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教育的重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生教育的重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生教育的重点

小学生教育的重点范文1

[关键词]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历史观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33-0037-02

[作者简介]袁英(1987―),女,黑龙江大庆人,本科,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区学校教师,小教一级。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国学是一门内容包罗万象的学科,万物可用一理贯通。一个义理,既可以用于修身,亦可以用于治国,还可以用于处理人与天地万物之间的关系,具有极强的实践性。现今,各地中小学纷纷打出“国学特色教育”的品牌,使经典国学教育进入课堂。《教育部2014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到:“确保2014年秋季学期义务教育起始年级学生使用德育、语文、历史新教材。”如此一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将在小学教育中占50%以上的比重,四书、五经等国学经典将重新进入学生的课本。对于学校来说,授课教师有一定的国学素养,校内有学习国学的氛围,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开展国学教育才有初步的基础。然而,自古“文史不分家”,经典诵读与中国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先贤们用文字或讴歌、或鞭挞、或记录、或幻想,留给我们的是丰富的情感重现和代代相传警示恒言。作为教师,面对国学经典教材,首先看到的是文字,紧接着浮现在脑海中的是文字背后的含义。随后便开始精心备课、制作课件。但是,做到这几步并不意味着大功告成,也不意味着已经充分完成一堂国学课的准备过程,教师不可忽略对学生的历史观形成进行引导。

历史观,是人们对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促使少年儿童正确历史观的形成是国学诵读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来看,他们缺乏从古典文学中沥出历史背景的能力,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查阅资料,挑选出学生易于接受的部分进行渗透。在教授国学知识的同时,将文字的背景用一个个生动活泼、振奋人心的历史事实表现出来,可以让学生随着文字的律动体会到数千年前古人提笔时心中激荡的情怀。

以我校(黑龙江省大庆市高新区学校)国学教材《国韵书香》第五册宋词部分李煜的《乌夜啼》的教学为例,教师先布置学生查阅词作者李煜的资料,同时教师也翻阅资料,把握住李煜人生中几个重要拐点及事例,并且搜集其不同时期的词作。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后,上课伊始,教师请学生欣赏李煜的另一首词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配乐朗诵,之后提问:“李煜在这首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怀?能不能从词中找一个字来概括李煜此时的心境?”学生经过阅读能够准确把握住“愁”这一词眼。此时,教师顺势继续发问:“李煜作为南唐皇帝,为何会有这样的愁思呢?在你们看来,皇帝应该有怎样的情怀?”学生踊跃发言,将自己搜集的李煜生平的资料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汇报,学生在听取其他同学的发言后完善了对李煜的了解。教师适时出示课件,将李煜不平凡的一生简约而完整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一个作者简介部分便交代了五代十国末期与宋朝建立的历史背景,更交代了李煜由得意到失意直至阶下囚,最后因赋词而死的命运,这为学生的读词做了情感铺垫。解决好历史和人物背景后,教师再引领学生诵读品味《乌夜啼》,此时,学生很容易入情入境,也极为自然地感受到词中那份浓浓的悔恨与愁苦,学生的诵读声也随之低沉起来。尤其读到“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时,看到学生们微蹙眉头、轻轻摇头的样子,笔者知道这节课不仅仅教会了学生欣赏词作的韵律美,更让词作中包含的治乱兴衰的感慨深入学生心灵,也使学生在熟读成诵这首词后得到一个重要的人生启示――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不为人生留下人为的遗憾。

