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互联网时代的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互联网时代的教育范文1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都得到了十分显著的提升,各行各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互联网+时代逐渐到来,在这一过程中互联网技术开始逐渐渗透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方面面,各行各业开始对自身进行不断的调整,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这个全新的时代。
一、现阶段我国会计教育教学的现状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全面推进,传统的应试教育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全新的教学改革正在我国教育界如火如荼的进行之中,在这一过程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对于会计专业的教学来说,其作为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会计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全新模式,其也发生了十分深刻的变革,但是由于其改革时间相对有限,因此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分析,同时结合大量文献资料的数据信息,将其现状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会计教育过程中忽略实践教学
作为实践性相对较强的专业之一,会计教育在其整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实践课程去帮助同学们更快、更好的了解该专业,但是现阶段在我国大部分院校的会计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将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放在了理论教学上面,对于实践教学的投入相对较少,这也导致了大部分学生只能了解财务报表和相应的会计分录的制作标准,但是让其真正的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去的时候往往会存在很大的问题,因此总体上教学效果并不是很好[1]。
(二)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性较差
现阶段在我国教育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往往更加强调一种相对和谐的师生关系,号召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相对平等的关系,教师从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中转化出来,学生改变传统的被动地位,更加自动自发的去进行相应内容的学习。但是由于该改革进程相对比较缓慢,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根深蒂固,因此在大部分教学时间里教师都处在一种高高在上的位置,学生也无法真正的向老师打开心扉,彼此之间沟通相对较少,因此在教学效果方面并不十分良好,如果不能及时对其进行改革,将会对会计人才的培养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2]。
二、互联网+时代下对会计教育改革的影响分析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互联网+时代下对会计教育改革的影响进行分析,
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一)案例教学分析
对于案例教学来说,其主要指的是在互联网+时代下随着全新的教学理念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融入,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所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需要,相关教育部门需要对其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案例教学作为近些年来我国教学改革中至关重要的手段之一,其通过将社会现实中的实际案例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以此来提升学生的会计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其教学效果非常良好,在现阶段得到了大力的应用和推广[3]。
(二)互联网教学分析
互联网+时代之下的教学彻底摒弃了传统教学模式之下文字、图片等信息分离的传统面貌,将更多的知识和内容与现代化的科技进行结合,同时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去进行一系列的课程展示,因此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可以将书本上的知识编辑成课件为学生们进行播放,同时对于一些课本上没有的、与学生学习内容息息相关的知识内容也可以充分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对于学习效率的提升也将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金城日渐加快,对于会计人才的具体要求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因此为了有效适应当下社会发展的各种需要,相关教育部门的工作人员应该根据具体的要求去进行一系列教学内容的改进,与时俱进,不断结合当下经济体制发展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教学模式[4]。除此之外,教师在起教学活动中还需要注意到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定,尊重其个性发展,让整个教学活动变成学生与教师之间共同完成的一项内容,而不是传统意义上教师单向的传授过程,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学生出现学习难题的情况及时的利用互联网等设备对其进行随时帮助,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三、结语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我国互联网+时代下对会计教育改革方面的内容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和讨论,重点对我国会计教育改革的现状及其互联网+时代所产生的教育改革的影响进行阐述,希望能对未来我国会计教育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丁鑫鑫.基于CIMA新考纲的变化高校CIMA方向班CIMA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A].《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公共政策的创新与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6(2).
[2]于开源,迟晓星,钱丽丽.大数据时代的大学化学基础课程建设――以“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为例[J].农产品加工,2016(16).
