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行业的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影行业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影行业的特点

电影行业的特点范文1

【关键词】民国时期;传统酿酒;销售;促销

1.引言

通过民国时期四川的经济、文化发生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酿酒业作为一种传统手工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那么,在民国时期,四川酒类行业是怎么样进行销售的呢?营销过程中由什么特点呢?他们在销售过程中是如何将自己的产品推销出去的呢?是否注重品牌与包装?所有的这些问题,对于民国时期川酒的发展、推广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以下三方面对此作出初步探讨。

2. 市场与销量

民国时期,由于战争的需要,省内政府开始大兴公路,疏浚河道,这就为省内商品经济的扩展,城市之间经济的共同发展奠定了条件基础。在此基础上,四川的传统酿酒业生产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酒类的销售市场也开始扩大。

在民国时期,四川80%的城乡县都在进行生产酒。对于那些非主产酒的地区,个体酒作坊基本上就是就地销售,其影响范围能够涉及邻近数县。此外,随着酒销售范围的不断扩大,四川开始出现了几个较大的酒类销售市场,主要是重庆、万县、涪陵、内江、成都、金堂赵家渡。除省内销售外,部分川酒还外销,销售地主要包括省外和国外。但是,民国时期,由于清末民初各省实施厘金制度(即本省商品销售到别的省份需要交纳税赋),相当于一种地方保护主义形式,且酒类过省、过境必须重复纳税。因此,当时川酒外销仍然很困难。

3.销售方式

酒的销售方式,可以分别从生产方和销售商两方面来考察。公卖制时期,无论生产方还是销售商,销酒颇受制约,包装要按规定进行,售价有政府限制。那时,更多的是采取官督商销的形式。废除公卖制后,酒的销售方式才逐渐灵活起来。生产方可自卖,也可委托商、零售商卖。正是由于生产、销售酒有利可图,因此在民国时期其它很多行业开始不断向酒转移。20世纪30年代,重庆允丰正股份公司20个发起股东中,1/3的股东来自酒业。

酒类物流商、批发商、零售商、流动小贩的出现,有力地推动了酒类的销售,促进酒业的生产和流通。销售商就是渠道商,渠道领域的变化必将带来生产领域的深层变革。销售环节的分工,可充分反映市场的竞争需求及消费者的潜在需求,生产商则可以更专门地把精力放在提高产量和质量上。

4.使用广告、促销与获奖

民国时期,一些大的酒销售商十分重视销售,开始为自己的酒做广告。泸州老窖陈列室,收藏了一个泸州爱仁堂酒瓶,其上面刻有“爱仁堂”,这个字有三百余年历史,其主要目的就是以“老字号”招徕顾客。

民国时期,四川酒类销售已经形成了一定特点(如:促销)。在当时,泸州爱仁堂生产的花果酒使用的祖传秘方,其酿造的酒芳香四溢,甘爽可口。起初,这个酒厂为了拓展销路渠道,店方不惜贱卖沉香丸(消饱胀),并且在门口免费试尝小吃摊,这些都是为了招揽生意。然而,这种销售的方式在如今我们成为促销,利用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的扩大销售渠道,增加销售量。

随着抗战酒业需求量的不断扩大,酒行业取得了很大发展,从而在四川出现了一批广为熟知、声誉较高的名牌酒,如温永盛、五粮液、谭氏百花璐酒等,今天川内的“六朵金花”,其中有四朵在民国时期已经广为流传。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民国时期四川传统酿酒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其营销也有着特点的时期性、阶段性,而且在酒类销售推广方面也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在四川省内形成了几个比较有影响力的销售市场。再加上当时四川由于因战时经济以及国防的需要而成为酒的消费大省之一。

在省内,各类酒作坊都开始根据自身条件调整自己的规模,那时候主要采取坐等买主上门、定产销售、与酒精厂约定等不同方式进行销售,部分酒厂还会外出联系销售,甚至在外地自设销售窗口,这些措施及销售方式都有力地推动了四川酒类的发展。

在现代经济中,当前销售途径及手段较多,但是这些方式在民国四川酿酒业中基本上均已出现,这足以充分说明民国时期川酒的发展潜力。所有这些广告及促销行为进一步促进了酒类销售,扩大了厂家的知名度,增加了川酒的影响力。在此基础上,一批四川名酒得以产生或成长起来。

参考文献:

[1]李祝义.季克良.希望依法保护和推动白酒品牌[J].中国品牌,2011(4):66-67.

电影行业的特点范文2

[关键词] 民营企业 产权 模糊

一、 民营企业产权的特点

自1937年科斯教授在其发表的论文《企业的性质》中首次提出企业的产权问题以来,企业产权制度问题就成为了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热点话题。同样,在科斯教授的《社会成本问题》中,提出了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在交易成本大于零的情况下,产权的清晰界定将有助于降低人们在交易过程中的成本,改进经济效率,也就是说,如果存在交易成本,没有产权的界定与保护等规则,即没有产权制度,则产权的交易与经济效率的改进就难以展开。产权制度的完善有三个要求:产权清晰;产权结构合理;产权流动。而产权清晰是产权结构合理和产权流动的前提,没有清晰的产权后两者是不可能得到满足的。当然要说明的一点就是民营企业产权模糊性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对其发展中起到了推动作用,但在民营企业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产权的清晰界定则是必经的过程,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产权清晰最为重要的就是明确产权主体以及相应的责权利。民营企业有两大来源:一是根正苗红的纯民营企业,是从企业创立时就与“公营”无关的企业;另一类则是“戴红帽”的民营企业。本文主要讨论的是“戴红帽”的民营企业。而这种类型的民营企业又可以分为只是借“红帽”而实际民营的企业和从国有或集体转化为民营的企业两类。不管是这两种的那一种民营企业其产权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模糊性。

