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的教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核心素养的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核心素养的教学

核心素养的教学范文1

2016年9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组了《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在此背景下,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开展了主题为“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研究”教学研讨活动,笔者执教了“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这一示范课,受到了与会专家和教师的好评。

1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内涵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认为核心素养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1]。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5个维度,全面展现了学生通过化学课程学习形成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2]。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是指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结果的改进、教学评价的设计等一系列教学环节均以化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作为衡量准则,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必?淦犯瘛>咛謇此担?教学目标源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内容基于真实情境、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方法)有利于素养的内化,关注“教、学、评”一致性,有效开展化学日常学习评价,促进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2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程序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程序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2.1 解构核心素养目标

在此次深化课程改革中,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统领课程标准研制与修订的灵魂,教学目标的确定理应依据学科核心素养。相对于三维目标,核心素养的超越更多体现在“操作性上”,因为素养是可测的、有阶段性的、有水平层次差异的。因此,在确定教学目标时,需将对学生总体的素养期望具体化为课时教学目标,并以此来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活动方式。据此,“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教学目标定位如图1所示。

2.2 创设真实问题境脉

张华认为,素养是人在特定情境中综合运用知识、技能和态度解决问题的高级能力与人性能力[3]。离开情境谈素养,素养就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教师为学生创设“未知”的、“原始”的、“实际”的问题情境,并以此为主线,将整个教学内容融合其中,从而统领整个教学过程,这就是“问题境脉”。它的核心内涵在于情境中蕴含的真实问题是学生知识建构的载体,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激发、推动、维持、强化和调整学生的认知活动、情感活动和实践活动等,让学生的思维不断地走向深入,建构有意义的知识体系[4]。

据此,“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以燕麦片含有铁粉引起大众惊慌这一新闻事件作为教学情境主体,以是否含有铁――为何添加铁――如何促吸收――能做质检员作为教学主线,将铁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相互转化、实际应用等内容融合其中。

2.3 诊断素养达成情况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将评价融入到平时的教学中,设计与目标相匹配的评价任务(提问、实验探究、练习等活动),为学生提供解决真实情境下不同复杂程度化学问题的素养表现机会,获取与目标达成相关的学习信息,基于这些证据诊断学生的发展水平并做出反馈或进行指导。“铁及其化合物的应用”教学诊断任务如下:

通过对“燕麦片中是否含有铁粉”的实验探究和还原铁粉作用的判断与分析,诊断并发展学生对铁的性质认识水平;

通过对“Fe2+与Fe3+相互转化”条件探讨和实验方案设计,诊断并发展学生氧化还原反应认识结构化水平及科学探究水平;

通过对“补铁剂是否变质”的实验方案设计与操作,综合评价并巩固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3 基于化学核心素养的教学实施

3.1 是否含有铁

[PPT]麦片中添加还原铁粉引起公众惊慌的新闻事件。

[教师]今年早些时候,有这样一则新闻引起公众惊慌:一些麦片中添加了还原铁粉。是否真的如此呢?

[实物展示]雀巢牌麦脆片配料表。

[教师]我从超市买了雀巢牌麦脆片,配料表显示添加了还原铁粉,请你根据已学知识设计简单实验判断麦脆片是否真的添加了还原铁粉?

[学生]利用铁具有铁磁性这一性质,如果有黑色粉末能被磁石吸引,可判断含有铁粉,我曾在网上看到过这一实验。

[教师]现场打磨麦脆片并装入保鲜袋。

[学生]上台做实验。

[教师]有没有观察到被磁铁吸引的黑色粉末?

[学生]有。

[教师]说明配料表中标注有还原铁粉没有问题。刚才实验我们是利用铁具有铁磁性这一特殊的物理性质,铁是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用量最大的一种金属元素,具有典型的金属通性,那它还具有哪些物理性质呢?

[学生]银白色金属光泽,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设计意图: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一个显著的特征是问题来源于真实情境、是原生态的。本节课以麦片中添加还原铁粉引起公众惊慌的新闻事件作为引入,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明白本节课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此外,这一环节让学生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判断“燕麦片是否真的含有铁”,目的在于诊断学生对铁的物理性质认识发展水平以及提升以下化学核心素养:素养3,依据证据推出合理的结论;素养4,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根据现象作出解释;素养5,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化学问题。

3.2 为何添加铁

[教师]很好,接下来我们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是麦片中为何要添加还原铁?

[学生]补铁,血红蛋白中含有二价铁,还原铁粉吃下去后能和胃酸中的盐酸反应,生成二价铁。

[教师]还有其他作用吗?提示:铁露置在空气中最终会生成什么?形成铁锈的条件?从另一个角度说明铁还具有哪些作用?

[学生]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和水。

[教师]正因为如此,还原铁粉又被称为“双吸收剂”,糕点中通常会放一小包黑色粉末,其实就是还原铁粉。通过刚才的问题我们发现,铁可被盐酸氧化到+2价,被氧气氧化到+3价,还有哪些物质分别可将铁氧化到+2价、+3价?请举例。

[学生]铁与稀硫酸、硫酸铜、硝酸银等反应生成二价铁,被氯气、溴、双氧水等物质氧化为三价铁。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概括,铁单质在什么条件下转化为+2价,什么条件下转化为+3价?

[学生]与弱氧化剂反应生成+2价铁,与强氧化剂反应生成+3价的铁。

[教师]这位同学回答一针见血。

设计意图:铁的化学性质是学生较为熟悉的内容,本节课在此内容的处理上并不是简单罗列,而是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麦片中为何要添加还原铁”,目的在于诊断学生对铁的化学性质认知是处于识记水平还是应用水平。此外,“铁单质在什么条件下转化为+2价,什么条件下转化为+3价”这一评价任务的设计,目的在于使学生氧化还原反应理论达到“结构化”水平,实现知识向素养转化。

3.3 如何促吸收

[过渡]还原铁粉易被氧化为Fe(Ⅲ),能否被人体直接吸收利用?