互联网时代的教育范文2
一、教育学颠覆式创新是互联网+时代的实际需要
第一,契合学习者的学习需要。随着互联网的全面普及,学习开始从线下向线上迁移,就现代学生而言,其更倾向于使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自主的学习,这样既能从网络上便捷的获取学习资源,也可以利用互联网移动终端随时随地的完成学习,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而使得书本和教师教学逐渐被边缘化。当前多种互联网媒体大量的出现在教育教学之中,再加上学习者对互联网的认识越来越深刻,所以使用各种互联网媒体进行学习和交流成为了一种习惯,这在不知不觉间丰富了学习者的学习生活,但是随之也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使得学习者开始厌恶甚至是抵触教师课堂教学。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学生在学习时对教师的教是极度依赖的,他们在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时,往往是通过别人的教来被动的获取经验,使学习处于一种被动地位。而在互联网+时代下,学生在学习中绕过了教师教这一环节,直接进入了学习之中,在实践中获取真知。因此,互联网+时代下,教育学的颠覆式创新契合了当前学生的学习需要,并使其更习惯于在不教的状态下进行学习。
第二,锲合学校的教学需要。在互联网+时代下,各种创新的教学手段应运而生,多媒体教学、微课教学、远程视频教学等,都被运用到了现在的教学之中。在传统的教学之中,教师就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向学生提供教育教学相关的知识内容,知识是由教师向学生的单向传递,学生学到多少东西主要取决于教师能够教多少东西,或者教师自己掌握多少东西,这样的教学是极为被动的。而在现在的互联网+背景下,科学技术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视频教学、网络教学、网络云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逐渐出现,这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挑战和机遇,学校对学习方式的绝对话语权不复存在,学习者可以相对自由的选择学习方式并获取学习资源,这也使得教育的主动权从教师的手中释放出来,逐渐向学生个人回归。正是这种教育主体的回归,使得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发生了彻底的转变,教师开始从教学主体转变为教学引导者,这是锲合了学校当前的教学需要。
第三,契合教师教学的创新需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资源的获取和学习方法的采用,都是通过教师来进行决定的,教师讲课、学生听课,是传统学习的主流。当进入了互联网+的时代后,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在互联网上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教师不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的提供者,学生开始从互联网中获取教学资源,选择学习方法,这使得学生的学习生活变得丰富起来。在这样一种前提下,教师的绝对权威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给教师的教学创新带来了无限的可能。互联网+时代教育学的颠覆式创新,让教师的职能从根本上得到了转变,教师逐渐成为了教学的参与者,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就更为灵活了,能够让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得到全面发挥。
二、互联网+时代教育学颠覆式创新带来的启示
第一,教育学颠覆式创新的根本原因是传统教学中过渡的供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是一句古语,这也是教育教学的基本指导思想,教师如果一味的向学生传输知识,那么学生就只能掌握所学习知识的本身,而不能掌握到获取知识的方法。这样从短期来看,能够快速的提高学生当前阶段的学习成绩;从长期来看,不利于学生日后学习的持续发展。就传统教学而言,教师的教学是长期处于一种过渡供给的状态的,这是因为教学信息不对等造成的。教师在教学中只进行简单粗暴的教学,根本不去对学生进行分析,教学安排没有考虑到学生的需求问题,只考虑了教学任务是否能完成的问题。在这样一种状态下,教师进行高强度的教学,学生无法吸收转化相关的知识,使得教学目标无法达到,教师继续提高教学强度,从而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的状态之中。互联网+时代下,学生教学资源的获取途径更为丰富,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被弱化,现在的教学更趋于一种不教的状态,这样过渡供给的情形已经一去不复返,所以说教育学颠覆式创新的根本原因是传统教学中过渡的供给。
互联网时代的教育范文3
在Web3.0时代,远程教育无疑将走向数字化的改革道路。不同于其他的全日制专业教育,远程教育有其特殊性———教学时空分离,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无法当面求教。在知识更新异常迅速的今天,学生在网上学习中多是被动接受大量知识,因循守旧而无创新。Web3.0时代的数字化教育模式则通过电子书、远程教学、虚拟实验、模拟实习、电子教室等方式带给学生更加直观的学习感受,提高非全日制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与此同时,数字化的应用也会改变传统远程教育师生的教与学的观念,不断促进教学相长。
(一)教育资源开源化更多的开源代码、软件开放给学院、教师和学生,学院可以应用这些开源软件快速、简单地建设教育教学资源库,与国内外兄弟院校进行资源共享和交流。同时,这也有利于远程教育的深入发展与普及,让更多的学习者能够接受教育,实现平等教育和终身教育的理念。