二、导致民营企业产权模糊的主要原因

1.民营企业的创业方式

民营企业中有部分企业带有家族经营的特点,在创业时由于受到人才、资金、传统文化等方面的限制一般以家族企业起家。虽然家族企业这是一种古典式企业经营方式,但他却帮助了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的从无到有。利用血缘、亲缘、地缘这“三缘”关系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民营企业,其产权主体具有超经济性质,甚至将个人财产权和企业法人财产权混为一谈,产权在企业创立之初一般没有严格的界定,导致了产权的模糊。虽然这种模糊的产权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而促使家族成员都为自己企业的发展而奋斗,可以说模糊的产权成为了创业之初家族成员努力的源泉。但企业的产权在非自然人之间的安排就注定了民营企业在产权上的模糊性,从企业长远发展角度来看对企业本身并不是一件好事。只要产权不能在自然人之间进行清晰的划分,则这种产权的非排他性就不严格,企业产权必然是模糊的。例如,刘氏兄弟在1982年变卖部分家产创立希望集团时就没有对企业产权进行界定,但在其发展壮大后,由于能及时进行产业调整和明确分工,兄弟四人平均划分产权,使企业得到迅速的发展,但沈阳飞龙集团由于没有及时明晰产权而陷入困境。

2.政府政策的歧视

在旧体制下,民营企业不能得到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同样的“国民待遇”,例如许可证发放、融资、市场准入、进出口经营权等方面,在政策上民营企业受到很大的歧视。在1978年以前,公有制以外的经济形式都被称为“资本主义尾巴”,民营企业在当时几乎被“割掉”。在上世纪80年代,在中国经济改革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第一批城市民营企业开始发展起来,但民营企业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会,民营企业是带着“红帽子”挂靠在国有企业或集体下,因此这部分民营企业与外部产权的界定上具有模糊性。例如,四通集团创立时,向四季青乡借款并挂靠在四季青乡而成立名为“四通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属于集体企业,几个月后当企业还清借款后,企业可以说是地地道道民间所有和经营的民营企业,但仍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交纳数额费用给四季青乡,产权模糊使四通集团背上了不应该负担的责任。

3.产权界定成本

从成本与收益角度看,界定产权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当只有在收益大于成本时,才有界定产权的动力。但是界定产权的收益不是在短期内就能见到的,它只有在企业的不断发展中,在与其他没有清楚的界定产权的比较中才能体现出来,而产权界定的成本却是需要企业在界定时即企业创立时就承担,在急于创建企业的心态作用下,大多数企业是不会和不愿去承担这部分成本的。这种收益和成本不同时期的体现,让企业难以有界定产权的动机。同时在改革开放时期,人们对于市场知识的积累才刚刚开始,许多事情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对于市场契约无不受到过去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当时的企业一般都不愿花很大成本在企业创立时就努力建立一个产权结构明晰的契约,因为产权的界定必然产生信息收集、契约修改、时间、讨价还价等一系列成本。因此当时的民营企业创立者宁可选择套用当时流行的模糊产权结构,例如全民所有制或集体所有制,到企业发展起来以后在逐步细化,模糊的产权关系就埋藏在了企业当中。但当到企业发展起来以后模糊的产权结构已经引发了许多阻碍企业发展的问题,甚至有些是不可挽回的。

4.资金来源

民营企业的一大特点或者优势就是创业门槛较低,这也是其在短期内能够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创业门槛低的表现之一就在于初创时的资金需求量不大,因此使得追求短期利益成为了很多民营企业创立的又一原因。由于创业资金要求不高,于是资金来源的复杂性也随之而来。在民营企业的创业资金中有的是国营企事业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有的则是集体单位投资创建,有的是几个人联合投资,甚至有的还利用预收工程款、借款、代销商品所获利润或是技术服务起家。由于这部分资金大都属于预算外资金,较少反映的公开的信息中,并且这些资金所有者虚伪现象的存在,出自者并不会真正关心资金的使用效果,对于模糊的产权他们也不会也强烈的反对。同时而资金的实际使用者则为追求短期利益而宁可选择模糊的产权,这样他们可以在为自己牟利的同时,尽可能的将成本由国家或其他人来承担。

5.法律意识的薄弱

由于受封建思想限制和封建宗族思想的影响,人们具有较强的专制主义思想,以及受到文化水平的限,同时长期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人治、德治严重影响了以法治国的进程,使我国人民的法律意识薄弱,不习惯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并且我国对国家的治理长期以党的政策和政府政策为依据,不注重法律的建设,甚至破坏法律制度的建设,出现“法律虚无主义”的观念,使人们对法律失去了信心。因此对企业产权的界定也就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忽略了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争取自己的利益,导致了民营企业产权的模糊。由于在很长一段历史中,所谓的国法并不包括《民法》,才处理财产纠纷的问题上,人们是没有国法可依的。另一方面,由于我们是在“先有国再有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文化遗产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容易成为一个产权观念淡薄的主体,企业产权的模糊容易产生。

三、展望:民营企业产权清晰化的思路

明晰民营企业的产权包括,一方面对国营民营企业要实现与公有产权的分离,也就是在创业初“戴红冒”和挂靠的民营企业要进行真正的“摘冒”。只有清晰的产权才有助于民营企业的成长,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发挥其繁荣国民经济、缓解就业压力等作用。诺斯曾说过,“从人类经济结构的变迁分析,没有一个明智政府的积极促进,任何经济增长事实上都是不可能的。”因此,政府应该给予民营企业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让民营企业真正享受到与国营企业、集体企业同样的“国民待遇”。并且加强法律建设,增强人们的法律意识。只有通过外部法律环境的建设和国民法律意识的增强,才能有效地保护和监督民营企业的产权问题,理顺民营企业的产权关系,使民营企业的发展有法律作为保障。同时,加强资本市场的建设,拓展除了通过“三缘”积累资金外的其他资金融资渠道,建立和完善资本市场解决民营企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作为民营企业自身其产权必须做到在自然人之间进行划分和确认,明确产权主体各自的责、权、利,为建立我国民营企业合理的产权结构和保证产权的流动性做好基础性和前提性工作。我国民营企业只有在界定出清晰的产权时才能走得更好,走得更远,民营企业的产权关系是亟待解决得问题。

参考文献:

[1]卢现祥:新制度经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67―69

电影行业的特点范文3

了解集中模式的业务处理特点,掌握相关营运风险变化特征,对于促进商业银行业务平稳、安全运营,防范银行营运业务风险都很有必要。本文将结合笔者近几年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工作实务,谈谈对集中处理模式下商业银行营运业务风险的认识。

一、营运业务集中处理的概念

商业银行运营业务主要包括银行业务的处理、账务核算、资金交易与清算的处理等。银行的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的正常开展需要其背后强大的运营业务作为支持。营运体系通常由负责营运业务处理的前台网点和后台处理中心、业务处理机制和流程、操作人员以及营运业务处理系统构成,是业务发展、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基础。

2005年,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提出“流程银行”的概念后,很快被各家银行所接受并逐步尝试,构建流程银行,成为银行股份制改革后又一重要的改革方向。而作为商业银行各项业务处理平台和支撑的营运业务成为各商业银行流程再造的首选。

以2007年人民银行推出全国支票影像业务为契机,国内如工行、农行、建行、民生银行等多家商业银行,积极借鉴国际先进银行的经验,从流程和技术两方面着手,对银行业务进行全面整合,组建后台业务处理中心,利用影像处理传输系统,逐步实现营运业务向后台的集中处理。以建行为例,2010年以来,该行逐步上线了柜面业务集中处理系统,运用了影像和网络等技术,实现了部分柜面业务“前台简便受理、后台标准化和集约化处理”。

商业银行的营运业务集中处理,是指银行的前台网点柜面或其他渠道(比如,网银、自助设备等)受理客户提交的实物凭证或电子指令(如磁盘、网银指令等)后,由运用影像和网络等先进技术所支撑的业务集中处理系统,将其(实物凭证将会转换为电子影像)传输至后台处理中心,由后台中心根据影像等电子信息对业务进行流水线作业、集约化处理,并由系统自动完成交易信息的检核,交易处理、账务核算及资金清算等等,并将结果信息反馈给客户。

二、集中处理模式的特征

1处理模式发生“革命性”变化

营运业务的集中处理是对传统作业模式的颠覆,主要表现在:

以“影像有效”为原则的电子化处理。前台对客户提交票据进行简单审核后,将凭证进行扫描,并将凭证影像上传至后台处理中心,由系统依据影像自动完成识别、影像拆分、数据录入、检核、记账等处理,业务处理的多数环节实现电子化。

以后台中心为主的并行、流水作业。业务集中处理后,前台只负责业务受理、反馈等简单事项,记账、复核、验印等繁琐、复杂的业务环节分离至后台集中处理。在后台,对没有处理顺序的任务,系统将其分发至各岗位并行处理,比如,对于同一票据的验印、审核等工作可以在不同岗位同时进行相应处理,这与传统模式下必须按照实物票据流转顺序进行串行处理有较大区别。

以跨区域为特征的工厂化作业。业务集中处理后,后台处理可由一级分行,甚至总行的后台处理中心完成。比如,建设银行总行在武汉成立了后台业务处理中心,可处理38家一级分行的部分后台作业任务。后台处理中心可以引入业务监控、生产调度等生产组织管理职能,呈现出工厂化作业的特征。

2IT技术广泛应用

集中处理模式广泛使用信息及网络方面的先进技术,消除了营运业务前后台分离的阻碍,实现业务的自动化、专业化、流水线处理。比如:

影像采集、加密传输、影像拆分等影像技术的使用,使业务处理可以基于凭证影像完成,突破了传统模式下,业务只能随实物凭证流转以串行方式处理的瓶颈,实现了多个业务环节的并行处理;

电子验印技术的使用,使原来由手工操作的印鉴审核工作改由系统完成,大大降低了人工处理的工作强度;

二维码和OCR识别技术的使用,使部分本来需由人工录入的信息,改由系统进行识别和转换,减少了数据录入工作量,降低了录入差错,业务处理效率和质量均得到有效提升。

3业务风险的机控能力增强

集中处理模式下,可以将风险控制条件内置为系统业务处理规则,通过流程、系统自动对风险进行控制,系统机控能力大大提高。比如:

集中处理可实现任务随机分配、互斥岗位控制、业务环节分离等系统自动控制功能,降低了人为控制和干预业务处理的可能性,对业务“一手清”风险起到了很好的防范作用;

集中处理可以系统控制方式,完成数据检核、电子验印、支付密码核验、流水勾对等处理,实现了对部分操作风险的机控,降低了人工处理差错。

4拓展前景广阔

营运业务集中处理后,众多业务处理分离至后台,前台处理环节减少,复杂程度下降,柜面人员的营销能力得到释放,这使营业网点可以通过优化柜面人员组合,支持网点由交易核算型向服务营销型转变。同时,集中处理模式,构建在先进的IT技术之上,使得传统的网点、同城等概念得以拓展,对公与对私客户受理一体化、同城网点一体化、前台柜面和客户财务室一体化的实现都将成为可能。

三、集中处理的风险特征

1总体风险趋向集中

复杂业务转移后台集中处理,前台随着业务环节减少及系统机控风险能力的增强,风险点减少,风险后台集中趋势明显,营运后台风险管控压力加大。

业务前后台分离、集中后台处理后,原需前台网点处理的大量业务环节分离至后台处理中心,由系统自动处理或由后台人员进行专业化处理,数据录入、印鉴审核、异常业务处理等操作风险也随着处理层级的上移而向后台集中。与此同时,集中模式下,后台处理的业务具有笔数多、金额大、涉及网点多、影响面广的特点,使得后台承担的系统运行、参数管控、岗位管理、作业调度、业务外包等多种基础性管理工作愈加繁多、更为重要,营运后台就成为多项风险的积聚区域,风险控制压力逐渐显现。比如:

营运后台点岗位设置不当、复核、授权等控制措施不到位会使岗位之间的制约失去作用,导致对重要交易或事务的处理得不到适当复核,甚至出现业务“一手清”的现象;如果人员配备数量与相关业务技能与实际需求不符将会造成不相容岗位分离不充分、业务处理质量得不到保证、处理效率低等问题;再如营运后台工作场所、监控设施等物理设施配备欠缺会造成许多补偿性的控制措施不起作用,从而使业务处理存在风险隐患。同时,由于营运后台具有业务量大、交易权限提升,流程复杂、处理环节多、影响面广等特点,一旦集中流程和集中系统赖以发挥作用的一般控制措施失效将会导致风险的集中暴露。