[学生]不能。

[追问]那怎么办?

[学生]将其转化。

[追问]从氧化还原的角度来看,从+3价转化为+2的铁化合价是降低的,需要加入哪类物质才能实现转化?

[学生]还原剂。

[教师]相反,从+2到+3则需要加入(停顿)……

[学生]氧化剂。

[教师]同学功底很扎实。

[过渡]当然,在研究相互转化时,你是如何判断+3价的铁已经转化为+2价的铁了呢?(停顿),这就涉及到+2价、+3价的铁的鉴别与检验的问题。请同学们根据已有的知识思考如何鉴别。

[学生] 1.颜色;2.加碱。

[教师]还有其他方法吗?请你们仔细阅读教材第75页的信息提示。

[学生]滴加KSCN。Fe3+为血红色,Fe2+无色。

[学生]动手实验――用KSCN检验Fe3+。

[教师]巡视,并提示轻轻振荡试管,注意观察颜色。有血红色吗?是血红色溶液还是沉淀?

[教师] Fe3+与KSCN反应非常灵敏,我们只需1滴KSCN就出现了血红色溶液,因此可以用来检验Fe3+的存在。

[过渡]已经知道+2价铁与+3价铁的鉴别,让我们把镜头重新切换到转化。除了氧气之外还有哪些物质能够实现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这是我们接下来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PPT]活动与探究

设计Fe2+和Fe3+相互转化的实验方案

试剂:FeSO4溶液、FeCl3溶液、KSCN溶液

氯水、双氧水(H+)

铁粉(铜粉)、KI溶液、淀粉溶液

[教师]凡事?A则立不预则废,动手实验之前需要先设计方案,小组展开讨论,请将设计好的方案填在教材第75页的表格中。如果方案设计完成,请将你的方案付诸实践。

[学生]讨论实验方案,动手实验。

[教师]我们先讨论+2价转化到+3价,哪个小组愿意分享你们的成果?请按照取样、操作、现象、结论这一思维程序进行描述。

[学生1]在试管中加入适量FeSO4溶液,滴入1滴KSCN溶液,溶液颜色未明显变化,再加入几滴双氧水或新制氯水,溶液变成血红色,说明双氧水或新制氯水能将Fe2+转化成Fe3+。

[学生2]在试管中加入适量FeSO4溶液,先加入几滴双氧水或新制氯水,再滴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说明双氧水或新制氯水能将Fe2+转化成Fe3+。

[教师]现在有两套方案,你认为哪一套更佳?

[学生]方案1,先判别试剂中原先是否存在+3价铁。

[教师]下面我们来看Fe3+转化到Fe2+的相关方案。哪个小组愿意分享你们的成果?

[学生3]在试管中加入适量FeCl3溶液,滴入1滴KSCN溶液,溶液变成血红色,再加入铁粉或铜粉,溶液血红色变浅,说明铁粉或铜粉能将Fe3+转化成Fe2+。

[学生4]在试管中加入适量FeCl3溶液,滴入KI溶液,溶液颜色加深,再滴入淀粉溶液,溶液颜色变蓝,说明I-能将Fe3+转化成Fe2+。

[练习]书写相关离子方程式。

[过渡]如果是日常补铁,我们可以选择诸如添加铁的麦片进行食补;如果是轻度、中度缺铁性贫血呢,你会选择……

[学生]保健品、药品。

[教师]食物展示各种各样补铁剂(亮出说明书),说明书注意事项中有一条引起了我的兴趣:“本品不应与浓茶同服”。为什么一些补铁剂不能与浓茶同服呢,我们来做一个魔术。

[教师]擦亮你们的双眼,演示茶水―墨水―茶水实验。

[PPT]魔术解密:茶水里含有大量的单宁酸(鞣酸),当单宁酸遇到亚铁离子后立刻生成单宁酸亚铁,它的性质不稳定,很快被氧化生成单宁酸铁的络合物而呈蓝黑色,从而使茶水变成了“墨水”。维C具有还原性,将+3价的铁离子还原成+2价的亚铁离子,因此,溶液的蓝黑色又消失了,重新显现出茶水的颜色。

[教师]维C能够把+3价铁还原为+2价的铁,说明维C具有什么性质?

[学生]还原性。

[教师]服用补铁剂时补充维C有利于促进铁的吸收利用。

设计意图:Fe(0)、Fe(Ⅱ)易被氧化为Fe(Ⅲ),如何促进铁的吸收利用,自然而然过渡到Fe2+和Fe3+相互转化。通过相关问题的探讨,强化“变化观念”这一核心素养。《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强调要充分认识化学实验的独特价值,精心设计实验探究活动来学习化学。据此,本课在教材“活动与探究”栏目基础上,增添了双氧水、铜粉、KI等试剂,完全由学生自主设计方案、动手操作实验,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成果分享、小结,增强了探究活动的开放性,体现了探究活动的本质特点,提升了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此外,教师展示茶水―墨水―茶水魔术实验,阐述“补铁剂不能与茶水同服”的缘由,并提供解决方案,凸显了“Fe2+和Fe3+相互转化”的应用价值。

3.4 能做质检员

[过渡]作为质检人员,最关心的是药品是否含有铁以及含铁量是否达标。补铁剂中的铁应该是什么价态?

[学生] +2价。

[教师]你能设计实验方案来研究补铁剂中是否真的含有二价铁?

[学生]先加KSCN,再加氧化剂。

[学生]动手实验。

[教师]下面请一位同学汇报看到什么现象,有什么结论?

[学生]滴加KSCN溶液的颜色没有明显变化,再滴加酸化的H2O2后溶液变红色,说明朴雪口服液中含有Fe(Ⅱ)。

[设问]这瓶补铁剂有没有被氧化变质?

[学生]没有。

[追问]我这有一瓶?a铁剂露置空气一段时间,你如何设计实验证明它部分被氧化?

