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肌的康复训练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盆底肌的康复训练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盆底肌的康复训练方法

盆底肌的康复训练方法范文1

关键词:腹腔镜术;前列腺癌根治术;尿失禁;早期康复训炼

前列腺癌是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西方国家其死亡率仅低于肺癌,而在我国其发病率逐年增高[1]。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是早期前列腺癌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但此手术创伤大、并发症多,尿失禁是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发生率为0.3% ~ 65.6%[2],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从而降低患者接受此术式的决心。为了提高前列腺癌患者根治术后尿失禁的治愈率,本研究收集我科自2010年2月~2012年8月间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出现尿失禁的41例患者,回顾性分析早期有计划的康复训练与术后尿失禁的关系,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2月~2012年8月入我科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出现尿失禁的41例患者,年龄54~74 岁,平均年龄66.5 岁,将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n=21)和观察组(n=20)。病理报告均为前列腺腺癌,Gleason评分4~8分,肿瘤分期T1c~T2b,于术后14~21d拨出导尿管自行排尿,随访1~6月。

1.2 方法 对照组仅在术前、术后按常规护理,即会阴护理,拔除尿管前2d夹管训练,每2~3h一次。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常规护理基础上,均按刘乃波等[3]的方法进行盆底肌训炼及膀胱训练,由本科统一培训的护士进行护理干预、统计、记录和随访。康复训练方法如下:

1.2.1盆底肌训练 患者在术前和术后1w开始进行腹部、会阴、收缩运动,腹部、会阴、同时收缩,屏住呼吸,每天早中晚共锻炼三组,每组连续收缩30次,每次持续收缩10s以上,评估患者是否掌握锻炼方法是以护理人员手指插入患者内能感觉到有收缩力为正确方法。

1.2.2膀胱训练 拨除尿管后即进行膀胱训练,首先指导患者保证足够的液体摄入量,达2000~3000ml/d,建立排尿日记,记录每日饮水量及排尿的间隔时间,排尿时先站立不动,收缩盆底肌肉直至紧迫感消失再放松,通过此法尽可能推迟排尿时间,达到2~3h排尿一次,渐进性增加膀胱容量、增强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功能。

1.3标准 采用Cullen[4]等提出的压力性尿失禁进行分度:1度:咳嗽、打喷嚏、大笑等腹压增加的情况下出现尿失禁,2度:屏气或用力及日常活动时发生尿失禁;3度:直立时即有尿失禁;4度:平卧位亦有尿失禁。本研究患者均为2~4度。

1.4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尿失禁改善情况。

1.5 统计方法 计数资料样本率的比较用四格表 2检验,样本构成比的比较用行×列表 x2检验。P

2 结果

41例患者经6个月跟踪、随访:观察组在拔管后1个月有17例患者尿失禁得到改善,有效率为80.9%%,高于对照组的50.0%(x2=4.364,P

3 讨论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是治愈局限性前列腺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5], 尿失禁是前列腺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一大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我国,前列腺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患者对尿失禁的恐惧远高于功能障碍。尿失禁的发生可能与盆底神经损伤、破坏尿道括约肌群、悬吊固定机制丧失、膀胱颈部切除及患者年龄有关,还可能与膀胱尿道功能改变有关,预防术后尿失禁,与术中正确判定膀胱颈部位置、避免损伤尿道扩约肌、膀胱颈口不宜过大、无张力膀胱颈尿道吻合等手术技巧有明显关系[6]。因此,熟悉前列腺局部解手术操作轻柔,勿损伤远侧括约肌和尿控神经、保留尽可能多的功能性尿道长度等是防止尿失禁的第一步。另外,早期进行盆底肌肉及膀胱的行为训练、有条件时进行生物反馈治疗,可有效缩短尿失禁恢复的时间。孟霞等[7]通过对62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患者的对比研究,发现以盆底肌锻炼、膀胱训练、心理辅导等早期综合治疗后的干预组至拨尿管后第4w尿失禁改善率达83.8%(26/31),对照组改善率为67.7%(21/31),结果示干预组尿失禁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本研究共有41例经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出现尿失禁的患者,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除障碍未作统计外,与李卫平等[8]统计的资料相近,以尿失禁发生最为常见,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最甚,术后处理以尽早改善排尿状况为重要工作。本研究发现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术前术后盆底肌锻炼、膀胱训练等早期康复训练等综合措施,尿失禁随时间的推移可以逐渐改善,尿失禁持续时间缩短,与孟霞等[7]比较尿失禁改善情况相近,远期效果非常良好。本研究认为进行盆底肌锻炼,可使盆底神经改变,肌肉收缩力量和张力增强,为膀胱尿道提供结构支持,同时增加尿道括约肌的张力,从而增加尿道阻力,膀胱行为训练渐能延长排尿间隔时间,增加膀胱顺应性,最终改善尿失禁,术后适度、适时、科学地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是一种简便易行,经济无创的有效方法,对于前列腺癌术后改善排尿可作为首选。

参考文献:

[1] 韩苏军,张思维,陈万青,等.中国前列腺癌发病现状和流行趋势分析[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3,18(4):330-334.

[2] 孙颖浩.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的几个主要问题[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5,20(2):65-66.

[3]刘乃波,周晓峰,王建峰,等.盆底肌锻炼联合膀胱训练治疗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0,25(7):659-661.

[4] Cullen PK Jr, Welch JS. Ten year results of the kelly and kennedy types of procedure in urinary stress in continence[J].Surg Gyaecol Obstet et,1961,113:85.

[5] 那彦群,叶章群,孙光.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4.

[6] 薛波新,单玉喜,阳东荣,等.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中尿控功能保护的方法和手术技巧[J].现代泌尿生殖肿瘤杂志,2013,5(2):87-90.