2部分操作风险降低

系统自动检核、电子验印、随机分配、预警提示及岗位权限控制等处理机制,原作业模式下的绝大部分操作风险可得到有效控制;集中处理模式还可以有效监控前台擅自修改数据、违规操作现象,重要操作风险降低。

集中模式实现了业务的受理与处理在前台与后台间的有效分离,集中营运系统强化了对业务的流程和系统控制,使减程序、逆流程操作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系统所具有的任务随机分配、交易数据自动检核等功能,增强了对不相容岗位、处理差错的机控能力,这些机制使得业务操作风险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业务处理“一手清”的风险大大降低。

集中处理实现了电子化处理,使传统业务处理流程中需人工控制的一些重要环节改由系统自动控制,保证了业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较好地控制了交易信息被篡改的风险。比如,对于部分交易类业务的处理,传统模式是手工录入交易数据或指令,集中处理后,实现了后台对客户交易数据录入、处理,客户账务核算、核对也由后台集中化、自动化处理,对资金的扣划、入账、退回也实现了系统自动控制,避免了传统模式下因逆程序操作、因非法修改交易数据或指令引发的舞弊等风险事项的发生。

3系统运行风险提升

营运业务的集中处理“严重地”依托于集中业务处理系统进行,流水化、电子化处理流程的有效实现强烈地依赖于集中作业系统安全、稳定地运行。系统功能、运行稳定性、网络状况、系统间接口等多方面因素都会影响到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集中作业系统因功能缺陷、系统故障无法及时修复将对正常的业务运营产生巨大影响,严重时甚至引起业务中断、引发资金风险。特别是业务集中处理,有的还跨一级分行处理情况下,一旦因系统运行出现故障,其影响范围将会相当大。比如:

2011年12月,某商业银行7家分行因系统故障导致前台无法发起业务上传,使业务产生积压;2010年5月,某股份制银行业务高峰期间核心业务系统发生故障,持续了2个多小时,全国各营业网点均受到影响,大量业务滞留,客户资金无法及时转入、转出。

4参数管控风险加大

集中处理模式下严密的系统、流程控制功能,先进的前后台交互机制,“极大地”依靠是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参数发挥作用。参数引导和控制着业务处理标准、业务处理数据走向和业务处理风险,参数设置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业务处理结果,特别是对于涉及全行或批量客户交易、对业务运行有较大影响的重要及高风险参数,设置不当或维护错误将影响到客户资金安全和系统稳定运行,严重的还会导致重大风险事件产生。尤其,在集中处理模式下,集中营运系统参数体系往往非常庞大,参数存在相互间关联关系 复杂,参数的重要性及风险程度不一,参数维护级别、方式和适用范围都较为复杂,参数管控的风险较大。比如:

某商业银行柜面业务集中处理系统中的“不验印控制表”参数,用于对不需要验印的账户进行设置,该参数由一级

分行手工维护,实时生效,账户增加到该参数表中后,系统将会略过印鉴核验环节,凭客户密码或其他协议方式从客户账户支付资金,如果该参数变更审核不严、维护不当,将会危及客户资金安全。

5实物真伪识别风险增加

集中模式以“影像有效”为处理原则,前成实物简单审核及扫描后,后续的要素录入、审核、验印等处理均基于影像进行,因此,实物票据的真实性、实物票据与影像的一致性是业务真实性的根本保证。

由于后台仅仅针对影像处理业务,对实物凭证真伪的鉴别,仍只能由前台受理柜员,依靠传统的票据真伪鉴别方法进行。同时系统上线后,随着前台业务处理环节减少,实物凭证经手人员减少(比如,有的行由四人减少到一至两人),实物票据真伪鉴别环节较前减少。这些变化相对降低了对客户提供虚假凭证和前台柜员制作并上传虚假凭证的控制,前台存在扫描伪造、仿造、变造、格式错误的实物票据,上传后台影像的可能,实物票据与票据影像不一致风险不容忽视。如:

在客户申请办理行内转账业务时,客户会提交转账支票和进账单,如果对客户提交的进账单上账号信息,采取粘贴、涂改等方式进行变造,再将变造后的实物凭证扫描并上传后台,那么后续业务处理所依据的账号信息就是虚假的,易引发挪用客户资金风险。

6新的风险逐步显现

集中处理模式对于业务风险防范而言是把“双刃剑”,在对风险集中管理和控制的同时,部分集中事项的处理也产生了新的风险。如:

电影行业的特点范文4

关键词:知识型产业 布局趋势与特点 因应对策

知识经济的来临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引起了全球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一些具有知识密集特点的产业成为当前新经济的增长点,OECD国家把这些产业统称为“知识型产业”,具体包括制造业中的高技术产业和中高技术产业,服务业中的通信业、金融、保险、房地产和商务活动,以及社区、社会和个人服务,等等。欧盟最近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知识型产业现在已占发达国家经济活动的70%左右,其中,在美国和瑞士等国家,以计算机软件服务业和通讯服务业为代表的知识型服务业的产值更是达到制造业的3.5倍以上。

知识型产业的发展对天津在“十二五”期间的经济增长和全面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作为天津支柱产业的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新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本身就属于知识型产业,而天津在打造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的过程中,也必然要求和催生研发、会计、法律服务、行销、银行、保险、证券等行业提供大量和高质的服务。这种服务业与制造业连动发展的趋势,决定了天津未来的产业结构必然以知识型产业为主导。

另一方面,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迅猛发展,以创新为特征的知识和技能已经逐步取代传统的资本和劳力,成为更为关键的生产要素。由此,简单的加工制造作为产业价值链的中游,其地位和创收效益日益下降削弱;而作为产品价值链上游的研发设计以及下游的品牌行销等,由于蕴含着高度的知识与技能,其获取的经济收益却日益增加,从而使当前制造业价值链形成微笑曲线状的发展趋势。天津若要在“十二五”期间基本建成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显然不能徘徊于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阶段,而必须朝着微笑曲线的两端升级,这对提升产业的知识密集度、大力发展知识型产业提出了严峻的要求。

