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信息经济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信息经济的特点范文1
1早期关于技术进步对就业影响的观点
关于科技以及知识因素在劳动力就业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历史上不同阶段的看法有所不同。一般认为,在机器大工业的初期,劳动者人力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作用较小。机器是作为劳动力的替代物出现的,因此当时的技术进步是偏向物质资本型的。对于知识、技术因素在劳动力就业中的作用问题,新古典增长理论、结构增长理论等早就有所研究。其中,新古典增长理论从生产函数的角度进行了分析,通过对资本、劳动、技术等不同生产要素之间比例关系的研究,来推断技术因素对劳动力就业的效应。该理论把技术进步视作独立于劳动、资本等常规要素之外的一个单独要素。在存在技术进步的条件下,技术进步会引起总产量的增长。如果总产量增长了,技术进步就不一定使得就业人数减少,技术进步对就业的长期积极效应会抵消其短期负面效应。这是新古典理论的基本观点。而对于技术因素在劳动力就业中所起的作用间题,结构增长理论则仅限于从生产函数角度来分析,它更加侧重于从产业结构角度进行分析,即通过对若干产业部门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来说明技术进步的种种效应。该理论的代表人物库兹涅茨认为,技术进步从两个方面对产业比例产生影响:一是技术进步导致产品需求的变化。就是说,技术进步使得某些产品的需求增加,某些产品的需求减少,从而使整个产业结构发生变化;二是技术进步不仅提高了已有产品的生产能力,而且还开发出全新的产品,使经济中出现了新的产业部门。由这两方面因素引起的产业结构变化必然影响到就业结构。从新古典增长理论、结构增长理论的这些观点中可以看出,在一个相对长的时期内,技术进步因素对劳动力就业的效应未必是消极的。
1965年D.J.罗伯逊在《技术变革的经济影响》中阐述技术进步对就业的作用,川他分析道,采用新技术,只要它意味着能够节约生产成本,就会被认为是正当的。而在节约生产成本方面,通常只指节约劳动成本而言,而对于资本的节约却被忽视。假定单就劳动成本来说,技术的进步会引起失业,而且这是从企业角度来考察的。从节约资本来说,技术进步就不一定会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而很可能会增加就业机会。这是因为:第一,技术进步需要采用机器,也就是要生产机器、操作机器、维修机器,这都会增加对劳动力的需求。第二,技术进步中,所减少的主要是非熟练工人和半熟练工人,但熟练工人和职员的需求人数则是增加的。第三,如果技术进步引起的社会总产量的增长大于社会人口的增长,那么实际收人会增加,而且工时亦会缩短,从而导致服务业就业人数的增加。罗伯逊的上述分析价值体现在,考察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不能只就个别企业而言,而应从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来分析。
后来美国经济学家哈维?布鲁克斯对技术进步的长期效应和短期效应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指出,在考察技术进步的效果时,不能只看到或者夸大其短期效应,从而忽视其长期的积极效应。在论述技术进步有利于增加就业时,他写道:“如果投人物中劳动成本的节约会在产品的消费者价格中反映出来,此种节约就会导致购买力的解放,这反过来将对需求,由此对就业,以致对经济发生作用。
与就业有关的问题不在于提高了生产率的公司或产业会失去多少工作岗位,而在于由此解放出来的购买力所提供的工作岗位比失去的工作岗位是更多还是更少,在于新创造的工作岗位比失去的工作岗位是更好还是更坏。”f21布鲁克斯的分析创新之处在于,他是从技术进步释放出的购买力,即增加社会总需求的角度对技术进步的客观效应作出解释。
关于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影响,在西方经济学家中也存在着一些悲观的观点,例如将机器人摆在与工人对立的位置,认为机器人夺走了工人的工作,工人只得接受低的工资。对此,理查德?维德予以驳斥[[3],他指出:机器人所替代的工作通常是那些“从事单调劳动的工人,这些工作对体力的要求多与对智力的要求”。机器人有时所做的工作还是对人们有危险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被替换下来的工人最后会把机器人作为一种解放自己而去做高报酬工作的手段予以欢迎的。可见,机器人的使用实际是对人力资源配置方向的调整。而且他进一步指出,体现技术进步的机器人的使用,对就业的积极影响主要不是表现在其初次的就业效应,而是表现于二次就业效应,他对此做了举例说明:当一个企业增加一名工人时,每天增加2个产品。如果每个产品价格为30元,那么,该工人一天为企业增加60元收人。但是,如果企业增加一个机器人,每天可以增加5个产品,因此一个机器人每天为企业可增加150元收人。同时,由于企业使用了机器人,就需相应增加修理工。机器人与修理工的产值必然大于原来工人的产值,企业与工人的收人都会增加。这一例子说明了技术因素的二次就业效应,只是理查德?维德在此是就企业内部的岗位而言的。如果推而广之,从全社会众多产业来讲,技术进步、知识作用加大将会拉动一系列生产行业及服务行业,从而使社会的就业人数维持在较高水平。
2新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就业的特征
