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体育教学核心素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体育教学核心素养范文1
作者:胡晓荣
教师的核心素养问题是教师教育中一个相当现实的问题。教师教书育人,一方面,需内在的科学文化知识和一定的思想进行指导;另一方面,需有外在的良好个人形象和个人的社会交流能力。“育人者,必先受教育”。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对小学语文教师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核心素养培养一时成为焦点。在小学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育人的能力素质、个人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等等素质中,有必要突出培养与课程育人密切联系的小学语文教师的核心素质。
一、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质提高的重要性
语文教育是素质教育,语文学科教学在素质教育整体实施工程中具有工具性、人文性、思想性、基础性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小学语文教育是学生整体文化科学素质的奠基工程教育,是有效发展学生整体素质的必要前提条件。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的提高,能更好地促进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人文性和思想性工作的开展,能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语文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俗话说:师高弟子强。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观念新,教学方法指导作用强,具有较深的语文教育作用的认识,对语文教学有丰富的情感体验等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能让其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更好地驾驭教材,处理教材,引导学生学好语文。
二、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的界说
“核心素养”指人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人的核心素养是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既包括问题解决、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维等“认知性素养”,又包括自我管理、组织能力、人际交往等“非认知性素养”。核心素养的核心是反思性。小学语文教师的核心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小学语文教学组织与评价中体现出来的语文教育工具性、人文性、思想性素养,是小学语文教师“学会课程改革的理论学习,学会新课标、新技术、新评价的三新教学设计,学会课程改革的课题研究,学会课程改革的成果表达和学会文学活动的审美”六个方面学会中形成与完善的个人教育教学修养,其中的文学修养,也就是对文学的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的素养是重要的核心素养之一。
三、提高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的几点对策
(一)积极开展学习与研究
学习是人生基本的需要。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天性中有一种发展的欲望或需要,其生理的发展离不开各种食物;其心理的发展离不开学习。人的学习是人的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是在实际的生活中了解和掌握社会经验,形成自己独立的行为活动方式的过程。有人称21世纪是学习化的世纪,21世纪的社会是学习化的社会,所以,语文教师提高自身的核心素养,应当把研究性学习或组织性学习作为一个重要的途径来认识,确定好学习目标并提出创新与继承的方法加以实践。
(二)参与网络环境下的新“三课”活动
网络环境下的新“三课”(课程、课堂、课题)活动是教师核心素养提高的新的研、修、培一体化活动。在网络“三课”研究活动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开展课堂教学理论的学习与运用,能以发展性教育评价理论、信息技术教育理论和课题研究的“行动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等创新方法实践新课程的新教学标准、新教学要求和新的教学组织指导。当前网络化的环境为教师参与新“三课”研究活动创造了新的平台和提供了新的活动内容与交流的形式,使教师“以解决课堂教学问题为目标的群体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成为教师基本功训练和推广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效途径。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的新“三课”活动不断形成与改善了“学习意识、反思意识、合作意识、行动意识、发展意识”五种自我发展的意识。
(三)开展创新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提高的关键是有自我的创新教学。所谓创新教学,是教师有创见的教学,是教师依据教学设计的原理和方法思考教学。研究表明:有创见的教学应是“生动的教学、期待的教学、问题的教学、反思的教学、思维策略”的教学。小学语文教师开展创新教学,一是要把握创新教学设计策略,如目标导向策略、创新思维策略、学生想象激励策略、教学管理开放性策略、学习资源优化策略等;二是要重视创新教学设计策略展现的方式,如教师的“三课”教研活动方式,教师的课题研究方式,教师的学术交流方式等;三是要有对创新教学设计与创造思维习惯的密切联系的认识,如“不先入为主的区分学生的学习,对教学实施中可能出现的多余学习刺激的自我意识,对学生问题思考中可能出现的思维固着采取变式”等。
(四)认真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有重要的审美教育任务需要完成。语文审美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也很高,教师如果不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不能发现文章中的美,就不能从更高的广度,深度培养起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而只停留在关注课本中的文章上。所以,小学语文教师提高文学修养,将其作为胜任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的核心素养进行提高,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强化的核心素养内容。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文学修养,一是教师需要学习了解一定的文学理论知识,如诗歌的思维方式、散文的形散而神在的知识等;二是教师要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如不同的文体表现技巧、不同的文学作品欣赏的入口等;三是教师要具备一定的文学创作能力,如主题文学创作的能力等;四是要养成一定的文学阅读习惯和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
(五)强化语文教师的心理健康
小学体育教学核心素养范文2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一、引言
