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范文1
一、微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现状
微课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虽然其具有很多天然的优势,但是在真正适用的过程中,却没有被广大教师采用。总结下来,微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存在如下问题:
1.部分教师缺乏制作微课视频的能力
微课视频教学作为一个比较有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制作。制作微课视频需要耗费人力和时间,且需要教师花费颇多的心思。如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思考哪些教学是重点,哪些内容是难点,然后要根据这些知识点,制作相应的微课视频。在微课视频的制作过程中,教师还要认真思考学生喜欢哪种教学模式,并结合学生的喜好,采取合适的讲解方式。当前,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缺乏制作微课视频的能力,教师不知道如何制作,或者是在制作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环境和条件的限制,所制作的微课视频缺乏应有的感染力,影响微课视频教学的效果。
2.教师在心理上尚未接受新兴的教学模式
一个新兴教学模式的引入,总会引起部分教师在心理上的排斥。诚然,当人们已经习惯于某种生活方式时,要想改变,是很难的。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已经习惯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备课、讲课、布置作业,整??教学活动都是在习惯性的基础上进行。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要想让教师猛然间接受一些新型的教学模式,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微课教学尚未得到广泛运用的重要因素在于教师在心理上尚未完全接受这样的教学模式,从而影响了初中数学微课教学的效率。
3.资源共享存在困难
对于微课教学而言,教师可以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也可以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和学生共享,方便学生在课余时间复习和使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微课视频在资源共享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例如,一些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落后,家里没有安装互联网和电脑,从而使得学生回家以后,难以查阅教师共享的资源,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对策
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是毋庸置疑的。初中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和严谨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需要学生在课后慢慢揣摩和消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使用微课教学,强化重点和难点,达到释疑解惑的教学目的。那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怎样进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有效地运用微课进行课堂教学呢?
1.提高教师微课视频的创作能力
对于微课教学而言,视频的创作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一段高质量的微课视频,是实现微课教学效率提升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想实现良好的微课教学效果,首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微课视频制作能力。在微课视频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相关的知识和内容进行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配合板书的形式,结合视频和音频,制作丰富有趣的微课视频,方便学生查阅,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2.通过微课强化概念教学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有很多比较抽象的概念,这些概念的内容多,如各种图形的性质、定义、特征等,都是需要学生理解和记忆的。如果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对相关的知识和概念理解不清,或者概念混乱,将会影响学生的整个数学学习效果。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概念教学,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夯实基础。要想提高概念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视频,强化对初中数学相关概念的理解。或者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微课视频,作为课堂教学导入,给学生设置悬念,提升学生的概念学习效率。
3.通过微课强化重点和难点的学习
其实,对于微课教学而言,强化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微课教学的一个最大优势。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教学,强化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微课视频,讲解某些比较典型的例题。通过对这些典型例题的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帮助学生在课余的学习过程中,复习相关的知识难点,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
4.利用校园网、微信群等实现资源共享
初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范文2
【关键词】 初中数学;习题教学;教学方法
数学习题教学贯穿于初中整个数学教学过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它主要通过对教材例题以及课后习题的讲解和分析,来巩固学生对数学公式、定理、概念、性质等的理解,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数学解题能力.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逐步推广的今天,如何充分发挥数学习题的作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就成了现在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广泛重视的一个问题.
一、初中数学习题教学的基本要求
在初中数学习题教学中,要紧紧围绕以下几点要求进行教学:(1)紧紧抓住新课程理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住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注意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并提高学生对数学的认知能力,使学生通过对课后习题的练习,在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方面得到有效的提高. (2)注重一题多解,加强解题技巧和方法的全方位指导,还要让学生自己总结解题规律,积累解题经验,从而达到启发学生数学思维、提高解题的熟练度以及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的目的. (3)现在课堂教学的一个共性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尤其是在数学习题教学中,更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亲自动手实践、探索、合作、交流,感悟数学问题的解决途径和数学知识的形成、推理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4)习题教学的主要目的并不是以做题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是要通过习题来发现并解决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乃至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还应注重进行教学反思,找出教学方面的不足并及时改正,增强习题教学的针对性.