考察当代主流的经济增长理论,就会发现:新古典经济学以生产为核心,以均衡为目标,建立在完全信息的假定基础上。它采用生产函数这一基本分析工具,来描述和研究经济增长。该理论把劳动、资本、土地等视为主要的生产要素,而把知识或技术进步视作外生于经济系统的变量。这说明在新古典理论基础上,研究和讨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就业问题存在着先天不足。以罗默等为代表的新增长理论,改变了新古典理论的传统,把增长理论建立在了知识内生的基础上。以该理论的观点看,知识增长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知识是一种特定商品。它既不同于公共物品,带有私有物品的性质,但是又与一般私有品有着区别,即它具有与人共享的性质。因此,知识可以在低成本条件下进行扩散,具有无界增长性,这使得知识具有良好的外部性。由于知识的这一属性,经济增长就出现了报酬递增、劳动力就业结构改变的情况,而且经济系统也具有了长期增长的可能性。罗默的新增长理论证明,一个长期的、均衡增长是存在的,其增长的发动机是知识的不断积累。从实际的情况看,根据有关资料[,,从1970-1994年间,在OECD所有国家的整个制造业中,熟练工人的就业数量增加了10%,而不熟练工人的就业数量则下降了70%;与高技术相关的高工资就业增加了20%,中等工资就业下降了20%;按受教育程度分,中学毕业以下的人员失业率为10.5%,而有着高等教育背景的人员失业率则仅为3.8%。这种情况说明,知识经济条件下的失业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劳动力知识结构与产业结构匹配程度的问题。象美、日等经济与科技发达的国家,同样面临着失业的困绕,其原因就在于结构调整。例如在现代计算机、电子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情况下,与机器大工业时代相适应的劳动力出现大量过剩。这些简单劳动力在机器大工业条件下容易实现互换,而在新经济环境下,知识本身发展迅速,劳动者技能变化较快,劳动力就业岗位就难于象传统工业经济中那样进行替换。这是由知识本身的特征决定的,是人类跨人新经济时代初期不可避免的结构失业难题。
2.1就业问题实质是人类工业文明的产物
在农业经济时代,劳动者的主要活动是从事农产品生产,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社会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家庭或庄园,生产成果是在家庭以及庄园成员之间平均分配,劳动者实际上获得的是“制度工资”而非“劳动或就业报酬”,因此农业经济时代不存在现代经济学意义上的就业问题。人类进人工业化时代后,大量采用机器进行生产,通过“资本雇佣劳动”的典型形式,大批劳动者进人工厂从事规模化生产活动,并且逐渐形成了劳动要素对资本要素的依附。由此出现了资本积累进而影响整个经济增长的结果,而经济增长反过来又决定劳动力就业以及相应的收人分配问题。
进人工业化后期,尤其是新经济时代以后,人力资本要素逐渐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人力资本载体的劳动者,其就业模式开始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对创新劳动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劳动者与资本两要素的相对价格已因供求状况的改变而发生了实质的改变,创新性劳动在与资本的结合过程中获得了更加主动的地位,而且在一些情况下出现劳动雇佣资本的局面。在传统工业经济条件下,劳动者就业增加的速度与规模,一般须依赖于资本(物质资本)的积累与扩张情况。这也就是为何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劳动力就业率仍主要依赖于经济总量增长速度的原因。在新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尤其是创新型劳动力)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工业化就业模式的束缚,反而物质资本在与这一要素的结合中居于从属地位,这些特征在知识创新集中行业已非常显著。
2.2人力资本积累在经济增长与就业中的作用凸显
工业经济时代,劳动者主要从事体力或以体力为主的集体活动,此时劳动力在对生活资料的消费过程中,只要能恢复必要的体力与脑力就可以了,个人人力资本投资居于无关紧要的地位。在新经济条件下情况则大不相同,整个劳动力群体就业的规模、劳动力个体对就业的依赖程度、甚至宏观经济的增长都取决于人力资本积累及其投资。可见新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增长是以人力资本为源泉的增长,而与人力资本有关的消费与投资是经济系统运行以及经济总量扩张的重要方面,劳动者的个人消费不是独立于生产过程的个人私事,而是与投资有了相同含义。广义上讲,劳动者的消费与投资是等价的,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在W.舒尔茨之前,历史上曾有一些杰出的经济学家关注人力资本,一位是亚当?斯密,他在当时大胆地把全体国民后天获取的有用能力视作资本的一部分;另一位是H.冯?屠,他进一步主张将资本概念应用于人;欧文?费雪则“明确而令人信服地提出了一个完整的资本概念”〔,。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者W.舒尔茨充分地研究了来自人力资本的经济增长,并进一步界定了人力投资的范围和内容,他指出,“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这类资本(指物质资本一一引者注)与收人相对而言使用得越来越少了。……然而,人力资本则无疑是在按照一个比再生产性(非人)资本高得多的速度不断地增长着。”tz}。经济学家的上述研究思路说明,人力资本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增强是一个历史趋势。