盆底肌的康复训练方法范文2

【关键词】 膀胱过度活动症;电刺激;生物反馈图像训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状况越来越重视。有这样一种病,虽然不庝不痒也不危及生命,但是会令人很尴尬很难受,使人害怕出门,出门不敢喝水,较大岁数的妇女会认为这不是病,是年龄大了的原因,年轻的妇女错误地认为是尿路感染而盲目服用消炎药,但病情始终得不到好转,无奈下只能用减少喝水来减少上厕所的次数,这种病叫膀胱过度活动症(OAB),属于膀胱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俗称“憋不住尿”。2001年9月国家尿控协会(ICS)将OAB定义为:尿急、尿频和急迫性尿失禁等临床症状构成的症候群[1]。女性OAB全球患病率约为10%,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2]。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我院于2008年底引进PHENIX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用于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也叫产后盆底康复训练,取得了一定效果,特别是对上述产后OAB的康复治疗效果非常显著,统计从2010年5月1日至2012年4月30日止,用PHENIX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的人数为416例,其中OAB人数为32例,现就这32例治疗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5月1日至2012年4月30日,从产后42天后妇女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的416名患者中,筛选出32例OAB的患者,年龄24~36岁,平均30.2岁,其中产后第一胎为13人,占40.6%,产后第二胎为19人,占59.4%。主要症状为尿急,占32例,突然的排尿欲望,很难忍耐;自感尿频,占32例,少则每天7~8次,多则十几次,夜里起床超过2次,每次排尿量不多,

1.2 方法 一个疗程为10或11次,每周做2次,每次15~30分钟不等,选用膀胱不稳定性尿失禁的治疗程序,用去极化的长方形双相电流,使用阴道内专用治疗头,进行电刺激,电流量的大小以患者能耐受的最大程度且不难受为准。

第一次:选用电刺激程序1。作用为抑制逼尿肌的活跃过度,时间为30分钟。

第二次:重复上述电刺激,再做一次巩固疗效,继续抑制逼尿肌活跃过度。

第三次:选用电刺激程序2。作用为阻断副交感神经兴奋信号传导到逼尿肌,抑制逼尿肌收缩,时间为30分钟。

第四次至第七次治疗均为电刺激和生物反馈图像。时间为每次15到20分钟,教会患者分别学会盆底肌的Ⅰ类肌纤维和Ⅱ类肌纤维的训练方法,以及如何区分开腹部和会的收缩。

第八次至第十次治疗不再给电刺激,只给不同场景的生物反馈图像(如:上下楼梯,搬东西,抱小孩等),给尿急的生物反馈训练图像,以及A3反射的训练图像,让患者跟着图像训练盆底肌肉收缩以及在不允许情况下尿急时的憋尿反射,训练患者在增加腹压的情况下收缩盆底肌肉,同时抑制膀胱逼尿肌的收缩。

在第三次电刺激治疗后,要询问患者的感受,对还有点总想上厕所小便者可加做一次电刺激,即第四次治疗重复第三次电刺激,继续抑制逼尿肌收缩。嘱这部分患者要从心理上主动告诉自己刚刚解过小便,没有尿,分散注意力,采取延迟排尿等方法会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效果不理想的建议使用药物进行治疗,不再加做电刺激。

1.3 效果判定 ①尿急、尿频症状消失,能憋住尿,无咳嗽漏尿及尿失禁为治愈。②尿急症状减弱,尿频次数减少50%,咳嗽漏尿次数减少,无尿失禁为减轻。③尿急、尿频及咳嗽漏尿较治疗前无改变,有尿失禁为无效。

2 结果

经过三次电刺激治疗加生物反馈图像训练治愈者有19例,占59.4%。经过四次电刺激治疗加生物反馈图像训练治愈者有7例,占21.9%。经过四次电刺激治疗加生物反馈图像训练症状减轻者有5例,占15.6%。经过四次电刺激治疗加生物反馈图像训练无效的1例,占3.1%。总治愈率为81.3%,整个治疗过程无不适主述,且对治愈者一年后电话回访无复发病例。分析未治愈的6例均为临床症状比较严重者。

3 讨论

用PHENIX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是近几年在我国发展起来的,是一种简便安全无损伤且有效的治疗方法。特别是针对膀胱不稳定性尿失禁,即OAB,经临床观察,电刺激治疗效果非常明显。通过放置在阴道内的电极传递不同强度的电流,刺激经神经的传入纤维,通过神经元的连接至骶髓逼尿肌核,抑制逼尿肌核的兴奋性,再经盆神经传至逼尿肌,抑制逼尿肌的收缩;通过刺激神经的传出纤维,以增强提肛肌及其他盆底诸肌及尿道周围横纹肌的功能,加强对尿道和膀胱颈的支撑作用,提高尿道闭合压;电刺激冲动上行至胸腰段,使交感神经元兴奋,α-肾上腺素能使受体使膀胱颈部及尿道近段收缩,进一步增加尿道关闭功能,β-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膀胱底松弛,增加膀胱颈的封闭性[3]。通过第四次至第十次的电刺激和生物反馈治疗,患者学会掌握正确的盆底肌肉训练方法,在没有生物反馈设备的帮助下,能够自主正确地进行盆底肌肉训练。而且这种训练站着坐着躺着都可以练,且不分周围环境,只要有点空闲时间,大约10分钟左右,注意力集中在盆底肌肉就可以进行锻炼,但肌肉锻炼是一个长期过程,需坚持一生。但对症状严重的OAB效果不理想。

总之,PHENIX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的临床应用,为众多产后妇女及中老年妇女带来了福音,对因为尿急、尿频、尿失禁而给日常生活造成的尴尬和心理压力,能够通过仪器治疗而痊愈或减轻,为临床治疗又找到了一条好的途径。人们不必再为出门而不敢喝水,怕找不到厕所而难堪,害怕漏尿而不敢穿浅色衣服,怕出远门或不愿参加社交活动,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让广大的妇女能快乐、轻松地享受生活的每一天。

参考文献

[1]杨欣.膀胱过度活动症的诊断与治疗[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23(11):894 -896.