国学课堂与其他学科不同,需要教师引领和讲解的地方颇多。教师在讲授国学经典的过程中,要用引人入胜的语言和设问引领学生积极思考并乐于主动地品读典籍。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平台,因为不同年级的学生处在不同的认知阶段,引领学生走进历史的角度和侧重点也应该是不同的,教师要由浅入深地设计自己的课堂语言。例如笔者在为一年级学生讲解《弟子规》时,考虑到学生年幼,喜欢用丰富多彩的历史小故事来理解文字,在“入则孝”部分,笔者分别讲了“黄香温席”“闵子骞留后母”“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来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冬则温,夏则”“亲憎我,孝方贤”“亲所好,力为具”。而故事中的三位主人公成人后都在历史上有所成就,芳名远播。学生听得非常入神,也纷纷表示要向先贤们学习,孝顺父母。而为二年级学生讲解《悯农(二首)》时,学生一脸疑惑地发问:“既然农田丰收了,为什么农夫还会饿死呢?”笔者深入浅出地给学生讲解了古代封建社会统治阶层对平民百姓的剥削压迫,学生听后都很震惊,也不禁对当时的农民伯伯产生怜悯之情。如果不给学生深入讲解历史背景,恐怕这个疑问会持续多年,是让学生简单背诵还是使其彻底理解?笔者选择后者。三年级教材的宋词部分接连收录了李清照的四首词作,分别是李清照人生中三个不同阶段的真实写照,学生先是读词,然后由笔者来发问:“这四首词风格是否相同?”学生很快便发现词风由明快到阴郁。笔者从词风变化入手,讲述了李清照一生的轨迹,学生听后恍然大悟。“文学即人学”,“我笔写我心”,李清照将一己之家的离散和国家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听了这样一节课,学生不仅诵读了四首词,也明白了为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四年级教材的宋词部分――秦观的《踏莎行・郴州旅社》则讲述了一个文人被贬南下的痛楚心情,教学时要给学生简要讲解新旧党争使得秦观接二连三惨遭贬谪的背景,让学生更易于理解秦观千年前凄苦愤懑的心情。五年级的教材中收录了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备课前,笔者想到了陆游的另一首诗――《示儿》。学生对这首诗是非常了解的,每一个学生都知道陆游盼望“王师北定”的那一天,那么在陆游临终前的十数年里,人们是怎样期盼“王师”的呢?那种心情又是怎样的呢?笔者引导学生从《示儿》的场景里倒退十几年,品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学生通过熟悉的诗作展开思考,将已知的知识点和历史背景作为基础去理解新的诗作,一样的心境、一样的遗憾,教师虽然没有过多的讲解,学生反而仍将诗眼抓得非常准确。中、高年级的国学教学就应该这样适时放手,用同类作品引导学生思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国学诵读,教师不仅应该使学生有所积累、出口成诵,更应该使学生行舟于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古代先哲的经典不但能够教会后人仁、义、礼、智、信,也能够使后人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总之,我们的国学教育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启蒙学生的历史观,使晦涩的古文立体生动起来。让学生热爱祖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是所有国学教育工作者的更高目标,也是国学进课堂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萧涤非,等.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2] 夏承焘,等.宋词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小学生教育的重点范文2

关键词:口语交际 心理特点 对症训练 表达能力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8.016

口语交际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口语交际是人类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际的最基本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不仅是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这与学生的心理特点也有直接联系。笔者在多年的语文口语教学中归纳出学生在口语交际中有如下心理特点。

一、临场发挥与应变性

任何一次表达与交流都有特定的场合,涉及到时间、地点、对象、语言环境等条件,而且这些条件总是在不断变化的。这就决定了说话人不仅仅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意思而“说话”,更要依靠临场的发挥、机智的应变,根据现场需要和听者的反应,临时增加或删减说话内容,变换说话的语气等,只有这样,才能使交际变得流利、得体。

说到这儿有一个故事:某一年春节,村里举行文娱活动。在一戏剧演出中,因主角疏忽,上台时望了带髯口,在表演中有包公捋胡这一动作,用手一捋,却发现没有髯口,这下可大发了。故事讲到这儿,我就问学生,如果你是“包公”你该怎么办?结果回答是五花八门。最后,我告诉学生,此时“包公”吼了一句:“王朝,马汉,抬髯口来!”这虽是一个笑话,但听到答案,都为这位主角的应变机智由衷叹服。此刻,学生都深深地沉思起来。

又如今夏“六一”那天,有四位学生发言。发言稿中都有“炎炎夏日,鲜花盛开”等类似的词语,而天公不作美,偏偏下起了沥沥小雨。其他班的三位学生仍然照稿读,只有我班的那位学生把句子改为了:“沥沥小雨,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洗礼,此刻,我们的心,如同雨后清空,是那样地明净……”这样一改,就显得文境相符了。