基于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趋势,高校在培养小学数学教师方面也应该顺应新课改要求,提升数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教学能力,以满足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需求。
二、制定统一的培养标准
当前阶段,我国高校的小学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上缺乏系统性,随意性和经验性特点突出,这种形势影响了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获取和素质提升,使职前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教学素质不能达到课改要求。基于此,设置相关专业的高校应该制定统一的职前教师培养标准,提升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可组织相关的数学家、数学教育研究者以及小学数学一线教师等多方力量,在核心素养框架的指导下,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教学所需的数学知识等理论,梳理出小学数学教师所需的数学核心素养,并在借鉴世界其他国家有关标准的基础上,形成适合我国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标准,为各师范学校开设相关课程提供一定的方向与依据。在制定培养标准时需要考虑其可操作性,方便教师对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具体实践。
三、适当转变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目标的合理发展
核心素养培养目标驱动下,小学数学教学要求教师能够顺应形势发展,调整课堂教学活动,因此在高校的职前教师培养中,也应该积极转变以往的专业教学方式,依据教育发展形势不断进行专业教学目标的调整。具体实施方法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基础课程,也就是国家和地方课程,要对这些课程进行校本化设计,围绕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进行二次开发;第二,设置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想要学习的课程,以走班的形式参加学习;第三,课程活动化,比如早操,可以组织管乐团的学生吹响集合号,其他学生迅速到操场集合,学校的校训、校风、学风等通过呼号深入头脑,最后在校歌声中走步调整。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仅是在进行身体锻炼,还包括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全面发展;另外,鼓励适当利用科技媒体,协助学生由“知道”的层次,进入“理解”及“体验”的层次。提供体验与探索课程,使教学兼顾“知识能力”与“方法能力”的培养。
四、加强与数学类课程的内容联系
当前,我国小学教育展专业中数学专业课主要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初等数论、概率统计、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数学专业课程的开设,主要是为了提升小学数学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指导和研究能力,因此强化数学课程和学科体系构建之间的联系是十分有必要的,直接关乎小学数学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要求下,高校也应该进行小学数学教育专业的课程安排调整,小学教育新数学课程与原课程相比有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例如,离散数学、高等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规划、数学文化、数学史、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实验等。另一方面对原有内容采取了新的处理方式。这些变化对高效小学教育专业数学类课程内容及体系建构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高校在构建小学数学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结合专业教学需求,不断进行数学专业课程比重的有机调整,为学生的专业能力提升提供契机。
五、构建具有反思性、合作性的实践课程
要培养高质量的小学数学教师,仅教授一些显性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提供教育实践以帮助学生在体验中进行反思。因而,对于实践课程的设置,不仅要重视提高学生的教学技能,还需要加强其反思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可以将实践课程的实施与数学类课程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之后,走入小学数学课堂,通过观察或是亲身实践,并在与指导教师的交流中对所学内容进行体会反思,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对于教学一般程序、基本策略的掌握,而且有助于他们能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逐步形成教学的智慧。在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建构中,可开设有关数学教学设计、数学课堂观察、数学概念教学等主题实践类讨论课程,将职前小学数学教师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通过相互合作,一同梳理教学内容的关键属性、探讨某个主题的教学设计、学习观察学生的技巧等,并且通过这个交流的平台,分享教育实践中自己的想法、经验以及观点,这不仅有助于其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也能够促使他们在毕业后较快地融入教师教研活动之中,并在与优秀教师的交流讨论中获得有利于小学数学教学开展知识经验,在提高自身数学核心素养的同时,不断推进以提高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的课程教学改革。
六、结语
总之,新的教育形势下,高校的小学数学教育专业也应该顺应形式进行专业教学内容和方式的调整。数学核心素养能够真实地反映出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价值和本质,是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最核心的问题。在整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不能一味地只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同时,还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建立过程当中,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奎,马丽君.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建构初探[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7,(04):36-39.
[2]管云霞.关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师课程体系确立[J].学周刊,2017,(11):8-9.
[3]徐国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07):42-45.