盆底肌的康复训练方法范文3

【关键词】 盆底肌肉锻炼; 频率; 降低; 障碍; 产后; 孕期; 性生活

1与盆底肌肉

1.1与盆底肌肉

肌肉是人体内唯一的能主动收缩产生力的组织,个体所做出的任何一项身体活动都可以认为是由许多相关的肌肉块(或肌肉群)按照特定的方式产生的收缩活动。在进行过程中,个体会承受不同程度的身体活动负荷,与相关的肌肉群也会按照特定的方式参与收缩。

因为性器官主要集中在盆腔底部,所以与相关的肌肉群主要是指与相关的盆底肌肉。在过程中,尿道、、阴道或、子宫或前列腺等附近的盆底肌肉都参与收缩。因此,与相关的盆底肌肉功能水平和个体的性能力强弱有着直接的关系。

1.2性能力与盆底肌肉训练

与相关的盆底肌肉按照特定的方式参与收缩从而使个体具备了进行的动力学基础。较高的盆底肌肉功能水平意味着个体具备较强的性能力发展潜力,科学的训练可以提高相关盆底肌肉功能水平,从而使个体的性能力得到增强。

科学的训练可以增加相关肌肉的体积(横截面积)和提高肌肉的最大力量或最大收缩速度。引起骨骼肌体积增大或功能增强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机体原有的骨骼肌纤维受到适宜刺激后增粗;二是激活骨骼肌卫星细胞,并使其生长、发育为新的成熟的肌纤维[1]。

科学的训练刺激可以使骨骼肌因主动收缩或被动拉长而发生微细损伤,并由此激活了位于成熟肌细胞或肌纤维肌膜表面的卫星细胞,而且这种微细损伤是一种无菌性炎症。卫星细胞从接受刺激开始,到生长、发育为成熟的肌纤维需要持续约6个月的时间。新生的肌纤维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获得张力,从而使相关肌肉的整体功能水平不断提高。由此可见,骨骼肌再生的生物学机制是个体增强性能力的动力学基础。

运动成绩提高是肌肉功能增强的外在表现,那些可以使运动员运动成绩提高的训练方法都可以用来提高个体的盆底肌肉功能水平,并最终表现为个体的性能力增强。从接受刺激开始到发育为成熟的肌纤维过程中,卫星细胞获得张力的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因此,运动成绩提高和性能力增强也表现为相应的阶段性特征。

1.3盆底肌肉训练原理与常用训练手段

1.3.1盆底肌肉训练原理

根据运动训练理论,要想获得明显的训练效果,需要满足以下4个条件:(1)施加的训练负荷应该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训练实践表明,既能激活卫星细胞又不会造成骨骼肌真正损伤的训练负荷都是有效的。训练负荷太小,骨骼肌将会产生废用性萎缩,致使肌肉功能下降;训练负荷太大,超出了骨骼肌的承受范围,将会产生真正的损伤,骨骼肌功能下降或完全丧失功能。而如果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则施加的训练负荷越多,骨骼肌功能水平提高越大。(2)采取有针对性的专项训练方法,施加的训练负荷应该与想要提高的相关肌肉的收缩方式保持一致。想要提高某个体育项目的运动成绩,就必须对与此项目相关的肌肉群施加专项训练负荷,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训练效果。如果想要增强个体的性能力,就应该对与相关的盆底肌肉施加足够的训练负荷。例如,通过练习俯卧撑来提高一个人的立定跳远成绩是不可能成功的,因为两个项目所使用的肌肉完全不同。(3)应该使上一次训练后所产生的疲劳完全恢复后,才能进行下一次的负荷训练。机体在承受了一次有效的训练负荷以后,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疲劳,如果长时间在疲劳没有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就进行下一次训练,则个体的相关肌肉功能会逐渐下降,直至完全丧失。研究表明,一次大负荷训练后需经过48~72h的休息,运动员的体能才能完全恢复到原有水平,从而可以达到进行下一次大负荷训练的要求。(4)应该进行足够长时间的不间断训练。因为卫星细胞从接受刺激开始,到生长、发育为成熟的肌纤维需要持续约6个月的时间。如果训练过程不能坚持下去,则已经激活的卫星细胞将停止发育,并逐渐返回至初始状态。从接受刺激开始,卫星细胞在前6周内基本上没有获得张力,在第7周获得的张力有一个大幅度提高,在第8~20周获得的张力逐渐增长,在第21~26周获得的张力基本保持不变,在第26周卫星细胞已经完全发育为成熟的肌纤维。也就是说,在对相关盆底肌肉进行科学的训练后,在第1~6周,个体的性能力基本保持不变;在第7周,个体的性能力会出现一个明显的增强过程;在第8~20周,个体的性能力继续稳步增强;在第21~26周,个体的性能力在较高的水平上保持不变[2-4]。

如果一个人长时间没有进行或者平时的频率较低,在某种因素的影响下突然在短时间内(如几个小时)进行了多次并获得了多次,也就是说,相关的盆底肌肉承受了一次不习惯的大负荷训练刺激,那么在结束后8~24h将开始出现盆底肌肉酸痛(即盆腔疼痛)的感觉,然后酸痛感觉逐渐加剧,并在48~72h内酸痛感觉达到高峰,随后酸痛感觉逐渐减弱,5~7d后不适症状基本消失。另外还伴随着大便、小便出现轻微不适的感觉。这种现象是正常的,是骨骼肌在承受不习惯的负荷突然增加的刺激时所表现出的延迟性肌肉酸痛( delayed-onset muscle soreness, DOMS)[5]。

由于不了解骨骼肌的这一性质,部分医生往往会把此种现象诊断为急性盆腔炎(或急性前列腺炎)、盆底肌肉急性损伤等,并使用一些不必要的医学手段来治疗。由于盆底肌肉酸痛是在结束后8~24h开始出现,并在48~72h内疼痛感觉才达到高峰的,个体通常只会关注渴望得到满足时的美好感觉,往往会把随后出现的盆腔疼痛、大小便不适等疲劳症状忽略,或者找出一些其它的理由来解释,一般不会把进行和随后出现的延迟性肌肉酸痛联系在一起。

