季风气候干旱少雨也成为我国大多数地区的气象灾害表现之一。如鄯善县,主要体现在春旱上,鄯善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属于温带内陆荒漠气候,气候干燥,蒸发量大,主要的水资源来自于地下井水和冰雪融水,降水尤其是特大暴雨次数少、周期长,并且春季是旱情高发季节,大面积的灌溉不符合有效利用水资源,容易造成大范围的浪费,种种因素增加了该地水资源紧缺对工农业以及人民生活的压力。21世纪后,地下井水水位迅速下降,至今鄯善县达浪坎乡、吐峪沟乡等乡镇打井深度已达250-350m间,因此节水型灌溉是鄯善县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不断的科学实验和实践工作中,总结了滴灌以及人工降雨两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人工降雨又是各种增雨措施中见效最快、投入最小、收益最大的方法。2010年鄯善县1月至8月共作业7次,作业山区累计降水达43mm,城区降水为5.0mm,近六年增加降水多达385mm,城区降水达81.9mm,有效的增加了柯克亚水库储水量,大大的缓解了旱情。事实证明,人工影响天气增雨作业为该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实现更大的生产和生活价值。
2.3 对暴雨、大雾、暴风雪等天气的预防
加强科学技术以及科研的投入,在暴雨、大雾等气象灾害未扩大之时进行及时预告,提前做好各种防护措施。例如2010年7月29日,吉林市发生特大暴雨,沿线永吉、口前镇等地更是千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在面对灾难来临的同时,吉林市气象局发出黄色预警报告,市政府更是提前进行人力、物力以及科学技术的支持,同时在7月30日上午,由于大水将上游一化工厂淹没,数千只装油罐的油桶从上游顺势流下,给附近居民的饮水造成很大的影响,市政府临时号召,由居委会向各家各户告知饮用水的储备,最终才没有造成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因此,对于大型气象灾害的发生,预防是关键。
3 人工影响天气在全国几大地区气象防灾、减灾的过程实施过程
3.1 西南部以及四川盆地地区中加快现代气象科技发展的脚步
西南部地形结构复杂、又是地震的高发地带,自古就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因此对于该地的人工影响作业很复杂。而达州地区是最为严重的,处于暴雨、干旱、洪涝、冰雹等交界地带,雨季的洪涝,大雾、霜冻等的频繁发生,冬季的寒潮等无疑不加重该地的经济负担,影响经济建设水平。自九十年代末以来,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卫星、雷达等高科技的投入,政府在“十一五”计划中的大力扶持,使得该地有效的将灾害的影响减到最小化,尤其对几种突发性灾害的预测和预防上更是做到防患于未然。近几年来,该市进一步加强现代气象和防灾体系的完备,巩固已有的科学技术,增强创新意识。
3.2 西北内陆地区防雹、防旱建设安全西部
西北地区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如今人类的发展已经对该地区生态产生一定的影响,而且该地也是气象灾害较为严重的地区,冰雹、大旱是该地区的“常客”,这些灾害给制约西北内陆城市的发展,尤其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青海省东北部。近些年来,利用科学技术,结合当地雨水少和气候较干的特征,普遍实施人工降雨,并且作业水平已达到国家一类城市的标准。
4 人工影响天气在气象防灾、减灾中的发展
4.1 增强防灾、减灾意识
要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各级领导要重视抗灾工作,每逢旱季、冰雹多发生的季节要提前组织人手,保证各种设施齐全,人力、物力等进行多方面的投入,给群众发安全手册、对农民进行科学技术、防汛防寒等知识讲座,做到防患于未然,最大程度减轻气象灾害等对人民日常生活等的影响。
4.2 加强科学技术的研究
人工影响天气作为防灾、减灾的手段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应当认清的是,这种人工影响天气的科学技术仍然处在胚胎阶段,缺乏一定的成熟性,因此还需要在以后的科学发展中不断地加以研究、改造,加强人工影响作为科学研究的投入,使灾难减轻到最小化,同时也要加强技术的有效实施,提高效果。利用已有的设备和技术,进一步研究其潜力,加强高炮、飞机、火箭等的作业能力,时刻增强创新意识,在研究现实的基础上,推出经济投入更小、效益更高的产品。
4.3 因地制宜,突出重点项目
在干旱的季风性地区,水资源日益成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桎梏,因此根据该地区的生产和技术水平,在不影响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加强作业的能力,增加人工降雨量。而在温室地区,水资源丰富,但是极易发生水灾,因此雨季未来临之际就要做好防汛工作,把排水等工作做到细致。
4.4 健全各种法律法规以及各种规章制度
健全各种规章制度,是确保各种科技措施正常运行的前提,对于相关的作业点等也要进行实地考察,务必保证其科学性、安全性。同时,做好安全防患体系,制定人员分布以及紧急突况时相应的对策,对员工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严格操作,安全、有效的开展技术活动。
近几年我国气象灾害较为频繁,干旱、水土流失、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警示我们到了要保护赖以生存的地球的时候了。我国气象灾害分布广、各地区又有不同的特点,因此,要因地制宜进行防灾、减灾工作。在政府、国家给予支持的条件下,积极谋求发展思路,开阔预防气象灾害的发展渠道,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切实有效的做好各项防患工作,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的攻坚之战。
参考文献
[1] .对新疆发展喷灌的认识[J].节水灌溉, 2000,(6).