因此,基于天津经济发展的特性和需要,考察台湾知识型产业向外布局的趋势与特点,对津台未来经贸合作做出及时的思考,就显得非常必要。

一、台湾知识型产业向外布局的趋势与特点

台商(包括在其他第三地注册的台商)投资在亚洲尤其是大陆的投资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洞察知识型产业中的台商企业向外布局的新趋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了解台商的真正需求和动向。实际上,这些企业向外布局的趋势与特点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着相关外资企业的新动向,它有助于天津了解世界经贸布局的新变化,从而为自身打造世界知名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做出更好的定位。根据台湾“经建会”的统计,2010年知识密集型产业对台湾经济增长的贡献已达到63%。台湾知识型产业所获得的成长与台湾从19世纪90年代以来的对外投资与扩张的过程是相伴相随的。以下从几个主要地区来分析台湾知识型产业对外布局所出现的新变化。

(一)对于发达国家,大部分规模较大的台商企业仍将研发设计总部和全球运筹中心设于台湾,集湾资源从事研发、设计和行销、服务。此外,在美国、日本、欧洲等地也设有研发中心,以便于根据国际市场需求进行相应的研发设计,并开展国际合作。

(二)在大陆,近几年来已经由最初的代工生产,发展到包括产业链上游的部分研发和下游封装测试的外移,这尤其表现在长三角地区与环渤海地区。长三角与环渤海已形成高科技产业附加价值较高的集中地,台资企业的传统集聚区――珠三角已开始遭到台商的离弃,而长三角与环渤海地区成为台商的首选。同时,继台商投资第一波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之后,台资在长三角地区的投资结构开始出现转化,其投资的现代服务业日渐增多,除了零售业以外,也开始进入现代物流企业,金融机构加快登陆、创投业者纷纷进入。ECFA实施后,现代服务业更会成为台商投资长三角与环渤海地区的一个新热点。

另外,台商在中西部地区包括江西、湖北、重庆等地的投资也有很快的增长,而前往投资的不仅限于低附加值产业,也包括很多高附加值产业,比如富士康、中芯国际、台湾远东集团等分别在湖北武汉投资工业园区,而12英寸厂、高分子聚酯胶片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均属于高附加值的投资。

(三)最为突出的一个变化是,新新兴市场开始成为台湾对外投资的一大重要选择。新兴市场的崛起,是21世纪最重要的经济新趋势。就亚太地区而言,印度、越南尤其成为了台湾知识型产业在中国大陆以外的一大选择。2007年亚洲私募股权投资杂志所做的调查发现,在亚洲新兴资本市场里所投资的金额,印度已超过了中国,而台商在这一波投资中表现得非常踊跃。例如,台湾思科把印度确定为其全球开发路由器、软体及网路管理业务的中心,在清奈兴建一座制造工厂,并与已在那里建厂的富士康建立了生产合作伙伴关系。而越南近几年来吸引的外商投资也暴增,台湾IT产业的重要厂商均在越南有重大投资案。除了制造业以外,台湾金融业也在越南等东南亚国家有大幅度的投资增长。截至2010年底,台湾已经是越南外资排行榜的第一名。

在20多年台商西进大陆的热潮中,这股对新兴市场的投资热潮将发展成一个新的大趋势,并将对大陆投资产生一定的影响。实际上,据台湾投审会统计,从2007年开始,台商核准赴大陆投资就负增长13%、投资总额为60亿美元,是台商赴大陆投资金额近7年第一次负增长。而根据大陆统计,台湾到大陆投资金额从2006年就开始负成长。毫无疑问,这是值得注意和思考的一个重要动向,其在很大程度上也代表了其他外资的动向。而从包括台资在内的外资的角度来看,这一动向实际上初步表明了外商投资在继续保持与大陆垂直分工的同时,还准备让中国大陆和东南亚国家形成一个水平分工的布局。

台湾知识型产业近年来向外布局出现的以上趋势,无疑体现出其追逐低成本的传统特点。但值得注意的是,追逐市场也开始成为台商企业战略布局的一大特点。对台商来说,之所以加快在大陆中西部的投资,之所以前往印度、东南亚,不仅是因为这些地方是提供低成本的生产基地,更因为它也是一个正在蓬勃生长的巨大市场。借助投资在其广阔的内销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可以说是推动台商投资的最大动力。此外,各地政府产业扶持政策对台商投资来说也具有极大的牵引力。在这一波国际产业的转移大潮中,各个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可以说是展开了一场招商引资政策的大比拼,印度、越南、中国中西部地区更是在土地和租税优惠、政策便利等方面展开了激烈攻势。

二、台湾知识型产业对外布局的新趋势与特点所带来的思考

(一)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其优异的基础设施条件、产业环境、技术水平和市场支撑,对知识型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制造业和知识密集型的生产业)的投资和发展仍然发挥着强大的磁吸效应,因而有可能形成强者越强的良性循环。

(二)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单纯以土地、人力等生产要素为比较优势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廉价的劳动力、土地优惠、租税减免等政策和措施很容易被其他国家追赶和模仿,并且已经引发了这方面的恶性竞争。

(三)在知识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每个国家和地区都必须不断寻找和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不能建立在土地、劳力等难以持续并且很容易被模仿和替代的低层次生产要素基础上,而应建立在具有可持续性的和不可替代性的要素上面。从大陆的角度来说,要具备高层次的竞争优势,就必须首先推动现有产业的升级,即改变过去以中低制造水平、以制造成本优势见长的状况,加大产业的知识密集度,真正推动知识型产业的大力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实际上已经使产业不断升级的紧迫感和危机意识更加强烈,尤其是对依靠外商直接投资(FDI)拉动经济增长的经济体而言,当本国和本地区的人工、土地等传统要素价格以不可逆的趋势上扬以后,若没有其他的优势及时弥补,则追逐低成本的外商投资迟早会纷纷撤出,从而可能造成本地产业的空洞化。