如果针对性能力增强的盆底肌肉训练持续进行下去,那么盆底肌肉酸痛感觉也会表现出相应的阶段性特征。在训练开始后的第1~3周,盆腔疼痛很剧烈;在第4~6周,疼痛感觉稍有缓解;在第7周疼痛感觉明显减轻,从第8周开始,由于骨骼肌在适应过程中瘢痕组织的收缩和重组作用,盆腔疼痛感觉逐渐增强,并在第9周疼痛感觉达到高峰;在第10周,疼痛感觉大幅度减轻,个体会感到很少的不适感觉,在第10~20周,疼痛感觉继续逐渐减轻;在第21~26周,疼痛感觉基本消失,骨骼肌对新的训练负荷完全适应[2-4]。另外,在此过程中,大便、小便也会出现阶段性的刺激性症状,随着盆底肌肉功能的增强,刺激性症状也随之减轻并最终消失。

为了获得较好的运动成绩,高水平运动员通常会承受极限负荷的身体训练,身体反应和运动成绩的变化非常明显,而且相似的现象和感觉会在训练过程中不断地重复,因此运动成绩和身体疼痛现象所表现出的规律性特征很容易被关注总结出来,并引起相关领域研究人员的重视。而对于进行这项特殊的身体活动,目前还没有从盆底肌肉训练的角度进行系统的研究与大量的训练实践,更不可能像训练高水平运动员一样将一个人的性能力提高到本人的极限水平。

1.3.2盆底肌肉的训练手段与性文化

多项调查研究表明:在进行由阴道、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大多数女性体验不到;但是以可接受的方式有效刺激则女性很容易获得。个体在进行并获得时,与相关的盆底肌肉按照特定的方式参与收缩,而且部分盆底肌肉还进行了大强度的节律性收缩,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相关的盆底肌肉进行了一次大负荷训练。研究表明,一次大负荷训练后需经过48~72h的休息,运动员的体能才能完全恢复到原有水平,从而可以达到进行下一次大负荷训练的要求。对于绝大多数没有经过系统、科学训练的人而言,进行一次并获得的身体活动相当于相关盆底肌肉承受了一次大负荷训练,训练后应至少休息3d(即72h),身体所产生的疲劳才能完全恢复。也就是说,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最短每隔3d进行一次是安全的,是不会造成盆底肌肉损伤的。如果间隔时间少于3d,那么发生盆底肌肉损伤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要想获得好的训练效果,就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专项训练手段,施加的训练负荷应该与想要提高的相关肌肉的收缩方式保持一致。正如100米跑运动员需要经常练习30~150米范围内的加速跑一样,增强个体性能力的常用训练手段还是进行不同形式的练习。只有这样,与相关的盆底肌肉才能被充分调动起来。由于不同个体的肌肉类型和身体素质存在很大差异,根据个体现有的身体条件确定合适的训练负荷就是一件很不容易解决的问题。就目前而言,关于如何系统、科学地增强个体性能力的理论研究和训练实践成果几乎没有,绝大多数个体都只是根据自己对的理解进行重复的、简单的实践尝试。

我们知道,经过系统、科学地训练以后,运动员的运动能力会有大幅度的提高,运动员的身体所能承受的训练负荷也相应增大,这时要想继续提高运动成绩,就必须适当增加训练负荷,直至达到身体所能承受的极限水平。那些适合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负荷普通人往往不可能完成,而且很容易发生肌肉损伤;而适合普通人的训练负荷对高水平运动员而言又显得太小,小负荷训练将会引起相关肌肉的废用性萎缩,从而使运动能力下降。同理,对普通人而言,进行一次相当于对盆底肌肉实施了一次大负荷训练,而对经过训练的人来说,一次盆底肌肉的大负荷训练也许需要进行两次;一次以后,普通人需要休息至少3d才能进行下一次,而对经过训练的人来说,由于进行一次属于小负荷训练,个体也许只需要休息2d就可以完全恢复了。

由于受到遗传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有些人天生就具有从事某项体育运动的巨大潜力,经过科学的训练后,很容易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我们很容易接受这种不同个体之间身体运动能力的差异。例如,极少数人100米跑成绩可以在10sec以内完成,而绝大多数人即使使用了最科学的训练方法,也不可能达到这种运动成绩。然而,我们却不切实际地希望拥有超出自身潜力的性能力,不愿意接受不同个体之间存在性能力的差异这一事实。由于社会文化的影响,虽然也是一项身体活动,个体却很难像参加体育比赛一样公开展示自己的性能力。事实上,不管个体之间性能力的差异有多大,当产生渴望并获得性满足后,当事者具有基本一致的身体心理满足状态。如果一个人在某运动项目上具有遗传天赋,但是却因没有受到科学的训练而错过了表现出来的机会,我们也不该对此表示惋惜。因为没有训练就意味着此人不会对此运动项目产生运动需要,即没有产生运动依赖(或肌肉依赖)。而个体接受的身体训练负荷越大,产生运动需要的程度也越强。另外,由于人体内共有600多块骨骼肌,不同的骨骼肌相互组合几乎可以形成无数种身体活动,我们没必要也不可能将所有骨骼肌的潜力通过训练都表现出来,个体只能从数量众多的身体活动项目中选择出有限的几种进行实践体验,如果我们总是对那些从来没有体验过的身体活动项目感到惋惜,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其中包含着许多个体还不知道的身体活动,或者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发现或创造出来的身体活动。然而,在传统社会文化的影响下,当面对这种盆底肌肉参与的身体活动时,我们很容易在不经意间对其产生不理智的认识。即使一个人的性能力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是因为此人从来没有进行过,所以就不会对产生依赖(或需要),而没有产生依赖(或需要)意味着此人在性方面一直处于满足状态。没有产生需要就意味着不需要或一直处于满足状态。因此,不同个体之间性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性能力强的个体比性能力弱的更具有优势,或者有经历的个体比没有经历的个体更有优越感。