由于人力资本的重要作用,教育的地位将在新经济条件下日益突出。当然,这里所说的教育不仅是传统的学校教育方式,而是指现代整个教育制度,其中包括正规学校教育、网络教育、在职培训等等。从前面关于创新劳动无限需求模型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要在新经济条件下实现以人力资本为源泉的持续经济增长,其中一个必要条件就是要具有完善的人力资本投资机制,它保证前一阶段经济增长的剩余通过人力资本投资而扩张,呈现出递增趋势。由此可见,教育对就业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教育作为增加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途径,通过经济总量增长扩大了对劳动力的需求,提高了就业率。另一方面,教育作为一项产业,发展教育本身亦将吸纳大量劳动力就业。这表明在新经济条件下教育与劳动力就业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直接,并且教育通过就业进一步影响不同劳动力群体的收人水平。
2.3劳动力转移有了新特点
众所周知,在工业化时代,世界各国劳动力流动都存在这样一个趋势,即劳动力由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产业,等到第二产业有了一定发展后,大量的劳动力又由一、二产业转向第三产业,这种现象在理论上被称作“配第一克拉克命题”。然而新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流动一方面仍保持这一基本流动趋势,但另一方面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例如一些代表新经济特点的行业象信息技术、计算机、高新技术等领域,其劳动力需求尽管也需要从第二产业转移一部分,然而更多的却是依靠新增劳动力群体中的高学历、高技能人才来填充,而不是象过去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那样,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主要由第一产业的劳动力转移来实现〔3;。在新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在就业过程中将充分享受到信息、网络技术带来的便利。如果劳动者更换就业岗位,不一定严格依赖于就业场所的改变,他甚至完全可以在家里受雇于千里之外的一个厂商,因此劳动力在就业空间上将呈现出分散化趋势。
3结论
信息经济的特点范文2
关键词:电信产业;经济特点;措施
中图分类号:F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2-0-01
目前我国的电信行业经历三次主要的变革和重组,正是这些及时而强有力的变革,使得中国电信能够加人到市场竞争中,并且占有一席之地。中国电信业的快速发展,从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产业”成为未来国民经济行业做出重大贡献。
一、电信产业的经济特点
1.规模和范围经济性
电信公司的初始成本比较高,其固定成本远远大于可变的成本,因此,只有当电信公司用户的数量和网上通话的量都达到一定的数量时,每次通话的收人才能高于每个用户通话的平均成本,电信产业的运营才能取得效益。可以看出,电信产业的规模经济性就是指产品成本随着规模的扩大而相应的降低,并且规模足够大时才能产生效益。电信产业的范围经济性则主要表现为其在增加新产品即新的服务的联合生产成本要比单独生产改产品的成本低,才能得到较好的收益。就农村网络而言,由于网路的不普及,农村的网络光缆设施并没有良好的设置,当某一家希望安装网络,如果单独为其增加一条光缆,则会增加产业的成本,电信公司通过电话线作为网络端口,为用户提供网络。实现了增加新业务而不增加生产成本的产业模式。
2.全程全网性
电信产业是以网络平台为基础进行相关服务的,因此,电信产业的经济与网络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网络外部性。外部性通常有正负之分,主要指企业的某些经济行为对外部造成的影响,如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社会效益与私人效益之间相偏离。一般来说,电信产业的正外部性主要是指边际效用递增,即在电信产业中,网络规模越大,用户越多,那么可通话的对象也就越多,受话方得到的信息量也越大,网络的效用也越大。与此同时,通话对象的增多将会吸引更多的用户选择电信产业。电信经济的负外部性则是指当电信产业的需求服务量超出了其网络通道的承载能力,则会出现服务质量下降,例如在新年期间,人们争相电话短信拜年,网络资源被占据,出现电话打不通,短信发不出的现象,用户则会选择另外的通信产业;其次,互联互通性。对于新人网的用户而言,他们必须与已有网络连接才能得到正常的服务,加上电信网络部分共同资本特点,共同构成了电信产业的互联互通性,也让其正外部性变得更加显著;最后,全程全网性。电信产业作为一种网络经济,只有全国范围内统一的电信网络才能保证不同部分网络的互联互通,从而正常的运营。
3.高成本固定性
电信产业成本具有很强的沉淀性,即当其固定成本一旦投人,就很难抽回,也很难将其转移用于其他方面。综合电信产业的规模经济性和投资成本沉淀性中可以看出,电信产业在每一个地方的网络投资规模和成本都是巨大的,如果在该地同时有若干的相同性质的企业与他形成竞争关系,不仅会造成电信产业经济受到威胁,同时众多企业同时建立的设备会造成设备的浪费,这也是当前市内电话自然垄断形成的一个前提。另一方面,电信产业是一个典型的高固定成本和低边际成本的产业,加上它在某些业务上的巨大优势,因此,电信产业在某些方面在着自然垄断,当出现网络重复建设时,就会导致电信产业的固定成本增加,因此,电信产业一般只能有一个或少数的几个运营商提供各种网络通话服务等。