三、在新趋势下促进天津向知识型产业升级的政策建议

天津已经具备优越的资本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基础,并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因而在承接国际产业(尤其是知识型产业中的中高技术水平的制造业)转移中较具优势。同时,天津具有华北、东北等广阔的腹地市场,以及东北亚等国外市场的强大支持,这都为天津知识型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同时,诸多困境和挑战也不容忽视。首先,天津在吸引知识型产业的投资上面临着强劲的竞争,已经形成的长三角区以其雄厚的基础和优越的制度环境仍然对高附加值的知识型产业(尤其是包括金融业在内的服务业)产生着磁吸效应,而新兴起来的中西部地区,以及新崛起的东南亚等新兴市场也形成有力的竞争和挑战。因此,在众多新兴起来的市场中,天津只是多元中心中的一极。如果天津主要以土地、劳力等传统要素在吸引FDI的国际资本市场上比拼,就很可能处于被夹杀的困境。其次,天津的土地、人工等成本日益上升,而人民币的升值更加速了这些成本的提高,若单纯以制造成本的角度来看,天津在制造成本方面已不处于明显的优势。再次,天津制造业基础和规模虽然比较大,但还不掌握制造业的核心技术和关键零组件技术,而天津服务业(尤其是生产业)又较为落后,这都对天津知识型产业的发展和升级起着相当大的牵制作用。因此,怎样整合天津的优劣势,使天津在新一轮FDI布局趋势中扬长避短,加快产业升级,提升产业的知识密集度,以厚植天津竞争力,是当前思考的一大重点。

本文认为,在知识经济的条件下,应着重为自身产业具有什么样的竞争力做出定位,以此作为天津知识型产业发展和升级的方向,以整合两岸资源为战略高点,利用天津现有的基础和优势,积极整合台湾知识型产业的技术知识、经验、人力资本等资源。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点:

(一)做好定位,从单一的成本竞争转变为差异化竞争,培育天津知识型产业的差异性优势或者核心竞争力,并以此为核心有针对性、有目的地整合津台两地资源。

天津制造业现有的基础和优势是中西部地区和东南亚国家目前难以匹敌的,因此,天津在打造世界知名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的同时,不必与其他的地区和国家比拼制造成本优势,而可以根据自身基础和知识经济的未来发展趋势,做出产业升级和发展特点的定位,将自己与其他地区和国家区分开来,并围绕这一定位有针对性、有目的地招商引资、整合津台资源,这既对相关的台商企业有吸引力,也能借助台湾相关产业的技术、经验、人力资本等资源来培育自己的竞争优势。

(二)知识型产业的发展对天津未来的经济增长和全面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积极运用今年开始实施的ECFA整合津台两地的资源,以此来弱化天津日渐升高的制造成本,并培育和强调其他的成本。事实上,制造成本只是一种狭义的成本,真正的成本控制还要注意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环节。从这一广义的角度来说,知识型产业的外资也会从价值链的角度来思考成本概念,以取得上、下游活动最密切配合时的成本优势。

和大陆中西部以及越南等国家相比,天津虽然在土地、劳动等初级生产要素上不再占明显优势,但却可以在更为高级的要素上取得优势。高级生产要素包括:现代化通信的基础设施、高等教育科研人力,以及各大学研究所等。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级生产要素对塑造差异化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就目前来看,天津在高级生产要素方面仍具有一定优势,但如何把这些优势转化为整合津台两地的资源、促进产业升级的动力,还有赖于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政策在高级生产要素方面还需大力创新和投入。在目前台资越来越多地北上环渤海地区的利好形势下,天津的政策更有必要加大创新与投入,密切展开与台商的交流,有针对性地改善投资环境。除了传统的引进台商设厂以外,天津还可以通过各种政策形式鼓励台湾知识型产业中的企业或者技术人员开展研发设计合作(与国营民营的企业单位、教育研究机构合作均可),或者邀请台商企业进入天津市各大高校开展职业培训计划,借助台商企业力量提升本地的技术水平和人力资本。

2.由于法律咨询、会计、广告、物流、营销等生产业的发展对提升高级生产要素、降低产品开发、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成本具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在ECFA时代中应加大天津生产业的开放力度,大量吸引和鼓励台湾相关人才在这些领域就业,并尽早以立法方式来人在天津就业的医保与社会福利等问题,以促进该行业的尽快发展。

3.除了着眼于从外引进台湾知识型产业的建厂、技术、人力资本以外,还应考虑帮助已经在天津的台商投资进一步本地化和创新升级。正如迈克・波特所指出的,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发展来说,“企业的国籍其实是次要的,即使是外资企业,如果它能像本地企业一般,在当地维持有效战略、不断创新并保持技术竞争力,当地经济必然会因此而获益。”

(三)加大天津本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并扩大内需市场。如前所述,追逐市场是包括台资在内的所有外资对外布局的一个重大战略考虑,天津是出口导向型的经济,但天津也不能忽视已拥有的东北、华北等广阔的腹地市场。就天津本市而言,天津既然拥有1000多万人口,又挟持广袤的土地,完全有条件扩大本市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并提高人民收入水平,从而培育和扩大内需市场。这既可以对外资知识型产业产生吸引作用,也可避免受到世界经济不景气、出口受到重创的影响。

(四)积极运用ECFA和MOU,尽快开展津台两地的金融合作。知识型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制造业对研发投资提出了比例更高、规模更大的要求,这既对金融市场更为发达的融资服务提出了要求,也对在鼓励研发并抵消风险的金融产品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没有发达的金融市场作为坚强后盾,一般企业是很难向更高层的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型的。台湾在银行、证券、保险、OTC市场建设等各个层面已经孕育了比较成熟的金融体系,拥有发达的金融产业和亚洲第三大金融市场,其金融组织与经验与天津的需求具有极强的互补性。因此,尽快展开津台金融合作,这将十分有助于天津成为一个知识型产业基地的强力金融中心。

参考文献:

[1]徐明天.郭台铭与富士康[M].台北:泰电股份有限公司, 2008.

[2]王超.打造武汉为“中部台资聚集区”的思考[J].学习与实

践,2008(4).