1.4盆底肌肉的辅助训练手段

除了进行这种方式以外,我们还可以通过锻炼局部的盆底肌肉来增强一个人的性能力。因为在进行并获得的过程中,尿道、阴道或、附近的盆底肌肉也参与收缩,因此通过单独训练这些部位的相关肌肉也会部分地增强性能力。而且多项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结果,已经证明了这些方法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在进行盆底肌肉训练时,根据个体的现有身体条件确定合适的训练负荷非常重要,因为不同个体的有效训练负荷是不同的。施加的训练负荷既能激活与收缩尿道或相关盆底肌肉附近的卫星细胞,又不会造成相关肌肉的真正损伤。施加训练负荷的主要途径就是个体主动地收缩尿道或,通过不断地重复当个体正在进行小便或大便时突然主动中止排便动作的方式,就可以达到训练相关盆底肌肉的目标。收缩速度、重复次数或训练时间是需要重点考虑的两个因素。总体来说,训练时主动收缩尿道或的速度,应该与个体在获得时的肌肉收缩速度保持一致。当个体对盆底肌肉进行了一次大负荷训练后,应该主动地休息48~72h,等到训练产生的疲劳完全恢复后,才可以进行下一次的大负荷训练,在持续训练的第7周内,盆底肌肉的功能将会有一个明显的提高,随后会继续缓慢提高。另外,对女性而言,还可以通过主动收缩阴道的方式来提高相关盆底肌肉的功能。

在尿道或内放入电极,模拟神经系统发放的动作电位信号对相关盆底肌肉施加电刺激,也可以达到提高相关盆底肌肉功能的效果。但是,由于在过程中与相关的盆底肌肉有许多种,而且其收缩方式与收缩顺序等特征很复杂,目前所掌握的医学技术还达不到可以模拟所有神经系统发放的动作电位信号这种精确度。目前的电刺激技术只局限于提高一些非常具体的盆底肌肉功能,而且相关盆底肌肉功能提高后,一旦停止对其实施电刺激,还存在如何保持已经形成的肌肉功能等问题。也许,个体可以通过继续主动收缩尿道或的方式来保持已经形成的肌肉功能,从而解决这一问题。尽管如此,作为一种治疗干预手段,在某些医学领域,电刺激技术已经获得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通过主动收缩阴道、尿道或、在阴道或内实施电刺激都可以提高相关盆底肌肉的功能。到目前为止,要想在某个运动项目上取得个人最好成绩,就必须根据个体的身体条件施加接近身体承受极限的、科学的训练负荷,还没有一项世界最好运动成绩是通过对相关部位的肌肉实施电刺激获得的,电刺激只是一种辅助训练手段。然而,部分医学对比实验研究结果显示:被动接受电刺激比主动收缩相关盆底肌有更好的训练效果。之所以会得出这样的错误结论,主要是因为施加的训练负荷不科学,达不到激活卫星细胞所需要的训练负荷,或者制定的训练计划有问题,比如没有合理安排训练量、训练强度、疲劳恢复时间、训练持续时间达不到7周及以上等。

2频率与盆底肌肉损伤后的治疗

2.1频率与盆底肌肉损伤

盆底肌肉的适应能力是有限度的,当施加的训练负荷或者训练负荷的变化幅度等因素超出了其适应范围时,或者当个体长期在上一次结束后相关盆底肌肉功能还没有完全恢复就进行下一次时,将不可避免地发生盆底肌肉的真正损伤——过度使用性损伤或急性损伤,从而盆底肌肉功能会逐渐(或急剧)丧失,直至完全丧失。由于肌肉与肌腱结合部位所能承受的力量负荷相对薄弱,因此发生过度使用性损伤时,在肌肉的起止点常常会出现明显的触痛点。在进行体检时,触痛点可被触及并且按压后可引起局部的牵涉痛。在患有慢性盆腔疼痛(Chronic pelvic pain, CPP)的患者的腹肌、臀部肌肉和梨状肌等与盆底相关的肌肉中经常可以找到触痛点[6]。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最短每隔3d进行一次是安全的,如果间隔时少于3d,那么发生盆底肌肉损伤的可能性就会增大。也就是说当个体的频率过多超出了其相关盆底肌肉的适应范围时,就会发生盆底肌肉损伤。而且,这种由运动导致的骨骼肌损伤是一种无菌性炎症。当然,频率过多并不是造成盆底肌肉损伤的唯一因素,保持坐姿时间过长或者骑自行车时间过长等因素,也会对相关盆底肌肉施加训练负荷,从而造成盆底肌肉损伤。

盆底肌肉损伤后的典型表现症状就是盆腔疼痛。当个体进行并获得以后,盆腔疼痛程度明显增加,停止7d以后,盆腔疼痛程度明显缓解。由于在进行并获得的过程中,尿道、、阴道或、子宫或前列腺等附近的盆底肌肉都不同程度地参与收缩,因此,以上几个部位都有发生肌肉损伤的可能性,并在相应部位发生肌肉疼痛或功能障碍等症状。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尿道和附近的肌肉功能分别与小便和大便密切相关,当出现损伤时,就会表现出小便和大便的不正常,如小便次数明显增多且尿量少(尿频、尿不净、尿道灼热)、大便时间明显延长且次数增多(便秘、便频)等。另外,饮酒和吃葱、姜、蒜、辣椒等辛辣食物也会使盆腔疼痛程度明显增加,当这些进入身体的食物被完全消化以后(约2~3d),疼痛程度会明显缓解[7]。这些食物就像放大镜一样放大身体对疼痛信号的感知。在骨骼肌发生损伤时常常也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哪个部位疼痛就说明那个部位的肌肉可能发生了损伤。

当骨骼肌承受的训练负荷超出了其本身的适应范围时,就会发生肌肉损伤,其中训练负荷主要由训练强度和训练量两部分组成。我们可以把训练量小训练强度过大造成的损伤称为骨骼肌急性损伤,训练强度小而训练量过大造成的损伤称为骨骼肌慢性损伤。在现实生活中,的发生非常普遍,而且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几乎不可避免地要实践好多年,但是我们却几乎从没听说过盆底肌肉慢性损伤的存在,而对颈肌劳损或腰肌劳损等骨骼肌慢性损伤的发生却并不陌生。这种情况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出现疼痛或功能障碍的部位集中在某个具体的组织或器官附近,当患者感到身体不适而去医院看病时,常常会选择泌尿外科、消化内科、肛肠科、皮肤性病科、男科、女科(妇科)、产科(妇产科)等科室就诊。由于上述科室的医生对骨骼肌的性质及其损伤后修复再生的生物学过程不太了解,而且因为骨骼肌损伤后所产生的炎症属于一种无菌性炎症,因此,各种化验结果常常找不出明确的原因,只是根据发病的部位或现象创造出一种疾病名称,如尿频、便秘、慢性盆腔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等。由于没有办法对症治疗,因此所采取的治疗措施常常效果不好,而一些用来治疗骨骼肌损伤的医学辅助手段(如物理治疗)常常会使身体不适症状有所缓解。