小学体育教学核心素养范文3
关键词:农村小学家政体验;课堂方案
一、研究小学家政体验教育的初衷
本论文以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五里牌镇中心小学、泷泊镇明德小学、尚仁里乡中心小学为例,采集的数据作为依托,从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采访了小学学龄阶段六个年级的学员家庭,调查对象近一千二百人。
2016年1月1日,“全面二孩”政策落地,伴随着出现的是“产假式缺员”,二孩政策更带来生源数量结构性变动的压力。近期,教育“十三五”规划提出对策:继续扩大普惠性学前及小学学龄教育资源,鼓励通过政府购买岗位等方式解决保育员、保健员短缺问题,着力解决乡村教师结构性缺员和城镇师资不足问题。我们做此项调查研究旨在切实帮助小学学龄的学生掌握家政基本技能,合理管理自己、有效减轻二孩或非二孩家庭中家长的负担,主要研究对象就是二孩或非二孩的家长态度,作为家政学专业的学生,有责任更有义务做好此项研究工作,从而发挥自身学习内容的价值。
小学家政体验教育是基于“生活教育”理念,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出发,关注学生的生活知能,通过家政教育课程学习和实践体验,让学生在学校、家庭、社区中进行自然和谐的独立生活能力的锻炼。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成功、体验创造、体验自主、体验快乐,从而将家政教育目的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品质。进一步转变学习家政教育就是为了掌握家政技能的简单认识,树立通过家政体验教育来培养学生生活能力和责任感的科学思想。
二、农村小学家政体验教育存在的问题
被访者普遍对相关概念了解不多,我们无法确定这些被调查对象是真正了解小学家政体验教育的全部概念。可见在农村地区,即使是乡镇,也无法保证教育资源的更新,这就是农村教育中公平与效益的博弈意义之所在。简言之,存在的问题如下:
1.坚持要学习应先做人的观点,以家政体验教育载体,让学生回归生活,开展综合实践,增强独立生活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2.以家政体验教育为载体,形成学校、家庭、社区教育资源整合,并建立相应的学习实践平台,丰富家政体验的空间。
3.为学校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元的路径,实现了学校课程、家庭课程、社区课程三位一体的校本课程体系。
三、农村地区进课堂方案的方案探索
主要内容是构建家政体验教育特色文化和建立家政体验教育的评价机制。
特色文化包括:特色课程、特色活动、特色资源、特色校园文化环境的相关内容,其中“特色课程”和“特色活动”成为亮点。有家长提到“农村资源有限,该方案可向城市小学发展”、“校园文化在农村小学难以实现,孩子们放学一般就是群聚玩耍或者回家写作业、看电视,基本不会参与此类活动”,这些都给我们的调研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比如,在泷泊镇明德小学适宜在周一至周五的大课间开展家政特色活动,孩子们对评优评先较为敏感,态度积极、你追我赶、氛围良好,校园内宣传栏更新频率高,可通过多种方式推进家政体验教育。
评价机制有三点:1.家政教育内容更新。有家政态度、家政习惯、生活自理能力、家政技能、实践应用等五个方面。2.教师要从活动设计、小组实践、组织展示交流等阶段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自我评价、磋商交流式同学互评等。要利用“成L记录”加强实践过程指导,帮助学生找问题、看亮点,学会“温故知新”。3.按期举行学生自评。例如每学期对学生的家政表现设定评价指标,加之老师的评价结果的反馈,可以从正反两方面促进学生对自己进行自我评价。
四、针对农村地区进课堂方案今后研究方向的思考
“两会”之后谈教育,其中出现一个新词汇是“创新教育”,即以使整个教育过程被赋予人类创新活动为特征,以培养创新人才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和协调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的教育理念与机制。不管是在农村地区还是在城市地区,家政体验式教育都符合“创新教育”这一理念,并终将绽放独特的活力和魅力。
我们有幸见到了双牌县团县委书记,和她汇报了此次调查的初步结果。政府部门表示大学生如有想法在此地谏言有关学校教育的内容,不止是“三下乡”义务支教,最好能接近农村小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有关家政教育的课题目前研究甚少,书记指示教育类的课题探索“任重道远”、“贵在坚持”,我们一定不会放弃个性化方案的探索,期待与三所小学的再次相见。
五、研究的反思
1.对建设特色课程的新认识
比如学校的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等都是连接家庭和学校的重要途径。通过“校本课程+体验活动+社会实践”的实施模式,将家庭有机地融入学校的特色建设和发展中来。
2.家政体验教育是学生自主性、主体性发挥的重要载体
生活的边界就是教育的边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家政体验教育是让孩子们回归生活、品味生活的实践活动,在自理能力、礼仪交往、情趣生活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认识和训练,而学生在这些活动就是学生自主性、主体性充分彰显的过程。
3.开展家政体验教育的思考
家政体验教育评价的思考:作为实践课程的评价,农村环境中可借鉴经验较少,而家政教育对学生的学校评价、家庭评价、社会评价的标准、体系和评价办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小学体育教学核心素养范文4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体育教学
作为教育事业第一线的体育教师,应该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课堂教学中,使其发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呢?带着疑惑和思考,通过参与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活动,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
一、树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教师形象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指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要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坚持师德为上,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著名教育家斯霞曾经说过:“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师德师风是教育之魂,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坚持爱国主义,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正确认识自身的职业价值,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于律己、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树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教师形象。
二、形成热爱钻研教法、不断探求的体育教学教风
教书育人是教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课堂教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把体育课程蕴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资源充分开发出来,把这门课程已有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育人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教育。这就要求我们要努力使自己既具有学识魅力又具有人格魅力,深入把握体育课程的知识技能,深刻认识课程的内在规律和育人价值,使教学过程具有启发性和感染力。