二、思维逻辑的敏捷性

因为表达与交流都是两人或多人面对面的口头语言交流形式。既然是面对面的听说情景,说话人总不能说说停停、停停说说,而要根据现场情况,连续不断地把一件事或一个问题说完,以免造成时间空挡而冷场。这就要求说话人根据现场情况快速组织语言,从自己的记忆仓库中搜寻并罗列出贴切的词语,用较为通顺完整的句子清晰而流畅并富有感情地表达出去。这就是常说的临场应变能力,即说话与交流的敏捷性。

如课文《晏子使楚》就很好地体现了口语交际的敏捷性。许多教师讲这篇课文时都是从推理这个层面去讲的,而我却是从口语交际的机智善变这一角度去挖掘教材的。我设计了一定的问题和情景,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思考问题。由于学生已置身于某种情境之中,他们已经暂时变成了该情境中的某个角色,此时思考问题就必须与该情境的节奏相吻合,不能任意拖延时间。这样,他们思考问题就会是主动的、积极的,因而也是敏捷的。课文学完之后,我又适时安排了一个小练习《打电话》。语言情境一:悦悦是一个冒失鬼,又是一个机灵鬼,他常常用机智巧妙的语言帮自己摆脱困境;语言情境二:小明是一个很具幽默感的孩子,同学们常被他逗得开怀大笑。你和他们在电话中如何交流,请试一试。

三、思维固有的习惯性

由于受地域、年龄、生活圈子及一些固定模式的影响,学生在心里形成了一定的语言交际习惯,这些习惯如同心理学中所说的条件反射一样,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发散,有时会使交际显得平淡、无趣,缺乏特色,这样就不能很好地抓住听者的“心”,导致交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如讲话稿中的一些固定语式,春天必是“春风吹拂,万物复苏”,夏天必是“炎炎烈日,鲜花盛开”,秋天必是“秋风送爽,收获希望’等这一固有的引文模式,或多或少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开拓,有时,更使交际显得缺少亮点,缺少色彩。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除了给学生创设多种多样的口语交际情景,让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思维能力得到充分地发展外,还要有切实、精当的引导:一是努力调动学生的生活与语言积累,在此基础上,根据情景的需要,适当提示、补充或指导学生搜集一些有关交际内容的材料;二是对语言规范、听说习惯交际的方式与态度等进行精当指点。当然,要注意的是,口语交际教学着重的是能力培养,适度的口语交际知识传授是必要的,教师在口语交际活动实践中应给予学生提示、点拨、引导学生的语言表达、交际方式与情感态度,使学生受到正确的训练,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

四、体态语的恰当运用

体态语指手势、姿态、表情、动作等。如头部语表情达意的方法一般有:点头表示赞同,摇头表示否定,低头表示谦逊或忧虑,昂头表示勇敢或高傲,后仰表示软弱或失望,倾斜表示得意或愉悦,前突表示惊讶或逗趣,微倾表示观察或思考。

眼睛是会说话的。一个人心里想什么,只要看他的眼神就可知道。比如正视表示庄重,斜视表示轻蔑,仰视表示思索,俯视表示自信,侧视表示羞涩,逼视表示命令,瞪视表示敌意,不停地打量表示挑衅,行注目礼表示尊敬,双目大睁表示吃惊,眨个不停表示疑问,眯成一线表示高兴等。适当用体态语作为表情达意的辅助手段,能使说话更形象、生动,增加表达效果。

良好的体态语可以树立交际者良好的形象,增强交际者自身的魅力。有些学生不能专心倾听他人说话,倾听者不同表现就会有不同的效果。说话者除了渊博的知识外,举手投足间的优雅、亲切的面容、和蔼的态度都是可以拉近相互间的距离,更好地沟通彼此的感情,使口语交际达到良好的效果。

五、运用语音表情达意

语音是口语交际的外在体现,表达与交流要借助它来表述。正确的发音、清晰的吐字、适度的语速、一口标准而富有感情的普通话,更能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丰富地表达出来。当然,根据口语交际的对象、场所等,适度运用方言,也可更好地体现口语交际的亲切感。

小学生教育的重点范文3

关键词:小学生;砺志活动;教育点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1-0163-01

砺志与励志不同。励志是对学生意志力进行激发与培养,而砺志的“砺”是磨砺的意思,是让学生通过较大努力,经历一些挑战性的任务,对意志力进行锻炼的过程。新一代学生独生子女多,娇生惯养多,缺少吃苦精神与抗挫折的能力。对孩子进行砺志教育,磨砺他们的意志,锻炼抗挫折能力,才能让他们挑起国家的未来。砺志活动可采取挑战性游戏、远足活动、社会劳动等各种方式。

一、砺志活动中的教育点在哪里?