4.网络外部性
所谓外部性,是指一定的经济行为给私人(个人或企业)成本与社会成本、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之间造成的影响,使其相互偏离的现象,也就是对外部造成的影响。外部性还可以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两种。正外部性指的是一种经济行为能对外部产生正面的影响,积极的影响,而电信网具备这种正外部性,也就是说,电信网能使得边际效用递增。首先是对于电话网络的发话方来说,当网络规模越大的时候,意味着用户越多,也意味着可以通话的对象越多。而对于电话网络的手话方来说,当网络规模越大时,意味着受到的呼叫可能越多,那么相应的,获得的信息也越多,网络效用也随之增大。而且会形成规模效应,一个网络的用户一旦增多,就是一种天然的优势,能吸引很多亲朋好友也加人到这个网络当中,引发更多的用户,从而获得更好正外部性。当然,电信网也有可能产生负外部性。当用户数量增多到超过电信网络通道的承载能力时,就会出现很多时候,用户得不到及时的服务,从而影响了服务质量。这个很多用户都是有体验的,在一些咨询服务的高峰期,当用户打电话给客服咨询时,往往不能得到及时的回复,这是对客户时间成本的浪费。比如,在假节日的时候,会出现长途电话打不出去的情况,这是因为太多人占用了通道资源,这也是电信网的外部性,不过是负外部性。
5.互联互通性
电信网络具有规模效应,而这种规模效应使得新进人者的网络,必须与原来的网络进行连接,他才能使用电信的网络,才能在这个网络中生存。另外,电信网路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部分是公共资本,给予用户共同使用的。正是电信网路的互通互联性使其正外部性大于负外部性,用户能够在其中得到较好、较高质量的服务。网络的互通互联,一般不是一个企业能够完成的,而是需要政府的介人,需要政府出面,从中牵头,完成网路的互联互通,市场是不会自行完成这种互通互联的。
二、电信产业经济的改进措施
1.合理投资建设电信服务设备
从电信产业的规模经济性可以看出,电信产业要得到足够规模的用户,从而降低产业成本,就要扩大网络的覆盖区域,为发展更多的用户提供保障。因此,电信企业要对城市内和不同城市之间的通信状况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不足,例如某些地区网咯信号覆盖较弱或者没有被覆盖而导致的通话质量较差,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的进行规模性的投资建设,增大网络的覆盖率。另一方面,对于农村等网络没有普及的地区,电信产业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投资建设,特别是在提供互联网服务时,由于农村网络的不普及性,因此,可以通过在电话座机上加网络接人口或安装无线网络设备,从而减少大规模安装光缆造成成本增加的现象。
2.完善运营商网间结算方案
我国的电信运营商主要有中国电信、移动、网通和联通四家,四者之间存在很强的竞争关系。网间结算是指不同运营商之间产生的费用结算,例如中国电信的短信费用为每条0.03元,而中国移动则为0.1元,另外,不同运营商的通话收费标准也不相同,运营商之间也存在一定的矛盾。当前我国运营商网间结算都是基于消费而定,而不是基于成本的网间结算政策,虽然简便易行,但是却不能准确反映和补偿互联产生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互联互通的顺利进行。因此,各个运营商之间要通过合理的探讨,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网间结算体系,统一标准,最终促进电信产业经济的和谐发展。
3.强化行业监管,健全监管职能,加强宏观调控。
政府要以法律形式对电信企业实行行业管理,使其达到法律要求的严明和公正,并有权对电信进行宏观调控。目前迫切需要的是加强地方性监管部门的建设力度,包括管制队伍的建设,提高管制机构的地位,增强其权威,形式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电信管制体系,为电信执法提供有力保障。
4.避免重复建设,共建共享资源。
政府是政策的制定者,也是实施的关键所在。主管政府应从运营商的角度出发,帮助其与市政、道路规划、城乡规划部门进行协调,对共建共享项目给予政策便利甚至赔补优惠,为运营商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充分调动其共建共享的积极性。各大运营商保有的基础资源规模差异较大,资源不对等,造成“共享”的难度较大。但“共建”可以针对一些新建项目,运营商之间有共同需求,相互配合难度较小。而且运营商通过“共建”可切实有效地降低建设成本,因此可以先推进“共建”。当大家都充分享受到“共建”的好处时,再进一步推进“共享”必然水到渠成。
三、结语
中国的电信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发展起来的,现在是市场经济体制,电信产业难免水土不服,但是经过三次重要的重组和改革,电信产业已经适应了现在的市场经济环境,并且不断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总之,电信产业的经济特点对电信的经济形态具有较大的影响,政府和运营商要高度重视,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改进,在遵守竞争秩序和竞争环境的同时,积极推动改革,使中国电信产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屹立不倒,为国民经济的稳步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杨灵.中国电信市场重组中的竞争与垄断[J].辽宁大学,2009(05).