1.备课时应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育人要求,钻研教法,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们原有的知识已经远远不够,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要有深厚的专业功底,有渊博的文化修养,研究教育理论,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不断更新观念、提高把握教材、分析教材、备好教材、备好学生,提前准备好场地的能力。
2.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的游戏,组织开展高效的教学活动
首先,我们要和学生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给学生一个微笑,一声鼓励,一缕关怀,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充满乐观和自信。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去体验、感悟、发现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运动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在体育教学中,以‘健康第一’作为指导思想,强调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个性、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在传授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过程中,要始终注意组织形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价值观的引导,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方法与习惯,始终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采用灵活新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锻炼的热情,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体育课堂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三、创设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体育教学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引导中小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培育中小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创新意识。”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运动技能,更要加强国家有关体育背景、体育知识、体育文化等的教育。创设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体育文化教学的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体育锻炼,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树立远大志向,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小学体育教学核心素养范文5
一、提炼体育教材核心价值,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终身体育意识
怎样才能用好体育教材,不至于出现为了教材而教教材的现象,是基层体育教师重点探索的话题。叶海辉老师《站立式起跑》的教学设计,抓住了“提高学生的灵敏素质和快速反应能力”这一教材的核心价值,教学中的踩脚尖、拍手掌、拍小腿等辅助游戏练习都是为提高学生的快速启动能力服务的,高效地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潘雪峰老师《毽球发球》的教学设计则抓住了“提高学生空间感知觉和判断能力”这一教材的核心价值。体育教材只是体育教学中的一种载体或媒介,是体育教学内容呈现的一种方式。“篮球的传接球”教材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篮球比赛中能根据防守的情况快速选择合理的传递方式,更好的为同伴创造机会;“原地侧向推铅球”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快速蹬地挺髋推手的协调用力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技术的本身。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终生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因此,在体育教学设计中一定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提炼体育教材或教学内容的核心价值,这样才能让学生的体育课变得有价值、有生命力,才能真正实现提高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终生体育锻炼能力的目的。
二、丰富教学手段,渗透游戏趣味因素,让技能学习的过程变得快乐和充满价值
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在体育课中找不到快乐的感觉和成功的体验,枯燥的竞训式的教学往往容易让学生产生对体育课的厌烦情绪。让技能学习的过程变得快乐和充满价值是潘雪峰老师《毽球发球》教学设计最主要的理念,整个教学过程主要是让学生体验从不会踢到踢得远和准的成功感受。体育课应该培养体育的爱好者,而不是体育的“敌人”。因此,体育教学的设计一定要在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练习手段和充满趣味的练习方式上下工夫,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让技能学习的过程变得快乐和充满价值,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参与学习和练习。这也是“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爱之者”的培养学生兴趣的真实体现。
三、增加游戏和比赛中的或然性因素,让比赛的结果变得充满偶然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的困惑:在分组比赛的时候,往往在比赛没有结束时结果可能已经明了,可能两组因为体育天赋的原因在实力上本身就相差悬殊。在最后宣布比赛成绩时,四组同学中获得第一名的队欢天喜地,欢呼雀跃;第二名的队偶尔会有几个同学高兴一下,更多的是抱怨一些拖全组“后腿”的同学;第三名的队只有叹息和“不公平”的抱怨;第四名的队就只剩下低头无语的份儿。叶海辉老师在设计接力跑比赛中创造性地加入了猜拳的游戏环节,让比赛马上变得不可预知,原来体育天赋和素质比较好的队也不一定准赢,每个组都有获胜的机会,这就让体育天赋相对较差的同学有了获胜和成功的可能,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一个事件为随机事件,那么我们就称这个事件具有或然性,也就是不确定性。只有当比赛结果变得不确定,让每一个同学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学生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比赛。这就好比观看比赛,当两队实力悬殊时,比赛时间就会变成垃圾时间,比赛也不具有观赏性。只有两队实力差不多时,比赛结果充满不确定性,运动员才会积极比赛,比赛才具有观赏性。因此,在设计体育教学比赛游戏时要尽量增加比赛结果的或然性因素,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四、目标升级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引导学生不断挑战自我
