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概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世界经济概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世界经济概况

世界经济概况范文1

大学第一课:军训

金色九月,硕果累累,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操场上是一张张我们12级大一新生崭新的面容,我们将开始大一的第一堂课:军训。我们的军训时间为XX年9月23日至9月30日,为期8天。8天中,我们磨练了意志,增强了体质。在训练过程中同学们互相团结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圆满完成了军训任务。

9月30日上午,我们12级新生军训检阅暨总结大会隆重举行。我们3500名新生经历了为期8天的军训后,在老校区汇报成果,院领导xx、姚继欢、安建平、王xx等出席。

王xx教授做了总结报告,他希望同学们能在xx学院四年大学生活中昂扬向上,永不掉队。刻苦钻研,学有所成。把自己锻炼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各项大型活动总结:

一、XX级新生开学典礼:

金风送爽,硕果飘香。9月21日上午8:30分,我院XX级新生开学典礼在校本部操场隆重举行,我们3500余名大一新生迎来了人生征途的新起点,院领导xx等出席仪式,院党委书记xx主持典礼仪式。

二、组织疏散演练:

9月22日,我院组织我们3000余名大一新生进行以及突发事件演练,当天下午,新生演练活动分别在老校区、新校区进行,院领导安建平、梁晋才、王xx等亲临现场观摩指导,全体新生按规定有序撤离集结。

三、“心连新”迎新晚会。

9月27 日晚,由院团委主办的“心连新”迎新晚会在老校操场举行,学院老师及高年级学长、学姐们用他们最真挚热烈的情怀为我们表演,让我们有了家的感觉,“心连新”,心连心,我们融为一家人。

学习经验交流会

XX年12月11日,由我们应用化学系团总支学生会主办的以“金凤吐睿,锦囊探针”为主题的XX级学习与生活经验交流会在5108教室隆重举行。会上,个学生会代表都纷纷发言与我们新生交流经验与心得。学习部部长成锐与大家分享学习方法、学习技巧等,团支部副书记张丽就生活方面的知识为我们做了详细介绍。

此学习经验交流会,既是对我们12级新生出入校园的一次全方位导航,更是对我们融入大学生活的美好期盼,通过这次交流会,我们会在众多妙计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一计,应用到以后的学习生活。

《学生手册》的学习

为了让我们大一新生更多的了解学院概况、学院常规管理、学习实践以及学院的奖励资助政策,在开学的一段时间以来,没晚自习时间,由辅导员助理cc学姐组织我们班队学院《学生手册》进行了学习。

通过系统的学习,是我们更加了解了我院概况,以及我院对我们学生的学籍、日常行为规范以及自身素质发展等方面的要求与规定,使我们能更快了解自己的新环境,使我们能做到遵守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刻苦学习 ,力争上游,以积极乐观的态度迎接自己大学生活的每一天,做一名优秀的大学生。

时政课

一、《哲学对化学的启示》

XX年10月12日下午,王xx教授为我们应用化学系进400名师生讲解《哲学对化学的启示》,为我们讲解哲学与人生,哲学与社会,哲学与化学的关系,以及如何以哲学指导、启迪化学的学习与研究。

二、世博会。

XX年10月26日下午,我系学生被组织学习,有关内容是世博,会上,老师讲解了上海世博的许多内容,以及各个场馆的亮点,还有世博的起源,和世博会对日后的影响。最后,就山西与世博,以及山西文化的发展,谈了他的看法,会后,同学们也写了世博心得。

三、世界经济

世界经济概况范文2

关键词:新经济时代;经济管理;发展趋势

当今,全球经济逐渐开始融为一体,经济全球化趋势越发明显,这也使得世界整体经济格局发生变动,世界经济形势开始逐渐转变为新的经济时代。尤其是美国金融危机之后,世界各国经济都在从前的基础上,或多或少出现了一系列的危机与问题。加之社会化经济活动的融合与推动,更是为世界经济的变化与发展带来困难。在未来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世界经济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新经济时代的到来更是为全世界经济管理活动开展指明了方向。

一、新经济时代的发展情况概述

新经济时代的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矛盾化趋势,这主要是由于新经济时代所提倡的新经济,应该是世界科学技术以及文明发展的普及,其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应该惠及全世界。但针对其目前情况来看,新经济时代所带来的财富依然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这样一边倒的形式,确实对当前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趋势与格局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所以,也正是因为如此,新经济时代进行经济管理的核心,就应该是努力解决这一矛盾,尽可能发挥出新经济时代所独有的优势,这样才能尽可能有效整合社会公共资源,确保新经济时代的财富为全世界所共享。

二、新经济时代之下经济管理的基础分析

1.对无形产品进行量化

新经济时代之下,需要对无形产品进行量化。至今为止,全球都没有对无形产品进行合理界定,比如信息、知识、情报等,这些可否作为有价值的无形产品始终无一定夺。故而新经济时代,其经济管理与发展必然要与无形产品进行结合,对其的价值进行科学分析,衡量无形产品本身所具有的量化价值,是新经济时代经济管理活动的基础。

2.对生产单元进行圈定

从前对生产单元的界定非常明确,尤其在社会化大生产的过程中,人类的生产活动也在不断细化。但现在经济形态之下,许多代工企业出现,这种形式就导致生产单元界定无法确定在哪一方面,所以许多难以界定的问题也就重新出现。

3.经济活动与行为与从前相比增添社会意义

新经济时代下的经济活动行为与从前相比增添了社会意义,这主要是因为工业化发展导致了严重的自然环境问题,这些社会问题的出现使得现代经济行为更加讲求社会价值与意义。因此,新经济时代的经济管理活动与经济行为必须考虑到社会意义的落实与否。

4.投资分析呈现细化趋势

之所以投资会呈现出细化趋势,是因为新经济时代下,除了要考虑实体投资之外,还需要考虑无形投资。这样的投资形式转变会使得投资分析框架更为细化且复杂,并且对经济管理行为的进行带来严重影响。

三、新经济时代下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

1.企业注重对知识的创新管理

新经济时代下,经济管理的新趋势就是企业开始更加注重对知识的创新管理。新经济时代要求对知识的管理从哲学层面进行界定。知识的管理目的是为了创新,并且在其实际管理过程中,与创新进行融合,可以有效打破原有的知识体系。所以许多企业在新经济时代管理背景之下,格外重视企业内部成员对知识经济、知识管理活动的挑战,且在企业整体规划与发展方面,也避免从前过于陈旧、保守的规划形式。企业明确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必须要实现氛围的创新,这样才能有利于企业内部所有成员以及企业管理者都可以具备较强的知识经济头脑,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有科学规划,利用知识引导企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

2.注重创新问题的核心能力管理

新经济时代除了注重知识,更注重创新,并且注重企业内部创新过程中的核心能力培养。企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不应该片面看待一个人的表面能力,而是应该注重一个人对企业发展、团队进步所带来的独特价值,这种价值的创造实际上就是一个人综合能力的体现。在团队中,一个人的能力是绝对不能凭借薪酬进行衡量的,尤其在新经济时代背景之下,员工更加注重自身所创造的独特知识价值,从而达到内心的满足。因此,企业应该格外重视敢于打破传统运作形式、生产方式以及发展规划的员工,并且在企业不断发展的过程当中应该鼓励与激励企业员工放远自己的目光,有效解决企业经营活动中的一系列问题。企业应该将员工能力作为企业发展的导向,并不是单纯看重员工的业绩。同时无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人员数量多与少,其本身都应该致力于部门的发展过程当中。只有每个人都齐心协力,才能保障自身的能力得以展现,进而在新经济时代之下,推进企业的长久进步与发展。

3.对经济管理人才结构进行重新整合

新经济时代下,经济管理还应该注重人才结构的重新整合,这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密切相关。从企业中层领导者角度分析,需要实现经营管理层次的多元化,不可按照之前的发展经验与形式,只有做好中间的枢纽工作,才能确保企业承上启下工作的顺利开展。新经济时代下,对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逐渐转变为复合型人才,这就需要复合型人才掌握更多的技术与管理能力,从而为新经济时代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开展带来帮助。

四、结束语

新经济时代下经济管理逐渐趋向于重视知识、重视创新、重视人才、重视综合发展的趋势。这就足以说明新经济时代对人才有了更高要求,其核心就是知识管理以及人才管理。因此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要不断探究其核心,以期实现企业的长久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潘连乡,叶传财,韦凯华.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管理的发展趋势研究[J].企业经济,2013,02:57-60.