信息经济的特点范文3
特点一:仍处于成长初期
中国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行业早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开始起步,并于2007年以240%的同比增长率达到一个新的增长高峰。但相对于国内市场潜力及国际上相对成熟的市场规模,目前的行业规模还非常小,仅为12.5亿,甚至不到全球金融信息服务行业规模的1%。可见中国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行业的成长空间还很大。
目前中国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行业的竞争者不多,尤其经交易所授权可以提供level2、Topview服务的企业仅共有22家。鉴于行业的快速发展和较高的收益水平,今后将有更多企业加入其中,也包括国际知名的企业。
特点二:机构客户与个人用户的“长尾定律”
行业收入主要来源于券商为代表的机构客户和个人用户。而来自个人信息服务的收入占到整个行业的70%。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证券市场以个人投资者为主,85%以上的交易量来自个人投资者;中国有1亿股民,2.5亿互联网用户,6亿的手机用户,构成了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行业庞大的个人消费潜在市场。目前国内关注金融信息的网民超过1.1亿,是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行业的主要目标群体,假设每人每月消费5元用于订购金融信息服务,将形成超过66亿元人民币的市场潜力:而包括券商、银行、基金、保险、QFII、信托、VC在内,中国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行业的金融机构客户约1200家,即使每家每年在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方面投入100万元,也仅有12亿的市场潜力。可见个人市场的容量要远大于机构客户市场。这便注定了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行业是符合“长尾定律”的。
问题一;成长性与稳定性存在矛盾
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行业的特点,使得企业的成长性与收入稳定性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单纯的个人业务会具有较大的波动风险,单一的机构业务则易受到发展空间的限制。因此,如何使自身的主营业务具备核心竞争力、产品线更为全面、业务结构更为合理、协调好成长性与稳定性的关系,是业内企业面临的首要问题。这些问题解决的好坏,将直接决定企业的竞争力强弱和未来发展前景。
问题二:产品策略不够灵活
产品设计方面,市场上的主流产品功能类似,个性化,人性化的创新设计较为匮乏。如多数的财经网站仍旧沿用web1.0页面风格,大量堆砌信息,缺少个性化的定制功能以及用户间的有效交流,导致用户粘性较低;数据信息服务以及行情交易系统也普遍存在同质化的现象。管理层面,Topview产品的界面、功能需要上交所批准,成为市场上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原因之一。
此外,市场存在部分企业抄袭或破解正规企业的正版软件及收费产品和服务。给正规企业带来损失的同时,也使得正规企业不得不提高产品研发成本,并降低了其创新意愿。
产品定价方面,由于市场主流的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加之核心的数据信息服务须经交易所授权,产品定价由上交所监管,因此目前市场上的产品价格趋于同化,用户在选择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同时,大部分高价值的产品功能及内容不可拆分选择,并多采用按年或按月收费,导致产品价格较高,提高了新用户的购买门槛。
针对中国互联网财经信息服务行业的特点和问题,赛迪顾问认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结合自身优势,优化业务结构。巩固机构业务,尤其在当前世界金融市场动荡的情况下,保障收入的稳定性;重点拓展个人业务,尤其是发展迅速、潜力巨大的移动互联网业务以及其他未被发掘的创新业务,令企业在今后能够高速成长。而企业的发展思路也应跳出行业和地域限制,力争在服务对象、产品内容等方面逐渐向其他行业和国际市场扩张。
以互联网为核心,开辟多元化的营销渠道。如指南针与新浪、网易等门户网站台作,利用其流量优势以及现有的呼叫中心销售Topview产品,不仅拓展了指南针的业务,同时也增加了网站的盈。利,形成双赢局面。而社区、即时通讯等,也都是较好的产品营销渠道。企业自身的网站本该是用户了解、购买产品的重要渠道,但目前多数企业的自建网站水平普遍不高,模式较为落后,不具备全面的电子商务功能。此外,券商为代表的机构客户手中掌握着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行业的主要目标用户群体,因而企业应加深与机构客户的合作,充分挖掘机构客户渠道的潜力。
产品定价、推广策略需更加灵活。金融信息服务的个人用户则普遍对小额消费需求更高,但当前市场上的产品定价不够灵活,不符合大多数个人投资者的使用习惯和消费心理,提高了用户使用门槛。建议企业改进定价策略,丰富支付手段。例如为个人用户提供固定帐户,用户可利用电话、网上银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渠道进行任意额度的充值,并按产品使用次数缴纳费用。
由于市场上的产品差异化较小,而定价却较高,因此针对新用户的宣传营销尤其重要。依照国内的用户收入水平和消费习惯,免费、低价、优惠等手段通常是产品普及和推广的主要手段,此外体验式营销则可以有效的帮助用户深入了解产品,消除顾虑。
IBM提升在华保险服务业务
许 宁
全球IT业巨头IBM公司日前针对其在华保险服务市场进行分析认为,金融危机爆发引发的诸多负面因素正使保险服务市场形势愈加严峻。对此,该公司了包括以客户为中心在内的三大方向,希望以此提升其在华保险服务业务部门应对当前挑战的能力,并促其实现进一步发展。
IBM大中华区副总裁及金融服务事业部总经理王天羲表示,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影响正在加深和蔓延,虽然危机未对保险行业产生直接冲击,但很多负面的因素已预示更加严峻的局势。因此,作为IBM保险服务客户的中国保险企业需要在此期间积极发现新业务模式,运用创新流程和方法把业务模式发展开,同时加强风险管控,并打造IT基础以支撑创新业务模式发展。
IBM中国区金融事业部保险行业总经理罗国兴表示,IBM在华保险服务业务部门将着力引导客户在以客户为中心、风险管理和法规遵从、卓越运营等三个方向进行发展。他强调,当前形势下,开展“智慧的保险”己成为任何保险企业必须要做的事。
IBM认为,虽然经济危机没有直接对中国的保险行业产生直接冲击,但很多负面的因素已经显示了未来更加严峻的局势,保险企业业务发展侧重点应该从增加收入转移到成本控制,同时研究潜在的并购机会,在新的业务领域内重新考虑业务
流程外包等。
安邦保险喜获“2008中国最佳联络中心新锐奖”
许 宁
安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经营财产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和短期健康险业务的全国性保险公司,于2004年9月30日获准开业。安邦保险实力雄厚,股东包括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SAIC)、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Sinopec Corp)等“世界500强”企业。
在不久前揭晓的“2008中国最佳联络中心及CRM评奖”结果中,安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呼叫中心在来自金融、保险、电信、航空、消费品等15个行业的近300家参评企业中脱颖而出,荣获“年度中国最佳联络中心新锐奖”,这标志着安邦财产保险在“呼叫中心和客户关系管理”领域取得领先地位。