(二)移动学习自由化在基于因特网的远程教育中,技术支持服务平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场所,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学生在手机或平板电脑上安装客户端后,即可通过无线网络连接到远程教育平台,实现随时随地的移动学习。它使得学生学习场所不再局限于固定的场所,学生可自由安排学习进度,学习者按照自己的需求和意愿,下载电子教材和课件资源到移动手机、平板电脑上,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浏览学习。如欧盟的“FromE-learningtoM-learning”和“Mobilearn行动”以及英国的“M-learning”等项目的框架指引下,移动学习引入学校已有不少成功案例。
(三)信息联合社会化近年来,随着国外一些知名高校加入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平台,即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信息的高度聚合让大量的资料能在线上不同网站传播,然后再将各种资讯集结成通讯报导或网页,以方便参与者读取。学习内容也不再局限于书本之中,Web3.0时代的互联网是一个信息库,容量无限。
(四)学习过程个性化Web3.0时代的任何一个远程学生都可以非常方便地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网络学习数字王国,收藏并整理自己感兴趣的网络教育资源,可自由分享,邀请同学积极互动。Web3.0时代的远程教育知识传播具有建档便捷、成本低廉、辐射面广、多向交流等特点,对加强师生互动,拉近师生关系,优化教学资源等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Web3.0在数字化教育时代对远程学习者的要求
(一)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一种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的现代化学习方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学生通过独立分析、探索、实践以实现学习目标。在自主学习中,学生要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以自身为主体不受时间空间及教学环境限制,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制定学习计划。Web3.0时代的学习环境突破了原有的教室与课堂,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和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要求学生不能过分依赖老师和教科书,而需要自己判断、自己选择。在网络资源环境下,学生应带着一种积极要求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与心情,用探究的方法,自主参与学习,从而达到解决问题、掌握相应的知识与能力的目的。
(二)团队学习能力团队学习具有两个特征:一是团队目标一致。二是知识共享。首先,受教育者的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要基本一致,这是团队学习的基本要件。另外,知识共享实质上是内部交易的过程。只有通过知识共享,才能互通有无,共同提高。在Web3.0的数字化远程教育学习过程中,要求学习者注重团队精神,既要加强与他人的交流与合作,也要重视网络学习的社会化优势,学会主动寻求学习伙伴,共同探讨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三)创新学习能力创造能力是善于运用前人经验并以新的内容和形式来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Web3.0的数字化远程教育不仅为成人学习者提供了自由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空间,也有利于发挥教师、助教与教学管理人员在引导、监控、督促、考核、评价等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创新学习能力是在学习者获得丰富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它不仅包含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设想,而且与受教育者的个性心理品质、情感、意志特征等有密切关系。
三、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在Web3.0时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对策与建议
近年来,伴随移动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各类移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大屏触控移动终端的流行,在教育领域中正在促成新的学习型态———“移动学习”。对于选择远程教育的学生来说,浏览课件、查阅资料、在线交流讨论显得非常便利。以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为例,丰富的教学资源、强大的师资队伍、先进齐全的教学设备都成为学校远程教育改革的有力支持。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严格按照教育部要求和相关规定,紧紧围绕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办学理念,坚持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不断优化结构,提升内涵,实现远程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同时对教育模式进行创新。