世界经济概况范文3

[症结字]网络广告 发展趋势 分析

1、何谓网络广告

在人们的意识中,网络广告指基于互联网的广告。1提到网络广告,就让人当即想到互联网络,技术在必定程度上限制了人们的思惟以及立异。实际上跟着“3网合1”的不断进展,不同网络的界线愈来愈隐约,综合各种网络的优势已经成为1种趋势,广告天经地义地应该适应这类变革。

网络的组成是繁杂的,但业务的请求是简单的。从市场、业务角度斟酌,哪一种网络处理更好就应当采取哪一种网络,乃至综合采取各种网络技术,没必要拘泥于原本的概念。跟着3网合1的过程,尤其是信息家电概念的普及,人们意想到网络已经经泛指传输、存储以及处理各种信息的装备及其技术的集成。因而,网络广告应是基于计算机、通讯等多种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广告情势,其具体操作方式包含注册独立域名,树立公司主页;在热点站点上做横幅广告(Banner Advertising)及链接,并登录各大搜寻引擎;在知名BBS(电子公告板)上广告信息,或者开设专门论坛;通过电子邮件(E-mail)给目标消费者发送信息,等等。

2、网络广告发展的概况

最近几年来跟着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基于网络上的商业利用也呈爆炸性的增长。国际知名企业早就疾足先得在网络上树立企业网站,宣扬企业与产品,追求网上商机。而不少崭露头角的新企业也不甘蛰伏,纷纭注册网址、树立网站。这使患上企业上网成为了空前的热门。依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统计数据,商业利用已经盘踞了五一%以上的Internet注册网址。

但是企业树立了网站其实不等于他就必定会被公家所熟知,如不在各媒体上(尤其是网络上)作广告广为宣扬其网址,其网站的宣扬功效必然大打折扣。因而网络广告的大行其道就成为必:请记住我站域名然的趋势了。实际上,目前在互联网络上能真正大获其利的就是网络广告。

目前网络广告的市场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网络广告施展的功效愈来愈显患上首要。以至广告界乃至认为互联网络将超出路牌,成为传统4大媒体(电视、播送、报纸、杂志)以后的第5大媒体。因此众多国际级的广告公司都成立了专门的“网络媒体分部”,以开辟网络广告的巨大市场。沃特·迪斯尼等知名超级客户的美国有名广告公司Western International Media就已经将基于Web的互动式广告作为主要发展业务。

在网络广告蓬勃发展的今天,对于网络广告这门新兴学术的钻研则相对于滞后。国外虽有各大广告公司成立了专门的“网络媒体分部”,但还很匮乏专门钻研网络广告的学科,只有部份集团组织对于此广告情势进行钻研。至于国内则更是缺乏这方面的钻研,这有待网络广告市场的更大发展,促使这门独特的新兴的学科也发生质的奔腾。

3、我国网络广告业发展的趋势分析

据专家预测,网络广告到达成熟阶段后,它在各类广告的总营业额中所占的比例,应当能够到达一0%摆布。这个数字尚有些守旧,由于从美国目前的情况看,网络广告已经经盘踞了广告总额的一五%。1位业内人士乐观地说,在Internet这个领域,美国的今天也就是中国的明天,可以至关有掌控地说,中国网络广告这1块的前景无比可观。

而从实际操作来看,网络广告发展示在有4种趋势:

一、管理从无序状况趋于有序状况,就是说管理更为规范化。

这有两方面的因夙来推进:首先是国家对于网络广告管理的注重,比如说国家工商局刚刚颁布了1些试行的规范以及请求,从中也能够看患上出政府对于网络广告经营的注重。此外,网站自身也需要把网络广告管理规范化以及完美化,在创业的阶段,网络的人员素质、管理经验都存在1些薄弱的环节,而现在网络公司逐步走向成熟了。

二、价格问题。

价格战1直在凌乱中进行,有些网站乃至完整免费,这是由于网站数量增添患上很快,有些网站为创造知名度,为增添1些市场份额,把价钱都纷纭往降落,竞争无比剧烈;此外,客户在市场中日渐成熟,乃至比某些从业人员还在行,因而价格的透明化势在必行。

三、网络广告的情势已经经开始多样化以及繁杂化。

四、客户也趋向于多样化。

从刚开始的IT企业,比如联想、诺基亚、Intel这类客户,发展到今天如房地产、汽车、药品等客户,最使人感到振奋的是消费品行业也开始参与网络广告,但愿通过网络推行形象以及产品。

此外,客户行业的类型也有很大变化,原来的良多客户都是1些跨国企业,基本上是1些国外知名的大公司,现在良多国内企业,包含民营的、国营的、乃至私营的,也愿意投入网络广告。怎样用少许的钱来到达比较大的效果,对于网络广告业是1个挑战。

4、整体广告市场形势分析

一、全世界经济与广告市场形势分析

经济回升,全世界广告市场趋向不乱 跟着全世界衰退收场,经济呈现回升势头,依据 二00九年 一0月期国际货泉基金组织(IMF)的《世界经济瞻望》数据, 二0一0年全世界经济流动将改变 二00九年的下滑态势,扩张三%。零售业销售正逐渐不乱,消费者信念正在恢复,住房市场也更不乱。伴同前景改善,低

级商品价格水平上再度回升,国际贸易也开始好转。与此同时,全世界广告市场回暖趋势显着。依据实力传布数据,预计 二0一0年全世界广告市场止跌回升至0.九%。预计跟着企业以及消费者的信念延续增强,经济恢复的走势也更趋不乱, 二0一一年增长三.九%,二0一二年增长四.八%。 二、中国经济与广告市场形势分析

政策鼓励增进经济回暖 :此轮全世界经济反弹是受中国、印度和其他若干新兴亚洲经济体带动。中国自身在宏观经济政策的鼓励下,投资经济流动逐步恢复。依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二00九年前3季度,中国国内出产总值已经经逐步上升,GDP同比增长率由 二00九年 Q一的六.一%增添到 二00九年 Q三的八.九%,增长 二.八个百分点。

三、后危机效应

世界经济概况范文4

报告回顾了2009年及2010年一季度中国外贸运行的特点。受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进入2010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延续了去年底以来的恢复性增长态势,出现较大幅度回升,顺差持续下降并在3月份出现逆差。

报告认为,从今年一季度进出口形势来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总体环境继续好转。同时也要看到,一季度对外贸易出现较大幅度回升,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去年基数较低。由于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依然曲折,各种积极变化和不利因素同时存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

报告指出,在未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中,要继续落实好稳定外需的各项政策措施,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支持企业巩固传统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市场,保持出口回升向好势头。进一步稳定进口促进政策,敦促有关国家取消不合理的出口管制,引导企业合理增加进口。利用当前外贸回升的有利时机,调整和优化进出口结构,促进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实现外贸又好又快发展。

一、2009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中国政府及时出台一系列符合国际惯例的政策措施,完善出口退税政策,改善贸易融资环境,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千方百计稳定外需。同时,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贸易促进活动,鼓励增加进口。随着世界经济和国际市场逐步回稳,稳外需、扩进口的各项政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进出口大幅下滑的态势得到扭转。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最新公布的数据,2009年中国出口占全球出口比重由上年8.9%提高到9.6%,已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

1 进出口总体大幅下降,但降幅逐季收窄并在年底转为增长

2009年,中国进出口总额22072.2亿美元,下降13.9%。其中出口总额12016.6亿美元,下降16.0%;进口总额10055.6亿美元,下降11.2%。贸易平衡状况进一步改善,贸易顺差1961.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1020亿美元,下降34.2%。分季度来看,一季度国际金融危机继续蔓延,世界经济深度衰退,外需严重萎缩,中国进出口也大幅下降;三季度开始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经济刺激措施逐步见效,世界经济开始企稳复苏,国际市场需求逐步回稳,加上国内稳外需政策效应不断显现,中国进出口形势逐步好转并在11月份转降为升。第一、二、三季度进出口额,同比分别下降24.9%、22.1%和16.7%,第四季度进出口同比由负转正,实现了9.2%的增长。