[学生]如果是部分被氧化,则需证明补铁剂既含Fe3+、又含Fe2+。取适量补铁剂,加KSCN溶液,若显血红色,则说明有Fe3+;另取部分补铁剂,滴加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若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说明含有Fe2+。

[追问]如果仅有蒸馏水、氯水、KSCN能完成上述实验吗?

[学生]加KSCN,用蒸馏水稀释,再加氯水观察颜色是否加深。

[教师]刚才我们通过实验定性检测到补铁剂中的确含有二价铁,那如何定量检测铁元素的含量呢?请同学们课后阅读讲义上的相关内容,下周活动课时间有兴趣的同学我们一起去实验室做个检测。

核心素养的教学范文2

[关键词]口语交际;交际互动;目标落实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0-0010-03

“全面提高W生的语文素养”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的第一个基本理念。语文素养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的、多层次的综合概念,指向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到底是什么呢?《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2016年9月公布)中明确指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自此,“核心素养”成为基础教育领域的关键词。部编教材的口语交际不仅是传统的口语表达教学,更是口头语境适应教学,指向交际与互动,这与“核心素养”中的“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的要求不谋而合,即要求学生在口语交际时,说话一方要懂得在什么场合说话,根据场合决定该不该说、如何说、用怎样的语言说,并辅以何种手势等;听的一方要懂得将脸色眼神、手势动作等作为重要信息和宝贵资源,及时理解交际情况,体会表达者的思想。

一、剖析教材,细化目标落实

在一遍遍地剖析教材和一次次地试教过程中,我们有了以下三点认识。

(一)教材主题注重互动

先请看表一。

从表一中可以看出:《一起做游戏》是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的第四次口语交际内容。主题的选择与一年级上册中的《你说我做》《我们做朋友》《用多大的声音》,一年级下册中的《请你帮个忙》《打电话》一致,需要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进行听和说的双方互动,注重学生的实际交际需求,贴近现实生活。这与人教版教材中《我们的画》《我会拼图》等介绍式、独白式的话题有极大的差异,不再是通过“观察图片”“谈谈想法”等方式,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告诉伙伴,而是注重情境性和互动性,强调成功的交际需要考虑交际对象、语言场合、互动时机等因素。这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的“口语交际的教学活动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重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等建议不谋而合。

(二)教材内容指向交际

请看表二。

看到《一起游戏》这个口语交际内容,教师们会觉得似曾相识。是的,在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中也有同是游戏主题的口语交际,叫做《有趣的游戏》。那两次口语交际有什么区别呢?在一次次解读和试教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中的《有趣的游戏》强调“有趣”,更多的是介绍式的口头语言的表达过程,缺少真实情境的交互性。虽然在“对你不熟悉的游戏,可以问问同学是怎么做的”这条建议中注意到了交际的互动性,但依然偏重“说话”。而部编教材口语交际《一起做游戏》打破了单纯的独白式讲解游戏规则的常规做法,互动的意图得到凸显。教材先用“邀请小伙伴一起做游戏吧!”这句话激发学生参与游戏和自主表达的欲望;再呈现两幅插图。第一幅图呈现了“贴鼻子”这个传统游戏场景,引发学生回忆,激发口语交际的兴趣。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第二幅图:两个小女孩的对话过程中有邀请和回应以及讲清游戏规则的内容。教师应该创设真实的交际情境,引导学生养成乐于交往、友善待人的交往意识和行为习惯。

(三)教材目标呈现递进

请看表三。

口语交际《一起做游戏》与部编教材中其他七次口语交际一样,以“便签条”的方式,十分明确地提出了口语交际的要求,使教学方向更为清晰。本次交际仅仅要求学生做到“一边说,一边做动作”就足够了吗?显然不是的。一年级上册第一次口语交际《你说我做》中,教材以“便签条”的形式明确提出“大声说,让别人听得见”这个要求,因为响亮的表达是游戏有效开展的基础,只有用大音量才能让对方听得见。那在本次口语交际中,“大声说”的要求肯定是一以贯之的。又如,口语交际《我们做朋友》中,教材强调了“说话的时候,看着对方的眼睛”这条要求,这既是交际的礼仪要求,也是交际的有效策略――通过观察对方的眼神,感受他在当下的想法,便于自己随时调整交际的内容和方式。这个要求也要渗透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因此,本次口语交际目标的设置并不是独立存在,它是基于前面口语交际训练序列的。从“大声说,注意听”的基本要求,“正视对方”的体态要求到“辅以动作进行表达”的交流技巧,层层递进、逐渐提高,充分体现了教学要求的连续性与层次性,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

基于上述理解,我们将本次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1.能一边说,一边做动作,把游戏规则说清楚;2.能积极主动地邀请小伙伴一起做游戏。

这样,在把握功能性口语交际任务的同时,坚持交际行为和习惯的培养,让言语和非言语因素齐头并进,共同促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聚焦素养,强化交际互动

(一)串联生活经验,激发交际需求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2016年9月公布)在“自主发展”部分,明确提出:教师应促进学生学习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乐学善学。那如何串联学生的生活经验,唤醒学生的交际需求呢?在试教中,我们采取以下三个教学策略。

1.利用课文插图,创设交际情境。《一起做游戏》同部编教材的其他口语交际内容一样,选用了大量的富有童趣的插图,从不同角度创设了与实际生活相近、相似的交际情境,能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交际的愿望。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利用教材插图中“贴鼻子”这个经典游戏,让学生说说图中小朋友在干什么,引导他们在交流中感受游戏的快乐,激发他们参与游戏、进行表达的兴趣。

2.回顾生活经历,唤醒交际渴求。小学口语交际教学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不断丰富和改善学生的经验,指导和帮助学生发展口语交际能力。没有经验的参与,知识与能力就成了无根之木,不可能有活力;而没有充分的表达时空,口语交H教学就成了走过场,目标就会落空。因此,我们在第二次试教的导入环节中,补充了“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好玩的游戏”这个导语。教师鼓励学生开展交流,调动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平时玩哪些有趣的游戏。在此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的表达。