[2] 周和平,徐小波,马福忠,等.新疆21世纪初节水灌溉问题[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1999,(10).
[3] 孙祥彬.新疆的气象活动[J].
[4] 康凤琴.人工影响天气展望[J].干旱现象,2001,(1).
人工降雨的形成范文5
人体必需的“智慧元素”
碘元素是由法国化学家库尔特瓦发现的,后来由法国化学家盖-吕萨克将其命名为“碘”。碘的希腊文原意为“紫色”,正好与其特征的颜色相吻合。碘在自然界中的含量是比较少的,而且分布很不均匀,主要存在于海水、碘矿、地下卤水和油田卤水中,某些海藻可以从周围环境中富集大量的碘。最早是从海藻灰中提取碘的,后来还从硝石以及地下卤水中提取碘。
正因为碘的分布很不均匀,在远离海边的内陆地区或山区的水资源中含量极少,所以加碘盐就是我们生活中的必需品。碘盐中那一点点碘的含量为什么对人体来说至关重要呢?
原来,碘在人体内的含量虽然极微,但它却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是维持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元素。人体碘元素缺乏会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致使甲状腺发生增殖性变化,即脖子粗大。对儿童来说,则可致智力发育障碍以及骨骼发育障碍。而且科学家发现,在儿童期出现的这种碘缺乏病是不可逆的,它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和骨骼发育的损伤也是终身性的。所以,碘被称为“智慧元素”。
人体内的碘主要来源于食物。如果长期摄取碘元素缺乏的粮食、蔬菜、肉类和水,就应该以加碘盐作为补充。加碘盐主要是针对我国一些地区人群普遍缺碘而推广的一种食用盐。我国食盐加碘的历史始于20世纪90年代,对防治碘缺乏造成的危害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方式的多样化,使得原有的食盐碘添加标准已稍显“滞后”。为此,卫生部于2011年9月了新的《食用盐碘含量》,要求各地根据实际状况对食盐碘含量进行调整,调整后的范围为每千克盐含碘20~30毫克,同时允许在此范围有上下30%的浮动。
播撒甘霖的“无名英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几千年来人类“布云行雨”的愿望终于变成了现实。人工降雨(或称人工增雨)技术已经走过了60多年的风雨历程,如今已经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人工降雨作业分为空中作业和地面作业两种方法,前者是用飞机在高空云层中播撒干冰和碘化银等物质,后者是利用高炮或火箭从地面上发射干冰和碘化银等物质。不管采用什么样的作业方法,其技术原理都是一样的。
自然降雨必须具备3个条件:一是充足的水汽,二是上升的气流,三是足够的凝结核。发生降雨的先决条件是必须有云,同时还需要满足一定的物理条件,比如 0℃以上的暖云中要有大水滴,0℃以下的冷云中要有冰晶存在。如果微观物理条件不具备,那么宏观天气条件再好也不会发生降雨。如果向云雾中播撒碘化银和干冰,那么不仅能产生很多人工冰晶,而且还会使水滴进一步凝结长大,从而形成雨水而降落到地面。
“干冰”就是固体二氧化碳,其主要作用就是充当优良的制冷剂。当我们把干冰发射到高空云层时,它就会迅速升华而变成气体,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大量的热,局部空气的温度就会迅速降低,其中的水蒸气就会发生液化变成小水滴,这样就会形成浓密的云层并为降雨创造条件。此时,人工播撒的“冰核”碘化银就会使云雾产生凝结或凝华过程,再借助于水滴的自然碰撞过程,就能实现人工降雨了。
碘化银的粒径是非常微小的,其作用实际上就是一种人工凝核剂。碘化银的微粒结构与冰核的结构极为相似,因此可以作为人工冰核使处于过饱和状态的水蒸气迅速液化变成小水滴。每克碘化银在-10℃气温下能产生大约1011~1014个冰核,因此是一种很好的冷云降雨催化剂。碘化银在高空扩散后会变为肉眼都难以分辨的小颗粒,作为水滴的凝聚核消失在了浓密的云中了。随雨滴降落到地面的碘化银与巨量的水滴相比简直就是微乎其微了,因此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
为人体健康保驾护航
碘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通常被用作外科消毒剂。常见的以碘为主要药效成分的消毒剂有碘酊和碘伏。
碘酊就是我们俗称的碘酒,通常由碘、碘化钾溶解于酒精溶液而制成。碘为一种固体物质,添加碘化钾有助于碘在酒精中的溶解。碘酊是急救包中常见的药品之一,市售碘酊的浓度一般为2%。碘酊能使菌体蛋白质发生变性,可以杀死细菌、真菌等病原体,因此常用于伤口的消毒。碘酊的杀菌作用比较强,并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不宜用于黏膜消毒,用于皮肤消毒时也应注意避免皮肤发泡或过敏,以及减轻对皮肤的着色。
碘伏是单质碘溶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形成的,一般可溶解9%~12%的碘,呈现紫黑色。医用碘伏通常浓度比较低,一般在1%以下,呈现浅棕色。碘伏是一种具有广谱杀菌作用的消毒剂,可杀灭细菌、真菌、原虫和部分病毒,可用于皮肤、黏膜的消毒,也可用于生活用品的消毒,如蔬果、餐具、玩具等。消毒时需对碘伏进行水稀释,之后将生活用品放入其中浸泡5~10分钟即可。
某些有机碘化物在临床上还可以用作医学诊断的造影剂,如碘番酸(三碘氨苯乙基丙酸)用于胆道造影,碘化油等可用于支气管、输卵管、瘘管造影等。碘化油注入人体后,由于其能比周围组织结构吸收更多的X射线,从而在X射线照射下形成密度对比,显影出所在腔道的形态。 碘的含量在海水和海产品中相对较高,如每千克海带含碘多达4000毫克
在碘的放射性同位素中,碘131和碘125是毒性相对较大的放射性核素。放射性碘同位素被广泛应用于核医学诊断。
应用广泛的“碘试剂”
碘在分析化学上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利用碘的氧化性和碘离子的还原性,以及碘遇淀粉变蓝色的特性,可以用碘量法进行定量分析。碘量法又可分为直接碘量法和间接碘量法,在国民经济的许多领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应用。