2 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下降比较平缓,机电产品出口回升相对较快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中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物美价廉,加上这类商品需求具有一定的刚性,下降相对平缓。2009年,纺织品出口599.7亿美元,下降8.4%:服装出口11070.5亿美元,下降11.0%1鞋类出口1280.2亿美元,下降5.7%;家具及零件出口253.3亿美元,下降6.0%。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由于大多属于耐用消费品和投资品,受金融危机的冲击更为明显,但在世界经济企稳复苏的带动下恢复得也比较快。一季度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大幅下降,二季度以后降幅显著缩小,11、12月份机电产品分别增长3.2%和26.8%,高新技术产品增长14%1140.7%,均领先于总出口回升。全年机电产品出口7131.1亿美元,下降13.4%,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769.1亿美元,下降9.3%,下降幅度均低于总出口降幅。

3 一般贸易总体出口降幅较大,加工贸易出口比重继续上升

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一般贸易受到较大冲击,加上上年基数相对较高,出口下降明显。全年一般贸易出口5298.3亿美元,下降20.1%,占出口总额比重由上年的46.4%下降到44.1%。加工贸易与国际产业链联系紧密,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初期受到的影响较大,但随着外部需求状况改善,下半年加工贸易订单和出口逐步恢复。全年加工贸易出口5869.8亿美元,下降13.1%,在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为48.8%,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其他贸易方式全年出口1848.5亿美元,下降7.9%,在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上升0.7个百分点,主要是“走出去”带动了相关设备和产品出口。

4 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回升较快,民营企业出口降幅较小

与加工贸易出口类似,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同样呈现年初大幅下降、下半年快速反弹的走势。全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36722.3亿美元,下降15.0%,在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比上年略有升高,达到55.9%。私营企业经营机制比较灵活、竞争力不断提升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全年民营企业出口3384.4亿美元,仅下降儿.6%,在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由上年的26.7%上升到28.2%。国有企业出口1909.9亿美元,下降25.8%,在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比上年下降2.1个百分点。

5 东盟成为中国第三大出口市场,自澳大利亚进口保持增长

在前三大贸易伙伴中,中国对欧盟出口2362.8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9.4%,自欧盟进口1278.0亿美元,下降3.6%;对美国出口2208.2亿美元,下降12.5%,自美国进121774.4亿美元,下降4.8%1对日本出口979.1亿美元,下降15.7%,自日本进口1309.4亿美元,下降13.1%。与东盟贸易下半年开始趋好,全年对东盟出口1063.0亿美元,下降7.0%;自东盟进口1067.1亿美元,下降8.8%,东盟已经取代日本成为中国第三大出口市场。在主要贸易伙伴中,与澳大利亚、东盟和美国的贸易比重略有上升,与欧盟和俄罗斯的贸易比重略有下降。前十大进口贸易伙伴中,仅自澳大利亚进口保持增长。

6 能源资源产品进口量继续增加,扩大内需带动消费品和资本品进口扩大

在坚持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的作用下,中国国内投资、消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能源资源类产品进口需求旺盛,部分消费品、投资品进口增加。2009年全年铁矿砂进口62778万吨,增长41.6%1大豆进口4255万吨,增长13.7%1原油进口20379万吨,增长13.9%;初级形状的塑料进口2381万吨,增长34.5%;钢材进1763万吨,增长14.3%;未锻造的铜及铜材进口3429万吨,增长62.7%;纸浆进口1368万吨,增长43.7%。汽车和汽车底盘进口量增长2.8%,飞机进口量增长5.9%。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公布的数据,2009年中国的出口降幅低于全球出口降幅7个百分点,进口降幅低于全球进口降幅13个百分点。这充分表明,中

国政府稳外需、扩进口的政策措施,不仅对国内经济回升向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对世界经济企稳复苏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2010年以来中国外贸增长的特点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继续复苏,国内经济回升向好势头更加巩固,各项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中国对外贸易延续了去年底以来的恢复性增长态势,出现较大幅度回升,顺差持续下降并在3月份出现逆差。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进出口加快恢复

在国际市场需求回暖和国内需求增加的带动下,一季度进出口总额达到6178.5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4.1%。其中出口3161.7亿美元,同比增长28.7%,比2008年同期增长3.3%7进口3016.8亿美元,增长64.6%,创季度增速历史最高。3月当月进出口总额2314.6亿美元,同比增长42.8%。其中出口1121.1亿美元,增长24.3%;进口1193.5亿美元,增长66.0%。

2 顺差规模持续下降并在3月份出现逆差

由于进口增速持续快于出口,今年以来中国顺差规模延续了去年10月份以后大幅下降的态势。一季度,顺差144.g亿美元,下降76.7%,其中3月当月逆差72.4亿美元,结束了自2004年5月以来连续70个月顺差的局面。主要原因在于内外需复苏不同步,内需回升的速度高于外需,进口价格的上涨幅度高于出口价格回升幅度,导致进口增速高于出口。

3 主要商品进出口均实现持续增长

今年一季度,中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出现了较快的恢复性增长,出口额分别为1890.8亿美元和990.6亿美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1.5%和39.1%。机电产品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部件出口增长43.3%,集成电路出口增长54.3%。消费类商品出口总体平稳,其中纺织品出口增长26.6%,服装增长9.1%,家具增长20.6%,彩电增长48.2%。这说明全球经济形势继续好转,投资与消费有所回暖,也与企业库存正常化密切相关。与此同时,国内需求的持续增长推动大宗商品进口呈现量价齐升,原油进口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49.8%,铁矿砂进口额增长42.4%,初级形状的塑料进口额增长69.3%。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加快,增幅分别达到49.8%和50.5%。

4 加工贸易出口比重上升

今年一季度,一般贸易出口1413.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6.6%;进口1683.8亿美元,增长72.2%,高于整体增幅7.6个百分点,对进口增量贡献59.6%,拉动进口增长38,5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出口1516.9亿美元,增长29.8%,占外贸出口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进888.2亿美元,增长56.3%。其他贸易方式也实现了较快增长,出口增长34.6%,进口增长55.2%。

5 民营企业进口高速增长

外商投资企业和民营企业出口增长继续快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进口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一季度,民营企业出口920.1亿美元,增长36.6%;进口581.4亿美元,增长90.8%,高于整体增幅26.2个百分点。国有企业出口495.1亿美元,增长17.3%,低于整体增幅11.4个百分点;进口856.6亿美元,增长63.1%。外资企业出口1746.5亿美元,增长28.4%;进口1578.8亿美元,增长57.4%。

6 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均大幅回升

今年一季度,中国对欧盟出口653.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1.0%1对美国出口544.5亿美元,增长19.7%;对日本出口1257.0亿美元,增长17.7%。自欧盟、美国和日本进口分别增长43.0%、42.7%和56.6%,贸易平衡状况有所改善。对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出口再次出现强劲增长,特别是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带动双边贸易快速增长。对东盟出口292.3亿美元,增长46.7%,自东盟进口336.8亿美元,增长76.6%;对印度、俄罗斯、巴西出口分别增长38.7%、39.3%和88.3%。

三、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前景

从今年一季度进出口形势来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总体环境继续好转。同时也要看到,一季度对外贸易出现较大幅度回升,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去年基数较低,由于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依然曲折,各种积极变化和不利因素同时存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

首先,世界经济有望继续复苏,但复苏基础尚不稳固。

当前,世界经济缓慢复苏的态势更加明显。美国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表明,受政府刺激经济措施影响,私人投资正在恢复,居民消费温和增长,进出口持续扩大。欧盟和日本经济进一步向好的方向发展。新兴市场经济有望出现较强劲的回升。IMF最新预测将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从3.9%上调为4.2%。但是,世界经济持续全面回升还面临不少困难,复苏进程仍存在很多变数。一是无就业复苏的可持续性有待观察。2月份欧元区失业率升至10%,创1998年8月份以来的最高。美国2月份开工率为72.7%,比近30年平均水平低8个百分点。失业劳动力和闲置资本重新跨部门配置需要较长时间,必然制约消费和投资需求。二是全球债务风险加大。部分国家债务危机还在发展,主要经济体财政赤字率继续攀升,其他一些抵御风险能力较弱的地区可能受到波及。三是国际金融危机后遗症日趋明显。主要发达国家引发金融危机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如金融体系制度性风险和监管不力问题还没有解决,不良资产短期内难以根本消化掉。各国宏观政策在时机选择和力度把握上面临不少掣肘,新兴市场国家资产价格泡沫风险加剧。