二、初中数学习题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些年来,虽然数学习题教学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但在具体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很多教师没有把握住习题教学的重点,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习题在教学中的作用. 总的来说,数学习题教学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习题选择粗心大意,没有紧紧围绕着课堂教学内容,无法突出知识的重点和难点;(2)解题思路和方法太过简单一,把握不住解题的突破点,不能举一反三,解题方法只是针对局限性的某部分知识点,无法整合数学知识网络,贯穿整个数学知识体系;(3)学生学习数学的依赖性和被动性太强,遇见问题时不主动思考,参与解题意识不强,总是依靠教师讲解,讲解后不去主动消化吸收,开拓创新的思维能力有待提高;(4)学生审题不认真,往往忽略习题中所隐含的条件,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知识掌握不牢固,做题时粗心大意;(5)不够重视教学总结反思,没有及时梳理归纳习题教学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为做题而做题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三、初中数学习题教学的几点措施
1. 紧紧围绕课程教学,突出教学重点
“数学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知识与技能”是初中数学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教师教学时要把这四个目标当做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 作为教学的基础和前提,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必须当做习题教学的出发点和重点,同时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还应注意习题的选择,必要时筛选出典型的、针对性强的例题进行细致讲解,所选的习题要突出课堂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能够起到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和解题能力的作用.
2. 加强解题思路指导,注重解题技巧的培养
清晰的解题思路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还可以培养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在数学习题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很多解题方法,此时要注意运用模拟、类比、分析、归纳等综合手段,把问题尽量简单化,转化为熟悉的模式,从已知或隐含的条件中找出解题的途径,从而确定解题的思路和策略. 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解题思路的指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认真分析,寻找不同的解题方法,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一题多答,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和思维创新性.
3. 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思维创新能力
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数学习题教学的过程不但是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思考的过程,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 习题教学中只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导,把思维教学作为知识教学的重点,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解题教学过程中去,让他们带着问题自己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讨论、交流并解答问题,才能真正地激发他们的思维意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从根本上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4. 及时进行习题教学总结,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要及时带领学生一起对习题教学进行回顾和反思,找出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解题,通过认真的分析研究,归纳总结出一类题的解题规律. 学生要对自己的解题过程进行反思,分析做错题的原因,不断完善自身的数学知识结构体系,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师要对课堂上习题教学的每个细节进行反思,从反思中弄清楚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方面的不足之处,对知识进行科学的整理和总结,制定有效的教学方案,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提高课堂习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习题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在课改新理念的影响下,初中数学教师更应该熟练地掌握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认真分析习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及时进行习题教学的经验总结,丰富教学模式,把握住教学规律,提高初中数学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丁同军.中学数学习题课的优化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9(3).
[2]任焕良.数学习题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教学通讯,2006(2).
初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范文3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思想;教学策略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数学学习无疑都是枯燥无味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感觉数学枯燥、课堂氛围生硬,导致学生没有兴趣学习数学。究其原因,主要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很好地运用数学思想,向学生传递数学思想,只是一味地、僵化地传授教材的书本知识,从而让学生觉得数学课堂死板。通过数学思想的渗透,能够让学生发现学习数学的方法,不断地探索学习,进而达到数学教学的要求。
1数学思想的定义和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的重要性
1.1数学思想的定义:
数学思想是一种理论性的存在,是一种方法论,是从数学知识中进行总结归纳而来。数学思想中包括数学本质的、规律的知识,在数学学习中,可以充分运用这些知识来认识数学。总的来说,数学思想就是蕴藏在数学知识中的一种思想逻辑认识,是初中数学的核心,在数学学习中具有提携纲领,总结归纳的作用。学生掌握了数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使数学知识更加具体,这样才能加速对数学的认识,对数学知识的吸收,从而在数学学习的时候得心应手。