什么叫做教育点呢?就是教育元素与活动内容进行结合的交点。砺志活动过程存在着大量的教育切入点,了解这些切入点与教育之间的关系,能让砺志活动取得最大效果。下面谈谈在活动的每一个阶段,可以切入的教育元素一般有哪些。

(1)活动组织的构建与分工。活动需要一个机构,这个机构可让学生参与,甚至可在教师指导下直接让学生组建机构。高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老师可以结合各自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全部或者部分地交给学生任务,让学生进行自主管理。这有利于学生自主意识与合作意识的培养。

(2)活动方案的选择与制定。在选择活动方案的选择与制定阶段,让学生参与或做主去制定方案,让他们自己去召开班会,去讨论与辩论,去调查与问卷,这样的过程就是一个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民主意识。尤其在制定方案的阶段,需要征求意见与建议,需要不停地修改与完善,是一个研究与再研究的过程。这样的过程需要老师的指导,但是更是对学生能力的挑战,经历过这样的方案制定过程的学生,一定会对其终身发展带来影响。

(3)活动物资的准备。活动物资筹备过程是一个综合性强的过程,需要学生与物资保管部门联系,需要到社会上去购买,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协调、交际能力是非常有价值的。

(4)活动的动员。活动要开展了,需要在活动前进行动员,这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好机会。这时,老师可组织一次讲话,对这次活动的目的与要求进行说明,说清这次活动对我们成长的意义,说明过去在活动中值得我们学习的一些榜样。也可以让学生发言,对这一次的活动表决心、表态度。通过活动的动员,让学生对自己的未来理想与目标,以及达到目标的途径进行一次反思。

(5)活动的实施过程。实施过程是砺志活动的核心,一切准备都要经历实践的考验,一切态度要面临实际的挑战。真正的意志品质教育这个时候才真正开始。在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是与学生共同行动的,不能学生在艰难地步行,班主任却坐在车子上。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穿插一些娱乐性活的如唱歌、背诗歌等,让学生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去发现一些值得惊奇的东西,这样能让学生在辛苦的同时感受到努力的快乐。

(6)活动的评价。活动结束阶段仍然是我们进行教育的好时机,甚至是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候,如何把活动中的挑战精神弘扬出来,如何让学生把辛苦化成功的收获感,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回到活动动员阶段做过的工作上,对学生进行前途理想、成功与劳动的教育,把这次活动上升到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的高度。

二、砺志活动中如何抓住“教育点”

(1)品质与前途的关系。品质与前途的关系就是磨砺与收获的关系。在砺志教育活动中,学生挑战极限的动力来自于对“我为什么要参加这次活动?”的认识。正是学生对这个目的的积极理解,才促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去战胜困难,到达目标的彼岸。这个积极的理解就在于一个假设的成立:苦我心智、劳我筋骨,能锻炼我的意志,提高我的非智力品质,这个品质对我未来的发展与成长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所以,在进行这样的活动中,一定要明确活动的意义,首先对学生进行前途理想的教育,才能保证活动的效果,让学生感受到收获。

(2)关爱与要求的关系。砺志活动是充满困难的活动,是需要付出一定的毅力与汗水,甚至陪伴着痛苦的过程。老师心中难免和家长一样充满顾虑:孩子这样吃苦,真的舍不得!孩子这样做有一定的危险,对身体是不是会造成伤害?等等。所以,一方面这样的活动需要老师的关爱,因为孩子真的还小;另一方面需要老师“狠下心”来,因为孩子需要长大。我们要做关爱与严格之间找到他们的分界线,保证学生的安全,不伤害学生的健康,锻炼学生的意志力。