学生因为遗传等因素的影响,体育素质和运动能力存在强弱差异。所以体育教学目标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制定,定高了会让学生望而生畏,定低了则无法调动学习热情。新时代的网络游戏受到了学生如此的亲睐,主要是因为网游找准了学生的兴趣和原动力的激发点。潘雪峰老师在《毽球发球》的教学中引入了现代网络游戏中的目标升级和身份升级的游戏因素,让所有学生通过努力练习,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子”,达到练习的要求,引导学生不断挑战自我,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毽球的兴趣。同时在学生升级到高一层次组时又实时地提高了目标,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原动力。针对学生的不同素质进行分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和提高,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功感,才是培养体育爱好者的最佳方法。
五、具有针对性的课堂观测统计分析,助推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本次观摩展示,丽水市莲都区年轻体育教师学习小组对四节课进行了课堂教学观察和统计,主要从执教教师的讲解示范时间、队伍调动时间、学生练习时间、等待练习时间、心率变化情况和掌握各技术的情况等方面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了全程跟踪观察和统计。统计数据充分反映了执教教师在体育课堂中的时间分配和学生学习的相关情况,为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和调控是否合理提供了一系列真实可依的参考数据,对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提高体育教师的执教能力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和意义。这样的课堂诊断教研方法更为直观、量化地呈现了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更有利于体育教师根据数据情况及时调整和改进自己课堂教学中的不良行为和不合理的设计,从而实现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和完善,是体育教研中一项值得借鉴和推广的教研方法。
课改十年,《体育教学》杂志引领新理念;“情系操场、携手前行” 传递体育教学正能量,为基层体育教学送上了精神食粮和成功范例。
小学体育教学核心素养范文6
关键词:人性化;高校体育;教学改革
深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进入职业中专后,不重视体育锻炼和体育学习。虽然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习过最基本的体育运动,而且形成了自身的体育价值观,但对待体育仍然存在一些误解。职业中专体育作为学生在学校进行体育学习的重要阶段,应积极弥补小学体育教学的不足和缺陷,实施人性化教育,促进中专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应高度重视职业中专体育教学改革,提升我国中职生的身体素质。
一、人性化体育教学的内涵
人性化是指实现人与技术之间的关系协调,根据人的需要来发展技术。人性化体育教学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以人性作为体育教学的根本出发点,是对人性的关心和尊重,根据学生的需求来设置教学内容,采用最佳的体育教学方法,根据中职生的成长规律和发展特点,设计合理的运动项目,实现中职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人性化体育教学是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弘扬人性的教育。人性化体育教学重视学生的自身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1.课堂实际教学效果不佳
虽然我国职业中专体育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人们开始认识到人性化体育教学的理念和重要性,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体育学者普遍重视理论研究,而忽视对体育教学实践的研究,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人性化体育教学在操作层面困境重重。在体育课堂上,体育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方式以及教学的任务量都由教师自己制定,没有倾听学生的意见,忽视了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一些体育教师观念落后,服务意识淡薄,注重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完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个性化教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形式化和机械化。
2.体育教师的职业素养低
由于新大纲在2002年才颁布实施,我国大多数职业中专教师仍固守着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没有体现人性化的教学理念,更没有将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到整个体育教学始终。广大体育教师的人性化教学理念淡漠,没有正确认识和掌握人性化体育教学的内涵。此外,相当多的体育教师安于现状,不注重自身的进步和学习,职业素养、课堂效率低,严重制约了人性化体育教学的深入推行和开展。
3.课程考核方式落后
我国职业中专体育教学对体育课程考试成绩的评定方式对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有着关键性的影响,甚至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我国长期实行这种课程评价考核方式,不仅扼杀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抑制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学生无法感受到人文关怀,更不会主动去加强体育锻炼。
三、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对策
1.提高教师职业素养
教师作为职业中专体育教学改革的实施者和主导者,应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增强服务意识,树立人性化理念,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尊重学生,提倡师生平等,主动与学生沟通,倾听学生的内心想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引导学生正确进行体育学习和体育训练,将人文关怀贯穿到整个体育教学始终,实现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
2.建立科学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职业中专应建立科学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而不是仅以体育课程成绩作为评定学生的唯一标准。学校应综合考察教学内容设置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等各个方面来综合评定学生。树立人性化理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加强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为人性化体育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3.营造人性化的教学氛围
职业中专应营造人性化的体育教学氛围,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配置完备的体育教学器材,改善体育教学环境,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及时反馈学生的各种意见和建议,完善教学模式,使人性化体育教学真正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葛操.教育的人性化与学生的心理健康[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1,(18).
[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编.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