从2012年5月开始,学院经过需求分析、技术方案确定、iOS移动学习平台系统服务端设计、iPhone/iPad客户端UI设计、系统编码和系统测试等过程,已成功开发基于Android客户端、iOS客户端的移动学习平台,其功能包含版本更新提醒、用户登录验证、学院通知、学习中心通知、课程通知、各类已修课程成绩查询、在修课程与已修课程中的课程导学、视频课件在线点播、课件下载(支持断点续传)和离线播放学习、常用信息查询等,使用者在Android手机上安装此客户端后,即可通过无线或3G网络连接到浙大远程教育平台,实现随时随地的移动学习。iPhone客户端(浙大远程)和i-Pad客户端(浙大远程HD)分别于2012年10月9日和10月18日在苹果应用商店通过审核并。学院基于Web问卷调查系统面向2011年和2012年春秋批次学员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移动学习的认知度在不断提高,不少同学积极肯定了使用iPhone/iPad终端程序的便利性。对于拥有几万名远程学生,以网络自主学习为主的浙大远程教育而言“,移动学习”的建设内涵显得更为丰富,更具有实践意义。当然,在Web3.0数字化时代,浙江大学远程教育要继续做好先锋模范作用,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创新。
(一)以学生为学习的中心,学习内容定制个性化Web3.0时代对学生最重要的不是具体的知识条目,而是如何从众多的资源中获得对自己最有用的信息,如何设计自己的知识框架,如何深入挖掘、自我突破。因此,教学管理部门应多做这方面的宣传教育。借助Web3.0技术,通过Blog、BBS、E-mail,尤其是随着Web3.0到来应运而生的个人门户,构建新的移动学习平台,如增加在线作业或离线作业下载上传、统考和学位考试的信息、讨论版块等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在未来的Web3.0学习平台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需求,从知识库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并能从互联网上聚合其他信息,就像给每位同学提供了一个私人顾问,形成各自的具有独特内容的个性化学习门户。
(二)构建虚拟社区实时交互常态化模块远程教育平台学习过程应实现虚拟社区的群体参与。互动学习平台中学生通过标签、收藏、评论等基本行为痕迹,根据各自需要建立组群。组群用户通过小型讨论版进行在线即时交流,或通过互动系统相互推荐信息资源,或通过组群获取共通资源等方式。互动提问系统是互动学习平台中关键的功能部分之一,旨在调动学生学习、获取信息的积极性,促进学习者与教学管理人员、学习者与辅导教师、学习者相互之间的互动、交流。
互联网时代的教育范文4
移动互联网在各个领域引起现实生活的深刻变化。围绕移动互联网的创业更是方兴未艾,其中大部分创业者来自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创业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是社会发展的创新发动机。正因为创业推动了技术创新和生产率的提高,美国一些教育机构和学者很早便开始创业教育、创业研究(木志荣,2006)。创业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受教育者的创业基本素质,通过有关创业理论的传授培养创业精神,并开展创业实践,在这一过程中分享创业经验与创业理念,提高创业能力。创业是一个动态演化过程,其伴随着财富的增长。这一过程中的核心要素包括,创业者、商业机会、组织和资源。从本质上讲,发现与识别商业机会是创业者首要条件,获得机会后的创业者进行资源组合,开展产品与服务的提供,实现价值的创造。移动互联网行业相关的创业形式,如众筹影响着大学创业教育。风险投资者、天使投资者涌入创业市场,资源与社会资本决定着创业的成功。通过创业教育,促进社会资本的有效传递,增强创业者的竞争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移动互联网时代创业特点,讨论了创业教育推动社会资本传递的机制,研究结论对我国互联网创业、大学创业教育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二、移动互联网与创业教育
1.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与发展使得基于网络创业发生了根本转变,加之市场竞争的激烈、环境的负责多变,创业呈现了诸多变化与趋势。互联网格局的巨大改变来源与移动终端的大量出现,例如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等。这些设备带来了上网的便捷,改变着生活与学习的方式。无处不在的移动互联网彻底改变的互联网产业竞争格局,也改变了社会生活方式,同时创造了大量的创业机会。O2O(OnlinetoOffline)成为移动背景下网络创业的重要平台。这些新兴事物的出现,一方面增加了网络创业机会,另一方面增强了市场竞争强度。互联网产业的新事物层出不穷,带来的创业机会与体验也是全新的。而这种移动终端也试图抢占这一市场资源,一定程度上使得创业机会演变为移动互联网行业竞争的主要领域与市场(黄薇,2014)。这种情景下,O2O平台也成为移动互联网行业的新兴领域。此平台将线下线上的商品或服务关联起来,降低了交易成本,增强了市场活力。例如,手机游戏市场中“愤怒的小鸟”为代表的一系列经典游戏便是成功的范例。类似的创业项目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成功是有一定原因的,它们大多经过周密科学的市场调研,分析市场需求与消费者偏好,并依靠强大的团队进行市场运作,最终取得成功。移动终端的容量、屏幕大小,甚至触屏特点都成为市场定位与市场运作过程中考虑的重要因素。然而,基于移动互联网盈利与价值创造尚未出现完整清晰的模式。实现价值创造的过程也面临着挑战与风险,例如支付技术相对落后于移动经济的发展。而支付恰恰是移动创业项目中关键的环节,如果支付技术不完善将导致交易的安全性、客户信息的泄露等风险。这些问题都需要创业者,尤其是青年创业者从理论与实践中加以解决。此时,创业教育便应该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
2.创业教学演化路径。创业教育于20世纪70年代末在美国兴起后,无论是在教育和研究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涌现出许多优秀研究学者和作品。在理清创业理论发展的基础上,对创业教育进行细致的分析,试图比较这两者在发展过程中有何关系。我们根据引文编年图,寻找理论发展路径,并找出一条主路径将理论演化路径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首先,早在1987年,Mcmullan和Long认为创业教育与孵化器、创新中心、科技园、风险投资一起组成了创业系统。他们在总结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创业教育时,认为新创企业的成功是创业知识、“know-how”综合作用下的结果,这个过程机制的核心便是创业教育(1987)。之后,Hills(1988)对美国15所大学从事创业教育的研究者的调查研究表明,影响创业教育的因素包括,教育对象,管理和教育项目问题、课程特点。