[3]萧富元.贫穷创新――印度改变世界[C].2008.

[4]天下杂志编辑著.前进新亚洲[C].2008.

[5]孙明德.世界工厂或市场:解构中国经济大未来[C].台北:

台湾经济研究院,2007.

[6]高希均.两岸经验20年――1986年以来两岸的经贸合作

电影行业的特点范文5

【关键词】风险;发电;内部控制

电力企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关系到国家经济命脉及能源安全,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肩负着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提供电力保障的重等特点。因此,电力企业的各个环节都需要以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为依托,长效的风险防范机制为保障,实现由治标向治本转变。

托电公司基于内部控制体系的控制目标和实施原则,根据内部控制日渐成熟的理论,从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出发,从内部控制环境、风险管理体系、控制活动、信息系统和内部监督五方面构建了托电公司内部控制体系。

1.内部控制环境的构建

托电公司把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环境作为构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前提和基础,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内部控制环境的构建:

(1)加强内部审计管理,营造良好内控环境

在加强内部审计管理的过程中,托电公司努力做好了以下几点:一是提高了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二是注重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性。三是注重业绩评价考核。四是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五是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沟通。

(2)完善人力资源制度,建立有效绩效评价

制定了相关制度,明确了晋升和加薪标准,让每个员工在晋升之前都能了解管理层的期望;明确以业绩为导向的薪酬和提升安排,避免暗箱操作和根据个人喜好用人,同时还制定科学的考核办法,教育职工树立忧患意识,激励员工努力工作。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强化内控风险意识

托电公司大力宣传具有自身特色的内控环境,加强员工内控理念与廉洁自律教育,培养“一切风险皆受控”的内控理念,树立“心正 行正”的廉洁理念,打造企业品牌,形成整体的团队向心力。

2.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在内部控制体系构建过程中,托电公司建立了相应的风险管理体系,构建了相应的风险预警机制。在风险识别的整个过程中,识别评价标准根据各种条件变更进行实时更新和不断完善;风险识别到点到位,识别过程深排细查;风险识别成因要深入分析,找出问题根源,深入分析和研究问题发生的机理。公司采用风险评价方法,通过全面、系统、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相应的对策措施,达到经营安全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提高了安全生产水平,超前控制事故发生。根据公司的战略发展要求和风险管理政策,对重要的风险事项制定风险应对划,并设计相应的管控方案。方案主要包括风险控制的具体目标、所需的组织、负责人、资源,风险事件发生前、中、后所采取的具体应对措施以及风险管理工具等。

3.控制活动的构建

(1)强化资金管理。一是随着主业、多经的快速发展,经济业务不断增加,监督资金流向,规范资金管理是重点。积极发挥资调中心作用,通过与银行联手,强化单位所有银行帐户管理及日常资金监管,有效防范经营风险。二是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政策法规,建立健全管理体制,采取层层负责制,持续做好“小金库”治理工作。三是认真核实关键业务口实际经济业务情况,积极清理各种试验、转分包工程等帐外经济业务事项,全防位防范企业经营风险。

(2)强化采购及付款管理。一是重点强化招投标管理,首先要从招投标资质、流程等方面规范招投标管理,不流于形式,真正实现采购物资物有所值,管理手续、流程的合法、合规。二是规范物资采购管理,确保物资先计划、后采购,先验收、后入库,先入库、后领用,杜绝流程倒置,造成管理缺失。三是强化库存物资管理,全面强化库存物资管理。四是随着采购业务量的不断增加,强化合同管理,防范经济纠纷是重点,尤其是要高度关注合同重点条款,合同变更、撤消等业务的规范。

(3)强化纳税及票据管理。经济业务的不断增加,涉税事项也日趋复杂,尤其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税务问题应高度关注。一是要增强与税务部门的沟通联系,加强税务法律知识掌握与更新,积极争取优惠的税务政策,努力降低纳税风险。二是加强汇票等银行票据管理,建立汇票、支票等金融票据内部管理牵制制度,尤其严禁收取商业承兑汇票,严格按照规定行种收取银行承兑汇票,并严格执行票据查询制度、备查登记制度,努力降低票据管理风险。

(4)规范劳动管理关系。一是针对企业目前用工多样化的情况,重点规范劳务派遣工费用支付及协议劳务用工事实劳务关系等关键点掌控。二是积极协调沟通,按照国家规定推行工伤保险管理,合理规避高风险工种人员工伤费用支付风险,为员工工伤提供有效资金保障。三是认真规范补充医疗保险费用开支管理,做到开支公平、合理、合规,有效确保员工利益。

4.信息系统的构建

信息系统归口管理部门组织企业内部相关业务部门进行需求分析,明确内控信息系统设计、编程、安装调试、验收、上线等全过程的管理要求。企业信息系统归口管理部门当加强信息系统开发全过程的跟踪管理,增进开发单位与企业内部业务部门的日常沟通和协调,组织独立于开发单位的专业机构对开发完成的信息系统进行检查验收,并组织系统上线运行。

5.内部监督的构建

托电公司企业内部监督的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战略风险监督

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和规划、经营战略以及年度经营目标时,依据是否科学、合理,企业是否充分考虑内外部环境,对内外部环境的预期和判断是否存在偏差;其次,在企业战略规划实施的过程中,企业战略规划是否存在重大缺陷或比较笼统,或者企业内外部环境是否发生了新的变化,进而导致在其实施过程中难以贯彻。

(2)人员素质风险监督

在人力资源政策方面,企业现行的相关政策是否能够充分调动企业员工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无由于晋升政策不公正,导致企业优秀人才的流失。

(3)组织规划风险监督

应关注企业某项经济业务的授权职务是否分离;企业某项经济业务的执行职务与该项业务的审核职务是否分离;某项经济业务的执行职务与该项业务的记录职务是否分离;某项财产的保管职务与该项财产的记录职务是否分离等等。

(3)财务预算风险监督

首先,在财务预算的编制方面,企业的预算定额和编制的标准、编制的依据是否充分、恰当,编制的预算是否符合实际;其次,在财务预算的审批方面,企业的预算是否经过企业有效的审批,对于预算内的资金拨付,有无按照正规的审批程序执行:第三,在财务预算的执行方面,企业是否形成全方位的预算执行责任体系,企业有无预算执行未定期报告预算的执行情况。