2.2可能与盆底肌肉慢性损伤相关的几种疾病

以下可能就是由于频率过多、保持坐姿时间过长或骑自行车时间过长等因素引起的盆底肌肉慢性损伤的临床症状,但是却被医生分别命名为完全不同的几种疾病。这些疾病所产生的疼痛大都具有持续或反复的周期性发作等临床特征,没有发现感染或其它明显的病原学证据。目前还没有发现研究疼痛发作周期与进行周期之间关系的医学成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论文试图从一种全新的角度来理解导致慢性盆腔疼痛这种临床症状的原因,并不表示以下几种疾病就是由于盆底肌肉慢性损伤造成的。只是想说明由慢性盆底肌肉损伤造成的慢性盆腔疼痛有可能会被错误地当作以下的某个疾病来治疗。

2.2.1出口梗阻性便秘与盆底松弛综合征

出口梗阻性便秘(outlet obstructive constipation, OOC) 大致可分为肠源性( 直肠壁异常)和盆源性( 盆底肌异常)两类, 前者常继发与后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非器质性疾病。出口梗阻型便秘多与括约肌功能失调或直肠对排便反射感阈值异常有关,病因主要有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盆底痉挛综合征、直肠前膨出、盆底下降、直肠内脱垂等。患者常伴随如下临床症状:腹痛、腹胀,排便时间长,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需要用物协助等),坠胀或疼痛,有阻塞感或排出困难[8-10]。

盆底松弛综合征( relaxed pelvic floor syndrome, RPS) 包括会阴下降综合征( DPS) 和肛提肌功能障碍综合征( LDS)等,表现为患者盆底肌张力下降,收缩无力,在静息状态下盆底位置较低。盆底肌的张力随腹内压的升高而递增,由正常排便而导致的腹压增高不会对盆底肌造成伤害,如果长期慢性腹压增高(如分娩、经常排便过度用力等)超过肛提肌负荷的生理极限时,可导致肛提肌张力下降,萎缩下陷,致使原包被于肛提肌隧道内的肛管大部分暴露在高腹压的打击之下,排便时盆底下降程度超过正常范围以下, 腹压压闭肛管,临床上表现为出口梗阻性便秘[9]。

2.2.2耻骨直肠肌综合征

耻骨直肠肌综合征(Puborectails syndrome),又称肛提肌综合征(1evator ani syndrome,LVAS),是引起便秘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大部分学者认为是由于在排便时耻骨直肠肌不能松弛而导致的排便困难,是一种功能性疾病,是不伴有直肠的器质性病变的疾病,发生在直肠部发作频繁的钝痛。

主要临床症状:排便次数增多,排便不尽感导致重复排便,便条变细、变形等症状,排便疼痛伴会坠胀,排便时梗阻感;指检肛管紧缩及肛管延长,有时可触及较肥大的耻骨直肠肌,有锐利边缘、常伴有触痛;患者有长期不良坐姿史,疼痛常常被描述成模糊的钝痛或直肠的压榨感,保持坐姿时疼痛加重;此外,典型的疼痛还表现出周期性:夜间消失,早上轻微,下午最严重[11,12]。

2.2.3肠易激综合症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但预后良好的疾病,是胃肠道最常见的功能性消化系统疾病之一,以腹痛、腹胀、腹泻、腹部不适、排便习惯及排便性状改变为特征,症状的发生与正常的排便次数改变有关,并在排便后缓解。其患病率高,治疗困难,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经检查无特异的生物化学或形态学异常[13-15]。

2.2.4子宫内膜异位症与慢性盆腔炎

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疼痛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最主要临床症状,其发生机制目前还不清楚。盆腔纤维化及纤维粘连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特征性病变,据临床统计,70%以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盆腔纤维化及纤维粘连。子宫内膜异位症疼痛的特点包括:①表现形式多样,如痛经、慢性盆腔痛(CPP)、痛和大便痛等;②定位不清,常常放射到腰部、等部位;③可伴有泌尿道和肠道刺激症状,如排尿不适、尿频、尿急、大便次数多、便秘和排便不尽感;④可伴有精神心理问题,如抑郁、烦躁、焦虑、易怒、失眠等[6,16-18]。

慢性盆腔炎(chronic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 CPID)是指女性生殖器官周围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所发生的慢性炎症,是慢性盆腔疼痛的主要原因。临床症状有反复下腹坠胀、疼痛及腰骶部痛;疼痛程度在劳累、经期、后加重,白带增多,全身症状不明显,可有不孕或月经异常。体征: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度受限或固定,有压痛或触痛,一侧或双侧附件区增厚或饱满,子宫一侧或两侧有片状增粗变硬,有压痛,有时似乎触及包块但不具体。慢性盆腔炎病理改变主要为盆腔结缔组织和盆腔腹膜由于慢性炎症的长期浸润引起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局部增厚甚至粘连,导致输卵管积水与慢性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炎及输卵管卵巢囊肿、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6,16,19,20]。

2.2.5Ⅲ型前列腺炎

Ⅲ型前列腺炎,又称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hronic nonbacterial pr ostatitis, CNP),是前列腺炎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慢性前列腺炎的90%以上,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没有可证明的感染来解释其临床表现,。

主要临床症状:排尿异常: 可表现为尿频、尿急、排尿不尽、尿痛、夜尿增多、尿道烧灼或刺痛等;骨盆区域疼痛: 可见于会阴、阴囊、、、部、尿道、耻骨部、腰骶部等部位疼痛;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障碍(如疼痛)。前列腺按摩液( EPS) / / 前列腺按摩后尿液( VB3) 的细菌培养结果均呈阴性[7,21,22]。