1.2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的重要性:
数学思想是初中数学的核心和精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充分渗透数学思想,让学生掌握数学思想之后,从根本上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在我国传统的初中数学中,不管是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都过于陈旧和死板,不能满足当前新课程标背景下初中的数学教学目标。因此,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其中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进行数学思想的渗透,让学生实实在在地掌握数学思想。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只要学生掌握了初中数学思想,就能够最大程度低满足数学教学的需要。所以,在新课课程改革的新时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是时代的需求,也是数学教学的需要。
2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的策略
2.1充分利用数学例题渗透数学思想: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每个章节都有会出现相应的例题。例题的存在就是为了让学生通过例题的学习充分掌握解题的方法,也希望教师通过例题能够为学生建立起数学思想意识。在对每一章节的例题进行讲解完毕之后,教师应该让学生及时地归纳总结,进而让数学例题中的数学思想在学生的脑中得到深化,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除此之外,可以利用初中数学教材中的例题进行数学思想的分类,将各个数学思想整理成一个专题,让学生集中学习和训练。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学习感受和思想的变化。比如在进行一类例题进行讲解之后,让学生对该例题的中心思想进行总结归纳,适时向学生提问,再通过学生做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将这种数学思想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从而有效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
2.2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
由于数学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抽象性,通常来说,数学知识是晦涩难懂的,学生在接收这种知识的时候很容易因为自己的思路跟不上而导致丧失学习的信息,所以数学学习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基于这种情况的存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加强对数学思想的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寻找突破口,着重注意数学知识的难点和重点。比如在初中教材中,“函数与方程”就是一个难点和重点,这个知识点的学习往往是学生最头疼的,这时教师就要充分渗透数学思想,运用化归转化思想、整体思想以及类比思想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函数与方程”的学习方法。除此之外,在日常的教学中,都要时刻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使数学思想在学生的脑中形成固定的模式和思维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2.3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渗透数学思想:
数学教学计划包括数学教学手段、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等。在制定计划的时候,在各个环节都要充分考虑到数学思想的运用,要始终强调类比和化归思想。同时,在其它的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中也要进行适当的数学思想的渗透,使数学思想贯穿数学教学的始终,让学生时时刻刻都受到数学思想的影响。
结语
总的来说,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数学思想的渗透对初中数学教学有重大意义。通过数学思想的渗透,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参与性,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华.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1,02:102-103.
初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范文4
关键词:新课程 初高中 衔接问题
高一新生普遍感到高中数学难学,初中数学的成绩都很高,但是到了高中以后不断下滑,很多的学生的面对困难不知所措,并开始对数学望而却步,甚至失去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为了使学生能顺利地踏上这一个较高的新台阶使大部分学生能较快的进入高中数学学习的状态,在学生通过学案提前预习的基础上,发挥团队(或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优势,通过问题交流、教师解疑等环节,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并理解重难点知识,最后通过检测讨论,当堂解决问题,并当堂完成作业的效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课堂表现和团队的合作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如表达能力、协作能力、应用能力等),并及时评价学生个人及团队的课堂表现。
一、影响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因素
教材方面:初中数学教材内容相对具体,多为常量;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不仅注重计算,还注重理论分析,对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同时高中由于受高考的指挥,即使教材内容要求降低了,教师也不敢降低难度,从而加大了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教学方面:初中数学教材课时安排内容少,习题内容较单一,教学进度一般较慢,对重点内容及疑难问题教师均用较多的时间反复练习,答疑;而高中课时紧,每课时内容通常较多,习题类型多,且灵活。学生学习方面:初中学生习惯跟着老师转,多数是记忆与模仿,不善于独立思考和刻苦钻研,缺乏归纳总结能力;而高中学习则要求学生勤于思考,钻研,探索规律,强调数学能力与数学思想的应用。因此高一的学生沿用初中的方法,也就不能很快的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
二、采取相应措施解决初中与高中内容上的断层
1.注意教材内容的不同,引导学生探索相关问题
初中数学教材中每一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初中教材中和叙述方法也比较简单,语言通俗易懂,直观性、趣味性强,结论也相对比较少。相对而言,高中数学虽然在课改后难度也有所降低,但总体上相对初中数学来说其中的有些概念就比较抽象,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在讲授新内容时,教师应注意创设问题的情境,尽量做到问题的提出、内容的引入和拓宽生动自然,并能自然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尝试和探索,在数学问题的不断解决中,让学生随时享受到由于自己的艰苦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化,并能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效果。因而增加了高中学生的课业负担,这些都是升入高中后学生数学成绩下降的客观原因。