(3)指导与自主的关系。作为一次学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管理、自主组织、自主解决问题,对于培养锻炼学生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里我们一定要搞清楚:什么样的事情适合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事情我们要帮他做?什么样的事情不去交给孩子们做?一般来说:安全工作需要老师去做,因为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差,为了保证不出任何意外,需要我们的保护;活动过程的总结与评价工作、方案的制定工作以及活动的时间地点等,需要老师与学生一起做,学生先做,老师把关和指导。

(4)智慧与精神的关系。智慧与精神的关系就是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在砺志活动中,既需要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也需要学生的智力因素,既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也要培养学生的智力因素。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一方面,砺志活动需要挑战智力,例如让学生合作攀登一个陡坡障碍,需要学生讨论最佳的方案,才能把每一个人都送过障碍,这是智力的挑战;另一方面,单纯智力的挑战还不是完整的砺志活动,还需要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的支持才能完成的活动才是砺志活动。所以,在砺志活动中,不能偏废任何一方。

总之,砺志活动不是单纯的吃苦,更是教育活动,这是一个融自立教育、意志品质教育、智力教育与能力培养为一体的教育过程,我们对活动教育元素的发掘深度不同,收到的效果也会不同。所以,要把砺志活动当成严肃的设计来准备,提高活动的效益。

参考文献

小学生教育的重点范文4

一、引言

国运兴衰,与中小学生息息相关,其健康的成长对于国家、社会和自身都有重要意义,因而,学校的体育教育和教师的教育理念对学生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中小学体育教学与自然生态息息相关。体育教学生态平衡关系着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健康发展,体育生态学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它是生态平衡和体育事业的基本原理,是研究各种教育现象和对教育产生有效影响的周围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体育生态学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是一门新兴的教育学分支,是生态学和体育学相互作用的产物,对于生态系统、体育教学、协调进化、环境承载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体育教学依存于生态系统之中,不能脱离生态环境而单独存在,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影响着周围,这才使得体育教育生态学应运而生。体育教育生态系统中各个环节环环相扣,牵一发而动全身,每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对教育和生态造成影响。虽然现在很难对体育生态学做出一个准确的定义,但它的存在价值众人皆知,就是达到体育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达到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做到平衡协调的生态体育教育,使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中小学体育产生积极影响,便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学事业中生态失衡的现状

当我们参加学校的运动会,或者观看精彩的世界杯时,几乎没有人会注意到体育与生态平衡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其实,表明上很难呢发现存在直接关系,实则牵一发而动全身,体育运动中的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种族歧视等现象时有发生,与体育的宗旨背道而驰。

1.中小学体育教育理念的失衡。

由于应试教育影响的残留,素质教育在一些地区并没有真正得到普及,至今许多家长和老师认为文化课才是重中之重,体育课只是在浪费时间,因此中小学体育教育的进步受到多重阻力。虽然教育体制在不断改革,但这种改革似乎更加注重形式,动摇不了根本。

在社会与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科技带给人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影响。大多数人更倾向于便捷的交通工具,肌体功能的萎缩和环境的污染导致许多健康隐患,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后,人们重新将健康和生态环境放在与科技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由于中小学生本身具有很好的可塑性,我国开始制定适合其发展的体育教育生态学方案,但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可,甚至一周一次的体育课也被其他文化课占用,所以体育生态教育很难有所改善。

2.中小学体育教育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失衡。

在一些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体育教学设施不齐全,教师素质低下,甚至根本不是体育专业毕业生,教学方法与时代严重脱节。比如,一些学校的体育课只是跑跑跳跳,没有严格系统的教学方案,也没有专项的正规的训练,打篮球的学生不懂什么叫“越位”“投篮”“三分球”,因此体育课也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无法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品质。

与此同时,中小学体育教育还有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有些学校为了节约成本,利用草地作为足球场,也有的学校至今没有使用塑胶跑道等。