2.2.6其它

其它的可能与盆底肌肉损伤慢性损伤相关的疾病包括:慢性盆腔疼痛(Chronic pelvic pain, CPP)、盆腔疼痛综合症(Pelvic pain syndrome)、膀胱疼痛综合症(Bladder pain syndrome, BPS)、尿道疼痛综合症(Urethral pain syndrome)、疼痛综合症(Penile pain syndrome )、前列腺疼痛综合症(Prostate pain syndrome, PPS)、阴囊疼痛综合症(Scrotal pain syndrome)、疼痛综合症(Testicular pain syndrome)、附睾疼痛综合症(Testicular pain syndrome)、子宫内膜异位症相关疼痛综合症(Endometriosis-associated pain syndrome)、阴道疼痛综合症(Vaginal pain syndrome)、外阴疼痛综合症(Vulvar pain syndrome)、广义的外阴疼痛综合症(Generalized vulvar pain syndrome)、狭义的外阴疼痛综合症(Localized vulvar pain syndrome)、前庭疼痛综合症(Vestibular pain syndrome)、疼痛综合症(Clitoral pain syndrome)、肛肠疼痛综合症(Anorectal pain syndrome)、疼痛综合症(Pudendal pain syndrome)、肛周疼痛综合症(Perineal pain syndrome)、盆底肌肉疼痛综合症(Pelvic floor muscle pain syndrome)[20]。

2.3盆底肌肉损伤后的康复治疗

由于频率过多、保持坐姿时间过长或骑自行车时间过长等因素引起的盆底肌肉慢性损伤一般不会达到肌肉撕裂的严重程度,从而也不需要做外科手术进行缝合。骨骼肌损伤后,在损伤处周围会产生一种无菌性炎症,卫星细胞受到损伤处释放的一些特定信号或生长因子的影响被激活,并最终生长发育为成熟的肌纤维,从而使受伤的骨骼肌获得修复。骨骼肌发生微细损伤后的生物学再生过程与骨骼肌发生真正损伤后的生物学修复过程都需要卫星细胞的参与,要想使卫星细胞生长发育为成熟的肌纤维,从而使再生或修复的过程达到最好的效果,就必须根据卫星细胞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获得张力的阶段性特征对骨骼肌施加合适的训练负荷。骨骼肌在修复或再生过程中所产生疼痛感觉的阶段性特点也是一样的。经过科学合理的治疗措施与康复手段,损伤修复后的骨骼肌功能可以恢复至接近或达到受伤前的水平。因此,盆底肌肉损伤后所采取的治疗康复措施,应该与骨骼肌损伤后的治疗措施一样[23]。

在受伤肌肉的安全范围内尽早进行康复训练是现代康复医学的一项重要原则。无论何种程度的损伤,必须在受伤肌肉的安全范围内循序渐进地进行功能锻炼。施加在受伤肌肉上的外在阻力应该进行精确地调控,其大小要始终小于使愈合中的肌肉再次撕裂时的力。当处于愈合过程中的肌肉获得的张力增加时,施加的外在阻力也应该随之增大。由于我们很难精确地调控施加在盆底肌肉上的外在阻力,而且在日常的大便、小便或保持坐姿等行为中也会部分地对相应的盆底肌肉进行康复训练,一般不会产生由于休息或制动时间过长等因素而造成盆底肌肉功能恢复不完全的现象[23]。

当个体因频率过多(其它因素依此类推)而发生盆底肌肉慢性损伤时,只需要完全停止6个月时间,并适当减少保持坐姿或骑自行车等容易造成盆腔疼痛程度增加的活动时间,损伤的盆底肌肉即可完全修复,其功能可以恢复至接近或达到受伤前的水平。对疼痛部位进行冷敷或热敷也可以暂时减轻盆腔疼痛程度。在停止1周后,盆腔疼痛程度明显减轻,6周后盆腔疼痛程度再次明显减轻,在第8周由于瘢痕组织的收缩改建作用,盆腔疼痛程度开始逐渐增加,并在第9周达到高峰,在第10周盆腔疼痛程度快速下降,在11~20周,盆腔疼痛程度只维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并逐渐下降,21~26周,盆腔疼痛基本消失。在第7周,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卫星细胞(即未成熟的肌纤维)获得的张力大幅度增加,在第8~20周,获得的张力逐渐增加,从第21周开始,新生的肌纤维已经基本达到成熟的肌纤维所具有的各项功能,肌纤维的收缩能力和伸展性基本达到或接近受伤前的水平,直至在第26周后完全发育成熟[23]。另外,尽量减少饮酒,少吃葱、姜、蒜和辣椒等辛辣食物。

当按照某种规律性模式进行了足够长时间的以后,个体往往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依赖。当产生依赖后,如果个体在下一个周期到来时没有进行,或者当个体在产生高度性唤起时突然中断,个体的身体心理就会产生想要进行的不适症状与想法,我们把这种状态称为渴望。既然是由于频率过多而造成的盆底肌肉慢性损伤,所以个体必然已经形成了相当程度的依赖。这时如果完全停止6个月时间,在最初的一段时间内,个体必然会体验到较强的渴望。如果个体在这种渴望的驱使下进行了一次,那么盆底肌肉慢性损伤的恢复时间就应该从个体最后一次进行的时间开始重新往后推迟6个月时间。因为进行意味着损伤的盆底肌肉承受了一次大负荷训练,从而把已经部分修复的肌肉重新撕裂,使骨骼肌损伤后的生物学修复程序重新开始。特别是当个体停止3~4个月后,随着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卫星细胞获得的张力不断增加,盆腔疼痛程度也大幅度减轻,大便、小便的不适症状明显缓解,个体的自信心也逐步提高。这时由于处于修复过程中的盆底肌肉功能还没有恢复到可以承受个体进行并获得的训练负荷水平,如果个体再次冒险尝试,那么盆底肌肉的生物学修复程序将再次重新开始,从而需要另外的6个月时间才能完全恢复。正是由于上述现象的存在,所以由频率过多引起的慢性盆腔疼痛、大便或小便不适等症状才会形成反复发作且很难治愈的认识,使个体的身体心理遭受巨大的压力[23-25]。随着停止时间的逐渐延长,个体对的渴望程度也会分阶段减少,直至完全消失。