在环保领域,水域中的溶解氧含量测定通常采用的就是碘量法。科学家把溶解于水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用每升水里氧气的毫克数表示。水中的溶解氧水平是衡量水体自净能力的一个指标,可以反映水体污染的严重程度,是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碘量法还是油脂检测的一种主要方法。碘价为每100g油脂所能吸收碘的质量,碘价的大小在一定范围内反映了油脂的不饱和程度。各种油脂的碘价大小和变化范围是一定的,例如大豆油的碘价一般为124~139,花生油的碘价为86~107。因此,通过测定油脂的碘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油脂的组成是否正常,有无掺杂使假现象等。
人工降雨的形成范文6
众所周知,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富于幻想、求知欲旺盛的心理特点,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通过实验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形成严谨的、实事求是的世界观,同时还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和操作能力,全面提高物理教育教学质量。 就初中生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而言,他们一方面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学、好问,富于幻想。启发并稳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是每一个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在讲物态变化的内容中,我联系人工降雨的案例,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牢固记忆了所学的知识。我引导学生分析人工降雨的原理是让积雨云中的水滴体积变大掉落下来。要让积雨云中的水滴体积变大,就要人工使用催化剂。我国人工降雨的催化剂主要有两种:一是干冰(固态CO2)二是碘化银(AgI)。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干冰遇到水蒸气升华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量,使周围的水蒸气温度降低液化凝结成水滴降落到地面;或者部分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熔化形成降雨。用高炮将含有碘化银的炮弹打入含有大量积雨云的高空,碘化银在空中扩散使云中的小水滴迅速凝集达到一定的体积后降落。教师通过人工降雨的分析,复习巩固了相关的物态变化知识,如:升华、凝华、液化、熔化等物态变化又切合生产生活的实际,体现了学以致用的理念,培养了学生将科技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变枯燥为有趣,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对物理这门学科感兴趣,觉得很好玩,当要求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时,学生便会感到不知所措,这是因为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缘故。因此,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学与用相结合的能力,把物理学活、学透。每当向学生传授新的物理知识时,都应联系它在实际生产或生活中的某些应用,同时要求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世界,找出与所学知识相关的事。
例如,在讲到“杠杆的平衡条件”时,以杆秤为例,让学生分析出“小小秤铊压千斤”的道理,并进一步提出这样一个常见的问题:有的不法商贩“扣秤”通常采用哪些手段?利用了什么原理?接着引导学生列出“杠杆平衡条件”的表达式,画出杆秤杠杆示意图。从而使学生对“杠杆平衡的条件”有更深的理解,进而运用自如。在学习了“家庭电路和家庭用电”内容后,教师可安排指导学生在家中观察电路,利用家用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学习灯头线接法,了解保险丝的作用并会选用。
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向上的情感,可以转化为积极的学习动机,用这样的动机去推动学习,必然会产生积极的效果。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传授知识、激发兴趣和提高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教改的关键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爱学、乐学、会学。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抓好对学生非智力品质的培养,才能使学生在整个物理学习中不仅能学到自然科学知识,还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例如:讲大气层压时,将热水灌入矿泉水瓶摇晃几下,倒去热水后迅速拧紧瓶盖,一会儿,观察到矿泉水瓶变瘪了,学生看到现象,就渴望知道为什么。再讲热学知识时表演“纸锅烧水”、“烧不坏的手帕”、“人造雪景”等实验,通过实验,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为下一步解决为什么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