(4)法律风险监督

电影行业的特点范文6

【关键词】中国动画艺术;《喜洋洋与灰太狼》;特点;研究与分析

1 中国动画艺术所包含的中国元素

20世纪60年代,动画艺术开始发展起来。作为一种复合型艺术,动画在各生活、生产领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无论是教育行业、生产工业、娱乐行业、广告行业,动画都可以通过艺术表现力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动画艺术发展速度缓慢,由于动画制作技术的落后,前期我国制作的动画作品的艺术表现力、艺术价值都很低。中国动画艺术表现的中国元素有:①传统民族文化色彩,其动画人物形象设计和人物对白都可以体现出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②故事情节和背景中插入中国元素,故事情节是动画艺术创作的主要依据,在传统动画作品中,中国元素在动画故事情节和背景中都可以体现出来。

进入21世纪后,伴随着各行业的发展,我国动画产业逐渐兴盛起来,呈回温态势,如何把握这一发展机遇,将中国动画艺术推广至世界,是新时期动画工作者研究讨论的热点问题。中国动画的艺术特点和发展方向,将引领我国动画产业进入全新的发展时代。

《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电影,在中国动画行业中不仅创造了收视奇迹,还挽救了我国动画产业低迷的现状。在复杂的动画发展环境,《喜羊羊与灰太狼》取得高票房并非偶然,其成功得益于它鲜明的艺术特点,本文针对《喜羊羊与灰太狼》电影动画表现出的艺术特点进行深入研究。

2 《喜洋洋与灰太狼》的艺术特点

2.1 可爱的艺术形象

2.1.1 动画人物造型设计

《喜羊羊与灰太狼》采用的是Q版造型设计来制作动画形象,Q版动画设计人物的特点是将头的比例加大,使头和身体的比例严重失衡,这种“失衡”的艺术创作手法可以增加动画形象的趣味性,展现出的动画形象滑稽可爱。

2.1.2 动画人物名字设定――中国词汇

人物的名字和性格定位也相得益彰,乐观向上的美羊羊、好逸恶劳的懒洋洋、善良老实的暖羊羊、大智若愚的慢羊羊,阴险毒辣的灰太狼,暴躁易怒的红太郎,善良纯真的小灰灰等,这些艺术形象和代表它们的名字非常契合。暖羊羊、喜羊羊同属于中国词汇――喜洋洋,暖洋洋,所以人们会很容易记得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1]。

2.1.3 动画人物的特色装饰

《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电影的主角是“羊”和“狼”,这些人物表现的性格特点各不相同,为了更好的区分它们各自的人物特点,动画人物造型师通常会为其制作特有的装饰,如懒羊羊头上有坨屎,美羊羊头让会别发卡,灰太狼脸上有个很长的刀疤、红太狼身披红袄手拿平底锅等。这些颇具特色的装饰对表现动画形象的人物特点具有重要影响意义。

2.2 搞笑的台词设计――哲理性语言

台词是表现动画艺术的主要媒介,一个动画作品要想表现出其独特的动画艺术,必须要在突破其台词瓶颈。同时又因为动画作品的受众人群大多为小孩儿和青少年,所以在设计动画台词时,应注意其语言的幽默化、通俗化、规范化。《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电影的台词非常经典,台词中的内容紧跟时代潮流,著名歌曲、网络流行语、网络热门人物应用率非常高。在简单幽默的台词中加入富有内涵的哲学思想是动画台词设计的一大难点,《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电影的台词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如在《牛气冲天》中,羊族祖先软绵绵说过一句经典的台词:“宽恕你的敌人,也是一种很大的勇气!”这句台词对小朋友的说教效果非常好,让小朋友知道该如何宽恕他人[3]。

2.3 老少皆宜的作品风格

众所周知,动画电影的观影的主要人群是儿童和青少年,这种受众人群的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动画电影的发展。《喜羊羊与灰太狼》凭借其独特的作品风格,满足了不同年龄段的观影人群的观影欲望。在《喜羊羊与灰太狼》热映时,经常会看到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家长和老师一同观看电影的情景,这种“一拖三”的场面不仅可以提高动画电影的收视率,还能扩大电影的影响力。《喜羊羊与灰太狼》并没有过分追求画面绚丽的视觉效果,而是将重点集中在剧情设计和人物对白上,因为剧情和台词能准确把握整个动画电影的作品风格[2]。

3 中国动画艺术的特点

《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成功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于富有创意,如人物个性鲜明、台词高效幽默、时代感强等,反派形象灰太狼和正面形象羊族的斗争虽然恶劣,但却充满正能量。

通过上文对《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电影作品进行分析可知,一个成功的动画电影作品必须具备独特的艺术特点,目前中国动画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人物性格特点突出,动画电影中表现的人物应具有鲜明的性格特点,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些性格各异的人物发生“化学反应”;②人物造型设计具有表现力,人物造型是展现动画电影作品风格的主要表现方面,动画人物造型师应针对不同人物,进行特色造型设计,使每个动画人物能够被观众清晰的记住;③故事情节内涵丰富性,情节是推动故事发展的主要线索,人物和台词都需要为情节而服务,所以一个好的动画电影作品必须有一个别树一帜的情节设计,将观众深深的吸引在情节中,使整个动画电影表现出的动画艺术更能让观众记住、深思[4]。

4 结论

综上所述,动画作品要想表现出独特的动画艺术,必须要摒弃传统的动画制作方法,不走制作捷径,尽量避免翻拍、情节重复。中国动画艺术特点是中国动画艺术发展的重要依据,《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成功也预示着中国动画艺术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5]。

【参考文献】

[1]石荣兰.实验动画艺术短片角色造型的中国绘画元素探究[D].西北大学,2012(10):134-142.

[2]吴乃群.试论中国动画“民族化”的传承与发展[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2(11):101-113.

[3]白宁.影视动画《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民俗文化解析[D].山西师范大学,2013(04):13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