其次,以Katz在2003年文章为代表,国外创业教育进入了第二个阶段。这一阶段,学者们开始对创业教育质量和效果进行探讨,例如衡量指标等。也有学者逐渐脱离创业教学显性因素,认识到隐形知识、创业实践教育的重要性。这一阶段的创业教育研究越来越具体化和情景化,例如关于性别、自我效能与创业职业倾向等心理学、社会学方面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并出现了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Katz(2003)对美国创业教育自MylesMace于1947年2月首次在哈佛商学院讲授创业课程后,发展特征进行了系统回顾。他发现美国创业教育的发展已趋成熟,并且似乎超出了商学院和美国本土领域。Honig(2004)对美国前100所大学中的78所中的创业教育课程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具有创业经验的创业教育模型。普遍实证结果发现,创业教育提高了受教育者的个人创业意向。创业者行为多来自隐形知识(Polanyi,1967),通常是在实践中学习。因此将显性知识与隐形知识结合到创业实践教育中是有必要的。有学者开始探索创业教育的不足和边界。Bechard&Gregoire(2005)在介绍了创业教育四个关注点,包括创业教育的社会经济作用、系统化、内容化与个性化的教育创新。之后,他们认为三个方面问题尚未得到充分阐述:社会认知、心理认知、精神或伦理理论。为克服上述缺陷,创业教育者需要成为管理学与教育学研究的双面手。Wilson等(2007)研究了性别、自我效能与创业职业倾向的关系。
我们认为未来的创业教育将不断与具体化、情景化的因素相结合。首先,创业教育将越来越重视隐性知识的开发与传递。这将推动创业教育与创业实践紧密结合,课题体系和教育方式也将考虑外部动态环境与创业实践之间的作用机理。其次,创业教育研究也会继续发挥对创业教育的促进作用。可以预测,在引进社会学、心理学方面理论和基本构念后,创业教育研究将逐渐根据具体情境,系统探讨诸如社会资本、创造力、自我效能的影响机制和过程。
三、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的创业教育
1.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创业特点。运用创新理论、组织学习理论,从社会网络来视角,我们结合创企初创阶段阶段阐述了投后管理在硬资源传递过程中的作用,如下图1所示。风险投资人的网络结构与网络关系为代表的社会资本如何被投后管理所调节?我们认为“资源可以传递、能力需要学习”,投后管理对资源促进创业企业发展的调节作用,比对能力作用“明显”。外部探索只能够获得资源,能力需要更长期的企业内外部利用过程。网络关系(RelationsandResources)更多地代表资源,而网络结构(StructureandPower)更多地反映了某种能力。因此,新创企业外部探索更多地促进了网络关系,而非网络结构在传递过程中的作用。
2.创业教育对社会资本传递的机制。网络关系与网络结构为代表的社会资本是不同的。创业企业不同阶段所需资源也有所差异。初创经验、被投企业的TMT结构,创业人力资本、VC网络是影响创业企业绩效的重要因素(Aubry,Lièvre,2010)。根据以往文献我们将创业企业划分为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Scott&Bruce(1987)将小企业发展分为形成、存活、成功、快速发展和资源成熟五个阶段。在形成与存活阶段,主要目标是未来生存,组织结构与战略管理等方面有诸多相似,可以合并为“生存阶段”;成功与快速发展合并为“发展阶段”。因此,相应地有为初创、成长与成熟三个阶段。我们认为创业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相应的投后管理模式会发生变化。研究者参考人力资源领域成果将资源划分为“硬资源”(HardResource)与“软资源”(SoftResource),硬资源强调生产性目的,将人力资源看待为与其他产品投入相同的因素,而不将其作为获得竞争力的重点。Walton(1985)认为员工是最大软资源,构成组织成功的关键。我们并没有发现对于两类人力资源行业不同资源类型投入有所差异的以往研究。
研究发现KIS(knowledgeintensiveservices)传递着知识,对新创企业前期绩效影响较大。内部资源扩大了KIS外部资源与对企业绩效的作用。Lee等(2001)认为技术为基础的创业企业,内部能力与外部网络的交互作用下影响着企业绩效。社会资本为创业者提供了机会与资源,增强了创业企业的竞争力(边燕杰等,2000)。竞争环境中,组织布局平衡紧密与松散网络,从网络与机会的共建中实现关系再生产与组织成长,达到对环境的复杂适应(罗家德等,2014)。社会网络嵌入的知识流转和资源整合的交互创新过程(王黎萤等,2014,而来自中小企业提供了网络影响着创新效率的证据。
创业教育首先需要定义一个清晰的理论边界。其实,Gorman,Hanlon&King(1997)很早就指出,需要区别三个概念: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进取心(Enterprise),小型企业管理(SmallBusinessManagement)。在此基础上,他们将创业教育划分为四种类型:创业倾向(Propensity)、新创公司(Pre-startup)、后新企业(Post-startup)和创业教育过程(EducationalProcess)四个阶段。同时Gorman等表示创业教育中,根据目标市场的发展阶段制定不同内容和过程的教育方式是十分必要的;创业教育更应该依靠高校教育,不能过分强调金融中介机构、管理咨询等的作用。
理论命题1:创业教育制度化程度对网络关系与创企发展的正向调节作用,在“发展前期”较为明显;理论命题2:创业教育制度化程度对网络结构与创企发展的正向调节作用,在“发展后期”较为明显。