其次,国际市场需求回暖,但动力不足、保护主义加剧。

在融资条件改善、投资和消费回升以及补库存需要刺激下,今年以来国际贸易迅速恢复。趋于活跃的贸易商品已经从初级产品、非耐用消费品延伸至耐用消费品和投资类产品。未来一段时间世界经济继续缓慢复苏,将会进一步推动全球贸易的增长。WTO预计,2010年全球贸易量将增长9.5%。但是,由于世界经济复苏存在着整体或局部不确定性,在失业率居高不下、居民收入前景不明朗、产能过剩仍较普遍的情况下,消费和投资需求出现全面持续大幅回升的动力不足,企业库存正常化对需求拉动的效应也会逐步减弱。一些国家和地区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形势更加严峻。今年一季度中国遭遇贸易救济调查19起,涉案金额11.9亿美元,同比增长93.5%。与低碳经济相关联的技术贸易壁垒趋于增多。

第三,企业经营环境总体改善,但成本上涨等压力增加。

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和国际市场需求回暖,国内保持扩内需、调结构和稳外需各项政策措施相对稳定,效应将继续显现,进出口企业适应市场变化能力也在

进一步增强。但是,随着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国内资源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加上沿海部分地区出现招工难等问题,企业面临国际竞争加剧和国内成本上升双重压力。主要货币汇率波动频繁,增加了企业汇兑风险。

第四,扩大内需可以带动进口,但增加进口仍面临许多制约。

2010年,中国将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努力保持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较快增长,稳定进口促进政策,将进一步拉动能源资源、技术装备、中间产品和消费品进口。但是,在流动性严重过剩、世界经济回暖、通胀预期上升的带动下,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可能继续呈上行态势,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企业进口。同时,美欧等发达国家仍然实行不合理的出口管制措施,直接制约中国企业进口,并影响到双边贸易平衡状况的改善。

从总体上看,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环境继续改善,但也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因此,要继续落实好稳外需的各项政策措施,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支持企业巩固传统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市场。保持出口回升向好势头。进一步稳定进口促进政策,敦促有关国家取消不合理的出口管制,引导企业合理增加进口。利用当前外贸回升的有利时机,调整和优化进出口结构,促进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实现外贸又好又快发展。

相关链接1:世界经济贸易形势

一、当前世界经济贸易概况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世界经济全面下滑,特别是发达国家经济在上半年经历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为严重的衰退。随着各国金融稳定、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下半年开始国际金融市场渐趋稳定,消费和投资缓慢恢复,经济下滑速度放缓并企稳回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报告,2009年世界经济下滑0.6%,认为世界经济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主要国家资本市场逐步回稳、制造业开始恢复增长、进出口贸易显著上升,预计2010年世界经济将呈现恢复性增长,增速达到4.2%,其中发达国家经济增长2.3%,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增长6.3%。

全球经济衰退导致国际市场需求骤减、贸易保护措施增加,世界贸易明显下降。据世界贸易组织(WT0)统计,2009年全球货物贸易额下降23%,跌至12.15万亿美元,世界贸易量下降12.2%,为70多年来的最大降幅。其中美国出口额下降13.9%,欧盟下降14.8%,日本下降24.9%,均高于世界平均降幅。进入2010年,随着世界经济缓慢恢复,主要经济体对外贸易出现恢复性增长。前两个月,美国进、出口同比分别增长16%和14.8%,欧元区分别增长3%和7%。3月份,日本进、出口分别增长20.7%和43.5%。中国、巴西等发展中大国贸易增长更为显著。wTO预计,2010年世界贸易将增长9.5%,其中发达国家出口增长7.5%,发展中国家出口增长约11%,但世界贸易额仍无法回到2008年经济危机前的水平。

国际金融危机对外国直接投资(FDI)造成冲击,投资规模大幅下挫。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报告显示,2009年全球FDI从2008年的1.7万亿美元降至1.04万亿美元,下降39%。其中流入发达国家的FDI大幅下挫41%,流入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FDI分别下降35%和39%。作为国际金融危机“震中”的美国吸收FDI1370亿美元,比2008年下降57%。受金融市场萎缩、资金短缺的影响,作为FDI增长“发动机”的跨国并购大幅减少。2009年上半年,全球10亿美元以上的跨国并购案只有40宗,不到2008年同期数据的1/3。UNCTAD的报告认为,随着投资环境和企业经营状况不断改善,预计2010年全球FDI可能出现温和反弹,2011年将增长强劲。在国际资本的地区流向上,中国及其他亚洲新兴经济体将依然是最有吸引力的地区之一。农业、服务行业、采矿业等将是未来投资的重点,但制造业投资恢复的速度相对稍慢。

二、当前世界经济贸易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世界经济复苏的态势更加明显,但由于此次世界经济危机的实质是全球经济结构矛盾的总爆发,有很多深层次矛盾短期内无法得到有效解决,世界经济复苏之路仍将充满坎坷。

1 刺激政策退出时机的选择问题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以及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陆续出台了规模庞大的经济刺激计划。随着世界经济逐渐企稳复苏,宏观政策走向成为2010年关注焦点。对美国和欧元区来说,由于金融机构的风险没有完全出清,很多金融机构还存在亏损;经济尽管开始回升,但也并走上持续全面复苏的轨道,特别是失业率依然很高,贸然退出可能会给经济带来二次衰退风险。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如果退出战略实施过早,即在私人消费和投资尚未真正成为经济复苏的推动力之前实施退出,经济复苏可能因此而夭折。但若退出战略过晚实施,庞大的货币供应将导致全球通胀压力上升。预计短期内,美欧等主要经济体实施大规模退出策略的可能性不大,一些经济恢复隋况依然不理想的国家,比如英国、俄罗斯和日本等,还可能进一步采取刺激政策,未来全球宏观经济政策走势将日趋分化。

2 主要经济体财政负担不断加大

为应对金融危机,各国不断加大财政刺激的力度,使得政府开支迅速增加,财政赤字急剧上升。据英国《经济学人》的资料,截至2010年2月,全球各国负债总额已突破36万亿美元,预计2011年全球债务将超过40万亿美元。美国2010财年财政赤字仍高达1.42万亿美元,占GDP的9.2%。欧元区国家赤字率均已超过占GDP3%的参考“警戒线”,2010年法国预算赤字将占GDP的8.2%,德国将占GDP的5.5%,欧元区总体赤字可能会超过GDP的7%,欧盟27国中有20国出现赤字超标问题。日本政府债务总额将升至占其GDP的229%,居发达国家之首。全球性赤字高企,伴随的正是全球债务的高涨。在经济复苏脆弱的形势下,各国推出的削减赤字计划,面临诸多障碍与风险,各国试图在“保增长”、“保就业”与“削赤字”之间取得平衡,显得困难重重。

3 就业全面恢复仍需较长时间

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各国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目前美国、日本失业率仍在高位,欧洲失业率继续攀升,创多年来的历史新高。历次经济金融危机表明,在经济开始复苏后,失业率通常还需要较长时间才能逐步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IMF发表报告预计,2010~2011年经济复苏不会有效降低发达国家的失业率;2010年,尽管就业人数将有所增长,但新增工作岗位无法为不断壮大的劳动力大军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失业率居高不下问题短期内难有根本性改善。2009年发达国家失业率为8.8%,预计2010年美国失业率很难降至9%以下;2011年发达国家失业率仍将保持约9%的水平,政府仍然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弥补私营

部门就业增长缓慢的问题。

4 贸易保护主义威胁依然存在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消费和投资需求大幅萎缩,国际贸易出现严重下滑,加剧了各国之间的贸易竞争。一些国家和地区纷纷提出通过扩大出口来促进经济尽快复苏,甚至通过本币大幅贬值等手段提高本国产品竞争力,千方百计争夺国际市场。为了促进本国经济尽早复苏,各主要经济体的自顾性进一步增强,将优先解决国内就业、产业发展等问题,持续出台各种贸易限制措施和保护措施。目前,由于世界经济尚未完全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贸易保护主义在一些领域依旧存在,且有将保护主义手段延伸至如汇率、知识产权以及低碳与环保节能等领域的可能。

5 通货膨胀压力进一步加大

受世界经济复苏缓慢、消费和投资增长乏力、产能普遍过剩等因素影响,2009年全球范围内并没有出现通货膨胀。但是,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状况进一步好转,2010年通胀压力明显增大。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很可能重新踏上高速增长之路,对原油、有色金属以及其他大宗商品的需求会有所增加。同时,为巩固世界经济复苏势头,各国暂时不会大规模政策退出,一些经济恢复缓慢的国家甚至还可能加码宏观政策以刺激经济复苏,因此全球流动性将相当宽松。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美元存在贬值压力以及投机炒作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可能继续走高,加剧各国通胀压力。