三、改善中小学体育生态失衡的解决办法

在众多家长对于生态体育的偏见方面,教师及校方应多做访谈和交流,体育课的开展对于提高学生文化课不仅无害反而有利,体育能开发智力,增强团队合作精神,集中学生注意力,同时,好的身体也是学习的根本,所以文化课和体育课并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在教学环境和设施方面,学校应该以人为本,采用合格的体育器械,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课程安排上,要既锻炼学生身体又提高专业技能,利用体育活动或者比赛来增强集体凝聚力。教师应该不断提高个人素质,作为教育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要以身作则,提高专业技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值得注意的是,体育运动不能违背自然规律,要以顺应自然和尊重自然为前提,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

四、总结

中小学体育教育与生态环境密不可分,校方要严格制定教学计划和目标,以便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也要不断努力提高个人素质,达到教学、学生、环境三者的平衡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身心健康发展,增强体质,提高学习成绩,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贡献。

参考文献

小学生教育的重点范文5

关键字: 高等院校;音乐教学;改革重点;培养能力

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高校教学改革,使得高校音乐教学魅力十足,学生已经把音乐作为必修课,是当代大学提升自身素养的重要选项。但是,要切实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真正把音乐教学纳入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的研究学生,探索教法,提高教学效率。也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正确确立音乐教学难点,从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出发,以增强学生的音乐能力为目标,提升学生的整个素养。这是因为音乐可以改善素质文化与学生的情感,在引导学生积极向善,抒发其喜、怒、哀、乐等情感,控制自身行为,提升道德修养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音乐教学在培养学生音乐才能的同时,注重学生音乐能力的提升,才能实现高校教学的多元化与全面化发展。为此,高校音乐教学的改革就应该把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作为重要目标来进行。其方法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高校音乐教学改革,培养实际应用型人才

高校音乐教学改革应该强化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这是高校音乐教育培养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音乐人才培养提出的新挑战。我们知道,进入二十世纪以来,我国教育领域进行素质教育的改革得到深入的发展,使得高校教学清醒的认识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强化声乐基础理论知识教学,提高学生演唱水平被广泛地重视了起来。在高校音乐教学中,音乐基础理论知识教学是重要的,这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是高校音乐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所以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历来为高校音乐教学所重视。但在这里特别指出的是,在高校音乐教学中,还应该把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放在同样重要的地位。因为,音乐理论知识和演唱水平是学生音乐素养的重要体现,也是学生音乐能力的重要支撑。这里,我们认为,要想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首先必须扎实有效地进行音乐理论教学,原因在于学生只有掌握了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了解音乐的发展历史,把握各种演唱形式与特色,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其次还要以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音乐知识的传授和实际演唱技能的培养,帮助学生们掌握科学的发声技巧以及正确的发声方法,熟练掌握美声、通俗等各种形式的演唱风格,以提升学生的演唱能力。

二、加强舞台表演的教学力度,提高音乐理论知识教学的实际应用能力

高校音乐教学要把培养应用型人才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就要不断加强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的培养。音乐课程作为一门技巧性要求较高的学科,需要通过积极的实践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消化吸收。所以,高校应该增加音乐专业学生的实践课,提高学生们的实践应用能力。这就需要高校为之提供丰富与多元化教学平台,建立全新的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融音乐理论知识教学与舞台表演锻炼于一体,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音乐演唱能力。这里我们建议高校要切实为学生创造应有的舞台表演艺术实践环境,以音乐理论知识指导音乐学习和表演,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实际舞台表演的能力。这样,就要求学校经常举行艺术表演的实践活动,不断加强音乐艺术活动与交流的力度,扩大学生学习音乐的舞台。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场合的表演,增加舞台表演的经验,在演出过程中发现缺点,寻找改正的方法,提高舞台表演的实际能力。这就要求高校音乐教育进行深入的 改革,把高校内部的院系、班级,与社会的艺术实践相结合,把独唱与合唱,齐唱与表演歌唱相结合,形成综合化的多功能实践表演。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还应将民歌表演与美声表演相结合,并扩大民族唱法教学,提升学生的民族唱法水平,以更好地传承本民族文化。在此,我们认为,高校音乐教育还应该对学生的考核方法进行改革,将学生参加的艺术实践活动加入学业考评之中,对规定的艺术实践以次数形式、等级、效果等综合因素进行评估,以让艺术实践发挥最大价值的引导作用,实现教学资源和艺术实践资源的整体优化组合,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效果,提高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