创业企业需要综合利用外部探索与利用两种行为,尤其是在创业发展阶段,如何通过投后管理获得两方面的优势是关键。企业同时开展外部内部的知识探索。动态变化环境中企业在探索与利用过程中寻找着平衡,两种活动都需要企业资源。而资源恰恰是有限的(Raischetal,2008)。例如,风险投递的投后管理便是传递资源与社会资本的重要方式。投后管理作用机制与创业企业的探索与利用式创新或学习行为密不可分。众多研究探讨了探索与利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初期观点认为,探索式或利用式技术创新均会有利于改善企业绩效(Hoetal,2011)。领域内相关研究逐渐提出了与这类“线性”关系不同的主张,即过度探索或利用对企业绩效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存在一种非线性的倒U型关系(Wang,etal,2012)。探索式与利用式技术创新这两类行为之间是否需要平衡,以及宜以什么样的形态进行平衡?部分学者认为“二元”平衡对企业绩效是不利的,两者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难以得到协调,单纯追求所谓的“二元”平衡对组织绩效不利(Ghemawatetal,1993)。而另一部分学者持相反观点,认为探索与利用两类技术创新需要保持平衡,综合利用这两类技术创新对探索式与利用式都带来优势。
理论命题3:新创企业外部探索正向调节网络关系对创企发展的促进作用;理论命题4:新创企业外部探索正向调节网络结构对创企发展的促进作用。
本文研究者认为创业教育要将“准创业者”、风险投资者、创业者与创业企业连接起来,并解决互联网时代创业遇到的关键问题(苏益南等,2009),促进社会资本的有效传递。尤其是要加强准备创业者与新创企业之间的学习与交流。
四、结论与讨论
1.主要结论与建议。加强大学生的网络创业教育是关键环节。移动互联网时代影响着大学生创业以及创业教育。本研究结合移动互联网创业的特点,阐述了创业教育的改进与变革。研究者在梳理国内外创业教学研究的理论发展基础上,讨论了“移动创业”的形式与面临的问题。并论述了通过创业教育促进社会资本传递的方式与途径。首先,创业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培养的是创业者的创业能力。因此,探索如何提高创业者识别创业机会、增强创业能力的教育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其次,创业者责任感的塑造是十分必要的,这种责任感对于社会、创业者自身都十分必要。责任感培养过程中,需要强化团队合作精神,以增强应对困难,获得成功的能力。上述措施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加以落实。创业教育师资力量需要持续加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而创业教育目标需要加以明确。邀请网络创业成功人士和有关专家开设专题讲座,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教育课程多样化、教育学研究、高素质创业教育者、风险投资者加入创业教育等,都是创业教育发展的方向。
互联网时代的教育范文5
关键词: 互联网 高职生 思想政治教育
CNNIC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从年龄结构上来看,20岁左右人群是最多的,刚好大学生处于这样一个年龄段。可见,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大作用,特别是对高职学生。笔者认为要从“三个坚持”入手抓好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坚持利用网络优势,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教学平台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预期思想观念的教学实践活动,有时也泛指包括与之直接相关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领导体制、教学对象等种种因素的总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思想政治理论网络教学平台是在互联网时代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首先,建立一个结构合理的合作团队。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需要一个人才各有所长、团结协作的团队。课程组(可由马列部担任)在建构网络教学平台的过程中,由计算机技术较好的思政课教师承担项目管理、美术设计、脚本写作和课件制作等任务,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操作技术,则聘请专业人员制作。
其次,大力开展与课程相关的教研与科研。在网上开设学习释疑、理论经纬、专家访谈、两课辅导、学术沙龙等栏目,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使其成为大学生的信息源、释疑箱和导航灯。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形象性、趣味性和感染力,提高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兴趣和激情。
再次,建设一个比较全面的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库建设是思政理论课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的重点。在建设资源库的过程中,可以采取购买课件和搜集资料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可到教材的课程网站下载相关资料,同时可到教育资源网等搜集资料,另一方面,我们还在教学、备课或者平时浏览网页中注意多媒体资料的积累和搜集。
最后,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互动化。教师可利用网络传递信息多、更新快、视野广阔等特点,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跃、自主意识明显、表达欲望强烈等特点,以教师传授系统知识为中心向以启发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中心转移,以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坚持加强校网建设与管理,正确引导网络舆论