本次评选由中国惟一的全国性呼叫中心行业协会中国呼叫中心与BPO产业联盟(CNCBA)、呼叫中心与BPO行业资讯网(51Callcenter)、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联盟共同主办,代表着中国接轨全球最佳联络中心评选标准,是工信部唯一支持的国内最高规格行业评选活动。安邦财产保险凭借着合理的运营管理机制、良好的客户服务理念,赢得了评审专家的一致首肯,获此殊荣。
向客户提供便捷和卓越的客户服务是安邦客户关系管理的宗旨。安邦呼叫中心在2007年1月正式投入营运,中心职场位于杭州市。现有台席量1,500个,每月话务处理量超过60万笔。
在平台建设方面,安邦在国内保险业内率先采用BPO合作模式,与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合作,借助其在软硬件的领先技术手段和资源优势,并与企业内部业务系统能够进行高效的集成,形成以电话中心为调度中心、整合不同业务部门的业务流程,实现全国统一报案受理、理赔查询、投诉处理等服务,成为客户关怀的闭循环业务处理平台,95569电话服务交付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同时,作为市场调研、车险、安邦俱乐部、车贷险、理财险的电话销售的平台,使它不仅是安邦与客户互动的重要门户,更成为企业创收的重要渠道。
博朗软件测试白皮书
许 宁
博朗软件开发(上海)有限公司于2008年12月16日白皮书,着重讨论如何最优化软件测试能力从而赶超并逐步替代自动化软件测试产品的使用。博朗公司是一家中国领先的专为欧美公司提供软件外包服务的IT公司。
在如今客户期望值日益增高,日益缩短的时间周期以及全球激烈的竞争态势下,软件测试已然成为了科技、商业成功至关重要的一步。
然而,许多软件外包公司发现软件测试的交付速度及支付模型已经严重影响了公司的业续,因此这些公司不惜以牺牲产品质量为代价从而确保公司快速发展的趋势不受影响。
因此如今在软件测试环节中,许多企业面临着一些难题,诸如:测试环境和自动化的产品已经跟不上基于网络的产品部署的快速发展。此外,为了保留满意的测试范围,同时还要确保在全球环境下降低风险。使得软件测试环境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博朗“软件测试不只技术层面:如何最优化软件测试能力”的白皮书着力关注目前企业正面临的测试问题,即自动化测试产品使用的局限性及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软件测试力。
科技部2009年将深化科技保险试点
许 宁
2009年科技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和机构,在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促进政策的制订和落实以及深化科技保险试点等七个方面完善科技金融体系建设。
据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在第七届中小企业融资论坛上介绍,2009年科技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和机构完善科技金融体系建设,这些政策措施具体包括:
一、研究制定设立科技支行的政策;研究提出在银行设立科技专家顾问委员会和在审贷委员会设立有表决权的科技专家的机制:继续对设立科技银行共同开展研究和推进工作;对银行开展股权投资进行研究,落实软贷款和特别融资账户政策,争取以创业投资和国家科技计划重大项目为试点开展股权投资。
二、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将积极创新。
三、开展科技担保体系建设,与科技支行相配套,集成地方政府、科技部门和国家高新区的科技担保机构的资源优势,形成科技担保网络:研究建立通过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对科技担保机构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贷款进行的担保给予补助。
四、深化科技保险试点,近期将重点组织开展高新技术产业风险管理研究和科技保险新险种研发,重点拓展高新技术企业对外合作保险和国内推广高新技术产品应用保险等险种,
五、继续开展科技债券工作。
信息经济的特点范文4
关键词:新课标下;高中英语教学
一、新课标高中英语新教材的特点分析
新教材的内容符合高中学生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和心理特点,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生活气息,主题鲜明,板块设计科学、新颖,所选用的材料多为生活中的真实材料,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且具有时效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它注重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和语言运用能力,强调任务型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及自主学习意识,进一步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新课程标准下英语教学策略探索
1、抓住基础不放松。词汇和基本的语言知识是语言大厦的基石。没有这些基石,语言学习便无从谈起。因此,在新课程标准下,词汇和基本语言知识仍不能被忽视。没有一定的输入量作保证,很难实现有效的输出。但输入的形式可以多样化。
以词汇为例,词汇在大脑词库中是按语意领域分类储存的,所以可以按主题或意义或词根将词汇打包,采用词汇包的形式教授词汇,并培养学生的词汇包意识。例如:学到ACityofHeroes一课时,讲到那里的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引发学生思考他们的品质,我们可以从他们那里学到什么。这时教师便可以有意识的将学生提供的词汇以及他们想知道却不会表达的词汇打包列于黑板上。词汇和语言点的教授也可以采用场景式教学,设计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有意义的,自然的语境中习得英语,并配合定期的检测,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
2、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提高。对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能力要求的提高是新课程标准的一大特点,也是时展的一大趋势。教师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开放课堂,让学生在有大量输入的情况下也能有足够的输出,真正使学生在课堂锻炼中有所收获。切忌走形式,走过场。
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时可采用场景式任务教学,预先设置好场景,使学生可以预知即将发生的事情。这既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任务,体验英语学习的成就感,又可以帮助学生在近乎真实的生活中习得英语。
在课堂练习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所犯的错误应采取宽容的态度。口头语言本来就不像书面语言那样严谨。犯错误也是学习过程的一个部分。教师应鼓励学生开口,即使犯点错误也无关紧要。只要不影响交流,注意力应放在流利程度上,而不是准确程度。这样可以给学生带来自信,消除他们的心理负担和对说英语的恐惧,使他们愿意开口。这是学好英语,说好英语的第一步。至于普遍性的或影响交流的错误,教师可以在练习之后集体纠正,或做有针对性的练习,以引起重视。