三、高效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形成与歌唱表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高校音乐教学应该更多的应用现代教学手段,大力引入多媒体教学,以更好地提高教学中师生双向互动的机率,以教师的高标准音乐素质影响学生,潜移默化学生,让学生在模仿与倾慕中提高学生音乐学习的标准,在与教师的接触学习中提升音乐理论与实际表演方面的认识。在此过程中,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提供全方位与多维学习的有效平台,高校音乐教学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为高校音乐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为音乐教学开创全新的教学方式。音乐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将更多的信息性的舞蹈与歌唱的内容传递给学生,将抽象的音乐知识与形象与生动的画面与视频资料互相结合,更加形象与生动的将舞蹈与歌唱的专业知识表现给学生。多媒体学习系统与歌唱表演的结合,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校音乐专业的教学效率,改善传统教学的不足与缺陷。如多媒体能够轻而易举的通过图片、音频、视频、幻灯片、混合资料等相关教学资源的辅助,提高学生的音乐掌握能力就是一件显而易见的事情。这里要注意的是,在运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时,不能单一化的使用机器进行教学,必须加强师生与多媒体的互动,加强师生的交流,以形成有效的多元化互动交流,在互动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更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件,课堂上要合理应用课件,保证学生与教师的交流,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更多地从拓展性和发散性的角度学习课堂知识,保障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

四、优化音乐教学过程,从学生实际出发提高音乐能力。

高校音乐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出发,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为手段,化枯燥的知识为具体的音乐范例,不仅让学生喜欢音乐,而且要让音乐成为学生生命的一部分。同时要注意提高音乐课堂的效率,让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而且能够将知识化为学生音乐演唱的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方法,以授“渔”的办法使学生实现获得音乐能力之“鱼”。我们认为,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应是单纯传授的教学方式,更不是简单地运用多媒体等新技术向学生传授各种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学习音乐的方法。音乐课不仅要给学生提供声情并茂的教学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还要营造色彩缤纷、声像同步的教学情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视、听等相结合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欣赏美、感受美和理解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和研究音乐的方法,使学生在鉴赏音乐作品中实现理解音乐,从而化为音乐演唱能力。在此,我们建议,要优化音乐教学过程,加大学生音乐实践的教学课时,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增加音乐实践机会,提升音乐能力。我们知道,音乐课的实践性特点很强,学生光有音乐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多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音乐能力是极为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创作歌曲,参与配乐朗诵、舞台设计等,发掘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还可以组织学生成立校园合唱团、乐队、舞蹈队等,参与各种演出和演唱比赛;组织文艺演出小分队参加每年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以巩固和拓宽其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

总之:高校音乐教学的重点既然是培养学生的能力,那么就要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下大功夫。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要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实际应用型人才上;放在提高音乐理论知识教学的实际应用能力上。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优化教学过程,配置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形成与歌唱表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高校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方能够得到实现。

参考文献:

【1】梁琳.当前高校声乐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探微.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12:60-63

【2】冯伟.如何提高高校声乐教学效率.安顺学院学报.2011.10:109-111

小学生教育的重点范文6

关键词:个性特长 提高素质 课堂教学

随着新课程的进一步深入,经过几年的英语课题教学实践,笔者对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了新的认识。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及近一年来对研究对象的观察和研究简单介绍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内向生的性格特长的培养