3.借助媒体技术,延续交际热情。在微课程如火如荼开展的当下,微视频以时间短、内容精、制作易等特点深受大家的喜爱。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微视频这种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交际兴趣。因此,我们在第三次试教中,充分利用微视频这个教学资源,将一些好玩的游戏场面播放出来,进一步拉近了学生与生活的距离,点燃了他们介绍游戏的热情,为之后讲述游戏规则等奠定基础。

(二)创设真实语境,提高交际能力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部分指出:口语交际的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2016年9月公布)在“社会参与”部分,明确提出:能引导学生依据特定情境和具体条件,选择制订合理的解决方案;具有在环境中行动的能力等。

教学片断:口语交际《一起做游戏》。

师:通过观察两幅插图,我们知道了邀请别人做游戏时,邀请者要热情、大方,被邀请者要积极参与,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主动提问。哪位同学愿意邀请我玩“贴鼻子”游戏呢?

生:老师,我们一起来玩“贴鼻子”的游戏吧。它可好玩了!

师:好呀。可是,它该怎么玩呢?

生:我教你这个游戏怎么玩:我先用布蒙住你的眼睛,接着你从指定位置出发走到黑板前,最后根据我给你的“上下、左右”的提示,将熊鼻子贴到正确的位置。

(师生合作玩“贴鼻子”游戏,一边玩一边复述游戏规则)

师:同学们,你们听清楚了吗?我们是怎样将游戏规则说清楚呢?

生:用上了“先……接着……最后……”这些连接词,将游戏规则说清楚。

师:是的,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用上“一、二、三”等词分步骤说清楚游戏的规则。谁愿意来试试?

生:这个游戏真有趣,它是这样玩的:一是用布将眼睛蒙住,二是从指定位置出发走到黑板前,三是根据提示将熊鼻子贴到正确的位置。

师:在规则的介绍中,我们可以一边说一边做动作,让听的人更容易明白。想试试吗?再请两个小朋友来玩一玩这个游戏吧!

(生生合作玩“贴鼻子”游戏,一边玩一边讲述游戏规则,并辅以动作)

师:接下来,我们分成若干小组,轮流玩“贴鼻子”的游戏。请看星级评价要求:一星,能积极主动地邀请同伴参与游戏,同伴之间说话有礼貌;两星,能较有条理地把游戏规则说给同学听;三星,能一边介绍,一边做动作,让听的人更容易明白。

由上述教学片断可以看出,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互动交流,潜移默化中体会到:邀请者不仅要配合动作说清楚游戏怎么做,还要注意说话的态度;被邀请者只有认真倾听才能学会游戏,同时还要根据对方的表现进行交流与应对。整个交际过程,对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等非言语因素的要求。

核心素养中提出的社会交际能力,必然是言语和非言语因素相结合的产物。而第一学段是学生学习口语交际的起步阶段,教师要重视良好习惯的培养。这些良好的交际意识的形成,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自主和自信。当然,我们也应该明确,良好的交际意识不是一两节课就能形成的,必须贯穿于整个口语交际的学习过程,在循环往复中习得、巩固与提升。

(三)拓宽固有场所,丰富交际形式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强调:能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和待人;能明辨是非,具有规则与法治意识等。社会是多姿多彩的,是学生最熟悉的外延环境。教师应结合教材,组织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开展各种口语交际实践活动。

口语交际相对于其他课型,有自身的特殊性。但教师应该有大课程的理念,拓展交际场所,将口语交际从室内延伸到室外,甚至由校内延伸到校外。例如,在口语交际《一起做游戏》教学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带到操场上,组织一次现场版“游戏推荐大比拼”的口语表达擂台赛。先让学生在围成圈的小组内较有条理地介绍一个新游戏的规则;然后推荐一个学生参加擂台赛,全班学生关注介绍人推荐的游戏方法、表达方式以及游戏的趣味性;最后由全体学生根据“星级评价”要求,以投票的方式评出“最佳推荐者”和“最受欢迎的游戏”,并一起玩一玩。此外,教师还可以进行实践活动的推荐,鼓励学生在课间玩一玩最受欢迎的游戏,在课后与家人、朋友一起交流玩过的游戏。这样,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锻炼学生当众发言的胆量和口语表达的能力。此外,受到部编教材《和大人一起读》这个栏目的启示,教师可以设计“和爸爸妈妈一起说”“和同学一起说”等形式,鼓励学生在课后与家人、朋友一起交流玩过的游戏,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只有打通口语交际和社会的界限,才能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参与的冲动、有提升的必然性。重视社会生活这个口语交际的大课堂,就要充分利用现实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口语交际资源。

三、重审试教,促使不断反思

这节课是上一段教学研究之旅的结束,也是口语交际旅程中微不足道的一个站点。当我们重审试教过程,便有了更深的思考。

(一)口语表达实践要着眼于学生

如何确保预设的语言实践活动真正服务于学生呢?口语交际的课堂生成性资源较多,哪怕做了一百种预设,依然会出现第一百零一种的可能情况。也许是因为不确定因素的耗时多而压缩了某些板块的口语交际实践,也许是因为学生的优异表现使教师的指导缺失了意义,也许是教师的竭尽全力使个别学生沉默寡言,这些都是我们遇到的难题。

(二)与其他学科一起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如何协同各学科教学共同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呢?我们是否和数学、美术等其他学科的任课教师一起努力,共同关注学生表达的完整性,关注学生是否借助语气语调、表情手势来增强表达效果?