三、2010年主要国家和地区经济前景

美国尽管美国经济在2009年第四季度强劲增长5.6%,创下6年来的最高季度增长水平,但由于前两季度的严重衰退,2009年美国经济依旧下降2.4%,创1946年以来的最大降幅。库存正常化、企业更新设备投资是第四季度美国GDP增长的主因。今年以来,美国经济延续2009年底以来的态势,2月份个人消费开支增长0.3%,连续第五个月增长,显示美国经济复苏仍在持续。但接近10%的失业率依然是美国经济的一大难题。自2008年12月以来,美联储一直将基准利率维持在0~0.25%的历史最低水平,目前仍然重申其将在“更长时期内”维持该水平。2010年一季度美国经济增幅在2.5%~3.4%之间。

欧元区在政府实施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刺激下,在库存增加和出口增长的带动下,2009年第三和第四季度,欧元区GDP环比增长止跌回稳,但全年经济增长仍然下降3.9%。进入2010年,受德国和法国经济增长及出口订单推动,欧元区3月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由上月的54.2增至56.6,为40个月来最高水平。但欧元区失业率继续攀升,2月失业率由1月的9.9%增至10.0%,是1998年8月以来的最高水平。这意味着欧元区企业仍面临疲弱需求,复苏强度仍不足以抑制企业裁员。希腊债务危机加重欧元区经济恢复的难度,加上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及爱尔兰的财政状况同样艰难,预计希腊援助计划不会结束欧元区的忧虑形势,欧洲国家财政问题随时可能蔓延到希腊以外的地区。有关机构预计2010年欧元区整体经济增速为1.2%,在发达国家中表现最差。随着失业率居高不下、人口老龄化趋势带来的公共支出不断增加,中长期财政负担将越来越大,公共债务持续大幅增长将对欧元区经济增长与稳定带来严重威胁。

日本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一季度日本GDP增长率大幅下滑8.8%,拖累全年经济下滑超过5.0%,成为二战后的最大降幅。进入2010年,随着世界经济恢复特别是亚洲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强劲带动,国际市场需求好转,出口成为日本经济增长动力。外贸形势好转带动1月份日本工业生产同比大幅增长18.2%,运输设备生产环比增长5.5%,失业率比上年有所下降。预计2010年,在通缩仍将持续的情况下,日本央行继续面临各方面要求将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的压力。日本民间经济学家预计,2010年第一和第二季度,日本经济增长率将分别为1.3%和1.1%,全年达1.6%。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尽管多数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都受到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但亚洲主要新兴经济体率先回升并引领全球经济复苏。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许多国家在2009年只经历了温和下降。由于许多新兴市场经济较快恢复,流入这些市场的资金回升,部分缓解了资金压力,但也加剧了这些国家资产价格泡沫风险。2009~3月以来,主要新兴经济体股市率先收复失地。得益于国内需求和良好的经济基础,拉美地区经济受金融危机拖累较为缓和,民间消费与投资使得该地区2009年经济呈现增长。世界银行预计,发展中国家有望走向相对强劲复苏,2010年将增长5.2%,2011年增长5.8%,均高于2009年的1.2%。

相关链接2:中国宏观经济形势

一、对2009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回顾

2009年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中国政府坚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应对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较快扭转了经济明显下滑态势,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

1 经济增长速度逐季加快。2009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35353亿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5477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56958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142918亿元,增长8.9%。分季度看,一、二、三、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分别增长6.2%、7.9%、g.1%和10.7%,经济增速逐季加快。

2 农业保持稳定发展。粮食连续六年增产,全年粮食产量53082万吨,比上年增加211万吨,增长0.4%。其他农产品产量持续增加,全年棉花产量640万吨,比上年减少14.6%:油料产量3100万吨,增长5.0%;糖料产量12200万吨,减少9.1%。全年肉类总产量7642万吨,比上年增加5.0%,其中猪肉产量4889万吨,增长5.8%:禽蛋产量2741万吨,增长1.4%;水产品产量5120万吨,增长4.6%。

3 工业生产较快回升。全年工业增加值134625亿元,比上年增长8.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12月当月同比增长18.5%,比1~2月份累计增幅高14.7个百分点。分企业性质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6.9%;集体企业增长10.2%;股份制企业增长13.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6.9%;私营企业增长18.7%。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g.7%,重工业增长11.5%。

4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实施两年新增4万亿元投资计划,积极引导社会投资,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快速回升,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846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增幅比上年高4.7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投资194139亿元,增长30.5%;农村固

定投资30707亿元,增长27.5%。在城镇固定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3373亿元,比上年增长49.9%:第二产业投资82277亿元,增长26.8%;第三产业投资108489亿元,增长33.0%。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投资95653亿元,比上年增长23.0%;中部地区投资49846亿元,增长35.8%;西部地区投资49662亿元,增长38.1%;东北地区投资23733亿元,增长26.8%。

5 城乡居民消费持续较快。在促进家电、汽车、节能产品和住房消费等政策措施带动下,城乡消费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5343亿元,同比增长15.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9%,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85133亿元,增长15.5%;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40210亿元,增长15.7%。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05413亿元,增长15.6%;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7998亿元,增长16.8%。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行业零售额中,汽车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2.3%,家具类增长35.5%,建筑装潢材料类增长26.6%。

6 外经贸在逆境中取得新发展。全年进出口总额22072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3.9%。其中出口12017亿美元,下降16.0%;进口10056亿美元,下降11.2%,贸易顺差1961亿美元,比上年减少1020亿美元。全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900亿美元。随着国际市场需求趋稳,稳外需、扩进口的政策效应逐步显现,2009年下半年开始进出口降幅明显收窄,国际市场份额得到巩固。8月份,利用外资持续下滑局面得到扭转,开始转降为升。企业“走出去”逆势上扬,全年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43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5%。

7 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7%,11月份开始同比涨幅由负转正,上涨0.6%,12月份上涨1_9%。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5.4%,12月份起同比涨幅由负转正,上涨1.7%。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比上年下降7.9%,但随着国内需求增加和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回升,从4月份开始环比连续9个月上涨,12月份环比上涨1.4%。

8.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175元,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153元,实际增长8.5%。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10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3%。

二、2010年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特点

今年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继续复苏和各项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中国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进一步得到巩固,国民经济实现较好开局。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05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1.9%,比上年同期加快5.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39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9072亿元,增长14.5%;第三产业增加值36366亿元,增长10.2%。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一季度最终消费对GDP的增长贡献率为52%,拉动GDP增长6.2个百分点;资本形成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7.9%,拉动GDP增长6.9个百分点;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一9.9%,拉动GDP-1.2个百分点。

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1 农业生产总体基本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继续增加。针对西南地区遭遇历史罕见的干旱,全力组织抗击旱灾,最大限度地减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关部门预计2010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0946万公倾,比去年增加47万公顷。一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2104万吨,同比增长4.7%,其中猪肉产量1427万吨,增长5.2%。

2 工业生产继续快速回升,企业利润大幅增加。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6%,比上年四季度加快1.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14.5个百分点。分企业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9.9%,集体企业增长13.0%,股份制企业增长20.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8.8%。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长22.1%,轻工业增长14.1%。分行业看,39个大类行业全部实现同比增长。1~2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867亿元,同比增长119.7%,比上年1~11月份加快111.9个百分点。

3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投资结构继续改善。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320亿元,同比增长25.6%,比上年四季度加快2.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回落3.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9793亿元,同比增长26.4%,回落2.2个百分点;农村固定资产投资5528亿元,增长21.0%,回落8 4个百分点。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9.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2.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30.0%。分地区看,中西部投资增长明显快于东部,东部地区投资增长24.4%,中部地区投资增长26.2%,西部地区投资增长30.0%。

4 国内市场继续繁荣活跃。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374亿元,同比增长17.9%,比上年同期加快2.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0571亿元,增长18.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803亿元,增长15.4%。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12877亿元,增长29.6%。热点消费持续较快,其中汽车类零售额增长39.8%,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9.6%,家具类增长37.6%。

5 对外贸易加快恢复,进出口不平衡状况继续改善。一季度全国进出口总额6178.5亿美元,同比增长44.1%。其中出口3161.7亿美元,增长28.7%;进口33016.8亿美元,增长64.6%。外贸顺差144.9亿美元,同比减少76.7%,其中3月份贸易逆差72.4亿美元,结束了启2004年5月份以来连续70个月顺差的局面。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234.4亿美元,同比增长7.7%。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75.2亿美元,同比增长103.3%;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65亿美元,增长32。7%;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20.4亿美元,增长1.5%。