据调查,某地一大专院校几乎所有的高职学生都是网民。网络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影响越来越大,互联网已成为传播大学生思想政治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对此,高职院校在建设网站方面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建设校园门户网站,构筑大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和交流思想的主流网络平台。高职院校应努力建设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服务功能强、访问人次多,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主网站,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全面、优质、高效的服务,使校园网真正成为广泛吸引高职生、受高职生关注的主流媒体之一,成为高职生上网的重要渠道。
二是掌握校园网舆情,有效引导网上舆论。要坚持以人为本,在网上为大学生提供学习、生活、就业、网络咨询等服务,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艺术和娱乐等活动。开设学术论坛,搭建师生交往平台,加强网上互动交流,及时解决大学生关心的理论和实际问题,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服务之中。尽可能组建网上评论员队伍,围绕热点问题主动撰写贴文,有效引导网上舆论。
三是综合运用技术、行政、道德和法律手段,全面加强校园网络管理。互联网具有多媒体传播、交互性和高度开放性的特点,使管理面临困难,学院应根据国家互联网管理的有关法规,制定有关制度,切实加强校内网站和网络用户的统一归口管理,尤其是要融入学院网站的管理,严防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积极组织开展创建活动,建设“绿色校园网络”。
四是运用技术手段加强校园网络的覆盖。如今智能手机已经普及,绝大多数高职生都用手机上网,但是手机上网存在速度慢、消费高等问题。对此,学院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为学生提供经济、方便的上网渠道。如在校园各个角落安装“WLAN”,使手机在整个校园都能上网。
三、坚持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提高高职生的网络道德意识
互联网时代的教育范文6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语文教师;转变;对策
2015年3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要全面实现“互联网+传统行业”。在“互联网+”行动计划执行过程中,用互联网去带动诸如教育传统行业进行创新改革,以互联网作为催化剂,引发教育行业全面革新发展。如今在大学里,不管一名教师学识有多么渊博、讲课有多么风趣幽默,都很难再像过去一样轻而易举地树立权威,打动学生、影响学生了。教师们首先要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与手机争夺学生的注意力,让忙着刷微博、看微信的“低头族”抬起头来。更深层次的挑战则在于:网络上有海量的信息,学生可以根据所需随时查找,比课堂所得可能更新更丰富更完善;同样一门课程,学生可以看名校的网络视频公开课,聆听本学科最知名教授的讲解;而“慕课”的兴起则更进一步搅动大学课堂,大规模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随时随地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成为可能,来自世界一流大学的明星教授给普通教授带来巨大压力。
大学语文教师要适应“互联网+教育”时代,唯有全方位的自我改变:从更新教学观念到能力的重新构建,从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到刷新师生交往方式。
一、“互联网+教育”时代大学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
1.知识权威地位的丧失
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中,教育者和知识是核心,大学语文教师处于知识垄断者的地位,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而学生处在从属的地位,被动的接受知识。在“互联网+教育”时代,信息资源可以共享,知识资源的占有实现了人人基本平等,大学语文教师知识垄断者的地位基本上已经丧失。
2.从资源提供者转变为资源选择者、组织者
传统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资源的提供者,学生的知识主要是从教师的讲授中获得。而在“互联网+教育”时代,学生获取的途径不再是教师讲授的知识,教育资源开始从封闭走向开放,学生获取知识变得更加的方便和快捷。面对网络资源这把双刃剑,大学语文教师的主要工作转变为资源选择者、组织者,教师通过自身的专业素养,以及对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了解,帮助学生进行资源的选择和组织,剔除无用无利信息,让网络资源产生利益最大化,真正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源泉。
3.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
“互联网+教育”的发展,使得大学语文教师工作重心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这一亩三分地,而应借助网络资源让自己的教学变得更加生动精彩。重视研究如何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和学习,学会利用新媒体如微信、微博等在课堂之外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沟通和知识的传播,借助课堂之外的影响力更好地吸引、影响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