2.注意初中与高中教学方法的不同,注重学生的理解过程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因而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从而各个击破。并且同时,不可否认有些初中教师为了应付中考,让学生通过机械模仿式的重复练习以达到熟能生巧来提高成绩,结果造成“重知识,轻能力”、“重局部,轻整体”、“重试卷(复习资料),轻书本”的不良倾向。初中新课标的实施的确大大缓解这种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影响和学生发现意识的形成的传统教学方式,但只要考试评价体制不作大的改变,对普通中学来说,这种情况还是普遍存在着的。而进入高中以后,教学教材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教学进度快,知识信息广泛,题目难度加深,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可能象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来排难释疑。新课标下,高中教学往往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去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主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相对比较重视学生自己去学习。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数学的学习.因而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良好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这几个方面。
3.注意初中与高中学生年龄特点的不同,注意关心学生的发展
我国现行学制的高一学生一般是十五、六岁,在生理上,正处在青春期向青春后期的过渡期,因而在心理上,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与初中生相比,多数高中生表现为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内讨论气氛不够热烈,有时点名回答问题也不够直爽,与教师的日常交往渐有隔阂感,即使同学之间朝夕相处,也不大愿意公开自己的心事。高一学生表现在学生课堂上启而不发,呼而不应。同时思维形式上初中生比较侧重形象思维,而进入高中后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就相对比较高一点。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动机,而兴趣则是构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浓厚的学习兴趣会使人的各种感受尤其是大脑处于最活泼的状态,使感知更清晰,观察更细致,思维更深刻,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进而使学生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不少学生之所以视数学学习为苦役,主要原因还在于缺乏对数学的兴趣。因此要解决上述问题,教师要着力于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初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范文5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性;积极性
一、初中数学教学的准备策略
课前的教学准备工作十分重要,教学准备主要是指在教学工作开展之前,教师和学生在心理、生理、物质和精神等方面为教学的顺利进行所提供的条件以及其对教学的适合性。例如,教师的备课和学生的预习等活动都属于课前准备工作。只有对所要讲授和学习的新内容准备充分,明确重点和难点以及突破的方
法,才能够胸有成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教师的教学准备
教师的教学准备一般都是以备课为主,在备课的时候,首先要对讲授的内容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明确该节课是属于概念课,如公式、定理等,还是习题课、复习课等,针对不同的课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其次要充分了解学生。学生是教学的唯一对象,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师选择教学方法和思路的出发点。最后就是设计合理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节课的主干,是开展有目的、有组织教学活动的导向。
2.学生的教学准备
学生的教学准备主要是以预习为主。预习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将要学习的新内容,对于新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心中有所了解,通过预习还可以帮助学生扫除部分知识障碍,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利于系统化掌握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听课的效率。因此,学生要树立对预习重要意义的正确认识,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针对不同课型,学生的课前准备也要有所变化。例如,概念或者命题课等,学生要针对概念、定理、公式等内容尝试进行理解,并与前面知识建立联系。而习题课、解题课的准备,对学生的要求就是在正确理解并熟练记忆前面所学的概念、定理、公
式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习题的解答,及时完成教师所布置的课后习题作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强化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1.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学生本来就应该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只是传统的教学方式使我们对课堂的主人有了一个偏颇的认识。老师要做的是传授给学生知识,但是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都主要由学生进行把握。所以我们要尽量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体会到不只是无聊的、被动的接受,还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时间和自己的小天地。让他们自主学习。这样就可以调动学生对数学课堂的积极性,提高数学课堂的效率。
2.丰富课堂内容
通常初中数学老师的授课内容都是课本上的知识,不涉及别的内容。本意是减轻学生的压力,实际上他们的做法是错误的。其实,我们应该通过丰富课堂的内容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课堂效率。
例如,在对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扫描这一章进行讲解的时候,如果我们只对书上的内容进行讲解就会显得枯燥而不能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但是如果我们在数据收集时,不只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而是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学生比较关心的信息进行收集的话,就可以使同学们对课上的知识掌握得更好。所以说要提高初中数学的课堂效率,对课堂内容进行合理的丰富是很必要的。