6 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生产价格上涨较快。一季度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2%,其中翘尾影响约为1个百分点,新涨价因素约为1.2个百分点。受春节和灾害天气等季节性、临时性因素影响,鲜菜、鲜果、水产品价格分别上涨20.4%、15.9%和6.4%,仅此三项合计推动价格总水平上升约为1.1个百分点,占总涨价因素的50%,三者新涨价因素合计约占总新涨价因素的70%。一季度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分别上涨5.2%和N9.9%,主要是去年同期基数较低,新涨价因素仅在1~2个百分点之间。

7.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加,形势继续好转。一

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308元,同比增长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814元,同比增长11.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2%。全国城镇新增就业289万人,完成全年900万目标任务的32%,月均新增就业96万人,略高于近三年月均新增95万人的水平;全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34万人,完成全年500万人目标的27%: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3k40万人,完成全年目标100万人的40%。随着经济回升向好,企业用工需求也在增加。

8.货币供应量增速高位回落,财政收入较快增长。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65.0万亿元,同比增长22.5%,比上年末回落5.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22.9万亿元,增长29.9%,回落2.4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MO)余额3.973亿元,增长15.8%,比上年末加快4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2.6万亿元,比年初增加2.6万亿元,同比少增2.0万亿元;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63.8万亿元,比年初增加4.0万亿元,同比少增1.6万亿元。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24471亿美元,同比增长25.3%。全国财政收入19627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中央本级收入9928亿元,增长37.6%。

三、2010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展望

总体来看,中国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但也要看到,今年经济发展环境仍极为复杂,目前经济较快增长较大程度上还是靠政策刺激推动,也有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的原因,经济回升向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矛盾和困难,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还在显现。从国际来看,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然存在,一些国家债务风险凸显,主要经济体失业率居高不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世界经济复苏存在不确定性。从国内来看,自然灾害频发,防灾抗灾形势严峻,夺取农业好收成和增加农民收入存在很多制约因素;一些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逐步显现,强化了通胀预期,特别是部分城市住房价格过快上涨的问题比较突出;财政金融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就业压力总体上持续增加与结构性用工短缺矛盾并存。中国政府明确提出,将把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作为宏观调控的核心,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放在突出位置,着力增强宏观经济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相关链接3:国际商品市场走势

一、对2009年国际商品市场回顾

2009年,在各国经济刺激政策的作用下,世界经济整体形势逐渐好转,国际商品市场需求逐步回暖,大宗商品价格先于世界经济触底回升并强劲反弹。以石油和有色金属为主导的国际初级商品价格在一季度走稳后,二季度开始反弹并持续走高。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编制的初级产品价格指数显示,200g年12月该指数比上年同期上涨40.3%,其中食品饮料上涨18.4%,工业用农业原材料上涨26.5%,金属上涨44.6%,能源上涨49.5%。原油和有色金属成为主要领涨商品,2009年底,国际油价由年初的34美元/桶涨至80美元/桶,上涨1.4倍;铜、铅、锌分别比年初上涨1.4倍、1.3倍和1.1倍,铝等其他有色金属价格涨幅均在40%以上;国际金价更是创历史新高,超过1200美元/盎司。

2009年,国际商品市场的表现主要受到经济回升预期、流动性充裕和市场供需变化三大因素的影响。首先,在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经济指标转好、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迅速复苏的背景下,市场对世界经济增长前景产生良好预期。其次,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各主要经济体纷纷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陆续推出前所未有的庞大经济刺激计划。极度宽松的流动性和疲弱的美元,使得相当一部分资金流入商品期货市场趋利避险,客观上为商品价格反弹提供了资金支撑。第三,主要产需国供求政策变化,如石油输出国组织限产保价等措施,也对商品价格走高产生了推动力。

二、影响2010年国际商品市场的因素

今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在继续攀升趋势下小幅波动。至3月份,IMF初级产品价格指数比上年末上涨5.2%,其中食品饮料下降0.6%,工业原材料上涨7.5%,能源类商品上涨6.3%。国际油价已经突破85美元/桶,铜价超过7500美元/吨。从总体来看,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全球流动性过剩和通胀预期上升将支持商品价格高位运行,但也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可能加剧国际商品市场震荡。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影响国际商品市场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1 世界经济复苏前景。未来国际商品价格进一步上升的支撑力大小主要取决于世界经济复苏的时间和强度,其中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表现尤为重要。总体来看,2010年世界经济复苏的势头良好,最近IMF将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预期从3.9%上调到4.2%。目前以石油和铜为代表的商品期货价格也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对2010年世界经济的较好预期。但也要看到,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并未确立,实现全面复苏仍面临不少困难。在世界经济缓慢恢复的情况下,国际市场消费和投资需求难以出现大幅回升,加上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大宗商品、资本货物到耐用消费品的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特别是一旦世界经济复苏出现波动,势必也会加剧国际商品价格震荡。

2 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时机与力度,在各国采取的经济刺激计划作用下,极度宽松的流动性成为2009年商品价格大幅回升的重要推动力。随着世界经济逐步复苏,国际商品市场价格快速反弹,主要经济体消费价格上涨压力有所上升,澳大利亚、印度等部分经济体已经开始调整货币政策,美国等主要经济体也开始由应对金融危机时的超常规状态向正常状态过渡。随着各国应对金融危机时期扩张性政策逐步调整或退出,极度宽松的流动性将逐渐回归到合理水平,特别是美国货币政策调整变化,将对进入商品市场的资金规模等产生明显影响,从而引起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

3 美元走势。近年来,黄金、石油、有色金属和农产品等大宗商品金融属性越来越强,成为重要的保值避险工具,加上这些大宗商品大多以美元来计价,美元的走势对大宗商品价格影响日益明显。尽管今年以来美元指数有所上升,商品价格与美元汇率之间的负相关性有所减弱,但考虑到美国财政赤字率还在继续攀升、短期内仍将维持低利率以及经济复苏前景缓慢曲折,预计未来一段时间美元总体仍将走软,在一定程度上将继续推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

此外,各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发展新能源、新材料,加强节能环保,都将对全球能源需求结构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石油、煤炭等传统能源未来长期的需求增长预期将受到一定抑制。

三、2010年主要商品市场前景

农产品2009年全球玉米、大米、大豆价格分别比年初上涨1.8%、5.7%和6.9%,2010年农产品价格将涨跌互现。(1)玉米。需求增加,库存下降,价格走势可能趋稳。2009/10年度全球玉米产量预计为8.04亿吨,全球需求量预计为8.10亿吨,产需关系由上年的产高于需转变为需高于产:期末库存预计为1.40亿吨,库存消费比17.3%,玉米市场产需关系对价格走势形成支撑。另外,作为金融属性最强的粮食品种。玉米价格与原油价格相关程度高,国际原油价格高位运行将对玉米价格形成支撑。(2)大米。东南亚旱灾将可能拉升后期大米价格。近期,东南亚地区普遍出现旱灾,印度等南亚国家及菲律宾、印尼等国大米产量大幅下降,可能导致进口需求增加,同时泰国和越南通过制定政府收购价、增加仓储空间等措施保护米价和稻农利益,将对米价起到一定支撑作用。(3)大豆。预计2009/10年度全球大豆产量将比上年增加20%,达到创纪录水平。国际市场石油价格走高将刺激生物燃料需求,美国、巴西和阿根廷三大主产国的出口供应可能不增反降,将缓解国际市场大豆价格压力,同时造成植物油市场总体供应偏紧,对多种油籽油料的价格形成有力支撑。

(4)食糖。2009年,受主产区巴西产量下降、市场投机等因素影响,食糖价格翻番,创29年来历史新高。2010年,尽管中国西南地区旱情严重影响到甘蔗生产,亚洲其他产糖国和巴西糖产量也低于预期,预计2009/2010榨季全球糖产量1.56亿吨,但供求缺口比上年缩小,加上新榨季印度原糖产量上升,投机基金也将继续退出糖类市场,原糖价格有望进一步回调。(5)小麦。主产地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丰产在望,继2008/09年度收获历史第二高产纪录后,2009/10年度产量有望达到6 78亿吨的较高水平,全球需求量预计为6.47亿吨,全球小麦供应充足,连续两年产大于需,3月末库存大幅提高18.84%至1.97亿吨,库存消费比达到30.45%的10年来最高水平,市场可能在相当一段时间处于弱市。