二、“互联网+教育”时代大学语文教师的对策
1.改变观念,转变角色
面对“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发展,作为大学语文教师必改变传统教育观念,主动适应角色变化,调整心态,变被动为主动。首先应从观念上,调整自己的定位,努力构建师生间平等对话和交流的关系,把学生当成朋友、伙伴,与学生同学习,做良师益友,然后才是组织者、引导者、辅导者和监督者。在行为上,多从学生学习的角度考虑问题,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信息资料选取、课程设计、教学的组织和监督考核上。当前教改积极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但如果监管不到位,缺乏约束力,则可能导致学生放任自由。为此,教师应善于借助新兴媒体如微博、微信、QQ在课堂外多与学生接触,去了解学生的需求、兴趣所在,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素养,引导、激励、督促学生学习,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考核,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辅导者和监督者的作用。
2.发挥优势,扬长避短
不可否认,“互联网+教育”意味着一次生态更替,然而,不论“互联网+教育”如何以网络化、数字化、多媒体化为特点,以开放、共享、交互、协作为特征,其本质还在教育,尤其是大学语文这门课程。作为大学语文教师,我们也具有一定的优势,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自身优势。
一方面,网络制造出一个前所未有的虚拟社会,许多人热衷并依赖虚拟的社区交往,这样,便使网络时代面对面的交流将成为稀缺资源,而作为熟悉课堂教学并具有多年与同学面对面交流的大学语文教师而言,进行面对面交流辅导教学将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网络教育这种人机交流方式,其交流的深度和反馈的及时性与师生间面对面的交流相比,面对面时的眼神、表情、言语语调交流却是网络所无法做到的,大学语文教师应利用这种优势,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个人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因此,在某些方面,面对面交流辅导教学更显得其无可比拟,从而凸显出教师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其次,从大学语文这门课程特点来看,更注重与学生面对面的互动沟通。教师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反映,适时调整教学方式、教学内容,让老师与学生思想的火花在课堂这一空间得到激发、碰撞,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将人文性、情感性教育渗透到学生,让其体会到大学语文的人文美、情感美,从而实现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目标。
另一方面,在当前的互联网大学语文教学中,课程考核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基于技术所限,常常采用客观试题,主观试题较少,这无疑不能全面反映语文这门课程的特点,也不能如实反映学生对课程的掌握程度。而对主观试题的评判,教师的工作不可替代。另外在课程考核中,平时成绩的考核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在课堂上会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抛出相关议题,通过提问、探讨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交流、讨论,面对这样的考核,作为教师,无疑处于无法代替的地位,然而这恰恰不是互联网所能提供的。
3.苦练内功,提高素养
大学语文课程注重以诗的语言传达出文学作品的内涵神韵与审美特性,教师如果自身没有广博的学识、深厚的文化底蕴,则难以传递出该课程的美与精髓。因而大学语文教师必须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加深对大学语文的理解和掌握,及时追踪学科最新进展和发展方向,不断更新知识,改进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注重讲授知识与激发学生思考两相结合,提高个人教学素养。在“互联网+”时代,由于网络知识的获得方便快捷,给教师获取知识和帮助、提高自身水平带来很大的便捷,大学语文教师要学会借助网络及时更新陈旧知识,贴近学术前沿,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干货”。同时,网络时代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网络开发能力,掌握必要的开发工具,因此,大学语文教师应该主动学习网络有关软件的使用,尽可能做到自主制作一些网络课件和资料。
4.注重科研,教研相长
作为高校基础课的大学语文,在分工中,主要的任务是教学,科研是相对处于次要的工作。但这并不意味着,基础课的大学语文教师可以不做点科研的工作。实际上,科研工作对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大有裨益。因为,通过科研工作,可以加深对语文这门专业知识及规律的理解,再者,通过科研工作,可以了解科研的规律,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是很有帮助的。而科研工作成果的取得,反过来也能促进教学。
参考文献:
[1]邹满丽.互联网与教育――论互联网对教育之利弊[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0):160.
[2]蔡伟.http:///edu/jiao_yu_ping_lun/te_bie_tui_jian/201504/t20150410_1245989_1.shtml[EB/OL].“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变革.