(三)教师应具有课程意识

部编一年级教材虽然只呈现了八次口语交际内容,但教师还是应该有意识地将口语交际训练由课内延伸而出,向课外、校外开放,向生活、社会开放,让学生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真正获益。

核心素养的教学范文3

一、微课在初中英语核心素养培养中的作用

(一)调动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实行英语教学时,学生若能体现出高度的热情和积极性,可以促进后续的高效学习,强化其专业核心素养。英语属于国外语言工具,其中会涉及到大量单词和语法,这些单词和语法,会体现明显的复杂性,会使思考能力处于初级阶段的学生,学起来感到吃力,甚至还会弱化其学习积极性。如果将微课引用到具体教学中,能够对这样情况做出有效改善。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来说,微课是更为先进的教学模式,可以使教学借助动画、短片等形式丰富课堂教学。这种形象化、理论化、实践化相融合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复杂的英语单词、语句和语法变得通俗易懂,促进和提高学生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通过观看动画、视频,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在促进学生学好英语的同时,也强化学生核心素养。

(二)精准吸收长期以来,国内初中课堂时间都控制在四十分钟以内,而微课模式在运用中,会体现出内容丰富、精悍、时间短的特征,通常只占总课时的1/4左右。这些特点的呈现,实际效果不低于以往教学模式。实际上,正是因为微课内容的专向性,可以让学生充分吸收所有课程内容,促进学生有效掌握知识点和疑难点,这正是微课教学模式的优势所在。例如,在一些复杂性单词或语法微课教学中,教师如果基于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要求学生自主探索,可能会占去课堂大部分时间。针对这方面的考虑,教师可以借助微课视频,向学生展示具有关联性的视频或动画,这样能够使复杂的单词、语句和语法,变得易懂和明朗,还能够通过反复播放,为学生讲解知识点和疑难点,然后运用直观化的总结,使学生对难点知识有深化的记忆和领悟,从而强化学生学习英语的质量和成效,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英语微课教学策略

(一)增加演示操作,提高自学意识课堂是储备高素质人才的场所,能够促进学生良好学习意识和习惯形成,所以,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应当重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因为学生还不能对相关的智能设备和APP进行灵活运用,教师在具体课堂知识讲解中,需要为学生进行演示,促进学生快速掌握微课学习法,保证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灵活借助相关设备探索英语知识。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可以将以往教学模式与现代微课模式进行联合运用,整合两种模式的优势,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体现高效率的初中英语教学。将微课模式引用到教学中,正是为了在强化学生学习质量和成效基础上,促进学生持续体现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自主探索知识的意识,所以在微课教学中,教师还可借助提问,和学生进行沟通合作,鼓励学生养成正确学习习惯,经常总结和回望收获。不仅如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适度的问题分析时间,引导学生积极拓展思维,感受到探索英语专业奥秘的趣味性,在提高英语学习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强化学生英语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的教学范文4

关键词:核心素养;习题教学;喷泉顶物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7)3-0025-3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2006―2010―2020年》指出,科学领域课程应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为目标,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应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物理核心素养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对物理学科发展中核心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掌握研究世界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应用所学知识、方法解决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1]

德国物理学家Von Laue曾经说过:教育给予人们的无非是当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忘记后所剩下来的东西。习题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物理习题教学剩下来的是什么呢?学生忘记的是每一道题目,但留下的是习题中所蕴含的物理思想、物理方法以及研究态度。这些被学生终身保持的,成为行为习惯的,能支持日后学习、生活和工作的东西就是一个人的核心素养。本文以2016年新课标Ⅰ物理选修3-5中一试题(喷泉顶物)的教学为例,尝试在习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1 基于核心素养的习题教学过程

1.1 创设喷泉顶球,体验实验情景

通过图1所示装置呈现喷泉顶球实验。图1中塑料桶的盖子必须在上方且水平,直径4 cm左右。玻璃管上端管口要细,可以选用移液管或者胶头滴管,易于形成较细的水流。自行车气门起单向阀门的作用,方便向塑料桶内打气加压。橡胶双孔塞要求密闭性好。可以把盖子顶部开一个圆孔,用于固定橡胶双孔塞,并方便玻璃管和自行车气门伸出塑料桶。

实验时,把塑料桶装满水,用自行车打气筒向塑料桶内打气,水流从玻璃管中喷出,形成喷泉,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水柱的粗细和速度的变化。然后,把一个乒乓球放在水柱上,乒乓球就会被顶起来。学生观察到水柱越高处,横截面积越大,速度越小,感受到水流确实可以顶起物体。

1.2 设置问题引导,促进问题解决

例1 某游乐园入口旁有一喷泉,喷出的水柱将一质量为M的卡通玩具稳定地悬停在空中。为计算方便起见,假设水柱从横截面积为S的喷口持续以速度v0竖直向上喷出,玩具底部为平板(面积略大于S)。水柱冲击到玩具底板后,在竖直方向水的速度为零,在水平方向朝四周均匀散开。忽略空气阻力。已知水的密度为ρ,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求:

(1)喷泉单位时间内喷出的水的质量;

(2)玩具在空中悬停时,其底面相对于喷口的高度。

问题1:假设水管和喷口的横截面积均为S,水流在管中速度为v0,Δt时间内喷出的水的质量Δm为多大?

假设水流在水管中匀速流动,易于学生理解Δm=ρSv0Δt,并求解Δm/Δt=ρSv0。

问题2:水上升到高度h处的速度v为多大?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

Δmgh= Δmv - Δmv2

问题3:Δt时间内的水Δm与玩具底板作用前后的速度分别多少?

作用前速度为v,作用后水朝水平方向四周均匀散开,则竖直方向速度为零。

问题4:Δt时间内的水Δm与玩具底板作用过程中受哪几个力作用?大小各为多大?

受玩具对水的向下的作用力,大小为Mg;当Δt很短时Δm很小,水的重力忽略不计。

问题5:对水Δm,如何用动量定理表达与玩具底板作用的过程?

取向上为正方向,由动量定理:

-MgΔt=Δm(0-v)

可以求得:h= -

问题6:Δt时间内与玩具底板作用的水Δm为什么不能写成ρSvΔt?