3、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高中学生仍处于人生发展的特殊阶段,在很大程度上受情感因素的支配。情感因素不仅影响学生的短期学习效果,还影响着他们的长远发展。调动他们的情感因素,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持他们的学习动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也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
4、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全球意识。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思想、传递感情的交际工具。不同地区的语言可以反映该地区的地域特征、经济面貌、风土人情和社会习俗。因而,语言跟民族文化息息相关。学习一门语言本身就包含了学习其内在的文化。因而英语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单纯的语言来学。英语只是一种学习的工具,而不是学习的目的。在学习英语语言本身的同时,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让学生多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给学生讲讲复活节的彩蛋和感恩节的火鸡,既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扩大他们的知识面。让他们了解主要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价值观等,并与我国的情况做适当的比较,既加深他们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又可以拓展他们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全球意识。
信息经济的特点范文5
论文摘要:信息经济实践活动的发展要求建立信息经济学,而要建立和完善信息经济学,就要对信息经济学进行研究分析。
一、信息经济学的研究任务和发展前景
信息经济学可以同时作三种理解:信息的经济研究、信息经济的研究、信息(学)与经济(学)关系的研究。信息的经济研究可以囊括信息的费用与效用、价值与使用价值、信息资源的分配与管理、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的经济评价等研究;信息经济的研究可以囊括信息产业、信息市场、信息经济规模及其确定、信息技术对经济的影响、信息基础设施经济问题、国民经济信息化等研究,信息(学)与经济(学)的关系研究则可以囊括非信息对称条件下市场参加者的经济关系、信息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信息与经济的相互作用、信息学与经济学交叉结合等研究。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许多问题需要信息经济学去参与研究,并从中提高信息经济学的水平和加快信息经济学发展。信息经济学是一门新型的经济学科,它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体现信息经济的发展,最能充分反映经济活动中信息及其交流的特征。
二、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信息经济学研究目前正处于发展阶段,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阐明了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如马费成教授认为,信息经济学是把信息和信息活动当作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来加以研究的学科。乌家培认为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信息活动的经济问题和经济活动的信息问题。陈禹认为信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经济活动中的信息现象及其规律的经济学。总之,学者们对信息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认识是围绕信息活动中的经济问题及经济活动中的信息问题展开的。
三、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1、信息经济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任何一门学科,由于其研究领域中的矛盾特殊性所规定,都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并按照自己所研究的对象来建立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理论体系。要学习、研究信息经济学,不了解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不知道信息经济学围绕什么内容来研究,不清楚信息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和地位,就不可能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就会降低研究效率,甚至会影响信息经济学的发展。在基本理论研究中,主要包括信息经济的涵义、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信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学科体系、学科地位、学科性质以及其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
2、信息资源的研究。
如果说物质资源是“第一资源”,那么信息资源可称为“第二资源”。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逐渐变革,信息资源完全可能成为“第一资源”。如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好,不仅物质资源能充分发挥作用,信息资源本身也可以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在信息资源的研究中,主要包括信息资源的涵义、信息资源的类型与特征,信息资源提高经济决策水平、提高生产力、优化产业结构的功能,信息资源共享的前提——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及配置的机制,作为信息资源主体的信息产品的性质、生产过程、生产方式,信息生产力的相关内容。
3、信息市场的研究。
信息市场是作为信息形态独立存在的商品,在流通领域传递交流中形成的一种特殊流动方式,也是信息商品买卖双方进行交易或交流,使之扩散、应用、渗透到生产领域,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过程。在信息市场中我们主要研究信息市场形成的历史及其作用,信息市场的基本类型与功能,信息市场的基本特点及其运行机制,信息市场的价格水平极其运动变化规律。4、信息产业的研究。
信息产业被认为是信息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信息产业的研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巨大作用。这部分主要研究信息产业涵义、分类、产生过程与发展,信息产业的特征、作用,信息产业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信息产业结构的涵义、形态、演进的特点和规律,信息产业结构优化的标准、基本思路和调节方式,信息产业的投入产出分析,信息产业与信息经济规模以及与信息产业发展相关的政策措施等。