当完全停止6个月以后,损伤的盆底肌肉功能也会获得完全恢复,这时个体就可以尝试着进行而不用担心盆底肌肉会再次损伤了。由于在生物学修复过程中,当新生的肌纤维穿越结缔组织时,结缔组织也会把各个肌纤维也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肌肉粘连。因此,在恢复尝试的最初几次(约1~3次),个体会感到肌肉粘连得到松解时的盆腔疼痛,这种疼痛是正常的、暂时的。个体在进行以后所发生的盆腔疼痛现象一般在休息几天后会基本消失,如果此时个体再次进行同样的时不再产生盆腔疼痛现象或者盆腔疼痛程度大幅度减轻,那就说明所出现的盆腔疼痛是由肌肉粘连得到松解时产生的,是正常的。另外,从完全停止以后的第21周开始,由于新生的肌纤维已经基本达到成熟的肌纤维所具有的各项功能了,肌纤维的收缩能力和伸展性也基本达到或接近受伤前的水平。从理论上来说,个体的盆底肌肉应该已经具备了承受由进行引起的训练负荷而不会再次损伤了,但是目前还没有相关的理论或实践研究来证明它。或者是否还可以把进行的时间再提前几周(如从第16~20周中的某一天开始尝试)[23-25] 。

3结论

3.1与相关的盆底肌肉功能水平和个体的性能力强弱有着直接的关系,较高的盆底肌肉功能水平意味着个体具备较强的性能力发展潜力,科学的训练可以提高相关盆底肌肉功能水平从而使个体的性能力得到增强。运动成绩提高是肌肉功能增强的外在表现,那些可以使运动员运动成绩提高的训练方法都可以用来提高个体的盆底肌肉功能水平,并最终表现为个体的性能力增强。

3.2由于受到遗传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有些人天生就具有从事某项体育运动的巨大潜力,经过科学的训练后,很容易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我们很容易接受这种不同个体之间身体运动能力的差异。然而,我们却不切实际地希望拥有超出自身潜力的性能力,不愿意接受不同个体之间存在性能力的差异这一事实。不管个体之间性能力的差异有多大,当产生渴望并获得性满足后,当事者具有基本一致的身体心理满足状态;我们不能想当然地认为性能力强的个体比性能力弱的更具有优势,或者有经历的个体比没有经历的个体更有优越感。

3.3盆底肌肉的适应能力是有限度的,当施加的训练负荷或者训练负荷的变化幅度等因素超出了其适应范围时,或者当个体长期在上一次结束后相关盆底肌肉功能还没有完全恢复就进行下一次时,将不可避免地发生盆底肌肉的真正损伤——过度使用性损伤或急性损伤,从而盆底肌肉功能会逐渐(或急剧)丧失,直至完全丧失。盆底肌肉损伤后的典型表现症状就是盆腔疼痛,由于尿道和附近的肌肉功能分别与小便和大便密切相关,当出现盆底肌肉损伤时,就会表现出小便和大便的不正常,如小便次数明显增多且尿量少(尿频、尿不净、尿道灼热)、大便时间明显延长且次数增多(便秘、便频)等。

3.4当个体因频率过多(其它因素依此类推)而发生盆底肌肉慢性损伤时,只需要完全停止6个月时间,并适当减少保持坐姿或骑自行车等容易造成盆腔疼痛程度增加的活动时间,损伤的盆底肌肉即可完全修复,其功能可以恢复至接近或达到受伤前的水平。从完全停止以后的第21周开始,由于新生的肌纤维已经基本达到成熟的肌纤维所具有的各项功能了,肌纤维的收缩能力和伸展性也基本达到或接近受伤前的水平,从理论上来说,个体的盆底肌肉应该已经具备了承受由进行引起的训练负荷而不会再次损伤了,但是目前还没有相关的理论或实践研究来证明它,或者是否还可以把进行的时间再提前几周。

参考文献

[1]王水泓.抗阻训练导致骨骼肌肥大的细胞和分子机理.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07,26(4):503-506.

[2]田聚群,王童,王晓飞,等.骨骼肌适应机制与运动训练周期理论.体育研究与教育,2011,26(5):125-128.

[3]田聚群,王童,李益.骨骼肌适应机制与超量恢复理论.运动,2011,(6):32-34.

[4]田聚群,邵伟,王晓飞.运动技能形成的生物学基础与阶段性特征.体育研究与教育,2012,27(1):118-121.

[5]张春阳(综述),张婕(审校).运动性延迟性肌肉酸痛的研究进展.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07,28(5):398-400.

[6]孟祥虎,卢灿峰,杨竣,等.2011版欧洲泌尿学会(EAU)慢性盆腔疼痛诊断指南(二).中国男科学杂志,2011,25(8):63-67.

[7]钟伟,买铁军,祝志臻,等.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诱发因素的临床研究.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0,13(5):685-686.

[8]廖江涛,李娟,范树元,生物反馈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临床研究.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1):5-6.

[9]张东铭.盆源型出口梗阻性便秘的神经病因学.结直肠外科,2007,13(6):341-343.

[10]卢燕,徐珞.功能性便秘的生物反馈治疗及疗效随访.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10(23):4541-4543.

[11]薛雅红,丁曙晴,丁义江.肛提肌综合征的研究进展.临床外科杂志,2010,18(l):52-54.

[12]陈金萍,刘宝华,罗东林,等.肌电图对耻骨直肠肌综合征诊断价值的评估.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7,32(11):1185-1188.

[13]常媛媛,王邦茂,王玉明,等.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精神心理因素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1,19(3):309-313..

[14]郭红,姚萍.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100例.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1,19(14):1524-1528..

[15]张卫星.肠易激综合征临床60 例治疗体会.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32-33.

[16]欧红.妇科慢性疼痛治疗分析.中国医疗前沿,2011,6(8):55-56.

[17]崔竹梅,朱兰.第四届全国子宫内膜异位症及慢性盆腔痛学术研讨会纪要.中华妇产科杂志,2011,46(11):803-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