设与玩具底板作用时水的横截面积为S1,由于水不可压缩,Sv0Δt=S1vΔt,所以S

1.3 建立流体模型,提升思维品质

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学生更熟悉对象为质点的问题。用动量定理求解流体问题,学生容易听懂,不容易理解和迁移应用。能不能从质点的角度用学生熟悉的牛顿第二定律和动能定理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当Δt很短时,Δm很小,水的重力忽略不计,与玩具底板作用的水Δm受恒力Mg作用,可以看成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大小为v,末速度为零,加速度a为 ,运动的位移大小为 Δt。其别要注意的是,Δm应该取ρSv0Δt。对于Δm,由牛顿第二定律,-Mg=Δma=Δm ;从动能定理角度,-Mg Δt=0- Δmv2。

把水与玩具底板作用的过程看成匀减速直线运动,有利于学生从熟悉的质点运动模型理解流体运动模型,有利于学生从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三个角度理解运动过程,有利于学生把该模型迁移到与流体相关的问题,比如气体流、米粒流、链条流、电子流、尘埃流、光子流等。

1.4 变易物理情景,促进拓展抽象

变易理论认为学习的发生是基于学生对事物关键属性的识别以及对这些属性的同时聚焦,而关键属性的识别又依赖于这个属性在某个维度上的变易(variation)。[2]

流体问题的关键属性是质量为Δm的流体与物体作用时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可以通过改变流体的种类以及运动来深刻理解关键属性。

1.4.1 风帆问题

流体问题涉及两个对象,流体和被作用的物体。例题1中,被作用的玩具处于静止状态,意味着水的末速度为零。如果要让流体的末速度不为零,可以让被作用物体运动,比如风帆问题。

例2 如图2所示,帆船在静水中随风漂流,风速为v0。假设风帆的表面与风向垂直,且风帆的表面是完全弹性面。求:船速v多大时,风供给帆船的功率最大?

解析 由于船有速度,如何确定Δt时间内吹到风帆上的空气质量以及空气的末速度是问题的关键。空气密度ρ,风帆面积S,Δt时间内吹到风帆上的空气Δm=ρS(v0-v)Δt。

空气的末速度为(v0-2v)

由动量定理:

FΔt=Δm(v0-2v)-(-Δmv0)=2Δm(v0-v)

风的功率:

P=Fv=ρS(v0-v)(v0-v)2v

因为(v0-v)+(v0-v)+2v=2v0

所以,当(v0-v)=2v,即v=v0/3时风对帆船的功率最大。

1.4.2 直升机问题

在例题1中,流体做匀减速运动。可以改变情境,让流体做匀加速度运动,比如直升机悬停问题。

例3 一架质量为M的直升机悬停在空中,假设螺旋桨将空气以速度v向下推出。求该直升机的功率为多大?

解析 如果不能理解空气在Δt时间内做匀加速度直线运动,难以得到正确的结果。直升机在Δt时间向下推出的空气质量为Δm,空气受到的力大小等于Mg,则直升机对空气做功W=Mg Δt,直升机对空气的功率P=W/Δt=Mgv/2。

2 基于核心素养的习题教学策略

应试教育下的习题教学存在过于追求解题结果,教学方法简单粗暴等问题。总结上述2016年新课标Ⅰ中“喷泉顶物”试题的教学过程,在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

(1)习题情境原始化

原始物理问题指自然界及社会生活、生产中客观存在且未被加工的物理问题。[3]物理习题一般是理想化的物理情境。可以通过实验、图片、情境游戏、视频资料、实地调查等方式把习题中蕴含的物理情境真化。在原始情境与习题情境转化和解决的过程中,能够促进学生科学方法的教育,比如: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假设、类比、等效模型、近似等科学方法。

在“喷泉顶玩具”问题中,通过具体的“喷泉顶球”实验,再现物理情境,让学生感受到习题情境的真实性,并观察到水流速度、横截面积随高度的变化。注意到实际情境与习题情境的差别,比如控制水流稳定有点难,水与乒乓球作用后没有水平散开,乒乓球不能稳定于一定高度。

(2)教学过程问题化

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生搬硬套解题方法、机械训练解题步骤都只能让学生思维僵化。习题教学过程中,通过层层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让学生逐渐越过最近发展区,降低认知负荷,训练思维品质,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喷泉顶玩具”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设置的六个问题,关注问题的细节和难点,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增强了学生运用动量定理解决流体问题的能力。

(3)物理过程模型化

科学建模能力是针对自然现象抽象出其主要特征,依据科学直觉建构其关系、结构等概念模型,并用科学语言进行表征的能力。科学建模能力体现了科学本质的要求,是物理教学的核心价值,是科学素养的重要成分。[4]在“喷泉顶玩具”问题中,主要是建立流体与物体作用的过程模型,即匀变速运动模型。

(4)物理情境变易化

从不同角度把物理情境变易,有助于认识物理现象的本质,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物理情境的联想、类比、推广,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灵活应对新问题的能力。在“喷泉顶玩具”问题中,主要通过“风帆问题”和“直升机问题”理解流体做匀变速运动这一关键属性。

参考文献:

[1]林钦,陈锋,宋静.关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中学物理教学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5,35(12):90-95.

[2]吴华,周玉霄.变易理论驱动下的动态几何“变中不变”[J]. 数学教育学报,2010,19(6):26-29.