我班的张成同学是位性格内向的学生,平时很少与人交谈,更不用说上课主动发言了。但该生目前的英语成绩尚可。作为一名从教十几年的英语教师,我深深知道这种性格对其将来英语学习的影响和阻碍。于是,我便利用课余时间找其谈心,了解他上课不举手发言的真正原因是因为不自信,怕自己发音不准被别人笑话。针对他的这种心理,我及时地告诉他不要害怕犯错误,人人都会犯错,这很正常。英语课堂上犯一些语音或语法上的错误对于犯错者或其他同学甚至教师都是好事。通过教师或同学的及时纠正,可以避免今后再犯类似错误;有时也可以提醒教师,这是学生容易犯错的地方,在教学中应予以重视。我还告诉他,“胆大、心细、脸皮厚”是学好英的必备素质。听完这番话,他如释重负。在随后的课堂发言中他也慢慢地举起了手,但还不够主动。每次他发言,我都会设法找到其闪光点,给予当众表扬。逐渐地,我发现他的自信心也增强了。紧接着,我又多次利用作业批语对其进行鼓励和表扬。如有一次他的作业书写很漂亮,但出现了一处语法错误。我写了这样的评语:“What beautiful handwriting, but it’s much better to be more careful next time! I believe you can do it!”每次当其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我都会鼓励他:“Never give in, never give up! You are No.1 in my heart!”有时他也会在作业本中夹上纸条写上他的一些心里话,我都会及时予以回复,以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去引导他、鼓励他。现在他不仅英语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人也变得更加活泼开朗。上课发言积极踊跃,有时还能适时地指出教师的一些语言上的失误。

二、外向生的性格特长的定位

刘小捷同学是位活泼开朗,能歌善舞的小姑娘,对语言的独特领悟能力使她经常能说出或写出一些“惊人”的句子,让教师和同学对她刮目相看。然而,通过几次测试,我发现她的得分并不理想,而且经常犯一些十分简单的低级错误;而那些有难度的、需要灵活运用的题目,她的得分却很高。这说明她在学习过程中忽略了基础知识,而把眼光放在了拿下难题、偏题上。“万丈高楼平地起。”基础知识犹如大楼的地基,如果不夯牢固,今后的学习中一定会阻碍重重的。我还发现该生的学习比较情绪化,成绩也随情绪的变化而变化。对此,我为其提出了几条建议:1.认清基础知识的掌握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2.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3.养成做完作业检查的良好习惯。在日常学习中我随时监督,发现上述毛病就及时给予提醒,几次犯同样的错误要给予一定的惩罚,甚至结合适当的“棍棒”教育。但在课堂教学中,我仍鼓励她积极发言,并允许其在回答问题时犯错。另外,我还多次为其提供机会,让她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唱歌才能。如今,她是我的忠实“粉丝”,不仅对我的要求能百分百完成,而且还为自己制定了更高的学习目标,成绩也日益飙升,成为了一名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三、因人而教,贵在得法

学生的性格可以分为三类:内向、外向或两者兼有。而大部分学生属于第三种。为了弄清自己的教育研究对象属于哪一种性格特点,我们特地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学生属于内外向兼而有之的性格特点。这就要求教育者能选择恰当的教育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学生中总有一部分人学习没有目标,终日碌碌无为。我班的严迪康同学就属于这样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我介绍他读了刘墉的诗《超越自我》:“你可以一辈子都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一座山。它使你总往高处爬,它使你总有个奋斗的方向,它使你任何一刻抬起头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读完之后让其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写出自己的感想。他的感想写得很真诚,似乎也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不过好景不长,很快他就把自己的目标抛在了脑后,因为他经受不起“玩”的诱惑。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篮球迷。于是,我又利用写作业评语的机会送给他一首小诗:“有人成天玩,总说有明天。时间不等人,悄悄溜指间。青春多努力,换来心头甜。”通过我的及时提醒,他终于明白学习光靠制定计划是不够的。每一个目标的实现都需要投入精力,需要舍弃一些自我和牺牲一些享乐时间,这是我们要达到目标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一直没有放松对他的监督,并在教学有关体育和运动话题时,让其根据平时收集的著名篮球运动员的海报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最喜欢的运动员。由于所选话题是他最感兴趣的,所以说起来很轻松,讲解得十分精彩,博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这更增强了他的自信心,对英语的学习热情也提高了。终于,“有心人,天不负”,现在,他基本上已养成了自觉学习的好习惯。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性格特长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是相辅相成的。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选用适合学生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个性特点。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认知情况是我们教师有效开展教学的前提,我们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开展教学。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成为学生喜欢的事,改变以往学生厌学的教学状态,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当然,面对全班学生,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学设计也不可能适合所有学生的口味,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前多下工夫了解学生。这样在教学时我们才能做出有效的引导。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英语周报.教师版.

[3]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