石油和煤炭世界经济逐步复苏带来石油实际需求的增长。国际能源机构已连续两个月上调需求预测,预计2010年全球石油日需求量将增加1.7%至8551万桶,欧佩克也因此决定维持目前产出水平。2010年,在世界经济复苏、全球流动性过剩、美元贬值和通胀预期上升的大背景下,国际油价可能继续上行,但由于受诸多不确定因素,如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伊朗等产油国形势不稳及低碳能源政策的影响等,预计全年油价将呈高位震荡。

受中国、印度等国需求恢复带动,国际煤炭价格于2009年下半年走出低谷缓慢上扬。2009年入冬后,严寒天气刺激了强劲的煤炭需求,交易活跃,价格升至年内最高。预计2010年,亚洲国家需求保持快速上升,可能继续带动国际市场煤炭价格走强。全球钢铁行业的回暖带动焦煤需求上升。目前,焦煤进口商已与供应商就季度定价达成一致,2季度价格将比2009年度价格上涨55%。国际动力煤价格也有望继续上行。

有色金属2009年末有色金属主要品种商业库存均有较大幅度增加。伦敦金属交易所铝库存由年初的200万吨增至465万吨,锡库存更由7765吨增至25765吨。2010年一季度,有色金属市场在上年大幅飙升基础上保持坚挺。但总体而言,实体需求尚未全面复苏,冶炼产能开工不足,库存仍处于较高水平。据世界金属统计局报告,2010年全球精炼铜将因需求旺盛和矿山供应不足而转为少量短缺。精铅也将由供应过剩转为供应短缺。铝市场不容乐观,但高生产成本和相对呆滞的需求态势,有望迫使一些产能退出,降低商业库存,减轻价格压力。低镍生铁技术的发展对镍需求造成冲击,镍价将受到抑制。展望2010年,有色金属整体价格走势将呈宽幅震荡。

纺织纤维及成品全球纺织纤维及纺织品服装市场受经济低迷冲击,需求收缩严重。但自2009年下半年以来,纺织业呈企稳回升的态势,企业开工率和订单情况好转,国际市场棉花价格大幅反弹,Cotlook全年涨幅达37.2%。美国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连续两年下降,预计2009/10年度,全球棉花产量将降至2236万吨,比上年减少4.44%,为5年来最低。消费量预计为2455万吨,虽未恢复至危机前的水平,但产不足需,库存下降,棉价有望保持坚挺。随着市场环境好转,2010年合成纤维各品种产量将有较大增长。预计涤纶短纤和长丝产量将双双增长10%,其他如聚酰胺、丙烯酸、纤维素等人造纤维产量也将在2009年不同幅度下降后于2010年有较大增长。

化工品2009年,全球化工市场总体产能增长快,但各地区分化明显。美国和西欧化工产品产量下降15%左右,新兴经济体则快速复苏,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化工品产量平均增长12.3%。预计2010年全球化工产品产量将增长6.5%,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将继续引领增长,金砖四国增速有望达到13.4%。欧洲和美国则可能分别增长5%和3%。基础化工产品增长情况将好于精细化工产品。尽管市场需求好转,生产恢复,但近年快速扩张导致石化产能过剩,设备开工率将继续下降。2010年全球乙烯设备平均开工率将从2009年的85%降至80%。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世界产业发展的潮流,利用生物材料替代合成高分子有机碳材料将成为化工行业新的发展方向。这些均对石化产品价格构成走低的影响。

钢材金融危机对全球钢铁工业造成沉重打击。尽管2009年下半年市场回暖,中国的快速增长部分弥补了美欧国家的急剧下滑,但全年世界钢铁需求仍比上年下降7%,粗钢产量12.2亿吨,比上年下降8%。其中中国钢产量再创新高,达5.68亿吨,比上年增长13.5%。2010年以来,世界主要产钢国均恢复生产,1月份全球粗钢产量同比增长5.5%,全年钢铁市场有望稳步复苏。预计全球需求量将比上年增长11%。随着钢铁市场回暖,钢材价格快速攀升。截至2010年3月底,CRU钢材价格指数已回升至186.4,同比上涨41.1%,其中欧洲、北美和亚洲涨幅分别为29.2%、40.1%和47.7%。主要炼钢原料焦煤和铁矿石需求旺盛,价格大幅上涨。供应方面,印度提高铁矿砂出口关税,使现货市场铁矿石价格大幅飙升。2010年铁矿石谈判至今僵持不下,价格上涨压力很大,钢材价格可能继续上行。

机电产品

(1)机床。2009年,全球制造业生产受经济危机的影响严重,主要国家在生产设备方面的投资大幅缩减,机床产品市场明显萎缩,全年世界机床产值陡降32%。进入2010年以来,主要国家数据显示制造业活动快速扩张,机床需求复苏,行业前景趋好。1月美国机床消费额同比增长26.2%,2月日本机床订单同比大增217.3%。

(2)汽车。2009年,受政策刺激等因素带动,新兴汽车市场回暖,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产销国。发达国家市场表现差强人意,欧洲汽车新车上牌量比上年减少1.6%,日本汽车产量同比降逾三成。2010年以来,全球汽车销售形势喜人,普遍好于预期。2月,中国、印度、日本、美国和欧洲销量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51%、34%、20%、13%和3.2%,这主要是由于许多国家延长购车奖励政策,刺激了小排量乘用车的销量,此外上年基数低也是增幅较大的原因。展望全年,随着经济复苏和消费信贷环境改善,新兴市场将成为全球主要汽车市场。但也要看到,全球汽车市场形势并未发生根本好转,一旦优惠政策削减,汽车市场形势可能恶化,整车生产及其他配件厂等关联企业将面临生产格局的调整。

世界经济概况范文5

关键词:能源安全 国家层次 对外战略

一、北美洲地区的能源概况

独特的地理构造使北美洲地区的能源种类繁多,北美洲国家在能源储藏和消费概况方面差异巨大。

1.北美洲主要能源种类的储量和产量概况

(1)石油

北美洲的石油探明储量是2170亿桶,是世界石油总储量的13.2%,储产比是41.7。美国拥有探明309亿桶的石油储量,其石油产量的涨幅连续三年在非石油输出国组织产油国中雄踞榜首。加拿大的石油储量是1752亿桶,占据北美洲地区总储量的80%,居世界第三位。墨西哥的石油储量相对较少,为114亿桶。

(2)天然气

北美洲天然气储量为108000亿立方米,是世界总储量的5.2%。美国2011年天然气产量达6513亿立方米,创下了历史最高的增长率。2011年底,加拿大的天然气储量为20000亿立方米,产量为1605亿立方米。墨西哥2011年的天然气产量为525亿立方米。

(3)煤炭

截至2011年底,北美洲的煤炭储量是24.5088亿吨,是世界煤炭总储量的28.5%。北美洲煤炭储量最大的国家是美国。美国的探明储量是23.7295亿吨,是世界煤炭储量最大的国家。加拿大和墨西哥的煤碳资源蕴藏相对较小。

(4)水电

美国2011年的水电装机容量约占该国电力产能的7.8%,据研究称,美国尚未开发的水力潜能相当于美国目前水电装机容量的15%。加拿大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河流和湖泊众多,这也使得该国成为世界第二大水力发电国家,全国能源的60%都来自水力发电。墨西哥电力联邦委员会计划将在全国范围内新建四个水电站,所需资金达38亿美元,水电在墨西哥能源消费格局中居第二位。

(5)其他可再生能源

北美洲地区的其他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水平呈逐年上升趋势,美国是此类能源利用水平最高的国家。2011年,美国的消费量是北美洲地区消费总量的80%,加拿大和墨西哥消费量相对较低。

2.北美洲地区能源消费格局

2011年,北美洲地区能源消费总量为2773.4百万吨油当量,在世界各地区中能源消费量较高。北美洲的一次能源消费量是2.8亿吨油当量,是世界总消费量的22.6%。

可以看出,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仍占据主要地位,一次能源仍然是消费的主体。在美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消费量最大是石油。加拿大的主要消费能源为石油、天然气和水电。石油和天然气在墨西哥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据主要位置,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较低。