核心素养的教学范文5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

1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要求

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和信息社会责任四个要素。信息意识强调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度,能够准确判断信息价值,具备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去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的能力,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可靠性,充分发挥信息的价值;计算思维强调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合理运用信息资源,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数字化学习强调学生能够借助数字化资源和工具,适应数字化学习环境,有效利用各种学习资源,管理学习过程,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共享与创新创造;信息社会责任则突出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规范等素质,遵守信息相关法律,遵循信息道德伦理,关注信息安全问题和信息革命带来的影响,自觉维护信息社会秩序,努力维护自身、他人在信息活动中的合法权益。四个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具有实践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需要借助科学有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项目式教学是可以选用的教学方式之一。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项目式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项目为主线串联整个教学活动,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对学生进行辅助,实现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目标。

2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措施

2.1 促进学生的信息意识确立

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思想和思维都未发育完全的阶段,但也正是在这个阶段,学生的思维模式开始形成,因此在这个阶段对学生的教育对学生的思想形成十分关键。例如,在进行“信息获取”的相关知识点的学习时,教师可以先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获取信息的方式,如通过互联网查找,或是通过时事新闻来搜集。接着,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课前任务,让学生搜集并整理一个热点新闻的大致信息,比如“美国政府关门”,让学生以此为关键词:,自行搜集相关的信息,并通过自己搜集而来的信息,进行汇总、整合,将这些零散的信息整理起来,最终通过整理好的信息,从中分析出此次事件的前因后果、来龙去脉,并对未来有可能发生的结果进行预测,推测此次事件可能会产生的影响和后果。通过这样的课前学习任务,学生能够通过自己对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等,逐渐了解对信息的获取,并能够熟练应用互联网收集查找需要的信息,从而帮助学生确立信息意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2 转变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高中教学案例中,教师只顾着在课堂上讲授书本知识,学生只负责听课,几乎不参与课堂互动。这种方法看似正式,但是会导致学生学习被动,并对学习产生厌倦感。鉴于此,教师应该把教学方式改革作为重点事项,迅速转变教学方式,不断思考并开拓先进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敏锐的判断力,让学生能够在大脑中形成清晰的知识框架,能够迅速对新接收的信息做出积极、正确的反映,以达到更好的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在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教材中,知识量往往较大,内容繁多。学生会对教材的知识点产生恐惧感,导致厌倦该学科的学习。因此,完全依赖教师课堂讲解不能满足学生的知识储备。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该想办法更正自己的教学方式。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个情景,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课堂的立体感,促使学生融入课堂,同时让他们能够借助课堂中教师设置的情景完善自己的知识储备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学习到新的知识。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培养自身的核心素养,有助于他们更好地学习生活,并促进他们身心的良好发展。

2.3 数字化教学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指的就是善于选择和使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的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学习理论知识,善于将理论联系实际,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应对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它要求学生适应数字化的学习环境,并能够在这个过程中运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探究。通常而言,数字资源比较杂乱,内容质量参差不齐,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处理各种数字资源。也就是说,学生需要根据图像处理的需要将数字资源组成自身所需要的、具有一定主题的资源库。学生除了需要在环境中开展学习任务外,还需要具备营造学习环境的能力,即根据数字化资源构建合适的信息技术学习平台,在平台中参与自我化学习、自我化反思。同时,学生需要善于甄别不同种类的数字资源,形成客观、正确的信息态度和信息意识,提升信息技术素养。与信息意识不同的是,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突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如在数字化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工具、搜索引擎等筛选数字化资源。互联网中存在着大中小型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库,都需要根据搜索关键词:来获取。学生需要依靠自身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信息化主题的推动下自主选择。在筛选数字信息和构建资源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自然会发生微妙的变化,使得他们的思维得到拓展,从而达到数字化教学的目的。

2.4 增强学生的信息社会责任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也是进入了空前的发达阶段,带给了社会诸多的便捷。但是由于网络的虚拟性,许多违背道德甚至是违反法律的信息也是铺天盖地地在网络上散播,因此,教师应当为学生敲响警钟,帮助学生抵制这些不良信息,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比如,现在网络上非常流行的“卖茶女”,也就是微信诈骗,还有一些“山寨科普”“毒鸡汤”,以及充斥于各种评论区的“键盘侠”,即网络喷子,这些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都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教师应当为学生敲响警钟,提醒学生抵制并远离这些不良信息,比如在学习“信息安全”这一课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结合课程内容以及网络上的诸多不良行为及信息,让学生记住这些行为和信息的特征,并告诫学生这些行为及信息的危害,让学生对这些不良行为和信息有一定的辨认能力,防止学生被其影响,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这些不良行为和信息的危害,让学生自觉遵守信息安全的相关规定,自觉维护信息安全,进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3 结语

本文对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了简单探讨,希望能够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对学生的发展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5]。在未来的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关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过程,引导他们以正确的态度、方法去学习,从而为学生的个人成长以及教育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核心素养的教学范文6

速记课程是一门探索快速记录语言和思维规律的学科,是高职文秘专业的基础课,它解决的是秘书工作岗位上的文字记录与信息处理问题,因而速记是秘书人员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速记课具有实用性,但过去的教学目标局限在速记知识与技能传授上,教学过程功利化,仅以提升学生速记速度为最终目标。而随着“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文秘专业教学团队逐渐意识到:光是授之以“鱼”是远远不够的,而应不断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动机,自主获取速记知识与技能,并在实际运用中根据自身的书写习惯进行速记方法创新。通过速记技能的熟练运用与大胆创新,促使学生重新认识自己,发掘自身潜能,增强适应社会的自信,并将这种自主学习、大胆创新的品质发散到其他学科学习中,为实现个人的良好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一、获取积极主动的态度有助于学生较好地适应社会

积极主动是秘书人员的基本品质。秘书是因为领导工作的需要而产生的,主动协助领导处理日常事务并为领导决策提供辅的信息服务是其职责所在,因而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是本专业“核心素养”的首要内容。

速记是通过运用系统的、简单的符号及各种有规则的省略方法来达到快速、准确记录讲话、起草文稿和传导语言信息的目的的。?W生学会并熟练运用这些速记方法就能提高书写速度,并成为自身的专业技能。但如果机械地练习,相对枯燥,那么要怎样做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呢?