只有采取有效的策略,才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成绩,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范文6
关键词: 任务驱动法;初中数学教学;有效应用
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基础,初中教育历来成为教育体系所关注和发展的重点。不仅因为初中教育阶段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也是因为初中教育的难度,初中教育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学生接受教育的质量,也因此成为整个国民教育的重中之重。初中教育阶段是学生心理和各项能力的重要养成期,高质量、高效率的初中教育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在以后的继续教育中得心应手,也有利于整体教育质量的提高。
初中数学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初中学生在接受这一阶段教育中的难点和重要点。初中数学一直是初中阶段学习的关键学科,可以说是整个教育中的主体,数学学习的质量对于教育整体的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初中学生所关注的对象。初中数学的教育和学习意义重大,不仅是学生当前学习任务的重要部分也是提升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当前情况下,做好初中数学的教学工作是一项艰巨而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将对整体教育水平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概述
历年来,初中教育得到了国家的极大关注,基础教育也在国家的主导之下,做着一系列的改革,以适应不断变化着的实际情况。数学教育在理论教学上更加强调素质教学,新的课程改革以来,初中数学教育要求这种综合素质的提升必须要面对全体学生,并以不断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维创新能力为重点。这就对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灵活处理。
任务驱动法在数学教学领域中的应用在近年来的教学实践中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它以贴近实际、趣味性强的教学特点得到了学生和老师的广泛认可,对于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果有着显著的作用。任务驱动法是在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基础之上所提出来的一种高效教学方法,通过具体而有针对性的问题设计和任务安排,来达到增强教学效果。任务驱动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设定具体的情境,在情境中安排一些问题和任务,让学生在逼真的情境学习中通过解决相关的任务和问题,逐步地掌握一些数学理论和知识。
二、任务驱动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现方式。
任务驱动法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有要求严格的实现方式,对学生和老师的课堂交流和互动提出了相关要求,只有在满足这样的条件之下才能实现任务驱动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1)初中学生掌握了相关的基础知识,就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对一些事物和问题有了基础的了解和认识。由于要在任务驱动法的作用之下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掌握,就对学生的相关素质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任务驱动法在设定的情境之中,给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和任务,需要学生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进行逐步的解决。这一个过程是学生在运用基础知识克服难题并在这一个环节增加认知的过程,故而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前期的知识素养。实际情况是,由于接受了初中之前的相关教育,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为充实的知识基础,已经具备了利用已有知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因而,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任务驱动法是具有实际的操作性的。
(2)任务驱动法在初中数学的教学的运用对教师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初中教师应该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在长期的实践教学中,初中数学教师因为初中课程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以及长期执教养成的固定模式,数学教学往往是老师的一言堂,教师成为了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的主观教学态度和方向就决定着数学学习的进度和内容。相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反倒成了被动的接受者,学习过程中不能体现自己的主观意志,由于这种被动的接受,学生也很难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没有学习的积极性,数学的学习效果自然可想而知。任务驱动法在教学中的应用需要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情境任务的组织者、完成任务的帮助者、以及数学知识的提取者的角。教师要在这一过程中积极地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运用聪敏才智努力地解决问题、完成任务。
三、任务驱动法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继续完善
在很多的学校中,学校管理者和学生在当下的环境中仍然面临着许多尴尬的情况。素质教育诚然是当今教育的主流与方向,但是在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之下,教育及学习的方法与方向所发生的变化不是特别明显,这也就导致了任务驱动法并没有充分发挥它的优势。由于时间的限制和教学任务的压力,教师很难拥有充足的时间来组织这样的学习过程,即便是有也往往流于形式,起不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长期下去,任务驱动法变形同虚设了。
为了使任务驱动法在有限的时间空间内最大限度地的发挥作用,教学的管理者或者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在设定情境的时候,教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适当控制情境的规模和任务的难度,根据时间融入进适当数量的问题,防止由于时间的不足而影响学习效果。另外,教师可以之为范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将这样的学习方式延伸到课外,在课外通过自由组合的形式来进行学习掌握。任务驱动方法只有在灵活的运用中才能充分发挥作用,这也是教师的职责所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