二、北美洲国家的能源合作现状

关于国家间合作的概念,罗伯特·基欧汉的定义被广泛接受,即合作是通过谈判或政策协调,使各个行为体的行动变得一致。国内常见的“国际能源合作”主要是指:不同国家政府、公司、国际经济组织和超越国家界限的自然人与法人为了共同利益,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在美加墨三国之间的能源合作中,美国起主导作用。北美洲国家之间的能源合作主要通过三个层次实现,即国际层次、国家层次和次国家层次。

1.国际层面的合作:北美自由贸易区是能源合作的重要平台

由于墨西哥与美、加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自《美加自由贸易协定》生效以来,在能源工业方面,墨西哥保留其在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开采、提炼及基础石油化工业方面的垄断权,但非石油化工业将向外国投资者开放。墨西哥、加拿大的能源资源与美国互补,加强了墨西哥、加拿大的能源生产能力,同时,也有利于能源技术向墨西哥转移,促进其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2.国家层面的合作:能源外交成为国家对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E.F.舒尔茨曾指出:“能源是无可替代的,现代生活完全是架构于能源之上。”①对于不同类型的国家,它们的国际利益不同,所执行的外交政策也不相同。2007年7月23日,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在加拿大西部城市维多利亚签署了一份能源合作协议,该协议旨在加强三国在北美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

3.次国家层面的合作:能源公司在国际能源舞台上日趋活跃

随着世界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的提高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跨国公司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明显。早在2001年,美国国家燃气公司就与加拿大管道公司合作进行了天然气管道的商业开发。这条管道的起点是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柯克沃尔,沿着南方的公路一直到达美国宾夕法尼亚州。

北美洲地区是世界能源的主要消费地区之一,各国的能源蕴藏、生产与消费水平不同,但都面临着能源枯竭和能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及生态保护问题。能源合作是解决能源枯竭问题和生态保护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国家之间的合作也是必要选择。能源合作在稳定能源价格、促进技术创新和保护环境方面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仍需要不同行为主体之间的更深层次的合作。

参考文献:

[1]郑艳婷,徐丽刚.发达国家推动绿色能源发展的历程及启示.资源科学,2012年10月第34期

[2]孙霞.关于能源安全合作的理论探索.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

[3]许勤华.中国能源外交战略分析与思考.教学与研究,2009年第12期

[4][俄]斯·日兹宁.《国际能源政治与外交》.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王能全.《石油与当代国际经济》.政治时事出版社,1993年版

[6]董秀丽.《世界能源战略与能源外交(总论)》.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版

[7]王能全.《石油与当代国际经济》.政治时事出版社1993年版,第146页

世界经济概况范文6

关键词:中国 日本 服务贸易 竞争力

服务贸易(Trade in Service)是一种跨越国界进行服务品交易的商业活动,具体包括旅游、运输、保险、金融、通信、邮电、建筑安装与承包工程、计算机与信息、专利与技术许可、咨询、教育、医疗保健、广告宣传、电影音像等。服务贸易在现今世界经济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已经成为衡量一国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中国和日本是同位于亚洲的邻国。中国目前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而日本位于发达国家之列。中国近年来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并在2010年经济总量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随着服务贸易在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我们通过研究中国和日本的服务贸易情况,可以制定两国更好地来进行服务贸易的对策,并且发现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不足。

一、中日服务贸易概况与比较

下表是中国与日本2005到2009年的服务贸易概况:

资料来源:世界贸易组织数据整理计算

由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中国和日本的服务贸易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逐年增加。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从2005年的739亿美元增长到2009年的1286亿美元,日本从2005年的1021亿美元增长到2009年的1259亿美元。两国的服务贸易出口额也有较大增长。第二,中国和日本的服务贸易从2005年到2009年一直处于逆差状态,且逆差额在不断增大。第三,中日两国的服务贸易占其总贸易的比重也都在增大。但从数字上来看两国的货物贸易还是占据着绝对优势。

将两国进行比较我们也不难发现:中国的服务贸易进口和出口额在逐渐超过日本,并且增长速度明显高于日本的增长速度;中国的服务贸易逆差逐渐增大,在2009年逆差额超过日本;中国服务贸易占本国总贸易的比重小于日本,说明中国的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低于日本。

二、中日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

(一)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分析

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s,RCA). 其公式为:2005年-2009年中国和日本服务贸易的RCA指数

数据来源:根据参考文献整理

由上表我们可以知道,中国的服务贸易不具有国际竞争力,离0.8的临界值差距较大。中国在服务贸易上不具优势,处于劣势状态。日本在2006、2008和2009三个年份RCA指数大于0.8,服务贸易具有较弱的国际竞争力。从此处可以看出,中国的服务贸易落后于日本。服务贸易的发展远远不够,必须加大力度。

2009年中国和日本的服务贸易各部门RCA指数

数据来源:根据参考文献整理

从上述数据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国RCA指数超过0.8的有5个,是交通、旅游、建筑、计算机和信息和其他商业服务部门。这几个部门中交通、旅游、计算机和信息具有较小的国际竞争力,其他商业服务部门国际竞争力较强,而建筑部门的RCA>2.5,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其他的部门,如金融、版税和许可证、个人文化休闲RCA指数非常小,完全不具备国际竞争力。我们发现中国的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传统的部门或劳动密集型的部门,如旅游、建筑等部门。

而日本在交通、建筑、版税和许可证等部门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在旅游、计算机和信息、通信方面比日本更具有优势,但是在交通、建筑、金融、版税和许可证方面弱于日本,特别是版税和许可证部门与日本的差距十分大。

(二)ES指数分析

ES指数度量了一国某一服务贸易行业与其竞争对手间同服务贸易行业的出口比例匹配程度。公式为:

三、结论

从以上的两国服务贸易的概况和竞争力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中国的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不及日本

尽管两国的服务贸易无论是进口额还是出口额在近几年都在不断增长,但是中国的服务贸易在总贸易中所占比重小于日本,服务贸易水平发展还远远不够。但是我们同时也可以发现中国近年来服务贸易增长速度非常快,并且服务贸易总额也超过了日本。

(二)中国的服务贸易处于逆差状态且逐渐增大

中国的服务贸易的进口额大于出口额,且两者之间的差额在不断地拉大。日本虽然也存在服务贸易的逆差,但是中国的逆差已经超过了日本。

(三)中国的服务贸易各部门发展不均衡

中国的服务贸易出口仍以传统的服务贸易为主体。其中建筑、旅游等部门占到服务贸易总量的很大比重。而金融、版税和许可证、个人文化休闲处于十分落后的状态,不具有国际竞争力。而日本的版税和许可证的竞争力远远超过中国。

(四)中国和日本的服务贸易出口竞争比较激烈

中国和日本在交通、通信、建筑、保险、其他商业服务等部门有非常接近的竞争力,互补性不强,因此也说明中日在服务贸易方面具有较激烈的竞争。

四、建议

(一)加大力度发展服务贸易

中国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对策:一是要加大服务业人才培养力度。应该培养一批精通业务,熟悉国际规则,涉外工作能力强的服务贸易的复合型人才。此外还应大力培养和引进金融、保险等行业急需的人才。二是要将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结合起来。服务业的发展对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加快服务业的发展对促进服务贸易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三是在兼顾货物贸易发展的同时,要建立相关产业将服务业和加工制造业结合起来,促进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共同发展。

(二)“走出去”缩小服务贸易逆差

为了缩小服务贸易的逆差,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一是要鼓励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到境外设立分支机构,以优势的服务业为依托,促进服务贸易的出口。二是要加快高科技含量的服务业的发展,顺应国际的发展趋势,从而为我国服务业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做好坚实的准备。三是要积极支持国内的金融机构开展跨国经营,为我国服务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资金保障和支持。

(三)加快转型升级促进均衡发展

世界服务贸易结构日益向知识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变,各国竞争的重点将集中于新兴服务行业。随着以信息化、知识化为主导的现代生产业对制造业的引领作用不断增强,运输服务和旅游服务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主和以高科技为先导的一系列新兴服务将成为未来各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和强大动力。因此,我国应不断优化服务业的发展结构,努力提高现代生产业在GDP中的比重,逐步从劳动和资源密集型行业过渡到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行业,这不仅可以改善服务业自身结构,同时也提升了其他产业竞争力。从而,在与日本和世界其他国家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参考文献:

[1)曲如晓主编:《中国对外贸易概论》第三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年

[2)张欣、崔日明:《“金砖四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分析》,《亚太经济》2011年1期

[3)刘岚、王婷:《中印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分析》,《企业经济》2012年第10期

[4)丁轲:《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国际比较分析》,《红河学院学报》2012年8月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