首先,应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高职学生即将步入社会,当然希望在校期间能有一技之长,为自己的求职应聘增加优势。基于学生这种心理需求,我在开学初期,将速记在现实工作中的实际作用以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图片、视频直观感受速记课程的实用性,在学生心中种下“我要好好学”的种子。再通过秘书界的实际案例如沈安娜的故事,告诉学生,速记学得好不仅可成就个人事业,而且对保存、传承历史文献资料也有着巨大的社会意义。

其次,制定学习记录卡,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当看到自己的良好成绩时,每个人都会产生成就感,从而促使自己有更高的追求。基于此,我设计了速记测试记录卡,卡片上包括测试时间、测试文种、总字数、速记速度(即每分钟能记下的字数与所用时间的比值)、记录的准确率等要素。随着教学的推进,定期开展速录测试并在记录卡上记下学生每次测试的成绩,可以让每个学生看到自己速记技能提高的过程,这种积极的暗示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促使学生更加勤奋地练习,并不断挑战自己。当然测试内容的难易程度是老师要控制好的,根据学期初学生的速度来设计训练材料的语速与文字渐近速度,这样才能保证“我要学”的种子在有序的教学活动中茁壮成长。学生速记的能力随着平时训练数量的增多而逐渐提升,速度的提升又可激发学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

最后,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对于学生的进步,哪怕是一点小小的进步,老师也不要吝啬表扬;相反,要极力地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如有的学生的草书写得美,可以将学生作品展示出来,这样既表扬了学生,又在班上树立了学习榜样;有的学生有好的记录方法和习惯,可以开展经验介绍会,既让记录快的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又让其他学生进行会议记录的实战演习。总之,鼓励方式应尽可能地多,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当然最大的鼓励和赞扬来自自身的实际运用。在授课期间,我设计过许多活动,比如组织学生开展与专业有关的调查,要求学生以访谈的方式进行,边问边记,促使学生将平时所学的速记方法运用起来;总之,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做中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速记的实用价值和运用范围的广泛性,从而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在速记课程中培养起来的积极主动的态度与行为最终内化为学生个人的内在品质,必将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甚至是个人的终身发展。

二、塑造健全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有助于学生的良好职业发展

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能力、情感、价值观等的综合体,是能满足个体成功适应社会的必需品格。因此,速记课程应当既是一种能力训练,也是一种文化熏陶,还是一种习惯、修养的生成,特别是将中国传统文化与速记教学相结合,在训练学生速记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以本国文化瑰宝为荣的民族自豪感,才是针对高职文秘专业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教学活动,才是有助于学生适应文秘职业的需要。

秘书工作烦琐,人际复杂, 没有坚毅的品质与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难以担当重任的。俄罗斯伟大的作家契诃夫曾说过: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的,美的仪表、美的服装、美的心灵。用这句话来要求秘书人员也是恰当的[1]。秘书是企业上传下达文件的“枢纽”,也是企业对外的“窗口”,秘书的言行举止及仪表仪态毫无疑问是职业规范的表率。从一位秘书的表现就能感觉得出其所在单位的品质特征,及其上司的品质特征,因此秘书应有良好的职业形象。

首先,要把速记训练作为锤炼品质的过程。速记是脑、手、耳三者并用的技能,用耳朵听、脑袋记、手指记录,三者既有分工也有合作。若是没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很难将三者协调起来。尤其是一旦进入提速训练阶段,就更需要学生具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品质才能攻克提速训练的瓶颈。要想汉字速记既好又快,就得在学习临摹时敏锐地观察范字的形态与布局,缜密地分析笔画的来龙去脉,果断地下笔模仿,静心沉稳地反复练习。速记训练的过程就是学生坚毅果敢、沉稳冷静等个性品质形成的过程。

其次,要把速记训练作为培养审美情趣的过程。汉字本身就是按照美的原则创造和发展的。书法又把汉字的美发挥到极致。汉字快写借助的草书更是行如流水,变化多端。可以说中国的每一个汉字都是一幅画。历史上许多流传千古的名帖,其内容本身就是优美的诗文。阅读记诵原帖内容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字与文学鉴赏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字形的记忆,有利于临写时气脉贯通。在指导学生练习快写草书时,可展示名家作品,如皇象的《急就章》、王羲之的《十七帖》、孙过庭《书谱》、怀素的《自叙帖》等,引导学生用眼感受作品的章法布局和整体气势,用心领略从形质到神采的内在美,用笔实践中国书法艺术的形质与神采之美[2]。练习草书的过程就是学生审美水平提高的过程。

最后,要把速记训练作为灵活变通艺术培养的过程。中国的汉字尤其是书法讲究刚柔相济阴阳协调,崇尚整体和谐,其中古人的“和为贵”文化哲理为处理纷繁复杂的人事关系提供了智慧。在速记草书训练过程中,我一边讲解草书的运笔方法,一边结合秘书的工作案例,告诉学生,秘书的工作也应像草书的运笔一样,讲究疏密适宜,轻重互异,张弛有度;草书作品讲究整体的和谐,这种和谐不是指简单的线条粗细一致,也不是单个字的重心平稳,而是笔画的参差错落、色调的浓淡搭配、运笔的充实留白、笔意的形断实连而达到的一种总体上的平衡,在注重笔画字体自身的同时,兼顾与周边的相处关系[3]。草书中的“和谐、平衡、包容”恰恰是工作人员处理好自身工作的法宝。秘书只有将秘书本职工作放到组织、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全局中,才能胸有成竹,在人事处理上既能做到坚守原则,又能灵活变通。

三、培养创新意识有助于学生实现个人价值

现如今,强调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充分反映了知识经济对创新的强烈要求。我国核心素养框架中也非常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速记》虽是一门技能课,但也能发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功能。

第一,在课堂上营造一种民主宽松、师生平等的环境。课堂上,我常常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大胆尝试。为鼓励学生创新,我常以身示范,将我想到的点子哪怕是不成熟的,都与学生分享,试图以自身的行动来告诉学生,创新并不是高深莫测,只要有心,人人都能创新。并告诉学生,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曾说过:“创新是将现有的生产要素重新组合而出现的新产品、新工艺、新市场、新原料、新组织。只要仔细观察周围事物,并将其与我们的工作学习紧密联系起来,总有一天,就能创造出我们所需要的东西来。”[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