5、信息化的研究。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什么是信息化,乌家培认为,信息化是信息活动(包括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利用等)的规模相对扩大及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相对增大的过程,它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从这个角度来讲,信息化一定要成为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信息化的直接作用在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可见,研究信息化的意义重大。
6、信息系统的研究。
信息系统按信息种类的不同可以分为经济信息系统、科技信息系统、社会信息系统等。而经济信息系统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他任何信息系统功能的发挥,都离不开经济信息系统的帮助。信息系统的研究主要也是侧重于经济信息系统,包括信息系统的产生与发展,国家、地区、企业信息系统的基本任务,信息系统的费用与效益的比较,对信息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评价和评价方法,信息系统的运行、反馈、控制、监督等有关理论。
参考文献
信息经济的特点范文6
关键词:信息经济时代;信息管理
中图分类号:G20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1
在科学技术和信息化力量的不断发展推动下,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开始围绕这种知识信息时代与高科技的力量前进,并从这些信息经济时代中汲取精华,并把这些精华进行深度加工和储备,并通过更加科技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加智能化、数字化的功能,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而这种信息经济时代的状况下,在对知识信息运用的过程中涉及到如何对信息进行有效管理的过程,所以做好信息管理则是对信息做到有效沟通的目的,只有协调好信息管理与沟通管理,才能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
一、信息经济时代的特征分析
1.资源利用的强度和深度都在不断地增加
在经济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都会涉及到资源利用问题,因为资源的利用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来源,同时也是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一个基本物质基础。 资源的组成要素总体上概括有劳动力、资本和土地三个生产要素,但在经济的快速发展,生产力不断得到提高,导致发展时代的不同阶段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不尽相同,这就使得生产要素的多与少产生一定的差异性。而在当前的信息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最核心的资源是劳动力要素,尤其是当前各种具有在专业知识方面具有一定能力的综合性人才,而这种劳动力要素成为当前信息经济时代最为紧缺的一种资源。
2.人们更加注重对个人价值以及个性化的发展
信息经济时代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开始逐渐对自我价值的实现更加看重,同时也开始对自我的个性发展有了进一步更加深入的认识和实践,这主要表现在当前各种社会化综合认知领域中所出现的各种丰富多样的分化格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让互联网成为当前人们普遍使用的一种信息掌握的手段,这也就让每个人通过这种应用让差异化的区分更加明显,使得信息的搜集和获取更加容易,不需要太大的成本支出即可获得。信息经济时代所具有的个人需求的特点非常突出,所以这就无形之中带来了在管理模式、生产经营方式上的改变,并因人而异的根据个性化的不同要求进行分化,对共性部分进行提取的同时,通过不同的组合和模块的拼接形成个性化的生产局面。
3.对原有工作方式的转变
在知识经济时代来临以前,人们的工作方式主要是集中在工厂这种工作区域,并在这个工厂中进行集中式的生产工作,但现如今,人们在这种信息经济时代的影响下,大部分工作都是围绕计算机、互联网来完成工作,也即是员工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了办公室。让生产与服务之间的融合度更加高,同时这种服务业的特点更加具有主导性位置,尤其是当下是一种对知识和信息服务为主流的社会景象下。
二、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信息管理
1.信息经济时代下的信息收集
当前的信息经济时代其实质也即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所以在这个大背景下对信息的收集主要是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互联网的应用以及移动通信设备的应用来实现。信息的收集方式丰富多样,不仅仅局限于通过企业去与客户面对面的进行沟通交流来达到合作与互通,而是只需要通过利用计算机或者移动设备来发送电子邮件或者QQ信息的方式达成相互之间的要求和协议。而企业内部的信息则是开始转变为通过多媒体信息平台的建立把公司的基本信息、资料以及技术产品发送传达给员工,从而让员工通过这种方式让其了解和认识公司,并可以自主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应用来把自己的想法或收集到的信息反馈给公司,从而让企业发展与员工之间建立更加通畅而公平公开的信息互通共享,达到更加有效的交流与互动,促进公司与员工的关系建立,从而不断实现企业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
2.信息系统在信息管理中的价值
虽然当前的信息经济时代改变了生产生活中的很多运行和发展的格局,但如果单纯从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其信息管理的作用和价值是始终是不被认可的。但其实这种对信息系统的质疑和评价是一种片面的,因为信息系统的运作评价包括了具体的方法、原则以及实施的过程。所以这种信息经济时代的信息管理作用非常重要,同时对任何工作和运行的效率得到了提高,而效益本身是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评价的准则,所以这种信息管理是信息经济时展的产物,同时也作用于这个经济时代的战略过程。
3.如何完善信息经济时代的信息管理工作
在信息经济时代的兴起和发展过程中,传统产业的市场并没有因为这种信息时代的来临而退出,仍然具有一定的发展活力。这是因为这种新的经济时代并不能完全取代经济,只是对经济发展的表现形式发生了改变,所以要从根本上对先进的管理理念进行培养和建立起来,重视以人为本的思想,因为人力资源始终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支撑力,并逐渐改变过去传统的组织结构模式,从而更好的适应信息经济时代管理下的新要求,做到对组织结构的不断创新发展;另外,为了更好的适应信息经济时代的发展,必须丰富管理方式,使其更加科学合理化,这就要求不断完善和加强组织结构的调整,用更加积极的态度来引导和鼓励人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实现多样化的管理和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这种新型的信息经济时代的发展趋势下,生产生活都在发生质的改变,所以对信息管理的思想理念和模式要得到相应的改变,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办法推动社会经济管理的改革创新,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